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申庄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申庄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2-04-30 22:46:31

Ⅰ 著名的音樂家的故事

聶耳: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貝多芬的故事
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我行我素
貝多芬不願做一個客廳里的寵兒,他寧願在自己的住所,能夠隨己意進進出出、起床、穿衣和吃東西。他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里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戶砍掉一塊。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像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願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乾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雖然掙了不少錢,可總是沒有多少積蓄的原因吧! 貝多芬一生潔身自愛,他認為莫扎特寫《唐璜》(Don Giovanni)實在是有玷污其形象。貝多芬稱莫扎特的斷奏風格為指尖上的舞蹈。
雙耳失聰
當他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起初,只有威格勒醫生和斯蒂芬.馮.勃羅伊寧等幾個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麼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

Ⅱ 鄭州上街是什麼地方和鄭州什麼關系額

上街區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相交地帶。東經113°14'45〃至113°19'05〃,北緯34°35'至34°40'之間。上街區位於鄭州市轄區西部38公里處,周圍與滎陽市接壤:東鄰滎陽市城關鄉,西、南分別與高陽鎮、劉河鎮毗鄰,北部與王村鎮相連。

隴海電氣化鐵路、萬泉河路由東而西貫穿城區。鄭(州)洛(陽)汴(開封)高速公路傍區而行。上街區是鄭汴洛「黃河之旅」旅遊熱線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有「三秦咽喉」、「東部襟帶」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上街區域轄1個鎮和5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面積64.7平方公里。上街城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17.855平方公里。

二、自然概況

(一)自然條件

1.地質

按大地構造劃分,上街區位於豫西褶皺帶滎鞏復背斜的北翼,溫縣坳陷的南緣,華北地震區的中南部。對上街有影響的構造帶有:①太行山前斷裂帶,②新鄉-商丘斷裂帶,③聊城-蘭考斷裂帶,④封門口-五指嶺斷裂帶,⑤汾渭斷陷盆地構造帶等。構造表現形式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斷裂發育有上街斷層、郭小寨斷層、汜水斷層和廣武斷層等隱伏斷層。

上街區及附近地區全被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所覆蓋,沉積厚度由南部崗地的120米向北增至250米以上,成因類型為風積、沖積、沖洪積、沖湖積、人工填土等。

上街區地質為第四紀沖積堆積次生黃土層,厚度最深可達200米左右。全區大多為Ⅰ-Ⅱ級下沉性大孔土(僅北部靠近隴海鐵路線為非下沉性土),浸水後具有沉陷性。地基允許耐壓力1.5-2.5千克/平方厘米,地下水的穩定水位深度在13.9-29.5米處,地下水大致向北或西北流動。

轄區小關鋁礦區的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奧陶紀馬家溝灰岩;石炭紀鋁土礦、煤層;石炭紀太原統石灰岩;砂頁岩;二迭紀及三迭紀砂岩、頁岩;最上面為第四紀黃土層。整個地質構造簡單,為單一斜構造,一般岩層走向為N70°W,傾向N20°E,傾角15°左右。鋁土礦層與岩層產狀基本一致,具有工業價值的鋁土礦層厚度平均2米左右。鋁土礦層上部有一層結構緻密的(石炭紀)石灰岩礦層,厚度約5-6米,CaO含量54%,為良好的氧化鋁熔劑原料。

小關鋁土礦區地質儲量約1億噸,40%可供露天開采,礦石平均含氧化鋁64.75%、二氧化硅14.41%,平均鋁硅比值4.7。頁炭紀的石灰石儲量約0.3億噸,其它個別地段奧陶紀的頁岩頁也可作熔劑用。

2.地貌

上街區轄區屬黃土丘陵地,處於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扇軸部,為豫東平原和豫西丘陵的交接地帶。西、南部承接丘陵山地,地勢起伏不平,大部分位於古黃河一、二、三級階地上,按地貌形態及成因類型,自南而北可劃分為風成黃土崗地,沖洪積傾斜平原和沖積平原三種地貌類型。區內所覆蓋的第四系鬆散堆積物,其淺層黃土崗地區為上更新世風積物;傾斜平原區為上更新世沖洪積物;沖積平原區為全新世沖積物及上更新世沖洪積物。區內發育有較多的沖溝。地面被沖溝割裂成塊,沖溝多為近南北向和東西向,沖溝寬深均在30-70米局部有70-80米深,100-150米寬,長度一般為500-2000米,個別沖溝長達5000米以上。東、北部地勢開闊,較為平坦。全區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的自然傾斜之勢,坡度平均0°48′8〃,海拔高度在110-160米之間。地面最高點189米,最低點130米以下,高差大於50米,平均縱坡降8-15‰。區域內由於長期的山洪及雨水沖刷,致使沖溝縱橫,地面大部分被切割成條塊段。

區轄的小關礦,位於區西南22公里處的鞏義市境內,主要有茶店段的紅土坡礦區和竹林溝段的南嶺礦區,均位於嵩山北麓,地勢由東向西,由北向南逐漸增高,比高200-300米,最高處海拔在550米以上。地面90%以上被黃土覆蓋,地形切割劇烈,溝谷發育為復雜的黃土台階地形。

3.氣候

上街轄區處於中緯度暖溫帶,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南熱北冷高壓氣團進退更迭的控制,具有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四季特徵:春季冷暖無常,多風少雨,氣溫14.8℃;夏季炎熱多雨,水熱同期,氣溫26.7℃;秋季涼爽,日照充足,氣溫14.5℃;冬季風多雪少,寒冷乾燥,氣溫1.2℃。

溫度:上街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337.9小時。年平均氣溫13.5℃-15.3℃之間,年際最大變幅為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2.9℃,極端最低氣溫為-16.5℃,一年中月均溫度以七月份為最高27.5℃,以一月份為最低-0.2℃,氣溫年較差為27.7℃。初霜與終霜期間平均日數為52天,全年無霜期平均是225天。

降水:上街區屬大陸性氣候,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一般在500—800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佔全年降水量的55.8%。歷年平均降水量為622.2毫米。1958年降水量最大,達1048.5毫米,1981年降水量最小,只有318.4毫米。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分布不均勻,四季降水量相差很大。冬季(12-2月)降水28.09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5%;春季(3-5月)降水116.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8.7%;夏季(6—8月)降水333.4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3.6%;秋季(9—11月)降水144.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9.2%。

自然災害:除正常的氣候因子外,上街區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繁,嚴重的影響了土地利用和生產潛力的發揮。這些災害性天氣概括為旱災、暴雨、冰雹、乾熱風等。上街區一年四季都有旱情,只是輕重程度各不相同。全區春旱與初夏旱出現頻率均在33%以上,伏旱與秋旱出現頻率均在25%以下,有「十年九旱」之稱。全區暴雨一般出現於8-9月,其主要特點是強度大,降雨歷時短,雨量集中。冰雹在轄區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造成危害較大的是1979年4月12日,時值果樹開花授粉期,致使部分果樹絕收。據1957—1996年40年資料統計,發生乾熱風多達30次。發生在5月下旬或6月初,對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危害,2-3年一遇。乾熱風連續發生時間達6-7,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長達14天。

4.水文

上街區多年平均降水653.8毫米,最高達1048.5毫米,最低為400.6 毫米,降水年內分布不均勻,降雨集中在夏季7、8兩個月。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337.9小時,平均無霜期為225天。轄區沒有長年地表河流湖泊,地下水是唯一的水資源。

由於上街區分布有較厚的第四系鬆散層,故蘊藏有較豐富的地下水,富水性自南而北增強。

地下水分布以隴海鐵路為界。鐵路以北為淺層水,靜水位5-10米,井深40-65米,單井出水量10-30 m3/h,是目前農業灌溉的主要水資源;鐵路以南為深層水,靜水位35-55米,井深100-160米,主要含水段在60米以內,單井出水量除黃土崗地區小於30 m3/h,其它地區多在30-70 m3/h之間,富水程度為每小時20-50噸。

本區淺層水主要受降水補給,其次為北部地表水補給,中深層水則為南部側向逕流補給和淺層越流補給。地下水自西南、南向東北、北逕流。

上街區地下水總儲量為2564.97萬方,補給量中深層為617.26萬方

/年,淺層為66.67萬方/年。允許開采量中深層為617.26萬方/年,淺層為102.67萬方/年。統計實際開采量中深層為800.4萬方/年,淺層為216.99萬方/年。每年動用儲存量中深層為183.4萬方,淺層為114.32萬方。

地面河流情況,上街區西部有汜水河,常年流量1.0-1.5m3/s,洪水期可達1557m3/s,枯水期僅有0.2-0.3m3/s;東部滎陽市附近有索河(淮河水系),北部還有枯河上游支流,本區降水大都經地面沖溝匯入這三條河流。

5.土壤

上街區土壤為一個土類即褐土類,包括三個亞類——褐土、潮褐土和褐土性土;三個土屬是立黃土、潮黃土和白土,共有5個土種,分別為立黃土、白立土、潮白土、砂姜底潮白土、白土,面積分別為4930畝、10148畝、4559畝、2129畝、2308畝,分別占轄區土壤總面積的20.5%、42.2%、18.9%、8.8%和9.6%。

其中:立黃土分布在左照村西南和上街園藝場;白立土分布在聶寨、左照村周圍、郎中溝西、任庄村北;潮白土分布在夏侯、廿里鋪北部和東部;砂姜底潮白土分布在肖窪、柏社、朱寨村北;白土分布在郎中溝、任庄村南到聶寨村西南。

轄區土壤以輕壤土(白立土、潮白土)為主,占總面積70%,土質不松不粘,保水保肥中等,易於耕作;偏沙壤土(立黃土)佔10%,土質疏鬆,保水保肥力差;輕中壤土佔20%,土質稍粘,保水保肥力強。總之,轄區土壤均適於種植糧、棉、油、菜等作物。

6.植被

上街區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區,各類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絕大多數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等特點。

全區種子植物可分為兩門,一是裸子植物門,內有蘇鐵綱的蘇鐵目,松柏綱含有銀杏目和松柏目——松科和柏科。二是被子植物門,可分為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共有30科,約有935個品種。

資料來源:《上街區志》。

(二)自然資源

1.生物資源

(1)植物資源

植物:轄區地處中緯度暖溫帶地區,各種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種類繁多。絕大多數具有耐旱、耐瘠、適應性強等特點。

全區種子植物可分為兩門,一是裸子植物門,內有蘇鐵綱的蘇鐵目,松柏綱含有銀杏目和松柏目——松科和柏科。二是被子植物門,可分為單子葉植物綱和雙子葉植物綱,共有30科,約有935個品種。如下述:

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豌豆、玉米、穀子、大豆、綠豆、高粱、薯類等29種,290個品種。

