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客家人有什麼特色小吃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及做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每種小吃幾乎都與農事季節有關,或者反映了一種習俗。
正月元宵節 元宵節客家人吃湯丸和懸掛花燈籠。湯丸有咸與甜兩種,取「團圓」的好兆頭。客家人的習慣是過了元宵節、吃了湯丸以後,就要送回家過年的親人出遠門,表示祝願親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來團圓。在元宵節或早三幾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廳的樑上懸掛大花燈籠,並請親朋好友前來吃灑祝賀,期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先祖神位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後眾人開懷暢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一般是一個兒子掛一個燈籠,哪個圍屋掛的燈籠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興旺。
二月二 取下花燈,燒過年貼的對聯、「利是」,清理、吃完過年時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准備開春干農活。
三月清明 這一期間野艾草比較鮮嫩,客家人就采來做成糍來吃。清明過後,就開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語說:「吃了野艾糍,肩頭磨得損。」
四月八 也叫水節,立夏節,因為是在表黃不接的時候,過節吃的食品較差,大多數吃的是傑米粉與麥皮混和做的糍。
五月五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以表示紀念屈原,還吃釀苦瓜和用剛收成的黃豆做的釀豆腐。
七月十四 上半年農作物的收成與下半年的耕種已基本結束,有喜慶豐收和放假休息的氣氛,這天家家戶戶磨豆腐、吃鴨子,還要吃多種做法的新鮮花生。
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餅、田螺都表示團圓,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過節。以往還有放孔明燈作娛樂的傳統。
九月九重陽節 也叫鬼節,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這天進行。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區有句話叫做「冬(冬至)大過年(春節)」,意思是比春節還要隆重,因為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這天吃的小吃是蘿卜糍,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腌鹹菜等,准備過春節,這天臘的豬肉可保存較長時間。
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准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糍,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客家釀三寶】
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集於一盤,色澤各異,形態美觀,味道獨特。
【菜乾扣肉】
