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荊州古城美食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荊州古城美食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4-18 18:13:41

⑴ 荊州有哪些特產在哪能買到

,物華天寶,富庶豐饒,地下礦藏頗多,地上土產不勝枚舉,特別是山核桃、青皮豆和高山蔬菜更是聞名於世,獨占績溪魁首,向為人稱「荊州三寶」。 荊州甜酸獨蒜 其原料是一種不分瓣的野生大蒜,後來菜農引種,成為荊州地區特產。用它腌制的甜酸獨蒜,顆粒溜圓,乳白晶亮,酸甜香脆,是開胃健胃、增加食慾的佳餚。還有預防腸道感染及皮膚病的作用。 無鉛松花皮蛋 江陵有一百多年生產皮蛋的歷史,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草市邱虎成蛋庄的松花此蛋已聞名省內外。 無鉛松花皮蛋色、香、味俱佳,並優勝於傳統方法加工的有鉛皮蛋。經過26C恆溫80多天,和37C恆溫50多天的考驗,該產品均未發現變質現象。1984年初,第一批銷往香港的無鉛松花皮蛋。經香港蛋品企業有限公司送香港衛生當局進行檢驗,含鉛量僅為百分之零點零一,大大低於國際規定(百分之六)標准,並認為"品質甚好,嚼後美味清香,喉嚨甘涼,為上乘佳品"。 枇杷 枇杷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喬木,頭年秋天開花結果,次年五月果實成熟,果實呈球形、金黃色,味甜而略帶酸味,每果有一至三個核,葉和果都可入制中葯,是江陵的特產之一。1986年定為江陵的城樹,許多民居的前後院落,都栽種枇杷,故有「枇杷之鄉」的美稱。 魚糕和魚丸 魚糕和魚丸,在外地可能不算稀罕,但在湖北荊州就不然了。歷史名城荊州早就有 「無魚糕不成席」的民俗。大凡紅白喜事、逢年過節,當地的盛宴上,總要吃魚糕和魚丸,才顯得鄭重其事,你說怪也不怪? 二千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都城就在今天的荊州北約五公里處。楚人多喜食魚,京都魚餚也就極為豐富了。其中一家魚館生意相當不錯,老闆專有養魚池,以活鮮招徠食客。一年炎夏時節,生意突然清淡起來。池中鮮魚太多,反倒死了不少。店主一時捨不得丟掉,乾脆撈出來去刺,沖凈污漬剁成肉泥,加豆腐和蛋清做糕。再灑上白酒去腥,入籠清蒸。蒸熟後,一股魚香充滿廚間。老闆高興了,次日叫廚工把魚糕切成塊狀,澆上各種髁顯僬簟7諾矯趴誄鍪郟 貢皇晨鴕磺藍 狻4喲耍 餳矣愎葑ㄓ 厴 愀猓 ⒘舜蟛啤T謚譜髦校 び植歡細慕 柿吭嚼叢膠茫 ┏牽 是墜篤菀才扇飼襖垂郝頡?世代相傳的「荊州魚糕」是用白色魚肉製作的,它潔白晶瑩、鮮香無比,很有楚地風味。後人還用紅色魚肉炸魚丸子,和雞肉、豬腰子、豬肚燴菜,成為荊州宴席名餚。盛筵之上,白色魚糕和紅色魚丸交相輝映,特別引人注目,激發人的食慾。要是能品嘗一次荊州魚糕和魚丸,一定會使你終生難忘的。 荊州刺綉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荊州一帶的刺綉水平即達到很高水平。譽為"絲綢寶庫"的馬山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絲織物,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刺綉工藝品。秦漢後,繼承楚國刺綉的傳統,針法發展為直針、鋪針、辮針等種類,色線摻和鑲嵌更加成熟。唐代蠶桑業發達,出現規模較大的刺綉業,成為古代漢綉三大中心之一。明清時,應朝儀、宗教、戲劇等方面需要,荊州與漢口並列為湖北省兩個刺綉基地。近現代,仍屬漢綉中心地區。以綉局、綉貨鋪聯絡民間漢綉藝人進行加工,以大型堂彩最具特色,題材有"一百單八將"、"郭子儀拜壽"、"群仙祝壽"等。中型綉品有轎簾、桌幃、椅墊、圍鼓擔頂篷等,題材有"八仙過海"、"連升三級"、"麒麟送子"多種。小型綉品多為服飾,花型有龍鳳、鴛鴦、花卉等,色彩艷麗,神情生動。現代漢綉綉局集中在荊州古城內便河橋一帶。 