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桐柏哪家燴面做的好吃
主料
麵粉
600
雞
1000g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雞蛋
適量
食用鹼
適量
香菜
適量
青蒜苗
適量
雞精
適量
辣椒油
適量
芝麻油
適量
香醋
適量
白鬍椒粉
適量
步驟
1.准備麵粉與雞蛋備用。
2.食用鹼放入碗中,用清水化開。
3.將麵粉放入面盆中,打入一隻雞蛋,加入適量食用鹽。
4.用筷子先將麵粉攪成面絮。
5.再逐步加入清水,合成軟硬適中面團。
初步和成的面團,因還沒有筋度,所以,看起來不光滑,需要餳20分鍾。
6.20分鍾後的面團,延展性增加,稍微揉搓變成光滑的面團。
7.將面團分成小塊,揉搓成長條備用。
8.將揉搓好的長條,用擀麵杖擀成面片備用。
9.每個面片上塗抹上食用油,重疊在碟子里。
10.蒙上保鮮膜靜置2個小時以上。
11.餳好後的麵皮,用兩只手抓住兩端,拉開麵皮變長,邊拉邊將麵皮拋向空中,避免麵皮過長著地。
12.兩端對折過來,從麵皮的中間用手指剖敏絕開後,重新拉長。
13.麵皮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寬度閉余,自行調整,喜歡寬,剖開一次即可,喜歡細的,可以將橋態姿面多剖開幾次,分別掛在手指上,向兩邊拉伸。燴面的到此後,就可以下鍋了。
14.准備做湯的食材,今天選用的是雞肉。
15.將雞放入鍋中,煮兩個小時。
16.煮好的雞湯,用作燴面的湯底。
17.雞肉撈出晾涼備用。
18.洗凈青蒜苗和香菜備用。
19.將青蒜苗和香菜切末,雞肉切絲備用。
20.取大碗,放入雞絲、香菜和青蒜苗末,加入雞精。食鹽、白鬍椒粉和芝麻油。
21.澆入雞湯,調勻底料。
22.製作好的燴面,放入開水鍋里,煮熟。
23.將面撈入大碗中,加入辣椒油和香醋,即可食用。
2. 王大碗子賣的東西是真的嗎
真的判戚。掘枯陵王大敗激碗子的店鋪大碗結緣閣,所在地北京,賣的東西都是真的,產品都是經過正規商標認證,從店鋪的評分率和回購率,值得購買。
3. 鄭州有什麼好吃的沒
一、鄭州燴面
1、合記羊肉燴面:合記羊肉燴面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94年5月榮獲"全中清真名牌風味食品"稱號。97年12月又摘取"中華名小吃"桂冠。 合記羊肉燴面,選用上好鮮羊肉,經反復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另用精白麵粉,兌入適量鹽鹼和成軟面,經反復揉搓,使其筋韌。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放上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水粉條。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合記燴面嚴格操作規程,數十年來,堅持一碗一鍋,從不懈怠,深受食客青睞,成為鄭州有口皆碑的佳餚,外地人也經常慕名前來品嘗。
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夥經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營羊肉燴面,改名為「合記燴面館」,俗稱合記。
據說,合記羊肉燴面是飛機轟炸出來的美食。抗戰時期,日軍飛機經常空襲鄭州,當時有一位名廚叫趙榮光,特別喜歡吃麵食。飛機來了,趙師傅就去躲飛機,回來後,就把乘下的面條加點羊肉湯燴燴再吃。久而久之,趙師傅發現重新燴過的面也很好吃,就潛心研究,在裡面放些鹽、鹼,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別有一番風味,後來就成了風靡一時的風味美食。
2、蕭記三鮮燴面:在鄭州能與合記比肩抗衡的只有蕭記。蕭記燴面的創始人蕭鴻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麵的師傅,退休後領著兩個兒子開起了燴面館。他沒有沿襲傳統的羊肉燴面風格,而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麵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稱之為三鮮燴面。 蕭記第一次創業時,掛的招牌是「三鮮蕭記燴面館」,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招牌改成了「蕭記三鮮燴面館」,而今天其總店的招牌已經改成了「蕭記三鮮燴面美食城」。
燴面文化
1.燴面故事
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河南人愛吃面,原因大概與地理環境有關。農業大省,沃野千里,一馬平川,糧食主產區,小麥是主要農作物。而且地處中原和山西,陝西,山東相鄰。
湯面,撈面,炒麵,鹵面,勤勞聰慧的河南人創造了很多麵食。一天三餐不吃面,就跟丟了魂,缺了什麼東西似的,沒著沒落,不踏實,感覺沒吃飽。燴面,便是河南人創造的又一種美味小吃。
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到河南不吃燴面,那也很遺憾!燴面館,在河南滿大街都是,基本已是餐館的代名詞,到了燴面館不要以為只賣燴面,炒菜、主食、酒類等一應俱全,叫燴面館只是為了引人注目、招攬顧客罷了!這個燴面館做的燴面好吃不好吃,全在你仔細觀察,看看羊肉鍋,聞聞羊肉味,是否是單鍋下面,這里邊很有講究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 據傳河南燴面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西安泡饃清朝年間傳到河南,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面,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面。現在燴面中所喝到的湯都能依稀聞到西安泡饃的味道,當然這都是傳說了,沒有什麼真憑實據,聽聽而已。
看大師傅下面也是一種美好享受,薄薄的面片,悠忽間拉成長長的薄條。像音樂家在指揮音樂,又似魔術師在玩高超的技藝。那白白的面片,上下翻飛,似游龍飛舞,像綵綢玩花,曲龍虯勁,塵雀瞬間下鍋,眼還沒看清怎麼回事,面已下鍋煮熟了。
湯白味鮮,面滑筋韌,放上幾大塊羊肉,輔以海菜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佳,就這樣熱熱和和的一大碗滋補燴面就擺在你面前了。芝麻醬,鹽,味精等多放在碗底,吃前用筷子一挑,那個香啊!
燴面碗也很有講究,派咐早都是陶瓷藍花大碗,為什麼要用這么大的碗呢?據傳一來河南地處中原,以農業為主,需要體力勞動。從祖輩那裡沿襲了大碗吃飯,大碗喝酒,大力氣做事,大胸襟待人的習慣,這一點很像陝西人。二來河南人好客,不會花言巧語,唯恐來客害羞,吃不飽,總是笑呵呵地問長問短,變著法的給你添飯,唯恐怠慢客人。
……吃的滿頭流汗,一大碗燴面下肚,打一個飽嗝,擦擦汗,拍拍肚,好舒服!
