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哪家餐廳的菜比較好吃
上海美食街大全 雲南路:上海人下「館子」去的最多的要數雲南路了。不僅長安餃子樓、金陵酒家、三和樓菜館、老正興菜館等日漸興隆,並且弄口過街樓下也開始設攤供應宵夜,成為滬上聞名的美食街。雲南路上最有名的當屬北京烤鴨和小金陵鹽水鴨。還有「鮮得來」排骨年糕,「小紹興」的白斬雞,「南翔」的小籠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東水餃,「老四川」火鍋等,當然最讓人「牽腸掛肚」的要數「新疆烤羊肉」了,老遠就能聞到羊肉的香味,2元錢買上一串,讓你離開雲南路的時候都有些戀戀不舍。 黃河路:從南京路拐進,你會感覺進入了一條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館門牌在向你頻頻招手。你已經進入了一條生猛實惠的餐飲超市。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緊鄰市級商業街四川北路,這里匯聚著各地特色菜餚的飯館、酒樓,是滬上中產階層宴請、聚會的首選。 交通:100、848路乍浦路終點站、63、563路吳淞路終點站,61路天潼路終點站,途經乍浦路,在海寧路上設站的有6、13、14、17、25、147、220、223、510、922路。在天潼路上設站的有19、65、928路。 上海小吃 南翔小籠、香菇素菜包、鴿蛋圓子、擂沙團、油氽排骨年糕、蟹殼黃、鳳尾燒賣、生煎饅頭、桂花糖藕、雞粥、薄荷糕、綠豆糕、千層油糕、太白拉糕、油條、大餅、豆漿、粢飯、鮮肉鍋貼、咖口厘牛肉湯、蝦肉小餛飩、百果餡酒釀園子、油墩子、油炸臭豆腐、烘山竽、開洋蔥油拌面、棗泥酥餅、蘿卜絲酥餅、白糖蓮心粥、牛筋百葉湯、桂花紅豆湯、三絲眉毛酥、五香茶葉蛋、醪糟湯圓、五丁包、八寶飯、油氽饅頭、炒年糕、血糯火羹、冷麵、粉絲雞血油豆腐湯、三鮮豆皮、陽春面、素雞、紅豆沙、海帶綠豆沙 上海小吃-以食為主 南翔小籠饅頭:豫園 蟹黃小籠包、湯包:南翔小籠、松月樓、老松盛(豫園內) 蟹粉小籠:王家沙、鼎泰豐 素菜包子:春風得意樓(豫園附近)、神州豆漿店、新亞大包 鴿蛋圓子:桂花廳點心店(豫園) 擂沙團:喬加柵點心店 棗泥酥餅:綠波廊 豬油百果松糕:五芳齋 排骨年糕:小常州點心店、鮮得來 雞鴨血湯:松盛點心店(城隍廟大門邊) 蟹殼黃:蘿春閣、大壺春、吳苑點心店 開洋蔥油麵:湖濱點心店(豫園附近) 鳳尾燒賣:綠波廊餐廳(豫園) 蝦肉燒賣:沈大成 餃子:大娘水餃、大清花水餃 生煎饅頭:神州豆漿店、豐裕生煎、蘿春閣、小楊生煎(吳江路) 桂花糖藕:五芳齋點心店 小紹興雞粥:「小紹興」雞粥店 油條:神州豆漿店、永和豆漿店 鮮肉鍋貼:大壺春(近大世界) 五香茶葉蛋:綠波廊 素點:龍華寺、靜安寺、豫園(春風松月樓)、功德林、 上海小吃-以地點為主: 豫園:八寶飯、如意糕、松糕、重油酥餅、生煎、大餅、油條、蔥油餅、葷素大包、粢飯、排骨年糕、蝦餃等。 綠波廊:葫蘆腰米酥、蟹肉小籠 喬家柵:鮮肉貓耳朵 順角軒餃子店:餃子(黃興路1616號) 老城隍廟:五仁梅花酥、筍肉青菜餃、冬菜粢毛團、排骨年糕 雲南路、吳江路 、古北區:鹿港小鎮(台灣小吃)、半畝園(抓餅)、鼎泰豐(蟹粉小籠43元/籠) 我認為上海最好吃的小食品 1.阿爾貝多爸爸的泡芙工房の泡芙 乃是本人吃過最美味的泡芙,外層酥皮香香的軟軟的,內里蛋奶滑滑冰冰的,奶香濃郁,很有些冰淇淋的風味.咬一口酥皮,內餡軟軟得好象快要流出來.讓你禁不住迅速消滅它.最多一次,吃了三個... 發現地:太平洋百貨地下(徐匯,淮海),來福士地下 2.季諾麵包坊の墨西哥麵包 麵包我一向愛吃.很多家的很多品種都喜歡,不勝枚舉.這一個,是一旦看到新鮮出爐.就必要買上幾個,除之而後快的.外面的麵包有蛋糕和麵包的雙重口感,即不特別綿軟,邊邊角上又有些硬硬的,內里的奶酥相當濃郁美味.如果是剛出爐的,裡面的餡熱熱的感覺能流動一樣.回味ING... 發現地:季諾麵包坊.(正大地下那家個人覺得做得最美味) 3.麵包新語(breadtalk) 因為喜歡吃麵包,所以從最早在來福士一樓看到它,就在三天內把它家所有品種全吃了個遍....很新鮮美味,而且用料和做法很特別,不同與普通麵包.最喜歡:蕉點(香蕉味的,不知道為什麼,常常買不到,555),(南/北)印度餅(好奇怪,麵包點里怎麼賣餅呢,而且也分不清這北和南有什麼區別...反正就是好吃,裡面是咖喱餡的,非常濃郁,外皮是軟軟的.挺大一個).它家的CHEESECAKE也很美味~ 發現地:來福士廣場一樓.美羅城 4.飛龍生煎の蟹粉酸辣湯 說了很多甜的,說個鹹的吧.本來是去吃生煎的,結果卻發現了這個極品美味...特別濃厚的湯,酸酸辣辣的,裡面東東也很多,還有蟹黃呢.中湯碗一盆,喝下去,又鮮又爽...真是妙不可言.它家的生煎也很不錯,是底朝上煎的那種,煎過的部分也非常酥一點不硬.肉肉又鮮又緊實.(小聲說一句,比那天天排長隊的小楊生煎好吃多多了,那東東不過是賣個名氣,人雲亦雲.其實味道真不咋樣.起碼比它好吃的多的是.我吃過一次,再不想吃) 發現地:南京路步行街,靠近置地廣場 友情提示:2客生煎,一碗酸辣湯.一碗蟹粉小餛飩.兩個人吃的話,正正好. 5.第五街咖啡の珍珠奶茶 好象是個連鎖企業吧?反正別地我沒喝過.