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廣州三番茶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廣州三番茶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4-24 21:23:08

❶ 為什麼日本茶道能流傳這么久而中國茶道卻很少人說

中國人飲茶,一直是——好好喝茶,不求道。

近來接連推送了幾篇關於「恩施玉露」的文,便有些熟人邀我去看茶道表演,據說是從日本遠渡而來,高端的不得了。我擺擺手,道一句:「俗人不談雅事。」作罷。

「道」之一字,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是很高的字眼,如天道,人道,地道。這個字代表的是萬事萬物的終極規律與真理,所以不同於日本「茶道」、「劍道」等,國人幾乎沒有把一門技藝做到極致就冠以「道」名的。一直以來,中國茶都有著自己的州喚野風骨。

我們祖先喝茶的心路歷程,遠古時代冊喊是當葯用,夏商周是當菜來吃,而到了東西漢才有了文化的概念,賦予它日常飲料的功能。到了三國兩晉,提出「以茶代酒」的觀念,茶和酒一樣,成為平起平坐的兩種飲品。自宋以來,還有「茶之為用無異米鹽」的說法,元曲中也經常說:「清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一直以來,茶就是國人的生活用品,並沒有那諸多的器皿要求、動作規范之類。記得曾有幸了解日本茶道學習,發現連持工具的高度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不禁有些咋舌。這般儀式化的流程,著實不是國人的茶文化。我想喝茶的時機,一是渴了,二是沒那麼忙,心情也剛好,於是就願意坐下來優哉游哉的給自己沖上一壺茶,慢慢沖,慢慢喝,這是一種安靜自在的狀態。沒人陪的時候就一個人喝,自自在在想干點兒啥就干點啥,有人陪的時候就一起喝,想聊點兒啥就聊點兒啥,沒啥好聊的就安靜喝茶。如鏈數果說非要扯到「道」,那中國人的茶道,一定是根植於生活,才是正道。

品茶

當然,你也可以說日本自唐宋時期將茶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度,並發揚光大。但就當時所留下的文字記載來看,茶文化絕不僅僅只是打茶時的手勢和斟茶時沸水的高度那般簡單的儀式。比如茶文化一度風靡的宋時,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鬥茶的生活情趣,宋代鬥茶之風極盛。

鬥茶

鬥茶——即比賽茶的優劣,又名斗茗、茗戰。始於唐,盛於宋,是古代有錢有閑人的一種雅玩。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

提到宋代茶藝,就不得不說一位皇帝,宋徽宗。這位被稱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的帝皇精於茶藝,曾多次為臣下點茶,蔡京《太清樓侍宴記》記其「遂御西閣,親手調茶,分賜左右」。據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還下詔北苑官焙製造、上供了大量名稱優雅的貢茶,如玉清慶雲、瑞雲翔龍、浴雪呈祥等。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經蔡京等大臣的誘導,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

選錯專業入錯行,是一件十分悲催的事。這一點,宋徽宗肯定深有同感。趙佶是書畫雙絕,本應去北大文學系當個教授,卻稀里糊塗做了皇帝。讓文藝青年來治理國家,註定凶多吉少。

恩施玉露茶

茶通六藝,也正是因其易上手難精求,難免淪於附庸風雅。但如果只是喜愛飲茶,那就飲茶好了,一泡清湯,隨你牛飲也好,細酌也罷,喝到肚裡一樣舒心快意。也許因穿越漫長時間而帶上古人一貫的真切心意,樸拙認真,但茶到底不過是茶,不會掠奪你的生活,也不會贈予你更多。

在我看來,侃侃而談茶道之人,都是想要賣茶給你罷了;

中國人飲茶,一向是好好喝茶罷了。

本帖為「楚地拾遺」原創,更多精彩請關注「楚地拾遺」官方微信喲~

文|筱離

圖&編輯| 璇子

❷ 茶道與香道的關系有什麼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茶道”和“香道”之論,那麼,什麼是“茶道”和“香道”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與香道的關系,一起來看看。

茶道與香道的關系

茶,如果簡單地喝,它只是解渴的飲料,但如果跟相關的器皿、水、人、技藝、環境、氣氛、音樂、人際關系結合起來細細品味,它又能引發哲理、倫理、道德、藝術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使人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等精神上的美好享受。