2.燴面的起源(民間傳說)
燴面是響當當的河南鄭州名吃,聽說過的吃過的人很多。可燴面的故事,聽過的人就不多了。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難於一回民農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將家養的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稱麋鹿)屠宰燉湯,又和簡早面想做面條為李世民解餓。但追敵逼迫,情形緊急,老婦人草草將面團拉扯後直接下入湯鍋,煮熟後端給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覺精神大振,寒疾痊癒。於是策馬謝別。
李世民即位後,整日山珍海味倒覺不出什麼滋味,就想起吃過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們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尋訪回民母子,以厚加賞賜。還真是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廚向老人拜師學藝。從此,唐宮庭御膳譜上就多了這救命之面——麒麟面。
後來,因為四不像極其稀少,覓獵困難,武則天為此殺幾貢使仍無濟於事,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稱山羊燴面。但是經御廚、御醫鑒定其口感滋味和醫用價值都不亞於麒麟面,於是羊肉燴面便成為宮庭名膳,長盛不衰。
清代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後逃到山西避難,仍牢記燴面補身祛寒,多次差總管李蓮英詔貢山羊做燴麵食用,及時解除了寒疾病險。直到清末滿漢全席宗師御廚龐恩福因不甘宮庭御膳房苛律束縛,逃出皇宮隱居黃河河南段後,正宗的原陽燴面才傳藝民間。
隨著時代的發展,燴面日益受到人們的肯定和青睞。燴面也以其湯肥肉瘦、濃香爽口、營養豐富、獨特的風味而享譽全國。
二、胡辣湯
胡辣湯,是原產河南(分為河南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的「逍遙鎮胡辣湯」和河南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的「北舞渡胡辣湯」兩個流派)的一種湯類小吃。顧名思義,放入了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又香又辣,已經發展成為每個河南人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一般大早上街頭巷尾很多賣胡辣湯的攤子。油餅包子油條加酸辣胡辣湯就是一道美味早餐。
鄭州胡辣湯以順河路胡辣湯為代表,其味道以辣聞名,辣椒與胡椒在湯中成飽和狀態。但是鄭州人追求的就是這種味覺極限的感覺,加上油炸的油膜頭、油條或肉盒,對於鄭州人來講真是人間美味!是鄭州市民離不開的早點。沒有吃過胡辣湯的外地人大多受不了這樣味道的湯,而且難以想像把它當早點,但是沒辦法,這就是俺鄭州人。。。
三、鄭州街頭熱乾麵、王三米皮、姐弟土豆粉、絕味鴨脖
4. 鄭州什麼東西最好吃在哪裡
01、紫荊山後面的鄭州烤鴨店,一定要點伊府麵,好吃不貴。
02、東開發區西門口的重慶水煮魚。推薦生花生仁、牛肉粉條、水煮魚。
03、經三路秦朝瓦罐。瓦罐、干鍋、六國小炒都挺好。
04、大清花餃子,在豐產路和經七路口向西200米。東北風味,餃子好吃,菜也好吃,去吃就送。基本上點四個到最後能上六個吃的你走都不想走。
05、北環城路和豐樂路交叉口的聞香居骨頭城。腿骨、脊椎骨、琵琶骨味道鮮美。
06、東明路和黃河路交叉口南100米楊記清芳拉麵,很有當年花園路集貿市場的味道。
07、經二路仲記擀麵館的手擀麵。在文化路和紅旗路口也有一家。
08、岳陽樓和全家福——泡椒魚頭(洞庭湖的大魚頭,zz最佳)。
09、五得的羊肉湯。現在有人說虢國羊肉湯比他好,不過我沒去喝過。有空可以比較比較。
10、涮鍋——鴻茂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清楚。吃肉就去草原涮,吃味就去二力或老慶那裡。
11、火鍋小天鵝環境挺好,聽說最早在大同路時就不錯,就是優點貴。
12、全家福的糊辣魚,隴海路。我曾經連續三天五頓,頓頓糊辣魚!!!
13、西大街和順城街口的郭記——燒雞和料子雞、老八醬牛肉 。
14、北順城街的西安正宗的蠟羊肉(絕的很!)
15、南順城街的風干麻辣野兔、小籠包子。
16、城東路南關名吃城的油潑辣子面。
17、優勝北路東三街交口——丹妮食府(味佳價廉)柴雞泡饃一流,泡椒魚頭好吃,美極鴨唇也不錯。
18、優勝南路皮皮魯西餐廳,必勝客未進鄭州時,那裡的披薩是我在鄭州吃的最好吃的,奶油海鮮湯可以嘗嘗。
19、省歌邊上有個小飯店「月亮城」的魚膏很好吃,那兒土雞湯也不錯,雞湯里的粉條還可以免費加。
20、政六街和紅專路交叉口上有家光大銀行,當然不是說銀行的盒飯好吃,而是它邊上的東北人?(我記得好象是叫東北人,反正就在緊挨著的隔壁,一到那就看見了)草莓八寶飯,東北大骨頭,土豆燉牛肉,反正這的盤子是一個比一個大。
21、花園商廈旁邊的四川涼面,那裡的涼面、麻辣燙~!正點~!!…
22、西餐廳鄭州就沒幾家正經八百象樣的。丹尼斯六樓的雅園還行。
23、同樂路往西走到頭有家洛陽南關牛肉湯,哎呀,別提多得勁了。尤其喝多酒吐的胃裡空空的時候,一碗牛肉湯入肚……一個字,爽!
24、涼面最好吃的當然是優勝南路的「天府」了,不光涼面,別的也都是好吃看的見。只是最近菜價提高了,一個「魚香肉絲」都要15元。
25、優勝南路的韓國「漢江燒烤」也不錯。干凈、情調也不錯,只是不適合人太多去吃。茶水是大麥茶。
26、紅專路和文化路交叉口,紅專路小吃一條街。經常進去之後花了眼,不知道吃那家的好了。右手第三家或第四家(老是記不住)有個「地鍋雞」還不錯。新疆人的烤肉串挺好吃,到夏天螺絲大蝦上市了,就更熱鬧了。
27、優勝南路的廣州開煲。煲仔飯,白粥,例湯,清遠雞,還有各種燒臘。
28、優勝北路的上海人家,比經三路老上海好吃。這兩家店是一個老闆開的,不過上海人家是全國連鎖。
29、匯豐源燴面。政六街緯五路口向北100米,燴面沒的說,羊肉串也不錯,還有各種小菜。
30、說到燴面,馬記燴面味道也很不錯,和匯豐源的風格不一樣的。位置在隴海路和城東路口向東200米。
31、紅旗路和黃河北街交叉口往東50米,思達連鎖超市對面,新疆烤肉手抓飯。正宗新疆柯爾克孜族來鄭州開的店。我新疆同學說這里是鄭州最正宗的新疆菜館。是不是我不知道,反正好吃。羊肉串,大盤雞,手抓肉,手抓飯,拉條……天啊!
