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張家口青石板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張家口青石板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4-18 01:35:28

① 什麼地方的板岩最出名

在中國的東部地區,從浙江的常山到安徽的皖南,再往上到江西的九江都有板岩出現和開發。在東部,最早開發的是浙江常山的帶絹絲狀條紋的綠板(Green)和灰板(Grey),後來九江的星子縣的板岩開發得到大規模的發展,現在已形成當地的支柱產業。東部只有安徽皖南的板岩暫時還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認識。
這個地區的板岩有代表性的顏色為綠(Green),灰綠(Grey-Green),灰(Grey)及灰黑(Grey-Black),蛋黃色(Yellow),褐銹色(Multi Rustic)。

在北方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房山,門頭溝,保定易縣徐水。這是中國板石分布的品種最多,花色最全,開發最早,加工程度最高的地區。買中國板岩的人沒有不從該地區開始的。
華北地區的燕山和太行山的余脈的廣大地區寒武,志留,奧淘系地層發育很好,也就造成這一地區出現很多板岩。門頭溝在煤系地層的頂部分布的綠色,灰及灰綠,紅,紫色板岩由於可劈性好,大量用做瓦板,一直是中國板岩標志產品。但由於該地區板岩埋藏深,洞采原料,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該地區礦山於己於2006年6月被北京市關閉,這不能不說是板岩的一大損失。房山是板岩產品的最多的地區之一,早期開發有與河北交界的霞雲嶺鄉的鐵銹板和灰黑板。從90年代初開始,分布在從周口店到河北鎮一帶的石灰岩地區發育的一種叫白雲質薄層灰岩,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品種。薄層灰岩的中鐵和錳經氧化在灰岩的表面形成一層菊黃色,板面平整,一般厚度在2-15CM,可加工性強,產量很大。經與國外客商對比,該地區的此產品國外還沒有發現與其類似的產品。所以該產品在美洲,歐洲,東亞等地區廣泛得到應用。在該地層中還普遍存在一層未風化的綠色板,其市場應用也很廣泛。在周口店和河北鎮的灰岩的外圍分布的老的變質岩有一層厚度較大的綠板。其與門頭溝板岩成分和結構有很到的不同,可劈性差,含砂質較多。
華北地區另一板岩主要產地是徐水的釜山鄉到易縣的西山北一帶。大量分布鐵銹板,由於其中的金屬元素含量不同,部分層位的出現紅色,褐紅色。
太行山西的山西的五台,定襄也出現了多種板岩,得到完整開發就只有一種紫板。
承德地區,張家口地區也有多種板岩出現,但沒有得到開發。
說到西部板岩,最有代表性的是陝西的安康地區,該地區有大量前寒武紀地層露頭。中國的變質岩研究專家無不對該區域的老的變質岩做過系統的研究。這一帶板岩到處可見。形成開采規模的有紫陽,嵐皋,平利,鎮平,往北就是鎮巴,往南就是湖北竹溪。可以說,這一地區的石板是除北京地區外的又一標志性的板岩產區。該地區一個銹板,一個黑板,在全球板石界佔有相當的地位。
在陝西,有一諺語「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青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說的是陝北的四寶,可見石板在當地的份量。但到現在,該地區的石板一直停留在古老的傳說中,而沒有發揮其自身的作用,為婆姨們和漢子們過上富裕的生活發光發熱。
說西部板岩,不能忘了,在甘肅,綠板也得到了初步開發。

在西南,貴州的銹板剛開發,雲南大理,四川的綿陽等地也分布有大量的綠板,灰板,但這些地區板岩的開發程度如同當地的經濟狀況一樣,與其它地區相比,也是不發達地區。

中部有湖南和湖北綠板,灰板,綠銹板,該地區的石板也亟待開發。

除上述所提到的地區板岩外,東北的吉林通化,白山一代也有大量的板岩存在。在白山的江源區,有綠板,紫板出現,當地有關企業已著手礦山開採的前期工作,並進行了試開采,相信不遠的將來,該地區將成為中國板岩又一個基地。

② 長城的一切知識

長城
the Great Wall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戰國時期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里。
[特殊關口的名稱---門]
在萬里長城上有許多關口。這些地方多以「關」、「口」命名。而在張家口的長城處,卻以「門」命名,謂之「大境門」。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的位置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里,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長城關隘 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 、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 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 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 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 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 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 、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 、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魏長城南起點、定邊城、高家堡、鎮北台、統萬城、韓城魏長城、黃甫川堡等。
·【長城的長度】
長城究竟有多長?過去中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長城的長度是一萬余里,故曰「萬里長城」。但是據近年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和對遺址的調查,初步估計,長城有十萬里之長。歷代修築的長城先後分布在西至新疆,東到黑龍江,南至湖南共16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各時代的長城總和就有三萬里之多。河北省境內的長城也將近萬里。曾經修建長城的各諸侯國和王朝共有二十多個,秦始皇所修建的長城有一萬多里,漢朝的長城有兩萬里,明朝的長城也有一萬兩千七百餘里。
長城的建築構造和建築材料
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築;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跡。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居咽喉的關隘,都體現了當時設防的戰爭思想,而且也標志著當時建築技術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時期,隨著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建築業也體現了規模巨大的生產流程和比較科學的燒制磚瓦作坊。因此磚的製品產量大增,磚瓦已不再是珍貴的建築材料,所以明長城不少地方的城牆內外檐牆都以巨磚砌築。在當時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運建築材料的情況下,採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樣的磚砌築城牆,不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築水平。其次,許多關隘的大門,多用青磚砌築成大跨度的拱門,這些青磚有的已嚴重風化,但整個城門仍威嚴峙立,表現出當時砌築拱門的高超技能。從關隘的城樓上的建築裝飾看,許多石雕磚刻的製作技術都極其復雜精細,反映了當時工匠匠心獨運的藝術才華。

③ 關於長城的小知識 急!!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亘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里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跡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准確地說,長城不只有一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一座結構龐大復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跡。

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迴於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 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築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游 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

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這使它成為一件 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參考資料:http://www.jxsyxx.com/cc/Myweb6/new_page_15.htm