荊州漆器 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荊州楚墓中出土的眾多木胎漆器,大都造型奇特,雕琢精細,繪畫極工,形成典型的楚文化風格。在地下埋藏2300多年仍色彩艷麗,光澤奪目。荊州漆器世代相傳,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元末生產的金漆盆、金漆桶即是現在的胎花退光漆器的前身。明代生產的朱漆盒為全國著名的工藝品。晚清生產的成套神話題材木雕漆器如"十殿閻君"、"八仙過海"、"大鬧天宮"等,銷往南洋群島及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金漆盤盆"曾參加1911年廣州萬國博覽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荊州漆器繼承歷代傳統工藝,製作仿古漆器,使古老的傳統髹漆工藝大放異彩。仿古漆器選用從古墓中出土的古楠木為胎,採用退光漆(水磨漆)處理,製作工藝活潑精緻,造型輕巧優美。花色主要有彩繪、貼金、嵌花三大類。尤其是仿出土楚文物製作的虎座飛鳥、虎座鳥架鼓、卧鹿、鴛鴦豆、耳杯、奩盒等漆器集裝飾精美與耐用增值於一身。 朱桔 朱桔是桔子的一種,因皮呈紅色,故名朱桔,其味甘甜,有核,果實豐滿,個不大,為江陵特產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桔樹就在楚都江陵一帶大量栽種。偉大的詩人屈原曾寫下著名的詩篇《桔頌》,歌頌桔子的品格。《呂氏春秋》中亦有"果之美者--江浦之桔"的記載。到了盛唐時期,南都江陵的桔子產量多,價格便宜,著名詩人杜甫就留下"朱桔不論錢"的詩名。現在這種桔子已發展到無核,備受人們的歡迎。 江陵漆器 江陵漆器工藝很發達,江陵縣工藝美術廠按照楚墓出土漆器仿造了龍鳳懸鼓、虎座飛鳥、卧鹿、鴛鴦豆和奔馬等。這些漆器仿古逼真,具有濃厚楚文化特色。 洪湖羽毛扇和紙摺扇 洪湖縣用色彩絢爛的野禽羽毛制扇是一種傳統工藝品,有彩扇、掌扇、桃扇、廣扇、撒扇、京園扇、雕毛扇等十幾種,柔軟輕巧,美觀而又實用。 洪湖紙摺扇攜帶方便,典雅大方,有檳榔、虎皮、雕漆等二十多個品種。扇面或題詞,或印山水畫和花卉等,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 美食廣場: 千張扣肉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 皮條鱔魚 原稱「竹節鱔魚」,因其俗稱「皮條子」,故名皮條鱔魚。此菜以新鮮黃鱔為原料。宰殺去骨,切成6公分長,2公分寬的長條,掛糊上漿,用麻油炸至皮酥,再澆糖醋黃汁即可入席。此菜色澤金黃、酸甜適中、酥脆可口、開胃健脾,為江陵傳統名菜之一。 龍鳳配 先將鳳頭雞宰殺,去內臟,洗凈,在沸水內煮至七成熟,在鍋內入味,再入油鍋炸至皮酥,切成塊,在盤內擺成鳳形。另將大黃鱔宰殺去骨,切成條狀,抹上豬肉泥、姜沫、澱粉是以大黃鱔和鳳關雞為原料,加工製作一道江陵地方傳統名菜。其選料嚴,製作精。,在油鍋中炸至酥脆,在盤中擺成龍形,再配一碟汁,入席。此菜金黃油亮,造型生動,外酥內嫩,甜酸可口,相傳為劉備從東吳招親回荊州時諸葛亮令人所作,故名龍鳳配。 冬瓜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是以鱉(又稱甲魚、團魚、腳魚)的裙邊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種湯。其製法講究,選料精細。先將裙邊肥大的鱉宰殺後取下裙邊切成塊狀, 以旺火爆炒,再加雞湯和調料煮,然後放入嫩冬瓜塊清燉,直至鱉裙溶爛。 此菜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消炎之功效,是一道葯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流行於江陵。據《江陵縣志》載:宋徽宗時,張探親返京,徽宗問,"江陵所見何物?"張答"--嫩冬瓜煮鱉裙羹。" 即是指此菜。 參考資料:http://www.hz027.com/mov_Show.asp?ArticleID=12