始終喝的是同濟裡面的那家,很好喝的珍珠奶茶,茶和奶的比例很合適,甜度也剛好.珍珠不軟不硬特別有韌性.讓阿姨放一些些咖啡粉更好喝.比避風塘和仙蹤林的好喝. 發現地:同濟本部大操場旁第五街咖啡屋 友情提示:可以要求放咖啡粉,不加價哦~(PS:品質穩定,好味道始終如一) 6.來福士美食廣場の紅豆牛奶冰 來福士6樓的美食廣場,和其他小吃廣場一樣,基本沒什麼值得好吃的.只有那家賣冰的鋪子.真的很是到位.它家的冰用特殊的機器壓榨,真的好象潔白的雪一樣,而且很細膩很細膩,入口即化,不象有些冰沙,吃進去好象塞了滿嘴沙子,極其粗糙.紅豆煮得很酥爛,吃上去沙沙的,很甘甜.而且很大很大一盤子,只要10元. 發現地:來福士6樓美食廣場 友情提示:所謂牛奶冰,是放煉乳的,你可以和製作人員講一下,少放一些煉乳,這樣不會很甜,但絕不影響口味. 7.糖潮の椰芒奶昔 糖潮是家吃廣東菜的餐廳.點心甜品也做的好,和許留山是一類型的。它家的椰芒奶昔第一次喝就愛上了,吃的到的芒果粒,很新鮮很香.還有小小的西米混合在椰汁里,QQ里的.不甜,非常清爽可口. 發現地:南京西路糖潮食府淮海中路東南亞餐廳 8.荔園の雙皮奶 廣東人開的以潮州小食和甜品為主的小店,卻是真喜歡.店不起眼,但是他家的東西卻不含糊,尤其是雙皮奶,一街之隔也有更加出名的"甜蜜蜜",雙皮奶卻沒有荔園的好吃.奶香濃郁,放在冰櫃里的,吃起來冰冰的,好象吃布丁一樣,口感很Q,喜歡喝牛奶或者吃布丁的女孩子一定喜歡.據說這東東是很需要手藝,做法煩瑣的傳統
Ⅱ 深圳大學好考嗎
我的哥哥就讀於深圳大學,當年高考兩次才考上了深圳大學。我認為想要考上深圳大學難度還是不小的,現在來給各位學弟學妹們分享一下經驗。
通過以上的分享,不難看出深圳大學其實不是一個好考的學校,需要我們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才能考上,各位學弟學妹們加油,希望能在深大見到你們!
Ⅲ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菜
上海美食街大全
雲南路:上海人下「館子」去的最多的要數雲南路了。不僅長安餃子樓、金陵酒家、三和樓菜館、老正興菜館等日漸興隆,並且弄口過街樓下也開始設攤供應宵夜,成為滬上聞名的美食街。雲南路上最有名的當屬北京烤鴨和小金陵鹽水鴨。還有「鮮得來」排骨年糕,「小紹興」的白斬雞,「南翔」的小籠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東水餃,「老四川」火鍋等,當然最讓人「牽腸掛肚」的要數「新疆烤羊肉」了,老遠就能聞到羊肉的香味,2元錢買上一串,讓你離開雲南路的時候都有些戀戀不舍。
黃河路:從南京路拐進,你會感覺進入了一條森林之路,高大密集的餐館門牌在向你頻頻招手。你已經進入了一條生猛實惠的餐飲超市。
乍浦路:虹口著名的美食街,緊鄰市級商業街四川北路,這里匯聚著各地特色菜餚的飯館、酒樓,是滬上中產階層宴請、聚會的首選。 交通:100、848路乍浦路終點站、63、563路吳淞路終點站,61路天潼路終點站,途經乍浦路,在海寧路上設站的有6、13、14、17、25、147、220、223、510、922路。在天潼路上設站的有19、65、928路。
上海小吃
南翔小籠、香菇素菜包、鴿蛋圓子、擂沙團、油氽排骨年糕、蟹殼黃、鳳尾燒賣、生煎饅頭、桂花糖藕、雞粥、薄荷糕、綠豆糕、千層油糕、太白拉糕、油條、大餅、豆漿、粢飯、鮮肉鍋貼、咖口厘牛肉湯、蝦肉小餛飩、百果餡酒釀園子、油墩子、油炸臭豆腐、烘山竽、開洋蔥油拌面、棗泥酥餅、蘿卜絲酥餅、白糖蓮心粥、牛筋百葉湯、桂花紅豆湯、三絲眉毛酥、五香茶葉蛋、醪糟湯圓、五丁包、八寶飯、油氽饅頭、炒年糕、血糯火羹、冷麵、粉絲雞血油豆腐湯、三鮮豆皮、陽春面、素雞、紅豆沙、海帶綠豆沙
上海小吃-以食為主
南翔小籠饅頭:豫園 蟹黃小籠包、湯包:南翔小籠、松月樓、老松盛(豫園內)
蟹粉小籠:王家沙、鼎泰豐 素菜包子:春風得意樓(豫園附近)、神州豆漿店、新亞大包
鴿蛋圓子:桂花廳點心店(豫園) 擂沙團:喬加柵點心店
棗泥酥餅:綠波廊 豬油百果松糕:五芳齋
排骨年糕:小常州點心店、鮮得來 雞鴨血湯:松盛點心店(城隍廟大門邊)
蟹殼黃:蘿春閣、大壺春、吳苑點心店 開洋蔥油麵:湖濱點心店(豫園附近)
鳳尾燒賣:綠波廊餐廳(豫園) 蝦肉燒賣:沈大成
餃子:大娘水餃、大清花水餃 生煎饅頭:神州豆漿店、豐裕生煎、蘿春閣、小楊生煎(吳江路)
桂花糖藕:五芳齋點心店 小紹興雞粥:「小紹興」雞粥店
油條:神州豆漿店、永和豆漿店 鮮肉鍋貼:大壺春(近大世界)
五香茶葉蛋:綠波廊 素點:龍華寺、靜安寺、豫園(春風松月樓)、功德林、
上海小吃-以地點為主:
豫園:八寶飯、如意糕、松糕、重油酥餅、生煎、大餅、油條、蔥油餅、葷素大包、粢飯、排骨年糕、蝦餃等。
綠波廊:葫蘆腰米酥、蟹肉小籠 喬家柵:鮮肉貓耳朵
順角軒餃子店:餃子(黃興路1616號) 老城隍廟:五仁梅花酥、筍肉青菜餃、冬菜粢毛團、排骨年糕
雲南路、吳江路 、古北區:鹿港小鎮(台灣小吃)、半畝園(抓餅)、鼎泰豐(蟹粉小籠43元/籠)
我認為上海最好吃的小食品
1.阿爾貝多爸爸的泡芙工房の泡芙
乃是本人吃過最美味的泡芙,外層酥皮香香的軟軟的,內里蛋奶滑滑冰冰的,奶香濃郁,很有些冰淇淋的風味.咬一口酥皮,內餡軟軟得好象快要流出來.讓你禁不住迅速消滅它.最多一次,吃了三個...
