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陰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江陰吃的特產有顧握櫻瞎山燒餅、馬蹄酥、江陰黑杜酒、桂花糖粥、刀魚面、提爐餅、粉鹽豆、刀魚餛飩、水發團圓、顧山燒餅、過橋鱔、江陰河豚、燴鱔、刀鱭。
顧山燒餅
顧山燒餅是江陰顧山鎮的一種很受歡迎的特色小吃,顧山燒餅又因其始制於每年的春天,所以它的餡料一般是用薺菜,其皮頌嫌是起酥的,除了薺菜還有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白糖、桂花等。顧山燒餅也被叫做春餅。
馬蹄酥
馬蹄酥是江蘇江陰的著名傳統小吃,馬蹄酥是用麵粉揉合其他的材料烘烤製作而成的一種酥餅,歷史悠久。馬蹄酥屬於特色糕點採用上等麵粉、赤豆為原料,加果仁作為輔料,用糯米發酵後製成。特點是酥、松、軟兼備,色、香、味俱佳。
江陰黑杜酒
黑杜酒產於江陰,也被叫做江陰黑酒,該酒看起來色澤比較深,聞起來有濃郁的香味,入口甜而不膩,富含氨基酸、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有理段空氣養血、舒筋活絡、健脾開胃的作用,飲後補血健脾。
Ⅱ 無錫的美食
本人非常喜歡吃,再加上無錫這個地方的確是非常適合生活的一個地方,山明水秀,地傑人靈,再加上可吃的地方特別多,價格也不貴,所以呀,本人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僅此提供無錫的美食大全,讓來無錫旅遊的朋友們做為參考。
小籠饅頭、餛飩類
★賽王記——無錫小籠和開洋餛飩(全無錫最好吃的,在錫惠公園對著映山湖的後門口)
★陳大嘴——餛飩(沁園新村,塘南菜場邊)
★超王記——餛飩(中橋、汽車西站、山北店,超王記的特色是拌餛飩,饅頭一般)
★大耳朵——說饅頭的話,到是大耳朵的饅頭真正皮薄汁多
★熙盛源——小籠(健康路和南禪寺,普通餛飩,4元/兩,自己感覺是最好吃的)
★丁大福——餛飩(歐翔超市)
★山明園——小籠,佳福大廈樓下的
★金師傅——餛飩(在南禪寺和西門加油站旁,餛飩超大,各種餡的都有,湯一般,10隻可飽)
★福樂餛飩店——(在南禪寺普通餛飩,3元左右消費,以前是蠻好吃的,吃一次舌頭就被燙一次,以前還是雞湯的,現在是清水啦。優點是等候時間特別特別的短)
★樂福混沌店——(紅梅市場對面,新交電旁,混沌,可好吃了。偶經常去吃哦…)
★黃毛餛飩店——,那裡有時會供應薺菜餛飩,很香……(青石路)
★王興記——的餛飩、蟹粉饅頭、蝦仁餛飩
★惠山後門二泉個鴨湯餛飩
★歐尚一樓3元1碗的走素小餛飩絕對好吃,16隻,3元大洋
其他小吃類:
★毛華玉蘭餅——(振興路菜場和清揚路家樂福對面)
★脆皮老婆餅——(振興路,最近好象關了,可以去找找)
★小董鍋貼——(在星巴克對面,還有3元一碗的鴨血粉絲,美味,雖然環境嘈雜和地上臟了點。)
★揚州包子館——南禪寺揚州包子館裡面的包子很不錯:)推薦三丁包
★好一家鴨血粉絲湯——好吃的鴨血粉絲湯,誠隆超市斜對面,一個很小的店面,火鍋店旁邊的,那裡的鴨血粉絲湯很好吃,特別是裡面的鴨肝,尤其鮮美!店名:好一家鴨血粉絲湯
★榮巷肉夾饃——龍山飯店那條小馬路對面榮巷菜場附近,有個小販賣的肉夾饃!很好吃,1.5元1個
★天鵬大包——(食品公司門口:肉包、菜豬油包、筍干肉丁包、菜乾肉丁包、芝麻包、豆沙包,絕對超過鴻運大包)
★鴻運大包——(鴻運大酒店旁)
★龍鳳大包——(解放路上)
★金栗王——青石路(歐風街)的金栗王
★思念牌水餃——(家樂福有散裝的賣,3.5元一斤,味道不錯,本人覺得比大娘水餃好吃)
★咸豐飯店臭豆腐——南禪寺咸豐飯店的臭豆腐味道正宗!
