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宗老北京小吃都在哪裡
1.新街口的稻香春門臉,有個小極了的四川小吃店裡的熱乾麵一絕,好像只要兩元五喲
2.從地百北邊的胡同串向後海,中途會有個小店,裡面的鍋貼一絕,也很便宜喲,兩個MM吃,連湯不超過10元,絕值!
3. 安定門內大街157號謝家胡同「桂林魅」桂林米粉店:招牌牛腩粉7元,素什錦粉5元,北京少見的9寸海碗,一共40多種米粉,地道的桂林風味,據說鹵湯是由50多種香料做的,在胡同口就能聞到,撲鼻的香,地鐵往南150米就是,巨棒!
4.首都劇院斜對面(往南斜)有個蘭州牛肉面館,門臉不大,衛生也一般,但味道真是不賴,4元一碗,在王府井那裡算極便宜了。
5.地安門十字路口的清真小吃店,那的豌豆黃(個人認為)北京最好吃
6.牛街衛生學校(綠頂)一帶,陳記各式年糕(米的,面的,盆糕)豆面糕(驢打滾)愛窩窩,豌豆黃,糖卷果....旁邊的燒羊肉,燒牛肉,出去CAMP帶著吃,買一斤送一個火燒(要看買肉的老爺子的心情了)。
10.西直門地鐵 西北口上來 右手 牛拉 一級棒 超級便宜 量足 狼吞指數 87
11.東四四條口有一家國營飯館,那裡的鹵煮火燒很棒!
12.東單有一家叫「日昌」的茶餐廳,在協和醫院對面的胡同里,那裡經營的都是廣東風味,和港產電視里的大排檔差不多。那裡的煲仔飯很好吃,飯量小點兒的倆人都吃不了!
15.美術館後街,有一家貴州飯館,進門先上免費苦丁茶先。那裡的米豆腐很香,吃米線5塊錢管飽。
16.我在北京城經常找雲南菜吃,得勝門旁邊冰窖口的雲南飯館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其次是魏公村民族大學後面的「寶勤」傣族菜館,在北京算不錯了。
17.在寬街兒,離過客不遠的地方有家傣家菜,就吃飯來說比較FB,但就味道和特色來說,很值!
18.帽兒胡同口有家新疆館子,裡面的烤羊腿灰常不錯;新街口買當老對角有個小面館,涼面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萬壽路地鐵口向北走10分鍾,路東有個圓明華飯館,水煮黃蠟丁,香;前門胡同里的炒肝和爆肚馮,好吃好吃;視察海右岸的客家菜,不錯;華堂對面小街里的烤串,小腰絕了;水錐子千葉大廈東邊的湖南菜,解饞的很。
19.還有,朝陽門華普地下,到家嘗有個什麼老媽的小灘(忘記全名了),那的合勒面一絕!8元,價還行。
一碗居 (亞運村)老北京餐館,去吃面還是不錯的,很有北京特色,味道正宗,種類豐富、北京小吃多,物美價廉。麻豆腐以及老北京風味小吃也都不錯。環境喧鬧,一進門大堆的人吆喝,不過服務一般。
·到家嘗 (朝陽區光熙門)老北京風味,仿古桌椅板凳,北京氣息濃厚的小畫,服務的是店小二。東西十分便宜,小吃而且挺正宗、地道,值得嘗一嘗。中午人很多,服務有點跟不上。
北平樓酒樓 (海淀區牡丹園)京味兒十足的館子,老北京的特色小吃都很齊全,典型的傳統口味,菜量夠大,價錢也不貴。環境還可以古色古香的,長條凳、四方桌和穿褂子、搭毛巾的服務員,很是有點老北京的感覺。
正宗的北京菜和小吃
