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溫州好吃的地方排行榜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溫州好吃的地方排行榜

發布時間: 2022-02-28 23:52:00

⑴ 溫州有啥好吃的

在浙江的東南角,有一座小城,這里依山傍海,氣候溫和,取名「溫州」。

人們總以為這裡布滿了皮革廠,這里的人都在炒房,卻不知溫州人經商不過數十年,而溫州建城已有兩千餘年,對吃的研究也有千年歷史。

溫州建城古稱「甌越」,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的東甌國便是位於這里

如果你和一個溫州人聊起豬臟粉這種食物,那這個朋友就算交上了:和湖南米粉一樣,沒有一碗豬臟粉能走出溫州,除非你來。而每個在外回鄉的溫州人,到家第二天的早飯多半是一碗新鮮熱氣的豬臟粉。

為了生計走四方的溫州人,最想念便是家鄉獨一無二的食物

當然還有各種沒吃過的海鮮。盡管在禁漁期,我們依然吃得一嘴鮮,不斷在被刷新「好吃海鮮」的認識。

禁漁期沒能吃到最生猛的海鮮,即使是急凍和養殖的水產,也已足夠征服我們的胃

還有段時間才開漁,沒忍住跑過來,五花八門的海鮮,各色好吃的主食,大吃大喝三天後,我們確認:這座好吃的海濱小城值得來!

米做的一切

第一碗糯米飯

甜咸黨的終結者

凌晨四點,人們還在睡夢中,這座城市的糯米已經炊上了。

提前熬好的香菇肉湯,新炸的油條切成碎粒,蝦皮紫菜肉鬆芝麻,整齊排開。還有一桶桶現熬的豆漿熱氣直冒。

七點,上班的人們陸續來到,「老闆,一碗糯米飯多肉湯少蔥,再加一碗甜豆漿」。

老闆熟練地從蒸籠里挖一勺糯米,澆上肉汁,鋪上油條,最後撒上蔥花,這碗滿滿碳水的糯米飯,是每個當地人一天的開始。

糯米飯@小姨家糯米飯

吃糯米飯一定要配湯。蛋花湯、豆腐腦、豆漿是常見的選擇。

豆漿有咸甜兩種,咸豆漿里會放油條紫菜蝦皮和蔥花,而甜豆漿里會撒黑芝麻,有任何忌口,記得提前告訴老闆。

咸黨和甜黨在這里都能得到滿足。這里的甜糯米飯和別處也不一樣。

炸得金脆的油條,均勻撒上白糖和黑芝麻,混著糯米大口吃,沒有人能拒絕這樣的美味。

你問糯米飯哪家最好吃?這還真是一百個溫州人有三百個答案的問題……但自家小區樓下從小吃到大的那家,肯定不會差。

第二碗豬臟(zàng)粉

早飯夜宵兩相宜

當湖南人和江西人還在爭論天下第一米粉時,溫州人哭了,因為豬臟粉根本沒走出過溫州……

豬臟粉用的是鮮米粉,每天早上去菜場可以買到新鮮做出來的,當天就要吃掉,無法儲存,所以這種米粉,溫州以外的地方很難吃到。

豬臟,顧名思義就是豬內臟,主要是大腸、小腸和豬血(現在很多地方會用鴨血代替)。

豬腸處理得干凈,燉上個把小時,吃起來才夠入味,軟而不爛,糯香十足。

大腸肥,小腸脆,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根據用料和量的不同,一碗豬臟粉可以從十塊吃到三十塊。