師傅將五花腩500克腌制入味,炸至甘香、微黃,與浸至稔綿的芥菜乾同燉90分鍾。由於採用的是河源芥菜乾製作,味道香濃,吸收了花腩的油脂,口感不肥膩,突出菜乾的原始香味和花腩的甘味,是對客家名菜梅菜扣肉的創新
【東江魚丸】
另外,還可以用大蝦、鴨腎、本港(惠陽澳頭港口出產的魷魚,當地人簡稱本港,質量最好)、火腿等料切碎與魚膠撈勻,搓成魚丸,叫「百花魚丸」。
【東坡肉】
東坡肉:又叫「扣肉」。相傳蘇東坡貶謫惠州時,十分喜歡用五花豬肉配上香料做成「扣肉」,吃起來余香滿口又不膩人,是上乘下酒菜。此後,客家人就稱「扣肉」為「東坡肉」。
【全豬套餐】
主要有選用豬最「精華」的八個部位的肉堡成全豬湯,蒸豬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這種吃法類似往時,客家人一年到頭在春節釘殺豬時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以牛肚崗、牛柏葉、牛心頂為主,做成不同風味小吃,可佐酒可宵夜。其特點是牛柏葉不去掉黑膜,既爽口清脆,又可健胃。
【豆腐套餐】
客家人釀豆腐源於中原時包餃子的習慣,因遷徙到嶺南無麥可包餃子,想出了釀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種煮法都有,所謂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當主菜的煎釀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還有當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鮮】
萬綠湖野生的桂花魚、鱔魚和石鯰魚仔,肉堅滑、味清甜,不帶泥腥,或蒸或燉或煎都很可口。在萬綠湖旅遊碼頭新港鎮的飲食店裡幾乎都能品嘗到這些風味各異的湖鮮。
【五指毛桃湯】
客家傳統靚湯中最常見者。五指毛桃是東江流域山中野生的特產,是一種葉似五指的樹根。取豬排骨或雞塊與五指毛桃根一起熬成湯,有誘人的椰奶香味,並且有平肝明目、滋陰降火之功效。
【豆腐乾】
豆腐乾是客家著名的「八大幹」之一。其大小約二寸半見方,薄如紙,呈金黃色,透明,嚼起來略帶鹹味,便於攜帶、保存,一般可保存兩至三個月。這便是客家人為適應遷徙生活而製造出來的一種特殊食品。
【豆腐丸】
豆腐丸是這道菜的總稱,它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水煮豆腐丸,將豆腐搗碎後,拌入地瓜粉及肉丁、筍丁、香菇丁,伴以佐料,待湯水煮沸後,用湯匙一個一個舀入鍋內,待豆腐丸浮上水面,便可食用,此菜常作家餚;第二類是清蒸豆腐丸。將豆腐搗碎後,調入肉丁、地瓜粉及其它佐料和捏成丸,放入蒸籠蒸熟,伴入調料食用,味道鮮美,並能充飢;第三類是年節佳餚,最著名的可算是寧化的「松丸子」。寧化人在正月初一和立春時辰必吃「松丸子」,取其「松」之意,即吃了「松丸子」人可一年輕輕鬆鬆,所以,它是客家人年節中常用的菜餚。「松丸子」主料豆腐,配以炒熟的花生米、蔥頭、地瓜粉、香菇丁、荸薺丁等等,捏成圓球狀,投入油鍋中炸至黃色,撈起瀝干備用。待春節期間,有客來訪時,作為整個酒席的最後一道菜,獻給親友,祝願他們在新一年裡事事如意,輕輕鬆鬆。
【白露雞】
選用肥豬鬃腦肉和大雞腿肉,用刀切碎搗爛,再用適量的雞蛋青和精麵粉、食鹽調和後,鋪在盆內,放到鍋里蒸熟,如認為油膩過甚,可將浮在面上有餘的油質,移作他用,再蒸片刻,取起食之,質松滑、味香甜,入口消溶,津津有味。此菜四季適用,非普通的筵席上所有。
【布袋鴨】
此菜四季適用,在豐盛的筵席上才有。
【全香菇】
此菜四季適用,為葷素筵席上的佳品。
【伊府麵】
此菜四季適用,但亦非豐盛席上所常有。蓋恐做得不精,有損其名。客家傳統名菜,馳名遐邇,眾口皆碑,顯示出客家人的匠心獨具。這些具有客家風味的傳統名菜,往往使得久居他鄉的客屬遊子們難以忘懷,引起對故鄉的無限情思。
【白汁鮑脯】
鮮鮑魚兩面切成塊,用高級清湯和高味品烹調10分鍾,以濕淀勾芡,澆上熟雞油起鍋,盛於圓盤中央,圍上插有火腿條的鸚嘴狀菜苞托。口感鮮嫩醇香。