月盛齋(醬肉) 崇文區前門大街3號便宜坊(烤鴨店) 東城區和平里中街六區六號樓同春樓 崇文區幸福大街36號森隆飯庄 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72號烤肉季(烤肉) 西城區前海東沿14號桂香村(糕點) 西便門外大街3號全聚德(烤鴨) 前門西大街14號樓仿膳飯庄(宮廷風味) 北海公園內白魁老號(烤羊肉) 東城區交道口大街158號柳泉居 西城區新街口南大街217號沙鍋居(涮肉) 西城西四南大街60號南來順(清真小吃) 宣武南菜園街12號聽鸝館(宮廷風味) 頤和園公園萬壽山下,石舫向東60米寶蘭齋(糕點) 廣安門外三路居251號天福號(醬肉) 順義區天竺空港工業區B區裕華路21號稻香春(糕點) 東城區和平里西街1號樓東來順(涮肉) 東交民巷44號都一處(燒麥) 前門大街36號同和居(山東風味) 白雲觀1號樓又一順(涮肉) 西城區黃寺大街28號烤肉宛(烤肉) 宣武門內大街102號鴻賓樓(清真風味) 西城區展覽路11號扣中里1號樓正明齋(糕點) 三里河南蘆草園1號王致和(腐乳) 宣武區棗林前街19號泰豐樓 前門西大街2號正陽樓 崇文區前門正陽門對面全素齋(宮廷素菜) 王府井大街213號天源醬園(醬菜) 宣武區廣外廣軒6號通三益(乾果)一條龍(清真風味) 崇文區前門大街31號豐澤園(海鮮風味) 宣武區珠市口西大街83號浦五房(醬肉)錦芳小吃店(清真小吃) 崇文區天壇路54號厚德福(宮廷糕點) 西城區南禮士路58號同春園(江蘇風味) 西城區新街口外大街甲14號曲園酒家(湘菜) 車公庄月樹胡同24號老正興(上海風味) 崇文區前門大街44號西來順 阜成門內大街194號天興居(炒肝) 崇文區前門鮮魚口街95號德林功(佛家經素菜) 崇文區前門大街158號來今雨軒 西城區西長安街中山公園內晉陽飯庄(山西風味) 宣武區前門珠市口西大街241號惠豐堂 海淀區公主墳翠微大廈五層馬凱餐廳(湘菜) 地安門外大街3號康樂餐廳(江南菜) 豐台區五里店4號五湘齋 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98號萃華樓(山東風味) 王府井大街58號淮揚春(淮揚菜) 西城區月壇北街三里河東路10號小腸陳(鹵煮火燒) 朝陽區安定門外外館斜街45號餛飩侯(餛飩) 東城區和平里14區1號樓瑞賓樓褡褳火燒 宣武區大柵欄門框胡同9號砂鍋居 西城區缸瓦市西四南大街60號
希望對你有用!
Ⅱ 尋味順義!3月必打卡餐廳出爐
潮白繞郭知魚美 好椒連燒辣菜香
客多不妨員外置 各位例作 美食 家
... ...
尋味順義 · TOP8
NO.1 羊不同朝鮮族烤肉 ·艾迪成店
羊不同朝鮮族烤肉艾迪城店 位於杜楊南街艾迪成麥當勞樓上,一經開業便成了烤肉屆的一股清流,主打的羊肉小串號稱「擼串黨」的標配,從80年代自延邊興起,由於串小味兒香,一口一串便成了流行吃法,不僅成為了同行業的標新立異,更是順義烤肉界的冉冉新星!
NO.2 老北平涮肉 ·馬坡店
老北平涮肉(小院涮肉) 位於不起眼的馬坡橋懷柔方向,下橋右側馬路牙子旁,又名小院涮肉。裝修古典別致,進院則見紅燈高掛、古香古韻,進屋則是方桌老灶、清風雅閣!正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僅試營業期間就已門庭若市、客似雲來,是順義新晉網紅銅鍋涮!
NO.3 小龍人路邊小野串 ·馬坡店
小龍人小野串 位於馬坡良白路小龍人餃子館後院,是一家早期以路邊攤烤串為主,現集合烤肉與傳統火鍋為主的網紅餐廳。其超高的人氣、親民的價位以及良好的食客體驗,多年來,獲得無數粉絲追捧,是家名副其實的本土網紅店!