32、三九大酒店的晚茶還是不錯的,價格稍微貴點,但能接受。
33、正弘國際名店對面的哈根咖啡店裡的中餐不錯,尤其是肥腸煲特別好吃!另外環境也很好。
34、同樂路老西兒面館,多種雜糧做的面和筱面靠姥姥,可以連吃半個月麵食,不會重樣。還有各種山西小菜。
35、黃河路服裝批發市場對面的,高麗飯店,涼面,和冷盤鱈魚和土豆,韓式燒烤和韓式小菜。
36、南陽路上,大石橋向北一百五十米,薛家米皮。我個人認為是鄭州最好的米皮了。北閘口的阿信米皮也不錯。一定要放辣椒油,不然不如不吃。順便嘗嘗「白吉饃」。只是環境稍差了點。
37、北閘口路紅螞蟻的串串香,我同事說非常好吃。可以去試試。
38、東三街和優勝北路路口北20米小肥羊,不蘸料吃羊肉,此店好吃不貴,很適合朋友一起來吃。
39、華豫川菜館。在二七北路市公安局斜對面。稍微有點貴,還能接受。色、香、味俱佳,值得一吃。
40、老五羊肉湯。在豐產路鄭七街路口向西150米。羊肉湯味道正,而且蒸菜品種齊全。特別推薦醬牛肉。香!
41、順河路紫荊山路交口的糊辣湯,好不好不用我說,看看天天排隊的人就知道了。
42、麗都名吃城。在花園路紅專路口,正宗南陽路大沙鍋,量足味美,油酥燒餅特別好吃,脫骨泡椒鳳爪值得一試,地鍋雞也不錯。說的我都又流口水了……
43、新疆風味餐廳,在經八路和任砦北街路口向南50米。大盤雞和炒拉條是我在鄭州吃過最好的!
44、新疆人餐廳。在花園路紅專路口往西50米路南。推薦囊坑烤肉、囊包肉、烏蘇干煸翅。待客的茶都是磚茶,餐具也比較有特色。
45、中原西路快到須水的轉盤旁邊有家賣豬蹄和叫花雞的,天天排大隊。一隊是買豬蹄的,一隊是買叫花雞的,味道的確很好!
46、北方手工面,在東明路和緯二路交口向南50米,面條絕對是手工一下一下揉出來的,讓你親眼看著從面餅變成面條。口感好,筋道,有嚼頭。只是鹵的味道還需要提高。
47、勞動路和太康路口,有個河南食府。里邊有不少河南特色菜,洛陽水席的一些菜也有的吃。除了自己過癮,還是個招待外地朋友的好地方。價格稍貴。
5. 洛陽王大碗燴面做法
燴面做法
材料
南瓜1/4顆蘆筍1把甜椒(紅/黃)2顆鴻禧菇1包面條適量松阪豬1大塊〔腌料〕日式料理粉一匙
做法
1
蒸南瓜:把南瓜直接放進平底鍋,加水至淹過南瓜的一半高度,蓋上鍋蓋開始蒸煮
2
加牛奶:等水快煮乾,再倒進鮮奶邊煮邊攪拌,讓南瓜完全融入鮮奶中,再賀備悉倒進其他的配料一起煮禪乎
3
煮麵:用滾亮另一鍋煮麵條,煮好後倒進鍋里拌炒
4
松阪豬肉:放到平底鍋煎到焦黃,撒上日式料理粉(包裝我丟了,下次有買再拍給大家看),鋪在面上
6. 大家知道南陽有多少不可錯過的老字型大小美食嗎
南陽是河南省人口最多的市,南陽是個很好的地方,有許多出名的旅遊景點和一些地方獨有的老字型大小美食。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去南陽遊玩一定不能錯過的老字型大小美食。
1、方城燴面
燴面是河南省的特色美食,河南省兩個地方的燴面名氣很大。一個是鄭州燴面一個是方城燴面。方城燴面師承鄭州燴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圖中的燴面是南陽的方城燴面。方城燴面特別注重湯的口感,方城那邊回族人比較多,燴面湯是羊骨熬制而成的,但是因為處理的比較好,湯裡面沒有羊肉的膻味,只有羊肉的香味。方城燴面也很注重面的口感,那邊的廚師在和面的時候十分注意,最後做出來的面條光滑又筋道,十分好吃。很多地方都開有一家方城燴面,但是只有方城本地的才是最正宗的。方城燴面的店鋪裡面的辣椒油也是十分夠味的,喜歡吃辣的朋友可以挖上一勺辣椒油,放入碗里,吃起來相當的爽!
2、新野板面
圖上的這碗新野板面看似貌不驚人,和家裡做的面差不多,但是吃起來感覺是不一樣的,口感非常好。新野板面有兩絕,一是新野臊子,而是面。新野臊子在南陽地區是很出名的,新野臊子的做法有點復雜,是牛肉或者羊肉,配上八角,茴香等快20種作料一起炒成的,炒的時候還要注意火候和放料的順序以及作料的分量,新野臊子的成品是又香又辣,辣中有香,香中有辣。在面快煮好的時候,往鍋里添上一勺新野臊子,一份完整的新野板面就做成了。去南陽玩的可以去新野縣嘗一嘗新野板面,吃完覺得不錯的話還可以在新野買一些新野臊子。新野臊子的保鮮期很長,放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喜歡的可以買幾盒回家煮麵吃。
3、南陽的羊肉湯
南陽市內有家開了挺長時間的一家特別好喝的羊肉湯,位置在紅廟路二十二中路口的羊肉湯。上圖的照片就是它家的羊肉湯,通過照片就可以看出來,湯是非常濃郁的。這家羊肉湯是南陽最正宗的一家了,冬天的時候,喝上一口濃郁的羊肉湯,配上一口鮮嫩筋道的羊肉,那體驗是非常棒的。當然,除了冬天,其他季節去喝,體驗感也特別好。如果你是在南陽室內下的車,別忘了去喝一口新鮮濃郁的羊肉湯!