④ 青磚茶的歷史淵源

青磚茶系採用海拔600-1200米高山茶樹鮮葉為原料經7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鄂南一鄂西南地處長江流經湖北留下的一個條形地帶,北飲長江,大部分屬微酸性黃紅壤土。年平均氣溫13-18℃,,年平均降雨量750-1500mm,無霜期達220-30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發展茶葉生產的良好條件。
鄂西南地區茶事甚早,傳說三國時東吳士燮、龐統、神醫華陀曾在此採茶作葯,醫護將士。魏晉時,採茶葉已在鄂南地區初步發展,如晉代陶潛的《續搜神記》中所載:「晉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按:今鄂南全域晉時屬武昌郡,其時武昌郡統七縣,惟鄂南有大山。從地理沿革看,武昌山當屬幕阜山一脈)。晉代著名道學理論家、醫學家、煉丹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黃葛山、隨陽山等處修行十餘年,採茶煮茶,潛心著述,寫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對中國古代化學和制葯學的發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到了唐代,「長江中游的茶葉在唐代取得空前的發展,這種發展得助於當時迅速興起的飲茶之風」。鄂南茶葉不僅列為貢品,還加入國家商貿,採茶葉空前發展,茶葉種植亦在民間廣泛出現。今趙李橋所轄羊樓洞松峰山上的一株千年老茶樹,相傳植於唐太和年間(公元827年前後),它見證了唐代鄂南茶葉的輝煌。《太平寰宇志》載:「鄂州蒲圻、唐年(今崇陽、通城)諸縣,其民……唯以種茶為業」。茶聖陸羽在《茶經·茶之出》中雲「江南出鄂州、袁州、泉城紅、泉城綠、吉州。」鄂南各縣唐時統屬鄂州,唐時鄂州以江夏郡產茶為最,而鄂南各縣則是江夏的主體轄地且是最適宜種茶區域。毛文錫在《茶譜》中說:「鄂州之東山、蒲圻、唐年縣,大茶黑色如韭葉,極軟,治頭痛。」可見鄂南在唐代就以葯用大黑茶而蜚聲茶界了。唐時鄂南的茶葉還為民族之間的文化友誼溝通作出了貢獻,據《唐國史補》記載:唐中央政府賞賜給附馬都尉吐蕃王松贊干布之茶葉即采自岳、鄂、贛三州。
宋代實行茶馬交易及榷茶(茶葉國家專賣)之制,鄂南產茶更盛,《宋史·地理志》載:「岳鄂(今鄂南地區)處江湖之都會,全邵屯兵,以扼蠻獠,大率有材木、茗詫(詫即茶)之饒……」。隨之國家定「榷茶之制,擇要會之地」,將荊湖北路之岳州、鄂州定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國庫榷茶247萬斤。《宋史·食貨志·下五·茶上》載國家規定茶葉主要品種有二類:「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實卷模中串之」。這種所謂的「片茶」,系將茶葉蒸後壓成餅狀,即今洞庄磚茶之雛形。
元明時,鄂南已成為湖廣區域最重要的產茶區域。《明史·食貨志》載:「產茶之所,湖廣以武昌為首,然當時以興國軍(今通山、陽新一帶)為最著。」《湖廣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陽、蒲圻者次之。」明代中期,為了茶馬貿易的需要,當時產於蒲圻、咸寧、崇陽、通山、通城及湖南臨湘一帶的老青茶,運至羊樓洞(今趙李橋)加工後,大批銷往蒙古等邊疆地區。羊樓洞成為鄂南茶產銷集散中心即從是時起。當時,羊樓洞一帶出產的茶葉為了降低運費,減少損耗,便於長途運輸。改變了宋代以來用米漿將茶葉粘合成餅狀的辦法,採用先將茶葉揀篩干凈,再蒸汽加熱,然後用腳踩製成圓柱形狀的帽盒茶。這種「帽盒茶」,即今趙李橋青磚茶之濫觴。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親征噶爾丹後,廢除了明代的茶馬司和馬市,開放了漢蒙民族的民間貿易,羊樓洞供邊銷的帽盒茶製造業更加興盛。乾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間(1786-1795),山西茶商進入羊樓洞設茶莊制茶,當時著名茶葉生產廠家有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產帽盒茶約40萬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際市場對紅茶的需求,鄂南的「蒲邑四鄉皆產之,而種植較盛、獲利頗多者,厥惟南鄉,以其近羊樓峒(洞)茶市也。」而鄂南的崇陽,這時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茶葉產區:「篩茶之男工,揀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聲成雷,汗成雨」。「同郡鄰省,各處販客雲集,舟車肩挑,水陸如織。」成為湖北著名的茶市。道光年間,廣東幫茶商到羊樓洞收購精製紅茶。1840年,羊樓洞有紅茶號50多家,年制紅茶5萬擔,供出口歐洲。
清中後期,隨著制茶技術的改進,現代真正意義上的青磚茶開始出現了。嘉慶二十年蒲圻貢生周順倜所作《蒓川竹枝詞》雲:「三月春風長嫩芽,村莊少婦解當家,殘燈未掩黃梁熟,枕畔呼郎起採茶。」「茶鄉生計即山農,壓作方磚白紙封。別有紅箋書小字,西商監制自芙蓉。(原註:每歲西客於羊樓洞買茶。其磚茶用白紙緘封,外粘紅簽,題『本號監制仙山名茶』等字。芙蓉山在西鄉)」關於青磚茶正式生產的時間,學術界一般認為始自咸豐末年即1861年。根據查證,我們認為青磚茶出現的時間應該還略早一點。宣統年間修訂的《崇陽縣志》記載:「今四山俱種茶,山民藉以為業。往年山西商人購於蒲圻羊樓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葉,入鍋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軟,取捎細葉灑面,壓做磚。竹藏貯之。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歲商麇集,采細葉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陰雨則以炭焙乾。」可見在道光末年已有成形的青磚茶出現。關於這一點,《蒲圻志》里也認為羊樓洞黑(青)磚茶的出現是在「道光、咸豐年間」。由於受當時條件所限,初期的磚茶製造工藝較為原始:「磚茶莊之制磚方法,初極幼稚,即置茶於蒸籠上,架鍋上蒸之,蒸畢傾入斗模內,置壓榨器中,借杠桿之力,壓成磚形,隨即脫模置放室內,任其自干,數日後即可裝箱起運。」這種壓制磚茶的方法和今日機械壓制方法相差無幾,唯當時的乾燥方法是放置半成品任其自干,與採用鍋爐蒸汽烘乾稍有不同。其法後有所改善:「由杠桿壓榨器改為螺旋式壓榨機,製成之磚,較為緊結」。
洞庄茶廠磚茶生產歷史悠久,據記載可追溯到唐朝年間,羊樓洞古鎮雷氏家族世代經營磚茶,清乾隆元年(1736年),羊樓洞商人雷中萬(雷氏第五十五世)開始創辦「羊樓洞茶莊」,後又將「羊樓洞茶莊」更名為「洞庄茶號」。茶號設在羊樓洞古鎮廟場,廠房設在羊樓洞觀音泉下60米處,以羊樓洞芙蓉山產老青茶為原料,引觀音泉水製作。因觀音菩薩座駕為蓮花,故所產磚茶「以蓮花為案,以洞庄二字為識」。雷中萬第四子雷東陽,孫雷國祥(生於1777年卒子1818年,即乾隆四十二年至嘉慶二十三年),曾孫雷立南(1812一1878,號受山)均經營洞庄茶號,生意興隆,「貿茶為業,往來粵東,頗獲蠅頭。」。洞庄磚茶留傳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古詩:羊樓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樓秋,千載修得茶香繞,觀音泉韻洗風流。便是描寫的羊樓洞著名的觀音泉與洞庄磚茶史。
磚茶巨大的銷售量和豐厚的利潤也引起了外國資本家的注意,19世紀60年代,俄商率先在漢口開辦茶莊(廠),收購毛茶,使用蒸汽機壓制茶磚(紅茶壓制的米磚)。「在漢口及九江一帶之俄辦磚茶廠,製造磚茶之方法簡單而有效。有一笨重之模型,上有精細花紋,放於水壓機中,不論紅茶或綠茶,經過平常製造過程後,再加蒸熱而放入模型中,其程序為先放一層上等茶,然後放一厚層之粗劣茶葉、再加一薄層上等茶於面上。俟復以模型後,再用水壓機重壓之。旋去壓力,取出模型,即得磚茶。經三星期之乾燥,即告完成」。 僅僅幾年間,「漢口煙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機器制茶之屋也」。
