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中有哪些美食求推薦。
漢中美食:漢中漿水面,西鄉牛肉干,漢中麻辣豆腐魚。這三種都比較推薦。
1、漢中漿水面。
被譽為漢中一絕,其特色是「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融合了麻婆豆腐的底子加上豆瓣魚的神髓。製成後的成品,麻香四溢,口感酸軟,入口即滿口鮮香。「去漢中旅遊,到褒河吃魚」已成為人們飽眼福、享口福的一句常說的話。
2. 漢中的四大小吃分別是什麼有吃過的嗎
這是一個緊鄰四川,屬於陝西省所管轄的一個地方。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一旦打仗便是一個囤糧之地,而魚米之鄉怎麼能夠少得了小吃,漢中的小吃是有很多種的,人們最常提到的就是麵皮兒。今天就帶大傢具體了解一下四大名小吃到底有什麼。
一、麵皮
在當地這種麵皮兒是將大米打成漿以後上鍋蒸,好在當地人那裡面稱之為麵皮,當然也有很多人叫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米皮。主要的做法就是需要將大米提前泡好泡一個晚上左右撈出來以後放在機器裡面打成米漿以後在放入蒸籠當中,需要開大火蒸1~3分鍾左右。而等到鍋蓋揭開以後,在案板上刷上紫菜油,然後將麵皮放上去,用大刀切成寬條。再拌上一些蒜末,豆芽,鹽,醋等調料,之後便可以吃了。在剛剛出鍋的時候,口感是非常好的,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放不同的東西。
四、邦邦面
其實關於這道美食還是有一個關於劉邦的傳說的。據說在那個時候已經到了黃昏,但是廚師沒有任何的道具,然後就讓士兵用兵器做擀麵杖,砰砰梆梆發出了這種聲響,然後做出了面條。然後丞相將名字取為現如今人們叫的。這是一種酸辣鮮香具備又有暖胃作用的一種食物。
漢中本就是一個魚米之鄉,所以裡面的美食是有很多種的,麵皮和粉皮是現在很多地區都能有吃到的,但是真正正宗的還是要到漢中當地去吃喲。
3. 漢中小吃除了麵皮,還有什麼
菜豆腐、漿水面、核桃饃、罐罐茶、涼粉、醪糟、鍋貼、花生粥等
4. 秦嶺有什麼好玩的 秦嶺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動物園是其一,秦嶺概念太廣,離西安近的開發的很多,
南線
翠華山 :(國家AAAA景區)位於西安城南20公里處秦嶺北麓,山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峰異洞,溪水淙淙。山崩分布面積5.2平方公里,是我國地質史上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展覽地。於2002年開發的新景區翳芳湲,景區內原始質朴,自然生態良好,水質清純,流水潺湲。
乘車路線 :西安市大南門外體育路、長安路、韋曲沿途均可乘西安至翠華山旅遊專線車。
興教寺:位於西安市南20餘公里,建於公元669年,因唐肅宗李享題塔額「興教」二字而得名。唐代高僧玄奘與弟子窺基、園測安葬於此,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
乘車路線:乘57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可抵達,或(南門起點)乘215路、219路車抵長安縣轉車可抵達。
香積寺:位於長安縣郭杜鄉香積寺村,距西安城約17.6公里,建於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是凈土宗二世祖善導法師的衣缽第子懷惲為祭祀善導而營建的。被國內外人士公認為漢傳佛教凈土宗祖庭。
乘車路線:西安市體育館乘西安—韋曲中巴下車後轉至。
豐德寺與凈業寺;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的灃峪口,是中國佛教律宗祖庭。
乘車路線:吉祥村乘西安—豐裕口下車即到
華嚴寺: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塬畔,建於公元803年,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發祥地,該寺在國內外頗有影響,信徒朝聖絡繹不絕。
嘉午台:隋唐時就為佛教勝地。群山連綿,景異石奇,林木茂盛,流水潺潺,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清代著名文人高鶴年都在此游覽居住。
