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滄哪家田螺好吃
市中心有一家還是比較好吃,非常好吃,可以的。
② 甬上老祥門 滄海路店怎麼樣
這里的菜品很好,價格公道。尤其是烤海雜特好吃,還便宜!吃了好多次,品質如一。
③ 茂名哪裡有好吃的拉麵
茂名好吃的拉麵館和麵食館之滄海遺珠!(管理員別轉我帖到別的地方)0 茂名有很多地方都有好吃的拉麵館和麵食館,現在小弟就介紹幾間,
第一西北狼拉麵館,在人民南路銀鷹酒店附近,正對永和豆漿公路對面,那裡的新疆燴面和西紅柿雞蛋拌面非常好吃,值得一試的是那裡的涼皮和羊肉夾饃,正宗地道,那裡的分量非常實在,幾塊錢就有一大盤面了。老闆為人非常豪爽客氣,由西北漢子的風范。
第二就在西北狼對面的永和豆漿了,哈哈,那裡的麵食真有自己的特色,雖然沒有西部特色,但也自成一派,那裡的炸醬面非常好吃,濃厚的甜面肉醬加上炒雞蛋絲和青瓜絲,吃起來濃香爽口。特色麵食點心,灌湯小籠包,湯汁濃郁香口,另外還有燒麥和春餅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就在麗都大酒店樓下對面的滿面春風,別看他小小的店面,可是客似雲來,那裡的麵食符合南方人的口味,調味偏輕偏甜,非常爽口清新,少了西部的重口味,但也同樣好吃。特色菜灌湯小籠包,上海風味,與永和的相比,他的湯汁夠多,並且湯比較清甜,不容易膩口。
第四,文東街職業技校附近,本地人做的特色炸醬麵店,炸醬是祖傳秘方,醬香濃厚,面身爽滑,是別的任何地方都吃不到的。十幾年的老字型大小,沒有換過任何菜式,只有特色炸醬面、金牌牛腩豬手面,和味雲吞,他那裡的湯底非常鮮甜,因為是用豬骨和蝦子一起熬的。
http://bbs1.gdmm.com/read.php?tid=1282217
④ 深圳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介紹下,
說道深圳的美食,最先就要提到振華路上的食街。這條街上最出名的當屬「名香海鮮酒家」生意好的不得了,在這條街上開了3家店,因為生意好經常把桌子擺到街上,深圳天氣好一年四季有三季在外面吃都可以。最出名的是椒鹽基圍蝦和椒鹽蛇。而且這里只要是兩個人以上吃飯就會送客人半斤蝦,哪怕你只點一個青菜兩碗白飯,也可以,已經送了好多年了成為了名香的標志了。這是我在南方吃到的最好吃的蝦了,可能是因為北方人口味重對白灼的做法不感興趣的願意吧,所以北方去的食客一定要到那裡嘗嘗。
另外這條街上還有一家叫「灕江又一村」的桂林菜館,也是出名的火,經營特色桂林干鍋,最最出名的就是螺螄雞鍋,用上好的福壽螺和小柴雞以及多種調味料當然不能少了辣椒,油汪汪的炒在一個鐵鍋里端上來用酒精爐繼續炒,邊炒邊吃,越往後越辣越香。吃完以後加上雞湯,燒開在下一些青菜、豆腐、桂林米粉下去,喝湯。
振華路上還有一家餐廳,在北京大家也許見過,就是知名的民間瓦罐餐廳。北京的我去過味道實在不怎麼樣,據說是賣商標的連鎖經營店。在深圳那家裝修和北京差不多,但是有許多名人來吃飯的照片,齊秦、趙本山、孫悅、羅大佑,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多到什麼程度?反正趙忠祥老師只能屈尊於衛生間門口了。說到他那裡的美食,當然是豬手黃豆湯了,愛喝湯的朋友最好早去,一般到7點多這個湯就沒有了,因為要提前熬一天才可能喝到這么好的湯呢那時候為了喝到豬手湯我經常下午4點多就去佔位子,如果你7點多去的話恐怕你要拿100多號在門口磕瓜子了。但是真的值得。
在瓦灌對面有一家西北美食餐廳,如果你餓的不行建議你去那試試,是個保證你吃飽的地方,經營羊肉泡饃、肉加饃一類的西北小吃,能在深圳吃到和西安一個味道的東西,真的不容易。經常看到西北人在那裡大快朵頤。
