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雲南曲靖包子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雲南曲靖包子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5-24 15:07:41

Ⅰ 雲南曲靖有哪些好吃的地方

我的家鄉是雲南曲靖
曲靖是一個真正的美食天堂,「游到雲南、吃在曲靖」絕無虛言。大凡上點年紀的曲靖人,都知道王家的餃子,林家的包子,程家的餅子,向家的饊子,韓家的粑粑,賈家的豆花,李家的涼粉,車家的雜糖以及燒餌塊、糯米團和聞名遐邇的雞蛋掛面、韭菜花等等。
其實,曲靖的名特食品可謂成百上千,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很多產品早已鮮為人知或銷聲匿跡了。本文給大家整理了曲靖傳統特色小吃做法及歷史文化,僅供參考,若有遺漏,望廣大讀者補充為謝。
01.曲靖宴汪蒸餌絲
雲南人吃餌絲多為煮和炒,蒸餌絲是曲靖獨有。曲靖蒸餌絲已經成為曲靖的一張「美食名片」。其調配料很有講究,要精選筒子骨熬湯,經3—4小時小火熬制而成。餌絲吃得差不多了,喝上口撒了蔥花的簡子骨湯,十分愜意、舒坦。蒸餌絲製作技藝是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曲靖蒸餌絲製作選用曲靖本地餌塊,秘制肉醬,韭菜、豆芽、自製酸腌菜等。取上好的餌塊,先用涼水浸泡,再切成片,然後均勻地切成絲,放入蒸籠里蒸至餌絲發軟時,取出裝入碗中。放上焯熟的韭菜、綠豆芽,調入精鹽、白糖、味精,淋上熬好的醬油,蓋上肉醬、蒜泥,撒上酸菜,放上油辣子,最後拌勻就可以食用。吃完餌絲,再喝上一小碗撒了蔥花的筒子骨湯,回味無窮。

02.曲靖一品鹵鮮面
一品面館創始人袁玉楚先生為沾益東部一帶遠近聞名的鄉紳,以文才出眾、力大無窮、熱心助鄉鄰、好打抱不平著稱,其十分喜愛食掛面,並自己親為選料和面、壓面、炒料,十分講究,鄉鄰們隔三差五都喜到家中討食鮮面,同其暢談詩賦、時事。
久之,便在家中偏房建了小館,取名「一品麵坊」。因時局動盪,便只是家中人當早飯吃,後手藝由其孫袁春林傳承,在曲靖創建「一品面館」,其工藝及味道深受廣大顧客的青睞和認同。
製作時精選優質小麥粉加農家土雞蛋經手工製成新鮮面條,經沸水煮至九分熟置面碗內,加入秘制鹵料、大料香油,後加入由昭通醬、甜面醬、豬肉末炒制而成炸醬肉帽子,再放入適量鄉間傳統酸菜,香蔥、韭菜段。採用新鮮掛面、現炸醬肉、秘制鹵料,特點鮮明,口感筋道潤滑。

03.鹵米線
鹵米線是曲靖人較為喜歡的一種米線烹飪方法。製作方法是將干漿米線放入開水鍋里過5秒鍾拿起來瀝干水分晌或仔放碗內,韭菜切成3厘米長的段放鍋里過水漏干水分放在米線上面,將鹽,味精,生抽,醋,紅油辣子放在韭菜上面,再放入富源酸菜,炒好的豬肉末,生小米辣。鍋內放熟菜油燒至五成熱澆在小米辣上面 ,使小米辣燙出香味來,最後撒上蔥花,香菜末。雞湯打入小湯碗內隨米線上桌。

04.小鍋米線
小鍋米線是曲靖人喜歡的小吃,主要特點是,米線是在火上用小鍋煮沸,裡面加入的都是鮮肉。煮米線的鍋,比碗大不了多少,紅銅做的,是所謂的小鍋。小鍋里放上高湯,待湯煮沸後,加上剁肉帽子、豌豆尖、酸腌菜、油辣椒和醬油,最後再放米線入鍋,一碗小鍋米線就做成了。

05.燒烤餌塊
曲靖燒烤餌塊可軟、可香,軟的只需烤熟即可,香的一般烤到餌塊兩面有微黃,有氣泡鼓出就可。烤好的餌塊用毛巾托起,在餌快一面均勻地抹上醬,夾上或裹上菜餡、油條等,然後對折就可以吃了。醬可選用芝麻醬、花生醬、甜醬油、鹵腐、牛肉醬、辣椒醬、團裂香菇醬、昭通醬等,可以搭配出多種咸甜辣的口味來。
06.排骨串串燒
串串燒是曲靖人常吃的一種燒烤形式,也可打包外賣,可以串排骨,也可以串其他肉類和蔬菜。排骨用糖、醬油、鹽、蜂蜜、料酒腌幾個小時,讓排骨入味;把排骨插在竹簽上,用炭火烤2分鍾。再刷上油,翻烤5分鍾,最後撒上辣椒粉,再烤上五分鍾就可以開吃了。
07.鐵板燒
鐵板燒是曲靖人宵夜的主要形式,用特殊的鐵板烤架,在鐵板上刷油傳熱,相當於煎,中部有個透氣孔,可煮食些食物,年輕人尤其喜歡。材料可選擇豬肉、牛肉、雞肉、海鮮、蔬菜等。

