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修辭手法有哪些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修辭手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20 15:49:07

① 全部修辭手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詳解: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用典,點化,雙關,互文,同感,反復。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打比方的雙方要有共同特徵。比喻旨在於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2、擬人是藉助想像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作用是揭示文章中心,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文學的(句子)感染力。進一步增強聯想;創造文章的氛圍。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對偶:對偶,指的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最經典的就是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對於對偶的判斷,一個在於句式一個在於情感。句式要相似,情感要相同。

8、借代:指的是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一般分為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可能有同學認為,比喻和借代有些相似,的確,沒有經過系統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是有些相似,但是經過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卻是很好分辨的。比喻中出現的兩種事物或景物是沒有關系的,而借代里出現的兩種事物或景物,卻存在著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② 修辭手法有哪些

1、比喻:比喻一般是用一個具體、淺顯又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修辭方法。比喻一般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

2、擬人:擬人一般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簡單的說就是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3、排比:排比就是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是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排比一般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

4、對偶:對偶往往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的也是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對偶有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等作用。

5、誇張:誇張是一般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等方面特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誇張的作用就是為了鮮明的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③ 修辭手法有幾種

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8小類。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

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

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共計63種。

(3)修辭手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例如比喻的作用:

1、用比喻對某某事物的特徵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以此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並使語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2、對道理進行比喻: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幫助人們深入的理解。並使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3、用比喻法描寫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鮮明生動,加深讀者的印象;用來說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於理解。運用它可以把陌生的東西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

④ 修辭手法都有哪些

修辭手法有:比喻、誇張、排比、擬人、反復、對偶、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打比方的雙方要有共同特徵。比喻旨在於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2、擬人是藉助想像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作用是揭示文章中心,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文學的(句子)感染力。進一步增強聯想;創造文章的氛圍。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對偶:對偶,指的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最經典的就是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對於對偶的判斷,一個在於句式一個在於情感。句式要相似,情感要相同。

8、借代:指的是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一般分為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可能有同學認為,比喻和借代有些相似,的確,沒有經過系統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是有些相似,但是經過分析的話,比喻和借代卻是很好分辨的。



⑤ 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其中大類修辭手法包括:

比喻, 白描,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

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共計63種。

(5)修辭手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比喻

1、定義

比喻,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3、分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徵,可分為四種。

⑴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若、彷彿、猶如、宛如、像……一樣、彷彿……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變成、構成了」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變成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一些變體需注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湯。

③注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注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鍾,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一推開……

⑶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⑷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共同說明一個本體。例如:一隻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2](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種先用喻體作本體,再用本體作喻體,互相設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夠加強藝術感染力。

例1: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天上的街市》)

例2:那時候,礦洞里發出可怕的響聲,象打雷一樣,不,比打雷還可怕。(《煤的對話》)(這是一種迂迴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體"打雷"之後,再否定喻體,最後又提出喻體。經過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強了比喻的鮮明性。)

例3:老師用溫柔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久久地沒有松開。我知道老師是在期待我的回答,我的誓言,我的進步。這,是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不,是一場春雨灑得我昂起了頭。(這樣平起肯定,陡然一抑又否定,又突起一場肯定,回環跌宕,使抒情淋漓盡致。)

4、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5、構成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⑵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⑶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⑥ 常見的9種修辭手法有哪些

常見的9種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復、反問、反語。

1、比喻

定義:即表示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間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法。

結構: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2、誇張

定義: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方法叫誇張。

作用:鮮明地表達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和態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語言生動性。

3、排比

定義: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4、反復

定義: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於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5、對偶

定義: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⑦ 修辭手法有哪些。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借代、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 呼告、通感、互文等。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運用比喻這一方法,可以胡描繪一事物時,使語言形象、生動、寓有感染力。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3)比擬
比擬有分為擬人和擬物。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物當作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
(4)誇張
誇張是把要描寫的事物有意地誇大或縮小,使其更鮮明,更突出,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誇張不是浮誇,要以客觀實際為基礎,要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並且誇張只用來表現形象,抒發感情。誇張可分為三類,即擴大誇張、縮小誇張和超前誇張。如:
1、擴大誇張,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縮小誇張,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針眼兒大。
3、超前誇張,即在時間上把後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誇張形式。
(5)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格。准確運用對比, 能鮮明地顯示出事物間的差別或者能突出說明某一方面,從而增強說服力。
(6)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句子或短語來表達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的一種修辭方法。對偶能鮮明地提示事物內在聯系,反映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形式整齊,結構勻稱,看起來醒目,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便於記憶、便於傳誦。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7)排比
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語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強語氣、充分抒情、集中說理的作用,讀排比句能給人以鮮明的印象。恰當地運用排比,可以增添語言的節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藝術形象,充分抒發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節奏鮮明,氣勢磅礴,使情感的表達有痛快淋漓之感。

⑧ 修辭手法有哪些呢

1、對比

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作用: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更加鮮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對偶

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

示例: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3、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

示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4、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

作用:可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

示例: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5、反復

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

作用: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奏感。

示例: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6、反語

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7、反問

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強語氣,激發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8、設問

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

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

示例: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9、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

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示例: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10、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

示例: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11、排比

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⑨ 修辭手法都有哪些

常用修辭手法匯總如下

比喻

比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的修辭手法。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

擬人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的修辭手法。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涼州詞》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南鄉子》

借代

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朱門」代指富貴之家。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管弦」指音樂。

誇張

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也叫誇飾或鋪張。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頤《愛蓮說》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詩經·柏舟》

反復

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辭手法。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方式。

對偶句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加強語言的感人效果。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設問

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這種修辭手法叫設問,常用於表示強調作用。

正確的運用設問,能引人注意,啟發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清平調》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反問

反問是藉助疑問句來傳遞確定信息,以加強肯定或否定語氣的一種修辭方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