說道廣東美食不能不提到廣東早茶,在這里滄海給大家推薦兩家,一家是在晶都酒店旁邊的唐宮,那裡最出名的是眾所周知的廣東點心的經典菜式,蛋撻。看過周星馳的《行運一條龍》嗎?就是那樣的經典,好味。
還有一家是在皇崗證券大廈裡面的「海港灣酒樓」最出名的是乳鴿。那裡到周末早茶經營到下午兩點,但是鴿子一般20左右就沒有了,每次去深圳我都會起大早去那裡享受一番
⑤ 請問海門有什麼比較好吃的東西啊
海門——長江三角洲上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它濱江臨海,天藍水清,風景如畫。世世代代的海門人在這片土地上頑強開拓,辛勤勞動,創造出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留下了寶貴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
第一節 海門特產
海門人民勤勞朴實,善於鑽研,富有開拓創新精神,在從事農、林、牧、副、漁生產及手工業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優化產品質量,產生了許多名優特產品,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一、農副產品
四色寶豆 所謂「四色寶豆」是指海門的大紅袍赤豆、大白皮蠶豆、關青豆和白扁豆。其種植歷史悠久,在國內市場上被視為珍稀食品,又是傳統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大紅袍赤豆。表面紫紅色,有光澤,皮薄、飽滿,百粒重大22克左右。屬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豆呈橢圓形,質地細膩,營養豐富,蒸煮易爛,香味撲鼻,是人們喜愛的滋補佳品。海門人的吃法多樣,常見 「赤豆米飯」,成為招待客人一道有特色的主食。還有「山芋干煮赤豆」,呈深紅色,是人們常吃的一種食品。如將赤豆煮成餡,則成為圓子、饅頭、粽子等上好的餡,備受人們喜愛。
赤豆成為海門特產始於清朝末年,人稱「田狀元」的海門常樂鎮人劉旦誕,經過長期觀察,精心自選自育了這一優良品種,傳之四周,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了。
大白皮蠶豆。經過本地農民自選自育而形成的地方優良品種,屬越年生草木豆科植物,籽粒飽滿,皮薄,基肩隆起。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菸酸及核黃素等。食性糯,口感好。炒青蠶豆是人人喜愛的時令蔬菜,加工成蘭花豆、五香豆、速凍青蠶豆或者加工成粉絲,則是很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現已銷往全國各地。尤其是速凍大白皮青蠶豆系出口產品,深受日本消費者的青睞。
關青豆。是大豆中優良品種之一,被列入農業部「中華糧油名特品種」,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能力。關青豆豆粒呈橢圓形,豆皮及胚乳均呈翠綠色,百粒重26克左右。其品質優良,色澤美觀,營養豐富,食用廣泛。青豆速凍,更是餐桌上的四季佳餚,受到人們的喜愛。
白扁豆。種植白扁豆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清代已作為當地的土特產品而載入地方史冊。白扁豆又名沿籬豆、峨眉豆,屬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呈扁橢圓形,表面淡黃色或淡白色,平滑,略有光澤,以粒大飽滿色白者為最佳。白扁豆營養豐富,其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元素含量在蔬菜中都居領先地位。鮮豆、干豆均為優質菜豆,而且可以入葯,對皮炎、頭暈等症有一定療效。白扁豆適應性較強,加上海門自然條件優越,光、熱、水、土等均能滿足其生長的需要,所以白扁豆的產量較高,籽粒飽滿粗壯,皮薄肉厚,色白形美,被農業部列為「中華糧油名特品種」。
