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提籃橋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提籃橋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5-13 19:58:33

A. 上海本地人平常會去吃的老店有哪些

地址:雁盪路14號(近淮海中路)
老人和飯店
店齡:218年
推薦:糟味菜品
始創於1800年的老人和飯店,居然已經開了兩百多年了!無疑是上海最古老的飯店之一,早在上海開埠之前就已經聲名在外,如今老店新開依舊人氣爆棚。
這里主打本幫菜,濃油赤醬,很對上海人的胃口,還有各種糟菜糟味菜品,是老上海人佐酒佳品,好吃到每次都扶牆而出~這里特別適合家庭聚餐,坐在裡面還能看著熙熙攘攘的淮海路,格外有小資情調。
地址:淮海中路988號黃金世界4樓陝西南路口(近陝西南路)
潔而精川菜館
店齡:91年
推薦:生爆鱔背、青豆泥小圓子
老一輩曾經冠以它「用菜一枝花」的雅號,因為住在附近的小夫妻經常在休息日去那裡吃飯,比較羅曼蒂克的幾對還會在飯後去復興公園跳舞或者兜兜淮海路,有點舊派小資的腔調。老店原來那個紅柱白匾的中式門臉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氣現代的裝飾風格。就餐環境雖然因時而變,但那份傳承了90年的老味道依然還在。
內牆以孔雀藍為主打色,配以白色的檯布,清新亮眼,大廳中央頂部懸掛了一個歐式吊燈,散發著黃色光暈,非常典雅。上了年紀的老食客照常而來,年輕的新食客也會紛紛慕名前來。
雖說做的是川菜,但已經被改良得幾乎變成了本幫菜,至於那裡的川菜是否辣的正宗,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在意,他們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吃出當年的回憶。
地址:雁盪路82號(近南昌路)
北萬新
店齡:90多年
推薦:排骨年糕、肉包
北萬新迄今已有90多年歷史了,是名符其實的老字型大小點心店。淮海路上有個外賣窗口,旁邊拐進去還有一個小弄堂。
招牌當然就是肉包啦!肉包不大不小,算個中包吧,肉餡是白餡的,吃的時候要小心,因為有很足的鮮湯汁,肉餡非常緊實,絕對是小時候的味道!而且很多人買了很多,准備打包回去當第二天早飯吃呢!
地址:淮海中路464號(近重慶南路)

B. 上海有哪些好吃的店-美食推薦

上海其實是有很多美食可以去品嘗的喲,在上海有一些美食是一定不要錯過的,不過首先還是看看你喜歡吃的是哪些,然後再去選擇合適的美食,下面的這些美食餐廳可以參考呢。

面館

心樂面館

心樂在上海也開了梁中好幾十年了,現在雖然開了分店但我最愛去的還是進賢路這家老店,老面館經過裝修改造就餐環境也已經很好了。

店裡比較出名的是大腸面,但個人更喜歡它家的腰花拌川。腰花炒得很入味,一點腥味都沒有,醬汁濃郁,十分地道。

地址:進賢路120號

大腸面

位於黃浦區的這家大腸面,門頭就「大腸面」三個紅大字,雖然環境十分簡陋,但每次路過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其中不乏拖著行李箱來的,可見它家的面人氣有多旺。

這里的大腸處理得很乾凈,吃起來非常香,而且是越嚼越香的那種,再說名字都叫大腸面了,它家的大腸面能不好吃么。面是典型的上海粗面,剛好斷生,所以富有彈性。烤麩甜甜的,配上大腸和面別有一番滋味。

地址:復興中路59號

盧香紀面館

說到大腸面,另外一家盧香紀的味道也很好。盧香紀以前的名字叫香閣麗,是老底子上海人基本都知道的名號。

這家的大腸、豬肝澆頭都是招牌,選擇困難的還可以點雙澆頭,鱔絲的也好吃,再加上濃厚的湯頭,一碗下去妥妥的落胃。

地址:麗園路503號

明呈黃魚面館

和明呈的面一樣出名的是老闆的臭脾氣,這點看牆上貼著的各類公告就知道了。第一次來就被老闆狠狠懟了一頓,換做別的店那肯定不會再去了,奈何它家的黃魚春卷和黃魚面實在味道好,過了沒多久還是沒骨氣地再光顧了。

面里的小黃魚整條拆骨只剩魚肉,吃的時候不用吐刺,湯頭很鮮,雪菜腌得偏甜,還扔了把雞毛菜,最難得的是一點腥味都沒有。

黃魚春卷也是必點,表面炸得香脆,裡面則是滿滿的小黃魚肉,一樣沒骨頭,吃起來非常過癮。

地址:斜飢槐土路1370號

哈靈面館

哈靈面館多有名,大概就是一說起牛蛙面就會想到它家的程度。

招牌牛蛙面量超大,面多澆頭也給夠,裡面的牛蛙鮮嫩,湯汁濃厚,炸豬排味道也不錯,喜歡吃重口味面的朋友一定會喜歡它家。

地址:廣西北路445號(有多家分店)