@守英豬臟粉 現在連鎖分店開得亂,認准倉橋街開了三十多年的老店

豬骨湯色澤清,喝起來味道香濃,再配上爽滑的米粉,鮮嫩的血,和香糯的大腸,一碗大滿足。

溫州的小店喜歡放味精,不喜歡的建議提前和老闆打好招呼

到了晚上,辛苦一天的人們對碳水的渴求更加強烈。

夜宵是重口味版豬臟粉。湯底的顏色一看就濃郁許多,配料乾脆全鋪滿大腸,湯里直泛著油花。

@錦泓老字型大小豬臟粉

不同地方的水和米不同,做出來的米粉有本質的區別。

這里的米粉比桂林米粉更細一些,不會太有韌勁和糯性,講求爽滑和米香,浸過肉湯後,大口哧溜吃進去,深夜的胃和心都得到了慰藉。

第三碗粉干

兩種打開方式

粉干是另一種米粉。

將米用水磨磨成水粉,經過兩道蒸粉的工序,最後壓成細絲、晾曬成粉干。攜帶和儲存都很方便,是溫州人家中常備、外出也常帶的干糧。

粉干有粗細兩種,未煮之前看上去也許只有大小的細微差別,但吃起來口感全然不同。

粗粉干適合煮湯面,煮的時候要小心火候,稍有不慎就可能煮爛,煮好之後要馬上吃,粉干很容易吸水,放置一會就會坨掉。

水潺沙蒜粉干 @甌餚雅園

配料就很自由了,可以只是簡單地炒個蛋加肉湯,也可以是豐盛的一碗海鮮粉。整條小黃魚、鮮牡蠣、鮮蝦、蝦干、鰻魚干……這樣一碗只用二十塊。恨不得喝光湯底。

@清江三鮮面

細粉干更適合用來直接炒。

起大鐵鍋,下豬油,先炒佐料:雞蛋、豬肉、洋蔥胡蘿卜,然後下泡過水的粉干,倒入佐料,最後下蔬菜。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干就做好了。

@倉橋街炒粉干

炒粉干吃起來韌韌的,帶點鍋巴的部分最精彩,金黃焦糯,配上豐富的佐料,吃得滿口油香。

溫州有個地方叫高樓鎮,那裡的炒雙粉是一絕,細粉干加透明Q彈的番薯粉,口感很豐富

難怪在外地的溫州人會感嘆:沒有糯米飯的地方都是他鄉,沒有炒粉乾的地方都是流浪!

鮸魚:一條魚的N種變身

在溫州,一頓飯可以沒有肉,但絕對不能沒有魚。如果要選擇餘生只吃一種魚,那這里的人肯定會選:鮸魚。

溫州人吃鮸魚有多瘋狂呢?前兩年媒體做過統計,說溫州人一年吃掉3718噸鮸魚,價值1.5億元……鮸魚肉厚又鮮美,可清蒸可紅燒,但更重要的是,很適合被做成各種魚料理。

魚餅

溫州魚餅,可以用鮸魚,也可以用其他新鮮的海魚。一斤魚肉混合三兩紅薯澱粉,不多不少,這樣做出來的魚餅既有魚香,又足夠彈牙。

魚餅@甌餚雅園

吃魚餅一般要蘸醬油醋。這可是溫州人的海鮮法寶,醬油兌醋 1:2 的黃金比例。無論是吃海鮮還是雞鴨鵝肉,都靠這小碟蘸料來調味。

魚丸

溫州魚丸不是球形,而是不規則的條狀。同樣用鮸魚混合白澱粉,加入蔥姜絲,揉捏至魚肉有彈性,然後用刮板一點點燙入沸水中,等到浮起來,魚丸便熟了。

本地吃法是喜歡加很多醋、胡椒粉和蔥花,吃不慣酸味的也記得提前打招呼。

魚肉外滑里嫩,很有嚼勁,魚湯鮮美,酸辣調味去腥提鮮,十分開胃。

⑵ 溫州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五馬街蠻好吃的,五隻馬夠你吃的了!呵呵
五馬步行街(府前街路口)有一間天一角,那裡有全部溫州的小吃,消費也不貴,你可以去看一下!!

⑶ 高分~~~~~溫州好吃的地方介紹一下

1、五馬街

五馬街,中國著名商業街,古稱五馬坊,溫州舊城古街道之一,東起解放街與公園路相接,西至蟬街與府前街相交,街長四百米,寬十二米,街兩側擁有十四條小巷。

相傳始於東晉,唐宋沿襲不變,清代改名五馬街,一九三四年改名中山路,一九四九年後恢復五馬街之名。一九七四年改為瀝青路面。一九八四年四月定為溫州市標志性購物步行街。



2、南塘街

城南堤塘南塘上的一條街道。溫州南塘街連接溫州錦綉路,毗鄰溫州白鹿洲公園,凱盛花園。南塘街和南塘河相伴而生,街因水興,河由地名,並都衍生自南塘。

3、朔門街

東起水門頭打繩巷,西至解放街,長380米,寬6米,最狹處僅2.9米,是溫州舊城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條老街。因其位於溫州古城七大門之一的「朔門」之內,故名朔門街。

