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饒平縣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饒平縣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3-04-09 18:14:59

⑴ 饒平縣美食

饒平縣美食有寶斗餅、高堂菜脯、獅頭鵝、饒平蚝烙、薄殼、炸油角、糕燒番薯、無米果等。
1、寶斗餅:寶斗餅是廣東潮州饒平特產,是最具特色的潮州小吃之一。它色澤鮮艷口感鬆柔甜滋香醇,深受海內外的青睞。用料,非常精巧、細致、講究以新鮮雞蛋、豬油和豆油混和精麵粉作餅皮,餅餡用綠豆豆泥加油、白糖、冬瓜丁、蔥珠油和芝麻油。
2、高堂菜脯:菜脯,即蘿卜干,高堂菜脯是廣東潮州一帶的漢族風味名菜,屬於粵菜系。因蘿卜在潮汕俗稱「菜頭」,故稱「菜脯」,是潮汕地區的特產之一。
3、獅頭鵝:獅頭鵝是家禽中最巨型的鵝種,因其頭似獅而得名。其特點是體形大、頭大、眼綠蹼闊、肉質鮮嫩、經濟價值高,鵝腳和鵝腸是潮汕名菜"脫骨鵝掌"和"鼓汁鵝湯"的獨特原料。
4、饒平蚝烙:蚝烙是廣東潮汕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採用優質雪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毛肉煎出來的豬油,製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饒平蚝烙以「大蚝之鄉」——饒平縣汫洲鎮蚝烙最為出名。
5、薄殼:古人有因七月秋風起,而思食家鄉鱸魚。一入農歷七月就開始長膘的薄殼,雖然大不過一節小指,卻是肉嫩味鮮。把它燙熟取肉後,做成薄殼米,則是潮汕人最愛的水產品零嘴。
6、炸油角:炸油角是潮州一種算是家常的小食,屬於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登場的一種,潮州人包油角的過程其實有點像包餃子,都是把餡放在一小塊圓的油角皮上,再把皮兩邊一合,像包餃子一樣捏出好看的花邊,有人說因為它的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
7、糕燒番薯:糕燒是潮汕菜中烹制甜品的一種常用烹調方法,有點類似北方的「蜜浸」,具體做法是先將原料作初步熟加工,然後再將原料放入糖漿中文火燒煮(選用大煲鍋)。
8、無米果:無米果俗稱水晶包,是潮州名小吃。無米果皮是番薯粉做的,餡料分咸甜兩種。鹹的是馬鈴薯、芋頭或竹筍切成丁,加沙茶或咖喱。甜的則用芋泥或豆沙。像做小籠包一樣,蒸熟即可食用。無米果玲瓏剔透,俗稱水晶包,是潮汕名小吃。

⑵ 饒平黃岡那家大排檔好吃

饒平黃岡錢東車站下阿東夜粥大排檔好吃。大排檔里葷素俱全,豐儉由人。蔬菜、腌制的海鮮、各式鹵味、新鮮的海鮮,是完全不腥的。大排檔,是聚集排列的小吃攤,夜間開設在路邊或居民生活區附近,內容為海鮮、燒烤、家常菜或各地小吃。沒有專門的營業執照,大部分大排檔都擺設在店門口,即使稱有營業執照也是餐館的執照,一般不允許店外經營,會造成佔用社會公共空間、污染空氣、垃圾亂倒、噪音擾民及衛生等嚴重問題。

⑶ 饒平縣哪裡吃海鮮最好

去汛洲島漁排吃最好。

⑷ 明天去饒平,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大家告訴

饒平依山面海,古有「嶺南佳勝地,瀛海古蓬萊」之譽。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綠島旅遊山莊、青嵐省級地質公園、「海龍」世界地質遺產奇觀、中國休閑垂釣基地柘林灣、千年古剎海山隆福寺、趙朴初題書「粵東一壁」的石壁山風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饒道韻樓以及「饒平千島湖」湯溪水庫、張競生博士故居公園、中央蘇區縣「茂芝會議」紅色舊址、孫中山辛亥革命先聲丁未革命中山紀念公園、中國蘭文化基地雲峰蘭苑、海上溫泉七夕井、天然海水浴場東沙灣、金獅灣、大埕灣、野水渡假村等勝景奇觀,還有地方特色文化奇葩中國布馬舞、非遺文化三饒彩青藝術等。
一、自然景觀
饒平縣陸域面積1694.06平方公里,山地約占饒平縣陸域面積的70%,500米以上山峰共有133座,其中千米以上山峰10座,以北部的西岩山為最高,主峰海拔1256米。黃岡河自成水系,由北向南縱流饒平縣,全長87.2公里。1958~1959年,在黃岡河中游建成具防洪灌溉、發電、飲用等功能的湯溪水庫,最大庫