08.曲靖小粑粑
大凡雲南人,提到曲靖,都會怪腔怪調地,模仿曲靖口音來上一句「你是哪點的?我是曲靖小粑粑」然後大笑。會說「曲靖小粑粑」這句帶地域色彩方言的人很多,但知道「曲靖小粑粑」為何物的人極少。曲靖人習慣把「帶餡」的糕式餅,稱為小粑粑。所以,曲靖小粑粑是「定情信物」。而今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小粑粑也只是換成更高檔一些的紅餅,但農村這種習俗仍然保留。
「曲靖小耙粑」是曲靖本土一款傳承百年的點心小吃,它既是定情信物又是請柬,被廣泛用於各種場合,是人們饋贈親友的最佳選擇。傳統的曲靖小粑粑粑,主要以豆沙餡、白糖餡、蘇子餡為主,烤制出的粑粑耙餅面微微隆起,中間有一顆朱紅方印,腰間有一道不規則的裂縫,都是圓而甜的,寓意著家庭團團圓圓、生活甜甜蜜蜜。
用料有麵粉、菜油、熟豬油、土雞蛋、白糖、餡料、泡打粉等。將餡料(紅豆綠豆、紫薯、南瓜),清洗浸泡後蒸煮;磨細濾渣;熬製糖漿;炒制餡料後涼晾。制面坯包餡成型,刷蛋清,蓋印章烤製成熟即可。

09.曲靖豆湯米線
豆湯米線用優質豌豆加雞湯製成豆湯,加上米線烹煮,配以豬雜、叉燒肉、自製酥豌豆,米線爽滑,湯味酸辣鮮香濃郁,回味無窮。主要用料為干豌豆、米線、豬肉、豬雜。將豌豆用高壓鍋壓至熟爛,製成豆泥,加雞湯調味去渣,製成豆湯備用。再將特製細米線加入豆湯鍋,煮至回軟入味。起鍋入碗加肉,放蔥花、香菜、泡辣椒即可。

10.陸良黃金娣米線
黃金娣米線在陸良熱銷了近30年。在陸良一中門口吃黃金娣米線要排隊。據初步統計,黃金娣米線最高峰一天可賣兩噸米線。黃金娣米線之所以能夠在歲月中流傳且不褪色,關鍵用料考究,豬肉全部使用後腿或裡脊肉,黃金娣米線最核心的就是全部使用上好的肥肉煉制的油,因為肥肉煉制的油口感好且香醇,其實黃金娣米線最關鍵的就是油辣子,有人猜想,那是黃金娣米線秘方中的秘方。

11.曲靖面蒿粑耙
面蒿是滇東地區常見的一種野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花,在鄉間常用來製作粑粑的原料之一。進入春季坡地上才隨處可見遍地嫩綠的黃花,農村人就面蒿黃花連同嫩葉採摘回去,用玉米面一類的雜糧做成粑粑,但是口感粗糙。現在的面蒿粑粑用麵粉來做,口感更加細滑,入齒清香,深受城市人喜愛。製成的粑粑粑有一種特殊清香味。
用料主要是中筋麵粉和面蒿。面蒿洗凈,控干水分,入石臼搗碎,加入麵粉、水、泡打粉少許,拌勻。把面捲成圓形,切成厚片,平底鍋上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12.陸良麻依饊子
陸良麻依饊子源於明朝,公元1381年,沐英征雲南時將中原饊子製作帶入雲南,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最初只是油炸後用糖水浸煮,即「水饊子」。
傳說一天晚上,三岔河街上有家人正忙著做饊子准備第二天上市。面團快要炸完時不小心把半盞菜油全潑在面團上,就將油麵糅合起來扭團下鍋去炸。這一來竟炸出名堂來了,又香又脆又酥,更特別的是面團心裡灌滿了飴糖,甜潤柔膩不同以往,就照此法探究,終於製成「干饊子」,後不斷探索將干饊子穿上芝麻糖衣,起名叫做「麻衣饊子」。
麻衣饊子是用麥面做原料,和好面後扭成「千鈞扣」油炸的糕點。色澤金黃表層穿上芝麻糖衣,特點是製作工藝精細,外形美觀,內面紫紅黃色,香、脆酥、甜,特別是內面灌滿了麥芽糖,甜潤柔膩。
主要用料為小麥粉、白砂糖、飴糖、植物油、水、芝麻、泡打粉。先將麥面和配料水、白糖、泡打粉混合倒入和面機內攪和均勻,面和透均勻分後,再把熟菜油倒入再和10分鍾左右取出放入桌面,用刀切成小方塊,用食指從中間均勻摳一個洞,放在撒有麵粉的案板上,再把干麥面篩盡,下油鍋炸至金黃色(無軟芯脆香),用鐵漏勺撈入糖鍋煮沸10分鍾左右,撈取扒開冷卻,最後用白糖放入鍋內溶化濃縮待飛清絲時,把鍋從火上取下,把炸煮好的半成品倒入拌均勻,撒上芝麻,冷卻即成。