1863年以後,漢口成為世界茶葉港,沙俄皇族財閥、茶商巴洛夫,開始從漢口深入鄂南羊樓洞開設加工毛茶、製造磚茶的茶莊。俄商李特維諾夫亦直接來華投資,在羊樓洞興辦了「順豐磚茶廠」,開創了中國近代第一工廠。隨後幾年,俄商又先後在羊樓洞開設了「阜昌磚茶廠」和「新泰磚茶廠」。不僅如此,羊樓洞的茶種還在俄羅斯繁衍生根,1893年,清政府派遣劉峻周赴俄國種茶,臨行,從羊樓洞運走10萬棵茶苗至俄國喬治亞種植成功。
同治光緒之際(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羊樓洞進入茶事極盛之期,年銷往西北磚茶可達30萬擔以上,鎮上茶莊近百家(由俄商、晉商,粵商等分別開辦),工人計日或計件取值,最大的茶廠有十七個分庄,僱工總數達數百人。運茶的獨輪手推車川流不息,小鎮上制茶從業人員多達二萬多人,有「小漢口」之稱。今日羊樓洞之青石板街道尚留存獨輪碾壓所成深槽,當日之繁榮可見一斑。
羊樓洞所產磚茶壓制初期主要供蒙古、新疆、俄羅斯西伯利亞及歐洲等地,因為路途遙遠,且為了便於駝運,磚茶的外包裝是用襯以厚紙和葉子的篾簍。其主要運輸路線是用獨輪車將磚茶從羊樓洞運至新店,再由新店裝船運漢口,溯漢水而上至襄陽和谷城,然後從襄陽到唐河,或從谷城到鄧縣,再用畜力陸運河南社旗,經洛陽渡黃河,走山西晉城、長治、太原、大同至張家口或包頭,經張家口轉銷各地的稱東口貨,經包頭轉銷的稱西口貨。東口貨再從庫倫(今內蒙國首都烏蘭巴托)至當時的中俄邊界重鎮恰克圖,恰克圖成為當時歐洲與俄羅斯的茶葉集銷中心,茶葉之路由此西延至布里亞特首府烏蘭烏德和西伯利亞最大城市伊爾庫茨克,經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秋明、葉卡捷琳堡、彼爾姆、柯斯特洛馬、雅羅斯拉夫、莫斯科、終抵聖彼得堡。十九世紀上半葉,經恰克圖轉口的鄂南茶葉出口額達到了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0%。在販茶運茶的過程中,劉姓的一支發現谷城西南山區適合種茶,就在谷城落戶,這支茶商的後人,就是現在的漢家劉氏茶坊家族。當時以鄂南趙李橋為起點的這條在歷史上存在了二個多世紀的茶馬古道,總長近萬里,行程需數月,成為溝通中國與歐洲茶葉貿易的橋梁和紐帶,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磚茶北上運輸的路線,直至民國七年(1918年)才開始改變,那時粵漢鐵路(今京廣線南段)與京漢鐵路通了車,在西距羊樓洞4公里的地方設了一個趙李橋火車站,青磚茶可直接由趙李橋上火車北運,而不再經水路中轉。
米磚茶的生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初,羊樓洞的晉商「聚興順」將牌坊圖案印於米磚茶之上,用作產品標識,「牌坊」商號誕生。俄商將德國報廢的蒸汽機火車頭拉到鄂南羊樓洞,將其蒸汽鍋爐部分改造用來蒸茶和烘乾磚茶,利用其動力壓軸原理改作壓機壓制磚茶,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工業革命,俄商將「火車頭」圖案壓印至米磚茶表面上,「火車頭」商號誕生。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羊樓洞青磚茶生產工藝已極成熟,以「義興」磚茶廠為例,每班就有裝匣12人、提包6人、灑面吊3人、底吊3人、送吊(稱秤)3人、端箕3人、擔灑面3人、擔里茶3人、擔底茶3人、木工人12、推盤18人、搬鬥18人、出磚6人,擔磚3人、晾磚3人、送斗3人、油麵板3人、擔煤3人、燒爐3人、捆箱5人、擔水10人、驗收6人、管廠3人;還有發酵(灑水查溫度)、翻堆(日翻八千斤)、挖洞(通風)、烘炕、搬籮等工人。當時因為「川」字青磚茶名氣極大,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磚茶壓制出來後,「義興」磚茶廠的老闆王致中都要帶領山西籍的管事一塊一塊的復稱,不準缺斤少兩。見到灑面不勻或磚麵茶葉粗糙的一律不準裝車外運。由此可見為了維護鄂南「川」字青磚茶的產品信譽,多少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抗戰爆發後,羊樓洞被日軍鐵蹄踐踏,日軍國人韓弼臣、王致中兩老闆創辦的著名大茶莊「聚興順」、「義興」強令更名為中日合資的「武漢制茶株式會社」下屬第一廠、第二廠,侵我民族資本。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民國政府接管日偽資產,成立民生茶葉公司下屬鄂南磚茶廠。
1949年7月中旬,中南軍政委員會派遣軍事代表率員接收國民黨湖北民生茶葉公司鄂南茶廠。10月初對國民黨湖北省銀行復興茶廠、民族資本義興茶行、聚興順茶行進行接收,成立「中國茶葉公司羊樓洞磚茶廠」。
1953年,企業自羊樓洞遷至趙李橋,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趙李橋茶廠」。
參考文獻
(1)晉虞溥《江表傳》
(2)牟發松《唐代長江中游的經濟與社會》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3)《宋史·食貨志》
(4)萬獻初,宗嵩山。鄂南茶文化(第二章)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5)華中師范學院歷史系趙李橋茶廠廠史編寫組,《洞茶今昔》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第一版
(6)《大盛魁史料》,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資料
(7)(14)湖北省蒲圻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蒲圻志,卷九 工業(一)制茶工業。海天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8)民國《蒲圻鄉土志》,民國十二年刻本。
(9)同治《崇陽縣志》卷四《物產》。
(10)湖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貿易P348,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11)湖北省蒲圻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蒲圻志,卷六 特產(一)建國前茶葉。海天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12)容 閎《西學東漸記》(第九章)產茶區域之初次調查
(13)(15)(16)(22)湖北省志貿易編輯室。湖北近代經濟貿易史料選輯(第一輯)。茶葉貿易。1984年,第一版
(17)湖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貿易P18,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18)威廉·烏克斯(美):《茶葉全書》(中譯本)上冊,第165頁。中國茶葉研究社1949年版
(19)史念書:《清末民初我國各地茶業振興紀實》,見《農業考古》1991年第2期,「茶文化專號」
(20)湖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湖北省志·貿易P48,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1)《蒲圻鄉土志》,民國十二年鉛印本。
(23)金陵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系 湖北羊樓洞老青茶之生產製造及運輸。金陵大學,1934年10月調查1936年出版
(24)費正清 劉廣京編《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卷第七章 中俄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2月第一版
(25)余伯勛《羊樓洞磚茶運輸的變遷史話》 政協蒲圻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蒲圻文史(第五輯)。1989年9月
(26)雷啟漢。羊樓洞義興茶磚廠,政協蒲圻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蒲圻文史(第五輯)。1989年9月