⑵ 荊州古城旅遊攻略

荊州是一個旅遊城市,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荊州是楚國的古都,同時也是古代三國的戰場。在人們所熟悉的《三國演義》裡面,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都是發生在荊州的歷史故事。因此荊州也是一個歷史文明名城,所以荊州也是一個有著許多的旅遊景點的地方。

荊州博物館是國家首批4A級博物館。在荊州博物館裡面,有著出土的珍貴的文物。像是戰國絲綢、越王劍等,還有著戰國秦漢漆器。

華容道:在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有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在一次戰役中,曹操敗走,當時的華容道是一片沼澤,而曹操大軍要進行割草填地,因此很多的士兵都被活活的掩埋,曹操大軍慘敗。所以在華容道,關羽也放過了曹操一馬。這就是著名的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而華容道因此也被世人所知。現在的荊州的華容道正是當年的華容道。遊客來到這里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當年關羽放走曹操的氣魄和義氣。同樣也可以看到古代時候所提到的華容道。

九龍淵公園:九龍淵公園西傍荊州古城,南臨屈原塑像,北依鳳凰廣場。因此是一個得天獨厚,風景優美的民眾休閑娛樂場所。九龍淵公園的主體建築,主要的就是龍舟賽場和屈原塑像。因此來到了九龍淵公園,不僅僅可以看到龍舟賽場,還有的就是屈原塑像。而屈原也是荊州的光榮,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因此遊客來到九龍淵公園旅遊,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楚文化,還可以感受得到屈原的獨特的個人魅力。

荊州古城東門附近有金鳳廣場,
九龍淵公園,
江陵碑苑,
與張居正故居。

荊州古城裡比較有名的還有玄妙觀、鐵女寺、關帝廟。

三國公園已經廢了很久了,現在玩的東西不多,幾乎全是餐館。

沙市北京路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也是荊州最繁華的地方。

沙市的章華寺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禪寺,每年很多外地遊人也要去拜一拜,求一求好運。

⑶ 荊州十大小吃都是什麼

荊州十大小吃:沙市早堂面、公安鍋盔、荊州一品大包、松滋蕎麥豆皮、洪湖雞蛋糕、監利米團子、元豆泡糯米、手工米粉、江陵醬油麵、石首米餃。

荊州魚米鄉,公安食俗重魚,無魚不成席,無魚不成禮儀。公安人喜歡吃魚,更會加工魚,不但能用魚做出眾多名菜,還把魚像麵食一樣加工成糕點,這就是「魚糕」。

⑷ 荊州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說實話真沒什麼很好玩的地方,不過要是說吃的地方倒是很多。如果要玩就約幾個人一起去,晚上去東門,九龍淵公園看看夜景還不錯。中山公園有游樂設施,還有自助燒烤。喜歡文化的,可以去荊州博物館、三國公園、或者去老南門關公祠、章華寺上香。或者去長江邊上弄弄野炊啥的,呵呵,郁悶的話,繞著城牆走。沙市有條小吃街,有很多好吃的。先說這么多吧

⑸ 荊州附近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荊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全市旅遊景點呈現「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其中紀南城、關公廟、章華寺、烏林古城場、華容道等人文景觀經久不衰,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2萬余件,其中,西漢古屍等國家一級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區的古城公園、九龍淵公園、鳳凰廣場、沙隆達廣場、凱樂大劇院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三片」即近年來新建開發的松滋洈水風景區、洪湖漁家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荊州境內山育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自然生態景觀令人流連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灣、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據地舊址已被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綠、美」的水鄉園林城市風光、「高、大、特」的現代建築群與歷史文化名城風韻交相輝映,使古城荊州煥發出新的光彩。

最佳季節:3-5月,9-10月。荊州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位於16℃左右。因此出遊時間宜選在每年的春秋兩季,以每年的「五一黃金周」為最佳,此時荊州舉辦的「荊州國際龍舟節」,以此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建議遊玩:2天

第1天
荊州古城
是一座處處流露出三國文化的千年古城,即使歲月逝去,它依然保持著自己獨有的風采。今日的主要開銷是交通費用、荊州古城門票和住宿費用
荊州古城。荊州,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歷經多朝,始終屹立。荊州古城是荊州的地標,繞古城一周,大概是11公里的路程,古城牆保存得較好,門票也不貴。現在只有兩個門上面有建築了。考慮到小朋友的體力問題,建議您租車游覽,東門兩邊有出租自行車的地方,大概15元一個小時。古城四周有護城河環繞,可以自行游覽。溫馨提示:古城牆是分段收費的,東門賓陽樓風景區門票是20元,小北門城牆博物館門票是5元
第2天
荊州章華寺 - 荊州博物館 - 荊州關羽祠
「第二天的主題是文化苦旅,沿著章華寺和荊州博物館,感受荊州的千年歷史,品味獨特的荊楚文化。今日的主要開銷是市內交通和住宿,荊州博物館,來一場穿越時光的愛戀,荊州博物館是荊州城裡的一個亮點。裡面有許多甚至連湖北省博物館都羨慕不已的館藏。史前玉飾、戰國絲綢、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秦漢漆器、西漢男屍等,全都是深厚的荊楚文化的見證。
第3天
紀南城
楚國故都——紀南城。路線如下:1、步行約440米,到達市五醫院。2、乘坐20路,經過15站,到達安家岔。3、步行約670米,到達終點
荊州是座古城,三國時說的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這里,古城被古城牆環繞,分東、南、西、北四個門,其中以東門景點最集中,有賓陽樓,張居正故居,門票都不是很貴,15-20元,1天就可以把重要景點走遍,來到這里可以感受三國時的氣息,值得一來。荊州還有萬達廣場,給古城增添了現代氣息,購物消費都很便利。荊博是不遜於省級博物館的市級博物館;三看關公,一座古城,老南門關帝廟、新南門關羽祠,不過方圓兩公里的地盤上,又建祠又立廟,全國唯一處。荊州古城不是熱點旅遊城市,適合在五一、國慶時段,避開一二線城市的擁擠,到這里慢慢閑逛享受慵懶,而沙市的美食,集中分布在北京中路兩側的梅台巷、大賽巷、黃家塘、紅星路,逍遙地穿街走巷,邊逛邊吃。