4、鄧州窩子面
圖中是鄧州的窩子面,面旁邊是一碗牛肉湯。鄧州窩子面是不是看著和熱乾麵有一點像?其實鄧州窩子面是武漢熱乾麵傳到鄧州的時候,本地的人改良的結果。這並不是說熱乾麵沒有窩子面好吃了,而是窩子面更適合鄧州本地人的口味。窩子面分為乾的和濕的兩種,乾的澆上芝麻醬,而濕的裡面有青菜和牛肉湯。無論是乾的還是濕的,都非常好吃。這是當地人經常吃的早餐之一。到南陽的時候別忘了去鄧州嘗一嘗窩子面!當地有很多窩子面連鎖店,口感最好的一家要數豪門新世紀旁邊的那一家。
以上四種美味都是去南陽之後不可錯過的美食,大家去南陽遊玩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嘗一嘗這些美食!
7. 河南燴面為什麼叫燴面
燴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等。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面,是河南齊名的三大小吃。燴面是以河南燴面。
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麵食。湯好麵筋,營養高。燴面的面是用優質精白麵粉,兌以適量鹽鹼用溫開水和成比餃子面還軟的面團,反復揉搓,使其筋韌,放置一段時間,再擀成四指寬,二十公分長的面片,外邊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碼好,用塑料紙覆上備用。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基此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葯,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
在永福路一間新鄉人開的河南傳統燴面館。店主王先生說,河南燴面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西安的泡饃是清朝年間傳到河南的,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面,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面。現在燴面中所喝到的湯都能依稀聞到西安泡饃的味道,湯用羊肉、羊骨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其中下入七八味中葯,煮出來的湯濃。燴面用的面叫做扯麵,其特點就是滑爽、勁道。在河南本地,鄭州以「合記燴面」最出名;新鄉以「原陽燴面」最出名,而廣州「燴面大王」的燴面在原陽燴面的基礎上,糅和了合記燴面的做法,味道更「正」。
羊肉燴面以清湯(又叫白湯)為主,近幾年又出現了鹵湯,新鄉「小北街」的羊肉鹵,告卜像廣州燉牛腩一樣。羊肉燴面的羊肉湯里有羊肉、羊骨若干(在燴面大王店裡,每天都要用幾十斤的羊骨頭、羊肉來煲湯。),輔以粉絲、海帶絲、枸杞、香菜等。燴面厚度如百合瓣,外滑內韌,咀嚼有張力,分為一段段地吃。吃去尺長,再喝湯。羊肉燴面便佐羊肉湯,海鮮燴面便佐海鮮湯,以此類推。參考價:5元/小碗、6元/中碗、襪鋒穗7元/大碗。
8. 河南哪裡的燴面最正宗
對面要數鄭州了。去過一次鄭州,大街小巷都是開的燴面館。那那的人應該最愛吃這個燴面。還有羊肉的燴面,有素的,,然後還有那個,各種牛肉,對,還有牛肉燴面,做法很簡單,我覺得真,呃陝西的油潑扯麵,褲帶面,其實做法有一點點像。應該說油潑扯麵吧。有點像。誒是自己家做過,由老家是河南的朋友,她給我們做過的。早上和面,加點鹽水和面。上面讓面醒一會兒,醒到中午大概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哦,注意放到不要太涼的地方,就是溫度稍微高一點的地方最好。然後到中午的時候把它切成小劑子,用手成薄薄的面片兒。然後刷上油放在那,蓋上一個保鮮膜,或者是放到冰箱要冷藏一會兒,讓面再醒一會兒。他們那的人好像都喝酒,我朋友今年剛20來歲左右吧,然後嗯都是自己做,然後她跟她面前的差不多,然後他就拿起來,中間一扯一拉一甩扯麵下鍋。我們是按著是側面的方法來做的油潑面。這面挺薄的,入口吃著有勁道。嗯,就是有點寬了,筷子不太好夾。他們那的人吃飯愛放很多的菜。嗯,就是比如說大燴菜。個人感覺能炒的不能炒的全炒的一鍋去了。張武就著燴面吃。反正也是一鍋大雜燴,不過吃著味道還挺好的,這就是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的。
同志們,朋友們,同學們,先生們,女士們,都叫,餓四天,不叫喝水,不叫吃飯,四天己過在叫吃飯,我保證,河南那裡的羊肉燴面都正宗,保證每個人叫他吃一碗,他都鍀顯燴面碗小。這就叫飢了香。
大家好,我是悠悠媽媽,我的回答是: 很多人說河南最正宗的會面是鄭州燴面,我覺得不是,方城人覺得不服。河南最正宗的燴面當然是方城燴面, 方城燴面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是因為它的面、湯、辣椒。 方城燴面看似容易做,但是要想真的做到好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燴面的根本,一米左右的大鍋加上水,放上羊骨頭,然後再放入洗干凈的羊肉一起燉煮,煮一次,鍋里就能放入好幾只羊的羊肉,等羊肉煮好,將羊肉撈出來,就剩下原汁原味的羊骨湯,留下來當燴面的湯料啦。
選擇的是上等小麥粉,和面不是用清水而是用鹽水和面,和好的面要一遍一遍不停揉面,這樣反復操作,做出來的面才更筋道, 和好的面團經過拉麵師傅掌灶,就拉出一碗粗細均勻的面條,然後將面條盛到碗里吃起來又光滑又筋道。
方城燴面的靈魂,就是用新鮮羊油加上蔥姜等佐料,調配而成的羊油辣椒,配上新出鍋的燴面,簡直是絕配。如果你去河南旅行,一定要去嘗嘗方城燴面。
河南的燴面好吃,是因為麥子好,麵筋道。
至於好吃,按 歷史 源流講,要數偃師的"翟鎮扯麵"。
翟鎮位於二里頭遺址南,拿現在的話來講,數京幾之地。這里地勢平闊,是黃帝時期發展農業的首選地,如今全國有名的小麥育種專家徐才智在這里優育麥種向全國推廣達三億多畝,使過去的百八十斤提到一千二百餘斤。
翟饃扯麵是河洛燴面的前身。它的特點是炒瓢製作,一瓢水,一鍋鹵,一根面。此面看似硬拍的咣咣響,在案板上忽悠便菲薄透亮,鹵沸面入鍋,出鍋加砸好的汁水,出味!此面柔薄卻拉扯不斷,稱"一面館"。有呂蒙正詩留傳;人家過年咱過年,人家過年娘紡棉。來年兒子中高魁,叫娘一日一碗面。可見好吃。這面自夏商傳到如今,風格不變,味道獨特,可見好吃,久遠!