⑤ 你的家鄉過年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推薦

河南好玩的地方

一、萬仙山郭亮滑雪場
萬仙山郭亮滑雪場位於輝縣萬仙山風景區內郭亮村,這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文化品位高,四面環山,雪道的坡度不大,非常適合初學滑雪者和掌握基本滑雪技術者,場地寬闊,坡度適中,安全措施到位,是大眾滑雪的好去處。

二、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外觀霸氣,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以河洛文化為主體,以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兩周和兩漢文物為主要內容。

三、
花果山


因為這里山果雜集春花秋實而得名為「花果山」。此山主要特點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具有神話幻想境界。花果山山清水秀,風景宜人,園內主要風景點有水簾洞、揚船溝、石院牆、石簾山、龍潭瀑、唐僧石、人雲梯、南天門等200多處。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好玩,南城門和南湖附近的風景不錯。古城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古樸不失典雅。古城是真貨非山寨品,但存留的舊日的東西不算太多,包含景點很多。
睢縣北湖
睢縣北湖又稱鳳城湖,與商丘南湖齊名,位於睢縣城區。屬於免費景點。湖中還有很多無人的孤島、半島可以散步。北湖最出名的景點是位於湖中孤島上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陵墓。其次還有宋襄公望母台、甘菊泉、桃花洞、蘇軾留墨處等景點。
絕壁長廊
這里是河南郭亮村景區內最重點最重點的景點啦!去看郭亮,實際上就是要自駕這一段山道,欣賞這一段人造奇跡的壯觀和驚險,整個公路是建築在太行山幾乎垂直的絕壁上,完全是靠人力,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盤山公路。

⑥ 找一篇關於國慶節去大境門的見聞和感受的作文

早想寫寫大鏡門了,但生怕自己禿筆一支,寫不出這世世生生的風風雨雨,生怕自己的笨眼一雙,看不穿這來來往往的滄滄桑桑。但終究是生於斯長於斯,若不寫,總覺得心中虧欠誰些什麼,虧欠自己些什麼。
1
大鏡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西郊。張家口市地處京晉冀蒙交界處,距北京約180公里,有「塞外山城」之稱。大鏡門處張市東、西太平山之間,是萬里長城的一個關隘,是一座條石基礎的磚砌拱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有木質鐵皮大門兩扇。頂部為一平台,長12米,寬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內有0.8米高的女兒牆,東部有台階可上。人工堆砌,天然造化,渾然一體。門楣上有時任察哈爾都統高維岳於1927年所題的四大顏體大字「大好河山」,每字足有一米見方,筆力蒼勁。
大鏡門與長城的其它關隘相比並不算大。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城門,只不過處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勢中。更況且平時周遭人聲噪雜,車來車往,那一絲尋古之情也不知蹤跡。若你佇立其上,倒是東、西太平山扶搖直上壓得你有點喘不過氣來。我個人想,游大鏡門定要選一個風雨天或風雪天,這樣可以給它憑添些蒼莽之感。
2
而今天就是陰雨霏霏。周圍比平素安靜得多。我撐一把小傘拾級而上,登上這小小的,不高的城門。細密的雨絲從雲層中淅漓而來。腳下的青石板被雨水清洗出了本色,比往日看上去古老得多。那雨絲滴落在手扶的青磚上,先是細細地浸入紋理中,不久,那磚也仿若是飽和了,水潤潤的,透著清清的光澤。
舉目遠眺,群山蒼蒼莽莽,撲面而來,像極了群馬,一群黑色的駿馬,蹄聲踏踏,蹄影飛翻,其風凜冽,其勢不止。倚路的山勢旁邊,是一條沙河,旱日無水,近日陰雨連綿,有一股細流淙淙而過。這會讓我想起陳琳的《飲馬長城窟》來,只說其中的一句:「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僅一句,就足以讓人生起悠悠思古之情了。那眼前會不會有一位旅人,手牽一隻瘦馬,風塵滿衣色,馬兒低頭就水,而那旅人眼神望著的盡頭,會有什麼呢?
回首南望,城區中房屋舍頂在煙雨蒙蒙中若隱若現,綠樹掩映,細雨如煙,像水墨長卷,間或有人從雨幕中走過,那是平常的生活起居。再沒有烽煙四起的日子,再沒有鐵馬冰河的日子,人們似乎滿足而又平靜地生活著。向南再向南,那會是另外一個世界,會是與此處不同的世界。
3
大鏡門於清順治六年(1644)年開築,距今還不足400年。雖然有1485年的北魏、北齊古長城基礎,但終究感覺挺年青。史料上對它的記載也不多。我好多次想,在這塊土地上發生過什麼呢?
其實,這塊土地並不年青,也並不寂寞。
早在約100萬年前,在張家口的這塊土地上,在陽原就有古人類活動的痕跡。約18000年前,在張家口宣化一帶就有山頂洞人出現。在約4000年前,黃帝部落曾在張家口的諑鹿、懷來一帶聚居活動。涿鹿縣礬山是「黃帝戰蚩尢」的古戰場,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每年都有眾多的炎黃子孫來這里尋根祭祖。蔚縣、懷安縣有漢墓群,宣化有遼壁畫墓,而這些,你站在大鏡門上去想,你會發現這一切是以大鏡門這一點為中心幅射開來的。
而再往遠望,或你可以想像,以此點展開一個扇形,向北可以延伸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西連中亞至東歐平原。東接中國的東北和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這是一個巨大的扇形地帶,居住著很多古老的人群。
而與大鏡門最直接面對的應該是廣闊的蒙古草原。
4
廣闊的蒙古草原,是北方的民族與中原發生關系的「前台」,在這個前台上截止到蒙古族人的興起,沒有一個民族是它的固定主人。
從文獻記載可以看到,最早的人群是嚴允(音),之後是北狄,秦漢以後有鮮卑、突厥、黨項、金以至蒙古、滿族。這些民族除滿族外,基本都是前一個民族遷徙走了,草原空曠的時候,另外一些民族從原來的居住地大舉躍進,充當新的高原主人。在中原政治興旺時,他們逡巡於它的周圍,學習著中原文化制度。當中原陷入混亂衰弱時,他們便大舉進攻,進而入主中原,造成中原原有居民的向南遷移。而他們則成為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創造者。在短暫的遲滯後,文明沿著中原固有的文化升溫、繁榮。隔一二百年或更長一點的時間,上述的情況再重復一次,這樣的反復,有許多次,中原文化,則帶動著地域更加廣闊的東亞文明的同步化發展。
5
我現在的腳下,這片熱土,曾經那樣深切地影響著更廣闊的地域,這是一個潛在的舞台,雖然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及史學家們對其十分地吝嗇。
歷史上,張家口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自古為戎馬馳驅之地」。據志書概略統計,僅漢、唐、宋、明四個朝代,北方部族較大規模南犯的戰爭就達70多次。在中國,每當遇到北方邊地民族大舉南進的時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個南國作為他們的後方,因此,每當北方進入民族融合的時候,南方則進入開發的高潮期。實際在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化的重心已經移到南方。接著才是經濟中心的南移。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常常出現這樣的南北對峙,南方的經濟高潮與北方的劇烈的民族融合同時並舉,構成南北不同的歷史景觀。到元明清時,南北對峙表現為政治中心在北方,經濟中心在南方。北方經濟相對落後,表現為單一的農業經濟,而南方早已進入農工商全面興旺的局面。處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立國精神重小農,不憐惜保護南方經濟的發展勢頭,從而南北對峙變成政治和經濟的對立和矛盾。中國文化發展的遲滯才真正開始。
我從來沒有想到,大鏡門及其所在的這片土地,竟會是這樣的一個上演著推動歷史發展劇目的舞台。
6
站在大鏡門上,長舒胸中一口塊壘之氣,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真是大好河山,無限魅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黃沙遠去,塵埃遠去,駝隊遠去,戰馬遠去。這山,這門,這風,這雨,看慣了世間多少的死死生生,多少的輪輪回回。
而我,只不過是沙中的一粒沙,水中的一滴水。
樓主 回復