明清時期,朔門就是溫州著名的商業街。因為緊靠甌江的南埠頭,朔門街成為北向進城的通道,人們一停船上岸就直奔朔門,這里南貨、水產、糕點、香燭、等'應有盡有。

(3)溫州好吃的地方排行榜擴展閱讀

五馬街經營特色:五味和十分注重經營特色,除了供應南北貨外,兼營糟、醉、臘、海味、鮮果,還自辦作坊,聘請名師製作蜜餞、腌臘貨、糕點、炒貨等食品,以選料考究、加工精細、貨真價實、風味別具而聞名,尤以糟制魚生、蝦醬、醉蟹、香螺、臘腸、醬油鴨、五味香糕、山楂糕與五加皮葯酒為特色。

知名度最高的要數美味魚生(即白鰨生),製作工藝已有80餘年的歷史,獨具色鮮、條勻、不糊、味美、耐貯五大特色。除供應本地市場外,曾用龍泉青瓷罐精裝遠銷香港。

⑷ 溫州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可以推薦下嗎

1.五馬街那一帶,很多小巷還有外面的街上也不錯
2.天一角也是溫州出了名的好吃
3.望江路一帶也好
4、乘坐2路車或者6路車,通往去五馬街的路上會有不錯的點
5.朔門街附近也好
6.另外就是新城一帶也挺好的
暫時只能說清楚這些了,因為有些好吃的都是單家店,分布在一些小街上,得自己去找去逛。像那些專門的食街不是很多的

