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梅州美食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梅州美食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5-20 13:14:48

1. 梅州哪裡有美食

梅州隨便一家小店都不會讓你失望 去梅州前,為食的你一定要清空一下腸胃,最好禁食兩頓,以便有空間容納這里的五花八門的美食。如果你和我一樣,還喜歡在正餐後再去品嘗下當地的小吃,那就更要有增肥2斤的准備,因為梅州的小吃大多是米製品,實打實,跟主餐一樣飽肚。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呼朋喚友,一家大小齊出動,腌面、狗肉粉、筍粄、味酵粄、魚頭煮粉、牛肉圓湯餃、豬粉腸煮腰花……每樣點一個,擺上一大桌,每人嘗一些,這趟旅程才真正叫做圓滿! 時令美食 很多人都認為客家地區的美食,無非三大樣,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和梅菜扣肉。但當你來到梅州,你會發現當地人並不熱衷這三味,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新歡」,而且層出不窮—— 梅州的燉品勝在當地的水好,而且原料又足又新鮮。 梅州的燉品 燉品 燉品哪裡都有,梅州市區的燉品勝就勝在當地的水質好,而且原料足又新鮮,像欖肺、豬肘燉墨魚、紅棗黨參燉豬心等都是廣州難吃到的品種。梅城裡吃燉品的地方很多,其中一家比較有名的老店叫「漢興燉品」,有毒蠍、日月魚、烏雞、土雞、老龜等幾十上百種不同材料不同的做法,很多當地人去吃。至於遊客,我就推薦去中山街、油羅街和馬石下一帶,屬於老城區,不僅有歷史悠久的騎樓可以觀賞,還有許多舊時的店鋪和作坊,各種客家小吃齊全又不貴,不僅有燉品,還有腌粉面、肉丸、腸粉、湯圓等。 推薦食肆:漢興燉品、 燕龍燉品、「仙仙飯店」。 參考價格:4元~20元不等。 牛雜 牛雜 不僅廣州,梅州也有很美味的牛雜,尤其是梅縣和大埔一帶,味道絕佳。梅州的牛雜是先用特製醬料熬煮後風干,客人點到的時候再切成一小塊上碟,吃起來非常香,再蘸點酸甜的蒜蓉辣椒醬,配上一碟酸甜辣腌制的生黃瓜。當然,冬天最好的是吃火鍋,在街上隨便一家小店都不會讓你失望,牛肝、牛血、牛腳筋、牛板筋、牛心、牛舌等所有牛雜料和蘿卜一起煮,放大量的胡椒粉,湯底的味道非常正點,尤其是蘿卜,吸收了精華,濃郁可口。 推薦食肆:金山小學官井頭的牛雜。 參考價格:人均20元左右。 特色小吃 雖然梅城的小吃已經很多,但問到當地小吃最多的地方,很多人還是推薦離梅縣不遠的大埔縣,那裡正申報「中國小吃名縣」並通過初審。大埔的小吃品種有200種之多,加上梅縣的小吃,吃一個月可能都吃不完,考慮到時間和胃容量的關系,我只為大家推薦其中的精華—— 粄是梅州的特色主食,嫩滑柔韌,也很飽肚。 紅色的粄是用暖胃的紅曲水染成的 酵粄是用很普通的米漿、白糖加蘇打製作而成,加上一層紅糖和些許的花生碎,口感豐富。 各式各樣的粄 粄 客家人說的粄就是糯米、黏米、紅薯粉等做成的帶有黏性和韌性的米製品,在大埔的菜市場,各種五顏六色的粄多達幾十種,讓人眼花繚亂。這么多粄中我較愛吃的是筍粄、酵(笑)粄和珍珠粄。在雁南飛景區吃到酵粄是很普通的米漿白糖加蘇打,加上表面一層紅味(紅糖)和些許的花生碎,口感豐富又不至於太甜膩。至於珍珠粄,就要去大埔吃,當地人習慣叫它老鼠粄,有點像廣州的瀨粉,米粉的形狀兩端尖,有點像老鼠。一些店鋪會現做現賣,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鍋上,將粘米做成的粄團壓在粄擦上來回摩擦,2~3厘米的粄條就直接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過下冷河,用當地的豬肉煮,湯底就已很鮮美,加上嫩滑柔韌,口感極佳,配上肉碎、蔥花、胡椒粉等佐料,先看賣相,再一聞,口水就來了。 參考價格:5元左右一碗。 梅州的薄餅外韌內香,吃完也沒有油膩感。 薄餅 梅州的薄餅很像北方的春卷,出名好吃的要屬離大埔不遠的百侯鎮的。好的漿料做出來的薄餅很薄,而且有韌性。只見老闆將一團黏黏的麵粉團放在熱鍋上,收放有度,快而柔,抹上的薄薄一層漿料變成了餅皮。除了皮,餡料也非常重要,一般以肉、豆腐乾、蒜白、香菇、蝦仁、魷魚絲等為原料,再加上適當的胡椒粉、辣醬和醬油燜入味,包入餅皮里。咬一口,外韌內香,鮮美可口,關鍵吃完沒有油膩感,這樣的薄餅才是賣家的用心之作。 參考價格:3元~5元一個。 簡單平實的腌面讓人吃起來停不下口。 (圖/getty) 腌面絕對只是梅縣才有的出品 腌面(粉) 腌粉面是梅縣的特色小吃,當地人早餐和夜宵都愛吃它。當一碗腌面放在你面前,真是簡單平實得如同客家人的性格,只是撈面而已,最多加點蔥花或者芝麻,但吃起來就是讓人停不下口。秘訣或許在於面熟後加的那湯匙豬油,又或者是炒香的白芝麻、炸香的蒜茸和蔥花,總之腌面絕對只是梅縣出品,離開了這里就再吃不到如此美味的腌面了。 參考價格:2元~5元一碗。 用紅曲水做的紅燒肉 紅曲三及第湯 三及第湯一般是配腌面吃的,梅州人的早餐大多就是吃這兩樣,三及第是指瘦肉、粉腸和豬肝,梅州的生態環境佳,尤其水好,白開水都能喝出甜味來,加上選料講求新鮮家養粗種,三及第湯的鮮味可想而知。紅曲是指紅曲米,可製成紅曲水或紅曲粉,據說紅曲有活血化淤、健脾暖胃消食等功效,客家人非常愛用它來做湯,除了三及第湯,還有全豬湯。 參考價格:5元~10元左右一碗。