⑦ 國內那個地方的楓葉最美

全國九大賞楓聖地/楓葉最美的地方 1、北京香山 秋色看點:黃櫨,紅楓 最美秋色:每年霜降時節 香山可謂是國內賞楓的鼻祖,其紅葉馳名中外。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東麓,這里層巒疊嶂,海拔577米。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葉紅得像火焰一般,霜後呈深紫紅色 。這些黃櫨樹是清代乾隆年間栽植的,經過200多年來的發展,逐漸形成擁有94000株的黃櫨樹林區。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 色愈濃」,即指黃櫨樹葉。 觀賞香山紅葉最好選擇一個霜降時節上山。此時的香山,方圓數萬畝坡地上楓樹黃櫨紅艷似火,遠遠望去,會誤以為是飄落的花 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橢圓的樹葉。觀賞此等美景有十處最佳點:玉華岫、看雲起、森玉笏、雙清別墅、蟾蜍峰、靜翠湖、香爐峰 、香霧窟、和順門、馴鹿坡。絕佳處在森玉笏峰小亭,從亭里極目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層次分明,瑟瑟 秋風中,似紅霞排山倒海而來,整座山似乎都搖晃起來了,又有松柏點綴其間,紅綠相間,瑰奇絢麗。是北國最著名的秋遊勝地 2、河北壩上 秋色看點:白樺林 最美秋色:9月下旬到10月上旬 壩上,是一個地理名詞,通常是指由草原而陡然升高形成的地帶,又因為氣候和植被的原因而形成的草甸式草原。現在,從河北 張家口以北100公里到承德以北100公里的地方,統稱為壩上地區,並可分為豐寧壩上、圍場壩上、張北壩上和沽源壩上。遊玩壩 上的方式有很多種,而路線最好的是以紅山軍馬場為中心,向各個方向延伸,游覽河北與內蒙古交界地區的草原景觀。這一線路 中,有壩上無處不在的自然風光,也有承德展現的歷史氣息與休閑文化相結合的獨特韻味,線路的層次感很豐富。 壩上的各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美景。當然,秋天是壩上最美的時候,草原、湖泊、山川、峽谷,處處都呈現著五彩的景觀。在這個 季節,無論是策馬賓士還是靜靜地站在草原上,都能感受草原的美麗寬廣。 壩上的迷人之處,是一路無處不在的美景,夏天看草,秋天看樹,幾場霜過後,壩上草原漫山遍野的紅松、雲杉、白樺就開始抖 擻精神,開始 3、南京棲霞山 秋色看點:楓林 最美秋色:在11月底至12月初 棲霞山位於南京市東北約22公里處的棲霞鎮,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層林盡染,南京人尤喜舉家游覽,民間有「春牛首,秋棲 霞」之俗。 棲霞山有東、南、中三峰,山中多楓樹、烏柏樹、偶爾還夾著幾棟青翠欲滴的松柏,顯得別具韻味。霜降時節,漫山楓樹如火如 荼,鮮紅、猩紅、粉紅、桃紅,五顏六色,層次分明,且楓樹與柏樹交相輝映,更顯得五彩繽紛;東峰的太虛亭,正處楓林深處 ,環亭皆是楓樹,是棲霞山觀賞楓樹絕佳處。遊人至此,猶如置身於彩霞之中。「棲霞丹楓」也成為著名的金陵十景之一。 4、廣州石門國家森 秋色看點:楓香,漆樹 廣東的紅葉雖沒有北方紅葉那種鋪天蓋地的霸氣,但自有其秀雅精緻之美。如果不想千里迢迢跑去北京,在家門口,你也能欣賞 到「香山」的紅葉!位於從化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廣東香山」的美稱,園內還有華南地區僅存的原始次森林達1、6萬畝, 因而又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不過時下最值得一看的還是園內的3000多畝紅葉,其中又以楓樹、山烏桕及槭樹等為主。 每當深秋時節,園內的紅葉漫山遍野:猩紅的楓葉、橙紅的漆樹、深紅的山烏桕、淡紅的鹽膚木、嫩紅的荔枝紅葉……層林盡染 ,美不勝收。石門幽谷里的楓香樹尤其出彩!夾溪而長的楓香樹,每一株都是特別的,有的叉枝伸過此岸,有的彎身探過彼岸。 秋風飄過,紅葉或是飄落在淙淙的溪水中,隨波逐流;或是映在飛瀑下的深潭中,染紅那片幽碧!此外,公園內還有梅花一千多 畝,待梅花盛開時再踏雪而來,也不錯! 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攻略 交通:走京珠高速至鍾落潭出口(北行),接著走105國道,至從化溫泉前約2公里右轉(可見指示牌)。 5、江西婺源長溪村 秋色看點:紅楓與徽派建築交相輝映 最佳時間:11月中下旬到12月初 江西婺源一直以她大片大片夢幻般的油菜花而揚名,其實秋天的婺源風光更加如詩如畫,而其中又以長溪村為最。每到秋天,這 里便成了彩色的海洋,濃重的色彩撞進了眼簾。深秋,村莊前後有二百多株連片生長幾百年的香楓樹就會一片火紅,高大的紅楓 與白牆黑瓦馬頭牆掩映為一體,形成別具特色的紅楓林景觀。村內還有許多條意境深遠的古巷,村裡很安靜。大塊的青石板鋪成 的路,引著我們穿梭在徽派建築的文脈里,隨處可見的古建築的雕刻也會令你嘆為觀止。 以村莊為中心,無論你從那個方向進入,都是方圓十幾里路不見人煙,腳步一踏入長溪村山裡,你就走進一個給秋天染色的顏料 桶中,處處都是驚艷的美麗。五顏六色的。你看,山頂上,山溝里,漫山遍地,千葉萬樹,色彩紛呈,風吹葉動,一樹引領,滿 山呼應,十分壯觀,整個山林都躍動起來。