乘車路線:大南門外車站乘西安——胡留中巴車,下車後胡留——白道峪
南五台:位於秦嶺北麓中段的西安市長安區五台鄉境內,距市區25公里,因山上有觀音、文殊、清涼、靈應、捨身五台(山峰)而得名,是我國佛教聖地之一,景區內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廟宇庄嚴,藝術精巧。
乘車路線:南門外汽車站或南稍門什字西乘往終南山的旅遊專線車。
太興山: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庫峪十里廟,供奉真武大帝,為道教的洞天福地,山頂岩石上矗立了一近千年的太興鐵廟,使太興山的超凡與神秘帶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
乘車路線:大南門外車站乘西安—庫峪中巴車,下車換乘至十里廟
青華山:海拔1678米,形若蓮花卧佛,自古以「清秀華美」而得其名,山上有寺廟12處,古為達官貴人郊遊進香之地。
乘車路線:南關汽車站乘到灃峪方向青華村下車向南一里
草堂寺:位於西安市戶縣東南的圭峰山北麓,唐代中葉,名僧宗密主持修葺了這個寺院,這里的獨特景色「草堂煙霧」成為著名的「長安八景」之一。
乘車路線:在西安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轉至。
重陽宮:位於戶縣城西10公里的祖庵鎮,是道教全真派祖師王重陽修道和葬骨之地,是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歷來享有「全真聖地」之盛名。
乘車路線:西安市汽車站(水司)乘西安至戶縣汽車抵達
阿姑泉牡丹苑:位於戶縣城南十公里的終南山北麓,佔地三百餘畝,以牡丹品種多,種植面積大而著稱,苑內還有隨時令而開的各色花卉,是集花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山林公園。
乘車路線:朱雀門汽車站或豐慶路汽車站乘坐西安—戶縣班車,戶縣南關汽車站換乘戶縣至牡丹苑班車
東韓農民畫庄:位於西安市戶縣,交通便利。素以繪畫享譽海內外,優秀的農民畫作品,精緻的民間工藝品,被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
乘車路線:朱雀門汽車站或豐慶路汽車站乘坐西安—戶縣班車,畫庄位於縣城北部。
陝西太平森林公園:戶縣太平峪內,據西安市區30公里。這里有我國最大的瀑布群,共有大小瀑布12處,瀑布最大落差百餘米,景區峭壁林立、峰巒疊嶂、溝谷連綿、多瀑布、急流、險灘,被遊人稱為「北方的九寨溝」。
乘車路線:遊客可與公園接待站聯系,接待站設在戶縣林業局樓下,也可在戶縣三球儀車站乘戶縣——煤場班車前往。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戶縣南部,秦嶺北坡中段,地處萬頃森林腹地,總面積2621公頃,有五大景區105個景點,以冰河翠之雄、龍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險、蘆花河之秀、秦嶺梁之幽各顯特色,夏季最高溫度27℃。
乘車路線:由西安朱雀門或水司汽車站、乘車到戶縣朱雀森林公園接待站(人民路什字100米)乘車去公園。
5. 你都吃過哪些陝西美食
陝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聞名遐邇,這里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陝南位於秦嶺南麓,漢江自西向東流淌過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氣候濕潤,一派江南風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飲食文化上,陝南的飲食如其地理特色,偏南方色彩但又有變化。比如緊靠四川,口味喜辣卻不重麻;北接關中,同食饃面卻有特色。陝南菜偏酸辣,多時通過酸菜調味,這和關中的酸有很大的不同。如此說來,秦嶺以南的陝南,不僅豐富了三秦的飲食文化,還為關中地區乃至整個陝西提供了更多的飲食選擇。因此,有人編出了順口溜:陝南人,有特點,不講住來不講穿。有錢沒錢先顧嘴,小吃多成一河灘。一個陝南地區,到底孕育了多少舌尖上的美味,不妨跟著陝西美食順口溜之陝南篇,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漢中風味香辣酸,米麵皮子隨處見。菜豆腐,漿水面,還有略陽灰攪團。