果品類:蘋果、桃、杏、梨、李、核桃、柿、棗、梅、櫻桃、草莓、石榴、葡萄等65個品種。

蔬菜類:白菜、蘿卜、黃瓜、南瓜、絲瓜、苦瓜、冬瓜、西葫蘆、芹菜、西紅柿、茄子、芫荽、小茴香、辣椒、土豆、菠菜、莧菜、甘藍、洋蔥、大蒜、韭菜、豆角等130個品種。

花木類:馬尾松、油松、雪松、側柏、檜柏、龍柏、牡丹、芍葯、月季、薔薇、玫瑰、綉球、菊花、一串紅、百日紅、千日紅、合歡、紫葛藤、楓楊、泡桐、法國梧桐、箭桿楊、毛白楊、垂柳、龍爪柳、女貞、黃楊、中國槐等約有450多個品種。

(2)動物資源

動物:全區已知的動物有爬行綱、兩棲綱、魚綱、鳥綱、哺乳綱和昆蟲綱等六個綱70多個科、376種之多。其種類名稱如下:

草魚、鯽魚、鯉魚、青蛙、蟾蜍、蛇、蜥蜴、麻蜥、壁虎、龜、鱉、喜鵲、麻雀、烏鴉、啄木鳥、翠鳥、鴿、野兔、松鼠、地鼠、黃鼬、獾、狗、貓、牛、馬、騾、驢、羊、豬、雞、鴨、瓢蟲、螳螂、青蛉、赤眼蜂、蜜蜂、家蠶、棉蚜、紅鈴蟲、蚱蜢、蟋蟀、螻蛄、地老虎、棉夜蛾、造橋蟲、金龜子、天牛、避債蛾、椿象、葉蟬、叩頭蟲、灰蝶、粉蝶、菜青蟲、粘蟲、玉米螟、麥蛾、玉米象、紅蜘蛛、果類食心蟲、枯葉蛾、黃刺蛾、蒼蠅、家蠅、牛牤、虱子、臭蟲、蟑螂等。

2.農漁業資源

區內主要農作物及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穀子、芝麻、果類等經濟作物,峽窩鎮以農作物為主,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瓜果蔬菜類。

上街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為815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100萬元,林業總產值197萬元,畜牧業總產值4699萬元。以畜牧業為主。

近年來,上街區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已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萬畝花椒基地、優質林果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和日光蔬菜大棚基地等「四大農業產業基地」,所出產的「五雲山大紅袍花椒」和「柏廟皇梨」,已成為區域現代化農業的知名品牌。

3.礦產資源

上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以鋁土礦為主。鋁土礦是生產氧化鋁的主要原料。區內中鋁河南分公司管轄小關鋁礦、洛陽鋁礦、澠池鋁礦等5座礦山。鋁土礦保有儲量1.9億噸,石灰石12.1億噸。目前已形成開采鋁土礦110萬噸、石灰石85萬噸的生產能力。據統計,河南省已探明鋁土礦產地40處,累計探明儲量4.7億噸,其中地質保存儲量4.39億噸儲量,A/S>7的鋁土礦僅佔17%左右。因近十多年來亂采濫挖,大部分礦區被破壞,可開采儲量遠小於儲量,鋁土礦礦床保存比較完整的儲量僅有1.7至1.9億噸。

資料來源:《上街區志》;《上街區總體規劃1999-2010》;《中國(鄭州)鋁工業園區鋁工業發展規劃》。

三、城市建置沿革

(一)區名由來

「上街區」名,沿自「上街火車站」名,而「上街火車站」名,又源於「上街村」村名。

上街村屬滎陽市峽窩鎮地域,距今滎陽市汜水鎮東5公里,位於上街區西北2公里處。據民國17年(1928年)重修《汜水縣志》記載:武王十有三年己卯(公元前827年),大建公侯於天下,而虢叔封於制,是為東虢。今縣(汜水縣)東上街鎮,傳為東虢城故址。穆王養虎於東虞,名其地曰:『虎牢』,東鄰虢地」。因此,古代的上街村是周代東虢國的名區,是古成皋縣的名鎮,是汜水鎮虎牢關的唇齒(東大門)。傳說當年虢太子病危,後因扁鵲在這里使虢太子起死回生,虢太子為報恩德在此建盧醫廟(至今盧醫廟舊址尚存)。從此,始有每年農歷四月、十月為期各半個月的葯材交流大會,久而久之,盧醫廟周圍逐漸形成了熱鬧的街市,成為聞名全國的葯材市場,葯商來自東北的黑龍江、吉林、遼寧,西南的雲南、貴州、四川,北部寧夏、甘肅等地,上街村成為全國名貴葯材的集散地。此會沿至1949年解放以後仍很盛大。1952年後,商界公私合營,私營取消,葯業衰敗。但時至今日,上街村仍有4月18日、10月25日兩個物資交流大會。又據《汜水縣志》記載:「今治城創自隋開皇二年(582年),始命為汜水縣,定其址於錦陽川東畔。後為唐人變置,至宋又復其地,仍其名。金、元因之。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大水淹沒,城郭宮室一空,乃遷置於錦陽川之東十里,古制邑之墟(今上街村)」。因汜水縣城地處溝窪低下,明武宗時縣治三次被水淹沒,故曾三遷於地勢較高的盧醫廟街市上,這樣人們往返上下,時間長了,約定俗成,便習慣地稱盧醫廟熱鬧的街市為上街,即現在的上街村。1956年在上街村東南設上街火車站。1957年11月,周恩來總理依據河南鋁礦資源豐富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親自批准我國最大的鋁工業基地——河南鋁業公司建址在上街區火車站南邊,遂沿上街火車站名,建上街區。

(二)行政區劃

行政區域變遷:上古為高辛氏祝融和有熊氏黃帝管轄之地。堯、舜、夏朝屬豫州。商代為囂(ao通敖)地。西周屬東虢。春秋屬鄭國。戰國屬韓之成皋。秦設郡縣,屬三川郡成皋縣。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三川郡為河南郡,仍屬成皋縣。三國時期屬魏司州部河南郡成皋縣。北魏時屬北豫州部滎陽郡。東魏時屬北豫州部廣武郡。北齊屬成皋郡。北周屬北豫州部滎州、鄭州。隋時屬滎陽郡汜水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孟州汜水縣,唐、五代、宋仍之。金屬南京路鄭州汜水縣。元屬河南江北中書省汴梁路鄭州汜水縣。明、清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鄭州汜水縣。中華民國初屬豫東道汜水縣,民國16年(1927年)廢豫東道設行政督察專員區,直至解放前歸汜水縣管轄,1948年秋至1954年秋屬成皋縣(汜水、廣武合並為成皋縣),1954年,成皋縣、滎陽縣合並後,屬滎陽縣第五區。1958年8月5日,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豫民字(140)號文件批准,從滎陽縣劃出滎陽周村鄉的郎中溝、任庄、左照溝、西郊段、聶寨、東馬固和史村鄉的夏侯、白馬寺、左照、及白楊鄉的廿里鋪、大園等11個自然村成立鄭州市上街區。當時全區人口為275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657人。土地面積11.425平方公里。同年8月20日,上街區所轄的11個自然村的10個農業合作社合並,建立上街人民公社。同年12月,滎陽的西馬固村劃歸上街區,上街人民公社轄12個自然村。

1959年1月,滎陽市的上街村、東柏社、西柏社、武庄、肖窪、朱寨、沙固、南峽窩、北峽窩、西澗溝、石嘴、胡寨、四所樓、方頂、馮溝、觀溝、何寨、魏崗、大坡頂、東郊段、南郊段等自然村,土地面積30.462平方公里劃歸上街區,和上街人民公社合並更名為馬固人民公社。鞏縣的新中、小關、米河等320個自然村,土地70.954平方公里,人口82822人劃歸上街區,建立新中人民公社。1961年6月,經鄭州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將馬固人民公社分為馬固、峽窩兩個人民公社,將新中人民公社分為新中、小關、米河、茶店、小里河5個人民公社。當時區轄7個人民公社。

1962年1月,將滎陽縣劉河公社的東溝、河東村、柴寨溝、官頂、馮庄、崗寨、徐溝、庵上、後窯、孟溝、申庄、桑樹坡、泉溝、任灣、張青崗、東反坡、西反坡、龍潭、煤窯溝、李庄、徐庄、毛溝、南毛溝、申家嶺、黃永嶺等26個自然村,土地面積11.8平方公里劃歸上街區,建立上街區肖寨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接收鞏縣大峪溝公社的雪庄、黑龍潭和磨嶺大隊的閻庄生產隊,土地4.127平方公里,人口5970人,建立上街區大峪溝人民公社。至此,區轄9個人民公社。是年3月建立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事處、上街區礦山街道辦事處。當時全區人口有13萬,土地面積達127.84平方公里。1963年6月,將馬固公社並入峽窩公社,撤銷馬固公社建制。將茶店公社並入新中公社,是年區轄7個人民公社、2個街道辦事處。

1964年6月,根據國務院關於縮小城市郊區的指示精神,經河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大峪溝、小關、新中、米河、小里河5個公社59個大隊、571個生產隊、680個自然村劃歸鞏縣管轄;將肖寨公社全部及峽窩公社大部共23個大隊、95個自然村劃歸滎陽縣管轄,至此區轄范圍固定下來。保留7個大隊、12個自然村,成立上街區農業公社。區轄1個公社、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近5萬,土地17.85平方公里。1971年2月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分為濟源路街道辦事處和反修路街道辦事處(後改名為新安西路街道辦事處)。

1996年底,區轄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鄉即濟源路街道辦事處、新安西路街道辦事處、礦山街道辦事處及聶寨鄉。

2001年,撤銷聶寨鄉,新成立了中心路街道辦事處,工業路街道辦事處,當時已有5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7.6萬人。

2004年7月,峽窩鎮正式劃歸上街區,至此,上街區轄1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總面積64.7平方公里。

資料來源:《鄭州市上街區行政區劃調整規劃說明書》、《上街區志》。

(三)當前形勢分析

⑴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當前人類的生產生活既要滿足當前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又不能對後代的生產生活帶來危害。

⑵生態經濟理論構架的形成。根據河南省城鎮體系規劃和鄭州市二十一世紀地區發展戰略。上街區的城市發展目標為以鋁工業生產為基地的生態工業城市。

⑶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人們的生活需求正從基本的物質需求上升到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居住模式也同時向居住區模式發展。

⑷行政范圍的擴大。峽窩鎮正式劃入上街區行政范圍,其本身給上街區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⑸鋁工業園區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省、市把鋁工業作為上街區優勢支柱產業發展,並批准設立中國(鄭州)鋁工業園區,鄭州市成立了鋁工業園區建設小組,且鄭上快速路業已開工建設,這為上街區在今後充分發揮鋁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爭取涉鋁企業來園區落戶,形成鋁產業的集聚效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

⑹大項目帶動初見成效。「十五」期間,長鋁公司在上街城區計劃投資45億元建設大鵬電廠、70萬噸氧化鋁擴建工程、10萬噸鋁深加工等大項目將給上街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⑺撤鄉建辦的順利完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加快,給上街區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等也提供了大好機會。

Ⅲ 需要一篇美文,帶有賞析

一、春來春逝,花悄開 (作者:深藍醉憂郁 )

我扶著銹跡斑斑的鐵柱,凝視著在我面前上下盪來盪去的女兒。女兒在和煦的春光里微微吃力地盪著鞦韆,臉上流露著燦爛天真的笑容,她的笑容如同春天裡的暖風,不時地拂煦著我內心深處的癍痕。

八年了,當年還是嶄新的鐵柱不知在何時被腐蝕的如此深邃,我們的孩子長的越來越象你了,可這些你都無法看到了。唉!難道,唯一不變的只有春天嗎?我在自言自語中陡然陷入了一場悵悵的感傷之中。

爸爸,你在和誰說話呢?女兒停止了在鞦韆上的擺盪,用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疑惑不解地望著我。

我走到女兒的面前,蹲了下來。和藹地說:我們的思兒長的越來越象她媽媽了,所以爸爸在為思兒驕傲呢!