車到村口石橋,你可以下車步行,這時見到一條小河繞流於村中,抬頭放眼,但見一 片片紅葉林映入眼簾,滿山到處都是紅色的楓樹,村後綿延數里的二百多株香楓紅艷似火,遠觀以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 是一片片三角形的樹葉。極目遠眺,遠山近坡,滿山紅葉競相爭艷,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灰白的民居與楓林之紅交相輝映, 形成了秋季婺源鄉村別樣的風光。萬葉飄丹,身臨其境的你也許會有許多感慨……楓葉颯颯,溪水 6、桂林海洋鄉 秋色看點:銀杏 最佳觀賞時間:12月 海洋鄉位於桂林東南部,坐落在群山巍峨的海洋山之中,共有銀杏近百萬株,其中百年以上的銀杏就有1、7萬株以上,還有2株千 年古樹,被譽為「中國銀杏第一鄉」。 大桐木灣村和小桐木灣的銀杏資源相對集中,是觀賞秋色以及休閑、攝影的良好去處。大部分的銀杏散落於每個鄉村山凹的旮旯 ,有的環抱著農家小院,有的擁於田間地頭,景緻變化之多,通常是在下一個轉角處,就能體會「忽逢」的意外之喜,可說處處 是景。只要進入了海洋鄉,隨便穿入哪個小村,哪片山林,都可以品嘗著這份發現之美。桂林因地處溫帶,銀杏的樹葉要比北方 黃得晚一些,一般來說12月才進入狀態,如果不出現寒流和大風,可有一個月觀賞時間。想要一飽眼福的人們這回可要抓緊時間 附:桂林海洋鄉攻略 交通:廣州———梧州———蒙山———荔浦———陽朔———桂林———靈川縣 穿:桂林在十二月的氣候非常適宜出遊,多帶一件風褸就可以了。 住:十二月是桂林的旅遊淡季,酒店的價格較低。也可以考慮帶帳篷住到銀杏樹下。 旅途風情:清朝嘉慶年間始建的古井,保持較為完好的古民居,賞葉的同時也可感受一番異地的歷史。 7、四川米亞羅 秋色看點:楓樹,樺樹 最美秋色: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米亞羅,藏語譯為「好玩的壩子」,米亞羅紅葉景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境內,距成都263公里,景區面積達3688 平方公里,比北京香山紅葉景區大180餘倍,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的我國面積最大、景觀最佳的紅葉風景區。附近還有九寨溝和四姑 娘山。 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秋日經霜,雜谷腦河兩岸的楓、樺等樹海被染成綺麗的紅色、金黃色,紅艷似火,美如雲霞,廣袤無 際,遠山雪峰晶瑩,煞是迷人。米亞羅的紅葉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地從山頂紅到河谷,滿山紅葉競相爭艷。 瑰麗多彩的金秋美景,神奇迷人的藏羌風情,清新宜人的古爾溝溫泉,雄偉壯麗的雪山銀峰構成美不勝收、多姿多彩的百里金秋 畫廊。神奇迷人的藏羌風情,清新宜人的古爾溝溫泉,構成一幅迷人的原版民族風情畫卷。 如果你有幸加入羌寨人家篝火活動,唱著渾厚豪放的山歌,跳起歡快、整齊的鍋庄舞,品咂幾口羌族咂酒,如果 8、四川九寨溝 秋色看點:彩色的秋葉與藍色的海子交相輝映 最美秋色:10月 秋色醉人,九寨溝為最。如果你還沒有去過九寨、黃龍,那麼現在應該是最佳的時機了,因為秋季的九寨溝是個多彩的世界。每到秋天,這里便成了彩色的海洋,踏入山門,彷彿走進一個龐大的色彩王國。谷底到山巔,3000米高差,五大植被分布帶,千葉萬樹,色彩紛呈,一樹引領,滿溝呼應,700平方公里山林都躍動起來。 順公路上行,不斷受到色彩群的沖擊:清晨的陽光里,蘆葦海抖動一池金黃,彷彿在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鏡海如鏡,趕上「色彩旺季」,正是扮靚好時機。 五花海是九寨溝的驕傲,原本就富有的色彩,有了秋色加盟,更加璀璨一片,有如打翻了阿拉伯神話中的藏寶箱,鋪張出一片豪 華。 9、內蒙古額濟納旗 秋色看點:胡楊林 最美秋色:10月前後 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爛,一棵胡楊樹,至少歷經三千年的風雨。漫長的歲月,使其記載了無數動人的故事,要了解它的故事、感受這種傳奇,一定要走進沙漠。額濟納(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境內,額濟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北端)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胡楊林區之一,當地有這樣的說法「不到額濟納,不知道大漠綠洲的雄大氣派;不親臨胡楊林,也無從領略胡楊樹的神奇之美」。 額濟納旗的胡楊林大部分都分布在鎮東南部一道橋至八道橋一帶,要想過足胡楊癮,就得捨得花上一兩天的時間,徒步從一道橋 走到八道橋!沿途每一道橋的風景各有千秋,隨時進入眼簾的都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而胡楊樹則靜靜地佇立在橋周圍,陽光下,大片金色的胡楊樹葉襯著湛藍的天空,絢麗而鮮明。到了八道橋,還能遠眺巴丹吉林沙漠,這是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價為最美的沙漠!你也可以選擇一個黃昏時分走近胡楊林,夕陽下,遠處是溫順的沙漠,眼前是沉靜的胡楊,有的仍枝繁葉茂,也有的葉已落盡,或仰天長嘯,或俯身頷首,這種生命的堅持和毅力仍會讓人失聲驚嘆。