位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麵皮。這種小吃究竟始於何時何事,從來沒有人去考證,只知道漢中人是離不了它的。一旦長時間沒了它,就會像小孩子沒了娘一樣,心心念念的,總覺得生活里缺少了什麼,想得慌!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吃。菜豆腐營養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初來漢中,一碗麵皮就著一碗采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陝南菜偏酸辣,俗話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站立不穩)。陝南菜的酸,不同於醋酸,而是漿水菜的酸、泡菜的酸、腌菜的酸,是一種自然發酵的酸。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麵食。
灰攪團是是陝西略陽獨有傳統風味小吃,略陽人待客的常用食品,灰攪團切成細條涼拌,有嚼頭,燴上吃,滑口鮮嫩,若切成薄片,同肉混炒,去膩爽口。
核桃饃,散面飯,最嘹黎坪八大碗。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王婆麻辣雞。
核桃餅是漢族特色小吃,選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適量的芝麻磨成漿狀,在發酵面上塗上辣椒、食鹽,做成圓餅,放入爐中烤熟即成核桃餅。若擀成薄片烘烤,稱為"薄脆"。特點:"核桃餅"鬆脆酥香、色澤金黃、十分可口。
散面飯是陝西略陽的一道小吃,把玉米面放入煮沸的水中,用擀麵杖攪製成的一種糊狀飯食,就是陝西小吃散面飯了。散面飯的主要原料就是玉米面。散面飯根據加不加酸菜可以把散面飯分為「甜散面飯」和「酸散面飯」。
黎坪八大碗是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黎坪鎮的特色美食。黎坪八大碗,注重營養與口味,更注重葷素的合理搭配。形成了咸鮮、酸辣、鮮香的口味特點,以脆嫩、清爽、酥爛、軟糯適口、質感鮮明為特點。通常一桌八大碗要用掉六斤多肉,每個碗放八片或八塊肉。如:條子肉、方塊肉、米粉肉、蒸臘腸、蒸血丸子、蒸土雞、蒸酥肉、臘瓤腸、蒸臘肉排骨、排骨燉蓮藕、蒸燜野味等。體現出的是宴請者家底之殷實,待人之厚道。講究的是實惠、解饞。吃席時再配以大碗喝酒,那種豪爽、那種酣暢淋漓的場景,往往會給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沒吃過的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寧強,陝西南部、漢中西部的一個小縣城,由於地理位置靠近四川,寧強居民的飲食口味基本與四川相同,略有南北之分,酸甜苦辣諸味,唯有麻辣不可或缺。在這樣一個同川人有著共同飲食喜好的縣城內,麻辣雞無不佔有一席之地。
梆梆面,粉皮子,加上西鄉酸辣子。石門麻辣豆瓣?,麻里透香滿嘴溢。
漢中梆梆面是陝西省漢中地區漢族傳統小吃。酸辣鮮香,利濕暖胃,是一種高碳水化合物、又含有一定脂肪、維生素B和鈣、磷、鐵的當今麵食小吃。正宗的梆梆面,條寬,極薄,既筋且光,以胡椒、姜、蔥、醋為主做成湯料,濃而不膩,加上雞絲或切碎的蛋餅、香菜等點綴,吃起來很光滑、柔軟,有筋性,風味特別,直誘人垂涎。
大部分西鄉人都有吃酸辣子的嗜好,而且不論是城裡鄉下,幾乎家家都有一壇壇自製的酸辣子。酸辣子看上去水靈靈、黃亮亮,吃起來香辣清脆。生吃越嚼越香,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熟吃時,炒肥肉瘦肉、魚蝦。魔芋豆腐、青菜、洋芋等也放進酸辣子,別有風味。
石門麻辣豆瓣魚是陝西省的一道傳統特色美食,因食材取自石門國家水利風景區而得名。被譽為陝南一絕的石門麻辣豆瓣魚,見長於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去石門旅遊,到褒河吃魚"已成為漢中人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安康蒸面最出名,紫陽蒸盆美味濃。玫瑰包子香菇丸,吃了舒坦福壽全。
這個是安康蒸面,口味和做法和涼皮很像,只不過是面,不是米。誘人吧?安康蒸面是安康地方小吃中的代表。只要是安康人或者在安康生活過或者跟安康有過關聯的人,大多數人都喜歡食用安康蒸面,及至定居他鄉後回安康探親訪友或出差歸來,通常想品嘗享用的第一食物就是蒸面。
