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十堰有哪些好吃的特產
十堰是湖北的地級城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也有著非常宜人的氣候,來看看十堰的十大特產有哪些吧!
十堰特產一:房縣盤鴨
房縣盤鴨是湖北省十堰房縣的傳統名菜,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相關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是敬奉天子的貢品。房縣盤鴨的製作方法十分講究,選用優質的鴨為主要原料,再配以椒鹽,五香粉,利用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吃起來味鮮香濃,十分美味廳讓基。
十堰特產二:鄖縣網油砂
鄖縣網油砂是湖北省十堰鄖縣的一道極具傳統特色的名菜,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相關文獻記載,起源於北宋時期的汴京,當時是皇室宴請賓客席上的佳品。網油砂選用紅豇豆為主要原料,在經過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網油砂外層香脆,中層柔軟,十分美味。
十堰特產三:鄖陽紅薯粉條
鄖紅薯粉條是湖北省十滑圓堰鄖陽的特色產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宋代的時候,鄖陽就已經開始生產紅薯粉絲了。鄖陽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紅薯的生長,所扮謹產出的紅薯個大肥沒,品質優良。再將紅薯製成紅薯粉條,吃起來清香可口,且久煮不爛。
十堰特產四:武當山凍豆腐
武當山凍豆腐是湖北省十堰武當山的特色綠色食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說是明代道士張三豐所創造的。選用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再利用武當的山泉水製成豆腐,然後將豆腐切成塊狀,在自然環境下冷凍而成。所製作而成的凍豆腐潔白細嫩,味道醇厚,十分美味。
㈡ 十堰的小吃特產是什麼
十堰的小吃特產是什麼
十堰地區以鄂菜和川菜為主,均屬中國七大菜系之一,最為著名的就是三合湯了,來十堰必吃的美味哦!下面我收集了有關十堰的小吃大全,一起來看看吧。
1、丹江口翹嘴鮊
丹江口翹嘴鮊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丹江口翹嘴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丹江口翹嘴鮊原系長江、漢江土著魚種,因丹江口大壩修建,在特定環境(水質、溫度、酸鹼度、光照)中繁衍生存的地域性特色產品,具有嘴上翹、眼下有10-15mm紅線,背部肌肉突起,背部青灰色,腹部銀白色,側線鱗79-83片,卵無粘性,性成熟晚(雌3-4齡、雄2.5-3齡)、個體大、肉質鮮(蛋白質含量比太湖鮊魚高1個百分點、氨基酸高 0.5 個百分點)等特徵。
鮊魚是優質的淡水魚類,喜生長在大水面、水質潔凈、微流水、餌料生物豐富的水體。因品種的不同,鮊魚個體大小懸殊,最大的翹嘴鮊可長到10多千克,蒙古鮊只有1千克上下。鮊魚游動迅速,攝食霸道而兇猛,屬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丹江口水庫鮊類中生長數量、經濟效益以翹嘴鮊為最優。
翹嘴鮊,鯉形目鯉科鮊亞科鮊屬。俗稱:大白魚、翹嘴巴。該魚通體白色佔70%,體長而側扁,口上位,個體大,生長快,最大個體達15公斤以上,常見野生個體為1-10公斤,一周年達0.6-1公斤,兩周年可達2-3公斤。雌魚生長明顯快於雄魚。進行的飼喂對比實驗表明,丹江口水庫水域翹嘴鮊生長速度明顯快於長江流域其他地方的同類品種。在生殖特徵上,丹江口水庫水域翹嘴鮊卵無粘性,庫區大水面自然繁殖過程中其卵在水中漂浮孵化。該魚肉質細膩,肉味鮮美,營養價值極高。檢驗表明:該魚蛋白含量極高,並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含量豐富,其中含 Ca575 mg/kg, P22.50 mg/kg, Fe5.6 mg/kg,維生素A 0.079mg/kg,維生素C達10.2 mg/kg。
2、鄖西馬頭山羊肉
鄖西馬頭山羊肉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鄖西境內山巒起伏,溪谷交錯,廣闊的山林、草坡是馬頭山羊的天然牧場。鄖西人很早以前就有養羊習慣,以馬頭山羊為主要品種。「山青青,水漣漣,趕著羊兒好賺錢」,鄖西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