對了,爸爸。為什麼媽媽一直都藏起來,不來見思兒呢?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有媽媽。就思兒沒有。女兒噘著小嘴,眼睛也在剎那間微紅了許多。

我遲疑地恩了一聲,恩,其實你媽媽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她那裡沒有汽車,沒有飛機,更沒有電話。所以,思兒還得再等等。等我們家的思兒長大了,你媽媽就會回來了。 說完,我把身體憑依在鐵柱上。女兒則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又無憂無慮地擺動起鞦韆。

可我卻痛苦地把眼睛投向遠方,一段往事浮在心頭。驀然回首的剎那間,我忽感到那段往事不知在何時被人包裹在荊棘凸起的鐵絲圈裡了,一觸碰就會支離破碎,血濺滿身。甚至我現在俄都在懷疑,我當初為什麼會點頭同意你的哀求。

二、關於春天 作者 高山流水

春是一個美好而可愛的名詞,自古以來,有詩人作吟春佳句,有名家寫頌春美文。他們寫春天,或贊美春的絢爛,或描繪春的鮮活,或吟詠春的明媚;或抒懷、或遣臆。總之,無不充滿溢美之詞。
瞧:送暖的是春風,奪目的是春色,滋潤萬物的是春雨,一刻直千金的是春宵……

在諸多美文佳句中,現代著名學者、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堪稱贊春之絕唱。他筆下的春令人心胸盪漾。草,嫩嫩的、綠綠的、軟軟的;花,「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風,帶著新翻泥土的氣息,混著草味花香;雨,「象牛毛,象細絲,密密的斜織著……」真是春光無限好,春意醉人心。

人們是這樣的鍾愛春,就連那些對春的可愛之處並不是十分理解的小娃娃,一說起「春」來,也會眉開眼笑。「這一半是春這個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聽,這個音讀起來何等鏗鏘而惺忪可愛,這個字的形狀何等齊整妥帖,而且具足對稱的美!這么美的名字所隸屬的時節,想起來一定是很可愛,好比聽見叫『麗華』的女子想來一定是個美人(豐子愷語)」

春的確美不勝收,妙不可言。然而,她也有不盡人意之處。

初春,乍暖還寒,北風凜冽,何異嚴冬?仲春,淫雨霏霏,道路泥濘,豈不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其美何在?這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此時之春,實在是徒美其名。只有到了暮春時節,才枯草盡去,真正展現青山碧野,奼紫嫣紅之佳境,春到此時方精彩,遺憾的是景美春色又將逝,故又引出諸如「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

春天雖有綠柳紅杏,可是乍暖乍寒,忽晴忽魚。賞春之人要揀個風和麗日,去尋芳踏青,或曰尋找春天。春天在哪裡呢?在出牆紅杏的枝頭?在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在人們喜氣洋洋的音容笑貌?在女人五彩繽紛的服飾?

其實,就春的自然景觀而言,有那碧野青山花艷,定然春深似海悅人心。又何必尋找呢?

而騷客文人,丹青畫手依然要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去尋找「春意」,讓大自然的春天在他們的詩文詞畫中得到藝術的升華。可見文學藝術家的春不僅在紅花綠葉上,更在他們珍貴的藝術生命中。
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其春的含義都不同。

對農家人來說,他們沒有踏青尋芳之雅興,沒有揮毫潑墨之閑情。他們的春不會有浪漫的激情,不會有憂愁的思緒,不會有失落的悲傷。

風尚且割人,水依然刺骨。就走出戶外,捋起衣袖,捲起褲腿。刨去凍結未融的冰塊,翻起酣睡隆冬的土地。播下包含希望的種子。他們深深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如果沒有春播春種,就沒有秋獲秋收。他們的春天是在辛勞的耕耘,勤奮的播種。

他們的春天是汗水心血的付出,他們的付出又必然孕育出一個金色的果實累累的秋天。

所以,熱愛春天的人們,不必傷感落英繽紛似流水,不必惋惜春光一去不復回。只要灑下了辛勤的汗水,金色的果實定然豐碩,春將永遠蘊涵其中。

3、春之盛典 作者: hbhcndh

當大地上最後一股西風被春風攆得無影無蹤時,冬天王朝就宣告了他的土崩瓦解。

於是乎,山頂上的那一點殘雪再也撐不住冷麵,噗嗤一聲就哭了個大花臉。淚水一直淌到那山麓邊,小河水也被感動得嘩嘩響。那性急的鴨子拍打著翅膀,撲嗵嗵跳到河裡,盡情去領略什麼叫"春江水暖"。

擊潰了西風,攻佔了這山和水,春風並沒有滿足,他要讓天下盡知,他才是這個季節的君王。於是乎,他又攻佔了一座座的水村和山郭,就連牆頭、壟上也不放過,不信你瞧,那茸茸春草正在牆頭、壟邊、池畔紛紛鑽了出來,睜開了他們惺忪的睡眼,迎著春風伸展自己柔媚的身姿。為了鞏固戰果,春風再三邀請他的孿生兄弟春雨來助陣,可春雨性格內向,不事張揚。於是在夜裡隨春風來到了人間。難怪杜甫誇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時間,人間變了模樣,萬物盡開顏。

就在這天夜裡,春風創造了一個奇跡,卻也導演了一場悲劇。因為現在還是那些蜂兒蝶兒做著春夢的時候,一棵小桃樹卻早早被春風的柔情喚醒了。她積蓄了一個冬天的力量就在這乍暖還冷的早上傾情釋放了。粉紅粉紅的花骨朵迎著朝陽,一叢叢一簇簇的綻放了,似錦如霞。這情景被一位來此尋覓詩意的詩人發現了,於是寫下了他春天裡的第一首詩,題目是《獻給我可愛的小桃樹》。第二天,當詩人再次來到這里的時候,他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小桃樹正在大片大片的飛落她的花瓣,象一位失戀少女撕碎她的情書飄落在風中,地上落滿了紅霞。多愁善感的詩人被這凄美的壯觀場面感動的淚流滿面。因為在昨天,他沒有想到"明日落紅應滿徑"。於是,他寫下了第二首詩,題目是《獻給我可憐的小桃樹》。小桃樹可憐嗎?也許只有春風知道,也許只有小桃樹自己知道。而這位詩人也領悟到了什麼叫"詩債難償"。

然而,春風並沒有吸取這悲劇的教訓,依然多情如舊。他去跟嫩嫩的小草私語,直羞得小草亂搖頭;他去跟藍天上的悠悠白雲約會,卻碰了一鼻子灰;他又去跟絲柳談情說愛,直惹地柳絮漫天飛,跟他討情債。不僅如此,春風還縱容蝴蝶彈破莊周的夢飛出來,翩翩起舞,到處沾花惹草,到現在,莊周也不知道自己是蝶還是人。春天母親實在看不過兒子的放縱,便一聲春雷驚醒了這混沌的春風的夢。

演繹了這一番愛恨情愁的浪漫故事之後,春風便長大了。他拉起了小孩子的風箏,當作自己的旗幟,讓小燕子的呢喃作請柬,邀請一切子民,讓他們臉上都盪漾著幸福的笑容來參加他的登基聖典。一個新的季節王朝--春天便真的開始了。

簡評:本文作者寫的是春天的故事,主角是春風,文中比喻成「春天的君王」,為能夠成為真正的君王,他攆走西風,邀請春雨,喚醒春草,情惹小桃樹和漫天柳絮,縱容花蝴蝶,情牽多情詩人。春雷乍響,風箏飄揚,燕語呢喃,萬物復甦。春天的有代表性景物大多都在文中出現,讓人感受到春天已經來臨。文中多用擬人、排比等修辭,語言比較優美。

4、按:關於春天的文章,讀了很多,讀完也就忘了,但是學生時代在浦園圖書館里無意邂逅的一篇散文,台灣女作家張曉風的《春之懷古》,卻始終難以忘懷,她對春天的獨特的表現方式,正如突如其來的春天,令人耳目一新。在此刊出,有興趣者,不妨嘗試著體驗一下張曉風對春天的領略和感悟方式。 春天是一個浪漫嫵媚且美艷性感的佳人,既然主動現身,何妨撤掉嚴肅的面孔和矜持的心態,欣然赴約吧,或作愉快的投降。

春之懷古

張曉風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聲,
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
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渾燉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
杜鵑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
也說不清、聽也聽不請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件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
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
的屋樑受盡風欺雪壓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後,忽然有一天,桃花
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
旌旗鮮明的王師,團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
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隻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汗,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
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
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當他們驚訝地奔走互告的時候,他們決定將嘴噘
成吹口哨的形狀,用一種愉快的耳語的聲量來為這季節命名——「春」。
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負責丈量天的藍度,有的負責丈量天的透明度,有
的負責用那雙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鳥全不是好的數學家,他們吱吱喳喳地
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終於還是不敢宣布統計數字。
至於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
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或者,在什麼地方,它仍然是這樣的吧?穿越煙籮與煙籮的
黑森林,我想走訪那躑躅在湮遠年代中的春天…………

黑夜航船,自有方向

5、春回大地 眾鳥鳴春 秦嶺人

古代詩人有詩雲:「春江水暖鴨先知。」但我以為,感覺器官最為靈敏,且具有探測定位功能的鳥兒是最先能感覺到春天來臨的氣息的。

當撲面而來的飛雪,帶著威嚴,以橫掃一切、覆蓋一切的氣勢紛揚時,檐下的家雀 便發出歡樂的「啾啾,啾啾,啾啾」的聲音。「飛雪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天一到,老雀們就能領著它們的孩子在樓前那片盈然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嬉耍了,覓食了。

