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們當地的農村山上,有哪些好吃的野果子你都吃過嗎
山上的野果子大多數都是酸的,澀的,要麼就是酸甜酸甜的,味道很甜的那種也有,只是少一點,不是不多。
除了以上的這些,其實還有很多的野果子,也是很好吃的,譬如說八月炸,酸多依,黑果,牛筋果等等,以上的這些野果子你都吃過了嗎?歡迎留言分享。
B. 農村山上隨處可見的山麻楂菜你吃過嗎有什麼營養,怎麼做最好吃
山麻楂是我們膠東半島對一種野菜的稱呼,這種野菜學名稱銀柴胡,我們方言稱為山麻楂菜,也有的寫作山苜楂或者山木楂。這種野菜並不是農村山上隨處可見,它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一般只生長在高山上,丘陵平原地帶不易生長。在我們膠東半島,招遠、蓬萊、棲霞等山區經常可以見到。但在我們招遠本地,西部和北部的山區可以見到,南部和東北南的丘陵地帶沒有生長。
晏子從小在招遠東南部農村長大,知道這種野菜是20多歲以後在城裡工作,和朋友們一起去北部羅山爬山,才認識了這種野菜,因為感覺確實好吃,才會每年和朋友們一起到山上去採摘這種野菜。近幾年經常到西部的靈山上採摘,招遠西部的霧雲山一帶也有分布,基本上都是在較高的山上,山根下極少有生長。
這種野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種地道的中草葯植物,葉子對生,嫩葉翠綠,經開水焯後浸泡可食。每年清明節以後到5月上旬,是最佳採集期。到5月中旬以後抽桿硬化,便無法食用了。做為一種純粹的山野菜,它是百分之百的綠色天然食品。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富含營養,如果說其營養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它富含 維生素C及鈣、鋅、鐵等微量元素,至於 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這些正常野菜所含的營養,那就更不必說了。常食山麻楂,可以軟化血管、調節內分泌和幫助消化。
這種野菜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氣味,但是食用必須經過開水焯後浸泡24小時以上,如果不浸泡就吃,肯定苦澀難咽。至於說吃法,主要是涼拌、熱炒和做餡包包子包餃子。包餃子適合比較嫩的小芽,包包子可以略微老一些。涼拌可分辣椒油攔和大蒜拌兩種,飯店通常用大蒜拌,晏子比較喜歡用辣椒油拌。記得那年朋友們一起聚餐,晏子用辣椒油拌了一盤山麻楂,朋友們最後連湯都喝了一干而凈,至今朋友們聚會時大家還會提起。辣椒油拌山麻楂做法非常簡單,取浸好的山麻楂葉待用,鍋內加油燒熱,加上幾個大料和大蒜瓣嗆鍋,油微涼一下加上紅辣椒調出辣椒油,再將山麻楂下鍋,加入咸鹽、味極鮮醬油、香油、蚝油調勻即成。熱炒是加入肉絲,不過極少這種吃法,另外個別地方也有用之做小豆腐的,但不多見。包餃子和包餃子,應該加入適量韭菜調合,多放五花肉。因為這種野菜喜歡大油水,做餡時最好加點純凈水,不要使餡太干。要求吃餃子和包子時一咬就有水那樣的感覺才好。
農村山上隨處可見的山麻楂菜你吃過嗎?有什麼營養,怎麼做最好吃?
進入四月份,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對於哪些對各種各樣野菜情有獨鍾的吃貨們來說,薺菜開花了,苦菜和蒲公英都快長老了,是不是又在心思還有什麼野菜可吃呢?梅花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們家鄉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特有的有營養且純天然生長的野菜――山麻楂菜。
第一,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認識一下山麻楂菜。 「山麻楂菜」這個名是我們當地的叫法,就這個讀音,具體哪三個字我也不太清楚,有些地方也叫它山苜楂或馬濟菜,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都會跟媽媽上山去拔這種菜,那時是以為媽媽愛吃才吃,後來長大了才知道是因為`當時家裡糧食不夠吃的,其實這種菜主要是我們山東半島這邊特有的,向陽的山坡或溫暖石頭邊都愛生長,山麻楂菜比較抗旱也耐寒,四月底五月初長的最嫩最茂盛,我們吃的時候不能吃它的根,主要是吃它的嫩莖和葉。
