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在湯溪
戴建東
作為古婺重鎮,湯溪是一個歷史人文深厚的地方。這不僅體現在湯溪擁有建縣五百年的歷史,更體現在湯溪是一個具有璀璨文化的區域,其中飲食文化讓湯溪在古婺大尺敬襲地聲名遠播。
說起吃,湯溪人一直津津樂道,在八婺大地,湯溪菜更是具有獨特風味的美食,在古婺餐飲業中,湯溪爛菘菜滾豆腐、湯溪湯團、湯溪蔥花肉一度成為酒店、賓館的招牌菜。湯溪肉圓、清明餜、角糖酥、蝴蝶烤,曾經是家喻戶曉的食品,現在雖然有些食品已幾近失傳,但老湯溪人談起這些,依然饞誕欲滴。
餐飲作為一種文化,滲透進了湯溪古姑蔑文化的骨髓中。而湯溪的飲食,更多的是加入了節儉元素。幾乎每一樣湯溪菜中,都包含著湯溪人民勤勞、節約的精神。他們從最古樸、最原始的食物原料中,提煉出最精華的美食,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蔥花肉是湯溪具有代表性的大眾傳統名菜,是湯溪老百姓進行宴請時不可缺少的菜餚。正宗的湯溪蔥花肉採用豬油膜為原料,但現在一些店家偷工減料,把蔥花肉的製作方法改成用豆腐皮或藕泥來替代豬油膜,盡管形狀相似,但口味大不相同。
正宗的湯溪蔥花肉始終堅持用傳統工藝製作,原材料——豬油膜(腸與腸之間的粘連物,俗稱網油、蜘蛛網油、花油)在一般菜場已經難覓其蹤,所以要想吃到正宗、傳統的蔥花肉,只能到湯溪來才能一飽口福!
湯溪蔥花肉的製作來歷,也有一段曲折的傳奇。相傳早年湯溪一帶官府腐敗,盜匪猖獗,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偏偏黑心的官府又不準民間百姓食肉,所有的豬、牛、羊、雞等家畜家禽,宰殺後都要進貢官府享用,否則就是違法糾辦。
當時,湯溪有個姓李的屠夫,天天殺豬,但他家卻不能吃上一次豬肉,這個李屠夫是個孝子,自己不吃無所謂,但他母親卻吃不到一口豬肉,心裡就十分焦急,總想有個辦法,讓母親吃一可口的豬肉,以表孝心。
他在殺豬時,將豬內臟中腸與腸之間的陵兄粘連物,俗稱網油、蜘蛛網油、花油等取出,這些原本都是官家不要的廢棄之物,李屠夫就保存起來,然後帶回家,以這些原料,加上蔥、麵粉之類的佐料,加裹進一些割豬肉時掉下的肉碎末,包成一塊塊蔥油卷,然後用豬油入鍋炸熟,送給母親食用。
沒想到,母親吃了這個蔥油餅後,十分開心,連稱好吃。李屠夫也很高興,覺得以後終於可以讓母親品嘗到豬肉了。但於,這個食品要有個名稱才是,但不可以有肉字,否則就違背官府禁令,李屠夫就稱之為蔥花捲。後來,蔥花捲製作的人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精湛,名稱也恢復了原來的品味:蔥花肉。
從此,豬油膜蔥花肉就成了湯溪一帶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宴席佳餚,只有山裡的農家樂才能嘗到。客人到了湯溪農家,酒桌上必有蔥花肉。主人會借這道點心讓客人猜「酒謎」,猜猜製作這道點心的原材料是什麼,幾乎無人能中。
說起飲食,不得不說湯溪雞蛋面。這種美食也是從節儉人家流傳而來。在湯溪,大部門農家都流傳著,「有蕃薯粉便有菜」的說法,用蕃薯粉加雞蛋製作而成的雞蛋面,即可當菜,又可當主食,從而被湯溪大多數人家推崇。
而湯溪雞蛋面的由來,也流傳著美麗的傳說。從前,湯溪有戶人家,家裡很窮,平時幾乎拿不出什麼好吃的來。因為家窮,丈母娘家也看不起他,盡管女兒女婿多次邀請,但岳父岳母一次都不上門做客,這讓女兒心裡很難受。
有一次,岳母思女心切,就瞞著岳父偷偷一個人來看女兒。這下把女兒樂壞了,想張羅著給母親做點好吃的。可是,她在家裡找來找去,只找到半碗澱粉(用蕃薯提煉而成),就再也沒有啥好東西了。可是,這半碗澱粉也做不出什麼好吃的啊!女兒心裡是又急又愧又難受,這可怎麼辦呢?這里,家裡的老母雞倒是很爭氣,「咯咯得、咯咯得」叫了幾聲,就撲嗵一聲下了一個大雞蛋。
有了雞蛋,聰明的女兒就想到了辦法了。她先把雞蛋敲在碗里,然後抓兩把澱粉,加水調成糊狀,然後下鍋煎成一張圓圓的薄餅稿好。可是,就這么一隻雞蛋餅,母親也吃不飽啊,這可怎麼辦呢?