茶道的境界講究的是“清、真、和”。

清,指心清無雜念,所以有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之說。

真,指本真,這個真包括道之真,情之真,性之真,包括真器、真茶、真人、真味、真心、真誠、真情;茶事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求真,以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和,指和諧,融和,這包括茶與水的和諧,茶與器的和諧,人與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只有追求和諧才能真正享受品茗帶來的樂趣。

香道是漢族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美學鑒賞和生命感悟。

香道的境界講究的是品味,感悟。品賞者通過對香味的靜品、凝思,凈心慮性,超然於物外,從而達到神清氣明的境界。香道,帶給人的不僅僅只是芳香,更是傳達一種內心安定的境界。

香道與茶道其實密不可分。品香與品茶,都有個鼻觀的過程。鼻觀,是對香味的直接把握,准確嗅出香的甜味、涼味、苦味、清香、奶味等。香品有“清、甘、溫、烈、媚”等標准,而茶品也同樣有各種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蜜香、荷香、參香、棗香、樟香、木香、陳香等。

梁搜香品與茶品對香韻都有講究。當香品的香氣飽滿時,會直至喉部,所以會有喉韻的感受,繼而擴散到胸腔,流盪在體內。優質的茶品,也講究“韻”,如韻之長短厚薄等等。

要在茶道和香道里品出感覺,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夠靜,心靜,環境靜。在參與過程中,能放下心中事,讓身體得到放鬆,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安寧,在安靜中感悟人生。

在一爐好香與一壺好茶的芳香世界裡,我們可充分感受到鼻腔的順暢、咽喉的甘甜、身體的舒適、心靈的清凈,生命的和諧。

茶的分類

茶分為四類:其最著名者為“花香”,較比花香尤勝者為“小種”,更在小種之上者為“名種”,尚有勝於此者為“奇種”。這是武夷茶以品質為依據的最早分類方法。至今,武夷的央茶仍以此分類法,分等級命名。

我國茶類的劃分至今仍無統一的方法。對於茶的分類,眾說紛紜,如以初制工藝和多酚類物質的氧化程度為依據,將茶分為白茶、黃茶、綠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六大類。其實,我們研究茶,應當詳細區別其精粗、優劣、品質、外形、季節、製法等而予以歸類。

(一)依製造發酵程度分類:全發酵茶、半發酵茶、不發酵茶。。

(二)依製造萎凋程度漏渣宏分類:萎凋茶、不萎凋茶。

(三)依產茶季節分類: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1)春茶:又名頭幫茶或頭水茶。為清明至夏至(三月上旬至五月中旬)所採的茶。茶葉至嫩,品質甚佳。採摘期間約二十日至四十日。我國大陸及日本的情形皆是如此,而台灣省則春季製造綠茶及包種,至於紅茶及烏龍茶,則以夏茶品質為佳。

(2)夏茶:又名二幫茶或二水茶。即在夏至前後(五月中下旬),即春茶采後二三十日所萌發之茶葉採制者屬之。台灣省夏季采二次,第一次稱夏季,第二次稱“六月白”。

(3)秋茶:又稱三返冊水茶或三番茶。即夏茶采後一個月所採制者。第一次稱秋茶,第二次稱“白露徇”。

(4)冬茶:又稱四番茶。即秋分以後所采者,我國東南茶區甚少採制,僅雲南及台灣因天氣溫暖,尚有採制者。

❸ 日語中一番茶是什麼意思

日語中的一番茶是毎年最初發出的新芽摘采而得之茶葉,也可叫「新茶」。
所謂新茶,是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採摘的頭幾批鮮葉加工而成的茶葉。為求其鮮嫩,一些茶農在清明節前就開始採茶,這樣的茶被稱為明前茶;雨水節氣前採的茶,被稱為雨前茶。有些消費者以品新茶為樂,爭相購買明前茶、雨前茶。其實,"茶葉越新鮮越好"的觀點是一種誤解。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越新鮮越好,普洱茶、黑茶就是越陳越好,而追求新鮮的茶早陸葉則為綠茶,但即使是綠茶也並非需要新鮮到現采現喝。
以下是日文說明、提供參考:
一番茶は、そ陸拆頃の年の最初に生育した新芽を摘み采ってつくったお茶のこと。以降、摘み采った順番により、「二番茶」「御升三番茶」と呼ばれます。「一番茶」のことを「新茶」と呼ぶこともあります。「一番茶」はその後に摘み采られる「二番茶」「三番茶」などと対比して使われることが多く、「新茶」は1年で最初に摘まれる「初物(はつもの)」の意味を込めて、また「旬」のものとして呼ばれます。
地域によっては、三番茶を摘み采らずに、秋口に摘む「秋冬番茶」もあります。