⑸ 溫州有什麼好玩好吃的

溫州好吃的很多,有矮人松糕、長人餛飩、八字橋松糕、米面、炒粉干、馬蹄樺、 陡門頭燈盞糕、豬油糕、馬蹄松、白蛇燒餅 、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腳糖、荷花酥、福壽糕、雙炊糕、麻巧、溫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餅、膠凍、溫州牛肉焙片、溫州高粱肉、縣前頭湯圓、強能魚丸等,約有四五十個品種.
李大同的雙炊糕
瑞安有許多名小吃和糕點,有著百年歷史的李大同雙炊糕更是聞名遐邇。在溫州市烹飪協會秘書長潘錦賢的帶領下,我們特意去拜訪了李大同第三代傳人(老五房)李觀成先生。
「雙炊糕的特點是:細、軟、韌、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著雙炊糕,向我們介紹其工藝和歷史
捏一塊雙炊糕放在嘴裡細嚼,口味香甜,糯米細膩軟韌。別小看了,這小小的一塊糕點,要經過十幾道的工序才能完成呢。「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將糯米與鐵砂一起炒制,這樣做成的雙炊糕才更香」,李老先生介紹說,之所以叫「白糖雙炊糕」,是因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經過兩番炊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創於清朝光緒十四年,創始人李瑞慶系清末浙南一帶糕點名師。如今,經營有雙炊糕、麵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點,先後獲得過中華老字型大小、中華名小吃、溫州知名商標等榮稱。第三代傳人李觀成先生發揚「大同精神」,在口味和包裝上不斷出新。多少年來,前來溫州、瑞安探親訪友、觀光旅遊者,都紛紛到李大同選購糕點,分贈親友。
長人餛飩
1930年前後,樂清人陳立標在市區鐵井欄口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鹼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鬆、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個子很高,人稱長人餛飩。(
而且,在幾十年以前,還有人一些在夜晚,冒著嚴寒,擔著餛飩出來叫賣,過路的人因為有些飢餓,也想暖暖身子(餛飩也很便宜),所以就坐下來,嘗嘗鮮。就這樣,十傳百,百傳千,長人餛飩就這樣出了名。時間過得很快,現在幾乎沒有人在街上叫賣。只有在瑞安等地還有這樣的風俗。現在,「長人餛飩」已經在溫州打下基礎,創建了品牌,並開了好幾家分店!
永強泥蒜糕:吃過的人沒說不好的,好就好在土得有特色。泥蒜是一種產在灘塗上的軟體動物,其貌不揚,泥蒜是當地漁民的叫法。要說清泥蒜的形狀還真有點困難,反正海邊的人可能都見過,對了,就象肥肥的蚯蚓。泥蒜泥蒜顧名思義,全身都是泥,要用力搗、踩,才能洗干凈,這樣說吧,一斤的活泥蒜也就能洗回一二兩凈物,可想而知它有多少泥了。煩是煩了點,可這東西實在是鮮啊,鮮得人不知他味了,把它和糯米糕一炒,滑嫩鮮香,幾乎不用咀嚼就順著喉舌滑到胃裡去了,等你回過味的時候,只有滿口的鮮香了。
***洞頭的帶魚番薯粉:直至今日,我還沒有吃到過有比洞頭的帶魚番薯粉這樣把海鮮和山土貨結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帶魚是如此差異,卻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純朴和海帶魚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與火的奇異約會,使普通的東西具備了獨特的魅力。
燈盞糕
據說,清光緒年間溫州有姓陳的兄弟二人,在市區東門陡門頭路亭制賣一種形似燈盞的點心,形似燈盞,獨具風味,一時名聲大振,便被稱為「燈盞糕」。現在,在溫州比較有名的是「大王」燈盞糕和「扁頭」燈盞糕,以鮑魚為餡的是最貴的,最普通的就是蘿卜絲陷的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里鋪一層面漿,用蘿卜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面漿。聽師傅說那面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明擺著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後,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茲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著聲音就讓人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燈盞糕在油里炸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需要翻過來了。把湯勺提起來,微顫幾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轉了一個身,然後穩穩地落回到勺子里。這樣高水準製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外皮酥鬆脆甜,肉餡則煞是爽口。
豬油糕
這其實是一個糯米團,把它攤成薄薄的,放在豬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時就可以吃了,吃時撒上些白糖,然後用粽子葉包著,豬油糕簡單而古樸,為一代代的溫州人所喜愛,它並沒有象溫州的其它小吃那樣有那種特別通俗的「招牌」店,而是分散在各個簡單而古樸的小巷裡。