⑹ 主要是求從木蘭天池到荊州的乘車路線,以及荊州好玩的景點和小吃。不要直接復制的,最好是親身經歷!

吃,女人街,麻辣燙
游,荊州古城
看,桃花村
爽,章華寺(僅限男)
睡,吉楚酒店
逛,中央大道

⑺ 荊州的著名歷史人物及其事跡,還有荊州的風味小吃都有哪些

更多可到其政府網站上找:http://www.jingzhou.gov.cn/index.jsp
三國文化
【三國之爭】提起三國,使人想到荊州;說到荊州,又使人想起三國。在三國時代,荊州是三國爭奪的焦點,荊州之爭是決定國家分、合命運的關鍵。從三國形成之初到國家重新統一之時,圍繞荊州歸屬展開的三國爭奪一直沒有停息,荊州之爭的情勢在很大程度上關繫到三方力量的消長和三國歷史的進程。一些膾灸人口的三國故事,諸如劉備借荊州、關羽守荊州、呂蒙襲荊州等等,都發生在荊州;三國時期涉及三分形勢形成與發展、變化的一些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以及關羽北攻襄樊失荊州等,也都以荊州為中心舞台。三國歷史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以大量篇幅生動描繪了三國荊州之爭,全書 120 回,計有三分之二的回目直接或間接寫到荊州。三國與荊州如此緊緊相連。三國與荊州的特殊關系,是由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形成的,也跟荊州在當時所處的重要地位分不開。而魏、蜀、吳三方圍繞荊州歸屬展開的激烈爭奪,則是構成這種特殊關系的基本因素。漢代荊州,所轄地域包括今湖北、湖南兩省全境,河南南陽盆地,廣東、廣西和貴州邊緣地區,大致與上古荊州之域相當。下領七郡:南郡、江夏、南陽、武陵、長沙、零陵、桂陽。漢獻帝時從南陽郡分設章陵郡,增至八郡,史稱荊州有「百城八郡」。漢代荊州,地跨大江南北,幅員遼闊。它前有長江天然防線,後有荊襄門戶與漢水之阻,西有夷道三峽之險,東與吳、越一江相連,地勢險要,能攻可守,加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軍需充裕,作戰給養可靠,是舉足輕重的戰略要地,為三國政治家、軍事家所格外看重。
【諸葛亮的荊州情】
· 成長之根
諸葛亮本是徐州琅邪郡陽都人。他年幼父母雙亡,14歲時,其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任太守,不久被貶職,到荊州投靠劉表,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及兩個姐姐,也一起到荊州。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17歲的諸葛亮移居南陽郡鄧縣的隆中,從此過起邊耕地、邊讀書的生涯,直到他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誠請出山。在這十年中,他通過廣泛交友,既切磋了學問,又擴大了自己的影響,為司馬徽、徐庶先後向劉備推薦自己打下了基礎;通過婚姻關系,使自己在荊州士林中進一步紮下根。正是荊州這個地方文化源遠流長、人才輩出的沃土,孕育了我國歷史上這顆璀璨千秋的智慧之星,造就了三國時代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荊州,應該說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是成長之根。他對荊州的看重與稱贊,除了政治家的眼光外,很可能還有一種鄉土之情。這是他與其他三國名人與荊州的不同之處。
· 閃光之地
諸葛亮躬耕壠畝,胸懷大志,自比管仲、樂毅,自信有安邦定國之才,期待著有朝一日施展抱負。公元207年冬,劉備三顧茅廬,終見諸葛亮。一見面,諸葛亮就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策。他對形勢的了如指掌,分析議論高屋建瓴,入木三分,運籌入神。諸葛亮一出山,就在三國荊州之爭的較量中顯示出他不凡的才能。公元208年秋,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備南撤,輾轉最後到了夏口,處於十分危急的關頭。此時,諸葛亮向劉備請命派他去東吳,說服孫權與劉備一起抵抗曹操。當時若不是諸葛亮把孫權說服,就很可能不會有赤壁之戰,沒有赤壁之戰也就沒有三國鼎立的形成。赤壁之戰後,諸葛亮全力輔佐劉備在荊州建立自己的基地,先是協助劉備攻取荊州的江南四郡,繼而與劉備謀劃借荊州、對付周瑜的算計,這些都顯示出他過人的睿智。可以說,劉備能在危急關頭轉危為安,能在荊州站穩腳跟,都離不開諸葛亮的功勞。
· 成敗之由
在諸葛亮的全盤戰略中,荊州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公元211年,劉備與龐統等西進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劉備集團對荊州這樣重視,說明荊州對劉備集團來說是生死攸關之地,內中也隱藏著諸葛亮的一番苦心。公元214年,劉備攻取益州到了成敗的關鍵時候,急令諸葛亮等入川,只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對諸葛亮來說,離開荊州實在是不得已的事。關羽守荊州,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導致劉備集團失去了荊州,使諸葛亮從荊、益兩路出兵中原的戰略半途夭折。雖諸葛亮殫精竭慮治國理政,五次伐魏,終未實現北進中原、興復漢室。失去荊州,事業未果,諸葛亮的荊州情最終未了,這是他畢生最大的遺憾,但這並未掩蓋他一生的奪目光彩。