逸桂禾

上海最好吃的陽春面,逸桂禾絕對能排的上號,和上面的哈靈比起來,逸桂禾的陽春面相對清淡不少。即使是簡簡單單的豬油醬油湯,撒上蔥花,靠著最朴實的滋味也俘虜了不少食客的心。

它家的細面是真勁道,吃不慣清湯的還可以點拌面,一樣好吃。

地址:吉安路290號

胖子面館

來胖子面館吃面的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每次走進去都能聞到自家燉紅燒肉千張結的香味。

辣肉面是招牌,紅油辣肉澆頭相當正宗,還可以嘗嘗它家特色的鹹蛋黃獅子頭,一整顆流油的鹹蛋黃包裹在軟嫩的肉裡面,配上面條鹹菜鮮筍,幸福感簡直爆棚。

地址:文廟路113號

小吃

接下來說說小吃,上海有不少集中吃小吃的好去處,首推雲南南路,短短兩百米的一段路不乏好幾家老字型大小,像沈大成、大壺春、小金陵....基本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店了,入夜還有燒烤攤和火鍋店,說雲南路是條美食街一點也沒錯。

大壺春

上海生煎分兩個流派,清水派和混水派,區別在於褶子向上還是向下,其中清水派的代表就是大壺春。

現在在大壺春兩種煎法的生煎都能吃到,一般我會點一份生煎配咖喱牛肉湯,麵皮鬆軟底部鬆脆肉餡厚實,超滿足。

地址:雲南南路89號

小紹興

另一家老字型大小小紹興離大壺春不遠,它家的招牌白斬雞憑借鮮嫩的肉質,成為不少上海人心目中最好吃的白斬雞。

小紹興選用品質上乘的三黃雞,蘸上獨家秘制的醬油,吃到嘴裡鮮爛渣友味則更加提升了。

還有每天限量供應的雞粥,小紹興最不缺雞湯,用雞湯熬出來的雞粥別提有多香了,一口白斬雞再配上一口粥,簡直是享受。

地址:雲南南路69-75號

弄堂小餛飩食府

弄堂小餛飩就是原本大名鼎鼎的阿蹺餛飩,開業已經四十多年,現在從弄堂里搬到了威海路上,為了讓老食客不找錯地方,所以還是叫弄堂餛飩,還加了原靜安別墅幾個字。

現在上海做砂鍋小餛飩的店也所剩無幾了,用砂鍋裝餛飩,再澆上骨頭湯,能妥妥地鎖住鮮味,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地址:威海路714號

德大西菜社

炸豬排也算是上海美食的名片之一,說到炸豬排,就馬上想到以供應德國大菜聞名的德大西菜社。早些年上海人吃不慣牛排,德大西菜社就因地制宜用豬排代替牛排,照「維也納炸牛排」的菜式推出「維也納豬排」,一經推出就立刻風靡滬上。

如今的德大已不是當初只有名門顯貴才能踏足的餐廳,但記憶里的德大炸豬排還是一點沒變,配上辣醬油,一如既往地酥脆。

地址:南京西路473號

佳家湯包

總有一段時間會莫名地想吃小籠包,不介意排隊時間的話佳家湯包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雖然算是網紅店,但出品一直很穩定。

湯包種類不少,有鮮肉、蝦仁、蟹粉的,皮薄湯汁鮮,小餛飩也不錯。上海吃小籠的店太多了,屋有鮮、萊萊也都不錯,就近選擇吧。

地址:黃河路90號

盛興點心店

能開一百年的點心店不多,盛興就是其中之一。百年來,這家老上海點心店只賣兩種招牌點心,餛飩和湯圓,並且靠著地道的口味和實惠的價格一直開到了現在。

店裡的餛飩和別處的不太一樣,用的是傳統的鹼水皮,所以更有嚼勁。餛飩分鮮肉小餛飩和菜肉大餛飩兩種,可以直接來一份雙檔,大小兩種都包括了,再加兩顆湯圓,一碗就能嘗遍它家的特色。

地址:順昌路528號

提籃橋老攤頭

近幾年上海的蔥油餅網紅店層出不窮,其中最得我心的應該就是提籃橋老攤頭蔥油餅了,現在雖然已經是二代店,但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它家的蔥油餅先煎後烤,非常酥脆,吃著很過癮。還可以選擇加蛋的版本,口感會更豐富,但加了蛋就沒法再烤了,相對的就沒那麼脆。