當第一枝紅梅綻放出她那欲露還羞的笑靨時,那些灰背、白肚的喜鵲,時而跳上高枝,時而落入梅間,時而打開時而收攏它那藍、白、黑相間的扇形尾飾,「喳喳、喳喳……」地叫個不停。它是在向遠方的親戚,向在高高的白楊樹上的暖巢里貪睡的孩子報告著春的消息。

當春犁用它亢奮的犁頭,劃起復甦的大地,冬眠於地下的蟲子也在呼吸著早春清冷的空氣時,此時最為忙碌也最為興奮的是那些歷來不受人們歡迎,甚至有些討厭的黑老鴰了。它們似乎嗅到了什麼,從土塬上的叢林間,從高築在炊煙裊裊村莊老榆樹上的黑色窩巢里箭矢般地飛來,在散發著泥土清香的新翻土地上忙碌著。它們三三兩兩地「啊、啊、啊」地在牛前牛後,翩翩起舞,上下翻飛。扶犁人「得、得」、「外、外」的吆喝聲,提罐拎籃的送飯兒童「爸爸,爸爸,吃飯了」的喊叫聲,活生生地將一幅曼妙而又溫馨的農家春耕圖,水印也似地呈現在了你的面前。

在眾鳥中,鳴春的高手當屬夜鶯了。古希臘女詩人稱夜鶯為「春之使者,美音的夜鶯」。雖然我自幼生長在農村,見過的各種鳥兒也不下十幾種,但我不知這個神秘而帶有浪漫色彩的夜鶯到底是什麼樣兒。只知這學名上叫「歌鴝」,叫聲清脆而又婉轉的鳥兒就是「中國的夜鶯」。有人又說:其實那「夜鶯」就是我家鄉的黃鶯。黃鶯又名「黃鳥」、「黃鸝」、「黃離留」、「黃雀」。它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古人又叫它「搏黍」。《詩·周南·葛覃》中有「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實這種鳥是森林裡、灌木叢中的「歌壇聖手」。據說它的叫聲因品種、地域、季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你聽「普寥、普寥、普寥」、「維啾、維啾、維啾」、「恰啼、恰啼、恰恰啼」的迷人歌喉不知醉倒了多少踏青的人們,也不知勾起了多少閨樓、怨婦的離愁別恨,古詩中有「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如今又是春回大地的時候了,我多麼想返回故鄉,在故鄉那片灑滿和煦陽光的大地上,在柳蔭里,林木間,田野中,聆聽這溫婉而又醉人的鳥兒鳴春呢!

來源:《羊城晚報》

6.春的浪漫 西子

朋友,你是否注意到沒有,現在只要你一出門就能感受到那暖暖洋洋的春風拂面而來。向你傳遞著春的氣息,噢!春天真的來了!
春天,到處是一片綠,綠的草、綠的樹、綠的林、綠的世界。
我默默地走在這片綠上面!
我來到花園里,發現春天在桃樹上,那桃樹上長出了粉紅色的柔軟的嫩葉,有的地方還有紅紅的火似的花蕾。一陣春風吹到桃樹上,只看見桃樹在風中悠悠飄盪。春風告訴我,春天在桃樹上停留著。
我又來到山野,發現漫山遍野開滿了美麗的野花。猛然間,我看到不遠處有幾只蝴蝶在飛舞,走進一看才發現那並不是蝴蝶,而是一大片蝴蝶花,微風吹來,蝴蝶花在風中飄動,就好象許多蝴蝶在飛舞。
我繼續向前走著,走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悠閑地走在春天裡。
「 嘩---嘩---』』,我竟然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小河邊。
小河裡的水清澈見底,透明的甚至把整個人都能照出來。河裡還有一些奇形怪狀大小不一的鵝卵石,真是清晰可見。春江水暖鴨先知,水中偶而有幾只鴨子在水中歡快地暢游著。是呀!這流水潺潺的小河和這萬木竟秀的春天是多麼的美麗!難道這還不夠足以用來吸引它們的理由嗎?
春天,是春意盎然的,春天是花繁葉茂的。春天也是春光無限的。
啊!我愛你,充滿詩意的春天!

7.最是一年春好處 作者: 紫雲來

又到了柳色如煙的季節。郊外的樹枝,還只有隱約的嫩芽。放眼望去,湖岸邊的柳樹,凝聚成一團團朦朧的新綠,淡淡的,如紗如霧,彷彿從遠處飄來。一望無際的原野猶如茸茸的地毯,直鋪向無盡的天邊。我吟詠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心裡想,為什麼詩人要說「絕勝煙柳滿皇都」?
歐陽修在「秋聲賦」中說「物過盛則當殺」。金風折百草,萬物凋零。那麼寒冬肆虐,冰雪過盛亦當殺。殺這不可一視的冷酷暴君的,就是這只可遙看,近卻無的草色。在這隱隱約約的新綠面前,那似乎可以萬世稱尊的孤家寡人冰消雪化,壽終正寢。正是這絲絲縷縷青草嫩芽的清香,驅走了嚴冬凜冽的寒氣,驅走了萬物冬眠時的清瘦與乾枯。
這不可遏止的新綠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身邊。沒有鼓噪的雷鳴,眩目的閃電;也沒有朔風卷著鵝毛大雪的喧囂。靜靜的,輕輕的,她來了。不示誇張,隱約卻又真切。
我們放鬆全身,去接受春天溫柔的擁抱;我們極目遠眺,讓那充滿生命力的新綠,隨著我們的血脈涌動;我們深深的呼吸,讓那新鮮的,充滿活力的草葉的清香,充滿我們的心胸,拂去積郁了一冬的沉悶。
朋友唱起了歌: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於天涯海角。
其實,人民就是這遍野的新綠。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洋溢著勃勃的生機。任何貌似強大的勢力,不論如何囂張跋扈於一時,最終都將在他們的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任何視百姓為草芥的「萬戶侯」,不論如何位高權重,其實也就是一堆糞土。

8.春玲 佚名

1998年 8月24日,一場特殊的追悼會在山東加祥縣後中庄舉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 位年僅16歲小姑娘,但她卻享受了這個村最高的葬禮規格, 她的三個哥哥穿上了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靈柩前長跪不起,全村老少自發地佩帶黑紗哭著為她送行----
然而有誰知道
這位早逝的姑娘其實與這個家庭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她只是一個連戶口都沒有的繼女;在繼父癱瘓,親母親離家出走後, 她卻勇敢地留了下來,用柔弱的雙肩托起了四個大學生哥哥!
[我就是這個家的親生女兒]
1994年 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親帶著申春玲姐弟從山東范澤龍周集來到加祥縣後申庄。春玲的繼父申樹平是一個木匠,為人忠老實。繼父上有70多歲的二老,下有四個正在讀書的兒子。其中大兒子申建國在西安交大讀書,其它三個兒子在縣里讀高中。 盡管家庭負擔很重,但繼父有一門高超的木工手藝,再加上一家人勤儉節約, 生活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於春玲母子三人的到來,繼父全家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或許因為家中沒有女孩的緣故,爺爺、奶奶、繼父都對小春玲疼愛有加, 哥哥們更是親熱地叫她小玲鐺。 小春玲到繼父家時,早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可是由於父親去世,她只能失學在家。繼父知道後二話不說,拿錢給她上了學。家裡本來就有四個孩子上學,再加上小春玲,繼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莞旱!?好在繼父勤快,農閑時間常跟鎮上的建築隊外出施工賺些外快,總算能對付家裡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第一學期就考了個全年級第三名。 除了學習,她還包下了部分家務活,一有空閑,就幫幾個哥哥洗臟衣服, 幫繼父抬木頭、拉鋸,繼父逢人就誇:我這輩子有福氣,天上掉下個好女兒!
然而,快樂的時光轉眼即逝,一場橫禍從天而降。
1995外初夏,繼父在一次施工隊中從三樓摔了下來,癱瘓在床。
一根大梁倒下了,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了,而且為給繼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看著癱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軍率先提出輟學,父親堅決不同意,
因為他和老三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輟學,好挑起家庭的重擔。
正在哥哥們相爭不讓、繼父左右為難之時, 小春玲卻提出由自己輟學,幫媽媽支撐起這個家。 繼父流淚了,爺爺、奶奶也不停地抹淚。繼父沉痛說:玲兒,爹對不住你, 你的幾個哥哥讀了這么多年書,現在放棄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
三個哥哥也緊緊握住小妹的手,並在父親床前共同許下諾言: 不論以後誰考上大學小妹的這份恩情要加倍償還。
可剛剛走出磨難的春玲母親卻承不住再一次的災難打擊。 她從醫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終身癱瘓在床, 她對這個家徹底失去了信心,更懼怕自已挑起這副沉重的擔子,決定帶著小兒離家出走。 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勸止,母親還是在繼父受傷三個月後離開了危難的家。 母親走了,家裡的支柱又斷了一根,爺爺、奶奶成天抹淚, 繼父唉聲嘆氣,哥哥們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裡又陷入一片淚雨紛飛中。村裡的人們也好心地勸慰春玲:
「這里沒有你任何親人了,你也回范澤你姥姥家吧,要不,你會受一輩子苦的!」 小春玲堅定地搖搖頭:「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丟下這個家。」小春玲把哥哥們叫到繼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證道: 「爹,娘走了,是娘沒良心;我不會走,我要留下來陪你們共渡難關, 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親生女兒。」這一年,申春玲年僅12歲。
[只要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說到做到,她包攬了家裡所有的農活和家務,和真正的家庭婦女一樣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為整個家庭精打細算地過日了。小春玲知道,這個家要想好起來,首先得讓繼父好起來,所以,在繁忙的農活之餘,她一刻也沒有停止為繼父治病。
1996年盛夏,由於天氣炎熱,繼父的病情加重, 小春玲決定帶他去濟寧市住院治療。 安頓好家裡的事,她拉著板車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兩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時,她的腳磨破了,肩也腫得老高。 在醫院為了節省住宿費,春玲住在醫院的自行車棚里, 看車的老大爺以為她是討飯的乞丐,幾次往外攆她。

9.春

雨已經下了兩天了,現在仍然在下。雨並不大,牛毛似的纖柔,打在臉上有一種似站在瀑底被蒙蒙的水汽裹包的感覺。因此,它雖下了兩天,但馬路上只是一片潮濕,並沒有太多的水窪,人們出門近距離是不喜歡打傘的,與這溫柔的雨絲肌膚相處,實是一種快樂。若有打傘的,幾乎是非在雨中走個把小時的,再或者,便是情侶了。人們對這場雨的情有獨鍾,想來是從朔風飛雪中走出的一種狂熱的欣喜,換句話說,應是一種對春地強烈渴求了。
我是第一次在黑龍江過春天,這的春似乎有意姍姍來遲,四月份了,舉目仍是遙不見草色,更別談近觀了。勉強讓人有一點感覺的是風。這個時候的風雖仍狂飆,但間或也有幾次是輕柔的,大概這幾次輕柔便是春的身影了。