★毛毛餃子館——新生路上的毛毛餃子館,煎餃不錯
★北方餃子館——的餃子,真的很香,就在市交通銀行邊上
★水秀那邊的小雲吞
★西北人家——青石路上的西北人家做的「瓤」很好吃。是一種很香的餅,有甜的,鹹的
★西北風味小吃——輕院那裡有一家「西北風味小吃」,裡面的東西也很正宗。喜歡吃辣的可以去那裡試試。在榮軍醫院旁邊,有幾塊錢的肉加鏌.羊肉包子,其它特色的小吃,如果不滿意可以來一大盤手抓羊肉.那個味道真實數月不忘,沒一點膩味,五十元,夠三個人吃飽.不妨去嘗嘗。(是錫惠公園大門的那條路的榮軍醫院旁)
★老龍人家——老龍人家中的川味粉條:傳統四川小吃。好吃。麻辣鮮香、香辣大兔:很大一個盤,兔肉很大塊。應該和辣子雞做法差不多。這個菜是越吃越辣的那種、香辣野山菌:做法很特別,不是普通的炒野山菌。將野山菌一個個裹上點麵粉炸了一下然後撒椒鹽,和旺仔小饅頭合在一塊拌勻。很好吃,特別推薦。(其實倒不是這個店的特色菜)
素食類:
★石記素包——上馬墩菜場對面石記素包
★靜自齋——(在亞馬遜旁邊!)的素食
★棗子樹——(梁溪飯店斜對面):裡面的素食特棒
燒烤類:
★烤羊肉串——和平電影院後的一個烤羊肉串的小攤,味道一級棒! 牛肉 1元/串,羊肉 2元/串.記住是一個無錫人擺的攤(邊上回回烤的真太難吃了),用粗鐵絲串的,識別方法: 他用一泡沫箱裝吃過的鐵絲。每天(雨天除外)下午2點到6點左右在哪邊。聽說那老闆1天只賣200串,賣完就走人,不知道為啥。
★ 夜排擋燒烤——中橋夜排擋的燒烤e.g烤雞翅
★ 城中公園後門旁一家,烤肉不錯,草原風味啊
★ 買買提——歐風街上的買買提新疆菜很正宗,羊肉串很好吃的,兩塊錢一竄,羊肉串很正宗的,跟新疆的一樣,一塊肥,一塊精
★ 莫師漢堡——的密汁烤雞翅
★ 肯德基——辣雞翅
★ 家樂福——烤雞腿
★ 麥當勞——烤雞腿漢堡
★ 韓都韓式燒烤——(僑誼幼兒園門前小路前行)
★ 新石器燒烤——青石路上的新石器燒烤也很有特色。(味道很不錯,價格也便宜,兩人60-70元)
★ 凱都燒烤——(青石路)
★ 圖們燒烤——(人民路/五愛路明火燒烤!價格還可以!三個女生吃了100左右(很飽的那種),第一次看見烤香菇~~)
★ 天山燒烤——河埒口梁溪商廈旁邊有個天山燒烤
★ 韓上樓——推薦一家燒烤店!在健康路附近,叫韓上樓,東西物美價廉!味道不錯的,是東北人開的還能吃到正宗的手工水餃
面湯類:
★ 樓上樓——的老式面、京醬肉絲面(喝面湯,從天靈蓋到尾巴樁象被電擊一樣爽!)及其它各種面條(五愛路、二百對面、學前街)
★ 阿興酸辣湯——(後西溪)
★ 風雷新村酸辣湯——(風雷浴室前面)
★ 孫蔣新村酸辣湯
★ 小峰夜宵——南長街"小峰夜宵"的骨頭堡,湯的配料很古怪,鮮美得想把自己的舌頭也吞了…有個粽子燒栗子肉排骨一起燒很好吃,蛋黃豆腐靈個!
★ 綺麗面亭——八佰伴6樓的綺麗面亭的面條(就是價格太貴,最低要15元一碗)
★ 潔豐麵店——健康路上的潔豐麵店的面也不錯哦還有「半隻雞、湯螄螺、水煮一鍋鮮」
★ 二泉酒家——惠山直街上二泉酒家內的面
★ 福面館——強烈推薦家樂福對面的福面館
★ 矮腳樓面館——跨塘橋旁的矮腳樓面館
★ 大榮飯店——蘆庄那裡的大榮飯店的老燒面才夠好吃,料又多
★ 蘇式面館——河埒口一個叫蘇式面館的面滿好吃的,蝦仁還好多一盤子,質量也好
主食類
★ 咸泡飯——誠隆超市的咸泡飯!味道好極了!
★ 天下無二港式粥——(在小桃園附近)在小桃園那裡,原來的江南大學龍山校區附近新開了一個天下無二港式粥吧挺不錯的,環境很幽雅,東西也很好吃,尤其是粥!有空可以去看看坐坐,據說老闆是三個大學生,搞的很有新意很有品位,值得前去一探!
★ 花之林——的各種套餐不錯(大眾電影院對面)
★ 92度——的各類套餐,薦:蛋包飯 黑胡椒牛柳飯 紐約小牛排飯 法國紅酒燉牛肉飯(在儂儂旁邊的弄堂里)
米線類:
★ 雙魚過橋米線——惠河路「雙魚過橋米線」江南大學(原輕工業大學)校門斜對面的米線店,門面很小生意火暴,中午看哪家店門口小車最多就知道了,價格也不便宜,10元(據說已經開了十幾年了店主的小狗已經不是當年的那隻可名字還沒變) (有人說沒有去過「阿興酸辣湯」和「雙魚過橋米線」,不能算是無錫市區的人。)
★ 九道彎米線館——中山路旁的石皮路的九道彎米線館的米線和酸菜魚
★ 桂林米粉•東北水餃——輕院大門對面有家店招牌是「桂林米粉、東北水餃」。有道菜叫「蘑菇燉小雞」味道很棒。「酸菜炒粉絲」亦不錯。老闆是地道的東北人。
肉類:
★ 鴻運大酒店旁的——鴨頸王的鴨頸!
★ 頂鼎雞的雞粥、雞湯面(很鮮)和雞
★ 蔡阿水羊肉(新區梅村鎮政府對面個羊肉館)
★ 楊和尚羊肉(碩放)
★ 惠山區楊市鎮的阿七狗肉
★ 水秀新村的菜場有個蔣記鹵菜,生意好得不得了!只有每天下午三點開門,不出五點就賣完了!