【雞汁魚唇】
魚唇是海鮮中之上品,亦稱魚頭,是鯊魚中犁頭鯊的頭的干製品。先水發魚唇,經氽水、套湯多次去腥後,佐以老雞汁烹制而成。此菜品質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為宴席大菜。
【桔絡魚腦】
亦稱魚腦明骨,用鯊魚軟骨製成,此菜晶瑩透明,質感柔滑,是海味中的上等菜餚。桔絡魚腦是用魚腦與蜜桔合烹成羹,具有黃白相映、爽滑香甜、微酸適口之特色,是甌菜中的主要甜食之一。
【龍魚】
選用新鮮黑魚烹制,呈蟠龍狀,色、香、味、形堪稱一絕。在1990年首屆全國青工烹調大賽上被譽為:「銀龍卧雪」、「金龍騰飛」、「盤龍點晴」、「龍口含珠」,是把民族傳統、飲食文化、大眾心理溶於一爐的傑作。
【鳳尾魚卷】
將魚免魚肉切成片,放入蔥白末及其他佐料,敷上蝦茸,橫入上一隻帶尾大蝦仁,蝦尾外露向前卷攏,然後拍上麵粉,掛上雞蛋液,沾勻麵包屑。用旺火將炒鈉中熟豬油燒至五成熟,投入魚卷炸半分鍾,改用小火炸三分鍾,再改為旺火炸一分鍾,撈起將蝦的尾部向外碼在盤中,配以番茄醬。
【鳳尾敲蝦】
大河蝦去頭留尾剝殼,剔除沙線,洗凈瀝干,蘸上干澱粉,用小木槌輕敲成扇形片,入鍋用旺火沸水氽熟,撈起入清水中過涼,再入炒鍋清湯中煮,配以雞脯兩片、火腿處、番茄片、青菜及調味品。這是溫州傳統湯菜,蝦肉透明,蝦尾鮮紅,鮮美爽滑,清香可口。
【沙鍋魚唇】
魚唇是犁頭鯊之頭的干製品,經水浸發去腥後,用干貝、母雞、火腿等多種增鮮原料配佐,採用沙鍋小火燉制,原鍋上席。主品柔糯,汁濃味醇,營養豐富。
【桃花蝦扇】
是一隻以明蝦為主料的雙拼熱菜。一味是以蝦頭熬成蝦腦油炒制蝦球,艷如桃花;另一味以蝦肉製成扇形蝦菜,用鍋貼法烹制而成。一菜兩味,色味兼美,用番茄醬佐食。
【鴿蛋魚腦】
水發魚腦切塊入碗,加高能清湯和姜酒等調料,用旺火籠蒸後取出,盛於荷葉碗中。另用10把調羹,抹上凍雞油,磕入鴿蛋,綴上香菜葉和火腿末,用小火蒸熟後脫離調羹,置於魚腦周圍。然後將燒沸並加調料的高級清湯倒入碗中即成。
【薯絲煲】
選用本地特產紅薯絲配以多種佐料精製,薯絲爽口,滑而不澀,美味香濃。
【娘酒醉河蝦】
娘酒香醇,河蝦肉爽,鮮甜可口,營養豐富,原是客家婦女坐月子的主要補品,擺上筵席,別有一番風味。
【上湯桂花魚】
選用萬綠湖特產桂花魚精心製作,刀工精細,魚色乳白,口感鮮美,清甜嫩滑。
【清煲草魚】
選用本地優質水源飼養的草魚,配以多種佐料烹煲,肉質滑嫩,魚味鮮美。
【咸香鴨】
選用本地特產土鴨精心製作,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是一味獨特的下酒好菜。
【水晶雞】
客家菜中的創新產品,雞色黃潤光亮,原汁原味,肉嫩味鮮,湯汁香濃。
【紅燒豬肉】
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東江釀豆腐】
沿用客家人傳統製作技巧,豆腐滑嫩,餡料味美,原煲上席,滾熱燙口,香味四溢。
【東江鹽焗雞】
色澤金黃,皮脆肉嫩,骨酥味香,並具補益功效,是客家菜系中的傳統名菜。據傳是一位賢慧的客家婦女為了讓久病的丈夫開胃口而特意精心製作,丈夫吃後很快康復,這種烹調法也流傳下來了。
㈡ 廣東客家特色小吃你都吃過哪些呢
客家美食還是比較多的,客家人基本集中在江西、福建和廣州,所以到這三個地方才能吃到正宗的客家美食,有幸去過幾次,對客家美食真的是念念不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中的幾道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客家美食。1、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也稱為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料即可。
6、牛肉兜湯