第二、山麻楂菜主要有哪些營養價值讓那麼多人都喜歡呢? 山麻楂菜一般是長在山坡的向陽面上,遠離果園和莊稼,因此也遠離農葯,是純天然的無公害野菜,我曾經好奇的挖了一些山麻楂根種在小菜園里,結果發現長勢不如山上的,因此放棄種植,這種野菜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特別粗纖維含量特高,同時維生素C及鋅、鐵等微量元素含量也不低,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效,特別是老年人食用,可以有效防止便秘,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野菜。
第 三、在我們農村山麻楂菜白吃法多種多樣,炒著吃、涼拌吃、包著吃 。更多的人用來包包子、餃子、餛飩等,不管怎樣吃,都要先洗凈用開水焯過,山上長的雖然沒有農葯污染,但是野生畢竟也會有各種菌什麼的,如果涼拌吃,焯水時間長一點,炒或包著吃輕輕焯水變綠就可以。焯水後要用涼水浸泡一天才可食用,且一天中換兩次水,要不會有一點點澀澀的味道。在我們煙台這邊到了四五月份,家家都會上山采一些回來包包子、餃子、涼拌和煎餅吃。 山麻楂菜吃油比較重,包著吃時適當多放點油,且放五花肉最好吃。如果涼拌吃 ,焯水浸泡後,放入花椒油、蒜、陳醋即可。
再過十天半月正是山麻楂菜採摘的最佳時間,特別是如果下一場春雨,那山麻楂菜就會滿山都是,到時約上三五好朋友,一起去爬山,掐麻楂菜,既觀賞美景又鍛煉身體,還有純無公害野菜吃,想想都是很愜意的事,約吧,可愛的吃貨一族。
很多外地過來打工的農民是不會吃山麻楂菜的,因此悠然覺得山麻楂並不是任何山區都有。
說起吃山麻楂菜,悠然想起村裡有個外地小媳婦不會吃曾經鬧出的笑話來了,那是前年的事情,每年春天,村裡的女人便會搭夥到山裡刨山麻楂,翠綠的野菜摘洗出來是那樣的賞心悅目。
當農村女人們湊在一起討論山麻楂包了餃子,蒸了包子,甚至涼拌成小菜時,各種誇贊讓外地居住在我們村的小媳婦忍不住也想要吃。
於是村裡女人再刨山麻楂時就喊了那個外地小媳婦,外地小媳婦把菜弄回家後,只是用熱水燙了,然後就用來包包子吃,什麼肉啊,油啊放了一大堆,期待著吃到鮮美的山麻楂菜包子。
可是最後她包的包子都扔了,喂狗狗都不吃餡,明明包子餡全是好東西,花生油,五花肉,最好吃的山麻楂,還有春天裡的發芽蔥,為啥包出來的包子是澀苦味呢。
當時她把包子拿給鄰居嘗,鄰居連嘗都沒嘗就說道:你上午刨的山麻楂,下午摘出來了,晚上就做成了包子,不用嘗都是澀的。山麻楂燙出來以後要浸泡最少一天時間,一天里要保證換四五次水。
記住了嗎?山麻楂是要用熱水焯了以後,再浸泡最少一天時間,這樣浸泡出來的山麻楂,可以包餃子,包包子,涼拌著吃,味道都是非常好吃。
最嫩的山麻楂,比如現在採摘的,好幾天才能弄到一兩斤,這個時候的山麻楂可嫩了,用來包餃子最合適了,等稍微長長就可以攪拌吃,最後再老一點點就好摘了,用來包包子合適。
山麻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磷、鐵、鈣 ,還有粗纖維,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等功效。
山麻楂餃子:用五花肉加浸泡好的山麻楂剁餡,切香蔥末,薑末,加適量耗油,花椒粉,鹽和花生油,攪拌均勻。
山麻楂餃子只適合最嫩的山麻楂包,味道不是一般的鮮美好吃。
山麻楂包子:浸泡好的山麻楂切細,五花肉切丁,可加韭菜(我們家喜歡用蔥調味),多放花生油,加各種調料調餡。
山麻楂包包子一定多放油,而且水分不要擠太幹了,不然包出來的包子太柴,口感大打折扣。
涼拌山麻楂:把浸泡好的山麻楂擠干凈水分,放在燒好的熱油中加蔥花、蒜末爆炒一下,出鍋涼透後加各種調料,用稀一點的蒜泥來拌最好吃。
辣椒油也可以,但前提是不用在油鍋里爆炒了,直接潑辣椒油就好。
清明節,上山拜祭時可順帶採摘山麻楂,雖然不是很多,不過摘一點回來涼拌嘗個新鮮也是不錯的。
山麻楂菜跟其它野菜不一樣,比如說薺菜一般生長在蘋果園地里,麥蒿生長在麥地里,這些野菜很容易被農葯污染,特別是薺菜,因為果園經常要噴灑農葯,而離開果園,其它地方又很少。而山麻楂菜不同,它不喜歡熱鬧,所以它不跟農作物和果樹搶地盤,山麻楂菜都長在大山裡,長在石縫里和雜草叢生的地方,想吃山麻楂菜,必須去深山裡採摘,而且還要戴上手套,不然手會被別的野草劃破。
正因為山麻楂菜生長在山裡,所以屬於純粹的野生菜,一點兒不會被農葯和別的化學品污染到,它也吸收不到一滴來自地下的水,完全靠著老天下雨,吸收雨水生長。山麻楂菜特別耐旱,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只要不下雨,它就頑強的等著,等到老天撒下雨露甘霖,山麻楂菜瞬間就會散發出碧綠的葉子。
每年的五一節前後,就是上山去採摘山麻楂菜的時候,如果天太旱,只能看見山麻楂菜根,如果能夠適時的下一場雨,兩天以後去山裡,你就會發現咋草叢里,綠油油的山麻楂菜,比菜園里的菠菜還鮮嫩。很多人都是連根帶葉子一起拔回家,我不拔根,只掐山麻楂菜的葉尖,這樣回家以後摘洗方便。也有的人為了來年吃的時候方便,將山麻楂菜根挖回家,移栽到菜園里。那樣吃起來是方便了,可我總覺得那樣不叫野菜了,失去了野菜的味道。