楠溪麥餅
其實這種食品比較多見,把麵粉和好,裡面放入梅菜,肥豬肉,包好,擀成薄薄的,放進爐中烤就可以了。但是溫州永嘉的楠溪江「王大媽麥餅」吃過後絕對不會讓你忘記。做麥餅的師傅告訴我,和面、做陷、包的時候皮的厚薄和烤的時間和火候都是十分講究的,正是這一步步的精工細作才會有鬆脆弱、噴香的美味麥餅。
魚丸湯、敲魚湯
作為沿海城市的溫州,它的小吃中自然不會少了魚製品,魚丸和敲魚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了。溫州的魚丸不是原形的,以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揉透,然後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吃的時候連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送入口中,唇齒間溢滿一股淡淡腥味的魚鮮味道,用力一嚼,還會發現這「魚丸」頗有勁道,彈性十足。溫州大街小巷設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而敲魚湯也可以說是溫州的一道名菜了,它也是魚去骨和麵粉,不過要把它敲得很薄很薄的一張。吃時,把它切成一條一條的,然後用加三絲(也就是蘿卜絲之類的)煮,加醋,胡椒粉。吃起來不僅鮮,因為它是被反復敲打出來的,所以特別有勁道。這道菜應該是別的地方沒有的,所以有機會去溫州的話一定要嘗嘗這道名菜。
白蛇燒餅
又名蔥油熏酥燒餅。傳說此餅的創制者是一位喜穿白衣的女子,因而稱此餅為白蛇燒餅。白蛇燒餅以每50公斤麵粉用8.5公斤豬油揉成酥面;餡心也很講究,將豬肥膘肉切成條,加鹽腌漬3天,切丁;甜醬瓜切丁;蝦米浸酒後切末,加芝麻油拌勻。將麵粉和水加熟豬油,撳成圓形皮子,裹入鹹肉、甜醬瓜、蝦米、蔥等,包成餅生坯,取飴糖水刷在餅面上,撒上芝麻。待燒餅爐升溫至約200℃時,將燒餅生坯貼在爐壁上,烘至餅呈淡黃色時,封住爐口,再燜烘約5分鍾出爐。出爐的餅色呈淡黃色,入口酥化,酥鬆味香。
縣前頭的湯圓:
溫州有名的縣前湯團原名鄭德大湯團,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相傳至今,久盛不衰。那湯圓潔白晶瑩、滑糯爽口、湯清香馨、入口即化。記得我在溫州讀書的時候,時常逃課偷跑到縣前頭去吃湯圓,至今想起還不禁使人莞然溫.州人視吃湯團為吉祥,歷來有湯團待客的風俗習慣。市區青年訂婚要向親友贈送湯團券,以示結緣誌喜。華僑歸國更視吃湯團為故鄉情。縣前湯團選用上等糯米製作,煮而不破,口感細膩,獨負盛名。麻心湯團香甜可口、擂沙湯團味醇爽口,鮮肉湯團入口咬開,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鮮美無比,這3個品種最受人喜愛。1998年1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州舉辦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的麻心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馬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 貼在2000度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
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採用優質麵粉、蔗糖、 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製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薄餅
溫州人有端午吃薄餅的風俗。制薄餅有一定難度,首先是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攪勻後,抓在手中掛而不掉,將麵糊往鐵煎盤中的輕拖一圈,便烙出一張直徑約21厘米、薄如絹帛的面片來。置面片於平盤上,放進肉絲、香菇絲、綠豆牙、蛋絲、鱔絲和韭菜炒成的餡子,捲成圓柱狀,蘸原餡心鮮鹵而食
膠凍
以黃魚膠或其他魚類的膘作原料,加水(50克千魚膠加2500克水)煮沸,溶化後冷卻即成。吃時用刀開成小粒,用醬油、味精、米醋、麻油、胡椒粉等調味。口感清涼、滑潤。
油卵
以麻心或豆沙為餡的糯米粉團,外蘸白芝麻,然後油炸,熟時呈老黃色。形狀似鴨蛋而略長、空心,因此叫油卵;也有用鮮豬肉和香菇等作餡,形似圓台乒乓球而稍大,名為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和油條起家的。
黃牛骨由於燉的時間長,肉和筋都很酥爛,濃香溢滿腮幫。都說骨邊肉特別香,這一整套的黃牛骨還因為配料講究獨特,所以芳香馥郁,入味特濃。牛骨配湯味道營養俱佳,尤其牛排口感純正,入嘴香酥而不膩。1998年謝秉軍,謝秉國兄弟倆在鰲江鎮打出了『平陽黃牛骨』的招牌,專門經營以黃牛為原材料製作的各種小吃,因為味道正宗很多客戶慕名而來,如今天「平陽黃牛骨」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成為溫州的一道特色風味小吃。
【魚餅】
溫州魚餅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後再放在油鍋里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江蟹生】