兩香芋類 即香芋和香沙芋。
香芋是海門沙地農戶栽培的稀有蔬菜。香芋食其球狀塊根,小者如算盤珠,大者如圓蘿卜,褐皮白肉,富含澱粉,味如板粟,甘酥芳香,配以葷素皆宜,用香芋燉雞、燒肉、炒茶干,美味可口,且能散積理氣,解毒補脾,清熱解咳。
香芋有細皮和粗皮兩個品種,細皮種塊根較小,表面光滑,皮薄肉細,味美香濃,產量較低;粗皮種塊根較大,表皮粗糙開裂,皮厚肉粗,香味較濃,畝產200-250公斤。香芋為多年生塊根植物,耐藏。秋後出生,在一定溫度下,不會乾燥失水,可在室內久藏不爛,風味不變。也可存入田中以待來年再讓其生長,則塊根會變大。海門香芋是饋贈親友的上好禮品。
香沙芋為海門地區芋類中的優良品種。優於黃禾芋、白禾芋。其質細膩,干香可口,易酥不糊,營養豐富。白蒸、紅燒、清煮或與葷菜搭配,各具風味,香而不粘。葯用能寬腸胃,充肌膚,調中補虛。海門境內種植面積較多,每棵芋艿可產1.15公斤左右,大的達3公斤。香沙芋品種優良,吃口上佳,在冬春的餐桌上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地方菜,如今一些農戶發展規模種植,注冊商標,萬年鎮的「萬芋」牌香沙芋已成著名品牌,暢銷上海等地。
海門薄荷 海門的著名特產,其用途十分廣泛,是醫葯衛生、日用化工、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國中西葯廠生產的仁丹、十滴水、一片丹、碘含片、清涼油、風油精等均以薄荷油、薄荷腦為主要成份。日用化工廠產品中的芳香清涼劑、冷霜、薄荷香水、肥皂及牙膏、牙粉、爽身粉、痱子粉等都有薄荷腦成份。食品工業中的薄荷糖、糕點、香煙、白酒、汽水、冰棍等產品中,也少不了薄荷油、薄荷腦。
海門種植薄荷具有悠久歷史,《明嘉靖海門縣志》中,薄荷被列入食貨部16種土產葯類植物之一,距今已有480多年的歷史。薄荷作為大宗專業化外貿出口商品生產,則始於民國21年(1932)10月由海門上沙三星鎮附近的張渭濱從江南太倉縣引進良種薄荷根莖100公斤,回鄉試種4畝地,取得成功,以後逐年增多。4年後,在方圓數十里的通海兩縣廣泛擴種,當時海門境內的薄荷種植面積達6萬余畝,總產量在360噸以上。
薄荷種植面積的擴大,原油產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內銷外貿的數量越來越大。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上海各地商家紛紛前來競相爭購,他們將原油收購後提煉成薄荷腦、薄荷素油等化工原料,再外銷到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出口量佔全國的40%左右。建國後,薄荷原油經南通薄荷油廠直接加工成薄荷腦及薄荷素油,且品質特別高,有「亞洲之香」的美譽,多次獲得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近年來,由於國際市場影響,薄荷價格低迷,本地種植規模和產量逐年減少。