發現地:太平洋百貨地下(徐匯,淮海),來福士地下
2.季諾麵包坊の墨西哥麵包
麵包我一向愛吃.很多家的很多品種都喜歡,不勝枚舉.這一個,是一旦看到新鮮出爐.就必要買上幾個,除之而後快的.外面的麵包有蛋糕和麵包的雙重口感,即不特別綿軟,邊邊角上又有些硬硬的,內里的奶酥相當濃郁美味.如果是剛出爐的,裡面的餡熱熱的感覺能流動一樣.回味ING...
發現地:季諾麵包坊.(正大地下那家個人覺得做得最美味)
3.麵包新語(breadtalk)
因為喜歡吃麵包,所以從最早在來福士一樓看到它,就在三天內把它家所有品種全吃了個遍....很新鮮美味,而且用料和做法很特別,不同與普通麵包.最喜歡:蕉點(香蕉味的,不知道為什麼,常常買不到,555),(南/北)印度餅(好奇怪,麵包點里怎麼賣餅呢,而且也分不清這北和南有什麼區別...反正就是好吃,裡面是咖喱餡的,非常濃郁,外皮是軟軟的.挺大一個).它家的CHEESECAKE也很美味~
發現地:來福士廣場一樓.美羅城
4.飛龍生煎の蟹粉酸辣湯
說了很多甜的,說個鹹的吧.本來是去吃生煎的,結果卻發現了這個極品美味...特別濃厚的湯,酸酸辣辣的,裡面東東也很多,還有蟹黃呢.中湯碗一盆,喝下去,又鮮又爽...真是妙不可言.它家的生煎也很不錯,是底朝上煎的那種,煎過的部分也非常酥一點不硬.肉肉又鮮又緊實.(小聲說一句,比那天天排長隊的小楊生煎好吃多多了,那東東不過是賣個名氣,人雲亦雲.其實味道真不咋樣.起碼比它好吃的多的是.我吃過一次,再不想吃)
發現地:南京路步行街,靠近置地廣場
友情提示:2客生煎,一碗酸辣湯.一碗蟹粉小餛飩.兩個人吃的話,正正好.
5.第五街咖啡の珍珠奶茶
好象是個連鎖企業吧?反正別地我沒喝過.始終喝的是同濟裡面的那家,很好喝的珍珠奶茶,茶和奶的比例很合適,甜度也剛好.珍珠不軟不硬特別有韌性.讓阿姨放一些些咖啡粉更好喝.比避風塘和仙蹤林的好喝.
發現地:同濟本部大操場旁第五街咖啡屋 友情提示:可以要求放咖啡粉,不加價哦~(PS:品質穩定,好味道始終如一)
6.來福士美食廣場の紅豆牛奶冰
來福士6樓的美食廣場,和其他小吃廣場一樣,基本沒什麼值得好吃的.只有那家賣冰的鋪子.真的很是到位.它家的冰用特殊的機器壓榨,真的好象潔白的雪一樣,而且很細膩很細膩,入口即化,不象有些冰沙,吃進去好象塞了滿嘴沙子,極其粗糙.紅豆煮得很酥爛,吃上去沙沙的,很甘甜.而且很大很大一盤子,只要10元.
發現地:來福士6樓美食廣場
友情提示:所謂牛奶冰,是放煉乳的,你可以和製作人員講一下,少放一些煉乳,這樣不會很甜,但絕不影響口味.
7.糖潮の椰芒奶昔
糖潮是家吃廣東菜的餐廳.點心甜品也做的好,和許留山是一類型的。它家的椰芒奶昔第一次喝就愛上了,吃的到的芒果粒,很新鮮很香.還有小小的西米混合在椰汁里,QQ里的.不甜,非常清爽可口.
發現地:南京西路糖潮食府淮海中路東南亞餐廳
8.荔園の雙皮奶
廣東人開的以潮州小食和甜品為主的小店,卻是真喜歡.店不起眼,但是他家的東西卻不含糊,尤其是雙皮奶,一街之隔也有更加出名的"甜蜜蜜",雙皮奶卻沒有荔園的好吃.奶香濃郁,放在冰櫃里的,吃起來冰冰的,好象吃布丁一樣,口感很Q,喜歡喝牛奶或者吃布丁的女孩子一定喜歡.據說這東東是很需要手藝,做法煩瑣的傳統美食呢.