鄖西馬頭山羊是我國優良地方山羊品種,因其頭部無角,形似馬頭,體格較大,身體結實,四肢勻稱,強健有力,外形近似白馬駒而得名。《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有單目記載馬頭山羊的品種形成、外貌特徵和分布情況等,其中鄖西是馬頭山羊的發源地和中心產區。
如今馬頭山羊已成為鄖西農業的一大特色支柱產業,鄖西也成為全省山羊養殖大縣。鄖西已形成生產、加工、銷售馬頭山羊肉的'產業鏈條,有多家企業開發生產「火鍋羊肉」、「涮羊肉」、「羊肉串」、「羊珍」、「羊肉餡」和羊肉罐頭等產品。目前,鄖西馬頭山羊飼養量達60多萬頭,年出欄馬頭山羊25.13萬頭,馬頭山羊產業年產值達2.1億元,養羊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
鄖西馬頭山羊肉產地范圍為湖北省鄖西縣城關鎮、土門鎮、香口鄉、上津鎮、店子鎮、關防鄉、湖北口回族鄉、景陽鄉、夾河鎮、羊尾鎮、澗池鄉、觀音鎮、馬安鎮、六郎鄉、河夾鎮、安家鄉、三官洞林區、槐樹林特場共18個鄉鎮農場特區現轄行政區域。
3、聖水綠茶
聖水綠茶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聖水綠茶產於「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湖北省竹山縣,覆蓋全縣15個產茶鄉鎮,20餘萬畝茶葉基地。產品精選上等茶芽,採用傳統工藝,精心加工而成,產品獨具天然花香、滋味鮮醇、湯色綠且明亮、入口清甜,飲罷回甘生津,齒頰余香,喉部濕潤甘甜,神清氣爽,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當地種茶品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在《中國茶葉五千年》一書,第三頁原文中就對該縣的茶葉起源做了相關記載,有關資料表明,在唐朝武周年間,竹山的茶葉就已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武則天品欽該縣現在的得勝鎮聖水村的茶葉後,倍加贊賞,遂賜名「聖水貢茶」,並令建御茶苑和聖水寺,以傳承聖水茶藝。千百年來,聖水茶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產品以「綠色、有機、健康、安全」為主題,先後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QS食品質量安全和OTRDC有機茶三大權威認證。
聖水綠茶歷史悠久,素有「貢茶」之譽;產地生態獨特,環境優越。產品外形圓直,鋒苗挺秀,色澤翠綠,白毫滿披;花香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勻齊;有機內質,品質上乘。 聖水綠茶游離氨基酸≥2.0%,水分含量≤6.5%,總灰分≤6.0%,碎末茶≤6.0%,粗纖維≤13.5%,水浸出物≥36.0%。
地域范圍
聖水綠茶產於湖北省竹山縣城關鎮、潘口鄉、溢水鎮、麻家渡鎮、寶豐鎮、擂鼓鎮、秦古鎮、竹坪鄉、得勝鎮、大廟鄉、文峰鄉、雙台鄉、樓台鄉、深河鄉、田家壩鎮、官渡鎮、柳林鄉等十七個鄉鎮。竹山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武當山南麓,東鄰房縣,西接竹溪,南靠重慶巫溪,北與陝西白河縣接壤。全縣海拔最高為2740.2米,最低22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3′-110°26′,北緯31°30′-32°37′之間。
4、武當榔梅
武當榔梅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武當榔梅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武當榔梅,丹江口市特產水果,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系對榔梅樹及其果實:榔梅果的統稱。武當榔梅是特有的一種水果,品種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果實大,品質優。武當榔梅果實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果酒、果脯、果凍。武當榔梅品質特徵突出,不僅金相玉質,外觀誘人,而且風味爽口,酸甜適度,營養價值豐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實〔氣味〕甘、酸,平,無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氣,消酒。」