海門小辣椒 20世紀40年代初,海門農民將雲南米椒與本地羊角椒雜交選育而成。因為椒果朝天而生,又稱「朝天椒」。小辣椒果紅色亮,皮厚肉多,含有辣椒鹼、辣紅素、脂肪、揮發油和大量的維生素。營養豐富,辣度適中,成為調味佳品。小辣椒還可入葯,具有行血散寒、解郁導滯、驅風去濕的功能。食用時既可生炒、煮食,又可生吃、腌漬,因而深受海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海門小辣椒是傳統的出口商品之一,20世紀60-80年代,全境每年出口50萬公斤左右,在國際市場上曾有「汽車要買豐田牌,辣椒要買海門椒」的美稱,尤其在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美國等地更負盛名。
甜蘆穄 甜蘆穄是高梁的別種,汁多而甜,肉質鬆脆,是一種別有風味的純天然綠色飲料食品,深受男女老少喜愛,海門蘆穄的品種有小穗頭蘆穄、矮腳蘆穄、青皮蘆穄 、黃皮蘆穄 、糖心蘆穄等等,蘆穄種植於路邊田頭,不佔土地,在海門農村種植十分普遍,人們還將秋後成熟的蘆穄埋藏於泥土中,待春節後挖出食用,海門蘆穄還深受上海等城市居民歡迎,成為海門人贈送親友的土特產。
海門山羊 海門的養殖者精心選育配成的優良地方品種,最初野生於丘陵山區,故名「山羊」。海門山羊被農業部命名為「長江三角洲白山羊」,列為全國78個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其特點是體型較小,通體潔白,其板皮柔韌緻密,肉質肥嫩鮮美,膻味小。山羊毛是上等的制筆原料,海門被定為全國筆料毛基地之一。山羊腸衣是醫用羊腸線的原料,山羊板皮、羊小腸、山羊絨都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山羊肉可做成多種菜餚,「提湯羊肉」即為江海平原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海門山羊在境內飼養十分普遍,這是因為:一是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飼草豐裕;二是養羊可提供大量優質有機肥料,有利於培養地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三是飼養管理簡便,經濟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發展規模養殖,涌現了不少養羊專業戶,並以此走上致富道路。為保護海門的羊資源,海門在一些鄉鎮建立了純種山羊保護基地。
三星河蟹 三星河蟹因出產於三星河而得其名。
相傳清乾隆年間,通州狀元胡長齡由京城回籍省親,在中秋佳節與家人食「三星河蟹」時,頓覺味道鮮美,回味無窮,一口稱好。自此連夜派人四齣選購,當返回京城時特意帶上此物,獻給乾隆皇帝。乾隆吃盡天下珍品佳餚,然而當他品嘗三星河蟹時,竟贊不絕口,連稱「好蟹、好蟹」。此後,三星河蟹便被列為貢品,一時蜚聲京城,名揚天下。
三星河位於樹勛、萬年、余東三鎮交界處,又稱「黃毛蟹河」。這條河是從滄海桑田演變過來的天然海泓。其河道彎彎曲曲,河床平滑而無淤泥,岸上岸下全是犟黃泥土壤,極有利於河蟹的生長和覓食。河蟹喜食黃泥,長得壯實堅硬,這是三星河蟹與其他河蟹的不同之處。生長在其他溝河裡的蟹,一旦進入三星河地段,不久也會變成「黃毛白肚底」的三星河蟹。晚秋季節,天高氣爽,菊花飄香,正是捕捉河蟹的黃金季節。人們用罾子、線網、鉤子、竹籪等多種器具進行捕撈,產蟹量相當可觀。
20世紀80-90年代,由於長江口北支沿岸的產苗地段違章濫捕種蟹,加上環境污染,蟹苗洄遊期間河閘管理不善等原因,三星河蟹產量一度驟減。近年來,有關部門採取了積極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生產基地,產蟹量有所回升。不久,將會恢復「三星河蟹」興盛的局面。
牡蠣 在海門東北部東灶港岸外約4海里處的黃海之中,有座聞名遐爾的蠣岈山,它盛產牡蠣,由30餘個大小不等的蠣岈堆連片構成,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牡蠣堆潮漲為礁,潮落為「山」(堆),高出海平面4-5米。