紫陽蒸盆子,最早發源於秦巴山區的紫陽縣漢王鎮,先是漢江艄工歇腳歡聚時的薈菜,後來發展為除夕團圓飯上的壓軸菜。紫陽蒸盆子製作頗為講究,原料須有全雞(土雞)、豬蹄、蓮菜、紅白蘿卜、黃花、木耳、香菇、雞蛋餃子、水發墨魚及其它乾菜,調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鹽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鍋隔火而蒸,原料和調料分步入盆,時間最少不能低於4小時。這道菜原汁原味,湯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陽蒸盆子上席與小菜搭配,最具地方特色。
玫瑰包子是最早產自於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的傳統名小吃,色白松泡,香甜油潤。最早盛行於民國年間,白河縣人都極其愛吃這種包子,對說隨著年代推移,配方有所改變,但其根本的味道還是流傳了下來。據傳玫瑰包子皮薄餡多,其餡按比例肥、瘦搭配,加自製香料,只作銅元大小,油而不膩,其味妙不可言,獨具玫瑰香味,令人「聞香駐足」,故有玫瑰包子這個美稱。而且玫瑰包子的製作過程也與眾不同,因此才成為白河縣的特色,大家都很喜愛的食物。
香菇丸子是將當地特產的香菇與雞肉混合製成,醇香滑嫩,口感頗佳。
商洛獨有商芝肉,百步留香吃不夠。有朋遠自他鄉來,漫川八件盡享受。
商芝肉色澤紅潤,質地軟糯,肥而不膩,入口可化,有濃郁的商芝香味,是陝西商洛特有的風味菜餚。款待佳賓的山珍美味中,必有商芝肉在。商芝肉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商芝肉之馳名,大多歸功於其主料商芝草,它盛產於商洛秦嶺山麓。關於它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與四皓公有關的傳說。秦末漢初,天下戰亂不息,有周、吳、崔、唐四位賢人,在商洛山中商鎮之南丹水之陰的商山隱居,以避秦亂,後拒絕了漢王的入仕之請,老死山中,商洛人尊其為"商山四皓",四皓墓如今猶在商鎮,是商洛一景。據說,四皓公在山中斷炊絕糧之時,常以一種紫芝草為食。心實愛之,並寫下了著名的《采芝歌》,便取名為"商芝"。
漫川八大件是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的特色美食。「八大件」是山陽縣漫川一帶招待貴客,或者慶賀重大節日的八道傳統大菜,菜名講究,佐料繁多,做工精細,色香味俱佳。所謂「八大件」,就是四個蒸碗、四個盤子的統稱。漫川人凡事講究,圖的就是個吉利。「八大件」未上桌前,先上四個壓桌碟,從頭到尾都不撤換,象徵四季發財,四季有餘。如果是給上了年紀的人祝壽,當中還要加一道菜,是鹵水拼盤,叫頂頭盤子,或叫「五福慶壽,五福臨門」,表明晚輩們對老人崇敬和孝順,祝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天倫之樂。四個壓桌碟依次為豌豆涼粉、魚花茄子、干炸野魚、青菜豆油。此四道菜均是用地產原料做成。豌豆涼粉,潔白如玉、晶瑩剔透,頑勁不斷,夾在筷子上盡管忽悠而不使食客尷尬和惋惜。魚花茄子是將茄子去皮刀刻成魚狀斑塊,蒸熟後配佐料汁,清香爽口。干炸魚來自靳家河無任何污染而土生土長的野魚,味道非常鮮美。漫川溫暖而潮濕,四季有青菜,涼拌豆油是地道的素菜,常食有益。
6. 漢中的四大小吃分別是什麼,你能給大家聊聊嗎
漢中的四大名小吃應為:漢中麵皮(又被譽為中國版料理)、漢中菜(大鍋)豆腐、棗糕饃或核桃饃(中國版披薩)、鍋貼。作為一個地道的漢中人,以及和漢中相關的人幾乎都吃過,我也不例外。下面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漢中麵皮在漢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有些漢中麵皮店懸掛的麵皮發展史可以追溯到漢高祖劉邦,多認為麵皮出現和劉邦有關。
漢中麵皮以大米、麵粉、紅薯粉為原料,蒸制而成,伴以小菜和佐料,就著漢中菜豆腐吃。
過去漢中城市和農村一般吃涼拌麵皮,最近幾十年才開始吃熱麵皮。麵皮作為一個致富的產業,不光在陝西漢中,在西北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漢中麵皮成了大眾早餐餐桌上重要的美食小吃之一。
漢中鍋貼
總而言之,漢中麵皮、漢中菜豆腐、棗糕饃或核桃饃、漢中鍋貼應屬於漢中的四大名小吃。
(晏子原創,歡迎互動交流!)
