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位知道膠東大棗餑餑的由來或者歷史故事不勝感激。
餑餑的來源,是從祭祀開始的,主要是祭天、祭地、黑白喜事的祭奠,祭品以棗餑餑為主。在明朝時餑餑已經在全國普及開來,家家戶戶都會做,都能做。
1、現在的膠東地區春節仍用於祭祖擺供,多產於山東的膠東半島,流行地域為煙台、威海、日照等地,又稱大棗餑螞乎弊餑。
2、大棗餑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麥子種植,歷史來源悠久,從有麥子開始,就開始有了祭祀。公元前6世紀,當開天闢地的時期,軒轅開辟了農業,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了麥子,但是沒有在全國普及起來。
歷史的演變與戰爭時期,麥子開始在全國普及。最後,農民為了紀念軒轅,就開始有了餑餑,以做出來又香又大的花餑餑來表達自己對軒轅的感激與崇敬。
3、在膠東,過年最有年味的莫過於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餑餑。從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財神、天地神、家堂(亦稱菩薩)和老祖宗(亦稱老爹老母)等,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餑餑。
膠東人家過年做大棗餑餑,為的是討吉利。餑餑是發面做的,寓意「大發」。「棗」與「早」諧音,故大棗餑餑蘊含「早發」、「大發」之意。不管是期盼事業蒸蒸日上,還是渴求生意發達,總之,這「發」字著實包含了膠東人家祁求過上好日子的美好心願。
4、大棗餑餑還是喜事的主角。做餑餑有一個最高境界,做出的餑餑能「笑」,就是餑餑出鍋時裂開個口子,這也是有好的寓意,但要達到這種程度卻不是一般的水平能實現,餑餑「笑」與調面的手藝有關,調面的時候發酵的面要加上生面這樣就比較容易裂開,正常的發面是不笑的。
5、辦喜事的時候這個是非常講究的,大家往往以比悶族賽的形式看誰把餑餑做的好,結婚的時候做餑餑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四個餑餑為一喜,八個就是雙喜。之前婚慶的時候不擺菜,就放一對蠟燭,還有八個餑餑。
(1)萊州市什麼地方做百歲花餑餑好吃擴展閱讀:
1、膠東花餑餑習俗歷史悠久,至今仍然流傳於煙台市區、萊州、蓬萊、龍口、招遠、棲霞、牟平及周邊地區。
聰明、勤勞的膠東農村婦女在各種傳統節日期間,用面團做出鴛鴦、鯉魚、龍、鳳、壽桃等寓意造型,蒸熟涼透,再點染五彩繽紛的顏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動的藝術品,用以祭祀、觀賞、食用或饋贈親友等。
2、膠東花餑餑可塑性強,有很好的表現力,捏制風格古樸自然,造型或敦厚或靈巧,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和心理意識的綜合載體。
製作流程為:和面——發面——揉面——捏型——雕刻——鍋蒸——上色等。它以刀、剪、筆等工具進行創作,有「聖蟲」(「神蟲」)、「花饃」、「巧餑餑」等名稱,是民間托物寄情、喜慶豐收、祈福長壽的生活藝術品。
在技法上,不同地域各有特色,風格迥異。按人生禮儀、歲時節物和各地習俗,通常分為「結婚」、「送三」、「百歲」、「過年」等幾個大類別。
3、婚禮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對花餑餑的要求自然也高。特別是放在臉盆中的花餑餑「龍鳳呈祥」(俗稱臉盆花餑餑),上面精塑十二生肖,造型生動有趣,色彩鮮艷明快。
線與面、點與塊、塑與畫、拙與巧的結合與對比,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喜慶的氣氛,豐富了民間婚俗的內容,更為民間藝術增添了俏枝葩蕾。除此之外頃薯,結婚花餑餑還有「八大件」:一對鴛鴦表示愛情;一對鯉魚表示生活富裕;一對肥豬表示五穀豐登;一對壽桃表示長壽百年。