牡蠣,也稱「蚝」,俗稱「蠣蚜」、「蠣黃」、「海蠣子」等,牡蠣為軟體海生貝殼類動物。牡蠣殼形呈不規則狀,左右兩殼不等,右殼稱上殼,左殼稱下殼。一般左殼稍大而深,並固著在其他物體上,右殼平,稍小似蓋,貝殼的表面生有鱗片。
牡蠣營養豐富,肉鮮味美,易於消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鈣、鐵等多種礦物質。牡蠣肉鮮食、熟食均可,其味鮮而不野,雅而不俗,古籍稱之為「海族中之貴者」。牡蠣的烹調方法很多,與雞蛋一起旺火速炒,則鮮嫩可口。若用雞湯煨煮,更別具風味。如將牡蠣作為佐料,不僅可以調味增鮮,還使主菜易熟易爛。牡蠣肉經腌制,可作日常鹵菜。牡蠣肉與麵粉拌和做成牡蠣餅,則呈綠色,清香可口,是海門的一道特色菜餚。牡蠣還可入葯,主治頭暈、盜汗、遺精、崩漏、帶下等症。牡蠣肉加工製成的蚝蠣、蚝油及罐頭食品,為國內外暢銷產品。牡蠣殼可作燒石灰、水泥、牙粉、電石的原料及畜禽的添加飼料。由於牡蠣一身是寶,被譽為近海「活寶」。海門蠣岈山也稱之為「活寶山」。
人工養殖牡蠣,是使資源增值、擴大采捕量、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有效途徑。1958年,國家水產部門曾撥款海門,試行牡蠣的開發養護。1983年,南通市科委、市水產研究所撥出經費在東灶港沿海灘塗進行人工養殖試驗,已見成效,向人們展現了牡蠣人工養殖的廣闊前景。海門有關部門還將開發以罐頭食品為主的牡蠣加工系列,讓更多的消費者品嘗獨特的誘人風味。
二、特色食品
海門食品加工業中的土特產品首推海門提湯羊肉、頤生茵陳酒和朱協和雲片糕。
提湯羊肉 以海門山羊肉為原料製成。以鮮嫩、多汁、味美、脂少和易消化等特點,進入消費市場。不僅為本地群眾所喜愛,且被外埠,特別是滬、寧、漢、京等大城市廣大消費者視為珍品佳餚。一些商家掛牌「海門提湯羊肉」,因而招來不少顧客。
正宗的海門提湯羊肉是用海門山羊肉經過獨特的方法烹調而成。首先選擇經閹割的在育肥過程中生長得快、肌肉豐滿細嫩、脂肪分布均勻、很少膻味的山羊,以生長一年左右,在15-25公斤的細骨健壯的羊肉為上品。在製作時,先割下爪、頭、腿筒,斬斷前爿肋腓上的肋骨,便於煮後拆骨。然後將大片生羊肉放入鍋中稍煮幾分鍾,取出後再放入冷水中漂洗,除去血污及膻味。然後放入鍋中用清水烤煮,水一次加足並注意適量。除精鹽外,姜、蔥、蘿卜、米酒等要與清水同時下鍋。旺火燒開,撇去浮沫,繼續用大火燒至20分鍾後,改用文火煮兩個小時左右。待羊肉煮酥後撈出置入盆中,趁熱拆骨,注意保持各部位的完整,皮上肉下,用原湯澆幾次。使朝上擺放的羊皮清白光滑,羊肉內無雜骨殘留。鍋中羊湯撈去姜、蔥等物後加少許精鹽燒開,作為湯喝,則能滋補身體;也可將湯入干凈的盛器內待用。
提湯羊肉一般在入冬以後製作,將冷凍後的提湯羊肉切成小片,澆上甜面醬,撒上胡椒粉,加上香菜後食用,這叫做「冷吃羊肉」。將加工後的羊肉配上粉絲或青菜頭用原湯燒煮,這叫「白澆羊肉」。如在羊肉燒煮時加些醬油、冰糖和少些羊油叫「紅燒羊肉」。三種吃法各具特色,其味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妙不可言。海門有種說法,在冬天最暖和身子的是:「紅燒羊肉,新曬被窩,老白酒燉來吹膜。」人們普遍認為,吃了海門提湯羊肉,再吃其他菜餚,則沒有什麼滋味了。海門提湯羊肉已列為江海平原菜譜之冠,成為來海客人的必選菜餚。海門羊肉已有廠家將其精加工、精包裝,進入了各地超市,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頤生茵陳大麴酒 海門常樂鎮因是張謇故里而為人所知,而這里生產的茵陳大麴酒為百年名酒而蜚聲中外。