只有野生的山麻楂菜,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和蛋白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不僅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還能夠軟化血管,促進消化,是一種營養比較豐富的野菜。如果說怎麼做山麻楂菜更好吃,我只能說每個人口味不同。膠東地區的農村人最喜歡的吃法,就是將山麻楂菜用開水燙過之後,浸泡一天,然後加上五花肉包包子吃。其次就是涼拌,或者用油爆辣椒,或者用蒜泥,將開水燙過的山麻楂菜涼拌,味道都是很不錯的。
很多人為了冬天也能夠享受到山麻楂菜的味道,就把開水燙過的野菜,放在冰箱里冷凍到冬天的時候,再拿出來包包子吃,雖然也沒什麼不妥,可我總覺得失了春天野菜的新鮮味道。
野菜這東西不知為啥原因,我小時候就討厭,不願吃,下咽就是不痛快。我們這里小時候最多見的是苦苦菜,我印像中大人挖回家放點豆磨細和野菜一起煮了吃,我不太喜歡吃,餓肚子也吃不飽。後來大了學會了喝茶,苦菜茶雖然苦點但是感覺挺香的,喜歡那種味道。有點喜歡了吧。(這個時間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
現在人老了,愛吃的東西較為廣泛了,偶爾吃點感覺也不錯,從營養學上講野菜維生素含量也不少,(含啥維生素我也不明白),可以代蔬菜補充身體所需的維生素,當然在貧窮時期代替糧食填飽肚子。
至於怎樣做好吃?我感覺吃火鍋帶著調料還好吃,說白了還是喜歡調料味,沒調料不喜歡只吃它。吃火鍋有一種野菜叫cai挺好的。味道跟味精似的,挺討我喜歡的。
春天的天氣一天比一天提升了,對於各種各樣植物快速生長了,和大家了解下有營養而純天然生長的野菜山麻楂菜。
第一、了解山麻楂菜: 山麻楂菜又稱山苜楂或馬濟菜,在我們小時候每年五月初,都會跟爺爺上山去摘這種菜,那時爺爺特別愛吃經常上山摘來吃,山麻楂菜喜歡向陽的山坡或溫暖石頭邊生長,山麻楂菜比較抗旱也耐寒,五月初長的最鮮嫩茂盛。
第二、山麻楂菜營養成份: 山麻楂菜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及鋅、鐵等元素。同時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特別粗纖維含量特高。
第三、山麻楂菜吃法: 我們吃山麻楂菜的時候主要是吃它的嫩莖和葉, 很多人用來做包子、餃子、餛飩等,不管怎麼吃法都美味野生菜。山麻楂菜畢竟生長在山上會有各種菌的,最好煮熟點再食用。我個人認為還是五花肉抄山麻楂菜最好吃,味道非常好吃又有口感。
通過以上幾點我相信大家對山麻楂菜有所了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更多人,謝謝大家閱讀和評論!
我們這座海濱城市有兩種包子最受大家的歡迎,一種是海菜包子,另一種就是山麻楂包子。
每年的 五一 過後,就是山麻楂萌發新芽的時候,如果趕上幾場透雨,山麻楂的嫩芽用不幾天就會竄出來。每當這個時候,山上就會有很多人去 掐 山麻楂的嫩芽回家包包子。
山麻楂現在市場上也有售賣的,而且屬於應季的野菜里銷售最好的,每到它上市的季節幾乎我們這座城市家家戶戶都會買上一些回家包包子。
農村山上隨處可見的山麻楂菜,有什麼營養,怎麼做最好吃?一,山麻楂的營養價值
二,山麻楂怎麼做最好吃
推薦一個【山麻楂包子】:
【主料】山麻楂、五花肉
【配料】薑末、韭菜
【調料】料酒、鹽、一品鮮醬油、白糖、蚝油、胡椒粉、花椒油
【做法】
1.處理肉餡: 五花肉斬剁成餡,加入一品鮮醬油、料酒、鹽、白糖、蚝油、胡椒粉,然後分次加入清水,邊加邊按順時針方向把肉餡攪打上勁。
2.處理山麻楂: 把山麻楂摘洗干凈,用淡鹽水清洗幾遍。把洗凈的山麻楂入鍋中焯燙,燙至山麻楂軟爛出味後撈出過涼。把山麻楂入清水中浸泡,中間換兩遍水,直至山麻楂嘗起來無苦澀味為好。
3.調餡: 把浸泡好的山麻楂攥干水分,放在案板上切幾刀,然後放入肉餡中,加入一點韭菜末拌勻。鍋中入油加入花椒粒小火炸出香味,然後撈出花椒粒不用,把油倒入餡中拌均即可開包。
4.蒸制: 包好的山麻楂包子冷水入鍋,蒸汽上來後15分鍾即可關火,關火後3分鍾揭鍋,就可以品嘗帶有清香氣味的山麻楂包子了!
【製作要點】:
【美味小貼士】
山麻楂做為應季的山野菜,偶爾吃上一頓是非常美味的,不過採摘山麻楂時一定要打聽好在沒有農葯和污染的地方採摘。
山麻楂包子每年家裡在應季的時候都會包幾頓,山麻楂自帶山野的味道,以及一股說不出的清香味道,搭配上豬肉的香滑和韭菜的鮮,是非常不錯的應季美味。
包包子 包餃子 特別好吃 特別鮮美 每年我們都會到大山裡面掐好多 焯水後放到冰箱保存
煙台人稱山馬渣,龍口,蓬萊稱燈籠棵子,包包子加點韭菜著實好吃。
沒聽說啊,還有誰和我一樣沒說的嗎?舉手!