關羽文化
劉、關、張之間作為中國傳統倫理觀念的義,又主要體現在關羽身上,並成為關羽文化的核心內容。由三國文化所衍生的關羽文化現象,是三國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熔鑄的一大文化特色,也是荊州所蘊含的三國文化的一大特色。關羽鎮守荊州達十年之久,是他一生事業的亮點,也是他為之喪身而悲切之所在。
【守荊州歷史功績,顯關羽英雄本色】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是當時曹、劉、孫三個政治集團紛爭頻繁、三分形勢正式形成之際,斗爭極為激烈、復雜。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只是奠定了三分形勢,真正形成天下三分之勢,則是在劉備借荊州之後。劉備借荊州,標志著三分形勢基本形成;荊州之失,則標志著三分格局的定型。所以關羽守荊州這段時期是三國形成之初十分關鍵的時期。當時,曹、劉、孫三分荊州,相互接壤,摩擦不斷,防守形勢十分嚴峻。正是由於在當時斗爭十分嚴峻的情況下,關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守住了荊州,鞏固了劉備集團這個至關重要的根據地,劉備集團才有可能西取益州、攻佔漢中,成為三分形勢形成之初勢力迅速上升、一時十分強盛的一方。沒有關羽守荊州,就不會有劉備集團向西發展的成功,不會有嗣後蜀漢政權的建立。關羽守荊州始終立足威武自強,採取與魏、吳強硬對抗的態勢,充分顯示出他作為三國名將的英雄本色,其功績是應當肯定的。正因為歷史上關羽本身是個英雄,在守荊州期間進一步得到顯示,才為後人所敬仰。
【失荊州悲劇結局,成就了關羽身後聲譽】 失荊州被擒斬首的悲劇結局,正是關羽身後被尊奉、神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失荊州,就不可能有身後無比榮耀的關羽;沒有失荊州,也不可能有關羽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忠義」化身的關羽,不僅在封建社會很長時期與文聖孔子並起並坐,而且在當今仍有一定影響。在海外華人社會中,關羽文化被視作弘揚中華文化的象徵,成為連結海內外炎黃後裔中華情結的橋梁和紐帶。在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社會條件下,關羽尊神迎合一些人求富盼安的心態,成為人們所祈求的財神爺和保護神。就關羽文化所蘊含的忠義內涵而言,除去其封建性的消極因素,今天也仍有現實的社會價值。荊州作為關羽文化孕育之地,是關羽文化真正的故鄉,其他地方是不能取代的,也是無法取代的。
【爭荊州藝術演繹,豐富了關羽忠義精神】三國時代魏、蜀、吳荊州之爭,本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對此進行藝術加工、創造,成為全書最精彩的篇章,其中不少篇幅著重塑造了關羽形象,使關羽的忠義武勇精神更為豐滿、完善。關羽身後上升為關帝、武聖,有其深刻的社會原由和文化原由,同時,也跟關羽與荊州的特殊關系分不開。離開關羽與荊州的特殊關系來看待關羽文化現象,看待關羽的被推崇、尊奉,就失去了一個基本的前提。從關羽文化的形成來看,荊州是關羽信仰起始之地,最早的關廟也是始建於荊州。