★ 水鄉茶樓的麻辣鳳爪
火鍋類:
★ 凱旋門——自助餐可以去凱旋門(無錫最好的火鍋自助)
★ 小肥羊——火鍋的羊肉(五愛路)建議你去嘗一嘗吧,再去感嘆一番:哇,原來羊肉的味道是可以如此之鮮美的。
★ 譚魚頭火鍋——誠隆旁邊的譚魚頭火鍋店(很好吃的哦。喜歡吃魚頭的,而且喜歡吃辣的可以去那裡嘗嘗的呀,就是貴了一點,魚頭30元一斤,一斤魚頭只有兩只,一隻是鰱魚頭,一隻好像是黃魚頭。那裡的辣味,真是好吃呀~…很香很香的哦)
★ 張大鬍子——火鍋可以去張大鬍子(青石路)
甜點類:
★ 麥當勞——紅豆派、香芋派
★ 肯德基——泰妃蛋撻好吃,熱的和冰的都不錯,本人喜歡吃冰的!
★ 康媽媽珍珠奶茶——(原在崇安寺里,現在中山路一家葯店的旁邊了,感覺味道不如以前了)
★ 巧克力:德芙,好時,金帝…前幾天我買的費列羅的巧克力,那滋味要你去嘗了才知道的,到時保證你連德芙是什麼你都不知道了
★ 克里斯汀餅屋——的小方蛋糕很好吃,3.5元一個有很多種口味的,巧克力,藍莓,檸檬,草莓…
★ 克莉斯汀——還有一種肉鬆麵包也很好吃個!
★ 沁園九重天酒樓下那個蛋糕房——做的蛋卷.天天排長隊…
★ 五愛路水車灣小區口蛋糕房做的肉鬆麵包卷——最近店址改在菜場裡面了!
★ 糖朝——大眾電影院對面的糖朝,那兒的甜品特別好吃,特別推薦燕窩做的甜品——糖朝燕窩雪蛤燉蛋白
大餐類:
★ 名典咖啡——的珍珠八爪魚
★ 譚家菜——電信局對面的譚家菜有兩道菜非常不錯:風味魚頭、茶香蝦,非常美味。新推出一個菜叫干鍋雞,正在打廣告,價格38元,江南晚報上有貼花剪,可以憑剪下的貼花免費吃一份
★ 小島飯店——建築路,河埒口附近的小島飯店去吃河豚
★ 竹家莊避風塘——薦:酥皮蛋撻\干炒牛河\白灼芥蘭\美極鴨下巴\蜜汁*燒腸粉
★ 太湖珍寶舫——糟煎白魚,老派無錫經典魚膳
★ 紅興飯店——紅興飯店最好吃的是白湯燉河豚魚(要預定,由江陰一河豚烹飪行家密制後,快車沿錫澄高速送至該店)還有蒜絨小青龍就是海里的小龍蝦,是實惠的飯店。傳說中的紅興飯店我上星期去的,河豚吃了,還不錯,200塊一條,裡面墊的金花菜,吃河豚還送包什麼煙的,好象是南京,後來第二次我去吃沒點河豚也送了包煙,不曉得怎麼回事,那裡蟹粉燉蛋不錯的,茄子燒的滿好,別的都是一些別的地方有的,白菜肉圓、響油黃鱔什麼的,不過味道都滿好的,一般我兩三個人去的話差不多300多塊。
★ 珍味園健康路上是實惠的飯店
★ 錫都飯店健康路上是實惠的飯店
★ 長江北路的醉香園健康路上是實惠的飯店
★ 運河飯店——隨意小酌的好去處,價廉物美,不愧為市政府御用招待所。
★ 品尚人間——崇寧路上
★ 內江飯館——榮巷308部隊對面的內江飯館長川菜好吃,最好吃也最特別的是川魔芋。不過環境太差店臟點!臘腸無錫絕無僅有的。
★ 東林大酒店——魚翅、鮑魚
★ 阿三蒸菜——地點:原來的建設村菜場里,從歐風街和通惠東路都客進入。特色:家常菜,推薦:紅蒸豬尾巴。
★ 川南燃面——歐風街上的川南燃面的豬腦豆腐燉魚塊,豆腐與豬腦細膩無比,魚塊味濃(喜歡吃四川菜的人可以去吃。價格便宜,菜量多)歐風街吳橋站下,他有好幾家分店,在金銀島旁邊的是分店,總店在斜對面一個大院里。做川菜的,絕對是中午吃飯的好地方,燃面就不用說了,干煸四季豆(現在已經做得不好吃)、芽菜扣肉、四川臘肉、麻婆魚..個個菜都很下飯,那裡的茶也很有特色,吃飯前不妨喝一杯從四川帶來的茶,我和同事中午就去那裡吃飯。價格很便宜(不過已經漲過一次價,之前才叫更便宜)。那裡的老闆特別橫,很難要到發票,所以要公費報銷就別去了
★ 沸騰魚香——(五愛路、南禪寺,全國非常著名的一家店,酸菜魚和香辣蟹都非常好)
★ 奧開酒店——石皮路口的奧開酒店(屬杭邦菜,比較正宗)
★ 老農人家——味道不錯!其中的水煮魚片每桌僅售一份!還有那個骨頭湯!每天只售20份,售完為止。(在黃金海岸對面)
★ 川味館——(汽車西站旁)特色:比較正宗口味的川菜!名菜是川西潑辣魚一定不能錯過。冷盤的口水雞也不錯。別忘了點個冷盤——美味魚皮,好吃的死過去!