地址:大連路553號

甜品咖啡

來到最小資的上海,當然也不能浪費了難得的下午茶時光。

INDOUGHWETRUST

這家的提拉米蘇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了,端上來的時候是一大盤里挖出一塊來到你的盤子上,咖啡味很濃郁,甜而不膩,帶有微微的苦,是我心目中完美的提拉米蘇應該有的味道,第一次去吃的時候因為太好吃馬上又加了一塊。

整間店的裝修我也比較喜歡,屬於法式小清新風格,用的杯子和瓷盤都很漂亮。咖啡只能說一般,但喜歡吃提拉米蘇的我強烈推薦去吃,因為店面小加上生意一直很好,所以不想排隊的建議上午去。

地址:永康路86號

GelatoDalCuore

我心目中的寶藏冰激淋店,口味超級多,不管哪個季節來上海,只要想吃Gelato都會想到它家。夏天會點荔枝玫瑰和花椒鳳梨這類水果口味,清爽也不太容易膩,而到了冬天就會更偏好海鹽焦糖這類濃郁的味道。

這家推新口味也是超級快,去得勤快如我,也沒能及時跟上新品開發的速度.店裡也提供試吃,選擇困難症可以選擇雙拼或者三個球。唯一的缺點可能是下地鐵或公交車後都還得走一段路,不過我去上海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散步,也不是大問題。

地址:陝西北路600號-9

dokidoki的小甜書

dokidoki是一家手工日式甜品小店,由兩位小姐姐打理,充滿了家的溫馨,到店需要提前預約。它家的甜品菜單每日更新,根據采買的水果還會做小調整,只有豆腐慕斯和巴斯克焦蛋糕是常駐款,其餘均不固定,能吃到哪款也不確定,因此更多了一分驚喜。

蛋糕沒什麼太浮誇的裱花,就是最簡單的樣子,但因為用料良心製作用心,每一款味道都不錯,吃一次就會被圈粉。還有特色的果子露,用的是自家熬制的果醬搭配蘇打水,也非常治癒。

地址:黃浦區復興中路553弄13號

電話:17521650912

麵包咖啡好天氣

看過日劇的朋友對這個名字應該很熟悉了吧,這家日式風格的雙層小店就跟同名日劇一樣溫馨,店裡的裝飾也都十分可愛。

這里是吐司愛好者的天堂,松軟的厚吐司吸滿了蛋奶醬的口感,濕潤又香甜,搭配黑咖啡或拿鐵都很不錯。

地址:永嘉路331號

梨園春

沒搞錯的話這應該是上海第一家以烤梨為主題的甜品店吧,店裡賣的甜品都非常養生,價格也不貴。一整隻梨用慢火烤制2小時到酥軟,梨湯的甜度用冰糖調節得恰到好處,不僅生津止渴,還有潤喉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它家的加料也都很講究,荔浦芋頭、荔浦鮮脆馬蹄、羅田板栗、寶芝林雪燕還有雲南野生金耳,都是好東西。

地址:新閘路1300號

BOMBOM越南三明治

作為一名越南三明治忠實粉絲,我必須向大家安利這家上海最正宗的越南三明治店。

小店干凈明亮,BOMBOM王牌三明治肉量十足,烤得酥脆的法棍配上雞肉、豬肉和粗粗的腌菜條,再刷一層特色的豬肝醬,還原度超高。吃越南三明治還得配越南特色的冰咖啡,用煉乳中和了咖啡豆的苦味,口感絲滑香甜。

地址:愚園東路6號

CinnaSwirl喜拿卷

這是一家以肉桂為主題的麵包店,主打肉桂卷和肉桂冰激淋,算是肉桂愛好者的天堂,也是我回購了好幾次的店了。店面不大也沒什麼座位,但每次,經過的人都能被濃郁的肉桂香味吸引。

肉桂冰激淋帶有焦糖奶油的味道,層次很豐富,肉桂卷口感松軟,有多種口味選擇,最喜歡原味、蘋果味和碧根果味的,剛出爐時淋上煉乳,味道真的讓人念念不忘。這家外賣生意也不錯,有時候去得晚很多口味就都賣完了。

地址:愚園東路32號

PAINCHAUD

PAIN
CHAUD應該算是滬上法式麵包的代表了,在上海有三家分店,價格在法式麵包店裡也不算貴。麵包甜點種類很多,軟歐、法棍、各類可頌和蛋糕應有盡有,每一款表現都不錯,基本不會踩雷。

最喜歡它家的法棍和紅酒五花果,是那種吃得出酵母香的麵包。另外推薦杏仁可頌和開心果泡芙,兩款都非常適合下午茶配著茶或者咖啡一起享用。

地址:建國西路256號(這家門店比較大適合堂吃)