荊州民俗文化
民俗,亦即民間風俗。是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是一種相沿成習的地域文化傳統。民俗作為一種傳承的社會文化現象,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在荊楚大地上,早自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曾創造出了堪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這里的時尚風俗、風土人情、祭祀崇信、人生禮儀、民宅營造,乃至於包括俚詞歌謠、娛樂游藝、神話故事、音樂美術、飲食起居、器物形制等在內的各個領域,便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民俗文化。
【荊州的年節習俗】年節習俗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形成並逐漸發展的,但由於居住的地域、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往往使得某一地區的人們所遵循的習俗不同。
· 春天的節俗
在荊州春天的節俗主要有:大年拜賀、鬧元宵、龍抬頭•社日、寒食•清明、立春•花朝•踏青等。荊州民間是最看重過年的,其習俗也多。民諺雲:「過年為大」,「有三十過年,無三十也過年」,「叫花子也有三天年」。自除夕到年初一,各地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喜笑顏開,參加豐富多彩的大年拜賀活動,出現了以迎春納福為主題的各種風俗習尚。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與之全國各地相比,荊州民間過年的習俗,既有「大同」,亦有「小異」,小異之處則存在不同形式的楚文化內涵。如「開門禮俗」的內容就有開門炮、出行、拜年、拜年酒、貼春聯、貼年畫等。如「玩春景」的活動形式就包括玩龍燈、舞獅子、采蓮船。荊州民間在元宵節張燈觀燈,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就有了燈事活動,隋、唐、五代到漢代,出現了各種製作精巧、獨具匠心的花燈,其中鏤刻金箔的「魚形燈」最引人注目。
· 夏天的節俗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荊州民間多稱之為「端陽」。端午節盡管名稱頗多,含義各異,但楚人駕舟拯救、紀念屈原為端午節的主要內涵,是世人皆知的。由此可說,先秦時代的楚人及楚國的文化民俗氛圍,對端午節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端午節乃是荊楚地區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以祭奉屈原而形成的儀俗,在荊州民間主要有劃龍舟、吃粽子、懸掛蒲艾、喝雄黃酒、系香袋等。
· 秋季的節俗
七夕、七月半、八月中秋、九九重陽等傳統節日在荊州民間也有著獨特的習俗。八月中秋在荊州民間就曾經流行過一種較為奇特的習俗,即「到中秋,賽摸秋」。摸秋,就是中秋之夜偷摘他人田園的瓜果不視為偷,失瓜果的主人也不視為被盜。俗信這天月娘下凡,未生育的已婚婦女若摸秋不被人發現,可早得子。荊州就有這樣的俗諺:「中秋中秋,送子摸秋」。摸秋的婦女一般是結伴而行,所摸來的瓜果放置在床內側,並與之陪睡,第二天將瓜果煮熟食之,據說可以懷上兒子。建國後,摸秋之俗已消失。荊州民間特有的風俗還有重陽節吃九黃餅。相傳東漢年間,重陽節達官貴人扶老攜幼出遊荊州龍山,正是天高氣爽、風霜高潔之時,熱飯熱菜既不好帶,又容易冷,為方便遊人登山食用,荊州民間糕點師傅便製作了九黃餅。其名謂九黃餅,乃取九月重陽,登高賞金黃菊花之意也。此種餅子,面如黃菊顏色且酥脆,餡子系用冬瓜條、桂花、冰糖、白糖拌和而成,吃起來香甜可口,頗受遊人稱贊,成為一種應時節令食品。至今荊州民間仍偏愛重陽節吃九黃餅。
· 冬天的節俗
荊州民間在這一季節,大都有冬至、臘八、小年、除夕等傳統節俗。拿冬至來說,和北方農村不同是,荊楚大地的人們,往往會在這天開始淘洗糯米,磨漿瀝干,製成「沉(讀去聲)漿」,然後用糖、或肉製成餡,包成團,先是祭祖、祭灶,然後閡家團聚,共同分享,還可饋贈親朋好友。又如農歷臘月二十四,俗謂「小年」,又稱為「小過年」、「小除夕」,是荊州民間很看重的一個年節。民諺雲:「臘月二十四,家家小團圓」。是日,「吃壞吃好,一人不少;有吃無吃,團圓一席」,一家人必須在一起吃團圓飯。
【荊州的婚喪禮俗】
· 婚俗 荊州民間婚俗禮儀程序有:提親、請八字、定婚、下彩禮、定日子、娶親准備、娶親。以娶親准備為例,娶親是婚禮大典,不是一天能完成的,還有些准備手續。按照荊州民間的婚嫁風俗,男家定下嫁娶的日子,一般要在三四個月前,甚至是頭一年,以便女家在這個時期准備嫁奩。俗話說:「粗接媳婦細嫁女」,女兒出嫁,做父母的置辦嫁妝,要想的周到、細微,盡力辦得頗豐、體面;男家同女家一樣,也要抓緊備辦婚事,如蓋房、置做新傢具,包括床榻、衣櫃、桌椅之類。臨近娶親之日,男家和女家還要送請柬,把兒女成婚的消息通告親朋好友。舊時,請柬一般為雙柬貼,即將一張紅紙折兩等分,對折後成長方形。上面行文一般使用文言語句,顯得古樸典雅。請柬既表示對賓客的尊重,又表示邀請人對此事持慎重態度,故客人近在咫尺,也須送請柬。
· 喪俗 荊州為荊楚故地,古時「楚人信鬼巫,重淫祀」,其巫風巫俗也滲透到喪葬的禮儀中,後世沿襲並發展,逐步形成一種巫風宗教兼容並蓄的喪葬習俗,使之喪禮更顯示出庄嚴性和神秘性。荊州民間辦理葬前喪事,主要包括圍坐送終、抹屍裝束、告喪親友、喪鼓伴靈、設壇做齋、入殮追悼等內容。而喪葬活動並非隨著死者的安葬而結束,在安葬死者後,還要定期舉行一些祭祀活動,荊州民間的祭祀活動重點是服喪、祭掃、家祭。