我的家鄉坐落在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雖也屬東北,但與此地相比,春來得便相對的早了許多。現在的家鄉該是淡綠中鍍著一層鵝黃的世界吧。

高中時,在春季,每逢周末,我便會一身輕裝,走出校園,走街穿巷,似個偷兒,向人家院子里窺視,如果誰家的院子里忽然冒出幾抹新綠,常會使我留戀不前的。那淡黃色的綠,一種透著生命活力的暖色調,從春闈深處姍姍而來,把飽滿的激情與豐潤的情感一並著色成一抹抹柔和的色彩,藏在樹的枝牙之間,等待著細草樣柔的雨絲以膏脂與溫存之手將它撫慰,然後,一簇簇綠油的嫩葉間便忽地鑽出了紅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花。我確實是個偷兒,專偷人家滿園的春色。家鄉人是忠厚的,沒人會計較這個,有的大娘見我痴迷的神情,還常會對我慈愛的一笑。所以,我一直還是喜歡這種偷的方式,而且現在仍在用。一旦大有收獲時,偶爾也會從心底迸出幾聲禮贊,一邊輕吟著「孤舟翁老猶執擼,閑飲雨漿勝杜康」或者「飛燕穿林現草舍,村童嬉鬧杏出牆」再或者「最是流香韻未絕,閑雲深處雙飛翼」,一邊體會著偷中的個中滋味,做一個悠然自得老偷兒。

樹木新綠之時,或之前,幾乎是定會下一場春雨的。春雨貴如油,步著布穀聲聲鳴唱,在博愛的大地上,它與鐵鋤、犁鏵一起開始孕育新的生命了,我總是執拗地認為,自己也曾經是其中的一個,至於原因,大概是因為我見過春耕時的那種熱鬧景象,更體驗過其中的快慰吧。

小的時候,父親在外地開車,家裡的農事都由母親承擔。那時,我雖是一個小孩子但似乎也明白母親的艱辛。所以,每次做活時,都挑能做地做一點,替母親分擔一點負擔。於是,在春耕時,母親便帶上我,一同步入廣袤的大地,種下來年的收獲。

家鄉的土地並不多,一般都是人工勞作,但翻地時,便要用牛拉鐵犁了。牛拉鐵犁常是要兩個人的,一人在前面牽著牛,免得它不辨方向,亂走亂踏,影響勞作。另一人在後面支鐵犁。支犁的多半是農事經驗豐富的人,因為這其中蘊涵了很深的學問,然而對此,我至今依然是不大懂的,只知道,若是沒有經驗,支得不好,翻淺了或者翻偏了,對下一步的播種有很大的影響,弄不好,還會影響下一年的收成。記得為我家支犁的是前院的劉大爺,他是一個硬把式,一生都圍著鐵犁打轉轉。解放前,他跟著父親為地主家支犁,解放初期,為生產隊支犁,如今到老了,又為鄉親們支犁了。記憶中村裡人春耕時,多數人都找劉大爺。劉大爺一手支犁,一手執著皮鞭,鞭子一聲脆響,打在老黃牛的身上,老牛「哞」的一聲深沉的低鳴,帶著重重的鐵犁枷鎖,一步步向前移動。當時,我可是很同情那頭老黃牛,劉大爺一舉鞭子,我的心便一顫,暗自為老黃牛鳴不平。

鐵犁把松軟的土地翻成了壟,下一步的工作便是播種了。那個時候,母親只讓我捻種,對於刨土坑,施肥料這樣的重活,她是不讓我乾的。待至我長大了一些,便搶著要刨土坑,施肥料。這時,母親那疲倦的面容上總會露出幾絲欣慰的笑容。她常是摸摸我的頭,然後把手中的鐵鎬交給我,自己換上裝著種子的小籃子。接過鐵鎬,我的心裡會有一種興奮的感覺。鐵鎬高舉過頭,下落,刨入土中,向上一挑,挑出一抔蘊涵了豐潤汁液的黑土。一股泥土特有的芳醇,隨即飄出,融入周圍的空氣中。母親用手把種子一粒粒地播入土中,然後用腳把剛刨出的黑土填入土中,於是,一粒粒種子開始在熱土之下孕育,也許這春的產兒正在土地下深切的領悟節氣的真諦呢。

故鄉的春天,山上的色彩亦如秋天般的絢麗。那嫩綠色的是葉、粉紅色的是山杏花、黃白色的是山梨花,而深紅色的便是映山紅花了。童年時,最喜歡做的事,便是等待著大山剛添新綠時,讓大姨媽家的表姐帶著上山采映山紅花。采映山紅花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因為它總是生長在崢嶸怪石間,或者陡峭的山壁間,在沃土之中是很難找到它的身影的,即便是找到,也是稀疏的一兩株,且花色淡而發白,沒有山崖間的惹人喜愛。因此,想采映山紅的,絕大多數人是為著山石間的,至於沃土中的,便沒幾人動它了。大概是由於采映山紅比較辛苦,是以,對採到手的映山紅便加倍地喜愛。帶至家中,取一廣口玻璃瓶,注入半瓶清水,把幾株剛採到手的映山紅插入瓶中,它便可以如在崖壁間般的生長,而且,一樣的

Ⅳ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附近有住的地方嗎安全嗎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地址在新興路與107國道交叉口。6路、101路、108路公交直達學校。學校西門的申庄有好多小旅館,也就是農家院的小樓,價錢比較合適,一夜就30塊錢左右,還行吧。洗澡的地方沒有。

Ⅳ 河南省滎陽市各個地方一年的集會時間

滎陽豫龍鎮前姚崗位於國道310路南距鄭州22公里,每年的農歷2月19日有廟會,後姚崗是農歷的11月15日有廟會。

鄉鎮都流行趕集,由於村民居住分散,離大超市較遠,購物不太方便,加之平時農活太忙,不能天天上超市。需要買生活日用品或者銷售自家農產品,都會在約定俗成的趕集時間,集中到鄉鎮街道,或買,或賣,或聚,或飲,或逛,或娛……

(5)申庄好吃的地方擴展閱讀:

滎陽地處鄭州市西部,距鄭州中心城區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總人口69萬,面積943平方公里,轄9鎮3鄉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風景區管委。

2017年,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8位、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第29位,位列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42位、「中國慈善城市百強榜」第36位,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驗收。

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秦朝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是嫘祖故里、鄭氏祖地。先後被命名為「中國詩歌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象棋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

參考資料:滎陽市人民政府-滎陽市情介紹

Ⅵ 山東省濟寧市加祥縣後申庄

朋友,是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紙坊鎮後於庄和申村

Ⅶ 姓申的是古代,誰的後人

申姓,得姓歷史悠久。申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個老資格的名門著姓。春秋戰國時期即名人薈萃,為他姓難以比擬。歷史上,申姓人濟濟多才。如列入《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的名人就有七十四人。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兩代共有三十七名進士,其中山西、河南、直隸(今河北省)各八名,其中以今河北省永年為最多。共五名。

申姓起源
編輯
申(Shēn)姓,源出有八

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

周初復泰岳後於申,暨申伯入卿而楚蝕其壤,宣王開元,舅申伯於謝。後有宇氏、申氏、申叔氏、申鮮氏、謝氏、射氏、宇文氏、大野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朝鮮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朝鮮族申氏有兩支本貫

一,是王氏高麗開國君主太祖王建時期(公元918~943年在位)的大將
軍、長節公申祟謙,及其裔孫高麗檢校軍紀監申成勇,是朝鮮民族中申氏的正宗鼻祖。申祟謙的封地在平山志妙寺(今韓國平山),申成勇的封地在高靈(今韓國高
靈郡)。該支申氏本貫以平山為本貫、分衍有高靈本貫。

二,是高麗王朝早期的申英美,時任杖志護長之官,其後裔分衍有殷風、全安、梨川、神川、谷城、朔寧、昌州、臣昌等數支本貫。

實際上,雖然朝鮮人、韓國人皆稱鮮族申氏有一百零三支本源,實際上只有兩支本貫,即上述的平山、殷風兩支本貫。而這兩支申氏族人的先祖,皆是魏、晉時期遷居渤海國的漢族申氏族人後裔,屬於後被契丹遼國滅亡的渤海國遺民,根本就不是辰韓六個部落中任何一部之民。

渤海國遺民在被高麗太祖王所接收後,申氏族人在王建領導下的原弓裔軍隊服役,後協助王建滅新羅國,建立了有四百餘年歷史的高麗朝鮮。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申氏主要有兩個來源

第一,今分布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鄲兩市的蒙古族申氏,世稱「銅鍋申」、「鍋片申」,傳其始祖為申璟,蒙名失考。

據其族人自己的傳說,申璟是元順帝孛爾只斤·妥鏷貼睦爾的胞叔,精通漢
文,原來的漢姓為「曰」,以「璟」為漢名,時號「老曰公」,為朝廷重臣,德高望重。曰璟生了十八個兒子,分別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
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臨、文翰、文簡、文瑞、文憲、文義。結果後來有奸臣誣告,說朝中重要部門都有老曰家人,有謀反之患。皇帝聽信讒言,
下旨滿門抄斬,時老曰公年邁在家頤養天年,軍隊領旨直撲曰家而來。帶隊將領不忍殺害忠良便事先派人密報老曰公。老曰公急密召十八子回家,家人剛聚齊便聞追
兵殺到,時老祖奶奶正在使雙刀剁餃子餡,急中生智,提雙刀奔向曰家大門,手起刀落,在「曰府」的「曰」字正中砍下一豎。此刻,軍隊也到了曰家祠堂。祖奶奶
告訴軍隊這里申家而不是曰家,帶隊將領心知肚明,抬頭看了一下府額楣牌後,便埋怨路探帶錯了地方,轉而率隊他走。這樣就為曰家逃亡贏得了時間。為日後團聚
有憑,老曰家人便將飯鍋摔破,正好十八片,改以「申」為姓,以不再入朝做官為訓,十八子各執一片四下逃亡。斗轉星移,若干年後家人陸續返鄉,最後十七子及
後裔聚齊,鍋片少了一片。據說,少的這一片是曰家最小的兒子,他向北一直逃到了內蒙古,因年幼記憶模糊,改了田氏。這就是蒙古族「鍋片申」申氏一族和內蒙
田氏的來源。