饒平土樓圓寨建築
容3.78億立方米,是粵東第一大蓄水工程,稱為北湖,湖中有大小島72座。饒平是個濱海縣份,海域面積53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6公里,有大小島嶼27個,海灘塗面積1360公頃,位於海山黃隆西南的「龍」——海灘岩田,是世界上罕見的海洋地質景觀。分布於縣境中北部山區多達10萬多畝的蘇鐵蕨是古生代泥盆紀的孓遺植物,有40億年歷史,對研究廣東的地質、古氣候的變遷具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分布於樟溪青嵐的冰臼群(青嵐冰臼)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已開發成旅遊景點。
二、人文景觀
饒平自4000多年前就居住著古越族先民。初唐,中原文化進入饒平。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縣。饒平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景觀。
歷史遺跡比較有影響的有:民族英雄戚繼光等抗擊倭寇斗爭的重要戰場大埕所城、旗頭山炮台等遺址;鄭成功抗清復明斗爭的分水關史跡;辛亥革命先聲「黃岡丁未革命」史跡;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部隊入饒的「茂芝軍事決策會議」史跡。
文化遺跡最有影響的是商周文化遺跡——「浮濱文化」。位於浮濱圩北面的塔仔金山的商周墓葬群遺址,是70年代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存,有3000多年的歷史,史學價值極高。
古塔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柘林鎮風塔最為著名。該塔建於元至正十三年(1353),基圍16米,七層八面,構築穩重精巧,600多年來歷經戰亂和天災卻安然無恙,令人驚嘆。

饒平縣隆福寺
古寺廟饒平古寺廟眾多,其中有始建於晉代的海山隆福寺,是潮汕地區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有始建於宋代的林姜古寺、永福寺,建於南宋的白雀寺、普陀岩,還有明代的雷音禪寺、西岩寺、觀海寺和金光寺等等。
古樓寨饒平縣有各種類型古樓寨700多座,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座,其中以三饒鎮南聯村的道韻樓最為著名,2006年5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建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以其古、大、奇、美而享譽海內外。已開放成旅遊景點。
三饒鎮
道韻樓
道韻樓位於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建於明末清初,是中國最大的客家土樓,有著400多年的歷史。道韻樓俗稱大樓,呈八角形,樓內處處有「8」。得到公認的是道韻樓的造型是仿周文王八卦形設計,整座樓呈八卦形,卦與卦之間巷隔開。樓內充滿8的倍數——72間房、32口井、112架梯。此外,圍樓內廣場中有兩口井,象徵太極中的兩儀陰陽魚眼。座南朝北,周長328米,高11.5米,牆厚1.6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樓內房屋分為3進,共深2 9米,前、中進為平厲,中進後各留出一天井,屋雖深而光線充足。後進為3層樓,全樓有正房56間,另有角房16間。樓內最多時曾居住600餘人。樓周設有槍眼、炮眼外,樓門頂還特設有防火燒門的注水暗涵,全樓具有防兵亂、防鄉斗、防火災、防暴暑、防地震的八防作用 。
饒平城隍廟
饒平城隍廟位於三饒鎮中華路,是饒平最大的城隍