【荊州的飲食習俗】 荊州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荊州的飲食習俗兼容南北飲食共同的一些特點,而以南方飲食習俗為主流,反映出我國所特有的飲食文明。荊州處於江漢平原的濱江介湖之地,江河縱橫,湖網成片,氣候溫和,物產富饒,食物品種豐富多彩,向稱「魚米之鄉」,素有「飯稻羹魚」的傳統。大米和淡水魚鮮是平原河湖地區人們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原料,其飲食結構「以稻米為主,水產禽為副,蔬菜為輔」。荊州主食以大米為主,小麥、雜糧(大麥、蕎麥、高粱、玉米、黍子、豌豆、飯豆、綠豆、紅豆、紅苕等)為輔。副食包括菜餚、糕點等。其中,干鹹菜為荊州地區民間所必備之菜餚。荊州自古飲酒成習,除了坊間釀酒外,民間家釀也十分普遍。米酒被視為「軟飲料」,並未納入「酒」的范疇。沙市酒文化為荊州之最,唐代即有名酒「燒春」。宋陸游有關吟沙市的詩中有「倚樓女兒笑迎客,清歌未盡千觴空」。沙市人有「借酒待客」之風,且豪飲者不多,雖一日之中飲酒有一餐、兩餐、三餐不等的情況,但大醉者卻不多。沙市的茶文化歷史亦頗悠久,舊時即有飲茱萸茶之說。清至民國,沙市人以茶待客之風極盛。荊州民間的節令飲食也相當有講究。春季吃春卷,元宵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七月半吃蒸菜,中秋節吃月餅等。
【荊州的居住習俗】自古以來,荊州民眾視建房為人生最重要的活動。在農村,只要有人蓋房,其親友和鄉鄰均自帶糧食無償幫工,予以鼎力相助。到了房屋上樑或落成之日,村裡人還要前去祝賀助興,增添歡慶的氣氛。舊時,民間建造房舍首先選擇地基,除方便生活外,更多的看風水好壞,怕會帶來家庭衰敗,子嗣無繼的後果。其次,荊州境內多江河湖泊,人們建房選址多考慮依山傍水之地。再次,荊州城鄉民眾選址建房均習尚坐北朝南。最後,看重地理環境,講究美感。與此同時,荊州民間還有一些庭院種植方面的禁忌。如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前不栽桑,後不載柳,門前不栽『鬼拍手』」。這是因為桑諧「喪」,惟恐不吉。後不栽柳,說法不一。一說是柳諧「扭」,怕家運不順;另一說發是柳不結籽,恐無子嗣後代。「鬼拍手」指楊樹,風吹樹聲如「鬼拍手」,恐招來鬼魅。從各縣、市志書記載的居住史來看,房舍建築凝聚著人們世世代代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它既能反映出特定社會歷史時期、某種風格及建築所顯示的技術和藝術,又作為一種文化形式,體現出人們的崇信觀念、心理結構、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等傳統特點。
【荊州娛樂習俗】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名聞遐邇的歌舞之鄉。我國第一部民歌總集《詩經》的開篇之作便是古代荊楚民歌《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千百年來一直被視為民間情歌的代表,學子必讀的經典。幾千年來,在這塊被世人譽為魚米之鄉的神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黎民百姓,在勞動和生活中創作了難計其數的大量民歌,為我們留下了一座藏珍儲寶的民歌藝術寶庫。荊州民歌的種類大致可分為:勞動歌謠、生活歌謠及婚喪儀式歌。在荊州民俗文化的總格局中,民間歌謠往往是直接反映下層民眾直接心聲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創造了藝術,藝術起源於勞動。藝術與勞動血肉相連的特徵,在勞動歌謠里體現得最為明顯。所以,荊州民間自古就有「無歌不插禾」、「無歌不響硪」、「響水就有歌」之說,意思是說插秧必唱「插秧歌」、修堤打夯必唱「打硪歌」、抗旱車水必唱「車水歌」。荊州的勞動歌,如果按照勞動場合的不同來劃分,大體可分為田歌和號子兩大類。荊州民歌的曲體句式多種多樣,一般為上下句或四句,也有一句式、三句式、五句式和多句式。「趕五句」是荊州民歌中很有特點的一種特殊句式,在江陵、松滋、公安、石首尤為流行。「趕五句」是四句式的變體,就是在四句式民歌的三句和四句之間,在加上一句或多句唱詞。加進去的歌詞俗稱「趕句」,趕句必須每句押韻,韻腳與結尾句相同。趕句的作用在於加強感情色彩,突出主題思想,可以使歌曲顯得更形象化,更加感人。「趕句」往往用快速度演唱,有的甚至乾脆是一句接一句地念出來,結尾句則以甩腔演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重方言產生一種民歌。荊州民歌自然要用荊州的方言土語演唱才顯得味道純正。
【民間舞蹈】 荊州民間舞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一點可以從大量的古典文獻資料和考古新發現的文物資料中,得到充分證實。荊州是舉世聞名的楚文化的發祥地,作為楚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楚舞,不僅在先秦時期獨樹一幟,播揚風騷誇耀於東周列國,而且對後世舞蹈藝術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楚人有信鬼好祀的習俗,「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由於楚人崇巫,導致楚地巫風盛行。巫,在甲骨文里與「舞」相通。《說文解字》解釋為:「巫,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袖舞形。」在巫術儀式中,歌舞是最主要的內容。楚舞的基本形態則可以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發掘出土的大量楚國文物資料看出其神韻。楚國滅亡之後,楚舞仍然是西漢舞壇的主旋律,漢代大多數宮廷舞蹈均屬於楚舞體系。時至今日,在兩湖平原尤其是在荊州大地上廣泛流傳的荊州民間舞蹈,有些還可以明顯看出楚國舞風的痕跡。如今荊州民間舞蹈可分為三類:自娛自樂,祈福迎祥。有《五蝦鬧鯰》、《打連湘》、《老背少》等。逃荒叫化,賣藝求生。如《三棒鼓》等。守靈伴亡,迎神祭廟。有《跳喪鼓》、《板凳香》等。