餐廳

上海最棒的地方就是想吃啥隨時都能吃到,而且能開得長久的品質都不會差,這里提兩家絕對不會出錯的店吧。

樓上火鍋

秋冬適合進補,樓上的花膠雞火鍋就最合適了。花膠其實就是大型魚類的魚鰾,高蛋白又低脂,吃多了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通常吃花膠雞火鍋前都會來上幾碗花膠雞湯,湯頭濃郁,配上嫩雞肉和鮮花膠,一碗接一碗簡直停不下來。

除了火鍋,樓上的特色小食們也值得挨個點一遍,最喜歡它家的炸玉米和奶凍。

地址:茂名南路46號2樓

甬府

錦江飯店錦北樓的甬府,算是上海數一數二的寧波菜,米其林一星和大眾點評黑珍珠餐廳頭銜加持,不預約基本是吃不上的。在甬府點菜很少踩雷,出品也基本穩定。

主打菜自然是海鮮,岱山大黃魚用的是貨真價實的野生大黃魚,肉鮮而緊致,價格不便宜,每斤四千左右。寧式十八斬也就是蟹生,活蟹急凍,上桌前自然解凍調味,肉多膏甜,算是必點。

另外,甬府的寧波湯圓也是吃過一次就讓人難忘,應該算整個上海最好吃的寧波湯圓了。

地址:茂名南路59號錦江飯店錦北樓12樓

每隔一段時間去魔都,總能發現不少新開的店,當然也有當過好幾次回頭客的老店。不管怎麼樣,到了上海,根本不用擔心找不到好吃的,只需要糾結吃什麼就行了。

C. 上海有什麼美食

上海十大特色小吃有南翔小籠、上海生煎包、排骨年糕、上海蟹殼黃、糟田螺、陽春面、開洋蔥油麵、三鮮小餛飩 、素菜包、上海醬鴨。
一、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就是我們知道的」南翔小籠包「,傳統名吃,也是上海特色小吃中比較有名的。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小籠包裡面的餡料是夾心腿肉,加入了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等製作而成,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製成的。吃起來口感比較新鮮,但是價格並不貴。
二、上海生煎包
上海的生煎包絕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吃,生煎也被稱為「生煎饅頭」,外皮酥脆,汁香味濃,肉餡兒豐富,外形精巧,夾雜著肉香、油香和蔥香,美味無比,上海生煎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上海的飛龍生煎、小楊生煎、豐裕生煎等最有名。
三、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經濟實惠,是上海獨具風味的傳統小吃。大排配上小而薄的年糕之後,油氽、燒煮做成,排骨年糕既有排骨的香味,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口感甜辣,鮮嫩適口。排骨年糕是一道特色風味小吃,很多當地的餐廳都可以吃到。
四、上海蟹殼黃
蟹殼黃好吃,而且價格實惠。傳統的蟹殼黃是用油酥面加酵面製作而成,蟹殼黃呈橢圓形,餅上有芝麻,在爐火上烤制完成之後,餅香和芝麻香混合在一起。蟹殼黃的餡料有鹹味和甜味兩種,鹹的蟹殼黃餡料一般是用鮮肉、火腿、蝦仁等製作而成,而甜餡是用白糖、玫瑰和豆沙做成。
五、糟田螺
糟田螺是上海市特色小吃之一,選用個大肥美、肉頭厚實的安徽屯溪產的龍眼田螺為原料,進店後先用清水養兩天,使其吐凈泥沙,然後再放入鍋內,加上茴香、桂皮等煮較長時間。最後將燒好的田螺放上陳年香糟,糟制而成。這種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質鮮嫩,汁鹵醇厚,入口鮮美,十分受人歡迎。此美食是上海五味齋點心店和鮮得來點心店的著名小吃。
六、陽春面
上海陽春面是蘇式湯面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面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是上海特色風味小吃之一。民間習慣稱陰歷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與煮熟的面條一起拌食。面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香郁四溢,1945年後,城隍廟有個姓陳的攤販運用蘇中家鄉日常的方法熬制蔥油,用來拌面。蔥香濃郁與眾不同,很受歡迎,流傳至今。
七、開洋蔥油麵
開洋蔥油麵是上海特色小吃,在上海地區家喻戶曉,很多人喜歡吃。開洋蔥油麵的製作方法還是很講究的,蔥白切成寸段,放溫油鍋中炸制,然後將蔥油配上已經用素油炒、酒糖浸過的開洋,即成開洋蔥油。蔥油拌面的面條是很勁道的,瀝去湯汁,拌上蔥油,色澤鮮艷,食之潤滑爽口,蝦味鮮香,蔥香撲鼻,營養豐富。
八、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九、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小吃之一,以麵粉為製作主料,素菜包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咸鮮。素菜包的特色:皮質松軟,餡心清香爽口,是夏令佳點。上海人把包子稱呼為饅頭,素菜包又稱為菜饅頭。素菜包是用精白麵粉作皮,餡心則是用青菜、麵筋、冬菇、冬筍、五香豆腐乾剁碎後配以香油、糖等調味品製成。將包好的素菜包上籠蒸熟後,皮白松軟,餡心則綠中生翠,鮮艷悅目,一開籠就滿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膩,百吃不厭。以春風松月樓素菜館比較出名。
十、上海醬鴨
上海醬鴨是最能代表上海風味的美上海美食之一,醬鴨色澤黃黑,具有鮮、香、酥、嫩的特點。吃了之後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血痢和滋補之功效。上海醬鴨鴨肉鮮嫩,咸甜適中,香濃味醇,色澤紅亮,沒有油膩感,有辣味。梅其中光明邨的人氣非常高,每天排隊的人里三層外三層的。