❹ 茶文化知識趣味問答試題(2)

51、什麼是紅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通過萎凋、揉捻、充分發酵、乾燥等基本工藝程序生產的茶葉叫紅茶。其品質特點:紅葉、紅湯、紅葉底。其代表品種有: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種紅茶,安徽祁門工夫紅茶,雲南工夫紅茶,廣東英德紅茶。

52、什麼是青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青茶敗宴櫻又名烏龍茶,屬半發酵茶類。品質特徵是:干茶色澤青褐,湯色紅黃、滋味濃醇,有“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的明顯特徵。其代表品種有閩南鐵觀音,閩北武夷岩茶、廣東鳳凰單樅、台灣凍頂烏龍。

53、什麼是黃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是經過輕微的發酵,在制茶的過程中增加了渥堆悶黃這道獨特的工藝程序而製作的茶稱黃茶,其品質特點是:色黃、湯黃、葉底黃,香味清悅醇和。其代表性品種:湖南君山銀針,四川雅安的蒙頂祥姿黃芽以及安徽霍山黃芽,浙江溫州的平陽黃湯等。

54、什麼是白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經過不揉不捻的輕微發酵茶,以選擇芽葉表面長滿白茸毛的茶樹品種為原料,經過萎凋、乾燥(曬干或烘乾)兩道工藝程序精製而成的茶稱白茶。其品質特點為:湯色清淡明亮、滋味鮮醇清爽。其代表性的品種有:福建的白毫銀針、白牡丹等。

55、什麼是黑茶?其品質特徵是什麼?代表性品名有哪些?

答:經過殺青、揉捻、乾燥、渥堆發酵、再乾燥等工藝程序生產的茶,因其渥堆發酵時間長,成品茶色澤呈油黑色或黑褐色,故名黑茶。黑茶的品質特點:“紅、濃、醇、陳”。代表性品名有:湖南黑磚、花磚、茯磚、湖北老青茶、四川康磚、廣西六堡茶等。

56、中國綠茶的經濟地位如何?

答:綠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中歷史最悠久,品種最豐富、產量最高、消費面最廣的茶類。目前的產量佔全國茶葉總產量將近80%。

57、近年,據著名教授齊國力介紹,國際醫葯衛生專家會議已認定六種保健食品是什麼?以什麼為冠?

答:綠茶、紅葡萄酒、豆漿、酸奶、骨頭湯和蘑菇湯,以綠茶為冠。

58、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名茶有那些?

答: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蜂;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鐵觀音;祁門紅茶;都勻毛尖。

59、西湖龍井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地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

60、碧螺春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500克有5.8萬~7萬個芽頭,芽為白豪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

61、黃山毛峰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艷。。

62、六安瓜片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帶芽和莖梗,葉呈綠色光潤,微向上重疊,形似瓜子,內質香氣清高,水色碧綠,滋味回甜,葉底厚實明亮。

63、君山銀針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

64、信陽毛尖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察叢河南信陽車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銀綠隱翠,內質香氣新鮮,葉底嫩綠勻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

65、武夷岩茶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福建崇安縣。外形條索肥壯、緊結、勻整,帶扭曲條形,俗稱“晴蜒頭”,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內質香氣馥郁、雋永,滋味醇厚回苦,潤滑爽口,湯色橙黃,清澈艷麗,葉底勻亮,邊緣朱紅或起紅點,中央葉肉黃綠色,葉脈淺黃色,耐泡6~8次以上。

66、鐵觀音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砂綠,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耐沖泡,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顆茶都帶茶枝。

67、祁門紅茶的產地及品質特徵是什麼?

答:產於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

68、茶葉按產茶季節可分為那幾類?

答: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69、什麼是春茶?