C.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野果現在還有嗎
家鄉是湖南一個依山傍水的古樸村莊,在那裡有太多童年樂趣,最難忘的是陪伴我們的那些美味野果。現在的小孩想吃的 美食 都是買來,過過嘴癮就沒了,那個時候的「美味」是經過我們親手採摘來的,樂趣橫生,吃起來分外香甜。
只要你用心尋找,就不怕沒有美味等著你,屋前屋後的壕基上,長滿了「酸桿」「刺桿」,田埂邊有甜甜的「絲茅根」與「野雞腿」,水田裡有「野慈米」,池塘里有「蓮蓬」與「雞頭米」。最好吃的野果在山裡,成片的「樹莓」與「藤莓」是我的最愛,一下就可裝滿一瓷缸,有時就用衣兜著,還會和螞蟻甲蟲搶食一顆碩大的果子,摘了來就大快朵頤,吃的滿嘴酸酸甜甜,上學或散學的大路不走,滿山滿野的去尋那「茶泡」「茶片」,它們是非常考驗眼力的,找到了無異就像發現了新大陸。次一點的野果屬於「野葡萄」「野柿子」,一個酸得掉牙,一個澀得舌不能動,只是看著它們可愛,禁不住摘了來玩。
濃重介紹一下「苦櫧」與「橡子」,它們都是古老而高大的樹木,每到秋末冬初,一夜大風過後,就是採摘它們的最好時期,呼朋引友,帶上空書包向樹林進發啰,漫山遍野都是,用手掀開落葉,下面就是一粒粒圓圓鼓鼓的果子,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裝了滿滿一書包,回家了支起鍋點起火,不一會兒空氣中就彌漫了香氣,飽食一頓後,多餘的就帶了給同學分享,或交給巧手的母親,磨了粉做出可口的「苦櫧豆腐」來。
現在每次回老家都是過年時節,與那些野果都碰不到面了,想去山中轉悠轉悠,小路都被灌木荊棘長滿,進去不得,只有將它們深深刻在記憶中了。
茂名信宜位於廣東西南部,是我的家鄉,在家鄉的山上有一種野果叫姑稔子,小時候經常吃到,現今身處外地,已經好久都沒嘗過這種野果了。在網上經常見到有人用這姑稔子泡酒,功效很有作用。
在家鄉有句古話:七月十四,姑稔子跌落地。也就是說,姑稔子成熟於夏末,農歷七月十四後果子就沒有了。
姑稔子熟透後呈紫黑色,有大母指頭大小,脹脹的,果汁紫紅色,味道很甜。這野果小時候常常吃得到,現今只有回憶。
(圖片來自網路)
這些野果,小時候滿山遍野都是,都是我們的零食,為了滿足口腹之慾,不怕辛苦也不怕累,更不怕蟲和螞蟻之類,有時洗都不洗,邊摘邊吃邊往口袋裡放,想想都在流口水!這些你能認得多小種呢?
說起農村的野果那是多如牛毛。昨天看到了很多人在說農村的野菜,今日是野果,真的是說不盡的農家山裡事物,芳菲也盤點一下那些小時候在農村吃過的野果子。
山裡野果很多,常吃常見的就列舉這些。生長於農村芳菲不得不說自己是幸運的,從小與大自然相伴,享受著自然的饋贈。也許有人會說農村又臟又窮有啥好的,個中美好又豈是人人都能擁有和體會的!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野果?現在還有嗎?
這段時間感覺自己都快變成美猴王了,整日地采山花,覓樹果,就差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了!今天,要摘野果去了一一
我們這兒地處武陵山腹地。多山!因為從小在山間長大,便習慣了大山踏實、沉穩的感覺!再看那些沒有起伏的平原,便會給人一種空曠、寂寥、沒依靠、四顧茫然的感覺!
大山是沉靜的、肅穆的,也是鮮活的,靈動的。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裡人,就靠大山了!
從小,倚仗著大山,常常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零食一一野果!什麼桑葚、羊奶果、八月瓜、獼猴桃、刺梨、野葡萄、茶泡、刺泡、紅籽泡、水麻泡等等。只要成熟時恰恰碰上,通常都會大快朵頤,一飽口福!
一、水麻泡 水麻又稱溝邊水、水細麻。其莖枝叢生,葉細長,似枊葉但比柳葉稍寬稍長。通常長在山坡、溝谷、水邊。入夏,常常會發現其莖枝結滿了細密橙黃的果實,與葉子黃綠相間,非常耐看。這時,若是正好想一飽口福,捋一把便可開吃。小時,和小夥伴們吃過,酸酸甜甜,味道還不錯。
二、茶泡 茶泡是油茶樹果實的變異體。長得象不怎麼漂亮的桃子,中間是空的。果皮,也即果肉部分稍厚。聽說是變異,可能大家都不敢吃。但我吃了。酸甜中帶著點微澀。嘗嘗還是可以的,但不宜多吃。
三、羊奶果 羊奶果在我們這兒又稱羊奶子。常長在山間、溝谷和灌叢。夏季是其果實成熟季節。成熟後的果子呈橢圓柱形,紅紅的,一簇簇掛在細長的枝上,熱鬧而喜慶。若是上山時運氣好,一摘一大籃。味酸甜,多汁。
四、刺梨 又稱刺菠蘿。帶刺灌木。這應該算是南方山區的特產了。專愛長在路旁、山坡、灌叢、河邊。其莖、枝、果都帶刺。夏末秋初,想要一飽口福,不僅要受徒步之苦,還得忍受刺扎之痛。不過挺值得的。其味酸甜,略澀。不僅可生吃,還可用來泡酒喝。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健胃消食的作用。
五、八月瓜 八月瓜又稱野香焦。藤蔓草本。多生於山間、灌叢。常傍樹生長。我們這兒流傳一首童謠:「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來誆娃娃」。八月瓜因為口感粘糯,味甜且帶奶香味,應該是可以誆娃娃的,但小小孩吃的話,略嫌籽太多。沒吃過的話,可以嘗嘗哦!