7. 秦嶺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嶺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屬黃河流域的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因長期的農業開發,現多為次生林。秦嶺山區植物區系成分和動物種屬成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混雜性和復雜多樣性。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
秦嶺南北的人文景觀亦各具特色。北面的關中平原史稱"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人類農耕、定居,是中國有名的文物古跡薈萃之地。秦嶺間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寶(雞)成(都)鐵路經過的陳倉道、西安至寧陝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儻駱道、周洋道。在秦嶺北坡及關中平原南緣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及流傳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許多帝王陵墓群、周代灃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樓觀台、張良墓、蔡倫墓等古跡。位於西安市南40餘公里的終南山自古風景秀麗。《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附近還有翠華山、南五台、驪山等秀麗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在秦嶺山脈西段有麥積山石窟,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餘尊,壁畫1300餘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在秦嶺的高山密林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擁有如此眾多的食草類動物,相信任何食肉動物在這里都不會為食物犯愁。於是,在現已查明豹、雲豹、豺、黃喉貂、豹貓等多種食肉動物的基礎上,動物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的希望。動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說了。古人雲:太白山上無閑草。秦嶺的植物不但花樣繁多,而且獨具特色。
秦嶺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原因究竟在哪裡呢?這要從秦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鮮明的特點說起。在中國版圖正中央,秦嶺是自此向東最高的一座山脈,也是惟一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在地理學家眼裡,秦嶺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裡,秦嶺將動物區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兩類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里交會、融合;在氣候學家眼裡,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裡,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北部是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南部是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中國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兩條河流上最大的一級支流,夾裹著這樣一座奇特的山脈。更確切地說,是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養育出兩條具有非凡意義的河流。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確得益於這樣一座朴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岩體構成的山脈。才會有十三朝帝都長安的繁華。美麗的漢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嶺山中。
8. 蘋果哪個地方產的最好吃,中國范圍內
蘋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水果。我們陝西也是蘋果銷售大省,比較有名的蘋果也有很多。比如,白水蘋果,洛川蘋果,扶風蘋果,鳳縣蘋果,陳倉區鳳閣嶺蘋果,陳倉區赤沙鎮蘋果。鄰近的甘肅省也有天水花牛蘋果,靜寧蘋果。
要說起最好吃的蘋果,我覺得還是陝西鳳縣蘋果和甘肅靜寧縣蘋果最好吃。
9. 陝西省三元鎮有什麼特色小吃
粉皮子
粉皮子又稱-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沖等味.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寒熱皆宜,老少喜傳統得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民間的製作過程是將蕨粉稀釋,加微量明礬攪成糊狀,舀進平底小燙鍋,讓燙鍋浮在沸水上,隨即左右旋轉,讓糊狀漿汁均勻鋪開,再放在冷開水中降溫,待收汗後撈出來切成條狀,色澤鮮亮,柔滑如皮條,筋絲好,有彈性.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卜,調入鹽,醋,醬油,芥末,姜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慾,最適合青年人的胃口。
漢中菜豆腐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製作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吃,原在漢中是招待賓客的佳餚。現在以是大眾化的食品。其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該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別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初來漢中,一碗麵皮就著一碗菜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漢中麵皮
位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麵皮。這種小吃究竟始於何時何事,從來沒有人去考證,只知道漢中人是離不了它的。一旦長時間沒了它,就會象小孩子沒了娘一樣,心心念念的,總覺得生活里缺少了什麼,想得慌!
一近年關,不管是出差的、求學的,還是在外打工的回到家鄉,一下火車、汽車,就巴巴地瞅准了麵皮攤,迫不及待地沖上去,隨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兩碗才出籠的麵皮,然後再說別的事。彷彿隨著口舌間的享受,一切出門在外的煩惱以及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便也都煙消雲散了。
這類小攤一般都不大,一間門面足矣。門口盤起大灶,灶上支著大鍋,鍋中燒著沸水,水上架著一層層壘起高聳的蒸籠。一籠籠地端了揭起,再一籠籠地澆上米漿蒸上去。旁邊還放有一個爐子,爐上坐的是經夜熬成的一大鍋調料湯。裡面可著實有不少好東西:蔥花、姜米、花椒、草果、大料等等各種調料,還有如天麻、當歸之類的幾味葯材。
麵皮其實是米做的,類似於南方的米粉。因為柔嫩、勁道就象上好的面條一樣,故名之。可以切到面條那樣細,也可以澆上調料湯後就囫圇放在碗里拌著吃的。
吃麵皮不放辣椒是嘗不出什麼滋味的。講究一點的選用的都是上好的尖椒,細細地磨成麵粉狀,加進芝麻,再濺上熱油,遠遠地聞到就讓人胃口大開。於是你只好坐了下來,誰讓腸胃那麼淘氣呢?只是不知不覺間就吃下了一碗,有點象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只知道好吃,只知道吃,倒忘了品味,你就只好再來一碗,細細品味。只是終究有些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辣也不是,酸也不是,麻也不是,只覺得心裡熱乎乎的,腸胃舒暢,口舌生香,油而不膩,清爽暖心,最好再喝上一碗菜豆腐,就象是喝咖啡要加伴侶,不一刻,你就頭頂腳心都冒著熱氣,也面若桃花了。怪不得漢中的女孩子平時看上去水靈靈,溫潤潤,斯斯文文的,可吃起麵皮來卻也頗有些氣吞山河的架勢的。
吃完了放下兩三塊錢,攤主還滿心歡喜地為你推來了坐騎——你的自行車或是摩托,招呼聲:慢走!再來!