13.會澤稀豆粉配油條、茴香餅
會澤稀豆粉採用紅土地種植的麻豌豆製作而成,是雲南早點風味食品。早晨,會澤的大街小巷到處熱氣騰騰,彌漫著稀豆粉的香氣。一碗稀豆粉送上餐桌,灰底藍花的土陶大碗裝滿了食物,上層是堆得尖尖的油條塊,中層是灰黑色的蕎絲,下面是稠乎乎的稀豆粉。
食用時,先取一勺碎生薑,再取一勺糊辣子面以及花椒面等佐料撒入碗中,拌一下就開始品嘗了。經過稀豆粉浸泡過的油條、蕎絲,軟軟的,香香的,吃起來非常爽口。
主要用料為會澤麻豌豆、自製小油條、茴香餅。主要調料是薑末、蔥花、油辣椒、鹽、味精、花椒面等。將豌豆洗干凈加清水泡3—5小時脹發開,然後加清水用豆機磨漿汁待用;將豌豆汁用大火燒開,然後改為小火慢慢熬制黏稠為稀豆粉待用;根據自身需求加佐料入稀豆粉,然後將小油條入稀豆粉沾稀豆粉吃即可。

14.會澤燕麥漿粑粑
這是獨具會澤特色的傳統小吃,是生態健康食品,採用會澤高山燕麥經傳統工藝製作而成。主要用料為高山燕麥。將燕麥淘凈晾乾,去干凈外皮磨製成粉兌水,調料調製成糊狀,用炭火把生鐵鍋加熱,豬肥膘抹勻鍋底,再把燕麥糊淋入攤成餅,就酸菜湯食用。
15.宜威酸菜苦蕎粑粑
主要用料為苦蕎粉、酸菜、黃豆腐、豬油。把苦蕎粉倒入盆中加清水和成面團,開大火,炒鍋放油加熱把黃豆腐切成丁,酸菜切小放入鍋中炒成餡,把面團下劑,包上餡,用火蒸10分鍾即可。

16.陸良蕎三香
傳說明代沐英征雲南時,妻子惦掛丈夫,將蕎餅作為干糧給丈夫沿途充飢,經過多年的傳承,在原有基礎上加進陸良本地的飲食習慣,製作出如今的蕎三香。它有神秘奧妙的配方,獨特的人工工藝製作。
陸良蕎三香原名小粑粑,是一種來自鄉村民間的傳統美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家喻戶曉的傳統美食,入口清甜香,美味可口,回味無窮。
將苦蕎粉加麵粉、酵母、白糖、熟豬油合成面團,放在案板上發酵待用,用花豆熬製成的豆沙加糖和配料製成餡,用米粉加水合成面團,先用米粉面團包起糖餡,再將蕎麵皮包在米面團外,然後壓製成餅,撒上芝麻,放入烤箱烤熟即可。

17.洋芋粑粑
「吃洋芋,長子弟」,洋芋粑粑是一種常見的傳統小吃,曲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原產於南美洲的洋芋,傳到歐洲以後在歷史上救過很多人的命,凡·高的名畫《吃土豆的人們》可以佐證。洋芋在中國清朝時候登陸,帶來人口增加和山區開墾的高潮。
洋芋粑粑的主要用料為土豆、麵粉、雞蛋。輔料為食鹽、糊辣椒面、花椒面少許。將洋芋洗凈後去皮,均勻地切成丁狀,放入麵粉、蛋黃、食鹽、水捏成餅狀,再放置到鍋里煎到兩面都呈金黃色,撈出控油裝盤,再將先調制好的椒鹽辣椒均勻撒在洋芋粑粑上,有的地方還有一些涼拌的小菜(如折耳根,蔥根、蒜根、蘿卜節),吃起來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有的小吃已經改良了做法,甚至沒有了老一輩吃時的影子。不管如何變遷,小吃還是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離鄉遊子們對家鄉思念的對象之一。品嘗家鄉的小吃,可以抒發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小吃也是一種情懷,無論身在何處,家鄉的小吃都會讓我們回憶和牽掛,曲靖的朋友們,這17款小吃中,有沒有一款小吃,總讓你魂牽夢繞呢?

Ⅱ 曲靖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嗎

麒麟區姜家巷有一家叫《陶記正宗富源酸菜豬腳》

Ⅲ 德園包子和三津哪個好吃

德園包子和三津哪個好吃?答案是三津包子好吃。三津帶津字,就是說三津包子吃得津津有味,當然好吃。德園包子只是有些名聲,但比不上三津包子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