聰明的女兒就將薄餅切成細條,像煮麵條一樣下鍋煮熟,然後加上蔥、姜、蒜和辣椒,這么一搭配,這雞蛋面的味道就出來了,比普通面條更柔更韌,而且湯汁鮮美,即可當菜又可點心,把母親吃得滿臉通紅,贊不絕口。從此,湯溪雞蛋面也就揚名當地,成了招待客人的主要美食。
還有一種湯溪點心,名叫湯團,這種類似元宵的美食,只有在湯溪一帶才有製作,而周邊的龍游、遂昌、蘭溪都少人問津。
湯團以前名字不叫湯團,而是一種內包菜餡的元宵。至於後來為什麼改名為湯團,據說與朱元璋屯兵金西有關。
早在1357年,朱元璋命鄧愈、胡大海克徽州、休寧後,緊接著進攻婺州,但未取。朱元璋得知部下連攻金華不下,便親自率部前往支援,在九峰山遇謀士劉基、宋濂,很快就其攻克了婺州府。
次年十二月,朱元璋來到湯溪地界,在城鎮邊的一個小村邊,找水洗手,,發現在一口塘內,水溫如湯,朱元璋當即將塘邊的村,命名為湯塘,因湯塘邊上有一條越溪,就將集鎮命名為湯溪(明成化七年時,湯溪才建立縣建制)。
洗了手後,朱元璋帶著幾個親信來到湯塘村,在農戶中用餐,該農戶見來了一群官兵,不敢怠慢,忙張羅著開鍋做飯。但是,農家沒什麼好吃的,只有一點米粉存著准備春節時用,也只好拿來招待客人。
主人將米粉調勻揉成面團,然後將瘦肉、豆腐、蘿卜調和成的菜餡,包進米粉團中,下鍋煮熟,每人七隻分碗裝給客人品嘗。朱元璋一生行伍生涯,飢一餐,飽一餐,還真沒吃到過像這樣的美食,連稱好吃,便問主人,這個食物叫什麼。主人也答不上來,便請朱元璋命名。
朱元璋剛好為湯塘村命名,又在這里吃到帶湯的米團,便說,這個就叫湯團吧。從此,湯溪湯團,就揚名四方,成了當地招待客人的主食。
在湯溪,還有一種零食,名叫「的卜」,流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由湯溪豐氏代代相傳。1998年,豐子愷之女豐一吟三姐妹一行,尋根問祖來到豐姓祖地黃堂村品味了「的包」之後,為之拍案稱奇,隨後寫了一篇《的卜情》加以頌揚,因此又被人稱之為「的卜」。
相傳明朝末年,李自成攻破明朝首都北京城,蘭妃娘娘隨難民南下,途經湯溪鎮豐姓橫路村時病倒了,被一位豐氏人家收留。蘭妃娘娘為報答豐氏人的救命之恩,臨別時將製作皇宮點心「的卜」的技藝傳授給他。從此,豐氏人家就以製作「的卜」為業,並一直流傳至今。
時光流逝,原本皇宮內高檔點心,如今成為百姓也能吃到的點心。它用糯米、麥芽、桂花、芝麻、葡萄糖等製品,經過炊、泡、蒸、煮、煎、打、炒、烘、摘、包、壓、揉等十幾道工序,在特定的溫度和濕度下,配以獨特的手工藝製成。它菘脆酥香、軟甜清口,且無任何色素和防腐劑,凡品嘗過此品者,無不贊口稱絕。
2008年,「的卜」製作技藝作為金華面餅傳統製作技藝之一,與金華酥餅、金華湯包、蘭溪雞子餜、浦江麥餅、永康肉麥餅一起,成為金華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饕餮經》有雲:「爛菘菜滾豆腐,湯溪名菜,其味有如紹興臭豆腐,湯美味咸,饌食之怪味也。」故爛菘菜滾豆腐「聞著臭,吃著香」,獨具風味,是一道具有湯溪特色的地方名菜。
湯溪爛菘菜滾豆腐在於獨具的製作原料,湯溪豆腐製作基本採用傳統手藝,除了磨黃豆採用機械外,其他加工過程都用手工完成,使豆腐味道獨特。菘菜腌用厚大白,菜葉肉質肥厚,鮮嫩,無渣。
每年的11月是白菜的採收期,當地農民家家戶戶都會腌下一缸缸一壇壇的白菜桿子,炒肉片、炒豆腐、炒冬筍等必不可少,味道鮮美,無以倫比。到了來年,腌菜就成了湯溪的名菜材料——爛菘菜。用爛菘菜作主料,配上鮮嫩的豆腐,佐以辣、蒜、姜、蔥等配料,下鍋煮至滾燙,下酒配飯,終成佳品。
而湯溪爛菘菜滾豆腐的來歷,更是有一番說道。湯溪人歷來以勤、節、儉、朴而著稱,湯溪人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休養生息,祖祖輩輩延續生存,靠的就是勤、儉兩字。特別是湯溪婦女,更是以節儉而聞名當地。當時,湯溪信奉的生活規則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創業賺錢養家,女人在家守業貯藏育兒。燒菜煮飯,飼養牲畜,勤儉持家。