據有關史書記載,其源自「折梅寄榔」神話,宋代賦予它「預知年景」聖果,明代它成為「顯瑞呈祥」的瑞應之物,還被列為皇帝的貢品。武當榔梅極具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經濟價值,有種植的基礎條件,榔梅文化、榔梅種植開發潛力巨大。
武當榔梅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土台鄉、均縣鎮、習家店鎮、蒿坪鎮、涼水河鎮、六里坪鎮、土關埡鎮、浪河鎮、丁家營鎮、石鼓鎮、官山鎮、鹽池河鎮、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大溝林業開發管理區、白楊坪林業開發管理區、三官殿辦事處、丹趙路辦事處等18個鄉鎮辦(處、區)所轄行政區域。
5、白羽烏雞
鄖陽白羽烏雞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湖北省鄖縣大龍山區,山巒植茂,氣候獨特,生成了鄖陽白羽烏雞這一獨特的雞種,它具有單冠、綠耳、白毛、片羽、光脛、翹尾、四趾、烏皮、烏肉、烏骨等特徵,農戶散養,以蟲草野果和天然礦物飼料為食,形成了天然綠色質。早在明代就被葯聖李時珍錄入《本草綱目》,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雞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雞高75.8%,還含有鈣、鐵、鋅、硒及多種維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營養保健食品,被營養學家譽為「陸地甲魚」,是極具開發價值的地方珍禽資源。
6、丹江口鱤魚
丹江口鱤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丹江口素有「中國水都」之稱,擁有以鮊魚、鱤魚、銀魚為主的40多種名貴魚類。2008年,「丹江口翹嘴鮊魚」被國家質檢總局納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錄,成為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定的首個活體魚類。「丹江口鱤魚」通過評審,將為丹江口市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再添新丁。
鱤魚異常兇猛,被稱為「水中老虎」、淡水鯊魚。鱤魚水中游動速度極快,鱤魚鱗片細嫩,容易受。和翹嘴鮊魚相比,鱤魚出水後更加容易死亡,鱤魚取出水面10幾秒的時間,就出現了缺氧狀況。
丹江口鱤魚,特指生產於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庫獨立水生態區域中的鱤魚品種,該魚具有生長快、抗病能力強、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無泥腥味等特點。2011年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其形態結構和品質特色與其它江河、湖泊的鱤魚有差異,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一是體背泛青、腹膜銀白、體表光澤度好,腹鰭和尾鰭下部呈黃色。
二是生長速度快、個體大。經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多次對丹江口鱤魚繁育實踐證明,丹江口鱤魚初次性成熟年齡比其它地方的鱤魚晚1齡,卵無粘性,丹江口水庫潔凈豐富的餌料資源,為丹江口鱤魚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食源,使其膘肥體壯,因此,生長速度也明顯快於同源的長江流域其他地方的鱤魚,性成熟以後還有良好的生長優勢,最大個體長達2米多,重可達60公斤。
三是肌肉品質好、蛋白質含量高。丹江口鱤魚主要以攔庫養殖、大庫自然增殖、網箱養殖為主,以小魚小蝦為食,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丹江口水庫豐富的餌料資源,為丹江口鱤魚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經權威部門檢測,丹江口鱤魚與其它地方的鱤魚檢測數據相比:蛋白質含量(實測19.0%)高出2個百分點;維生素A(實測13.2mg/kg)含量高出1.8個百分點;維生素C(實測14.0mg/kg)含量高出2.5個百分點;17種氨基酸總和(實測18.7mg/kg)高出1.5個百分點;鈣、磷、鐵等營養成份和無機鹽類也均高於其它地方的鱤魚。