發現地:吳江路荔園
友情提示:為了保證新鮮和品質,它家每天限量供應,賣完就沒了,所以想吃就要趁早哦.~它家的粥也很有水準.很鮮美,煮又糯又稠.有段時間愛上了,天天去喝
Ⅳ 暨南大學有哪些特色美食
這里是在暨珠待了兩年的學生~為你解答暨珠美食哦~
一、早餐篇
飯堂一樓:
有賣蒸餃和小籠包窗口,還有自助豆漿,有蒸包子(紫薯、豆沙、肉餡、奶黃……應有盡有)油條、玉米、粥、炒粉等。
還有玉米、紅薯、茶葉蛋、黃金糕、蛋撻、麵包、油條、炒粉、炒麵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哦~歡迎來暨珠食堂吃飯~
Ⅳ 南寧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老友炒粉和粉蟲: 陽光城旁的雨石閣總店的滑而不膩,清爽開胃,其他分店的不如總店的好 中山路鮮甜閣斜對面的美食佳的還不錯 北湖路大阪樓橋頭的粉店,炒粉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 炒粉 螺絲粉: 裕豐後門的品螺香(最近已搬到萬隆旁的食通天裡面)還可以 建政路南寧十四中斜對面的「寧寧柳州螺絲粉」店,經營了13年,味道正宗 星湖路科技廣場旁藝術學院後門的小巷裡,有家螺螄粉,經常排隊很長的 農院路西一里化工學校門邊的柳盛,在西大裡面也有一間(燒腸粉做得也很好) 湯包: 好時下面的開封天下第一湯包店的東西盡管大部分不好吃,但湯包還不錯. 園湖路往花鳥市場路上的周氏湯包店的也還可以.主要是便宜啊,才0.5O元一個. 水(湯)圓: 建政路14中旁的黃記甜品店的湯圓皮包餡香 陽光城的五色湯圓不但味美還外觀精美 去缸中缸千萬不要錯過嘗一嘗那裡的絞股蘭巧克力湯圓,的確味美色靚 鮮甜閣的三色湯圓好香啊 粉利: 解放路都市村莊對面的老味的粉利有鮮肉,豬雜,牛雜等品種大碗,湯料實在很鮮 解放路小老宋對面的解放路老牌柳州螺螄店的老友,三鮮等粉利料足 煎包: 吃來吃去覺得還是陽光城旁的雨石閣總店的煎包好 新民文化市場對面分店的煎包也不錯 園湖金大陸店的煎包也很不錯的. 手撕牛肉: 星湖路西一里,斯的味香辣,富有川味. 步行街的燭光水吧總店的手撕牛肉香酥味濃干. 蘭州拉麵: 小嘟來那裡的排骨或叉燒蘭州拉麵.味偏甜 雞肉粉: 明秀路!地委大院里!有一家真珍...雞肉粉 步行街那家清真寺里的雞肉粉 西米露: 喜歡共和路寶生堂的椰奶西米露,椰奶夠香,西米也夠火候,比中山路的好 南國街蘭姐牛雜旁的益保齋的紅豆爽和西米露 陽光城的紅豆爽和西米露 灣仔味的馬來西亞扎扎(即香芋西米露) 生榨米粉: 建政路和古城路交叉路口的那家,榨出來的粉一條一條的 唐山路的玉氏生榨米粉也 中山路亞光旁邊的蒲廟生榨粉口感很好 水街里的阮紅生榨米粉 水街的天天生榨店水和虹遠生榨米粉店的生榨粉 另外:明園飯店外賣部的花生豬尾煲和香芋肉夾 十四中斜對面的北方證券旁邊的酸野攤的酸野 北大路有家東山羊,那裡的清補良燉羊肉,巨好吃 南國街的益保齋,裡面的甜品不錯 建政路黃記的八寶粥,芝麻糊和蛋奶 共和路亞光的芋頭糕還不錯 衡陽路的衡秀里,又間「369」賓陽狗肉店,那裡的白斬狗,脆皮狗,黃燜狗 星湖路(大版一區後門)中國聯通南寧分公司旁邊一家"鹵味小吃店" 新竹路口進一點玲莉的雞湯粉,豬腳粉好吃~ "南鐵復記"的螺絲粉和老友炒粉和炒粉蟲 鮮甜閣旁的老牌南寧的紅薯湯圓很好吃 鳳嶺神農庄的煎餅好吃啊 新夢對面的小福樓新店的燉甜品銀耳鵪鶉蛋5元一盅,味道還好 中山路 南小旁邊的一家小粉店的牛雜粉,粉里除了放檸檬腌過的牛肉和牛光元外,再加少許的酸菜和豆芽,味道簡直沒得說,價格也只要2.2元。中山北小旁的各色瓦煲飯5元左右,經濟實惠;對面「仙池飯店」里的八珍伊面相信是許多「老南寧」都認可的美食。 而「仙池飯店」往前一點,有一家店的烏雞飯真材實料、味美滋補。中山路夜市中段,有一位擺了十多年攤的老大爺,他賣的那熱氣騰騰漂著海鮮湯味、小巧玲瓏的玉林雲吞實在令人難以忘懷。往回走大概十米左右有一條巷,巷口左邊第二攤的炒田螺令人回味無窮。 另外一個老字型大小的剪口粉,在這條路上也有十幾年的歷史,應當算是南寧的一大特色小吃。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就對它非常嘴饞,每碗2.5元也不算貴。中山路尾的粉餃、鴨紅、田螺同樣受到大家的青睞,尤其是甜品、涼茶,品種繁多,去火、滋補、養顏。特別介紹一款甜品,即粉餃店對面第一家的「白果芋泥」,真可稱得上是那裡的「鎮店之寶」,只需5元,你便可品嘗到。中山路是有名的小吃一條街,踩點去吃,包你滿意。 市中心一帶 百貨大樓旁邊的鐵板魷魚燒;西關路原「荔園餅屋」旁的炸裡脊肉;民族影城旁的「阿里巴巴」燒烤特別是烤韭菜、鐵板牛肉和魷魚,都是讓眾人一聽就流「哈喇子」的名小吃。水塔腳斜對面的「塔香田螺店」里的炒螺、瓦煲飯,及一年四季都提供的各種口味的冰花等,讓人難以忘懷。中華電影院前的一攤烤青口螺和烤生蚝相當腥,喜歡怪異口味的朋友可以去試試。共和郵局對面甜品店的龜齡膏比較貴族化,但也是真材實料,要五十元一碗! 