光緒二十年(1894)張謇始創頤生酒廠。當時,生產工具簡陋,全部使用手工操作,選用茵陳草、紅花、陳皮以及佛手、岱岱花等多種草葯,另加適量的綿白糖,經過長時間的泡製後,成為一種茵陳曲酒,其色澤杏黃透明,酒味醇香可口,具有葯材的獨特異香,飲後醇和綿甜,回氣生香,有健脾胃、治風痰、舒筋骨的功效。1906年,在義大利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從此蜚聲海內外。
1985年,頤生酒廠致力於38度低度茵陳酒的試制的投產,通過鑒定,認為酒色杏黃,清亮透明,入口微甜,酒體柔和,具有低度獨特的風格,為古老的酒廠增添了一朵溫馨馥郁的鮮花。當年被評為江蘇省優質產品。1988年又獲全國首屆農產品博覽會金牌。1995年榮獲國際(北京)食品加工及技術博覽會金質獎。
朱協和雲片糕 相傳100多年前有位外地來的朱姓商人在茅家鎮西市梢開了一爿茶食店,當時只有一師一徒,小本經營。待到民國初年,茶食質量不斷提高,花色品種日益增多,生意越來越紅火,就興建了後作坊前店面的茶食店,店號為「朱協和」,開業後門庭若市,久盛不衰。朱協和雲片糕何以能得到顧客的青睞?它不但香甜可口,並有繞指而不裂的韌性,久存而不燥的柔性。選料精良,所需米粉均系隔年磨好的上等炒元米粉,這樣可使米粉去了火性,增強韌性、柔性,比起現磨現制的米粉要好得多。糕內拌和的食糖也都是上等綿白糖,先行溶化、濃縮四五天後才使用。朱協和雲片糕配料嚴格,製作精細,其奧妙之處,非一般茶食店所能比擬。雲片糕的品種也很多,有白糖雲片、桂花雲片等,人們每逢結婚、壽慶、過節,都要買上幾帖雲片糕作為禮品相贈。外來商客,也要購買海門朱協和雲片糕帶回饋贈親友。從此朱協和雲片糕名揚大江南北。
⑥ 深圳美食介紹
1、華強北民間瓦缸煨湯館邊上的小店面「華香鵝」,絕對是城中饕餮第一必須光顧的地方,最正宗的廣式燒鵝,叉燒,令人慾罷不能,老闆水叔,一個燒味強人,值得一見。強烈第一推薦!人均消費:20
2、益田假日廣場3樓的四海一家自助美食,《超級大富翁》節目當年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自助餐做的超好,堪稱深圳第一。價格分布:118 138 158 178
3、羅湖東園路「塔里木河新疆餐廳」,當年濱河中學高三12班聚餐的首要地點,羊肉一流,環境出色,現在裝修之後和土耳其餐廳別無二致,只是價錢也相應提升了。人均:50
4、蛇口劇院對面的「魚仔檔」,一對老夫妻經營,只做幾道菜,不過味道都很棒,喜歡海鮮的不要放過,就是地方偏脾不大好找,有一次在那裡邂逅孫小美,可見此地深受廣電的青睞..人均:25
5、南山南海大道六千館左側200米的「巴依老爺新疆餐廳」,地方簡陋,環境惡劣,就是一標准大排擋,但是此處的羊肉之正宗價格之誘惑...實在讓人無可挑剔,沒說的,這里可能是深圳南山最好的羊肉料理店!我以一個視羊肉如命的老饕名譽保證!人均:35
6、深大桂廟新村美旺雞煲店:桂廟煙霧繚繞4年間,啤酒色盅肉串雞煲,這是深大美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美旺的干鍋奇味雞煲實在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從大一到大四,最愛就是這一家。有一次甚至從羅湖驅車回深大吃雞煲,可見對她的熱愛~人均:16
7、福田長城大廈6棟寧夏招待所職工食堂:不是老饕絕對找不到的絕好地方,不是深愛羊肉不會尋覓到這樣絕好的地方...住在福田是幸福的,因為這里有太多羊肉的蹤跡...此間羊肉主打「手抓白條」,百分百寧夏空運羊肉,味鮮柔嫩絕不膻腥,但要記住他們只在飯點對外營業。人均:25
8、深圳華強北華新村正對面馬路的「潮州牛肉丸」,又是一段經典的回憶,價廉物美,新鮮非常,潮泰什麼的比起它,真的一邊涼快去吧..強力推薦牛肉,就是最普通那種,配上他們家獨有的沙茶醬料,味道0...人均:20!!