總之,農村的野果很多,特別是大山裡的農村,因為倚山傍水,海拔不一樣,野果種類尤其豐富。怎麼樣?想做山大王么?山花有得采,果子有得吃哦!
一年四季,有好果子吃
有,在紅河州就有一種野果,叫酸多依,味酸有少許的清香味,本地人用來蘸辣椒鹽吃,味道獨特,從中醫上來說,有舒筋活血,舒肝止痛,清暑消毒,降血糖及血脂的功效,在應季時山裡的農戶常常會背來賣,我也會不時買來吃,不過因味酸,我每次只能吃一兩個。
您好!我是山裡唐唐,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非常高興能夠為您解答問題。
農村有什麼好吃的野果?現在還有嗎?
農村好吃的野果有哪些:野柿子、山葡萄、刺泡、野草莓、野枇杷、野楊梅、牛甘果、野山竹、桑果、地念、桃金娘、八月瓜、黃泡、野石榴、萬壽果、火炭母、蛇倒退、金櫻子、茶包、姑娘果、龍葵、五色梅、枸杞子、牛奶果、黃茅草根、山梨、栗子、三葉草根、酸刺果、山楂、獼猴桃、山桃
等好吃的野果。
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因為有些野果都叫不出名字來的,希望廣大的朋友們能夠廣集思意,看看還有哪些好吃的野果。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我總覺得湘西的大山就是被玉皇大帝遺忘了的果園,這座果園裡面結滿了各種奇珍異果。
而我就是在這座被玉皇大帝遺忘的果園裡面長大的。
在我小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摘玉皇大帝果園裡面的果子。
春風把湘西大山的兩扇大門推開,春風吹過茶樹林的時候可能累了,於是她坐在茶樹上看著那些掃墓的人,這天晚上下了一場小雨,第二天山裡的孩子驚奇地發現茶樹上掛著一個個圓溜溜的球,那些球全部脫了皮,「摘茶泡吃去。」一瞬間茶樹上就爬滿了一樹的小猴子,這些小孩像猴子一樣手腳敏捷在茶樹枝上上躥下跳摘茶泡吃。
那些竹林里比較矮小的茶樹長不出茶泡,於是就長出了嬰兒肥一樣的可愛,矮小的茶樹長出的茶耳像嬰兒一樣肉嘟嘟、白嫩嫩的煞是可愛。
春風繼續吹,繼續在鄉下追趕蝴蝶,蝴蝶把春風引進了金黃的油菜花田裡,於是春風一下子就成為了大富翁,春風輕輕吹,於是無數的油菜花花瓣像黃金一樣被春風帶走了,春風帶走油菜花的黃金後油菜就身懷六甲了,無數綠油油的油菜莢裡面孕育著像小胖子一樣圓圓的油菜籽。
春風的腳步來到三月,三月里來了無數的小孩,其中有一種叫覆盆子的野果開的花是白色的,春風於是在所有覆盆子白色的花朵上吻了一下,於是覆盆子白色的花結出了紅色的三月泡、空心泡、躺地泡……
這些紅色的覆盆子像春風吻的顏色,可能是覆盆子白色的花被春風吻過的原因。
覆盆子味道酸酸甜甜的好吃極了。
小孩子高高興興地把覆盆子採摘回家。
接著夏天來了,這時候湘西大山裡無數藤本植物正准備化妝掛在高處誘惑小孩的饞勁。
血藤子把自己身上塗上了紅色後就高高地掛在杉樹上等待小孩費一番功夫去採摘。
野葡萄把自己塗上了紫色的色彩也高高地掛在枝頭。
野栗子青澀的果子也應該在夏日的酷暑中把自己變甜了。
野山楂也應該在夏末秋初的日子裡登上舞台歡迎人們去採摘。
稻穀收割後就應該去收割另一種甜甜的味道了,這種甜甜的味道就是野生獼猴桃,野生獼猴桃從藤上採摘下來就放進壇罐裡面醞釀,等軟了剝掉皮就可以吃獼猴桃的甜了。
接著是野生八月瓜,野生八月瓜自己裂開口裡面的肉是最好吃的,味道甜甜的、軟綿綿的,十分可口。
八月瓜過後迎來的是大收獲,湘西大山這座被玉皇大帝遺忘的果園這時候迎來了野果井噴。
野生板栗、野生尖栗、高粑子、攔刺子、錐栗、火炭泡、籮泡、雞炸子等等野果要趕在冬天以前把自己的價值奉獻給山裡的婦女和小孩。
到了冬天,湘西大山裡的拐棗將在寒冬的白霜中越凍越甜。
一場白雪把湘西大山這座被玉皇大帝遺忘的果園的兩扇大門僅僅關閉。
冬天到了,野果拐棗送客,嘴裡說著:「歡迎明年。」
在重慶農村長大的我,對各種野果非常熟悉,那是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美味,至今想到仍然口水直流。如今的農村也有,但我卻很少能回去了。不知多少人與我有相同的經歷?