★ 香樟花園——清揚路上香樟花園,環境不錯,不過上菜速度慢。
★ 聚德——咸骨頭煲(青石路)
★ 景觀樓——孜然鴨舌(青石路)
★ 海林閣——「龍蝦」美味(青石路)
★ 哈哈大酒店——哈哈鱸魚,元寶蝦,手撕蹄膀,不油不膩,愛美的mm一定要試試。海豚姐姐推薦哈哈大酒店的杭幫菜。個人也挺喜歡那裡的菜式,不過感覺哈哈鱸魚做得沒有剛開張的時候好吃,經常燒煳!
國外類:
★ 南禪寺的一家名叫百帝館的韓國料理,價格比新石器貴,但是餐具很精緻(韓國的著名老字型大小)
★ 川味館對面有個福ちゃん拉麵,日式拉麵,面湯很鮮。
★ 湖濱路上廣電局旁的竹屋料理店,很正宗。晚餐是自助式的,價格還劃算。
★ 高麗亞的韓國燒烤
★ 南門地面我覺得蘆庄的一點點要算一家那裡的葷湯鴨血,素幾煲鮮美無比,現在的時候那的螃蟹各大膏肥,好吃的。
★ 怡紅園的啤酒鴨,干煎帶魚、草菇鳳爪、桑拿腰花
★ 路通飯庄,梁溪路往梅園方向龍山賓館旁,正宗川味,特色菜:棒棒雞,辣子肥腸,泡椒牛蛙。
★ 輕院大門東邊金氏香酥鴨館(金總子)
★ 崇寧路上天福苑的奶香玉米烙不錯,還有蘿卜牛腩。
★ PIZZAHUT的自選色拉很好吃,要多挑點黃桃, 風味烤雞翼絕了。
★ 槐古橋15路車站附近有個蘇格拉底,是無錫較早的COFFEE SHOP,環境很好,老顧客較多。
★ 華美達的廣東菜也不錯,點心很精緻,特別是*燒酥,回味無窮。
★ 新區第一崗的中心大酒店,那裡的菜式名字取得特美。有時候中午還有歌舞表演,不過菜很差的,又貴。
★ 楊四龍蝦無錫店(河埒口天潤發超市附近)特色:盱眙龍蝦
★ 無錫國稅局後的升湯福草原羊店, 升湯福的「烤羊槍」夠味
★ 郊區幼兒園對面有個特味雞窩,雞湯不要太補哦!
★ 河埒口附近的金光酒家的孜然羊肉和手抓羊肉味道不錯
★ 運河西路的世外桃園,那裡的海鮮不錯。
★ 南海漁村(公交修理場旁邊,4、10、15、203路可以達到),海鮮很不錯,菜也很有特色
★ 錢塘茶人,茶+自助餐形式。環境非常雅緻,適合兩人世界。
★ 華中大酒店的螄螺
★ 在312國道華東裝飾城旁,有一個飯店。門面裝飾很一般,但天天中午和晚上要等著翻檯面。那裡的特色菜有:1、清蒸仔雞,湯清味香,回味無窮。 2、燉豬手。滿滿一大碗,燉得很爛,味道極濃。(當然是香味。)3、雪菜冬筍。
★ 圓外圓的越南菜也還可以,但價格不便宜
★ 新錦江28層的自助餐也很好,燭光晚餐,要泡MM我覺得那裡地點適宜
★ 水秀新村的富豪飯店,據說和路通飯店有得一拼!希望知情人提供具體地址。:)
★ 無錫新區長江俱樂部的R&B餐廳可以吃到正宗的新加坡菜餚。可惜價格偏貴。個人比較喜歡那裡的一個咖喱雞,特別下飯!
★ 梅園錢榮路上的滿堂香,在新豐加油站對面,花生醬、印度飛餅、飄香瀘魚~~~都不錯,店面不大,但人氣很旺哦!
★ 東門長慶路口原孔記大排檔,現已搬到原址往小巷裡80米處,酒香不怕巷子深嗎!!!!!!特別推薦那裡的清蒸童子雞。
★ 還有一處地方是吃海鮮的,在向陽橋就是木材市場過去,是一個小飯店很不起眼,都是老顧客去的,蒲田飯店。價格便宜,味道也不錯,不過說真的,適合有車族的人去。
★ 西門海角三樓「獨一處」菜的味道8錯,不妨去品嘗一下, 不過服務態度不太好。
★ 新出一家叫"水蓮天"在小外灘,環境很好,味道比"世外桃源"好.
★ 在藕塘往楊市去的那條路上(藕塘那條路到頭左轉彎估計800m),路邊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飯店!特色菜太多,說不過來了,感覺一級棒,飯店沒有菜譜,自己去後堂邊看配菜邊點菜!另外記得自己開車去阿,要不能去不能回阿!(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還沒有的士),就這樣那邊還要排隊阿!
★ 東門淺水灣浴場旁的閩海漁都大酒店,既新鮮又便宜。
★ 江南大學梅園校區門口的白樺林飯店,相信去吃過大學生一定知道,裡面不但菜好,環境也好,很人性化,我最喜歡吃裡面的回鍋肉和茶樹菇蛋湯。價格不貴,稍有錢的學生把那裡當食堂,裡面PLMM很多哦.