燴面是河南特色 美食 之一,以優質高筋麵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麵食。燴面湯好麵筋道,營養高,味道鮮美,經濟實惠。它與北京的炸醬面、山西的刀削麵、湖北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麵食。
河南很多地區都有燴面,但卻各有特色,說實在話說不上哪裡的更正宗,只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土生土長的人都認為自己所在地區的是最正宗的。
鄭州號稱「燴面之城」,大大小小各個品牌的燴面館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外地人來到鄭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嘗一嘗地道的羊肉燴面,很多本地人款待親朋也會推薦香濃的燴面。
鄭州市飲食公司的合記燴面館,是河南省內首家以羊肉燴面為專營品種的面館。後來,有了蕭記、裕豐源、匯豐源、巴老三、76人等燴面館的加入,燴面迅速成為鄭州的全民食品和河南的飲食代表。
最近幾年,其他地市的燴面品牌也搶佔了一席之地,比如:南陽方城的「熗鍋燴面」,開封尉氏燴面等等。
鄭州本地燴面採用優質精白麵粉,經過多道工序做成面胚,抹上食用油,隨吃隨做成寬寬的面條。
湯則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加入七味中葯煲制,白白亮亮。
另輔以海帶絲、豆腐絲、黃花菜、粉條、香菜、鵪鶉蛋等,上桌時再用小碟配上香菜、辣椒油、糖蒜等。
但鄭州城外的燴面卻不是這樣。
南陽方城燴面。
方城燴面里只有湯、面、菜、肉,沒有鄭州燴面里的海帶絲、千張絲、鵪鶉蛋、黑木耳。方城的燴面講究湯要濃白、面要筋道、肉要綿軟、菜要青翠、碗要大氣、片要扯勻、料要辣香。
開封尉氏燴面。
與其他流派燴面不一樣,正宗的尉氏燴面一定要放芝麻醬。
尉氏燴面的特點是不放海帶絲、千張絲、粉條、青菜、黃花菜,也不放鵪鶉蛋。無論羊肉放多少,燴面是一定要下在羊肉湯里的,盛面的海碗碗底一定要有芝麻醬,一定要有生蔥花。而燴面主料——面坯,是加了鹽、雞蛋的,因此面更為筋道、彈滑。
河南燴面各不相同,卻各有特色,湯鮮美、麵筋道是它們的共性,而且,燴面的品種也隨著改革不斷地改進,除了傳統的羊肉燴面,一些品牌還開發出了更多特色,比如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海鮮燴面等等。
隨著方便食品的推廣,目前,一些企業也推出了類似方便麵一樣的速食燴面品牌,雖然從口感上和現做的燴面有很大差別,但勝在省時、省事,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可一解思鄉之苦。
至於哪裡的燴面正宗,或許並不重要,你覺得哪個地區燴面更符合自己口味才是最重要的。
河南燴面有南陽方城燴面,鄭州燴面,尉氏燴面等等,鄭州燴面,尉氏燴面我都吃過,但好像吃的都不算太正宗,但是也好吃,我知道鄭州有幾家燴面館是出了名的,生意很火的,可我沒有吃過,冬天吃碗燴面抗寒又暖和,夏天吃碗燴面再加上一瓶啤酒那叫一個爽,我也算是鄭州人了,吃了那麼多燴面都好吃,但還是感覺沒有我家附近有一家牛肉燴面好吃,我每次在外回家都要去吃燴面,味道剛剛的,這家燴面館從我小時候到現在一直開著,大概20年了,生意每天飯點兒人很多,里邊現在還賣冷盤,客人要求了還可以炒熱菜,但這個店大多都是去吃燴面的,燴面是這個店的招牌!
河南燴面到底哪兒的最好吃。你可以到豫西北濟源市償一償!那可不是吹!!濟源有個回族街(濟源市下街村)那燴面做的真叫「絕"!!牛肉繪面!羊肉燴面!牛雜!羊雜!牛肉丸子!那口味您吃了保證贊不絕口!!濟源市的周園路也有兩家燴面館,"老三燴面館","買記燴面館"、濟源市濟水大街也有兩家,"老大燴面館"、"老二繪面館"!去了您就知道了,看看就餐的顧客有多少!!!濟源市地傑人靈!山清水秀!人緣厚道!有"小香港"美譽之稱!多項指標在全球、全國、全省位居首位!而且公交車都是免費坐!!國家水利發電"小浪底"!王屋山、九里溝、以及我國北極最大的m猴區等諸多 旅遊 勝地……歡迎您到濟源來作客!!6月我休假在濟源!恭候您的到來!!!
原陽縣燴面正宗
燴面這個東西,我第一次吃還是在河南洛陽下面的一個叫洛寧縣的地方吃的。
一個小破館子,人還挺多,最讓我吃驚的是這里用的碗。
老闆娘問我吃中碗還是大碗?我環顧四周,MD一個10來歲的小姑娘用的碗比我臉都大,我說這是啥型號的?老闆娘笑笑說這是中碗的……我恬著臉說先來個中碗的。
一會兒工夫就上菜了,一大碗。別說還真香,裡面主要是面條,好像是扯麵還是手擀麵,都不大像,反正就是扁扁的,還有黃花菜,肉,豆腐皮,粉絲。就是這分量讓我有點吃驚,7塊錢的面,在南方最少能讓兩個成年女性吃飽。
第一次吃燴面,到覺得很好吃,有才有面有葷有素,湯湯水水,鹹淡適中,但是吃個中碗就飽了。直到在洛陽住了半個月以後,不知不覺可能是吃習慣了,飯量也跟著大了起來。燴面依然是我主要吃的食物,至於河南其他地方的燴面,鄭州有兩家老字型大小,賣的老貴,不知道是我不懂味,還是真的一般。我覺得洛陽隨便一家小館子的味道都不比他們差。
房租貴了,料放的不夠,都變味了!