兜湯,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兜湯名字來由,有兩種:1、做兜湯的時候,所有食材都是放在一個漏罩里兜著,燙熟後再放入碗里,所以有兜著做的意思,因此叫"兜湯";2、客家語中,"端"(本意是端在手上)發成"兜"(dou),端著吃的湯。為什麼端著吃,因為這類湯的最早是穿大街走小巷的商販製作的(在古代所有商販都是挑著擔滿街走),後由於美味可口,因此客家人習慣性把這類做法的湯取名叫兜湯。
㈢ 客家土特產有哪些
客家特產有: 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紫金辣椒醬、霸王花米粉、酸蘿卜、筍干、茶樹菇、梅菜乾、香豆乾、梅州金柚、白渡牛肉乾、桂花糕、發脆糕、薑糖、蘿卜苗茶等。
客家十大名菜:東江鹽雞、紅燜豬肉、釀豆腐、上湯桂花魚、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
㈣ 客家特產有那些
1、算盤子
算盤子是客家的傳統風味小吃,它的顏色有綠色和紫色兩種,形狀就跟算盤一樣,非常的漂亮。算盤子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必備的小吃,因為它象徵著團團圓圓,也企盼著來年能像算盤一樣精打細算,多掙些錢。
2、炸芋圓
客家人逢年過節都少不了芋圓,這里的做法是將芋頭去皮切絲,然後和著粘米粉和鹽一起搌成干餡備用,然後將干餡捏薄之後放去油鍋中炸熟撈出,放到壇中密封起來,等到節假日的時候就可以取出享用了。
3、豆腐套餐
客家人吃豆腐的花樣特別的多,豆腐套餐則包括了豆腐花、煎釀豆腐、豆腐丸、糯米釀豆腐、炸豆腐皮等等,另外還有下飯菜都腐乳。
4、水蒸雞
水蒸雞是客家的特色菜,它是用散養在山間吃蟲草穀物長大雞做的菜,客家人將整隻處理好的雞放入鍋中蒸熟,配上一疊調好的醬汁,吃的時候直接用手撕著吃,滋味特別的棒。
5、炸南瓜圓
炸南瓜圓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少不了的一道菜,它的做法的是將切成絲的南瓜和著粘米粉、鹽一起搌成干餡備用,然後將干餡放入油鍋中炸熟撈出,等完全冷卻之後放入壇中密封起來,想吃的時候就可以取出來了。
㈤ 客家特產
客家十大名菜:東江鹽雞、紅燜豬肉、釀豆腐、上湯桂花魚、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
特產: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紫金辣椒醬、霸王花米粉、酸蘿卜、筍干、茶樹菇等。
㈥ 客家特產有哪些最為出名的特產美食是什麼
通常是釀豆腐、釀辣椒、釀茄子之類的食物還有娘酒。不過不同地區的客家又各有不同的特產。例如廣東梅州的客家有沙田柚作特產。你的問題不夠具體,不好答。
㈦ 梅州特色小吃是什麼
1 ,寬婉醫院旁的「德記」魚湯類(魚泡、面、粉等)
2、西橋頭晚上才有的豬粉腸煮腰花(不過現在好象差了很多)
3、中山街侯記炒粉
4、文保路尚記旁邊側巷內吳記湯丸
5、更樓下的牛腩和老電影院下崗邊的牛腩面
6、元城路阿張的餃淹面
7、老城吳屋巷和輔庭路的魚丸
8、燕龍和漢興的燉品
9、海石花的炒田螺和炒粉
10、老縣府和「啃的雞」之間有個比較清凈的西餐館
11、魚燜飯在梅城我知道的有三家,都算不錯
12、在長樂和生輝可以吃五華魚生
13、梅龍路的餃子館有幾樣比較好吃,比如麻辣豆腐和土豆燉牛肉,烤羊肉串
14、西橋市場和程江橋之間有個海鮮夜排擋,便宜到我不敢相信
15、文化路上蘭州拉麵,面不怎麼樣,湯倒上真好喝
16、火車站旁邊的湖南餐館,招牌菜是血鴨,真是好吃
17、玉英醫院往上的腸粉,可能是正宗的客家腸粉,皮比較厚但是很有嚼勁,梅州僅此一家,別的地方做不出來,(那些皮薄放青菜的都是屬於潮州或者廣州腸粉),醬非常香,很稠。店門是深蘭色的,很好認。
18、勤力苑市場裡面的燒賣。旅遊團都帶到那裡去吃,梅州最出名的燒賣,我曾經見過一大群外國人去吃,皮比較干,筍很香。
19、金利來大街的燒賣(油羅街直下,幸運兒對面),原先是開在三角塘市場里的,後來擴業了就搬到金利來,跟勤力苑的燒賣一樣也是做了幾十年,燒賣特點是皮比較薄,肉比較嫩,但沒那麼香,味道較甜;