四是沒有泥腥味,商品性好。丹江口鱤魚肉質呈淡橘黃色,肌肉結實,出肉率高達54%。熟肉呈絲條狀,味道鮮美細嫩,沒有泥腥味,魚刺較為粗大稀少,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丹江口鱤魚已形成鮮活魚、冰鮮魚、風干分割品、風味方便食品四大系列10多個品種。2010年,鱤魚產量達2100噸,銷售額1.2億元,深加工銷售額5600萬元,遠銷北京、上海、武漢、廣州、哈爾濱、香港、澳門等大中城市。成為丹江口市一張響亮的名片。
7、房陵黃酒
房縣黃酒產地范圍為湖北省房縣現轄行政區域。
房縣黃酒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房陵黃酒」歷史悠久,古代曾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記載,紹興黃酒最早產於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聞名天下的《詩經》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師尹吉甫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贊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房縣黃酒興盛於唐代,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於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隨行720名宮廷匠人對房縣民間釀方進行改進而成。李顯登基後,封房縣黃酒為「黃帝御酒」,故又稱「皇酒」。
房縣黃酒屬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黃,酸甜可口。經檢測:酒的熱量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經脈、厚腸胃、養脾扶肝、增加食慾、消除疲勞優點。黃酒在當地人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
;㈢ 十堰市是湖北省下轄市,湖北十堰的特產都有哪些
我認為特產這個東西,應該包含小吃和文化兩個東西,十堰市的著名小吃有竹溪碗糕、酸漿面、脆皮素蹄筋、胭脂米等。文化方面主要是風景,武當山就在十堰地區,比較出名的還有神農架、伏龍山、女媧山等。
需要注意的是,神農架已經單獨變成一個林區,在早些年的時候屬於十堰,現在是獨立的。不過相互之間的距離也不是特別遠,作為國內最神秘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游覽。雖然無法深入冒險,但是神農架作為五A季風景區,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3、其他特色
除了景點之外,十堰還是南水北調的重要城市,丹江口水庫就在這里。很多人都聽過南水北調,可不知道源頭在哪,十堰的丹江口就是中線工程的源頭。同時這里也是一片風景區,丹江口有著大片濕地,算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對於地理感興趣的人,可以到這里看一看,感受一下大自然和人文結合後的魅力。
㈣ 十堰的特產是什麼
十堰的特產是什麼
導語:十堰市是湖北省下轄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與鄂、豫、陝、渝四省市交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那它的特產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為你准備的十堰的特產是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1、房縣黑木耳