解放路一帶 有一家「老味粉店」的牛雜粉、肉粉、炒粉,價格便宜,味料夠足。「太平洋酒店」對面有一家粉店(名字忘記了),裡面那香噴噴的扣肉香腸糯米飯只需2元,還配芥菜蛋花湯,那裡牛螺粉味道也不錯。「奧麗西餐廳」的牛排11元一份,可得三塊牛肉,還算公道。水街菜市的碎肉生榨米粉,2元一碗價格實惠,量又足,很具特色。 新民路、七星路、古城路一帶 新民路的「東北餃子店」,餃子餡花樣多多,價錢不貴,另外推薦驢肉、凍皮兩道冷盤。「連升茶樓」的連升米粉、螺絲粉很有特色,都是2.5元一碗。「生力軍」的豆漿、油條、牛雜、蘿卜、油豆腐和燙青菜是許多MM的最愛。「天助粉店」的老友粉利3.5元得一大碗,美味好吃。七星路「富豪餅屋」旁邊一家新開的馬肉粉,味道特別,值得品嘗。再往前走,有一家柳州燒腸粉店,那兒經常是人山人海的,看來也有特色的小吃。古城路上有一家綴著香菜澆著濃濃黃皮醬的廣州腸粉很吸引人。「直通車娛樂城」旁邊,有一家店的瓦煲湯10元一罐,味道挺好。 建政路、思賢路、園湖路、新竹路一帶 建政路的金琴牛扒館的牛排,配有飯、湯、小吃,還有一份冰淇淋,是蠻不錯的套餐系列。南寧十四中斜對面的「寧寧柳州螺絲粉」店,經營了13年,味道正宗。建政菜市旁「建政飲食店」里的老友粉、雜粉、棕子、糍粑等等,都是南寧原國營店的傳統民間小吃。 建政小巷裡的夜市,有「十年民間肥姐燒烤」系列,肥牛、瘦牛、韭黃、玉米等等,原汁原味的炭烤,有其獨特之處。思賢路「玲莉快餐」的早餐,雞湯粉、五香豬腳粉3元一碗美味可口。 還有園湖路上的各種粥店挺多,「廣州粥王」的花魚粥、鴿子粥、麻雀粥再配上油條和小菜要25元一罐,那是吃夜宵的好去處。新竹路「曹記小吃店」的全肉餃是純南寧風味餃子,3元10個,值得一試;對面的糖炒板粟讓眾多女生留戀不已。 除此之外,「生輝」的鴨下巴、鴨爪、鳳翅;「雞王」的鹽雞翅讓人流連忘返。南鐵社區里有一位阿姨賣的煎餃、煎包、炸油團和「驢打滾」,顧客很多。火炬路「貝斯特」的賓陽酸粉,3元一碟(配湯),很好吃。去機場的吳圩公路上,「珍珍飯店」和「王府飯店」的牛雜是許多有車一族的最愛。邕武公路上高峰林場的檸檬鴨,也是挺有名的
Ⅵ 深圳大學食堂的飯菜好吃嗎
(1)飯堂:
a.新西南:一般就XX閣的和XX軒的還有喬木喬林的比較常來這里吃飯,桂廟的也有。環境很不錯 干凈~寬敞 一樓還有廁所。
1樓:
早餐 大眾菜 現炒 湯粉 宵夜
(我覺得早餐都不好吃,除了賣湯粉面那個窗口的雲吞不錯。不過有點小貴加了配料後5塊一碗。宵夜最好吃啦,涮青菜肉丸 炸羊肉串雞肉串 燒賣紫米糕等點心,八寶粥)
2樓:冷氣爆冷!!
大眾菜 湘川辣菜 老火靚湯(冬瓜湯蓮藕湯等)
炒麵炒飯 砂煲菜(腐竹牛丸等) 白粥(比三樓的要小碗)
3樓:大圓桌可供8-10人
大眾菜 面餅類(蔥油餅,豆沙餅,肉夾饃等)拉麵刀削麵(很多人專門跑來新西南就為了這個面) 熱湯(魚片湯豬雜湯 冬天很多人跑來喝) 白粥或小米粥(可配咸魚榨菜類)
b.舊西南: 菜式一般,味道還好,晚上有夜宵提供。
c.小西南: 比較無人問津的餐廳,在此略過。
d.文山湖飯堂(by Exousia):
先說,文山湖飯堂我自己覺得不怎麼好吃。他的食物主要從西南那邊運過來和自己的小廚房弄的。一邊跟西南那邊的風格有點像。所以不太習慣。不過由於它的地理位置比較好,臨近教學樓,還有文山湖宿舍。所以一下課,在教學樓下課的人都會過來,當然還有文山湖宿舍的宅男們也下來。
簡單介紹下飯菜吧。
早餐 跟深大飯堂的早餐很想,特別跟實驗的飯堂食同個風格,紫菜卷很大很難吃,包子和腸粉之類總是大家的首選。不過其實我都不怎麼去吃早餐(做個廣告,求送早餐給我T_T)。所以不太清楚。
午餐 午餐的飯菜多了點,二樓開始開放,上面有叉燒之類的東西比較好吃,所以中午的人也比較多,因為午餐市時間比較短,所以人流比較多,大家要選好時間過去。
晚餐 說實話晚餐不好吃不建議來
宵夜 文山湖特色之一,還是最大特色。有人說晚餐難吃是為了逼人來吃宵夜。文山湖宵夜是一絕。不過價格比較貴。適合一個組織一次出去一邊吃宵夜一邊開會之類的,或者幾個人一起吃,這樣比較劃算。很多人都喜歡來文山湖吃宵夜,可見他的宵夜有多好吃。
e.荔天:在雨鵑齋對面,蓬萊齋樓下,分為一二樓以及小荔天(小荔天在荔天背後,有通道可以過去),一樓主要是各種菜式包括鹵水、煮菜,還有湯粉(晚上提供夜宵,早上提供腸粉,各種粥類等早餐,味道不錯);二樓有特色的是點炒以及炒粉等;小荔天有各式麵包提供,下午有時候有蛋撻。
f.荔山:在荔天北面,因為地理位置優越,經常有許多學生中午會選擇在這里吃,特色有原盅燉湯,拉麵,炒粉等。
g.清真:位置在蓬萊齋樓下荔天旁邊,菜式比較少而且大多數有辣椒,適合重口味或者回族的學生,特色有拉麵與尖椒羊肉。
h.實驗:分為一二樓(華潤樓上)實驗3(青松齋前面),菜式比較豐富,一樓特色有煮菜、湯粉、炒粉、各種粥類;二樓特色是套餐(一菜一葷+例湯)、以及點炒、煲仔菜;實驗3特色為煲仔菜。
i.西北谷:位於文科樓H5樓下,很多在文科樓上課的喜歡在這里吃,比較安靜,不過菜式比較少,湯粉比較受歡迎經常要排長長的隊。
j.聽石:位於文科樓底層由於跟上課位置十分接近所以很多學生會在這裡面吃飯,因此人流量很多,早上有早餐供應,以及麵包等,還有熱咖啡。