20、凌風西路末段的魚頭煮粉,幾十年的品質保證;
21、五洲城晚上9點多才有的粉腸煮豬腰湯,粉腸正,超大個超脆;
22、西橋圓盤蘋果家私門口晚上10點才出攤的牛腩煮粉,(要老伯伯推出來的那家),蘿卜超入味,不過貴了點
23、梅江橋底下的「老火湯」淹面以及燉品,淹面放豬油和魚味,比旁邊那家要香,燉品2元到8元不等,一般胡椒豬肚豬心之類的才4元,價格適中而且味道好
24、馬石下中國銀行附近的炒麵,就窩在一個小巷裡面,鍋子擺在巷口,桌子擺在更樓下。侯記炒粉換了老闆以後已經炒的不好吃了,油多而且面太軟,可能客人多的關系,有時候真的覺得很難吃,但是這個很不起眼的炒麵店炒的面很香,而且面比較大條,也是開了許久,老梅城就懂得找去吃。
25、仲元路郵局旁邊的「鳳記」褒仔飯。梅城開了最久的褒仔飯,那裡再往下有好幾家賣褒仔飯的(這家原先也開在這一排,但後來因擴店裝修等原因搬下來),但是這家環境比較好比較衛生,飯也比較香沒那麼棉,一排過就他一間賣褒仔飯的,所以很好認。
26、虹橋頭的大埔筍板和手工面,在文化公園附近的游戲機室旁邊,大埔人開的店,很正宗的筍板,手工面放碎肉以及青菜豬油,面滑而且非常香,味道超級棒
27、新中苑的桂林米粉,桂林人開的,很多在火車站工作或者在那邊租住房屋的外地人都會去捧場,花樣不多但是面和湯都很香,還有他的辣椒粉超級棒,吃的時候撒在湯里味道超級好,在梅城吃了好幾家桂林米粉還是覺得這家比較正宗。
28、南門文化廣場單車行旁邊的珍珠奶茶:梅城最好吃的珍珠奶茶,強烈推薦香芋及蘋果口味。
29、客都西餅屋的腸粉,看每天早上的人流就可以肯定品質,屬於廣州腸粉,推薦冬菇口味的腸粉。特點是香滑,花樣多。
30、三板橋路末段的「頂好包點」,廣式包子,包子很松軟,餡非常香,天天都排隊購買,生意非常好。不過包子個比較小價錢比較貴。叉燒包是那裡的招牌產品,還有許多其他口味的包子我都非常喜歡
31、黃糖醫院旁邊市場下面的包子,早上擺出市場正樓梯口賣,叉燒包超級出名(就是酒樓的那種無皮開口笑叉燒包),奶黃包也非常爽口,生意也超級好,俺奶奶天天不吃睡不了覺
32、黃糖十字路口的燉品,晚上才有開門,店子就在紅綠燈下面,除了燉品外綠豆湯和紅豆湯口碑都非常好。
33、非常小吃的竹筒飯,田雞竹筒飯最香最滑最好吃。
34、江南西橋圓盤往上「台灣冰匠」的鋦飯,鋦意粉,西式意粉西班牙意粉還有雪泡:那裡的意粉弄的味道比較好,但是價錢會貴一點哦,雪泡味道也很好別的地方都吃不到。但是江北的台灣冰匠做的東東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一點都不好。
35、文化公園「大口福」快餐店的揚州炒飯和泡沫果汁,揚州炒飯炒的非常好吃,可能是因為他用的米比較好,現在好久沒去吃味道不知道會不會變了,但是以前就經常跑去吃,價錢也非常實惠。果汁一定要泡沫的,強烈推薦青蘋果味道的,鮮榨果汁也很不錯但是泡沫的更香
36、黃糖十字路往黃糖醫院方向的「快可得」快餐店的炸雞腿,學生朋友一定全都知道,因為那裡的炸雞腿真的是又便宜又香,5元一大個,有鹽局、脆皮和酥皮三種,本人最喜歡酥皮。還推薦此店的西多士,一份兩元,但是如果你第一次吃,兩份往往都是不夠的
㈧ 梅州有哪些特色小吃
腌面,只有梅州才有的東西,梅州的特色早餐,現在外出的人每次回家一定要吃的東西之一。天天的早餐幾乎都是腌粉加一碗枸杞葉三及第or鹹菜三及湯.
2,鹽焗雞,對於梅州人來說有特殊的意義,是一道很出名的客家菜
,那味道是外地人不能克隆。
3,紅燒肉,好想好想吃啊!
4. 蘿卜丸,客家人家常菜!這個廣州貌似沒見過有
5,釀苦瓜,要弄的好吃,苦瓜和肉餡都很大關系
。
6,梅菜扣肉,一半肥一半瘦的肉入口即碎,在加上梅菜,想到都留口水了
7,釀酒雞,客家娘酒和雞肉的完美結合,最好還是公雞,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創新,也和梅州所處地理環境分不開。以前是坐月子的婦女才吃的,現在就變得普及了。 我喜歡甜點的,越老月子酒是最好的,姜多點的
!