八月瓜,又名野香蕉。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來誆娃娃。」故鄉流傳多年的童謠。在渝東南山區,只要你耐心去密林中尋找,總有八月瓜的。上學或者放牛路上,偶然間看到八月瓜,絕對是令人激動的事情。
但必須等到成熟才能採摘,因為早摘未熟不好吃,強扭的瓜不甜,晚摘又會讓鳥雀和蟲子吃掉了,剛好炸開那天摘下恰到好處。因此,需要耐心等待,倘若讓別人捷足先登,會傷心好長一段時間。
八月瓜的瓜皮和瓜籽都是苦的,真正能吃的瓜瓤只有少許,圓潤鮮嫩,香氣四溢,清甜可口,餘味悠長。八月瓜富含維生素C,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也是新晉網紅水果。
山莓,又名樹莓,方言「泡兒」。
山莓的品種非常多,帶刺兒,酸酸甜甜,螞蟻和蟲子的最愛。長長的枝條上掛著許多小果子,有紅的,有青的,某些品種也有紫黑色的。除了生吃口感極佳外,山莓也可以用來製作果醬,國外甚至有釀酒的。山莓的根和莖都可以入葯,有改善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的功效。
另外,也要分清山莓和蛇莓。媽媽說蛇莓是不能吃的,因為蛇莓上經常有唾沫一樣的東西,即「蛇口水」,但其實那是沫蟬留下的。
野地瓜,方言「地瓜泡兒」。
野地瓜通常長在地里或者陰暗處,因此很難找到。和紅苕一樣,野地瓜也是整株有漿汁,成熟前青綠色,成熟的果實是紅色的,外形和石榴有點像,但比石榴小很多,吃著非常的甜。野地瓜富含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集食用、葯用、綠化、觀賞於一體,有促進消化的功效。
野板栗,也叫毛栗子。
野板栗不如市場上買的板栗個頭大,因為我們買到的是嫁接選育的品種,山裡土生土長的野板栗雖然小,但卻更香更甜,特別是曬幹了會很甜,回味無窮。幼年時都是在樹下等炸開的板栗球或者板栗籽掉下來,逐漸長大後才學會了爬樹打板栗。帶刺的板栗球需要用鞋子磨了又磨,才能取出板栗。雖然有時板栗球的刺會刺傷手,但也樂此不疲。
繅絲花,方言又稱「刺梨子」。
鄉村的路邊或者田邊到處都生長著刺梨子樹,果實是黃色的,表面很多小刺,挺扎手的。不同的刺梨子味道也各不相同,有的苦澀難當,有的甜美多汁。在老家水井上有一棵刺梨子樹,味道非常不錯,每年我都會去摘,後來不知道誰給砍了。
刺梨子含有十多種微量元素、20多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號稱「維C之王」,有消食健脾,收斂止瀉等功效。除此之外,刺梨子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簡稱SOD),SOD是國際公認抗衰老、防癌的活性物質。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居家休閑的珍品。
佛燈果,又名佛思果,方言牛奶奶(一聲)。
佛燈果分布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果實清甜可口,但也有部分品種非常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美洲南部的威斯莫洛爾部落,女性在60歲還能保持乳房的飽滿、豐潤、堅挺,相傳她們常年食用佛燈果。
1951年,美國斯凱納 健康 科學研究院專家深入威斯莫洛爾沿海濕地,成功從佛燈果中提取出了豐富的活性物質,能夠激活體內蘊藏的潛在能量,此舉讓佛燈果成為了備受關注的天然豐胸聖果。
茶泡、茶耳,油茶樹果實的變異體。
茶泡果實挺大的,但裡面是中空的,把瓤去掉直接可以吃,帶甜味,又松又脆,帶勁。茶耳有點像茶葉,晶瑩剔透。放學路上經常邀約三五個同學,漫山遍野的鑽林子打茶泡、找茶耳。茶泡、茶耳採摘早了也會是苦的,恰到好處才會有甜味,晚了則會寡淡無味甚至壞掉了。
刺薹,方言又稱「芽芽泡」。
長在荒野中帶刺的小灌木,每年新生的莖稈即刺薹。摘下青嫩可口的刺薹莖桿,剝去外皮直接食用,略帶點甜味。刺薹摘取也要看時間的,倘若你吃到水分少、嚼不動、吞不下的,那肯定是已經過季的了。以前,父親去放牛割草,總會在草里放著三五根帶著露珠的刺薹,等父親回家可以說是童年最期盼的事情之一了。
除此之外,還有酸棗、拐棗、絲茅針等,曾有一次放學路上,我爬上五六米高的酸棗樹,在上面把酸棗搖下來,讓下面的同學們撿。結果等我從樹上下來,他們也吃完了,當時傷心和失落了好久。老家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拐棗樹,樹齡少說也有幾十年了。我爸說,他上學時就那麼大了,老樹養育了不知道多少來來去去嘴饞的小學生。
從到城區上中學至今十多年了,如今也留在了城裡工作,回老家的時間少之又少。野果的滋味,故鄉的愁緒,只能在記憶中去回味了,城裡長大的街娃們是不會理解的。
D. 農村山上有一種美味的野果,它叫茹茹果,城裡人認識了可以去摘
夏天到了,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農村每季都有應時野果子吃。山裡野果很多,春天的山櫻桃、夏天的木瓜、秋天的蛇米子、冬天的酸棗,杜梨,多極了。秋天的野果好吃,春天的野果解饞。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一種野果,它長在山溝的矮坡上,長在梯田的地畔上,它晶瑩圓潤,嬌艷欲滴,讓人垂涎三尺。如果你第一次見到它,一定被它可愛配頌源俊俏的模樣所吸引。農村的孩子每到夏天的時候就會去山上找尋野果,現在住在城市很是懷念那些美味的野果。
它的名子很別致:茹茹。乍一聽,很像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兒。它確實長得好看,一叢一叢地生長在田埂邊的土崖上,彷彿是有人著意修剪過似的。春天剛到,葉子就綠了。等到開出白白的花兒,在田野像是一團一團的白雲。花兒不大,但香味很濃,也很奇特,是 那種 馥郁的清香。在它開花的那段日子裡,鄉野里到處都是它的味道,招引得蜂蝶翩翩。說不定它的前身真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呢,難怪總引發人許許多多的奇思異想。
茹茹在外婆家荒坡野外到處可見,是一種普通的野果,普通的沒人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也沒人會寫它的名字。但它是鄉下孩子的解饞果。好看又好吃,枝蔓上長滿了刺,許多小動物都很難靠近,摘起來也不那麼容易,一直長成紫色、黑色,掉落在地上……它培態成熟在七月初,熟後甜甜的帶點澀味,大小如酸棗般,長得比櫻桃櫻態小巧玲瓏,摘來一把放在手掌里,捨不得吃,因為實在太漂亮了,如小小的紅瑪瑙。小女孩們,更喜歡茹茹,喜歡它的顏色,它的模樣,它散發著的天然光澤和魅力。小時候中午會頂著38度的炎熱天氣偷偷的跑到山上去摘茹茹果吃,因為爸媽不讓中午放學去,所以那時候我們小夥伴都是中午趁父母不注意偷偷跑到山上。但每次去都不會辜負我們,山上的茹茹果有很多,不一會就會摘滿滿一袋子,回到家被父母發現,盡管有可能被暴揍一頓,但每次都會豁出去摘它.