★ 青石路上的眼睛龍蝦店,一元一隻龍蝦,絕對不錯!!!
★ 西太湖漁船上船菜
★ 河埒口那有個四川人開個店,做的毛血旺味道絕對地道
★ 稻香新村裡面有個石城酸菜魚還可以,可惜裡面的魚用的是草魚,如果用黑魚的話就好了,不過很有南師大門口酸菜魚的味道,老闆是南京人
★ 西門的西新飯店的湯絲螺和嗆花生都是不錯的,蒸鰻魚也很好吃,是紅燒的,就是時間長樂點,去晚了就沒位子了
★ 歐風街上燒雞公和要德中間弄堂里賣燒烤的一家店的紅湯辣很好吃,春天的時候還有新鮮薺菜的餛飩賣,野味很重
★ 歐風街上有家阿三蒸菜館裡面的菜很好吃,最好吃的是冷盤里的花生醬
★ 蠡園那開樂個千面王,牛肉麵不錯,牛肉多也爛,拌面一般般,那邊的服務員特土感覺培訓的不夠。
★ 怡紅園吃,那裡的毛蟹年糕很好吃,是白燒的,松鼠桂魚燒的也很好,辣子牛蛙也好吃,反正那邊的菜味道都不錯的,那裡主食裡面的韭菜餛飩也好吃,是自己包的,還有炒花生也好吃,是小的紅衣花生很香,栗子肉燒雞還有燒鰻魚都好吃的
★ 槐古橋風光里的天味精雞窩的不錯
★ 重慶人家的酸菜魚
★ 狀元樓的焦鹽排骨,日本豆腐
★ 精津閣的皮蛋豆腐和蚝油生菜
★ 河埒口的私房菜,裡面的椒鹽蛇段我喜歡的,脆皮鴿也好吃,還有一個冷盤是那種細的筍,撥了殼吃的,好吃的不得了,別的也一般,我點的薺菜豆腐羹居然沒薺菜,點的梅乾菜燒蝦居然是鹹菜燒蝦
★ 夏聯福記有人去過嗎?價廉物美,很便宜哦,味道卻是不錯,我記得吃過一壇子紅燒肉,味道太好拉
★ 蠡園一家飯店,叫樂意飯店,雞據說是河南運過來的草雞,一天才做幾只,星期六特意多燒些才燒了5隻,我們光預定了去吃飯沒預定雞實在是失策,那裡的家常菜真不錯,韭菜燒雞蛋特新鮮,黃豆豬腳還有蘿卜排骨都很鮮,那裡還有名的是肚子,我吃吃也就這樣
★ 千尊比薩,感覺還不錯,比薩反正就是這個味道,那個烤培根香腸很好,現在打八折,兩個人才吃了50多
★ 三里橋的橋房飯店
★ 亞馬遜拉丁餐廳(美麗都大酒店旁)特色:巴西烤肉
★ 楊四龍蝦無錫店(河埒口 天潤發超市附近)特色:盱眙龍蝦
★ 城中公園後門出口有個叫**樓的飯店。兩層的。那裡做的龍蝦非常好吃。30元25隻。
★ 無錫國稅局後的升湯福草原羊店
★ 廣播電台向南的新疆石河子(在路北面)新疆特色菜,
★ 天惠超市有時會賣青海的羊肉,我買過,是正宗的。用來吃手抓或羊肉粉絲湯,真tmd好吃。
★ 啤酒苑的「啤酒雞」 川妹子的「川北涼粉」「口水雞」
★ 『伊加伊』的皮蛋瘦肉粥。茄汁牛柳煲仔飯。我覺得它那兒的牛肉燴飯和排骨飯才是最好吃的,量足,價格還可以。
★ 喜樂園飯店的干蒸魚頭,地址在廣南立交橋堍。
★ 沁園九重天的麻團和五花肉,不過沒的外賣
Ⅲ 無錫哪裡的小籠包好吃呢
無錫小籠饅頭是江南名小吃之一,三鮮開洋餛飩是小籠饅頭的絕配,吃餛飩、品小籠是老無錫的習慣生活,所以提起小籠饅頭是不能缺餛飩的,餛飩與小籠饅頭必須相提並論、相得益彰。
目前錫城要說小籠饅頭和各色餛飩仍能保持傳統風味的,深受本地人認可的,首推熙盛源,笑來喜和古香樓。這三家店,不論從製作、口味、特色、環境和服務上都是一流的!在保留小籠饅頭和各類餛飩的原始風味的基礎上,都進行了適當的改良,各具特色,比較適合現代群眾綠色 養生 的口味;
其次是頂著正宗的頭銜,走著平庸的路線,也是三家店,分別是王興記,秦園和憶秦園。王興記是錫城的百年老店,也是無錫小籠饅頭和三鮮開洋餛飩的招牌店,我們小時候到王興記去吃碗餛飩,來屜小籠是逢年過節的禮遇,十分難得。但是現在輝煌不在,在當今的無錫人心中是爛泥扶不上牆,一蹋泥糊塗,不過味道不行名氣在,就象撿不了的菠菜頭,但凡評獎評優永遠少不了它。秦園和憶秦園是陳曉卿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之衍生物,准確地說,陳曉卿拍的是秦園小吃,但是秦園小吃的業主沒能堅持住,當《舌尖》風靡全國時,秦園不幸已經盤給了他人,當食客聞風而至,讓秦園新掌櫃賺得盆滿缽盈時,為他人作嫁衣的原業主自然是心有不甘,實在是坐不住了,就重踏江湖,有了憶秦園小吃,為了有所區別,還專走奢侈高檔路線,並發起了干屎摻入薄屎里的正宗之爭,說不清,道不明,反正借了央視的東風,還是虛名一場,延續至今,成了外來遊客的網紅店。