D. 提籃橋附近旅店

蘭馨旅社 賓館飯店
地址:東大名路1029號2樓(郵編:200082)
電話:021-65866988

申聚旅館有限公司 賓館飯店
地址:霍山路247號(郵編:200082)
電話:021-65470434

奧森大酒店有限公司 賓館飯店
地址:霍山路309號(郵編:200082)
電話:021-65845280

遠洋賓館 賓館飯店 > 4星級
地址:東大名路1171號(郵編:200082)
電話:021-65458888

星浪賓館 賓館飯店 > 3星級
地址:惠民路36號(郵編:20082)
電話:021-65456999*2001

莫泰旅店——霍山店 賓館飯店 > 2星級
地址:霍山路300號(郵編:200080)
電話:021-51171111*7666

東虹大酒店 賓館飯店 > 2星級
地址:東大名路1161號(郵編:200082)
電話:021-65455008

東光旅社 賓館飯店
地址:霍山路139弄6號(郵編:200082)
電話:021-65861193

北京飯店 賓館飯店
地址:虹口區霍山路68號
電話:021-65416237

教苑賓館 賓館飯店 > 4星級
地址:霍山路170號
電話:021-65412150

高陽賓館 賓館飯店 > 4星級
地址:東大名路
電話:021-65952218

E.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附近的旅館

幫你在住哪網找了幾家,你看看先哈~
1、上海遠洋賓館 距離提籃橋大約 0.10公里
2、上海臨潼賓館 距離凱沒肢提籃橋大約 0.14公里
3、上海莫泰168連鎖旅店(霍山路店) 距離提籃橋大約 0.30公里
4、上海楓葉速8酒店(北外灘店) 距離提籃橋大約 0.32公里
5、上海如家快捷酒店(大連路店) 距離提籃橋大約 0.45公里
6、上海錦江之星連鎖酒店(北外灘店) 距離提籃橋大約 0.50公里
7、上海格林豪泰連鎖酒店察槐@(師澤園店) 距離提籃橋大約 0.60公里
8、漢庭快捷酒店(上海外灘國際客運中心店) 距離提籃橋大約 0.81公里
連鎖的酒店都還盯世比較便宜的,具體酒店的信息和預定你還是再去住哪網上看看吧~

F. 探秘「遠東第一監獄」提籃橋:死刑犯穿鴛鴦衣

探秘“遠東第一監獄”提籃橋:死刑犯穿鴛鴦衣

這座有著百年歷史至今仍在使用的監獄,曾關押過許多赫赫有名的囚犯。百年歷史,百年滄桑,當初地處邊緣地區的提籃橋如今變成了上海的市中心。據傳在鬧市區占據了寶貴的土地,正是提籃橋監獄被關閉的要因。

百年前招標建造而成

110年前,建造提籃橋監獄時,上海公共租界使用了如今建造房屋最常規的方式——招標。

公共租界工部局公開向各營造廠和建築承包商招標,最後由英國駐新加坡工程處中標,最初仿照美國監獄樣式建造,全部由青磚和打磨過的寧波石塊修建。後來又經過擴建和改建,形成了英國式的硬木地板、鋼筋水泥地坪和鋼骨水泥門梁,使得這座監獄保存完好,從監獄的外牆望進去,絲毫沒有破敗的跡象。

而為了保障內部設施,建設者“術業有專攻”,水龍頭、管道等分開承包,每個步驟都由更專業的人負責。“比如監房的鐵門是上海製造的,門鎖和鑰匙由英國倫敦哈脫公司製造供應,直到現在,各種英國製造的鎖具和鑰匙仍在使用。”徐家俊介紹說。

“提籃橋監獄內的門鎖,相當於一本雜志的合訂本,厚厚地固定在鐵門上,它有三道鎖舌,鑰匙有15厘米長。”徐家俊一邊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一邊在紙上畫出了鑰匙的形狀。