NO.4 鴻亨泰雜魚館 ·河南村店
鴻亨泰雜魚館 位於河南村,特色水庫雜魚,肉丁餅、熏雞、肘子以及多種本地精品鐵鍋燉和私房菜,15年來,憑借著這一道道硬菜愣是常年門庭若市、火爆異常。坊間傳言,當年河南村就是因為有了他家的開業,才能名聲鵲起、百家爭鳴,使之成為方圓十里八鄉,宴請賓朋、品嘗特色的好地方。
NO.5 川湘食府 ·文化營店
文化營新開的這家川湘菜館,看似尋常卻非同一般,主打巴蜀川味和湖南湘菜。萬州烤魚、香辣蝦尾、水煮牛肉、毛血旺,地地道道的川湘民間菜味味俱全、桌桌必點,開業幾個月來門庭若市、火爆異常,儼然成為了一家寶藏級風味餐廳,是熱衷香辣人士的不二之選。
NO.6 沏點咖啡 ·金街店
沏點咖啡 位於新世界優衣庫斜對面,與市區店一樣,是一家集合精品咖啡與各種 美食 於一體,文藝且有格調的第三空間。開業多年一直名不見經傳,火爆的同時,常年聚集著一眾小資青年與各行各業的創意人士, 關鍵是進店還能攜帶寵物, 是順義難得一見的網紅打卡店。
NO.7 平泉羊湯 ·北小營店
平泉羊湯 位於北小營民悅廣場對面,區別於多數羊湯店主營模式,一層是純正的平泉羊湯;二層則是老北京傳統涮鍋。老闆和後廚的大師傅都是平泉人,致力將原汁原味的平泉羊湯帶給順義食客,是北小營地區新晉人氣餐廳。
NO.8 百川傢具 ·後沙峪店
百川家居公園 (第一分店尾貨店)位於後沙峪古城村火沙路21號,主營美式、歐式尾單家居。區別於旗下其它分店,極簡的裝修配上極致奢華的燈光和裝飾,以及精緻、高端的外貿傢具,加之超低的尾單價格,被多數顧客稱之為寶藏傢具店!
Ⅲ 北京有哪些看似不起眼但超好吃的店
在北京,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但是非常好吃的餐館。以下是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1. 老舍茶館
雖然名字里有「茶館」二字,但這里的點心和小吃也非常有名。茶館的環境充滿了老北京的氛圍,適合品味傳統北京美食。
2. 砂鍋居
這家店以砂鍋菜而聞名,其中包括砂鍋豆腐、砂鍋丸子和砂鍋牛肉等。雖然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好,口碑也很好。
3. 老北京炸醬面大王
這家店以炸醬面而聞名,炸醬面是北京特色的面條。雖然李手御店面不大,但是炸醬面的味道非常正宗。
4. 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的小吃,將火燒和各種內臟燉煮在一起。在老北京胡同里,有很多這樣的鹵煮火燒店,雖然店面不起眼,但味道非常好。
5. 胡同串子
這家店位於胡同里,主要經營燒烤和一些北哪岩京特色小吃。店內的環境充滿了老北京的氛圍,適合與朋友聚會。
6. 糖火燒
這家店以糖火燒而著名,糖火燒是一種甜食,口感酥脆,味道香濃。雖然店面不大,但糖火燒的味道非常地道。
7. 老北京燉菜
這家店以燉菜為主打,包薯悶括燉肉、燉雞和燉魚等。燉菜味道鮮美,搭配燒餅或米飯食用,非常美味。
這些餐館都是北京當地人喜歡的,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味道都非常地道。當然,北京還有很多其他好吃的餐廳,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
Ⅳ 北京人愛吃的燒餅火燒大盤點!再說上一樣算我輸!