9. 鄭州的名吃有哪些呀 還有地址哦 謝拉
1、燴面。鄭州人都吃燴面,你要是說問你鄭州人哪的燴面好吃。他要看你是外地人呢,八成告 訴你合記,他要看你是本地人呢,八成說,哎,現在的蕭記比合記好吃,說實在的,我11月正好出差鄭州,順便涮了我小學同學一頓蕭記,那個燴面的味道啊,真 的好,湯汁清亮,羊肉不膻且爛,里邊的木耳啊,豆皮絲啊,超級粉條啊,都是地道筋道的。合記燴面鄭州N家分店,建議吃丹尼斯旁邊的那家啊,就在中醫院對 面,抱歉,不知道地名了,呵呵。這家是想當初毛主席他老人家首肯的,而且一個牛啊,就是要你排N長的隊,就是要你自己去領面,就是小菜素4葷8,就是樓上 都是吃老外樓下都是吃本地,就是吃了一次想兩次,呵呵。你找個計程車跟司機一說,他鐵定知道地方,大不了告訴他11中旁邊。
2、管記涼皮和米皮。這個地方原來在建文電影院對面的小胡同里,酸辣粉,涼皮,米皮,擀麵皮,炒涼粉,炒三攙,我的口水啊,想當年,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天天放學要去吃的,呵呵。現在搬到黃河路服裝市場正門口,到了那,你看哪人多就跟著往哪走絕對錯不了。
3、教育學院背對大門右手頭一個路口,每天下午6點以後有家新疆人的烤羊肉串,那叫一個絕。更絕的不是他,而是他旁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攤攤,涮牛肚。洛陽的吃食。牛肚不要吃的過,來點涮的麵筋,包你吃了還想吃,吃完回北京都誰不著覺。
4、香菇牛肉麵。想吃這口,那你要費點時間了,在鄭州金博大旁邊的光彩時裝街,到那裡問你這最好吃的香菇牛肉麵在哪,別人一定會告訴你的了,注意,呵呵,別問賣面的哈,對了一碗大的2。5元,十幾年不變。不過你也知道,呵呵,衛生狀況我可沒說跟北京飯店似的哈。
6、趙記米皮,當當當當,這個趙記跟管記十幾年來把持著鄭州一東一西的兩邊米皮市場,趙記米皮在中醫學院(不是剛剛合記那的中醫院啊)旁邊,到那問就知道了,在鄭州金水河橋頭,附近N個假冒偽劣,記住,找人多地放去一定對。
7、要說說好的大館子了,在報業大廈頂樓,叫紫堇花。只要是包間就可以有個平台看到整個鄭州的夜景,每次回去都要去FB一把。那裡的大雁翅膀和加餅吃的 梅菜扣肉and烤出來的辣味的一串一串的蟮魚都是我的保留節目,對了,那的極品番茄魚很不錯哩,報業大廈很有名,鄭州人都知道在哪。
8、小南國,這個不用介紹了吧,N多的地方有分店。
9、越秀,這個也不用介紹了吧,N多的地方有分店。
10、川府飯店。這個要介紹介紹,就在優勝路上,我上小學就在旁邊的優勝路小學,呵呵。那裡的四川涼面1。2元一碗,以前是1元,哎,現在漲價了,不過 好大一碗,還好吃,當然,這在他旁邊的分開來的專門的小吃店裡,你要是在他飯店吃飯,服務員可以給你帶買的。飯店裡有一個叫什錦沙鍋的東西我經常打包給姥 爺吃,而且因此無數次的被那裡的警察SS給扣本,那裡停車不好停。
11、7中門口的黃橋燒餅和漿面條。說實在的,你要不是鄭州人,估 計你吃不慣漿面條,因為那是洛陽人的吃食,是發酵後的面條,酸的,鄭州人都不吃,我媽現在提起來都想哭,那時候我老吃來著,俺媽媽就哭啊,酸的一個屋子都 那味道。後來舉家遷徙北京,愛上了豆汁,我媽又哭,哈,漿面條里的小芹菜段和黃豆很有味道。
12、鐵路局保全街那有家骨頭店,去的人一人發塊布加一吸管,吃的你是滿臉流油和滿口留香,具體位置到保全街人人都知道!
13、鴻茂齋的涮羊肉,內蒙的羊,還有羊眼,都是北京不吃的,好吃,好吃,羊肉入口就化,爽,而且就在優勝路那家總店大,上下兩層2000多平,哈,厲害吧。
14、這個要介紹介紹,在河南省中心血站背對大門左手,每天早上6點到7點30,晚了就沒有了,正宗的河南周口逍遙鎮的胡辣湯,有葷素兩種,我姥姥家就 在附近住,一般我回去每天早上都去的。建議你要是有時間去試試,那家真的是周口人哦,就是那個出蓮花味精的地方,我覺得葷的好吃點,
15、這個東西是從河南信陽傳來鄭州的,不過這家是信陽那家最正宗的搬來鄭州的。你要是吃的了辣的話,這個叫烤魚,是把魚像烤羊肉一樣烤了,然後用一個大 大的盤子盛起來,然後加各種作料和豆腐皮啊,菜啊,粉絲啊,等等,在你面前個烤爐,就那麼邊烤邊吃,個人認為味道鮮美,而且最好吃的是豆腐皮,在杜嶺街和 西里路交叉口,那裡有一個裕得烤魚。哎呀,忘了是裕得還是得裕了反正只要到那個交叉口。就應該看得到,是綠色的招牌,奧克啤酒的廣告,嘿嘿,而且很便宜哦
鄭州小吃大全!!!!!
1、 桐柏路和伊河路的滋補燴面不錯,1/5rmb ,加5毛可分碗,再加5毛可加
量,6元就可吃到兩大碗好吃的燴面,物超所值。小菜也不錯,就是不便宜。
2、 滋補燴面在淮河路還有一家分號,在嵩山路與淮河路交*口向西250米的路北。不要讓門面嚇住了,不貴的。小菜比桐柏路總店要多。記得要一個黃瓜蘸醬。
3、人民路上的合記繪面,老牌子,店面剛重裝修過,我很喜歡那裡的繪面!
刀削麵:
1、 建設路和桐柏路交*口有家「新疆大盤雞」裡面的羊肉串和爆炒刀削麵都是一絕。
2、 主要是他家的醬又甜又香,在桐柏路與棉紡路十字路口往東200米有一家賣刀削麵的很不錯!3.5元一大
碗,有牛肉的和雞肉的!他家旁邊的涼皮點整天人也很多,味道也可不錯!大家可以去嘗嘗!辣,很過癮。
其他麵食:
1.《北京炸醬面》感覺不錯。
在黃河路快到文化路的那個路南店
2.在六廠前街上,六廠中學再往北走,很小的一間店,叫「武漢熱乾麵」已經,不知道開了多久了,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就有,後來這條街重新改造,這間店便又出現了,一直到現在,味道棒的不得了!
3.經一路和緯四路交*口向北一點,有一家鹵面香,做的鹵面應該是鄭州市最好的,但炒菜一般。
泡饃:
1.前進路與中原路交*口向南五米有一家泡鏌好吃又便宜,四塊錢一大碗,可以分碗,足夠兩個人吃!送的
糖蒜也很不錯!