在我所見過的野果子里,茹茹果的味兒算是最特別的了。剛一吃到嘴裡,苦澀苦澀的,有點中草葯的味道。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你才能體味到它的香甜。它的果肉很薄,核兒卻很大。薄薄的皮兒里包著有限的一點汁液,味兒卻濃得像高度數的 西風酒 。成熟的過程,也是它顏色變化最劇烈的過程。暖風微微地吹著,長大了的茹茹果兒漸漸青里發白了,接下來就黃了,那果兒依然如鐵般的堅硬。黃了幾天,漸漸地就紅了,紅艷艷的,一串一串全都像女孩子手腕上戴的數珠。盡管紅了,但還不能吃。等到那果兒紫了,紫的發黑,堅硬的果兒柔軟得似乎輕輕一碰就會破了,茹茹果兒才算是真正成熟了。
E. 武夷山周邊有什麼好吃的,一定要去吃的東西有什麼特產嗎
1、熏鵝。武夷山特色美食中首屈一指的就是武夷山的嵐谷熏鵝了。熏鵝不但肉質味道鮮美,還帶有一股煙熏的松脂香味,是武夷山最常見的餐桌上的一道經典菜式。
F. 山上都有哪些可以吃的野果
1.
首先還是,覆盆子,那麼我們這樣的水果其實市面上也有,但是在戶外也很常見。
2/7一般都是生長在一些靠近水的位置,或者是一些低矮的小山坡,都是可以找到的一般果期在五月份或者是四月份就能找到。在戶外也是很好的食物。
3/7在戶外的時候,其實一些類似於百香果的野果都是可以找到的,一般在七月到八月,山上一些藤蔓上會長出這樣的植物。
4/7在戶外的時候,八月瓜顧名思義肯定是八月成熟的果子,但是這個果子也是很容易找到的,所以戶外多留意。
5/7無花果其實在戶外比較難找,但是一般在一些地方也很容易找到,尤其是竹林,或者是有竹子生長的地方。
6/7還有一種長在坡地上,地面上的一種植物,叫做地稔草的,果子成熟時黑紫色的,也是可以使用的。
7/7在戶外的時候,掌握的可以吃的野果或者是野菜的數量越多,越能在極限環境下進行生存,所以這樣的技能是很重要的。
G. 農村山珍野果吃過幾種,有哪些美味你知道嗎
提起山珍,從小生活在大山裡的我有一肚子話要說,小時候,我是媽媽放養的野丫頭,田間地頭,大山深處,坡坡窪窪,無處沒有留下我的足跡,冬天小夥伴去找我,一定要去牆頭上看看,村裡的土打牆,被我們騎的凹下去一塊又一塊,夏天暖和天找我,一定要到樹上去瞅瞅,我們把樹葉摘下來當車票,晃盪著樹干當車,爬了一樹的小淘氣。
小時候都也穿的破爛,勞作了一天的媽媽晚上就著煤油燈給我們縫補衣服,雖說我是女孩子,那褲襠一直是補不住的,一直到我十二歲知道害羞的年齡才稍稍淑女了一點兒。山裡的野果子多的數也數不清,那時候我們餓,啥果子啥時候開花結果都被我們如數家珍。
山裡的野果子都好吃,因為有著原始的口感,記憶里最親民的是野草莓和野酸瓜瓜,這些野果可以隨手捻來解饞,房後地頭都有,不像其它的野果子,好吃的酸梨要爬很高很高的樹,沒有一定實力是不要想吃到的,而野李子野榛子和野橘子還要到大山深處去采。
親民的果子雖然隨手拈來,但它也是頗費周折的,野酸瓜瓜有刺,但它的花和果都能吃,又能把玩兒,剛長出來的根也能剝了皮吃,味道鮮美而且嫩,我們這些野孩子,學校也圈不住我們那顆騷動慣了的心,等到野果子花兒開了,我們就和蜜蜂開搶了,能吃的野菜野果都通通的納入囊中,吃進肚裡,那時候的東西都不用洗,抖抖泥土就放進嘴裡了。
山裡到處都是可以吃的,野辣椒 野葡萄,野牛奶頭野蒜野蔥,只要出去溜一圈,你總會有所收獲。秋天,我跟著哥哥姐姐他們去山裡摘李子,松果,地里的水蘿卜也能臨時摳出來解饞……采蕨的季節,只要不上課,我便背著背簍和大人們進山采蕨菜來增加家庭收入,也去山坡上挖柴胡,挖黨參,山裡是個大葯庫,野生葯材遍地都是。
我的老家是六盤山,當年毛澤東題詞,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樣氣勢磅礴的詩句就來自我家鄉六盤山,現在,毛主席題詞的那塊碑還在屹立著,成為我們的鎮鎮之寶……六盤山風景優美氣候宜人,也是天然的大氧庫,近幾年被國家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是遠近有名的 旅遊 勝地,我所在的村莊也被改造成 旅遊 景點,出進都要門票車票,感覺回趟家沒有了以往的人情味兒,那種吃野果子野菜,沒心沒肺的童年只能留在記憶里了!