對於北京人來說,燒餅是北京人離不開的吃食,也是百搭的吃食。為什麼這么說,您比如吃涮肉、吃烤肉離不開燒餅,吃羊雜碎就燒餅才夠味兒,燒餅夾醬肘子、燒餅夾醬牛肉那就更饞人了……
北京的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一個大「系列」。光名稱就叫人眼花繚亂:
粗略地可分為燒餅和火燒兩大類,一般帶芝麻的叫燒餅,不帶芝麻的叫火燒。往細了分,燒餅又有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吊爐燒餅等等。
火燒其實應叫「火燒餅」,它也是烙或烤制出來的餅。火燒有糖火燒,螺絲轉兒,糖火燒、油酥火燒,搭連火燒等等。烤制時使用的爐具不同,又可以分為吊爐燒餅,缸爐燒餅和悶爐燒餅等。
北京的燒餅,一般都是作為早點或是加餐的食品,作為正餐除了吃烤肉、涮肉以外餐桌上少見它的蹤影。賣燒餅的店鋪,都是很小的,大部分是以賣早點為主。我記憶中的燒餅鋪,印象最深的是三座橋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鋪子。
三座橋(五十年代初已經拆除,現在只剩下地名)的橋南,有一個很小的燒餅鋪,坐落在羊角燈胡同東口的東南角上。燒餅鋪只有一個人,是回民,有將近五十歲。他是個大個,禿頂,眼睛不大,人很精明又很健談。他的燒餅鋪,其實就是在街口靠著人家糧店的北山牆加蓋的小房,有點像唐山地震後北京人普遍在院子里蓋的「地震棚」。
鋪子南北有一米多寬,東西有三米多長。鋪子的東南角有一個磚砌的燒餅爐,緊靠爐子的西面是一個大約一米多長的木頭案子,就充作製作燒餅的操作台。在鋪子的東面開有一個窗子,冬天當作賣燒餅的窗口,窗子裡面就是燒餅爐。窗戶外面掛著一個不大的綴有藍色布條的清真幌子,上面是一把西域風格的壺,壺嘴還冒出一股仙氣,靠頂部寫著「清真古教」字樣。對著燒餅爐的北牆,開有一個門。一到夏天,掌櫃的就把門敞開,一邊和在南牆根兒底下歇涼的人聊天,一邊做燒餅。
每天早晨街上還沒有人的時候,掌櫃的就起來開始生火、揉面,做著准備工作。等火也上來了,面也餳到了,街上的遛早的人們也出來了,掌櫃的就開始做第一爐燒餅了。
北京做燒餅的人,都有一手絕活:手持一個八寸來長的紫紅色的棗木擀麵棍,一邊擀燒餅,一面還能用手中的擀麵棍在面案上敲擊出快慢不同節奏鮮明的響聲。時而快如急風暴雨,時而輕敲慢打,時而清脆,時而低沉,擀麵棍在面案上敲擊的聲響就像一首優美的打擊樂曲,從清早開始,不斷地從那個小屋裡傳出來,飄盪在三座橋的上空。
聽著清脆的擊案聲,聞著剛出爐的燒餅的面香和烤熟的芝麻香味,無論是誰,也會勾起你的食慾。
這個烤燒餅的「土烤箱」里,除了烤燒餅以外,每到下午,還要烤制「干嘣」。所謂的干嘣,就是把上午賣剩下的螺絲轉(一種火燒),放在這個「土烤箱」里,用余火的溫度烤乾,就像現在賣的烤饅頭片、烤麵包片一樣。烤好的干嘣,焦黃酥脆,是酒鋪里的酒客佐酒的好食品,也是哄孩子的絕佳小食品。
燒餅包括: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吊爐燒餅等等。
而這火燒則有:糖火燒,螺絲轉兒、油酥火燒等等。
不過,隨著生活的發展,一些燒餅已經「絕跡」,不太好找到了……
缸爐燒餅是用火爐燒缸製作的,吃起來也是香、酥、脆。原因是它利用了「缸」的光滑、耐火和厚度。在火候上更是講究,因缸里呈凹形,涼或熱燒餅都要滑下來。四面的缸爐燒餅多為長方形,裡面層多,外面芝麻多,上有花檐,大小和現在的芝麻燒餅差不多。
油和面,圓形的燜爐燒餅,個兒的大小與核桃相近,特點是十個連在一起,吃時掰開。
燜爐燒餅的餡料也是相當之多,有脂油(豬油)蔥花的、乾菜的、豆沙的、棗泥的、桂花白糖的、山楂白糖的等等。您可以說它是主食,也可以說它是糕點。
在過去,就數「致美齋」與東安市場「五芳齋」製作的燜爐燒餅最好吃,除了這兩地兒,前門外鮮魚口小橋路南的「魁宜齋」在南城一帶也小有名氣。
馬蹄燒餅又稱驢蹄燒餅,與一般燒餅不同。烤好時出爐,色澤黃中透紅,圓面兒稍鼓,活脫一隻馬蹄,特點是外焦里香,咸甜相間。
馬蹄燒餅分紅、白兩種。
紅馬蹄用紅糖色糖水沾芝麻,帶甜味;白馬蹄不用紅糖水,用白清水沾芝麻,因而色白,它皮薄心空,適於夾焦圈兒和薄脆、排叉食用。
早些年,鼓樓前還有出售白馬蹄兒的店,每逢出爐時,人滿為患。