k.煮意坊:位於西北谷旁邊,環境非常優美,旁邊有個小湖,有時候有些鴨子會在上面游水,非常適合情侶在此燭光晚餐,有意粉、肉扒飯等,不過味道不是很好,價格也較高。
l.玉蘭園:位於師范學院A座旁邊,一般在文科樓上課或者師范上課的學生喜歡在這里進餐,教職工一般也在此。
Ⅶ 在深圳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深圳大學我首先告訴你的是它不是我們國家985.211.雙一流學校里頭的,但是你如果你考這個學校,它的分數線是跟985.211參不多的,深圳大學提供的資源絕對是頂尖級別的。
食堂篇:在深大吃過3年,對食堂的飯菜還是比較滿意的,私以為已經默默地在母校11個食堂把中國八大菜系吃了個遍。然而有時候,在食堂吃飯也會有意外驚喜:在叉燒飯里吃到荔枝。這里要悄悄透露一下深大的別名:荔枝大學,因為深大校園裡面種有很多荔枝樹,每年學校都會專門請人摘下給全校師生品嘗。
圖書館篇:深大有南北兩個圖書館相對而立,藏書達300多萬冊,學霸們盡請前去自由遨遊。如果有人說深大學習氛圍不濃,我會毫不猶豫地帶它去圖書館,讓他看看我們期末的時候圖書館是如何爆滿。
在說一下,深圳大學裡面美女帥哥多的要命。建議你考深圳大學,超棒。
Ⅷ 推薦一些好吃的上海菜!
好吃的上海菜:
一、氽四鰓鱸
魚素負盛名的上海松江鱸魚,其味鮮美,其肉細嫩,再加上特殊的烹飪技藝,歷來被視為上乘珍饈。松江鱸魚身體肥圓,體長不過十多厘米,重一百多克,頭大而扁平,口闊而眼小,黃褐色,身披幾道黑條紋,還略帶黑點。更奇的是,這種魚出水後鰓房裡仍貯著水,若置於稻糠里,可活四五天。此魚兩鰓前後有一道凹坎,其形與色如同鰓孔,在鰓蓋上又有條橙紅色的條紋,狀似四片外露的鰓葉,故被人稱為「四鰓鱸」。
鱸魚雖小,名氣頗大。南宋詩人范成大詩曰:「細搗橙薺有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當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對松江鱸魚作了盡情的贊美。據說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松江鱸魚之後,封其為「江南第一名魚」,從此松江府年年向朝廷進貢。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問上海時,曾品嘗松江鱸魚。1983年,上海市錦江飯店曾在香港舉辦松江鱸魚烹飪技藝表演,轟動了當地中外人士。可見松江鱸魚在古今中外都被視為「魚中珍品」。
上海錦江飯店素以烹制鱸魚聞名,「汆四鰓鱸魚」湯呈奶白色,鮮香,肉嫩,味美。
原料:活四鰓鱸魚750克,春筍80克,蛋清1個,生油50克,蔥段5克,薑片5克,黃酒10克,精鹽10克,味精3克,清水760克。
製法:鱸魚洗凈,春筍切成片。鐵鍋用旺火燒熱,滑鍋後,放入生油,投入蔥段、薑片,待爆至呈金黃色時,即將鱸魚腹部朝上,下鍋略煎片刻,把鱸魚翻身背朝上,烹入料酒,加蓋稍燜後揭蓋,加入清水,滾燒5分鍾,待湯呈奶白色時,再加蓋,用小火燜6分鍾,隨後揭去蓋,加入春筍、鹽、味精,用旺火燒後出鍋,將蛋清打成蛋泡糊倒入即成。
二、白汁桂魚
「白汁桂魚」是上海著名的特色風味佳餚之一。此菜以活桂魚製成,色質奶白,魚肉鮮嫩,深受食客們的青睞。
以桂魚制菜,相傳還有一個典故。當年康熙南下暗訪民情,一天中午來到西宮門外,見有一酒店,就推門進去。剛坐穩,店小二便滿臉堆笑地跑過來說:「客家官,吃點什麼?」「一條魚、一斤酒。」康熙說。片刻工夫,店小二便把酒、菜送到康熙面前。康熙自斟自飲,吃完一條魚又要了一條。因這魚實在好吃,康熙就詢問:「此菜何名?」「腹花魚,」店小二答曰,「這魚腹部長著金黃色的花紋,所以叫『腹花魚』(腹花魚即桂魚)。」康熙說:「店家,我給此菜改個名如何?」「好哇。」於是店小二拿來紙筆,康熙提筆寫了「宮門獻魚」四個字,落款「玄燁」。招牌掛出後不久,店小二聽說是當今天子所寫,又驚又喜,趕忙跪倒在牌子前面,高呼:「謝主龍恩。」這雖然是一個傳說,但以活桂魚製成的佳餚則廣為流傳。
原料:活桂魚1條(約1000克),瘦火腿丁25克,青豆50克,料酒25克,精鹽6克,味精5克,蔥姜各10克,湯100克,水澱粉10克,生油50克。
製法:
(一)桂魚刮凈魚鱗,割開臍眼,用筷子從口腔內絞出魚鰓和內臟,洗凈後斬去兩側和背部魚鰭,下開水鍋燙一下撈出,放入冷水中,用小刀輕輕颳去皮面黑衣,在魚肉兩側各劃幾刀使其入味,放少許鹽擦勻,置長盆內,撒上味精,加蔥姜、料酒,上籠用旺火蒸15分鍾取出。
(二)將炒鍋燒熱,倒入生油,放入火腿、青豆、加入湯、精鹽、味精,潷入魚湯,待燒開後用水澱粉著芡攪勻,出鍋澆在桂魚上即成。
三、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各家飯店的名菜,但以上海城隍廟上海老飯店烹制的為最佳,故被美食家譽為席上一絕而馳名中外。