第二,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的記載

蒙古族徹穆袞氏,亦稱
申佳氏、沈谷氏、沈佳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山只昆部,以姓為氏,金國滅亡後被裹脅入蒙古部族,並融合於蒙古族中,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
有滿族復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emgun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徹穆袞氏多冠漢姓為申氏、沈氏等。

第四個淵源源於傈僳族,出自明時期雲南永昌軍民府同知申保,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雲南保山地區歷史悠久,是各民族先民在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以今天雲南省保山市為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是人類的起源地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早在八干多年前的洪荒時代,保山先民「蒲縹人」就在該地區生息繁衍,並創
造了獨具區域特徵的「塘子溝文化」。殷商時期,當地土著「僕人」已向商王朝納貢,至遲在戰國中期的周烈王姬喜六年(公元前370年),「哀牢夷」在該地區
建立了興盛一時的奴隸制國家「哀牢國」。秦朝時期,秦始皇曾設官吏予以管轄。

到了西漢武帝劉徹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不韋縣,東漢明帝劉庄永平
十二年(公元69年)設永昌郡,保山的古名「永昌」便由此始,從此該地區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通商大道「蜀身毒道」(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是西南絲綢
之路在中國境內的最後一段,在歷史上有著頻繁的商貿活動。

三國時期,保山地區歸蜀漢益州來降都督轄,西晉時期屬寧州。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朝政府在太保山下始建土城,至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宋朝時期的大理國置為永昌府。元朝時期設永昌三千戶所,後改設為大理金齒都元帥府,再後又改為永昌州、永昌府。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其地置永昌府、金齒
衛。當時的雲南地區府衛參設、土流並舉。其中直隸都司是統管民政和軍事的最高機構。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年)罷府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明世宗朱
厚熜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改建為永昌軍民府。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又將永昌府軍民府的廓金齒、永昌守御兩千戶合並,將施甸、鳳溪兩長官司劃
入,並歸一處建立保山縣,縣名因城池雄踞太保山而得名。永昌軍民府是後來明、清兩朝雲南府治中下屬政區最多、地域范圍最大的府地之一。

申保,是明朝時期雲南永昌軍民府(今雲南保山)傈僳族酋長,被明世宗任命為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佐官,官職全稱為「同知院」,簡稱「同知、運同」。他在改土歸流運動中取漢字單姓「申」為姓氏,取地名「太保山」為名,稱申保。其後裔子孫世代沿襲,稱申氏至今。

第五個淵源源於彝族,出自彝族阿牛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申氏,源出雲南涼山地區古老的彝族阿牛氏部落。

大小涼山彝族在家族中實行嚴格的父系財產繼承製度,財產均由親子繼承,幼
子享有優待,女子沒有財產繼承權。基於父系繼承製度,形成了一套父子連名制,兒子名前冠以父名,以示自己的身份。這也是父系制度下一種文化現象的遺風。這
種父子連名制的擴大,就形成了涼山有名的家支譜系。家支是由父子連名的系譜作為一根鏈條貫穿起來的。彝族人通過它來嚴格區別不同的家支,以及支與支之間的
長幼輩分和對娃子的隸屬關系,從而鞏固自己的勢力、地位和家支制度。

父子連名的方法是,父名的最後一兩個音節與兒子名字連綴。如,「烏羅羅」
的烏是父親「曲木烏烏」的最末一個字,「羅羅」是子名。「羅羅布西」的「羅羅」是父名,「布西」是子名。命名時還須在父名前冠上姓或家支的名稱。如,「阿
侯魯木子」的全名是「阿侯·吉哈·魯木子」。「阿侯」是家支名,「吉哈」是父名,「魯木子」才是本人名字。

彝族在父子連名制原則下命名的方式,根據不同區域或不同家支的喜好和習
慣,還有多種多樣的命名形式。如在甘洛等地,在本名前冠以孩子在家中的排行。大兒子叫「木衣拉達」,其中,「木衣」就是老大之意,「拉達」則是本名;二兒
子叫「木乃曲布」,「木乃」即是老二之意,「曲布」則是本名;小兒子叫「木牛什呷」,「木牛」意即小兒子,「什呷」是本名。如果是女孩,則將本名前的排行
名換成「阿衣」、「阿呷」、「阿牛」等即可。

彝族阿牛氏部落是一個古老的部落,保留著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的遺痕,「阿牛」也是非常古老的彝族姓氏之一,為核心原始姓氏。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整個彝族阿牛氏部落還處於原始的奴隸制社會形態中。

在明、清兩朝五百餘年的改土歸流運動中,彝族阿牛氏部族竟然未改冠漢姓,一直到清末民國初期,才有少部分具有官身的頭人開始冠以漢姓,其中就有改冠漢字單姓為申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不過,阿牛氏這個姓氏一直沿用至今,大多數彝族同胞依然堅持維系著這個古老而又原始的姓氏。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申佳氏,滿語為Sen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後多恢復漢姓為申氏、沈氏等。

⑵、滿族申穆哩氏,滿語為Senmuri Hala,世居朱舍里(今吉林臨江松花江上源塞朱倫河即二道江流域),所冠漢姓即為申氏。

第七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白族、京族、苗族、侗族、裕固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申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申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申姓遷徙
編輯
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二十五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1%左右,族人多以魏郡、琅琊、丹陽、遼東為郡望。

遷徙簡史

春秋初期,西申國、南申國分別秦國、楚國所吞並,伯夷、叔齊的後人並以國為氏而姓申,為申氏主源。據許多學者判斷,先秦時期的楚國有很多姓申的著名人士,大概正是由於這個緣故。

春秋戰國期間,申氏名人雲集,代表人物主要有申伯、申不害、申俞、申舟、申犀、申驪、申蒯、申棖、申叔儀等,這些名人分布於魯、鄭、楚、韓、晉、吳等諸侯國,表明當時申氏族人已分布於今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河北、江蘇等廣大地。

西漢時期,申氏名人依舊甚多,如有櫟陽人(今江蘇溧陽)申碭,蒼梧人(今廣西蒼梧)申朔等,表明此際已有申氏族人入居廣西地區。此期至東漢時期,東海人見諸史冊的申氏有申咸、申轉、申君,為後期申氏琅琊郡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東漢末期,有申儀入蜀。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申氏發展史上的一個最重要的時期,此期,申氏歷史上的三大郡望——魏郡、琅琊郡、丹陽郡開始形成,並逐漸昌盛起來,並有力的推動了涵蓋其郡望的省份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申氏的發展。

隋、唐之際,申氏有一支由湖北遷居邵州(今湖南邵陽),並有一支由丹陽徙居信州(今江西信州)。

五代十國到兩宋時期,申氏族人已廣泛地分布於今江蘇、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南方諸省。

明朝初期,山西申氏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地。此際,已有申氏人遷居至今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清朝初期,閩、粵一帶的申氏開始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東南亞及歐美等地。亦有豫魯一帶的申氏遷入東北。

如今,申氏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兩省申氏約佔全國漢族申氏人口的43%。

蒙古族申氏

由蒙古皇裔改姓的申氏是可考的較為可信的姓氏遷徙紀錄。這一支申姓因其來
源系「折銅鍋十八片」分頭避難而成,故又稱「銅鍋申」、「大鍋申」、「打鍋申」等多種稱謂,在各地家族中廣為流傳著「九胎十八子」「三胎六支花」等大致相
同或相近的家族由來故事。今分布在河北邢台、邯鄲一些縣的村莊的申氏,說他們是「銅鍋申」、「鍋片申」或「打鍋申」,他們只知道祖上破釜而分宗,大多數人
對其家族的詳細情況並不清楚的。[4]
今沙河市三王村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所立石碑揭示了申氏家族之秘,碑原在申氏祖墳,後移村中。碑正面刻「申氏祖塋」,背面刻「故元潞王太始祖璟公墓誌銘」。

墓誌銘中說申氏始祖璟公「為元皇裔,實小子王之從堂季父,而元順帝同胞叔
也。初封晉王,改封潞王,子十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臨、文翰、文簡、文瑞、文憲、文義,即俗傳
所謂十八公是也……順帝北行抵和林,元裔被殺戮殆盡,公藩潞乃攜眷避兵屯留,而絳州,為存宗嗣計,故改曰姓申,折銅鍋十八塊」。

墓誌銘撰寫者申瑞澄,永年申庄村人,清末湖北試用知縣。永年申庄和涉縣神頭申氏祖塋碑文和三王村碑文雷同,閱碑後,方知遷徙邢台、邯鄲一帶的申氏是元朝時期皇族後裔。

據山西省長治市潞
城市東天貢村的族譜——《申氏家乘楊樹堂》記載和遍布晉冀豫三省交界處多處申姓家譜、墓誌銘、家族內口口相傳的故事印證、整理,當年曰憬的十八個兒子或通
過自主遷移、或通過明代政府移民方式,先後遷居到山西省晉東南各縣市、南部臨汾運城市一帶,河南安陽市一帶,河北邯鄲市、邢台市一帶,山東、江蘇、安徽也
都有。其中在長治市一帶應該是這一支申姓的最大聚居地。尤其是潞城市,1990年人口普查的時候,全縣(當時未改市)15萬人口中,申姓居然逾萬人,比例
之高當屬有申姓各市縣中第一。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山西省3位申姓代表的籍貫全是來自長治市方圓不到20公里的三個縣——潞城黎城平順。長治市郊區新開發的潞商遺存申家大院也是當年潞城縣轄區。而在今天河南安陽市、河北邯鄲市邢台市一帶(含其周邊諸多縣市)申姓也是各自省份申姓較為密集的區域。

據沙河上申庄《申氏家譜》、永年申庄《申氏族譜》、涉縣神頭《申氏家
乘》、內邱柳林溝《申氏宗譜》和武安礦山村《申氏追遠錄》及申海群等人的調查了解,十八公中長子文秀遷沙河上申庄,不久一支遷三王村,因申氏始祖璟公排行
三,而且為王,所以其後人將名取為三王村,以作紀念。後子孫又遷至申庄、西趙村、葛村等村;三子文正遷威縣中章台,後有子孫遷北章台;四子文美遷永年申
庄,後有子孫遷石碑口、陳庄等村,還有子孫遷至邢台縣麥地灣及邢台市區申庄等村;六子文平遷至曲州;七子文智遷武安礦山村;九子文法遷威縣東柏悅村;十六
子文瑞遷內邱黃釜村,「釜」者鍋也,黃釜乃皇釜之隱語也。後有子孫遷柳林溝、申庄、申家洞等村;十八子文義遷涉縣段曲村,後有子孫遷神頭、申庄、東達、後
峧、馬布等村。涉縣神頭申氏祖塋碑文說十八子文義從山西潞城到洪洞,再由洪洞遷神頭,文義未去屯留和絳,這同蒙族小兒子守老窩的傳統相吻合。筆者推斷,逃
往絳的元皇後裔申氏為安全東遷,也必然像遷往涉縣的文義一樣,先從絳到洪洞集中(明初洪洞大槐樹處設移民登記站),然後伴隨著漢人的移民浪潮而遷往邢台、
邯鄲一帶。