隨著改革開放,這種陝南的小吃也擺上了北京的街頭、深圳的大排擋。只是價格不菲且不說,味道也不是很地道,尤其很不習慣外地人總將麵皮稱之為涼皮。因為我總以為麵皮吃涼的固佳,可吃熱的就更別有一般滋味了。隆冬深夜,天寒地徹,夜市上卻是人聲鼎沸,絡繹不絕。都只為吃上一碗現蒸現賣的熱麵皮的。尤其它更是情侶們絕佳的夜宵,熱氣騰騰的,相依偎著你一口,我一口的,吃得有情有調,數九嚴天倒成就了紅紅火火,甜甜蜜蜜,那美勁,就甭提了!
原以為小吃終歸是小吃,是上不了席面的,誰知有回在一位朋友的婚慶豪宴上竟意外地看到了麵皮,它被圍在一圈油光光的精肉之中,上面蓋著一大片生菜葉,四周點綴著不少的櫻桃、蓮子之類,一時間,色香味竟被它占齊了,那一大盤子端上來沒兩分鍾,一人兩筷子也就一掃而光。
雖然如此,但我卻總覺得麵皮終究是百姓化,大眾化的吃食,還是不給它穿上那些高貴、華美的外衣為妙。
漢中梆梆面
漢中風味食品,將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寬的面條。湯里加醬油、醋、鹽、辣椒油、胡椒粉、蔥花,最後加少許豬油。
石門麻辣豆瓣魚
被譽為陝南一絕的石門麻辣豆瓣魚,見長於活魚快做,魚鮮肉嫩入味爽口,紅油漫浸柔辣不膩,麻中透香回味悠長。它是饒勝利先生開創的褒河第一家魚餐館的品牌佳餚,曾被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報道。饒記石門魚餐館常有國外友人、影視明星、文人雅士惠顧贊賞。始創於石門水庫大壩,後遷於現址——石門國家水利風景區所在地褒河街褒姒路口,該館不斷創新,推出有口味各異的魚宴系列佳餚,「去石門旅遊,到褒河吃魚」已成為漢中人飽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風景線。
西鄉美味:酸辣子
大部分西鄉人都有吃酸辣子的嗜好,而且不論是城裡鄉下,幾乎家家都有一壇壇自製的酸辣子。
酸辣子看上去水靈靈、黃亮亮,吃起來香辣清脆。生吃越嚼越香,是一道很好的下酒菜。熟吃時,炒肥肉瘦肉、魚蝦。魔芋豆腐、青菜、洋芋等也放進酸辣子,別有風味。
酸辣子的做法也很簡單,每年秋季辣椒由淡綠變暗綠時,摘下暗綠的辣椒在清水中洗凈,晾乾水分,剪去把。裝進准備好的干凈壇里,放一點生薑、花椒、大蒜和食鹽,再給壇里盛滿青水,舀一瓢好酸水倒進去做引子。一周後辣椒由暗綠變成黃亮亮的就可以吃了。只要備足,一年四季都可吃。
要注意的是取菜時要特別干凈,不能將油星帶進去,稍不幹凈,酸菜就會起白沫或腐爛。
10. 漢中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1、漢中菜豆腐稀飯
菜豆腐稀飯是漢中地區一種民間家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餚了。
吃雜糧如玉米、洋芋之類的食品,更注重酸味。今酸飯以細糧為主,以漿水或酸泡菜、鮮醋、西紅柿致酸。酸漿豆腐稀飯,老少咸宜,營養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