計程車上,健談的司機神秘地對記者說,裡面的囚犯從來沒有逃出來過。聽了這一傳聞,徐家俊笑著說:“解放前,也有極個別人逃出來的。”而有這一說法也是因為監獄囚室獨特的設計方式。

不同於多數監獄兩邊牢房中間走廊的結構,提籃橋監獄成回字形,中間是“背對背”、“肩靠肩”排列的牢房,四周全是走廊。徐家俊在畫著囚室結構的紙上,用筆模擬犯人可能的逃跑路線:“你看,挖地道、挖壁洞行不通嘛,不像有些監獄一面是門,一面是窗戶,這個三面牆外面還是牢房,能上哪裡去。”

此外,監獄在走廊中間的地坪上還另建了一排鐵絲網,形成內、外兩道走廊,看守在外走廊巡查可以同時看到上層、本層、下層三個樓層犯人的動向。

監獄內的平時管理也十分嚴苛,租界時期的提籃橋監獄,其上層管理人員主要是英國人,看守是印度人,俗稱“紅頭阿三”。

住在提籃橋監獄西邊的一位老人指著自己的房子說,這是“紅頭阿三”住過的地方,房子的牆壁有二三十厘米厚。這位說著純正上海話的老人怕記者聽不懂,手還在頭上比劃了一番,因為這些印度巡捕的頭上都盤扎著寬厚的紅布頭。

1930年,由於印度看守不滿上級提拔的人選而舉行了 *** ,強硬派的英國管理層,對 *** 的印度看守一律開除,開始調用中國人擔任看守。

那時候,看守長住宅有一間飯廳、兩間卧室,還有浴室、廚房、傭人住房等,但監區內的條件卻是非常苛刻的。監區里沒有凳子,看守必須一直站著保持警戒狀態;兩道外走廊中間的牆上還裝有一台儀器,俗稱“更表”,看守每巡查一圈,須用鑰匙在“更表”內開動一下,監獄總值班室有儀器作自動記錄,可考核看守是否按時巡查。

“那時候就非常先進了。”徐家俊忍不住強調,“而且有兩棟樓里已經裝上了電梯。”

1943年8月起,提籃橋監獄由中國人擔任典獄長。抗戰勝利後,對看守的工作條件有所改善,添置了凳子。但是為了防止看守偷懶,就設計了一種三腳凳。這種凳子凳面狹小、分量輕、重心不穩,坐久了容易傾倒。所以,看守們戲稱這種凳子叫“稍息凳”。

“大監獄、小囚室”

提起提籃橋監獄,很多人會說這樣一段話,讓一個10年刑期的犯人,每天換一間囚室,到出獄的時候還住不完。這句玩笑話道出了這所監獄的規模之大。

提籃橋監獄因為大於印度的孟買監獄和日本的巢鴨監獄,因而號稱“遠東第一監獄”。

提籃橋監獄最多時曾收押過8000多人,徐家俊說,20世紀30年代,提籃橋監獄也是當時世界上關押犯人人數最多的監獄。能關押數量如此之多的犯人,原因之一是這里的囚室面積很小。

提籃橋監獄的囚室大多是3.3平方米到3.6平方米的小房間,而且是3個人一間。以前犯人都是睡地鋪。現在,每個監室有一個高低床,還有活動床,白天拉起來成為一個櫃子,晚上放下來作為木床。因地制宜,關押條件比過去大大提高了。

為了分辨如此眾多的犯人,租界時期的監獄就將囚服做成不同的樣式標記。已決犯囚服的前胸、後背、膝蓋等處都印有英文“Y”的字樣,不同的刑期段,就有不同的式樣,顏色,死刑犯穿的是一邊白一邊黑的陰陽衣(又稱鴛鴦衣),為方便戴腳鐐,他們的囚褲下襠到褲腳全都是葡萄扣。看守一看到囚服馬上就能識別出犯人的刑期。

提籃橋還有一種8平方米的牢房,設有固定的鐵床、鐵桌、鐵凳和抽水馬桶,那是當年英國人設計了用來關押外國人的,被人稱為“西人監”。由於是十字形的,更多的被叫做十字樓。

後來這里被改造為上海監獄陳列館,1999年12月29日正式開館。抗日戰爭勝利後這里曾經先後關押過幾百名日本戰犯。解放後,這里一度改為女監,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也在這里度過了人生的最後10年。

另外,在上海監獄陳列館的3樓,有一間18平方米大小的房間,地板中間有一個1.8平方米的方孔,方孔兩側有兩塊活動地板。扳動手閘,活動地板就“轟”地一聲向兩側分開,露出一個方孔;二樓也有同樣的裝置。這個方孔可以直通一樓的停屍房,屍體通過它直接吊入樓下的停屍房。