當時,湯溪雖然地處偏僻之地,但當地盛產一種白菜名叫高腳白,高桿寬葉,肉質肥厚,是蔬菜中的佳品,湯溪人一般都是大片大片種植,新鮮蔬菜吃不完,到了冬天下雪之季,就全部腌製成鹹菜,湯溪人稱之為腌雪菜,這樣就可以一直吃到來年春夏交接之季,更多的農家,是一年四季,腌菜不斷,成了當時農家主菜。
一壇子腌雪菜腌好後,善持家務的湯溪婦女,便從上一層一層向下掏,吃一層,掏一層,吃到第二年夏天,一壇子雪菜也吃光了,只剩下已霉爛的菜葉和酸菜汁。
這一壇子酸菜汁,倒掉又可惜,因為都是用鹽巴腌制的,放著第二年再腌,又覺得不妥當,這可怎麼辦呢?這時,有一個湯溪人家裡的鹽用光了,當時鹽是很金貴的物品,一般很難買到,就是到城鎮中買,價格也不低,這個聰明的湯溪媳婦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將爛雪菜汁和新鮮的豆腐放在一起燒煮,以豆製品的鮮嫩掩蓋爛雪菜的臭味,這樣一燒,半個村子的弄堂里幾乎都聞到了爛雪菜的臭味,人們紛紛往這個湯溪媳婦家裡趕,想看看到底是煮了什麼玩藝。
爛雪菜滾豆腐燒好了,總要想辦法吃掉,沒有鹽巴,日子可沒法過啊,這個湯溪媳婦喝了一小口爛雪菜湯汁,沒想到,味道還真不賴,入口濃香,鮮美無比:這爛雪菜滾豆腐,聞著臭,吃著香。這一下,趕來看熱鬧的左鄰右舍也紛紛拿碗勺湯,搶著喝了起來。原來,爛雪菜滾豆腐的味道這樣好啊。從此,湯溪人腌雪菜後剩下的湯汁,就全部用來燒豆腐吃,這也就成了湯溪的一道名菜了。
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家家都要供奉先祖,以寄哀思。而清明節最主要的美食,則是清明餜。
湯溪清明餜用「鼠耳草」混進粳米粉製作,口感綿柔,這一製作方式,從湯溪明成化七年建縣開始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在湯溪,一到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餜以祭奠先人,還要拎著去看望遠嫁在外的女兒。
清明餜在湯溪也叫赤腳餜,意為清明過後,天氣轉暖,吃過清明餜,就要赤腳到田間勞作了。清明餜主要有甜咸兩種,甜的用刻有福祿壽喜的模子(餜印)打制;鹹的則以雪菜、春筍、肉絲為餡,用純手工包成橢圓形,並帶有花紋皺褶。甜、咸兩種清明餜,形態各異,風味獨特,體現了農家女心靈手巧的技藝。
變廢為寶,是湯溪菜的特色之一,許多廢棄的下腳料,經過湯溪人民的精細加工,變成了一道道美味佳餚,也成就了一個個神奇傳說。
湯溪一帶歷來有種植青豆和毛芋的農耕習俗。在農村中,毛芋收獲後,芋艿芋子是要收獲回家的,而芋梗則丟棄在田中,連豬、牛等家畜都不要,成為地地道道的廢料。但是,就是因為這些廢料,在聰明勤儉的湯溪人眼中,又開發出了一道口味極佳的好菜,這就是青豆燉毛芋梗。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早些年,湯溪有戶洪姓人家,因為父母常年生病,田地賣光了,人稱洪光,只好靠打短工謀生,家中窮得叮當響,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有一年秋收之前,洪光家中又沒有吃的了,看到父母躺在床上唉聲嘆氣,洪光心如刀割,他只好到田裡撿別人挖毛芋後,丟棄在田裡的芋梗,拿回家後,將芋梗最下端凈白的一段洗凈,切成小段,用鹽浸泡數日後,除去芋梗的臊腥味。
洪光又到田野里撿拾別人家大豆收獲後掉在地里的小豆粒,回家將小豆粒和毛芋梗放在一起,入鍋煮沸後食用。沒想到,這毛芋梗經鹽腌制後,臊味全無,成了一道口味極佳的美食。這下四鄰八舍都學著撿拾毛芋梗,回家燒好菜吃了。
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毛芋梗燉青豆的菜餚,還是沒有被丟棄,而是燒法越來越精緻,工藝越來越先進,普通的毛芋梗燉青豆,現在又加入了排骨等配料,口感越來越美味,成了當地農家樂中必不可少的佳餚。