4、「送三」是姑娘出嫁後的第一年農歷三月初三,由娘家做一筐簍「春燕」帶回婆家,表示燕子歸巢,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歲」是嬰兒出生後滿百天,由姥姥家送的賀歲花餑餑,萊州一帶稱送「月豉」,主要製作「長穗(歲)」、「糖包」、「糖帽」、「掛花」、「虎頭」、「月豉」等小品,盼望他們健康成長。
5、還有,在每年春節前幾天,為使正月里不用再做主食,家家戶戶都會蒸花餑餑,同時要做四個「聖蟲」、八個大棗餑餑等。大棗餑餑等用來供奉先人;「聖蟲」則放在饅頭缸里,可保當年豐收,不會斷糧,表達民眾一種嚮往生活富足的思想。
膠東花餑餑習俗是膠東婦女根據地域特色、節日和生活習俗而創造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體現了人類藝術淳樸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
Ⅱ 蒸花餑餑的做法大全圖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山東不光有山東大漢,山東大煎餅,還有山東大饅頭。另外,饅頭在五蓮農村又叫穗指「餑餑」,我們這個餑餑可不是滿族裡那個意思,我們的餑餑就是饅頭的意思。要想蒸的饅頭蓬鬆暄軟,一定要做到以下六點:
1、麵粉要好
在農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自己洗麥子,晾曬,然後去磨坊磨成麵粉。曬麥子是個技術活,很遺憾,急性子的母親一直沒掌握這項技術,所以同樣的麥子品種,同樣的磨坊,別人家的饅頭都是雪白的,我們家的饅頭整出來都是半黑不白的。
現在都是大機器生產,都是去市場買,已經很少有人自己磨麵粉了。我們很幸運,老家有位姑姑,每年都會給我們留半袋自己種,自己洗,自己晾曬,自己磨的麵粉。並且姑姑的手藝很好,磨成的麵粉不芹族返需要增白劑,蒸出來的饅頭,一樣雪一樣白。
手工麵粉可遇不可求,在市場上選擇麵粉的時候,一定要認准正規廠家,謹防買到劣質、霉變等黑心粉。
2、面要和的軟硬適中
和面的過程要邊倒水邊攪拌,將麵粉攪拌為柳絮狀,然後下手揉成面團。切忌一下子將水全部倒入,再攪拌,這種懶人做法,會造成面團軟硬不均勻。
3、發面要徹底
小時候發面用自製的酵母,所以有時候會發不透徹,或者有酸味,會加少量的鹼。隨著知識的增加,我們知道鹼會破壞麵粉里的B族維生素,所以蒸饅頭切忌放鹼。
現在用鮮酵母,一般不存在發酵不好的情況,如果還是擔心發不好,加適量的白糖,可以促進發酵。面團發酵到兩倍大,按壓後回彈,呈蜂窩狀,就意味著面團發酵成功了。
4、揉面要捨得花力氣
揉面是個力氣活,嫌飢面揉不好,蒸出來的饅頭不勁道,表面不光滑。如果把握不好力道,可以將面團至少揉15分鍾。揉的越充分,饅頭越勁道。如果有壓面機或者揉面機,可以代替人工。
5、二次醒發很重要
饅頭成型後,一定要經過二次醒發,才能下鍋蒸。二次醒發的標准就是,同一個饅頭,當你顛在手裡的時候,沉甸甸的,那就是還沒醒發好;輕飄飄的,那就醒發好了,可以上鍋蒸了。
6、冷水大火上鍋
有些人喜歡先小火再大火,那是因為饅頭二次醒發不徹底,想讓饅頭在鍋里再醒發一次。我們的第五點是要求醒發到位,所以沒必要小火,直接大火蒸。注意:蒸饅頭的過程一定不能隨意掀開鍋蓋確認是否蒸熟。因為鍋內高溫非常高,掀開鍋蓋導致饅頭驟然受冷,會急劇收縮,再也難以醒發。如果你是廚房小白,寧願多蒸一會,也不要提前開鍋。
掌握了以上六點,想蒸出的饅頭不蓬鬆暄軟都難呀。而且蒸好的饅頭越嚼越勁道,越嚼越香甜。家裡有模具的話,還可以把饅頭壓成不同的模樣,快按照這個步驟試試吧!
同樣的材料,做出的食物口感千差萬別,這就是手藝和火候等各方面的差異造成的。另外,還要保證營養素盡可能少的流失和破壞,還要做到營養搭配,促進營養素更好的吸收。
Ⅲ 求助 百歲餑餑
也岩攔就是文化路小學對面的街,沿著向北走,接近到大海陽立交橋頭就是文化路市場入口處就能看到挺好找的猜陸,昨天我還粗兆胡去買著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