⑻ 荊州古城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干原腹地,是產生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荊州又是三國文化誕生和繁衍的歷史勝地。魏、蜀、吳三國時代,這里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 荊州的古老底蘊,更可上溯到綿延久遠的史前時期。距今5、6萬年前的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就在古城東北4公里處;古城附近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多達20餘處。無可置疑的史跡辯地告訴人們,荊州這塊古老的熱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荊州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秦時,這里置南郡設江陵縣。漢時,沿習秦制,漢武帝劃全國為十三州,荊州是其一。其時,荊州城已是當時全國的十大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元代時,這里曾是荊湖行省省會。明代洪武年間,這里是湖廣分省的省會。明以後,這里一直是州(府、署)、縣的治所。荊州在中國漫長歷史 的演進中,所處的這種重中之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荊州古城的發展與進步。
荊州古城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荊州城內及其城周附近,有著眾多的古跡名勝。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國的故都,三國紛爭的遺跡,歷代名人的勝蹤……似繁星點點,數不勝數。荊州古城牆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跡之一。據《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盤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官員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⑼ 哪裡的風干雞比較正宗

說起風干雞,子柒口水滴答,這可是湖北大名鼎鼎的美食,是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十里鋪鎮的傳統名吃。

一熱三鮮,文火將風干雞的鮮勁一點一點逼出來,再沁進本身沒有味道的窩筍里邊,吃一塊窩筍,喝一口雞湯,那味道,才叫一個鮮,才叫一個美!

而這種鮮美,確實有別於用活雞熬制的雞湯的鮮味,別有一番鮮美中透著醇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