馬蹄火燒的做法與馬蹄燒餅基本相同,但個兒稍大,內不放椒鹽,外不刷紅糖水,烤完後底、蓋兩片一樣厚,特點也是外焦里香。
與芝麻醬燒餅味同形異。製法是將半發面擀成大片,抹勻麻醬,撒椒鹽捲成長卷,然後橫切成長約三寸、寬約二寸的長方塊,烙烤而成。
因燒餅形似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於是得名蟹殼黃。剛出爐時特別酥軟,但一旦放涼,就不太好嚼了。圓形的蟹殼黃燒餅味咸,長圓形者有餡(紅糖餡、豆沙餡、乾菜餡)。烙制時用烤爐,爐高約三尺,圓形(以一小缸圍以木板製成),爐頂有洞口,燒餅烙熟後用火鉗夾出。
吊爐燒餅多為回民鋪所制,用吊爐將餅坯烘烤,吊爐形如覆鍋以鐵板為底,用鐵鏈吊起,以木棍移動,爐內燃碎煤渣。
這種燒餅歷史悠久,清代楊米人所著《都門竹枝詞》中有「涼果炸糕既耳多,吊爐燒餅艾窩窩」之句。其特點是兩層厚皮,無瓤,這是為了夾肉或夾油餜而食。由於製作費工,逐漸為芝麻醬燒餅所代替。
假吊爐燒餅的形狀和味道都和吊爐燒餅沒兩樣,但在製作時用餅鐺烙代替了吊爐。
香甜味厚,綿軟不粘的糖火燒,因其製作時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油酥燒餅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內外焦脆,香酥可口。內無麻醬,餅面有芝麻,油大層多,味稍咸或為糖餡。
外焦內軟的油酥火燒,還可根據食客的喜好灌入雞蛋,稱油酥雞蛋火燒。它的大致做法是將和好的面(不發酵)擀成薄餅,抹上香油等佐料,捲起,用手拍扁,成圓形,放在鏊子上烙至半熟,再放入爐內烤焦。
澄沙燒餅色澤黃白,酥香可口,松沙甜潤也是咱北京的特色,又因為它的製作工藝,烙熟後裂口露餡,別名「蛤饃吞蜜」。
這是咱北京人最常吃的一種燒餅了。
餅面上粘滿芝麻,餅瓤抹麻醬、撒椒鹽後卷折,故而多層。先在鐺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爐膛中烤之,出爐後外焦里嫩,酥軟可口。味微咸。
螺絲轉兒的外皮是一根根極細的面絲,一碰即酥。
螺絲轉兒的首創人叫孫德山,他曾是清末宮廷「御膳房」的點心師傅。清亡,他由宮里出來,自己在地安門外經營早點鋪,把做焦圈小螺絲轉兒的手藝,全教給徒弟鄔殿元了。
要說咱北京可不止這些燒餅,您再接著往下瞅:
炸肉火燒是咱北京特色傳統小吃,但現已難尋。
一說到炸肉火燒,就不得不提一下這道名叫「一品燒餅」的宮廷小吃了,它是當年皇帝賜給當朝一品官員的點心,而這炸肉火燒則是一品燒餅的民間清真版本。由於是清真,製作時改用素油,皮坯也從水面改用半發酵面團,而餡料則是牛肉和黃醬的搭配。下鍋炸制後,外酥內軟,汁多味美,黃醬濃郁,牛肉餡非常滑嫩。
地道的北京人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而且在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一家自己喜歡的鹵煮店.
鹵煮火燒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輔之以炸豆腐片、鹵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
愛吃褡褳火燒的瓷,集合了~
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制。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便有了褡褳火燒這樣的名字。
看到這兒,您就說咱北京的燒餅多不多吧?
老一輩兒講:吃燒餅時一手橫捏著,一手托著。有芝麻一面朝外,體現北京人對事物的敬重,做人也要有里有面,有內有外,吃也如是如此。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 四九城大磊子 」,帶您感受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北京城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