2. 梅州美食有哪些

梅州美食具有鮮明的客家菜餚特色,菜味鮮咸,吃口脆嫩。

傳統的梅州菜主要為家禽和水產。梅州的特色菜有梅州鹽焗雞、梅州釀豆腐、梅州腌面、梅菜燒肉、醋溜魚、炒子鴨、燉魚肚等等。

梅州地區包括今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蕉嶺縣、平遠縣共梅州2區1市5縣還有很多客家美食。

另外,當地的梅州客家娘酒也很有名,值得一嘗。

梅州鹽焗雞:

梅州鹽焗雞選取當地嫩雞,宰殺後涼干,抹少許食油用紙將整隻雞嚴實包好,埋進炒過的熱鹽堆中,用文火焗著半小時,之後撕成條狀裝盤,再澆麻油後就可以吃了。鹽焗雞皮脆肉酥,香鮮可口,是梅州地區的一道名菜

客家娘酒:

梅州客家娘酒用糯米加酒餅釀成的,類似於酒釀。其做法是先將糯米蒸熟,攤開散涼後加入酒餅和勻,而後再放入瓦制的酒瓮里密封好,過三四天後就製成了。娘酒香甜可口,度數在10-20度左右,客家婦女坐月子時愛 用娘酒沖雞蛋花喝,具有補血和保健作用。

黃板:

梅州地區興寧北部山區,有一種只此一家的獨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黃色,產量極低,很少人種。但是用這種又叫禾米的做板,卻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初到北部山區的遊客,一定會嘗嘗這種小吃。雖然它不一定是最 好的,但它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筍 粄

此為典型的客家風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筍粒、魷魚、蝦仁、香菇、豆腐乾、五花鮮肉等為餡料,包裹成形似餃子而大於餃子的「筍粄」,猛火蒸熟,塗抹少許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3. 梅州的美食。。有哪些