20年代初,老飯店並沒有八寶鴨。有一天,店主在店堂里聽客人談起某菜館的八寶鴨如何如何好。為了生意興隆,店主便帶著廚師裝扮成顧客專門去某菜館品嘗,並帶回一隻八寶鴨細細剖析、研究。他們在吸取他人烹調技藝的基礎上,在作工藝和用料方面作了改進:一、改八寶鴨拆骨的傳統作法,用帶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里,封以玻璃紙;二、將燒改為蒸。這樣,鴨形豐腴飽滿,原汁突出,出籠時滿堂皆香。再澆上用蒸鴨原鹵調制的蝦仁和青豆,使成品更豐富多彩。頓時,老飯店「八寶鴨」名聲大振。
原料:光鴨1隻(約1500克),冬菇丁150克,凈冬筍丁75克,肉丁25克,鴨肫片25克,火腿丁50克,干貝15克,栗子丁100克,青豆10克,上漿蝦仁50克,水發蓮心25克,糯米飯150克,醬油35克,黃酒10克,白糖8克,味精3克,水澱粉適量,生油10克。
製法:
(一)將鴨子在脊背側面剖開,挖去內臟,洗凈,斬去鴨腳,敲斷腿骨,將整鴨放進開水鍋中焯水後撈出,洗凈,揩乾水分,抹上醬油、黃酒、白糖等調料,鴨腹朝上扣入大碗中。
(二)將干貝、冬菇丁、筍丁、肉丁、火腿丁、栗子丁、鴨肫片、蓮心、糯米飯、黃酒、白糖、醬油、味精拌勻成餡,填入鴨腹內,把鴨頭、頸和腳放在餡心上面,碗上面用玻璃紙封好,上籠用旺火蒸3小時,鴨酥後取下,揭去玻璃紙,將鴨覆在大圓盆中。再將原鹵潷入鍋中,投入蝦仁、青豆,燒開後用水澱粉勾芡,淋上生油推勻,澆在鴨上即成。
四、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炒辣醬」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製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故稱它為「八寶辣醬」。「八寶辣醬」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歡迎。後來,上海一些菜館紛紛仿效,「八寶辣醬」就廣為流傳了。
原料:上漿蝦仁50克,鴨肫片50克,熟雞丁70克,豬腿肉丁50克,花生仁50克,筍丁50克,熟肚丁25克,水發蝦米10克,豆瓣醬25克,辣椒醬20克,醬油10克,黃酒10克,白糖25克,味精2克,肉湯70克,濕澱粉40克,生油150克(約耗70克),蔥花、薑末各5克。
製法:(一)取碗一個,放入鴨肫片、雞丁、肉丁、肚丁、筍丁、水發蝦米和花生仁拌和。
(二)炒鍋燒熱,放入生油,投入蔥花、薑末爆香後,即將辣椒醬和豆瓣醬同時入鍋煎熬,半分鍾後,放入拌和的雞丁等原料煸炒,顛翻幾次,烹入料酒,稍燜,再加入白糖、醬油、味精和肉湯燒開,續用小火燒3分鍾,再改旺火,用澱粉勾芡,使鹵汁緊包原料,淋入生油,出鍋裝盤。
(三)炒鍋內加入生油,燒到六成熱時,倒入蝦仁攪散,待蝦仁呈白色時,即起鍋倒入漏勺內。用原熱鍋放入少許生油。加入肉湯、鹽、味精燒透後,放入蝦仁,用澱粉勾芡,淋入熟油,起鍋覆蓋在辣醬上面即成。
五、清蒸鯽魚
「清蒸鯽魚」是上海德興館飯店的傳統特色名菜。
用鯽魚制菜,早在清代就有。傳說「大蚌燉珍珠」就是大文學家曹雪芹青年時琢磨出的一道名菜。有一次,曹雪芹到蘇州姑母家作客。在市場上,看到水盆中活蹦亂跳的烏背鯽魚,及小販出售的「浪里雞頭」(芡實)。他雅興大發,心想何不買回兩尾鯽魚,回去做一道鯽魚抱芡實的菜。當即買了活鯽魚和芡實,回到姑母家,請廚師把芡塞到洗凈的魚肚裡清燉。廚師如法炮製好後,果然清香撲鼻,非常好吃。曹雪芹邊吃邊想,這樣好吃的魚菜,得有個好名字。烏背鯽魚像河蚌,芡實似珍珠,那麼這菜就叫「大蚌燉珍珠」吧!無獨有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一日忽發奇想,叫家人將朋友送來的鮮肉切碎後塞入魚腹中煎烹,戲名曰:「鯽魚懷胎」,製法與「大蚌燉珍珠」相仿,結果得到家人一致好評。
據說有一年,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游覽上海城隍廟時,曾到鄰近的著名飯店德興館用餐,因於右任是陝西人,不喜歡帶甜味的菜餚,於是廚師將魚清蒸。此菜製成後,魚肉細嫩鮮美,味道特別好。從此,「清蒸鯽魚」便成為德興館的首創上海名菜了。
原料:活鯽魚2條(約750克),火腿25克,冬筍25克,水發冬菇50克,精鹽5克,紹酒25克,味精5克,胡椒粉0.5克,蔥姜10克,豬油25克。
製法:
(一)將鯽魚颳去鱗,去鰓,除去內臟,洗凈黑肚衣。冬筍、火腿、冬菇均切成絲待用。
(二)將鯽魚排列在長盆中,上面放入火腿絲、冬筍絲、冬菇絲、撒上胡椒粉、味精、精鹽、蔥、姜,加紹酒,澆上豬油,上籠蒸15分鍾,取出,除去蔥、姜上席。
六、芙蓉蟹斗
我國蟹類很多,有河蟹、梭子蟹、青蟹、溪蟹等等,其中河蟹最受人們歡迎。上海蘇州一帶更以「陽澄湖清水大閘蟹」馳名。有詩雲:「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蟹的營養很豐富,所含脂肪、維生素A和核黃素都較高。尤其是農歷九月的雌蟹,十月的雄蟹,卵滿膏膩,個大肉多。「九月團臍,十月尖」,是選購清水大閘蟹的經驗之談。