湖北省房縣是全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是馳名中外的「木耳之鄉」。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因其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稱。自50年代以來,房縣黑木耳在國際市場上一直暢銷不衰,遠銷美國、西歐、日本、新加坡等37個國家和地區,每噸黑木耳換外匯1.8萬美元。房縣地處南北交替氣候帶,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再加上山巒起伏、樹林茂密,為黑木耳生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因而這里生產的黑木耳色澤好,外觀美,肉質豐富,質地佳,味道正。早地1965年舉行的全國各類黑木耳評比中,房縣黑木耳以干耳1市斤泡發26市斤而獨占鰲頭。1980年在雲南召開的全國食用菌工作會議上,房縣黑木耳以營養成分高、雜質少、有害元素最低而名列前茅。房縣生產黑木耳歷史悠久,在2000年前的《周禮》一書中就有記載。
2、竹山肚倍
竹山肚倍 竹山縣是著名的「中國肚倍之鄉」,氣候非常適合肚倍樹的.生長。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該縣就致力於做大做強肚倍這一獨特的林特資源產業,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肚倍基地建設,培植和壯大肚倍加工企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不斷得升肚倍產品的產銷規模。近幾年來,通過人工栽培,全縣肚倍面積達到近5萬畝。肚倍身價也一漲再漲,1998年收購價為每公斤7.6元,2013年飆升至每公斤20元左右。肚倍是個寶,以肚倍為原料開發的單寧酸、沒食子酸、苯甲酸系列產品,廣泛用於醫葯、化工、電子、食品、印染、生物、航天等領域。
3、均州名曬煙
均州曬煙是湖北十堰市丹江口的特產。均州名曬煙屬於地方性淡色曬黃煙,採用繩索串曬架晾凋萎變黃、地曬乾燥定色、白曬夜堆上汗、室外堆積發酵、分級打捆後二次發酵的傳統調制方法。煙葉色澤鮮明純正,煙味純和,香氣濃郁,油分足,彈性好,燃燒性強,有「吃不過的均州煙」之佳評(丹江口市志第118頁)。 均州名曬煙是我國名曬煙的一種,屬香料型煙葉,是配製混合型卷煙不可缺少的優質調料,產於丹江口市(古稱均州)。據《丹江口市志》記載,明崇禎三年(1630年)前後,從美洲傳入並種植成功,有「均州名煙」之稱。清代被作為「貢品」敬獻皇帝,民國年間,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由此名揚天下,具今有380多年的生產歷史。均州名曬煙香型獨特,似烤煙,可廣泛應用於烤煙型、混合型、雪茄型等各類產品配方中,對於提高煙香豐富性、增加香氣濃度和「減害降焦」具有積極的作用。
4、房縣香菇
房縣香菇認定標志產區位於房縣城關鎮、青峰、大木等19個鄉鎮。房縣香菇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生產,唐朝廬陵王居房時已作為貢品。1981年9月在雲南昆明召開的全國食用菌評審會上,房縣香菇獲得第一名,綜合質量優於日本香菇,從此房縣香菇名揚四海,暢銷海內外。目前,房縣香菇的年產量已達數百萬公斤,近5萬名農戶靠栽培香菇脫貧致富。房縣地處秦巴山脈腹地,屬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地區,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適宜,系專家公認的香菇生產「黃金地帶」。房縣所產香菇(木耳)因其栽培歷史悠久,自然條件獨特,產品質量上乘,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一直暢銷五大洲,被譽為「香菇燕耳之鄉」。房縣香菇主要是以櫟樹、青岡櫟等優良樹種生產,超過了日本和國內其它地方所產。
;㈤ 十堰的特色美食
十堰的特色美食
十堰人愛吃,十堰人會吃,十堰人願意在吃上花功夫。十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移民城市的特質,造成了十堰人對美味向來孜孜以求、來之不拒。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十堰的特色美食,歡迎大家分享。
竹溪蒸盆
竹溪蒸盆是竹溪民間美食文化的創新,它以獨特的烹調方式,將各種原料集於一盆,使它們在色香味上達到竹溪蒸盆高度融合,數百年來經久不衰!本菜匯合了土雞肉、豬蹄、香菇、蛋餃、土豆等,紅綠相映,香氣襲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能滿足多種不同口味人群的需求,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菜餚。
丹江口翹嘴鮊魚