對於出生在農村裡的我,對於我們當地西雙版納山上的野果,大部分也都吃過。 記得小時候,家裡窮,爸媽除了生活上開銷的費用以外,真的沒有多餘的錢去買任何水果吃。所以小時候的我們,只能去山裡摘些野果。
那時候吃的野果特別好吃,哪怕又酸又澀的,都覺得是美味!有一些到現在還記憶深刻,還是會特別愛吃, 可能愛吃的不是這些水果的味道,而是小時候的回憶吧! 下面就把瑛子從小吃過記憶深刻的這些山珍野果分享給大家看看,有吃過的朋友也可以一起來說說!
第一種油柑果,在西雙版納我們叫野生橄欖果,它的味道特別酸澀 ,我們當地人以前都是用來蘸辣椒面吃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這種野生水果,都被製成果莆幹了,比以前的蘸著辣椒面吃,好吃多了。這種野果有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雖然吃的時候酸澀,但是吃好後去喝水,會回甘。現在很多寶媽,會在寶寶咳嗽的時候,拿來煮水給自己的寶寶喝或者煮排骨湯吃,聽說效果還不錯。
第二種酸扁果 ,上面的油柑果可能很多外地朋友都見過,但是現在說的酸扁果,可能除了西雙版納當地的人外,都很少人知道。 它是酸的,果肉還有很多絲,輕輕的碰壞它,還會有白色的液體流出。 這種水果,我們原來也只是用來蘸辣椒面吃,後來當地的一些人,慢慢的拿它來做菜了,比如舂新鮮辣椒吃,或者煮魚的時候放一點,想不到做出來還挺美味。
第三種鹽巴果,這種水果顧名思義就是它的外表,就是有一層像鹽一樣白色的粉末,但是這層白色粉末是酸的。 這個野果是用來拌著辣椒面吃的,那酸爽,簡直比喝醋都酸。
第四種多依果,別以為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就以為它好吃,也是酸的 ,在西雙版納,沒有辣椒面解決不了的 美食 ,所以它原來也是用來蘸辣椒面吃的,只是現在很多人都會把它拿來做成果莆幹了,因為和蜂蜜一起製作而成,所以味道也是酸甜的,還挺好吃。
第五種野生巴蕉,看顏色是不是特別漂亮,但是和家裡自己種的巴蕉味道那是天壤之別, 自家種的巴蕉是黃色的,裡面的果肉又甜又好吃。這個野生巴蕉,也不是說它不甜,只是它的果肉除了籽還是籽,適合有耐心的人吃,像瑛子這么急躁的人,還是不吃為妙,會因為吃一種東西,吃到發火。
第六種野生百香果, 這個百香果看著和外面賣的差不多,但是它真的是在大山裡自己長出來的。 它和買的那種百香果的味道區別在於,買的白香果甜,但是香味淡,而野生的酸,但是那種果香味是買的那種百香果無法比的。 這種野生動植物百香果,我們一般都摘回來,用自家的蜂蜜拌著吃,拌好後冰箱里放放,夏天必備。
以上就是瑛子在農村裡吃過的山珍野果,雖然還有很多,但是在瑛子的記憶里,這幾種是我最喜歡吃,並且到現在都還會再吃的,你們都吃過了嗎?
如果你在閱讀本文教程的過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驟,請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區給瑛子留言,我看到後會馬上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做法,或者更好的建議,也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
在我們湖南炎陵的農村,山上的野果子,是非常的多的。我們小時候(七八十年代),因為當時市場上水果極少,家裡窮也基本上不會去買水果,但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是不擔心沒有零嘴的。茫茫的大山,無私的饋贈著數量眾多的野生果子,對於我,小時候吃的最多的,估計就是以下幾種了。
我們又叫米飯子。這種東西,多長在山坡上。烏飯子樹是一種常綠的矮小灌木,常被大人們砍來當柴燒。不過,烏飯子樹生命力極強,年年砍、年年長。結果時,樹上都是一團團的烏飯子,汁是鮮紅或紫色,甜甜的。據說烏飯子有補血的作用。不過,對我們當地人來說,人們更認為可以治咳嗽。小孩子咳嗽厲害時,大人會去山上把烏飯子弄回來,洗干凈了泡水給小孩喝,有無效果,我倒沒試過。烏飯子成熟時,我們是直接山上大吃,也不用洗,直接摘了入口就好。估計吃的多,我從小到大,極少感冒咳嗽。
刺泡子的真正稱呼應為刺莓。農村山野間很常見,長在盡是小刺的小藤蔓上。小時候為了吃刺泡子,不記得被刺過多少回。刺泡子味道很甜,汁液多,小屁孩都喜歡。據說刺泡有"維c之王"的美稱,所以應該營養成分蠻多,具體有何營養成分,可以自己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