2.東風路上,財院家屬院南門西邊那家泡饃,那家烙饃也不錯,再往西一點,有個賣鹵肉的,好香的.賣泡饃的
在路南,離南門有一段距離,叫陝西什麼的,記不清.在人和東邊,是路南,不是路北.吃燒烤可以到優勝北路啊.
3.中原路上味美齋的羊肉泡饃可好吃。
餃子類
1、 淮河路和工人路交*口東北角的丹寧園的餃子是好吃的不得了,品種多,最少可單要3元的,個也大。
菜也不錯,環境好。每日有特價菜。價格中等。
2、 一品香的餃子在裕達西邊(中原路與工人路交*口向南200米)
3、 西郊的老蔡記好!(伊河路與興華北街交*口)便宜好吃
燒烤類
1、 工人路與建設路口向南50米,鹿鳴齋的羊肉串不錯,有興趣的話還可吃吃它的涮羊肉,還可以。
2、 中原電影院對面現在開了個燒烤店,冬笆手燒的連鎖哦
3、 隴海與伏牛伏口的新疆燒烤拉,和隨緣也不錯。
4、 冉屯烤魚煤倉北街桐柏路和煤倉北街交差口
5、 一廠的羊肉串
6、 鹿嗚齋旁邊的齊正燒烤不錯還有那的紅油瓦罐都不錯的
7、 三廠那裡的伊賓齋門口的烤羊肉串好吃,烤餅更好吃
8、 建設路和工人路交*口「老地方」的烤魚,還有再向南50米「齊正」的羊肉串不賴,其實羊腰也不錯,
不過有點貴,5塊錢一個
9、 阿里巴巴(裡面都是新疆師傅,羊肉串和囊坑肉,拌面都不錯,在淮河路和桐柏路交*口向西大約50
米,是個新店,挺干凈)
10.緯四路和花園路交*口的炸香腸也很不錯啊,經常看見那排隊
11.經5路花園路西200米張記會面烤魚一絕
12.花園路和紅專路交*口向西100米左右,路北(新疆人往前斜對面)有個張記烤肉,羊肉、板筋、腰
子……比較正規,也凈,還有燴面等各類麵食。推薦!!
13.衛生路與紅旗路交*口的烤羊肉不錯!50中門口。
14.經八路新疆餐廳的新疆羊肉串
15 體育館了老胖燒烤大家都知道把``好吃`強力推薦
火鍋:
1.優勝南路的全家福糊辣魚火鍋,挺便宜的,很也好吃。另外還可以買胖子羊肉串進去吃,真的很爽!
2.西里路(珠江琴行)對面的炭鍋魚,裡面是酸菜和鯰魚做的,另外加上本店特有的小蘇肉 ,在燉進去
吃,最後在來點皮帶面
粥類:
1.中原路和工人路交*口東北角有一個 《 潔銀粥屋 》的皮蛋瘦肉粥粉好喝類!!
2.二十七中旁邊的櫻子粥屋也不錯,經濟實惠,建議有空帶你的朋友去嘗嘗。
綜合類:
1、 西站路和嵩山路交*口有一個又一村食府,菜做的實在精緻,基本上道道可口
2、 淮河路和嵩山路交*口向西二百米左右,耿河小區門口的《 阿慶嫂 》和它對面的《 一家人 》都是很
不錯地飯店喲!菜餚的味道和餐廳的品味都是very good的!!
3、 五廠旁邊德豐園也不錯,有特色,很實惠!
4、 在隴海路與桐柏路交*口向西200米路北的家家喜飯店,東西不錯,份挺大的,東西好吃!
5、 綠城廣場旁邊的蘿卜香也好吃啊!旁邊還有一家賣貴州粉的巨好吃!
6、 汝河路河桐柏路交*口往西有50米的一家老四川的熟肉店(思達超市的西邊的門面房),里邊的夫妻肺
片特好吃,香&辣 過癮
7、 桐柏路和隴海路口的無錫人家蠻有特色。
8、 醫學院轉盤那裡有一個叫豫順樓的烤鴨也不錯
9.東明路上陶然居的螺絲>
10.紅旗路有一家阿健食屋,裝修簡單,但菜的味道很地道,特別是毛血旺!
11.紅專路和政七街的榮華商務旁邊有東北人菜館。裡面的材料全部在東北采購,味道可想而知了!並且隔
壁的老白牛肉……
12.豐產路與花園路東北角,再向西路南的粗糧飯庄很有特色。再向西大家可能都知道有兩家九九鴨脖生意
很好,競爭也很激烈。我更喜歡胡記(老店),就是太辣了。隔壁的四川天府(好像是這個名字)的涼面1.5
元一碗,好吃不貴。
13.順河路東環保局高層對面有好吃的是一家朝鮮菜館,老店有10多年了,冷麵不錯。五元一條的蒸明太魚
很好吃。還有燒烤等,不算貴。
14.豐產路上的四川飯店是我近一段時間常去吃的地方(在婦幼批發市場旁邊)那的涼面非常好吃,而且還
很便宜。一元一碗!這里的川菜都很不錯,
15.經一路和金水路交*口往北50米的丫丫小吃點,那的東西都很貨真價實而且還很便宜。 (紅燒牛肉麵,
魚香肉絲,蒜香排骨,毛血旺等,那的菜基本都不錯
16.優勝路的漢江燒烤是個朝鮮飯店,主要以燒烤為主如果是第一次去吃會覺得不好吃,因為沾的醬是甜
的, 如果多吃幾次你就會喜歡了,但現在的飯菜味道有所下降,沒有以前好吃了(冷盤的牛蹄筋很有特色,
是在外面吃不到的。燒烤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點,如果人多,可以點個漢江大全,那裡面什麼都有,吃著比較過
癮!主食可以點冷麵,也可以點拌飯,我喜歡吃拌飯,很香。但現在做米有點粘。)最後告訴大家,那裡的大
麥茶很好喝
17.經三路和緯四路交*口往南200米有家東北熏肉大餅,是東北菜,不錯。老闆是東北人,菜所以比較正
宗。價錢也不貴。而且玉米糝是免費的。(油餅加熏肉,小雞墩蘑菇,川白肉,醬排骨)在東北熏肉大餅的旁
邊,有家李氏餃子館也不錯。餃子是手工的,才都上家常菜,也不貴。
小吃類:
一、米線、麻辣燙類:
1、 人路與中原路交*口向北150米第一家桂林米線是原來桂林米線城雇來的廣西人開的。味道原味,
過 橋米線和老友粉是其特色,香菇湯粉我也喜歡吃。
2、還有啊康的麻辣燙,小吃可以
3.緯一路和經八路交*口的趙瘸子米皮店裡的麻辣燙很好吃,我自十八年前上小學的時候就在哪裡吃,它是
鄭州最早的米皮店
4. 商業後面買的麻辣燙也好好吃!!