9、天天漁港 在振中路上,銅鑼灣量販的對面。說實話,這是我們老百姓最能體現物廉價美的海鮮吃處。環境好,服務好,海鮮味道做的也很不錯。其他不說了,就推薦它的點心--菠蘿包,裡面的餡心真的有菠蘿~人均:60
10、說到海鮮不能不說華城,在深圳吃海鮮沒有去過華城的話那麼實在是太失敗了。華城漁港,鼎鼎有名,位於樂園路上,每天凌晨2點左右都是食客滿座,生意好的一塌糊塗,關鍵還是價廉物美,新鮮實惠,建議喜歡吃海鮮的童鞋千萬不要放過這家店!人均:40
11、又是羊肉時間~塔里木河和巴依老爺是新疆羊肉,寧夏招待所是西北羊肉,那麼接下來這家,位於福田區蓮花一村的那達慕餐廳則是正宗的蒙古羊肉,味道一流,回味綿長,推薦:招牌秘制羊排,一大塊整的羊排肉,味道超好。人均:40
12、海上皇,位於振中路和華發北路交界處。是吃早茶,午茶,下午茶的絕佳去處。最喜歡吃的是它的牛雜,皮蛋瘦肉粥,白灼菜心(吃的時候淋上調好的蚝油)。其實還有一個很好吃,就是它的點心拼盤。不過一般不是熟客它不賣,你可以理直氣壯的點,雖然菜牌上不寫,堅持堅持,它就給做了,20元一份,每份是八種點心一起上籠蒸。在這里吃晚餐也不錯,推薦它的芝士焗生蚝,才8元一個。人均:25
⑦ 關於海邊美食的句子
1. 大連是一座美麗的海賓城市。這的特產海鮮是我的最愛。我最喜歡吃對蝦,這種蝦味道鮮美。想吃海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海參含有大量的營養,也很鮮美。
2.大黃魚全身金燦燦的,是我們家鄉的驕傲;帶魚全身銀光閃閃光彩照人;腦袋尖尖的水中火箭——烏賊;海蜇飄飄搖搖地走著,像一個小仙女,活蹦亂跳的蝦在水中游,看過去是透明的——這些都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
3.在家鄉的海洋里,有各種各樣的貝類,和美麗的魚類。如黑不溜湫的貽貝,胖胖的蟶子,小小的瓜螺……他們形態各異,千奇百怪,營養價值非常高,是海鮮珍品。
4.舟山最有名的要數海鮮了,每當秋天,人們最愛吃的梭子蟹便上市了,它肉質鮮嫩,味道鮮美,是桌子上的佳餚。
5.椒鹽皮皮蝦味道濃郁,香飄四溢,外表乾燥酥脆,白里透紅。
6. 遊客將自己在海上釣起的活魚表面抹上一層醬油、麻辣油,放在炭爐上燒烤。然後,邊轉動鐵絲邊灑上少許五香粉,待魚體透油焦黃,香氣四溢,皮脆肉嫩,風味獨特的海鮮燒烤便可入口。
7.具有果木的清香與魷魚的鮮美,口口生香,美味難以復制,久經咀嚼,便可感受到魷魚特有的鮮香口感和柔韌性。松軟可口,原汁原味,想想就令人食指大動。
8.大連的海產品品種繁多。有味道鮮嫩的淺海的黃魚,黑魚,有黃渤海交界處的刀魚,有大連特有的鮁魚,有味道可口的海膽,海蠣子,還有營養價值很高的螃蟹,大蝦。
⑧ 深圳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東門的燒烤和酸辣粉比較好吃,而且人氣也最旺!
⑨ 滄海桑田中的滄海,究竟指的是哪裡
一、滄海桑田中的滄海是指的現在蓬萊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渤海與黃海的交界處。
這其實也是古代的一個神話故事,這位仙女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但是,他依然擁有著美麗的容顏修長的頭發,穿著光鮮亮麗,但是在他心裡已經成長了無數遍。這就和我們現在社會當中的人一樣。每個人對待這個人世間的感情不一樣,可能轉眼十幾年已是滄海桑田的變化,不管是人的變化還是環境的變化,都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但是我們依舊是當年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