凝聚著湯溪人民智慧的湯溪美食,經過一代又一代湯溪人的提煉和加工,已逐慚形成了自己的餐飲特色,並以商業化的模式進駐市場,成了當地餐飲行業必備的招牌,這也是湯溪菜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推崇的原因之一吧。
2. 廣東哪些地方溫泉比較出名
冷冷冷…是時候約"泡"了!話說廣東是溫泉大省,有大大小小溫泉200多處,那究竟哪些是真溫泉?如何辨別真假呢?是不是又擔心真溫泉去的路程太遠或者入住一晚費用太高呢?不要緊,我們已經為您考察好,既便捷又有品質的真溫泉。這
廣東溫泉哪裡"真"的"好"?這些溫泉讓你約泡過癮!
冷冷冷…是時候約"泡"了!話說廣東是溫泉大省,有大大小小溫泉200多處,那究竟哪些是真溫泉?如何辨別真假呢?是不是又擔心真溫泉去的路程太遠或者入住一晚費用太高呢?不要緊,我們已經為您考察好,既便捷又有品質的真溫泉。這個冬天,來溫暖你!
關於溫泉分布
用手輕輕放在泉水中晃動幾下,溫潤的泉水頓時就溫潤了手心,連底下的石塊都看得一清二楚。爬完羅浮山以後特別適合來這里,安靜又放鬆。這里也是離東莞最近的一個溫泉。
【自駕路線】:惠博大道→217縣道→464鄉道→怡情谷溫泉酒店
3. 廣東清遠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清遠作為廣東省旅遊資源大市之一,好玩的地方可不少!特別是清遠的 山水、漂流、溫泉名聲在外,每年五一、十一長假,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遊玩,下面為你介紹幾個人氣爆棚的景點,切勿錯過!
1、清遠飛霞山風景區
飛霞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位於廣東省清遠市東23公里,南距廣州60公里,面積為21平方公里,是廣東首批風景名勝區,「廣東八大名山之一」,飛霞山是三教合一的聖地,景區森林覆蓋率超過98%,空氣中氧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過20000個,也是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九福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清遠及周邊地區的遊客到此燒香祈福,甚至已經成為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古往今來,飛霞山以其秀麗獨特的嶺南景色,吸引了無數名流墨客在此吟詩作賦,如張九齡,韓愈,蘇東坡,海瑞,袁牧等,均慕名到此游覽,並留下了不少詩賦與墨寶。因此素有「飛峽山裡藏千景,歷朝詩賦滿山中」 之說。
目前景區已開發的主要景點有「三霞景觀區,也就是飛霞山主體景點,包含了飛霞古洞、藏霞古洞和錦霞禪院」,第二是峽江景觀區,游覽一江兩岸自然風光。這里有風光無限的兩峽一江景色,有眾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歌賦,有千年的古建築,有三教的文化精髓,是集風景、人文於一體的福地,是廣東省值得一游的風景名勝區。
近期,景區裡面為節假日設了不少人性化的設施,如果沒有去過,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好玩的地方!
天子山共有大小瀑布十多處,並有一字潭、龍潭、水簾洞等眾多景觀,其中天子山瀑布落差90多米,溪水順山岩鋪瀉而下,有如珠簾掛壁;天後瀑,落差80多米,溪流飛湍而下,穿過元陰霧,蔚為壯觀。
地址:清城區飛來峽鎮西坑山區天子山瀑布風景區
以上景點包含了好玩的地方,地下溶洞、泡溫泉、爬山玩水、漂流、植物花香,都是清遠比較有代表的地方,有清遠旅遊計劃的話,不妨加到計劃裡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