最後,就剩下街頭巷尾的小吃店,象蘇興記、超王記,常興記,陳大嘴,盛興源,聚成源、丁大福等等,憑著各自的經營特色,在錫城各佔一隅,各有一套,基本上是經濟實惠,貼近大眾,走親民路線,方便城鄉群眾,就近能品嘗心中的老味道,也成就了無錫小籠的食文化;
除卻本地的商家,還有二家外來戶也得提一提,他們做小籠饅頭也比較有特色,名氣不亞於以上各家。
一是從江陰殺入無錫城的小吃店——陶興寶點心店。江陰雖隸屬無錫,但江陰在飲食上與無錫大相徑庭,非同一系列,故屬於外來食文化,陶興寶的特色是各色餛飩,特別是螃蜞餛飩堪稱一絕,真是鮮到眉毛都掉了,還有刀魚餛飩更是要提前預約,其點心是以蟹粉湯包為主,頗具靖江特色,輔以美味的拖爐餅,真是打巴掌也不扔的好食品,關鍵是這家店的小籠饅頭雖非主打品牌,但是不管是製作和滋味都是中規中矩,做的不錯,能在錫城小籠饅頭的行業內分得一杯羹。
另一家是從安徽過來的同慶樓,雖是徽派餐館,但是小籠饅頭是其主打的招牌點心,初來時與本地小籠饅頭不同,口味以咸鮮為主,似有與無錫小籠一爭高下的態勢,經過多年打磨融合,現在也入鄉隨俗,有了絲絲的甜味。
小籠饅頭是無錫獨特的小吃文化,雖然外地人不一定能認可它的甜膩滋味,但是在無錫人心中,永遠是一屜割不斷的鄉愁,不管到天涯海角,也不忘要吮吸象母乳一般的鮮汁。
必須熙盛源啊,這么多年了,平時想吃就會去,總是吃不膩,最愛的是他家的小籠饅頭和拌餛飩。作為一個偏愛甜的無錫人來說,本地的餛飩店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小吃。王興記還是不要多說了,本地人都是不太肯推薦王興記給外地的朋友的,雖然這個店是在國內應該是算最有名的無錫特色小吃店了,但是真的是像某些國營單位一樣,服務不熱情,用料不足,空有招牌,誰吃誰上當,還不如介紹外地朋友去穆桂英。喜歡熙盛源的是因為服務挺好的,都是本地阿姨,每次去都是和和氣氣的,很有親切感,而且這么多年,基本上所有的服務員都沒怎麼變過,除了開新店招人還是會有老員工鎮守,說明老闆人也挺好的,不然員工早換了吧。除了熙盛源,還推薦超王記和笑來喜,笑來喜進去給的茶挺好喝的,小籠包的皮子也薄,其實這幾家老闆都是有淵源的,配方上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差別。
在無錫江陰吃到的蟹黃小籠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小籠包源自上海南翔,為江南地區特色小吃,上海味鮮,無錫味甜。
從宏村來到江陰,朋友阿P帶我們吃小籠包,此為江陰人最愛之一。與川渝地區的小籠包不同,江陰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面做成的,且裡面有鮮美的湯汁和緊實的肉丸,外形小巧玲瓏,晶瑩透黃。
正確的吃法是,在小籠包的側面咬個小口,輕輕吹涼湯汁,再慢慢吸入,然後用湯汁將皮和肉餡鎖在口中,慢慢品嘗食材的原味。當然,包子沾一點香醋,盡情享受湯汁四溢,皮薄餡嫩,鮮美無比的蟹黃小籠包吧!
對於喜歡吃包子的我,這真是和以往不同的體驗,餡料如此之多,如此之鮮,外皮之嫩,吃完一個再來一個。
同時還吃了餛燉,蝦仁餡的,雖然沒有麻辣,但那鮮味更勝麻辣。
回渝已多日,早上依然經常選擇包子,重慶的小籠包也很好吃,只是那一股蟹黃味只有去江陰尋了......