8,釀豆腐,五華那邊的釀豆腐是最好的,據說是做豆腐的水不一樣,只有那邊才有的,做出來的豆腐超嫩,很有口感
。
9,味酵粄,上面在澆點特製的紅醬,很好吃!
10,開鍋肉丸
11,清明粄
12,炸芋圓(客家發音)
14,炸散子(客家發音)
15,牛耳公(客家發音)
16,老鼠粄(客家發音)
17,算盤子
18,筍粄(客家發音)
19,炸南瓜圓(客家發音)
20,苦筍煲
21,客家炒豬腸
22,白斬雞
㈨ 廣州有哪些特色的客家美食
1.擂咸茶:擂咸茶味道獨特,微苦咸中淡清香,會搭配蘿卜干、豆角、黃豆、麥菜、爆米花等小菜,把小菜按個人喜好加入飯中,最後淋上擂茶便可開吃啦。綠油油的油茶顏色好像日本的抹茶,但聞起來有種很特別的葯草香氣。
人均:48元
2.客親腌面:腌面對於梅州人來說,等同於廣州人對等同於雲吞面那麼重要。拿竹筷拌起來,就可以聞到獨特的花生加上溫熱豬油的香氣,一個人可以吸2碗。手撕雞腌面,手撕雞肉腌制的的味道調得好好吃,雞肉和豬油的香氣在一起特別搭。腌粉類似河源米粉,米香味十足,拌點店裡自製的辣椒醬味道更好。三及第湯,枸杞葉不少,湯裡面有豬肉,豬小腸,豬潤都挺嫩,符合及第湯一清二白的要求。
人均:22元
3.龍窩小鎮:適合三五知己小聚的一家小餐館,主打招牌欖角蒸排骨、子姜炒黃牛肉、城南紫蘇炒花甲、紫金醬蒸魚嘴等家常菜。生熟地燉龍骨湯,口感層次明顯,軟糯甜香,入口肥而不膩,散發原汁原味的土豬香,土豬肉伴著清湯,一比一口有味。觀景位還可以看到廣州塔小蠻腰,逼格滿滿。
人均:55元
4.恆信客家王:蛋餃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過年必吃的金元寶。蛋液煎成蛋皮,放入肉餡包好,煎好的蛋餃放鍋內最後再加高湯煮熟。客家釀豆腐、艾葉煮春、手撕雞、菜乾扣肉、山水腐竹、鄉下土豬湯、客家艾糍等經典的客家菜,人均適中蠻適合一家人聚餐的,隨意點沒有踩雷的。
人均:68元
5.雁南飛茶藝館:是廣州市內比較少數的高端客家菜的代表了,一道道用砂鍋一類的器皿煲、燉、蒸,鮮、甜、爽滑又不油膩。南瓜燜芋頭煲,南瓜和芋頭煮得軟糯可口,再加入濃稠椰漿燜蒸,口感更加香滑濃郁,特別的是淡淡的椰漿不會掩蓋南瓜本身的甜味。鹽焗雞保留最原始的客家做法,口感偏淡極大程度地保留了雞肉的鮮味。細嚼之後連骨頭都入味,加上一點鹽的更添鮮香。
人均:119元
6.客語:嫩滑豬紅居然口感做到像豆腐一樣,還有同樣火候剛剛熟的豬雜,艾糍建議熱著吃口感更加軟糯可口,裡面是黑芝麻花生餡,一口一個剛剛好,外表很香的艾葉味道清清淡淡,值得一試。
人均:61元
7.客家人廖昆玉酒樓(龍口店):龍口西食街上的一家很地道的客家菜館,菜式有新意,味道很正宗,很梅州,推薦釀豆腐,非常的滑嫩,還有土豬湯,用豬雜加豬肉豬骨一起煲,非常原汁原味,鮮美可口。
人均:56元
8.廣客農家菜:缽仔燜蛋,選用鄉下的土雞蛋,先煎再燜,好吃到讓人難以相信。只是太費功夫,每當客人點這道菜時,店家只能暗自叫苦。黃鱔炒蕎菜苗,真正的野生黃鱔、真正的鄉下蕎菜苗,加上土雞蛋皮,土得有味、土得沒人願意復制。土到沒有朋友。
人均:50元
9.名商食府:選材新鮮,烹飪時力求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仿若可以吃到兒時童年的美味記憶。且價格親民,出品多數在20至60元之間,好吃又劃算。推薦土豬肉湯、車田豆腐釀草魚、香煎五花肉、包菜乾炒五花肉、客家土法燜蛋等。