梅州地處山區,四季分明,蔬菜瓜果與別處也有不同。
湯料類:大概十年前的一次回鄉,親戚宴請,其中有一鼎湯,至今懷念。此湯名為苦筍湯。苦筍為梅州大埔縣的特產,野生苦筍不及人的小指粗,色澤與普通竹筍無異,略光滑,竹節明顯,非常修長,味道是真苦而非苦甘之味,煲湯時要加入鹹菜和豬血骨熬幾個小時,湯味苦甘,對人的健康有多好就不在此贅述。印象深刻的是席間一姑丈笑說:「大家要多吃點,聽說現在大埔縣連竹篙都要被吃光了。」那是僅有的一次吃野生苦筍的記憶,現在市面上也有真空包裝的苦筍賣,不過已經是人工培植的,苦味相差甚遠。
蕨菜很多地方都有,東北的比較出名,客家蕨菜除了以前提到的用客家娘酒糟炒外,還可以曬成干,平時拿來煲豬骨湯最好;平遠一些小地方把豆角也曬成干,吃時拿來煲湯、燉肉,也可以切碎了清炒,咸干咸乾的香;現如今煲湯料中較出名的客家特產莫過於紅菇、石參和溪黃草,還有聞名於河源的五指毛桃,外間各有譜牒之著,所以此地從略。
除了以上煲湯料,還要花點筆墨說說客家的紅絲線。紅絲線又叫山藍,有清熱寧咳止血之功效,特別是治療慢性咽喉炎療效非常不錯,在給朋友做食療介紹時我最推薦的一種食品;記得小時候家家都會在堂前屋後天台種上一把紅絲線,誰有咳嗽就折幾枝汆豬肺湯喝,好的特別快,就是平常也做豬肺粉腸、豬肝瘦肉湯吃的,湯水鮮紅,非常美味。來廣州後買到的大多是干貨,新鮮的少見,偶爾碰到菜市場有客家村婦擺攤才有得賣。
鹹菜類:我經常提到用鹹菜來配菜,鹹菜雖然是配角,一樣不馬虎,客家鹹菜還真是品種豐富。首先出場的當然是以前提過的石扇鹹菜,那是一種小棵芥菜腌制而成的,梗長葉少,切成寸段後跟野生苦筍極像,略帶甜味,因為味道特別,經常用來熬湯和燒湯,而且跟娘酒酒糟是絕配,不少客家菜式也離不開它,所以要先介紹一下;第二種是叫「辣菜」的鹹菜,一般家裡都可以做,同樣是用鄉下小棵芥菜,掌握好時間直接掛在竹竿上風乾和曬干,成品是還帶綠色的干,卻有一股辣味,跟日本芥辣是一樣的味道,吃時一般要切得很碎,用豬油炒,只放點鹽就可以了,拿來下飯下粥甚至下饅頭味道都是一流的;第三種有點像潮州鹹菜,用大芥菜頭做成,潮州鹹菜是只有粗梗沒有葉的,而客家鹹菜還是連葉的,在菜市場賣的時候都是整瓮整瓮堆在菜攤,鹹菜擱在瓮口,汁水涎滴,香氣襲人,甚至有種工藝還可以敞開瓮口讓鹹菜透風帶點腐化的腌製品當地叫「臭風」鹹菜,主要是用葉較多的芥菜來做,有點臭豆腐一樣的味道,可以配合某些特別菜式和專門口味,也很好吃;第四種就是製成「梅菜」,帶葉的叫梅菜乾,不帶葉的叫梅菜心,惠州的梅菜較出名,梅菜扣肉和梅菜蒸肉餅是一定要嘗的,烹飪的訣竅在於要在梅菜里加點白糖,還要注意買回的梅菜心一般是比較鹹的,要用刀切開用水泡半個鍾頭以上去鹽後才吃,加點青紅辣椒做梅菜心炒花肉最好了。
青菜類:外地少見的有一種客家人叫「勺菜」的青菜,廣州人叫「豬乸菜」(以前本來就是給豬吃的東西),不過品種有點不同。吃的時候先把菜一梗一梗摘出,水燒開先在開水裡過一下,去去澀味,然後切一厘米左右的段,薑末、蒜末和酒糟下油鍋炒香下菜,炒到出水,因為菜本身比較綿,並且會分泌一種滑滑的汁液,所以調味後一定要用生粉或者粟粉勾芡,那樣菜才有光澤,吃起來才夠味,又軟又滑。
麻葉也是表面會分泌汁液的客家特色菜,一般拿來做上湯菜式或者直接汆湯。
不能不提的還有蘿卜青,也就是白蘿卜的葉子,嫩的時候採下,用蒜蓉清炒,清香中帶點微辣,對腸胃不好的人有療效,甚至客家人把這種葉子和茶葉混合做成咸蘿卜茶,吃的時候記得一定要加1—2片生薑一起擱在大口盅里悶泡,四季常飲,腸胃順暢。
主食類:番薯是祖國大地最普通的食物,客家吃番薯比較特別的有兩種吃法:一是切成薄片,裹了麵粉漿炸,麵粉漿有咸甜兩味,炸成金黃的番薯,內軟外脆,個人比較喜歡鹹味的;二是煲番薯糖水,客家人煲番薯糖水是用瓦罐來煲,還要加入金錢草或者蛇舌草,待番薯熟透就加入紅糖調味,清香撲鼻。
最後來看看客家人的芋頭怎麼吃。芋頭是廣西荔浦出品的最好,去廣西芋頭扣肉也是必吃的美食,客家人的芋圓的知名度絕不比其他任何做法遜色。首先把芋頭去皮,然後用專門的工具刨成細絲,生薑切細絲,生蒜搗成蓉(這個要多),一起放在大盆里加入麵粉和水到材料稍微帶上漿,用鹽、魚露和白糖調成半咸半甜的味道,材料和勻後用湯匙或者筷子拌成大概一個丸子形狀直接下油鍋炸,薄的脆,厚的里軟外脆,如果混點生花生米和芝麻就更香了,幾年來,每次有老鄉往來穗梅兩地,都會讓其帶一兩袋芋圓回來,雖然不如以前家裡自己做得好,到手後全家還是吃不停手贊不絕口,這是客家人最最好的手信了。
寫到這里本該收筆,突然想起以前有人問過烹飪柚皮的事。順便先提下沙田柚,梅縣是沙田柚之鄉,春節前的沙田柚才是最好吃的,很多人在中秋買的所謂的沙田柚多是廣西出品或者是我們當地叫「水晶柚」的,是帶點酸味的柚子,真正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