無錫人的最愛——小籠饅頭
前面說過了無錫人的面和餛飩,再來說說無錫人的最愛——小籠饅頭。印象中,小籠饅頭是最能代表無錫的小吃。因為面和餛飩,你可以在周邊城市吃到相同或相似的味道,唯獨小籠饅頭,只有在無錫能吃到這個味道,連江陰、宜興(無錫所轄縣級市)都有很大的差異,周圍很多城市也有小籠饅頭,但那個差異就更大了。
小籠饅頭其實應該稱為小籠包,在無錫方言里,是沒有包子饅頭之分的,一律稱為饅頭。雖然現在稱小籠包的人多起來,但只要一說無錫話肯定是「小籠饅頭」。
已經難以考證為什麼叫作小籠饅頭了,應該是蒸饅頭的籠屜小而得名吧,那麼小的饅頭,一籠十個,不多不少。湯汁是必須的,不明就裡的人把小籠稱為灌湯包,其實是不對的。聰明的無錫人在餡里恰到好處地摻入了皮凍,在爐子上蒸個六七分鍾,皮凍全部化開,變成鮮美的湯汁。在無錫稍有名氣的餛飩店裡(小籠饅頭肯定是和餛飩一起的),服務員在分饅頭時如果不小心,把皮夾破了,一定會把這個小籠送給你吃,因為沒湯汁的小籠是沒人會要的。
甜也是必須的,好多外地人不習慣這種甜,甚至有一年在天津,計程車司機聽說我是無錫人,直接說:吃過你們的糖包子。也許是無錫自古富庶不缺糖的緣故,甜,一直是無錫人鍾愛的味道。小時候跟著父母出門作客,很多人家待客的不是茶水,而是一杯糖水,而且對你越尊敬糖就放的越多。當然,小籠饅頭里的糖是有分寸的,必須襯托出鮮味來,吃到嘴裡先是一種淡淡的甜味,然後被肉的鮮香味蓋住,直到湯汁淌滿你的口腔。
在江南,這種帶著甜味的小籠是無錫特有的,以後走遍千山萬水,只要嘗到這略帶甜味的味道,就會勾起思鄉之情。
小籠饅頭裝載著我們這代人的記憶。在衣食匱乏的年代,糖、油、肉,甚至麵粉都是限量供應的,吃一次小籠饅頭,就把這些吃齊了。當然,小籠饅頭也不是象現在隨便吃的,家裡來了客人才會去吃上那麼一回;又或者去外地走親戚,會裝上一竹簍的小籠饅頭(三十到四十隻吧)作為禮物帶走。這種裝簍的小籠一般只蒸七分熟,這樣拿出去的買相比較好,吃的時候再重新蒸一下。
到了七十年代末,經濟稍有好轉,見到比較多的人,因為打賭輸了會請吃餛飩小籠的。更有直接打賭能吃多少只小籠的,閣老就親眼看到兩個年輕人打賭吃下足足100隻小籠饅頭,結果,饅頭是吃完了,兩個人也反目成仇,因為那100隻饅頭錢,畢竟是小半月的生活費啊。
到八十年代,物質豐富了,市場上的各種品牌的小籠饅頭也多起了來,和餛飩不同,小籠饅一般只有肉餡,考究一點的有蟹粉和蟹黃。記得有一家店,每籠有一個菜豬油的小籠饅頭,但好景不長,很快也就淹沒在這常態的小籠饅頭中。
餡雖然千篇一律,但味道卻各有不同。偏甜的、偏鮮的、鹵汁特別多,形成了各個特色品牌,一旦功成名就,便可經久不衰。目前無錫市場上除了百年老字型大小,有些名氣的不下十多種,有些「新貴」也混了三十多年了。
小籠饅頭雖然好吃,但也講究個吃法。小時候見過一北方大漢,看見小籠饅頭一臉不屑,可能是覺得無錫人小家子氣,把包子做的這么小,挾起一隻,整個塞進嘴裡,滾燙的鹵汁炸開來,弄得那條大漢吞也不是,吐也不是。那場景,至今難忘。真正的無錫人,會告訴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盪」。說的就是先咬破一點皮,把湯汁吮幹了,才能把整個小籠饅頭吃完。
小籠饅頭是無錫幾代人的記憶,承載著無錫美味的傳承。雖然過多的糖和油已不再是現代人的喜愛,但在無錫,還沒有一種小吃,能撼動小籠饅頭的霸主地位。
古香樓! 其次 熙盛源,再下來是 其他了。我從小生活在崇安區,吃著中國飯店和王興記的小籠包長大的(小籠包除了錢還有糧票的) . 現在的王興記,旅行團的目的地之一吧。
無錫好吃的小籠包太多了,老牌名店裡也有,犄角旮旯里也有,推薦下面幾家,看你有沒有吃過
最老牌——王興記
王興記可說是無錫最老牌的
吃小籠包的地方了
許多人就是沖著他們家的
小籠包和蟹粉小籠來的
現蒸的小籠 入口驚艷
皮薄吹彈可破
肉質緊致,多汁味濃
不過其中 碎生薑較多
不吃薑的小夥伴們要注意了
經典的 鮮肉小籠
和高級的 蟹粉小籠
皮都很薄,咬開滿滿一湯汁
蟹粉款的頂部有 巨大蟹黃
猶如皇冠上的寶石
對於愛吃蟹的小夥伴來說只怕是每口都要開心哭了
這家小門面的店隱藏在
朝陽市場的一角
真可謂極為隱蔽
但小籠賣相卻不輸其他
這兒的小籠用的是 腿心肉
味道更濃更甜
並且點小籠包還免費配湯
地址
梁溪區朝陽農貿市場內場2號梁溪區沁揚市場125號濱湖區大丁佳苑30號
為什麼說他家是最正經的呢?
因為它靠近市公安局
在中級人民法院對面
吃一口小籠
望一眼對面的法院
整個人也變得肅穆起來了呢
同樣的,他們家的小籠
也很「為人民服務」
個頭飽滿,肉也很大塊
一口下去完全滿足
地址
崇寧路31號(中級法院對面)惠山區新興西路105號
作為《 舌尖上的中國 》拍攝點
鼎福記的小籠自然是高質量的
剛出鍋的小籠熱乎乎的
湯汁很足,咬起來非常有口感
蘸著香醋一起吃
別有一番滋味
以前經常在崇安寺的王興記吃,發現小籠包質量下降不少,皮厚,湯汁也不是太豐富,餛飩稍微好一點,基本保持原味,現在好久沒去了!八佰伴那的本店味道要好一點。也吃過超王記,鼎福記,添福記,順客福,蘇興記,憶秦園,一張嘴,又一頓...總的來說都還可以,超王記,鼎福記相比其他幾家味道稍好點!來無錫,還是應該嘗一嘗小籠包的!至於上海的南翔小籠,沒聽說過和無錫的小籠有啥聯系,畢竟都是百年老店!不過做小籠的手法應該是一脈傳承的!