商業大廈下邊,有個阿康的小店裡的麻辣燙,在麻和辣上簡直一絕,每次都要排好長的隊,建議不要等飯點
去.還有羊肉串!!商業後面的麻辣燙和黃橋燒餅配著吃——絕配!
5.興華南街上老蔡記對面的那條路上有個叫什麼『劉記沙鍋』的小店,味道也不錯,實惠量足。。。
6.京廣路上,公交醫院門口,姐弟倆土豆粉,最近流行土豆粉,可感覺這里的味道比別的地方都要好一些,
人也是暴多
7.在市中心的華聯大廈和佐丹奴之間的那個小巷內有家米粉店,還不錯,特別是那裡那家的酸梅湯很好喝
8.文化宮路和隴海路交*口向南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家 (阿芳麻辣燙)很不錯的一個店,小而有味道!!
二、涼皮、米皮類:
1、 工人路與伊河交*口向西30米的童記米皮店值得一提,到晚上7點左右,它的米皮就會賣完的。
2、 風味正宗的釀皮,在嵩山路與伊河交*口向南30米的西北釀皮店裡,其釀皮味道獨特。炒麵皮經過我青
海的同學鑒定後,令她想起了在青海的童年時光。
3、 就覺得中原電影院的炒涼粉好吃
4、 還有互助路上的品品味!
5、 市中醫院南邊去年才開的王記小吃店的東西也挺好吃的,還是清真的
6、 鳳凰電影院歇對面的勤勞街上崔氏米皮不錯~~~
7、 怎麼沒人說馬記小吃呀,那裡的米線,涼皮,米皮。。都不錯啊。米線和阿康的有一拼,涼皮也不亞於
阿
信的!!馬記是連鎖的,崗坡路,文化宮路都有
8、 泰隆大廈後面馬仁鴻涼皮也不錯
9.在北閘口,醫學不遠的,阿信米皮,不用多說了吧,相信鄭州人都知道那的米皮,相當不錯的
三、生煎饅頭類:
1、 五十一中對面有家上海小吃,裡面的生煎饅頭挺好吃,炸裡脊串也不錯。但是,炸春卷的技術不太固
定,
有時很棒,有時卻鹹的要s。
2、 中原集貿市場的生煎饅頭現在搬到崗坡路上了,從崗坡路和伏牛路交*口向西過了趙記米皮就到了。叫
上海小吃。
3、 生煎饅頭,在文化宮路和什麼路交*路口,在醫院旁邊
四、餛飩類:
1、 綠城廣場東邊的水晶魚餛飩。。不錯。。。尤其是鵝卵石燒牛柳。。
2、 桃源南路有一家福建海鮮餛飩不錯~~~可以帶走<送湯料>回家用高湯下
五、羊肉湯:
1.沿著工人路再向南第一個路口向西20米有一個汝州羊肉湯,味道非常好,建議大家去嘗嘗,5元一碗。
2.政六街與紅旗路交*口東南角名字好象叫:二胖名吃城
3.老五羊肉湯,順城街的任何一家,靈寶羊肉湯
4.豐產路上的老五羊肉湯,湯味絕對正宗
六、胡辣湯:
1.崗坡市場西門的胡辣湯,地道的很,我有朋友過來,都讓他們去喝的,敢與東郊順風路的比,一點不遜
色,還稍勝一籌。開了n年了,有空去嘗嘗。崗坡路與伏牛路交*口,順崗坡路向西走至建西市場,左邊第一
家!
2.東大街與**街交*口(鄭州第一人民醫院東邊的一條街,叫什麼名字忘了)
店名:馬記豆沫(或馬記小吃店)
3.經五路與經七路之間在豐產路上的路北「老家肉餅」早餐n種:例如一碗豆漿(或粥)、茶雞蛋一個、油
餅一個(或油條一根、或包子若干、或肉餅一個)、鹹菜一口共1.3元左右。
4.紫荊山的糊辣湯在紫荊山路和順河路交*口向東50米路南.
5.交通路和汝河路交*口,鐵八小哪有家不錯。
七、臭乾子:
1、.河醫趙記旁邊,金水河沿上有家臭乾子不錯
2、 百花路小學南一百米有個臭乾子不錯
3、 桐柏路香香魚旁的臭乾子
八、餅:
1.泰隆西邊的小過道里有家賣雞蛋灌餅的,巨好吃
2.在44中後門,永安街與慶豐街口,有個白吉饃自燃羊肉,饃烤的比較焦,肉炒的也好吃,還比較便宜,
呵呵(1.5元一個
3.豐產路與政六街交*口向東25米路北,宏寶小吃店
配套早餐:雞蛋灌餅+小米湯+酸辣鹹菜。價格:2元
4.桃源路上鄭大南門有家牛肉千層餡餅也不錯。
5.麥多餡餅麻辣豆腐和土豆餡的最好吃。
6.豐產路和經七路交*口那有家賣燒餅,那的燒餅加豆腐串和煎雞蛋非常好吃,現在還有火腿腸可以加太爽
了!
7.東里路旅遊書店對面的小吃:
西安千層肉餅不錯,一元一個,是用果木炭在特製的鍋里,下煎上烤,鄭州其他地方也有,不過此處正宗啊
金黃的肉餅香脆可口,一層一層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果木炭香,呵呵。烤鴨也有啊,可這是肉餅,呵呵
九、零食
1.現在商業大廈後面還有買米花的,有幾家爆的還不錯。又香又脆又甜!我每次都要買一大鍋呢
2.在人民公園東門,27中對面,有個凍酸奶,屬於特色小食品,別的地方沒有的,估計世界上也就此一
家,呵呵,實際上也就是把酸奶凍凍吃了,建議第一次去吃的話吃不軟不硬的,不然...........
3.幸福路與京廣路口的糖葫蘆,個大無核,香甜可口,是鄭州市內糖葫蘆目前最好吃的一家。
十、毛栗子
1. 在大石橋下,圖書館不遠處,有個賣毛栗子的,相當出名,強麗了,是拿蜂蜜炒的,一共加六次的蜂蜜,
板栗的大小正好,大的不容易熟透,味道進不去,小的沒什麼吃的,而且他們炒出來的板栗從不粘皮,特好
剝。還記得有次早上九點去那買的,結果還排了半個多小時的隊,呵呵。不過那裡有好多賣d```
2.豐產路與花園路東北角的糖炒栗子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