1994年版《沙河市志·上申庄條》說上申庄申氏為北魏拓跋氏後裔。查《上申莊家譜》,今申氏傳至二十七代,和三王村碑文相吻合,北魏年代甚遠,上申庄申氏絕不是北魏拓跋氏後裔,當年立碑攀附,目的為免遭明統治者迫害。

從山西遷徒邢台、邯鄲一些縣的元皇後裔申氏,因長期和漢族雜居相處,經過
數百年的共同生活,已和漢族完全融合。當然這種融合既有融合,也有同化,兩者同時存在,而以融合為主。蒙漢民族融合提高了民族素質。元皇後裔申氏和漢族的
民族融合,是民族融合的典範,是民族和諧的典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晚年為繼承人問題苦惱不堪,四子中三子窩闊台追隨父親
「伐金、定西域……攻城略地之功居多。」成吉思汗駕崩後,窩闊台「以太祖遺詔即帝位於庫鐵烏阿刺里。」窩闊台死後,其子貴由繼汗位。成吉思汗雖立窩闊台繼
汗位,但寵愛幼子托雷,將重軍交給托雷,讓其監國。貴由死,托雷子蒙哥依賴其父留下的雄厚實力爭得大汗之位。蒙哥死,其弟忽必烈繼汗位,建立了我國歷史上
領土最遼闊的元朝,元的大統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沙河三王村碑文說申氏始祖璟公是元順帝胞叔,可元順帝父明宗和世只有一個
弟弟文宗圖貼睦爾,申氏太始祖非元順帝胞叔!武安礦山村《申氏追遠錄》說申氏太始祖「初封晉王,改封潞王,世居潞城天宮村。」元代確有晉王,元世祖封皇長
孫甘麻刺為晉王,其子也孫鐵木兒世襲晉王,後稱帝即泰定帝,以其子八的麻亦兒間卜世襲晉王,三代晉王均未居潞城,由此斷定申氏非晉王後。因申氏祖先口傳久
遠,難免失真。元史專家周清澍依據「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分賜太宗窩闊台之孫、闊出之子小薛大王牧地於潞州上黨。」「疑申氏一族
也許是小薛後代,因小薛一族世代駐居潞州。」

近有學者懷疑該支申氏是源出窩闊台系,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元朝統治即將崩
潰時,小薛後裔不願意再回漠北的主要原因是,窩闊台系同托雷系長期爭奪皇位斗爭相當激烈,作為窩闊台系的元皇後裔申氏,深知同托雷系的元順帝逃往漠北不會
有好結果;且他們已數代生活在中原,已習慣中原生活,也不願意再回嚴寒的漠北。

現代分布

今甘肅省的武威市,青海省的海東地區樂都縣,河北省的石家莊正定縣、張家
口市陽原縣、保定市清苑縣、定州市、曲陽縣、邯鄲市大名縣、永年縣、武安縣、磁縣、涉縣、雞澤縣、魏縣、邢台市威縣、沙河縣、臨西縣、寧晉縣、唐山市灤南
縣,山西省的長治市潞城、上黨縣、壺關縣、黎城縣、平順縣、屯留縣、襄垣縣、長子縣、晉中市左權縣、昔陽縣、呂梁市文水縣、孝義縣、臨汾市,陝西省的西安
市、榆林市米脂縣、志丹縣、渭南市蒲城縣、安康市、寶雞市,山東省的濟南市、煙台市福山區、蓬萊市、海陽市、臨沂市蘭山縣、蒼山縣、濟寧市梁山縣、加祥
縣、萊蕪市萊城區、菏澤市鄄城縣、東明縣、鄆城縣、聊城市莘縣、東阿縣、日照市莒縣、棗庄市、滕州市,河南省的鄭州市、濮陽市范縣、周口市太康縣、淮陽
市、新鄉市延津縣、原陽縣、鶴壁市浚縣、焦作市溫縣、安陽市滑縣、林縣、商丘市睢縣、夏邑縣、開封市尉氏縣、杞縣、駐馬店市遂平縣、上蔡縣、洛陽市、南陽
市,江蘇省的蘇州市吳縣、徐州市銅山新、泰州市、南通市如皋縣、淮安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溫州市,湖北省的恩施市利川縣、孝感市、黃岡市、襄陽市,安徽省
的滁州市鳳陽縣、宿州市碭山縣、六安市壽縣、霍丘縣、阜陽界首市,湖南省的長沙市、邵陽市邵東縣、邵陵縣、岳陽市雲溪區,貴州省的遵義市余慶縣、務川縣、
畢節市、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四川省的廣安市華鎣市、鄰水縣、達州市大竹縣、宜賓市興文縣、廣元市蒼溪縣、永州市祁陽縣、德陽
市,江西省的九江市、贛州市,雲南省的玉溪市、曲靖市羅平縣、鎮雄市,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密山縣、鶴崗市,遼寧省的沈陽市撫順市,吉林省的扶余縣、東遼
縣、延吉市、白山市,廣東省的雲浮市鬱南縣、梅州市梅縣區、陽江市、河源市,福建省的福州市,內蒙古自治區的烏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馬來西亞,
日本,朝鮮,韓國,泰國,越南等地,均有申氏族人分布

Ⅷ 超高分求感人故事

親情故事

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2005年8月24日,一場特殊的會在山東加祥縣後中庄舉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僅16歲小姑娘,但她卻享受了這個村最高的葬禮規格,她的三個哥哥穿上了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靈柩前長跪不起,全村老少自發地佩帶黑紗哭著為她送行----

然而有誰知道這位早逝的姑娘其實與這個家庭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她只是一個連戶口都沒有的繼女;在繼父癱瘓,親母親離家出走後,她卻勇敢地留了下來,用柔弱的雙肩托起了四個大學生哥哥!

2001年6月,失去丈夫的春玲的母親帶著申春玲姐弟從山東范澤龍周集來到加祥縣後申庄。春玲的繼父申樹平是一個木匠,為人忠老實。繼父上有 70多歲的二老,下有四個正在讀書的兒子。其中大兒子申建國在西安交大讀書,其它三個兒子在縣里讀高中。盡管家庭負擔很重,但繼父有一門高超的木工手藝,再加上一家人勤儉節約,生活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於春玲母子三人的到來,繼父全家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或許因為家中沒有女孩的緣故,爺爺、奶奶、繼父都對小春玲疼愛有加,哥哥們更是親熱地叫她小玲鐺。小春玲到繼父家時,早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可是由於父親去世,她只能失學在家。繼父知道後二話不說,拿錢給她上了學。家裡本來就有四個孩子上學,再加上小春玲,繼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負擔。好在繼父勤快,農閑時間常跟鎮上的建築隊外出施工賺些外快,總算能對付家裡的支出。

小春玲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第一學期就考了個全年級第三名。除了學習,她還包下了部分家務活,一有空閑,就幫幾個哥哥洗臟衣服,幫繼父抬木頭、拉鋸,繼父逢人就誇:我這輩子有福氣,天上掉下個好女兒!

然而,快樂的時光轉眼即逝,一場橫禍從天而降。

2001外初夏,繼父在一次施工隊中從三樓摔了下來,癱瘓在床。一根大梁倒下了,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了,而且為給繼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看著癱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軍率先提出輟學,父親堅決不同意,因為他和老三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輟學,好挑起家庭的重擔。

正在哥哥們相爭不讓、繼父左右為難之時,小春玲卻提出由自己輟學,幫媽媽支撐起這個家。繼父流淚了,爺爺、奶奶也不停地抹淚。繼父沉痛說:玲兒,爹對不住你,你的幾個哥哥讀了這么多年書,現在放棄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三個哥哥也緊緊握住小妹的手,並在父親床前共同許下諾言:不論以後誰考上大學小妹的這份恩情要加倍償還。

可剛剛走出磨難的春玲母親卻承不住再一次的災難打擊。她從醫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終身癱瘓在床,她對這個家徹底失去了信心,更懼怕自已挑起這副沉重的擔子,決定帶著小兒離家出走。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勸止,母親還是在繼父受傷三個月後離開了危難的家。母親走了,家裡的支柱又斷了一根,爺爺、奶奶成天抹淚,繼父唉聲嘆氣,哥哥們心中更是怕恐不安。家裡又陷入一片淚雨紛飛中。村裡的人們也好心地勸慰春玲:「這里沒有你任何親人了,你也回范澤你姥姥家吧,要不,你會受一輩子苦的!」小春玲堅定地搖搖頭:「不,我不能走,俺娘走了俺不能再丟下這個家。」小春玲把哥哥們叫到繼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證道:「爹,娘走了,是娘沒良心;我不會走,我要留下來陪你們共渡難關,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親生女兒。」這一年,申春玲年僅12歲。

【只要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說到做到,她包攬了家裡所有的農活和家務,和真正的家庭婦女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整個家庭精打細算地過日了。小春玲知道,這個家要想好起來,首先得讓繼父好起來,所以,在繁忙的農活之餘,她一刻也沒有停止為繼父治病。

2002年盛夏,由於天氣炎熱,繼父的病情加重,小春玲決定帶他去濟寧市住院治療。安頓好家裡的事,她拉著板車上路了。80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兩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時,她的腳磨破了,肩也腫得老高。在醫院為了節省住宿費,春玲住在醫院的自行車棚里,看車的老大爺以為她是討飯的乞丐,幾次往外攆她。

小春玲只好實話實說,老人深受感動,不僅把她睡覺用的板車放在最里邊還專門為她找了一頂蚊帳。在春玲的精心照顧下,繼父的病情得到了穩定,她又拉著繼父走回了家鄉。剛回到家就趕上了麥收。哥哥們都在上學,爺爺奶奶只能幫著做做飯或捆麥子,7畝多地的麥子只能靠春玲一個人。為了搶收,好連續幾天都睡在地里,累得實在支撐不住了,就趴在麥跺上睡一會兒,醒來以後接著再割。

由於心急,再加上過度勞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腳也磨出了血。她真有些支撐不住了,可剩下的兩畝麥子怎麼辦?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糧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麥地里失聲痛哭起來,哭聲引來了鄉親們,大夥對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腳幫她割完了麥子。這次艱難的麥收,換來了全家的糧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豐收,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上海同濟大學錄取。手捧著二哥的錄取通知書,小春玲似乎忘記了自已的勞累,高興地跳著、喊著。望著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自責地說:我對不起小妹,她為我們受了這么多苦,可我卻----說著痛哭起來。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勸道:「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別灰心!」