翹嘴鮊(本地人也叫翹嘴白)是丹江口水庫特有的一種魚類,2008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已將丹江口翹嘴鮊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丹江口翹嘴鮊,肉白而細嫩,味美而不腥,一直被視為上等名貴魚類。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峽隘》一詩中寫道「白魚如切玉,朱橘不論錢」。丹江口古均州八大景之一的「槐蔭古渡」,也曾描繪「渡舟泛泛,漁船點點。翹嘴鰱鯉,滿艙蹦跳」。可見,丹江口翹嘴鮊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是丹江口市歷史悠久的一種水產品。翹嘴白魚的生長對水質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須是在丹江口水庫國家二級水質以上的良好生態環境下生長的,肉質才最好。無論是香煎大白魚還是清蒸,肉質緊致嫩滑、鮮美,不腥不膩,是來十堰必嘗的一道水產美食。
鄖陽三合湯
三合湯因其起源於同治年間的鄖縣而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三合湯是始源自湖北鄖陽地區的一道傳統名小吃。鄖陽三合湯因其起源於同治年間的鄖陽而得名,當地人也說,三合湯是三種主要食品成分的組合,因此叫做「三合」,當地還流傳幾句順口溜,「天下香客朝武當必吃萬曆三合湯」,「鄖陽萬曆三合湯,一頓不吃想的慌!一碗正宗的三合湯中都含有當地農戶的紅薯粉,牛肉片以及碗中幾個小餃子。三合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屬鄖陽風味美食。
鄖陽酸漿面
酸漿面是湖北鄖縣的一種風味小吃,深受當地人喜歡。特別是夏秋季節,酸漿面不涼不燙,酸香撲鼻,味美爽口,老幼皆宜。因此,老鄖陽城幾乎到處都有賣,不少家庭也會做,仍經久不衰。相傳,酸漿面是因為鄖縣人愛吃酸菜而逐漸沿習形成的,流傳至今已有100多年。近幾年來,旅居在台灣的鄖縣人經常寫信給親人,傾述他們喜愛家鄉酸漿面的心情,並詢問酸漿面的製作方法。
鄖西馬頭羊湯
鄖西馬頭羊湯是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的特產。鄖西縣攜手武漢市食品龍頭企業飄飄集團所生產出罐裝「馬頭羊湯」,具「味美、肉嫩、湯鮮」,銷往全國各地。馬頭羊生長在鄂西北海拔800米以上的秦嶺南麓山嶺中。因頭頂無角,頭形似馬,外形近似白馬駒而得名。俗稱「無角山羊」、「葫蘆頭山羊」。其個體較大(平均體重為40千克左右),呈長方形,毛稀以白色為主,有少量黑麻色。具有肉質細嫩、無膻味、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等特點。這種山羊肉色鮮紅細嫩,脂肪分布均勻,營養極其豐富。用當地無筋蘿卜與馬頭羊燉制的馬頭羊湯,成為最具地域特色的家常美味。在十堰,紅燒馬頭羊的做法要比清燉復雜很多。在鍋中放入少許油,把花椒、大料、桂皮、香葉、草果、干辣椒等十多種配料和蔥、姜一起放到油鍋中爆香,再放入秘制醬料和羊肉一起翻炒。最後加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後倒入砂鍋中,小火慢燉,一鍋美味佳餚就做好啦。
黃龍剁椒魚頭
張灣區的黃龍剁椒魚頭是十堰名菜,以剁辣椒的「咸」和「辣」沁入魚頭,風味獨具一格。色澤鮮艷的剁椒魚頭,吃上一口,剁椒的香辣在嘴裡充分釋放。剁椒的香與辣沁入魚頭,魚肉很滑嫩,輕輕的一抿,濃郁的湯汁湧入口中。
房縣小花菇燉雞湯
房縣小花菇於2009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在舌尖2《腳步》中也有推薦這種房縣小花菇,因它外型美觀、香味濃郁、鬆脆可口而稱「菇中之王」,是高山上不可多得的美味。花菇最大的特點就是香,直接聞乾的,就有一股濃郁的香氣,這是烘乾過程凝聚起來的鮮味物質散發出的強烈鮮味,所以它泡發後,連沾了水的手指都帶有淡淡的香氣,有「天然味精」之美譽。天氣越冷,花菇的產量越高,質量也越好,肉厚、細嫩、鮮美,食之有爽口感。房縣小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素有「山珍」之稱,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長而享譽海內外,花菇生產保持天然純凈特色,以其味香質純,冰肌玉潔而飲譽菇壇,又因其外形美觀鬆脆可口而稱為席上佳珍,燉土雞湯時,佐以房縣小花菇,燉出的湯味道極其鮮美,還有養身保健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