饒平縣風吹嶺石刻群
廟。三饒城隍廟規模之大,可以用俗語「饒平城隍大過府」來形容。朱元璋為了加強神權的統治,各級官員赴任時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職。城隍廟規模不小於府縣衙門。城隍廟宇之大、品級和某些建築規格之高,都為潮汕地區古建築所罕見的。
琴峰書院
琴峰書院在饒平縣三饒鎮琴峰山東南麓,因其山形似琴台,故名。建於清乾隆元年門(1736年),座西北向東南,佔地近2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依山而築,前低後高,前廳與兩旁廂房是2層木結構樓房,連成凹字形。兩廊上下各有廂房10間,為生員宿舍,中間是天井,從天井沿兩側石階可拾級登上後廳講堂。前廳樓上題名「雨化樓」,取「春風化雨」之意。院左側建「義舉詞」,置曾於此任教的舉人名牌;右側建「先賢詞」,塑立關雲長、岳飛等神像。迨至清末廢科舉,琴峰書院改為饒平縣立高等學堂。解放後改為三饒鎮小學。1988年10月被列饒平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饒平古縣衙
饒平縣縣衙(在今三饒鎮),是至今為止保存比較完整(今經二年時間始修復)的縣衙。該縣衙獨特的把大門頂簡陋的譙樓(鼓樓)建成有城堞而宏偉壯觀的城樓和門口設置石獅的縣衙為別的縣衙所無(衙後秀美小山之上築望耕台也是其他縣衙所少有)。故如從這一獨有的特點上說,堪稱是另一特色的「中華之最」和「天下第一縣衙」,也是潮汕地區一處不可多得的勝跡。
海山鎮
海灘岩近照—海山鎮「辟龍」
「辟龍」位於饒平縣海山鎮,屬貝殼沖積岩,東西長4500米,寬1150米,後2米至10米,總面積為2875公頃。因裸露在地面部分橫卧於海灘,形似長龍,俗稱「辟龍」。經專家考證,該海灘岩田是由文石、高鎂方解石、有孔介蟲、海生貝殼、微體古生物和細砂粒在特定的地址條件下長期堆積、膠結而成,約有五千年歷史。為廣東省第三個地質遺跡保護區。
隆福寺
位於海山鎮煙樓山麓。清代《潮州府志》載:「隆福寺在信寧都黃芒山,晉時建」,宋、明兩次重修,後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季春又重建,1986年由釋光輝、釋定

石壁山風景區
因法師等募捐近百萬元,全面進行修建。宮殿式結構,主寺三廳大院九天井;後座為兩層大廳八房藏經樓。硬山頂建築,穿斗式梁架結構,整座寺院雕梁畫棟,凌角飛檐,為饒平第一大寺院。寺內佛像均塑金身;觀音堂古銅匾鑄浮雕「玄武飛來」,重140餘公斤;還有泰國僧王贈送銅佛;藏經樓藏經數百卷,僅台灣星雲法師饋贈(大藏經)100卷,寺正門匾額有「隆福寺」三個大字,蒼勁雄渾,相傳是晉代王羲之手筆。
野水度假灣
位於海山的東南部,有一條長約四公里的海邊沙灘,風平浪靜,前無島嶼阻隔視野開闊,少人涉足水清沙白。
松磐勝槪
位於海山鎮浮任村北的候山巔,聳立著一方巨石,石高二丈有餘,頂端是兩級平台,坐二十餘人也不覺得擁擠。巨石來臨清池,西傍窪地,南倚民房,北望埭田,歷盡滄桑而不變。就在磐石南側石壁上,長著三棵姿態各異的古榕。。
寶雲名庵
寶雲庵座落於海山浮任村東北的「落山虎」山麓,是海山有名佛寺之一。它背倚如猛虎下山的峰巒,面前是浩瀚的海洋(現已圍墾成萬頃良田和魚塘)。遠處,蓮花山繚繞著瑞靄當門而入,左右蒼松翠竹環抱,風景幽雅,堪稱佛門勝地。
柘林鎮
柘林鎮「鎮風塔」
「鎮風塔」位於饒平縣柘林鎮,地處風吹嶺峽谷口。鎮風塔始建於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高22米,基圍16米,七層八面。塔尖為製作精美的千斤石葫蘆,塔身周圍是石板圍成的環形面屏。該塔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柘林鎮「白鷺天堂」
饒平縣柘林鎮西澳島上因白鷺成群,而被稱為「白鷺天堂」。西澳的白鷺為黃嘴白鷺,是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風吹嶺石刻群
風吹嶺石刻群在饒平縣柘林鎮東l.5千米的風