小妹的話讓申建文更是慚愧不已,他表示不復讀了,留在家裡幫妹妹。春玲執意不肯,她哭著問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讓你們好好上學嗎?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麼就想不通呢!三哥終於聽從了妹妹了勸說,也決定復讀,二哥去上海讀書的日子越來越近。3000元的學雜費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來。

無奈之際,小春玲想到了賣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齡太小,醫生不給抽;第二次去,她虛報了年齡才被允許抽200CC血。當她拿到400元"營養費"時,臉上的愁容仍沒有散去。她知道,這400元錢對於3000元的學費只不是杯水車薪。

於是,她第三天又一次來到血站。這一次,醫生說什麼都不給抽了。

情急之下,小春玲向醫生下跪講述了賣血的原因。醫生沉默良久,才嘆了口氣說:好吧,就這一次,以後可別再來了;你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位好心的醫生象徵性地給她抽了少量的血,並從自已的口袋裡掏出錢,湊了700元錢給了小春玲。小春玲感動得直掉淚。回到家,春玲如數把錢交給了繼父,繼父忙問她從哪來這么多錢。小春玲撒謊說是借的。細心的二哥卻從她那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臉上明白了一切。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從她兜里掏了兩張賣血的收據,全家人都驚呆了!可是,這些錢還遠遠不夠學費的一半,繼父決定賣掉一塊老宅地基,爺爺奶奶也決定把他們准備打壽棺的三棵大楊樹賣掉。繼父不同意,兩位老人執意說:「小玲子為了咱這個家拼了命了,我們還要那棺材幹啥。」

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學費總算湊齊了。為了讓二哥申建軍體體面面地去上大學,小春玲連續幾個晚上沒休息,給哥哥縫制了新棉被和新布鞋。監行前,春玲去車站送二哥,她說:「二哥,咱家雖窮,但有志氣,你一定好好學習,別擔心家裡,

你在外面也別苦了自已,需要錢盡管來信給家裡說,俺給你*辦。」申建軍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緊緊地摟在懷里,感動得淚流滿面----

哥哥們上學走了,小春玲開始盤算著怎麼賺錢給繼父治病,為哥哥們繳來年的學費。

起初,她也想著跟村裡的女孩子們外出打工,可家裡的三個老人沒人照顧,她只能在家想辦法。冥思苦想後,她決定種棉花到富。種棉花與種其它農作物不一樣,管理起來不僅費事,而且噴灑農葯也很危險,可小春玲卻在心裡盤算著一年下來種棉花大約可收入千元,就毫不猶豫地開始忙乎起來。她雄心勃勃地種起了棉花,可不久,魯西南地區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鈴蟲的襲擊。這可急壞了小春玲,身材沒有棉花高的她趕緊背著20多公斤重的葯桶在棉田裡噴灑農葯。她聽人說,中午最熱的時候,除蟲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陽光最強的時候打葯,炙熱的太陽曬得棉田像個大蒸籠,令她常常喘不過氣來,她只好噴灑一行就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一天中午,由於葯桶漏水,她中纛暈了過去,被村裡人發現送了回去。醒來後,她不顧繼父勸阻,又掙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終於換來了棉花大豐收,可由於當年棉花收購價太低,小春玲依然沒能把攢到她計劃的錢。聰明的她又動起了腦筋,什麼賺錢她就干什麼。

農閑時,她和別人一起收過槐米、柳條,也推銷過草帽,黃豆。後來,她聽人說泗水的蘋果便宜,她又跟著村裡的大伯去泗水販水果。每天晚飯後拉著地排車上路,天亮時趕到蘋果園,裝上車就往回趕。壯年男子拉一排車,她也拉一地排車。在路上,別人都吃蘋果解渴,她卻一個也捨不得吃,連爛了點的也留下給繼父,爺爺、奶奶吃,四哥申建華看到的僅14歲的妹妹如此艱辛,心中實在過意不去。他決定退學參軍,留下來幫妹妹。

小春玲卻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勸慰哥哥道:「我最羨慕的是軍人,留在家裡又有什麼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裡的困難我能頂住。」

經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勸說,繼父終於同意了。

四哥去部隊那天,小春玲從口袋掏出一大把皺巴巴的零錢塞到哥哥手裡:「哥哥,這是80多元錢,是俺省下來的,你留著零用,到部隊後你好好乾,爭取當個軍官回來。」申建華的眼睛濕潤了。

2003年春節,是小春玲最快樂的一個春節。除了四哥在部隊外,三個哥哥都回來了,並且三個哥哥都為小妹准備了新年禮物。大哥帶給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給了她一條紅圍巾,就連三哥也給她買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著禮物從裡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著笑著,此時的她又恢復了孩子的天性,那麼天真活潑。

小春玲喜悅的神情讓全家為之動容,繼父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他把兒子們叫到床前,說:「你們三個哥哥做得對!玲玲太苦了,以後你們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們的小妹。」

我們永遠愛著你————親情小妹

在繁忙的農活中,春玲始終不忘給繼父治病, 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遠,她也帶著繼父去。 蒼天不負有心人,繼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有時還可以拄著拐杖挪步。哥哥們也是學業有成。大哥申建國在完成本科學業後又考取了碩士研究生。

四哥申建華在部隊入了黨,並被提拔為班長。

2003年 9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順利過關,被山東中醫學院錄取。

2004年 3月,奶奶突然重病,臨終前,老人緊緊抓住小春玲的手艱難地說:"玲兒,奶奶這輩子不虧,有你這么個好孫女,奶奶真捨不得人呀! " 說著老人顫抖著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個玉手鐲遞給春玲,春玲遲疑著沒接。 爺爺說:玲兒,這是奶奶原本留給你長嫂的,可奶奶想,這個手鐲最該給你,你就滿足了奶奶的心願吧! 春玲含淚接過了手鐲,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後,四哥來信了,說他原准備考軍校, 可知道奶奶去世後,家裡又用了不少錢,他決定放棄。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馬上找人給哥哥去信勸說,並寄去了200元錢,讓哥哥買學習資料。她說:「哥哥,考軍校是你一輩子的大事,可千萬別為了眼前的困難而耽誤了一生啊!」就在春玲想著法了鼓勵四哥時,出走了幾年的母親突然來信了,原來,母親離家出走時就偷偷開了個假離婚證明,後來去了平陽縣,找了一個做食品加工的老闆做丈夫,生活還算可以。她從別人口中得知女兒這幾年受的苦難,心裡充滿了愧疚。母親來信想讓女兒也去平陽縣跟著她過,還允諾給小春玲找一個好婆家。讀著母親的信,春玲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恨母親的無情,可那畢竟是自已的親生母親啊!她多想撲到母親的懷里好好地哭一場,多想跟著母親過一個正常女孩無憂的生活。可她怎能舍棄這個家,這個家雖窮,但且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愛她啊!

善良的繼父看出了她的憂悉,勸她道: 「 玲兒,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這么苦,會拖累你一輩子的,爹也於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雙膝跪在繼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萬別趕俺走。」春玲讓人代筆給母親寫了一封回信,拒絕了母親的要求。

她一如既往地為這個家*持著。為了給四哥多籌點錢買學習資料,2005年 8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賣血。 在她的再三請求下,醫生一次為她抽了 300CC血, 原本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她此時更加虛弱。她強打起精神去郵局匯錢。

沒想到,過馬路時一恍惚,她被一輛滿載著鋼筋的大卡車掛倒,沉重的車輪從她身上軋過----

噩耗傳來,爺爺承受不住打擊,病倒在床上,繼父四度昏厥過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個知道消息趕到家的,他撲到在妹妹的遺體前,哭昏了過去。

二哥申建軍接到電報後,在火車上兩天沒吃沒喝,哭著從上海站著回到家鄉。

遠在西安的讀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國聞訊失聲痛哭,他實在抽不出空回家奔喪,流著淚為小妹發來唁電:親情小妹, 你用母親般的胸懷挑起一個沉重的家; 至愛小妹,你用脆弱的雙肩撐起一片希望,我們永遠愛著你____親情小妹。

剛剛收到桂林陸軍學院錄取通知書的申建華同時收到了妹妹的噩耗, 他當場暈倒在訓練場上。他也匆忙趕回了家鄉。

按當地的風俗,未成年的人死後不僅不能舉行葬禮,就連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

小春玲到繼父家四年,除了改姓,連戶口也沒來得及報,所以,她還不能算村裡的人。可村裡的長輩們深深地被這個"親情義女"的大仁大義感動,不僅破例為她舉行了最高規格的葬禮,而且還在祖宗的"老林"為她選擇了一塊墳地。老人們流著淚說:這么好的閨女,死了再不能讓她受屈了。

曾經采訪過申春玲的山東省女作家劉紅也趕來參加了葬禮,並為她撰寫了祭文:

你,宛如山澗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邊的一抹雲霞,

悄悄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雙肩擔起滿腔摯情, 幼小的心靈托起一個完整的家,年輕的歲月,本應如詩如畫,如絲如縷,可是你的面前卻堆滿了太多的艱辛和沉重,一個毫無血緣的家,演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真情;一個小小的你,雖不驚天地,泣鬼神,可又讓許多天下人為這動情。

你走了,走得那麼輕,那麼輕,輕得像天邊那朵雲----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麼重,那麼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不是沒個女孩都有自己的化妝品,也許她一生沒見過也沒觸摸過!但是她是最美的女孩 !

Ⅸ 聶耳的故事(100字左右)急!!

還有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Ⅹ 水滸傳里的梁山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山東省梁山縣。

梁山位於魯西南,處於山東省的泰安、濟寧、菏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的梁山縣,梁山建縣於1949年8月,下轄12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名勝區,672個行政村,地域面積964平方千米。

梁山縣是古典名著《水滸傳》故事發祥地,是全國首批命名的武術之鄉。

北宋末年,宋江廣結英雄豪傑,憑借水泊天險,劫富濟貧,聲震天下。待《水滸傳》一書問世,梁山遂名聞天下。

八百多年歷史滄桑,峰巒間好漢的蹤跡仍歷歷在目,宋江寨、忠義堂、斷金亭、黑風亭、石碣亭建築,花榮射雁、雙雄鎮關、林沖雪夜上樑山等塑像及范曾先生《水泊梁山記》、試刀石、練武場。

宋江馬道等幾十處遺跡、遺址無不喚起遊人悠悠的思古之情,帝子遺碑,梁山疊翠,法興夕照,蓮台春色,石井甘泉,堪稱五大勝景,其古跡尚存,典雅壯麗。

(10)申庄好吃的地方擴展閱讀:

歷史上的梁山起義:

梁山起義又名宋江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其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治今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南宋之後的一些野史,常記載宋江參與征方臘之事。但《東都事略·徽宗紀》將平宋江列在平方臘之後,《折可存墓誌》也稱折可存在平方臘之後,參與平宋江的戰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江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