人均:50元
10.廖昆玉客家大院(雲城店):在客家大院吃正宗興寧客家菜。有土豬肉湯、梅菜扣肉(配生菜和薯片)、客家窯雞、三丸煲、釀豆腐、芋荷炒爽肚、蘿卜丸轉煲、虎老豆、春煮艾,還有新鮮上市的仙人(米反)。
人均:57元
11.客家人家:罕見又正宗客家菜館。客家臘味拼盤,野生石橄欖燉龍骨湯,糟汁煎焗野生小黃魚,脆皮蘿卜丸,客家平遠黃粄,高湯煮艾葉煎蛋,吉慶葛片豬肚窩,客家腌面。
人均:48元
12.御信客家王:洛溪店,客家風味十足。推薦古法鹽焗雞,土豬炆豆角乾和老鼠粄,吃出客家菜咸香風味。
人均:50元
㈩ 客家小吃有什麼特色
客家美食擁有近200多種各類小吃:燈盞糕、七層糕、拳頭桃、芋子包、薄餅、香芋餅、珍珠圓、湯圓、牛肉圓、扁肉、芋餃、艾餃、豆腐餃、米凍、豆腐丸、筍、雞血、清湯米粉、釀豆腐、釀香菇、釀腐皮、算盤子、黃......
客家小吃取材廣泛,品種繁多,具有濃烈的鄉土性, 既展示了客家傳統風格,又描述了客家時代風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味香四溢,百吃不厭,品種之多、選料之細,嗜食之眾,將客家飲食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有意思的是客家小吃米製品居多,多達一百餘種。 這是因為客家人從北方平原遷徙到南方山區,糧食作物從過去主要種植小麥轉變為主要種植稻米、番薯、木薯、芋頭等,用大米穀物加工成各種花樣的小吃也最方便最相宜。
在客家米製品小吃中,無論是鄉村老宅,城鎮街巷,最有代表性,最有風情,最凝結鄉愁的非燈盞糕莫屬。燈盞糕也叫油炸糕、也喊鐵勺餅、辣哩、豆粒糍等,是客家地域最為普及的小吃。它是米與豆的結合,火與油的產物。古老的汀州童謠這樣唱道:「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得死。」在連城則為:「燈盞糕,碌碌圓,又想吃,又錢。燈盞糕,扁那那,又想食,又還那(燙)。」從稚子口中道出了客家人對燈盞糕喜愛與念想。
閩西客家燈盞糕的來歷卻和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有著很大的淵源。傳說誕生於寧化的清朝著名畫家黃慎幼年喪父,家境清貧,其母為讓黃慎專心學業,每天都在縣衙旁邊街頭煎油餅賣,補助家用。黃慎的母親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磨米漿,年幼的黃慎見母親如此辛勞,也早早起床幫母親打下手推磨。米漿磨出後,其母就挑著爐鍋出門炸油餅,因黃慎母親炸的油餅金黃剔透,香氣撲鼻,很受顧客的愛好,每天來買早點的人們絡繹不絕。漸漸地,黃慎母親所炸的油餅愈來愈出名,常常都供不應求。由於其母炸油餅的煎勺形似照明用的燈盞,聰明的黃慎就給它起了一個極有詩意的名字「燈盞糕」。從此「燈盞糕」的名字不脛而走。
小小的燈盞糕,在老一輩的客家人記憶里,是舊式燈盞下燃出一豆光明,孺子燈下攻書,慈母燈下縫補,耕讀傳家的精神在油燈的微光里世代傳承。小小的燈盞糕,在孩子們的舌尖上,是誘惑,是家鄉的味道,是一代代客家人基因密碼的化解。他們吃進的不僅是客家小吃,吃進的還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