江蟹是一個泛指,一般約定俗成的是甌江中的梭子蟹,經過精劈分解,用醋、醬油、黃酒浸制或輔以其它密法原料,制浸時間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因此江蟹生的表面味道就是酸、甜、醬、鮮,蘸了芥末吃,就變成了鮮猛辛辣。我以為,江蟹生是甌菜系最鮮之一道,在密法調料的浸制下,生的蟹肉果然味道新銳,鮮氣逼人,只道是那永寧江,源龍泉溪一泓清流向東,流經南北雁盪山雄險奇峻的山區,沿江是樹繁竹秀,清泉淺溪,幽谷鋪雲,石立風行,蟹便生於這條江上,蟹生甌江。
【花蛤】
為傳統養殖貝類,寧德梅田花蛤以顆粒飽滿、含沙質少而聞名海內外。福安溪尾是花蛤種苗生產基地,霞浦鹽田花蛤亦久負盛名。溫州的產量也很客觀,不過這道菜給外地朋友點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不然很尷尬的……經常出來操外地口音的大叫:「服務員把你們經理叫過來,這個什麼蚌的還有血,不燒怎麼吃呀……」真是愕然呀……
【溫州高梁肉】
相傳創制於清代溫州橫井巷廣進樣臘味店。用豬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醬油、紹酒,精鹽。經過攤曬,烘乾而成。呈圓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勻、脆香可口。食而不厭的特點
【清明餅】
在清明節前,溫州城鄉家家磨糯米粉做餅,餡以豬肉、筍絲之類,或者嵌以甜糖,俗稱「清明餅」。在山區,則采清明草作餅。清明草,即綿菜,也叫「米菜」。學名叫「鼠麴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節,會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採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之糯米粉,以鮮筍、芥菜、肉丁為餡,制餅蒸熟而食。有的人家,從田間采來綿菜、馬蘭頭、薴麻嫩腦等野菜或青草後,先炊熟曬干,磨細作為餅餡,和上米面或麵粉制餅,用兩片香泡葉包裹,然後,在飯鍋中或蒸籠中蒸熟即成,俗稱「蒿餅」。在泰順,先一日,以綿菜葉或蓬蒿和米粉,餡糖阿日饅頭,謂之「蒸糍」。綿菜,色青具有韌性,不但好吃,且貯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這天不舉火,以冷食為果腹之物,這即古代為紀念介子推焚綿山取寒食之遺意。現在樂清城關,每當清明前後,街上便有清明餅在賣,味道很好!
【平陽炒粉干】
溫州地攤小吃之一,多以粗粉干為多現在炒粉干,基本上以平陽細粉干為多粉干炒的時候加的配料不同,味道也隨之不同。
鴨舌
在溫州食愈久,就知鴨舌的重要性,無舌不成席。卻原來,溫州也是水城,一條甌江浩浩盪盪穿城注入東海,小河且是無數,據說早年,溫州城就像威尼斯,城的主要街道是河,是活水的河,上世紀下半葉才將其信河、蟬河等等革命性地填起,遂成為城中主要大道,仍取名信河大道,蟬河大道。今在永昌堡,小河臨街,或街臨小河,風景依然,可見縮影。水城的溫州就應該有大群的鴨子生活,然我不說是鴨子的天堂。不過,我是未謀鴨面,惟在楠溪江見過數只悠遊的番鴨。卻也是,鴨子這禽,乃江湖隱士,喜蘆盪與水澤。
蝤蠓
在甌菜系中,多是要蒸蝤蠓,蒸熟後的蝤蠓,背殼就是蟹黃色,偏紅,螯內之肉尤多,如百合之莖塊樣潔白。溫州人將蟹簡分為二:一為膏蟹,是有蟹黃之蟹;一為白蟹,是有蟹肉之蟹。今在雁盪山吃的蝤蠓是白蟹,肉鮮,蘸了浙醋或芥末吃,以蘸醋為鮮。
.肉末海蟄頭~
溫州地處海濱~盛產海鮮類。海蟄生於海中,本身帶比較重的鹹味,所以一般吃之前,應該放水裡浸泡去掉一些鹹味,把肉末加調料拌勻後放入鍋中蒸5分鍾,放入海蟄頭即可。海蟄是可以生吃的,而海蟄頭是海蟄最好吃的部分。嚼起來脆脆的~同時,很多地方都直接把比較淡的海蟄頭切好入盤,放上「花子」(偶只知道方言是這么說的,學名不會叫,叫是那紅紅的海里生物,有點象給魚吃的那種小生物那樣,但是個頭大很多的~),蘸著吃下酒別有一番風味~
鳳尾魚
俗稱籽鱭,在溫州可大名鼎鼎。「雁盪美酒茶山梅,江心嶼後鳳尾魚」,其優美的體形不得不多說兩句:魚體有優美的弧線而側扁,雄大雌小,鱗呈耀眼的銀白色,腹部有棱鱗,尾部分叉,尖細窄長,形如傳說中的鳳凰尾部,所以名為鳳尾魚。其實據我看來,更象一把弧線優美的小巧剃刀,一下就剌出了我們的思鄉之血。據《溫州府志》載:「甌江江心寺後,產鱭魚長尾扁身,腹背而刀。具有子者,名子鱭。其肉鮮嫩,美味可口。」 溫州人吃子鱭多採用油炸之法,食之又香又脆,鮮美可口。「一袋鳳尾魚,萬里思鄉情。」溫州僑鄉的一些眷屬,每逢鳳尾魚上市,就將它曬得半干,佐以茴香、茶葉和食糖,然後將魚泡熟,放在小篾排上烘乾,精製成魚干,寄給海外的親友,讓他們分享家鄉的溫暖與馨香。

⑹ 溫州有什麼好吃的

炒粉干、豬油渣、牛雜碎、牛肉碎、鴨舌、魚餅、芙蓉糖。溫州好吃的有很多,我介紹的這些應該可是說是特產,我是溫州人,這些都有吃過,哈哈~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

⑺ 溫州好吃的美食推薦

盤菜

第十種值得一是的便是:盤菜。這個十分陌生的品種在這里卻是他們冬日裡必備的蔬菜之一,口感與我們的白蘿卜有些許相似。它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經過切條之後可涼調、可蒸煮,因為口感別致,怎麼烹飪味道都不會差。

⑻ 溫州哪裡好吃

給你介紹幾個

福臨門魚翅海鮮酒樓
地址: 瑞安市安陽路135-147號

-----------------------------------

好人家海鮮食坊
電話: 0577-88384888
地址: 溫州市下呂浦溫迪路雄鷹5幢1-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