⑧ 羊樓洞主要有哪些產業

羊樓洞是青磚茶的故鄉,當然產磚茶了。
千年鑄就古茶道 百年傳承洞庄情
這里,是中華茶馬古道的源頭之一,沿著這條運茶古道,你會找到不少地方繁榮或者衰敗的歷史。穿越時空遂道,你最終發現的是,茶在怎樣悄然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寫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羊樓洞,位於赤壁市西南邊陲的趙李橋鎮境內,在大清皇輿圖中,它與漢口是同一種標記,可這個古鎮的名字,對今天許多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但是,這個被大山擁抱著的小鎮,它在明清兩朝時期,卻是一個擁有4萬多人口的國際名鎮,這個因茶而興的古鎮如今冷清得如一眼古井,唯有老街上被磨去了所有稜角的石板路,和被獨輪車碾出的深槽,還在無言地訴說著它昔日的光榮。
茶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飲用茶的國家,而赤壁又是中國生產茶葉最早的地方之一,赤壁,古城蒲圻,有著建置歷史達一千七百餘年,而赤壁採茶的歷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長達兩千餘年,遠在盛唐,赤壁就被朝廷辟為園戶,在宋元之時,赤壁被定為榷茶之地,明清兩朝,赤壁羊樓洞更憑茶一躍為國際名鎮,所出產的茶葉史稱洞茶,也就是今天的洞庄磚茶。
茶源
洞庄茶產地松峰山,素以「得天獨厚,自古天然宜茶」之稱而馳名中外,是青磚茶,米磚茶的原產地。松峰山及周邊湘鄂贛毗鄰系幕阜山余脈,這里峰巒參差,坡地連片,江南紅壤略帶礫石,透氣較好,加上亞熱帶季風環流,雨量充沛,氣候溫暖,無霜期達280餘天,日照為2300多個小時,完全滿足茶葉生長光合作用。在羊樓洞青山綠水之間,隱藏著觀音泉,涼陰泉和石人泉三股泉眼,這里的水是如此清沏透明,味道甘醇,包含有鋁、硅、鉀、鈣、硒等上百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一千多年來,這里的水孕育出的青磚茶,為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各族游牧民,甚至歐洲人和美洲人所青睞。
番人耆乳酥,不得茶,則困以病,湖茶味苦,於酥酪為宜,居住在我國三北地區的藏、蒙、維吾爾、哈薩克、俄羅斯等民族,地處高原或沙漠,氣候寒冷,勞作繁重,常年以高脂厚油的肉食為主,瓜果蔬菜少,人體不可或缺的維生素主要靠喝茶來補充,通常有「寧可三天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磚茶的前身是帽盒茶,帽合茶的製作採用老青茶,先將茶葉篩揀干凈,再蒸汽加熱,置模中壓制而成。1861年,將帽盒茶改製成長方形磚狀,故稱磚茶。所以羊樓洞是中國青磚茶的發源地,洞庄磚茶是少數民族的生命之茶,它為北方少數民族在漠北艱苦的自然環境中生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朝康熙皇帝在親征噶爾丹後,廢除了明代的茶馬司和馬市,開放了漢蒙民族的民間貿易,羊樓洞磚茶一度充當貨幣使用,使得羊樓洞磚茶的製造業更加興盛,當時晉商,粵商雲集羊樓洞,最多時茶莊達到400餘家,磚茶巨大的銷售量也引起了外國資本家的注意,19世紀60年代,俄商率先在漢口開辦茶莊,將羊樓洞生產的優質磚茶遠銷俄羅斯等遠東地區。
茶市
這里是羊樓洞現存的一條以明清建築為主的古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鋪設,歷代運茶的雞公車將石板碾成寸余深槽,羊樓洞至新店一條長達20公里的青石板運茶古道,至今仍留下了金家灣、胡家莊、千步嶺、七里沖等斷斷續續的石板古道3000餘米。羊樓洞明清石板街,可稱為中國制茶業發展的歷史縮影。唐代,赤壁,岳州,武昌,成為長江中游地區茶葉出口的三大阜頭,宋元之時,邊貿茶的發展,使茶葉市場逐步轉向以羊樓洞為中心的鄂南茶區,明清兩代,穩定的國內外政治,社會環境,以及邊疆和俄國等地,對茶葉的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使得晉、粵商人深入內地各產茶地區,收購茶葉。就是在這時代背景下,羊樓洞一躍成為國際茶市,清康乾年間的雷中萬在羊樓洞開設的洞庄茶號規模最大,生產的磚茶也質量最好,產品以蓮花為案,以「洞庄」二字為識,主銷蒙古草原、俄羅斯直到西亞各國,馬克思的著作,俄國人與中國人 書中有這樣一段敘述,這種貿易,採取一種年會的方式進行,貿易完全是物物交換,中國主要是茶葉,俄國則是棉毛織品,馬克思談論的不僅是一個茶葉的傳奇,還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國際貿易史。
茶品
內地的人是永遠也不會真正理解青磚茶的,事情是這樣的奇怪,在一片風景如此秀麗的土地上出產的東西,卻天然地屬於幾千里之外的風景酷烈的蒙古草原,以及新疆、西藏、甘肅、寧夏焦渴的土地,屬於那些在酷寒與乾熱中縱馬馳騁,舉杯豪飲的人們,而這就是磚茶。
羊樓洞所產洞庄磚茶,在內質上香氣方面具有明顯陳香氣,並含有發酵菌香,楠竹香與木質香等復合氣味感覺,陳年洞庄青磚茶,隨著時間推移愈陳愈香,愈濃郁,愈純正,在特定的地域環境條件下存放較長的陳年青磚茶還可有明顯的杏仁香氣,滋味方面除醇和感覺外,有一種粗而不澀,老而不淡,醇厚有回味的大氣回甘,余韻持久的峒韻。仔細品嘗茶湯時在入口時,舌中轉動時,咽吞時和咽吞後,有不同層次的結構感的特點。湯色方面除橙紅明亮具有較好的觀賞性外,陳年青磚茶還有琥珀色的晶瑩剔透的感覺,湯色深紅明亮,香氣純和,滋味醇厚,具有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暖身禦寒,消脂瘦身等飲用及保健功效。