1946年4月22日上午,被判死刑的日本戰犯鏑木正隆、藤井勉、增進庄造、松井耕一和白井輿三郎在這里被執行絞刑。

監獄的室外刑場

提籃橋監獄的北面,昆明路280號,門框上寫著“新岸禮堂”4個金色的大字,這里曾經是與室內刑場相對應的室外刑場。

當記者走訪的時候,禮堂的大門外放著幾把椅子,炎熱的中午主人不見了蹤影,只有這幾把椅子。旁邊的小門上則寫著“家屬會見”,門外幾米長的鐵欄桿是囚犯家屬排隊的地方。

每到探視的時間這里就會排起長長的隊伍,一直延伸到街道對面的弄堂里,記者采訪附近的一位居民時,她伸手向遠方比劃了比劃,彷彿正有上百人等在這里。

已經在這里住了70年的陳洪文老先生唏噓,現在是見親人的地方,以前是殺頭的地方。

汪偽漢奸梁鴻志、常玉清、蘇成德、傅式說以及黑澤次男、淺野俊隆、芝原平三郎等十多名日本戰犯先後在此槍決; *** 員、革命先烈王孝和也在此就義。

解放初期,監獄內關押了不少犯人,其中有些犯人被上海市軍管會軍法處或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後,就直接押解到這里執行死刑。

室外刑場原來與提籃橋監獄只有一牆之隔,用竹柵欄圍起的刑場外常常站滿了附近的居民,包括當時附近的很多小孩子。

室外刑場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期停止使用,1956年,在原址周圍修建了如今的大禮堂和接見室。

G. 上海為什麼叫上海

有下海,才有上海。

文 | 河西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視察,在黃浦江上游覽時,突然問了陪同人員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上海還有個『寬答則下海』嗎?」舉座啞然,沒人能答得上毛主席的問題。

最後,還是他老人家自己提供了答案,他斬釘截鐵地說:「有!」

是啊,既然有上海,那麼下海在哪裡?

上海之所以叫上海,是因為有下海才有上海,有下才有上,天經地義。名字之中,沒有一個字是憑空出現沒有來歷的。

現在上海市虹口區昆明路73號有一座下海廟,當時夏海義王廟地處下海浦,長江船隻入海處。那時候,從東大名路至商丘路一帶全是漁村。漁民出海打漁,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這座小廟應運而生。所以當時這里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和天妃娘娘,而現在則變成了觀音。現正對廟門的馬路就叫海門路,海門路,顧名思義,大海之門,就叫海門路。當時居民船民進廟燒香,常常提著籃子過橋,所以叫提籃橋,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吳淞江南岸有兩條支流,一條叫下海浦,一條叫上海浦,黃浦江的「浦」,在吳方言區原意是人工小河。從這個字的意思你就可以看出,黃浦江這個名字,其實是個悖論,江是大河的意思,而浦是小河,何以兩者會混為一談?

黃浦江的原名是黃歇浦,黃浦江是黃歇浦與春申江名字混雜的叫法,而黃歇指的是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

黃軒飾演春申君黃歇

宋代為解決吳淞江的泄水能力,在吳淞江兩岸,大約每隔五里就會開鑿一條進入吳淞江的大支流,這種支流水道稱為浦。吳淞江兩岸共有18個浦。

北宋郟亶著《水利書》:「松江之南,大浦十八,有上海、下海二浦」。

吳淞江在虹口區海門路段,南岸有一個浦,稱作上海浦。南宋時設上海鎮,元代建上海縣,即取上海浦之名取名為上海鎮。而與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個浦,叫下海浦,卻與「上海」這個名字失之交臂,而逐漸淹沒在 歷史 的塵埃中。

上海浦與下海浦,這是江南河流命名的習慣,接近源頭的支流稱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稱為外或下。下海浦於清同治年間被填沒,成為了現在的海門路,即今北外灘的濱江綠地一帶,依舊在煥發著新的活力,只是世人多隻知北外灘,卻不太了解曾經的下海了,只有提籃橋附近的那座下海廟還在見證下海的 歷史 。

下海廟俗稱「義王廟」。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一開始只有房屋九間,是當地漁民、居民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間神廟。

嘉慶年間下海廟荒塌,由心意師太重修,此後作為一所臨濟宗的比丘尼道場,通俗點說這是一間尼姑庵。

相傳心意師太至98歲高齡時,交法成師太繼任主持,之後又陸續增建前殿等二十餘間房屋殿舍。

抗日戰爭初期,下海廟房屋被日軍炮火全部焚毀。1941年起,由覺蓮募資重新修建,至解放以後,基本保持原有規模。

2012年,經過重修的下海廟重新對外開放,讓這段上海的 歷史 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與下海一起被人們遺忘的是吳淞江。吳淞江,就是松江,這就是松江區的名字由來。