大閘蟹的吃法很多,上海地區在30年代,一般多煮吃或蒸吃。一到深秋季節,飯館、酒店、熟食店都掛牌經營清水大閘蟹。以後人們嫌用手剝太麻煩,又不衛生,於是以經營蟹宴聞名的上海「王寶和酒家」,就由廚師們剔出蟹肉,按口味精心烹制蟹菜,如「翡翠蝦蟹」、「蟹油龍卷」等。其中「芙蓉蟹斗」因其芙蓉潔白,蟹粉鮮美,極受人們歡迎,成為上海地區歷史悠久的特色名菜。
原料:清水活蟹12隻(約1600克),雞蛋清6個,青蔥絲25克,胡蘿卜末1.5克,發菜絲0.5克,紹酒50克,蔥、薑末各20克,味精4克,精鹽4克,胡椒粉0.5克,清湯50克,生粉10克,白糖25克,生油1500克(實耗100克)。
製法:
(一)將蟹洗凈蒸熟,剔出蟹粉,蟹殼洗凈吹乾待用。炒鍋燒熱,下生油75克,放蔥薑末、蟹粉略煸,透出香味時,下紹酒、精鹽、味精、胡椒粉、清湯、炒透,待蟹粉收干時出鍋,平均分裝在12隻蟹殼內。
(二)將雞蛋清打散,加食鹽少許,清水150克,攪至出泡沫時速撈去泡沫再攪。然後將蛋清澆在每隻蟹殼內的蟹粉上,並將青蔥絲、發菜絲、胡蘿卜末放入,綴成蘭花圖案,隨即上籠蒸6分鍾左右,待結成白色芙蓉狀時,即取出排放在盆內。
(三)鍋內放高湯100克,加入鹽、味精、燒沸後用水澱粉著芡,加入少許熟油推勻,出鍋澆在芙蓉蟹斗的上面即成。
七、竹筍腌鮮湯
「竹筍腌鮮湯」是上海地區的名菜。此菜湯汁白濃,肉質酥肥,口味鮮香。每到春天竹筍上市時,滬上人家都喜歡烹制這道佳餚。
竹筍古代叫做「苞」。早在夏代,人們就以筍代食,以筍入貢了,而且代代相傳。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贊美竹筍的詩文。「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駢頭玉嬰兒,一一脫綿綳。庖人應未識,旅人眼先明……」這是蘇東坡的一首竹筍詩,說的是竹筍如同脫襁褓的嬰兒,潔白如玉。北方廚師還不識此為何物,羈旅他鄉的我,見筍後眼也發亮了。宋代著名高僧濟顛和尚有《筍疏》雲:「拖油盤內煿黃金,和米鐺中煮白玉。」宋代另一高僧贊寧還寫了一本食筍的專著《筍譜》。
傳說清康熙皇帝特別喜食江南春筍,曹寅與其妻兄李煦,為此在江寧、蘇州織造和兩淮鹽政任內,每年都向京城進貢「燕來筍」(即燕子來時出土的筍)。
原料:咸腿肉200克,新鮮肋條肉200克,竹筍凈肉150克,黃酒10克,精鹽少許,味精2克,豬油8克。
製法:(一)將咸腿肉、鮮肋條肉同時洗凈,刮凈皮上污物,皮朝上放入鍋中,加水淹沒。先用旺火燒滾,再用小火燒半小時,燒至四成熟時,將咸腿肉翻過來,繼續用小火,燒至肉皮發軟,用竹筷插得進時取出,乘熱拆去骨頭,修去油膘和皮待用;鮮肋條肉燒至八成熟時撈出待用。
(二)食用時,將咸、鮮肉各切成四塊方塊,竹筍切滾刀塊,放入原湯鍋里,先用旺火燒滾,再用中火燒六七分鍾,見湯汁較濃,下味精、鹽燒滾,即可出鍋。
八、水晶蝦仁
「水晶蝦仁」是上海靜安賓館著名的特色風味佳餚之一,曾被評為「上海第一名菜」。它的發展,著名作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曾經寫道:「說起蝦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館子,記得北平西長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一的有規模的閩菜館,做出來的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閩人善治海鮮當推獨步。」40年代上海靜安賓館名廚從粵、閩菜引來「清炒蝦仁」,並在烹飪技藝上進行改革創新,加之選料上乘,製作嚴格,風味獨樹一幟。「水晶蝦仁」上席,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難怪,靜安賓館每年光蝦仁就要吃掉十幾噸呢。
原料:精選大河蝦500克,雞蛋清1個,味精5克,精鹽7。5克,澱粉15克和蘇打粉4克拌勻,生油600克(實耗40克),麻油1克。
製法:(一)將河蝦剝去蝦殼,加入清水500克調勻,分二次將蝦仁洗凈,用清水漂清撈起,放入笊籬內瀝干水分,攤放在通風處晾半小時,再用潔布吸干水分,盛入碗內加蛋清、味精、精鹽、澱粉、蘇打粉,再加入生油拌和,放入冰箱內2至4小時取出。
(二)燒熱鍋放入生油,燒至六成熱時下蝦仁,速用勺劃散,待蝦仁至九成熟時倒入笊籬瀝去油。
(三)將高湯、味精、鹽和澱粉調成芡湯,原鍋置於火上,放入蝦仁,傾入芡湯顛翻幾下,加入麻油推勻裝盤。
Ⅸ 深圳大學食堂!!!!!!
學生食堂有新西南,舊西南,小西南,荔天,荔山,文山湖餐廳,實驗餐廳,文科樓還有一個;個人覺得新西南環境比較好,菜式也不錯,其次聽說文山湖餐廳也不差,荔山和荔天就顯得有點擁擠了,而且貌似光線不太好。實驗餐廳就一般般吧,靠近實驗餐廳那還有一個,不過我忘了叫什麼名字了,那裡的菜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