古哨大所城
吹嶺。困嶺高面海,一年四季風聲颯颯,往東眺望,滄海萬頃,水天浩渺,閩粵的高峰島嶼如泥丸入海,甚為壯觀,歷代顯官名士紛迭至此觀覽,吟詩作賦於此,於今留下了許多摩崖石刻。有明萬曆九年(1581年)閩廣副總兵晏繼芳題的「閩廣達觀」,以及來自湖北、四川、貴州、吉林、江西等地文人墨客題刻,有「海闊天空」、「水天一色」、「閩粵一覽」、「玉柱天關」、「天風海濤」等。1981年列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黃岡鎮
石壁山風景區
位於離饒平縣黃岡鎮城北的棲雲山,又稱「石壁庵」,因此山多為石頭山而得名。山上有「涑玉泉」、「古雷音寺」、「納海樓」、「慈悲亭」等景觀。其中漱玉泉成於山上天然岩洞,長年清泉不竭。在山的最高點有饒平縣電視塔,為饒平最高建築物,在那裡可以一覽饒平全景。而納海樓也能一覽饒平縣全景、中央電視台「沿海行」節目組到訪饒平時,就曾到過納海樓。
涑玉泉
涑玉泉是饒平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壁山谷處。周圍古樹成蔭,一巍峨巨石覆蓋數石、形成一個石洞。洞口高1米,寬1.7米,向縱橫各5米。洞床有一大石,依山勢趨前傾斜,兩側各有一道彎彎曲曲小石溝從底端伸出,四時冒出清泉,於洞口匯合流出洞外,如卧龍吐水。明嘉靖三年(1524年)余翁在巨石上鐫刻「涑玉泉」3個大字;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許志良題《玉泉留題》詩二首;清同治六年門(1867年)鳳岡督軍使者張殿雄題五律詩一首,均贊美涑玉泉。
古哨大所城
古哨大所城古稱大城所、大埕所。明、清海防軍事重地。位於饒平縣黃岡鎮東南方14公里處(屬所城鎮),東臨南海,北倚大尖山,西連黃岡古城,是潮州府的前衛。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百戶侯顧實創建,呈方形,城垣高2.7丈,周長643丈,厚1.6丈,內外兩面用花岡石條丁卯壘砌,中填泥土。設東西南北4個城門,城門上皆建二重樓,城垣四角置設敵台。全城面積約2600市畝。城內有三街六巷,中心交叉呈「十」字形,街寬1.5丈,外側四周城池環繞,城池寬2丈左右,長696丈。清康熙三年(1664)曾遷拆,七年展復,八年重建。所城曾稱大城所,設正千戶2員,副千戶3員,百戶10員,鎮撫1員,旗軍1225員;各種軍器5457件。四城門尚存,東西城垣尤為完整,是潮汕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1981年被列為饒平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⑸ 廣東潮州饒平縣黃岡鎮有些什麼好吃好玩的還有,知不知道黃岡鎮高樓東巷怎麼走高分求解!非誠勿擾!

饒平縣城黃岡鎮生產一種餅食叫寶斗餅,晚上,去菜場街和中山路吃海鮮沙窩粥,去菜場街吃饒平薄餅,早上吃饒平特色的粿條和粿汁。

⑹ 求饒平縣的特色小吃或歷史人物.

饒平人物

張競生,字公室,1888年出生於饒平縣浮濱鎮大榕鋪,曾撰寫出版《性史》,翻譯盧梭《懺悔錄》,並著有《愛情定則》、《美的社會組織法》、《美的人生觀》等。張競生1907年考進黃埔陸軍小學。1912年赴法留學。1915年在巴黎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繼進入里昂大學進修,獲哲學博士。並曾到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國留學深造。1921年在北京大學任哲學教授,後因著《性史》,為封建傳統觀念所不容,被解聘。1926年在上海任開明書店總編輯,創辦「美的書店」,但後來遭查抄封閉。1929年初到杭州講學,又被當局以「性宣傳」罪拘留。於是他再次赴歐研究,並從事譯著。1933年回國應邀任廣東實業督辦,主編《廣東經濟建設》月刊。後因得罪權貴,受通緝。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和批鬥,於1970年在饒平縣漳溪鎮貧病交迫而死。

特色小吃

肖米是饒平的傳統特色小吃,在過去常被作為配桌點心。饒平的肖米起源於北方的「燒賣」,但與燒賣並非完全相同。沿襲燒賣的外形,主要的餡料為蘿卜、瘦肉,並在開口處放置一形狀為方型的鹵肉。吃的時候配以沉醋,味道十分鮮美

⑺ 潮汕特色美食有哪些

1、蚝烙是廣東潮汕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採用優質雪粉,甚至連豬油都要用本地豬的鬃毛肉煎出來的豬油,製作的每一步驟十分考究。饒平蚝烙以「大蚝之鄉」——饒平縣汫洲鎮蚝烙最為出名。

⑻ 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中山路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

紅星門口的水果,還有十八溝的雪羅,思圖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