蘇州河(吳淞江上海市段)明明在上海為什麼叫蘇州河,跟蘇州有什麼關系?蘇州河之名,始於19世紀慎棚中葉上海開埠後,部分愛冒險的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吳淞江直達蘇州,就順口稱其為「蘇州河」。

在蘇州河畔,有一座建築,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嶽矗立在蘇州河流入黃浦江的交匯處。在解放前,這是上海僅次於國際飯店的最高建築。它的名字叫百老匯大廈(即今上海大廈)。1934年春季竣工,由英國建築師法雷瑞設計,為英商投資所建。

上海大廈(原百老匯大廈)

叫這個名字,卻並不演百老匯戲劇。那為什麼叫百老匯大廈呢?是因為大名路。這條馬路在虹口區南部。西南起外白渡橋北堍,東至九龍路。清同治三年至光緒十四年分段築,初名虹口路。光緒三年改名百老匯路(Broadway Road),所以這座大廈就叫百老匯大廈。1943年,百老匯路以河北大名改今名。沒錯,就是《水滸傳》中梁中書所在的大名府。東大名路的大名同樣指的河北大名,這條路是大名路的東延伸段,故名。

1951年,陳毅市長將大廈命名為「上海大廈」。這是外灘建築群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陪同各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政府代表團做客大樓,俯瞰上海市容。

這張照片,就是1973年舉棚9月17日上午,周恩來總理在上海大廈等來訪的法國總統蓬皮杜。

周總理在等待法國總統蓬皮杜

現在的下海地區,最著名的就得說是提籃橋。除了大名鼎鼎的提籃橋監獄,提籃橋區域在二戰中曾積聚過許多猶太人,是他們口中的「諾亞方舟」。上海方舟是猶太人世界,在那段「反人性」日子裡的最溫暖的「避難所」,是他們最溫情的回憶,也讓中國上海成為最散發人性光芒的地方。

這就是為什麼,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會建在這里。

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原摩西會堂)位於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62號;由摩西會堂舊址和兩個展示廳組成,是「提籃橋 歷史 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

這是一所正統的供俄羅斯和中歐猶太人使用的會堂。1927年由俄羅斯猶太人集資興建,稱華德路會堂,後改名為摩西會堂。納粹德國瘋狂屠殺猶太人時,逃亡上海的歐洲猶太難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彼時的提籃橋社區接納了二萬余名從歐洲而來的猶太難民。他們與上海人一起生活在弄堂里,學會了生煤球爐、包餛飩,不少人還和上海鄰居成了朋友。而摩西會堂成為當時上海猶太人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上海最大的猶太人社團——上海猶太宗教公會長期設在堂內(1941年遷至拉都路會堂)。摩西會堂,是整個上海有關「猶太難民聚居區」的文字和實物資料最多也最為完整的地方。

猶太人感謝上海,上海也感謝這些來滬的猶太人,因為他們中傑出的藝術家給上海留下了「藝術瑰寶」。

著名小提琴手俞麗拿的導師(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譚抒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跟隨猶太籍小提琴教授布雷斯勞·衛登堡學習小提琴。傅聰也跟衛登堡學習小提琴。

白馬咖啡館,又是一處充滿浪漫和傳奇的地方。1939年,來滬避難的猶太難民魯道夫·莫斯伯格和親友盤下此樓,開辦白馬咖啡館,成為當時猶太難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場所。

白馬咖啡館

百老匯大戲院 ,這個百老匯,則是真正的百老匯了,和百老匯大廈不一樣,但它之所以建在這里,還是因為這里原本是一條百老匯路。

百老匯大戲院,1928年由美商奧迪安大戲院公司投資創建,地址在百老匯路11號(今霍山路57號),1930年9月18日開幕,首映《璇宮艷史》。

百老匯大戲院

百老匯大戲院在上海也曾紅極一時,1987年起,霍山路57號曾經的百老匯大戲院改建為多功能 娛樂 場所,底層建有400平方米180座的新型歌舞廳,取名百老匯舞廳。1988年上繳利稅超百萬元,並獲上海市第一、第二屆市文明舞廳稱號,百老匯大戲院迎來第二春。

第二春花謝後,現在我們看到這座多少有些破舊的老建築,多少會有些感慨,但只要我們從空中俯瞰這片原本叫做「下海」的區域,如今北外灘的虹口正在迅速崛起,那是一片充滿發展潛力的熱土。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下海向未來奔去,等待並迎接它的,將是美麗的前景。





· 違法又違德的「活動物盲盒」,怎麼能夠暢通無阻?! · 菲律賓外長爆粗口,不能就這么完了! · 良醫 | 腰突、頸椎病……這些現代人「魔咒」龍華骨傷科怎麼用中醫治療?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