答:春茶又名頭幫茶或頭水茶,為 清明 至 小滿 期間(3月上旬至5月底)所採的茶。

70、什麼是夏茶?

答:夏茶又稱二幫茶或二水茶,為 夏至 至 立秋 期間(5月下旬至六月底)所採的茶。

71、什麼是秋茶?

答:秋又稱三番茶或三水茶,為立秋以後所採制的茶。

72、什麼是明前茶、雨前茶?

答:明前茶是指 清明節 前所採制的茶;雨前茶是指 穀雨 節前所採制的茶。

73、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柳亞子先生給毛澤東主席寫過“雲天倘許同憂國,粵海難忘共品茶”的詩名,毛澤東主席和柳亞子先生一詩的首句是什麼?

答: 飲茶 粵海未能忘,索句渝洲葉正黃。

74、周恩來曾把“中華煙、茅台酒和什麼產品”作為接待國賓的三個珍品?

答:龍井茶。

75、碧螺春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答: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康熙皇帝南巡品飲後認為茶為極品,但其名不雅,改為“碧螺春”。

76、烏龍茶品飲要領分哪幾步?

答:講究熱飲。第一步先聞其香,再試其味;第二步徐徐咀爵而體貼之;第三步釋躁平矜,怡情沉性。

77、普洱茶的產地、特徵是什麼?

答:普洱茶產於雲南,屬黑茶類,是以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醇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分生普洱和熟普洱兩大類。

78、大紅袍的母樹有幾棵?

答:大紅袍母樹有6棵,生長在武夷山鳳景區內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樹齡至少已有360年。

79、再加工茶主要有哪些?

答:花茶、緊壓茶、果味茶、保健茶、飲料茶。

80、在遵義舉辦的貴州省首屆茶文化節上評出了貴州十大名茶,分別是?

答:都勻毛尖、羊艾毛峰、貴定雲霧貢茶、遵義毛峰、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雀舌報春、東坡毛尖、瀑布毛峰、鳳岡鋅硒綠茶。

81、沖泡茶葉的 方法 有哪三種?

答: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82、什麼是“上投法”?

答:“上投法”即先在潔凈的玻璃杯中注入七分杯的開水,水溫在75℃-85℃,然後用茶匙取茶3克投入杯中,芽葉即會以不同的優美姿態下沉。此法實用於條索緊密的卷典型名優綠茶。

83、什麼是“中投法”?

答:“中投法”是指先在潔凈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左右的干茶,然後注入約1/3容量的開水,水溫85℃-90℃,並輕輕搖動後靜置1-2分鍾,待干茶吸水伸展開後,再用鳳凰三點頭手法沖入至八分杯。此法用於外型比較松展或有魚葉保護的名優綠茶。

84、什麼是“下投法”?

答:“下投法”是指先在潔凈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干茶,然後直接沖水至七分杯,水溫90℃-95℃。這種泡法,因茶先入杯,在沖水時茶葉隨水浪上下翻騰,徘徊飄舞,宛如綠玉翻飛非常美觀。

85、綠茶沖泡用什麼茶具最好?水溫多少度合適?

答:玻璃杯,水溫80―95℃為宜。

86、鐵觀音的沖泡選用什麼茶具最好?

答:紫砂壺或白瓷杯。

87、喝茶有哪兩大類型?

答:一是清飲;二是混飲。

88、什麼是清飲法?

答:清飲是指在沖泡或煎煮茶葉時,不添加任何其他的輔料,聞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茶的原味,感受的是茶獨特的韻味。例如沖泡“西湖龍井”、“鳳岡鋅西硒綠茶”等。

89、什麼是混飲法?

答:混飲是指在飲茶時,根據自己的 興趣 愛好 在茶中加入自己喜愛的輔料調出適合自己口味的茶。如在茶中加糖、加鹽、加奶、加香料、加芝麻、加中草葯等。

90、品茶的三種境界是什麼?

答:品茶的三種境界是得味、得韻和得道。 91、什麼是“得味”?

答:得味是指在飲茶時注重茶的理化性質,從茶的色、香、味,品出茶的類別、品種、新陳、優劣。

看了茶文化知識趣味問答試題的人還看:

1. 中國茶文化知識大全

2. 中國茶文化知識簡介

3. 茶文化知識

4. 茶文化知識手抄報內容

5. 茶文化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