茶 路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古代有一條絲綢之路,卻不一定知道在中國北部草原,還有一條縱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腹地的中俄茶葉之路,羊樓洞輸俄羅斯磚茶,由獨輪車(雞車)運抵新店裝船,出太平口順江東下至漢口,溯漢水至襄陽,然後舍舟登陸,改用蓄馱車運,經河南唐河,社旗,從洛陽過黃河,再經晉城,長治,太原,殺虎口,再由馱隊穿越大草原與荒漠,上俄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俄商再販運至西伯利亞地區和遙遠的莫斯科,彼得堡及歐洲各國,這條茶路又稱之曰走西口,茶葉稱為西口貨,東口貨則由太原,大同,張家口或包頭,庫倫(烏蘭巴托)至中俄邊境的中國重鎮恰克圖,再中俄商運抵西北利亞,莫斯科,彼得堡和歐洲各國,恰克圖成為當時中俄茶葉集銷中心,十九世紀上半葉,經恰克圖轉口的鄂南茶葉出口額達到了中國對俄出口茶葉總額的40%,以鄂南羊樓洞為起點的這條在歷史上存在了二個多世紀的茶葉之路,總長近萬里,行程需數月,綠茶,紅茶則南下經岳陽,長沙,韶關到廣州,用船運至歐美各國,茶葉之路,則成為溝通中國與歐洲茶葉貿易的橋梁和紐帶,為東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茶盛
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趙李橋鎮羊樓洞磚茶已經成為了維護民族團結的象徵,在北方各族人民心中樹起民族團結的豐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高品質的洞庄青磚茶,延續著羊樓洞茶文化的千年醇香。
赤壁市趙李橋洞庄茶業有限公司是以傳統磚茶加工工藝為基礎的百年茶葉生產企業。公司地處長江中游南岸的湖北省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茶場,風景秀麗,交通便捷。公司四周茶園環繞,茶香飄逸,與著名的萬畝茶園相鄰。公司現有茶葉原料基地3000畝,為穩定產品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主產品青磚茶,米磚茶(紅磚茶)秉承傳統的發酵加工工藝,外形緊潔平整,湯色澄黃明亮,口感細膩醇和,具有生津止渴、清新提神、化滯健胃、吸脂減肥、解毒止瀉等營養健身功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2008年,洞庄牌磚茶被赤壁市人民政府評為指定旅遊商品,2010年,洞庄牌青磚茶又獲得中華食品博覽會銀獎。而今,赤壁市政府因勢利導,更新,改造老茶園,擴建新茶園,推廣無公害茶園,扶持洞庄茶業等一批優秀茶葉生產企業,統一產品質量標准,打造品牌,走產業化道路,形成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茶葉已成為赤壁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擁有6萬多畝的無公害優質茶園,今天,羊樓洞磚茶已成功申報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成為中國有機茶的生產基地,以趙李橋鎮羊樓洞生產的洞庄青磚茶為代表的洞茶正繼續源源不斷地銷往我國內蒙、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漠北地區,同時外銷歐美和日、韓等二十多個國家,還在向全世界提供高品質,無污染的茶葉及茶製品,造福於全人類,洞庄磚茶人正在秉承前輩的事業,在鞏固傳統磚茶市場的基礎上,努力探索新思路,研製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挖掘茶歷史,弘揚茶文化,譜寫赤壁洞茶事業的新篇章。

⑨ 雲南哪裡好玩,哪裡好吃的多

而大理就有126天的溫度如此,大理霜期極短,全年無霜期長達229天,為各類花草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四季鮮花常開,芳香迷人。下關素有「風城」之稱,年平均風速4.1米/秒,良好的通風條件,凈化了環境,掙化了空氣,因此人們把大理的風視為一寶。大理古城素有「花都」之稱,溫和的氣候使各種花卉四季常開,在這里各地引種的奇花異草匯集成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玉洱銀滄之間,自然風光綺麗多姿,蒼山如屏,洱海如鏡,蝴蝶泉深幽,兼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這里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習俗,可以品嘗別具一格的白族風味食品,可以選購到稱心如意的白族民間工藝品,還可以參加傳統的大理白族三月街節日慶典活動。
古城大理吸引了來自國外的自助旅遊者,在城內護國路內形成了一條有名的「洋人街」。陶醉於白族古樸的民風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他們甚至會在大理長期居留。

——雲南大理蒼山洱海旅遊風景區
蒼山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古今旅遊者所嚮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楊升庵描繪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

在蒼山腳下、洱海之濱,還有一處遐邇聞名的游覽勝地--蝴蝶泉。蝴蝶泉的出名與徐霞客在他的游記中的描述有關。他寫道:「泉上大樹,當4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還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顛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確也有這樣的時候,來此聚會的彩蝶多得難以數計,色澤絢麗,如霞如錦。前些年,蝴蝶數目減少,據有關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當地氣候轉向乾燥,導致蝴蝶遷徙,二是農村大量使用殺蟲葯物,誤傷不少蝴蝶幼蟲。不過,最近兩三年來,隨著生態平衡的逐漸恢復,加之人們有意識地對蝴蝶採取保護措施,每年聚會的蝴蝶已與日俱增。

——雲南大理洋人街旅遊風景區
在古城,大理洋人街原名「護國路」,意為民國初雲南人民反對袁世凱稱帝,起兵護國而得名。護國路東西走向,長1000米,寬7米,青石板鋪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愛,復興等主要街道。
之後,為了適應開放旅遊的需要,把大理古城定為開放旅遊的主要景點,紅山茶賓館定為涉外賓館,紅山茶賓館在古城護國路西段,由此,護國路便成為外國遊客在大理的集散地。中西風味店,珠寶店,古董店,扎染店,畫廊各行各業隨之興起,鋪面林立兩側,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成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
如今大理古城護國路的名字在外國有些圖紙上,早已真稱為「洋人街」了。可見大理洋人街已馳名世界,成為外國友人嚮往的地方和他們旅居大理的溫馨家園。

——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旅遊風景區
崇聖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徵,是雲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徵,也是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築入之一。

——雲南大理古城旅遊風景區
古城大理(現大理城)簡稱榆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於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於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

如果說,州府大理市給人以繁盛喧鬧的感覺,那麼大理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戶戶養花植樹,花果並茂。那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遊人憩息佳所,改革開放後私人開設的法國等風味小吃餐館也是外賓喜愛光臨之處。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滿街道兩側,任其觀賞選購。

——雲南大理蝴蝶泉旅遊風景區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里的蒼山雲弄峰下。由於長期的山水沖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樹木稀少。但當你緩步上坡,行約半里,卻見一片綠蔭耀眼。走過古樸的石坊,迎面有一塊高約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側有郭沫若手書「蝴蝶泉」三個大字.左例刻郭老詠蝴蝶泉詩的手跡;碑的背面,書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記。沿林蔭小道曲折前行約三四十米,只見古樹林立,濃蔭蔽天,一方清泉嵌於其間,底鋪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擲金屬錢幣於池中,觀其緩緩旋落,陽光從樹頂篩下,池底銀光閃爍,倍感泉水清例。
泉池周圍有大理石欄板,泉邊一株高大古樹橫跨泉上,此樹因花形似蝶,因此人們稱為「蝴蝶樹」。每當夏季來臨,「蝴蝶樹」開花,蒼洱之間的蝴蝶成群來此聚匯,翻飛起舞,熱鬧非常。最奇的是萬千彩蝶交尾相銜,倒掛橫於泉止的蝴蝶樹上,形成無數蝶串,垂至水面,五彩繽紛,蔚為壯觀。最盛之期在農歷四月十五日前後,所以農歷四月十五日被定為「蝴蝶會」。

——雲南大理喜洲白族民居旅遊風景區
喜洲位於大理古城北16公里,是滇西、大理一帶的著名鄉鎮,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風格。
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閉式庭院為典型格局,有獨成一院,有一進數院,平面呈方形,造型為表瓦人字大層頂,二層、重檐;主房東向或向南向,三間或五間,土木磚石結構,木屋架用榫卯組合,一院或數院連接成一個整體,外牆面多為上白(石灰),下灰(細泥)粉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