六家店,每家店點得都是經典小籠包和經典開洋餛鈍(除了憶秦園海岸城店)。
蘇興記
建築路店
地址:建築路1232號家樂福奧林花園店1樓
一共兩家店,另一家在梁青路上金色江南附近。第一站就去這家是因為離家近,步行距離。蘇興記,聽名字就有點和王興記軋苗頭的意思,這兩年也確實挺興旺,一點 半坐下來的時候還是座無虛席要和人拼桌。食客都是本地居民偏多,旁邊的老爺爺老奶奶說吃來吃去,還是這一家最好吃,隔一段時間久坐車過來吃,給外地朋友送 禮也是買這家的打包。店內環境比較干凈,桌椅都是中式的,隔著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廚房。小籠包皮薄,餡大,沒有肥肉,湯汁多,略甜,但是比我記憶中的傳統無 錫小籠包不甜一些。美中不足的是包子的褶子做得不太精緻。餛飩皮太硬,有幾個餛飩的耳朵散了。餛飩餡料中有筍干,吃起來比較有嚼勁也不會太膩。餛飩湯配料 齊全,找到了蛋皮、豆腐乾和紫菜。餛飩餡料和湯料都有味精。總體覺得小籠包很好吃,餛飩一般般。
笑來喜
湖濱街店
地址:湖濱商業街8號附11-12號
全城一共三家店,另兩家在春申路和通揚路。湖濱街店坐落在全部是吃的湖濱商業街上,其實不難找,就是店家的顯然設計過字體的招牌有點難認,差點錯過。店裡面也是中式設計和裝修,椅子靠背上都有店家的名字,牆上掛著「小籠饅頭十大名店」和「三鮮餛飩十大名店」的獎狀。小籠包個大,底裡麵皮薄,但是褶子處略厚, 褶子也是做得不甚精緻。肉餡微甜,湯汁豐富。餛飩也大個,有開洋,皮子質量普通。餛飩湯里沒找到豆腐乾絲,湯裡面味精有些重,吃完餛飩狂口乾。
憶秦園
海岸城店
地址:立信大道168號海岸城購物中心負一樓
憶秦園原名秦園,就是寄暢園的那個秦園,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面有出鏡,人氣飆升,一口氣開了八家店。最早在惠山古鎮開店,據說後來惠山古鎮開發暫時搬出來,結 果想搬回去的時候原來的地方已經被人佔了,「秦園小籠」的名號也被佔了,一氣之下就在惠山古鎮旁邊的巷子里已「憶秦園」之名重來。惠山古鎮裡面那家秦園以前也去吃過,其實我覺得挺好吃的,雖然裡面的廚師和阿姨聽起來都是外地口音,就記得餛飩特別大,一兩小籠一碗餛飩的標配把我吃撐了。這次過年回家,徵求最 好吃無錫小籠包候選人的時候很多親戚朋友同學提名這家,所以特意來嘗一下。「湯包不等客,客要等湯包」,道理的確是這樣的,但是趕這么說出來,夠拽,有氣 場!可能是節假日的緣故,要鮮肉小籠,沒有;要開洋餛鈍,沒有。最後只得要了蟹粉小籠,大餛飩和小餛飩。這里的小籠包自稱「湯包」,皮子夠薄,略透明,包 子個頭也小一些。蟹粉包在肉餡兒中間,肉餡基本不帶甜味,醬油分量也少於我印象中傳統小籠包的水平,餡料中有肥肉,略油膩。小餛飩皮很薄,但是餡料乏善可 陳,其實小餛飩吃的是一碗皮子。大餛飩一碗五個,夠大,皮子軟硬合適,很好吃。餛飩湯也有味精,吃完後很口乾。總之,小籠包和其他店的無錫傳統做法有差別,大餛飩很好吃。
憶秦園
惠山古鎮店
地址:惠錢路一弄1號11-3
隱藏在惠山古鎮大門旁邊的一個尋常巷子里,有點難找,後來問了路才找到。之前一天吃完憶秦園海岸城店之後發了朋友圈,大家紛紛表示總店最好吃,一定要去一下總店,所以第二天就冒著大雨又吃了一次憶秦園。店面非常狹小,服務員也不多,小籠包叫號是用喇叭叫的。一樓幾張長桌子,二樓三張圓桌,不知為何二樓樓梯上 去有一處殘垣斷壁般的所在。包小籠包的店員就在食客旁邊的小桌上勞動,好似就在廚房裡面吃飯,很有意思。可能因為後廚地方太小,餐具都是一次性的,省得洗 了。排隊的人很多,遊客居多,也有本地居民,大部分顧客吃完還要打包,所以大雨天也生意特別興隆,店員都有點忙不過來。這次在總店總算吃上了鮮肉小籠和開 洋餛飩。小籠包的皮極致薄,整個外觀形狀卻不甚美,肉餡不甜,肥肉有點多,略油膩。後來看到生的肉餡,的確挺多白花花的肥肉的。餛飩也是肥肉略多,皮子很好吃,就是某幾個餛飩靠近肉餡的地方皮子略硬。餛飩湯裡面沒有蛋皮。
蘆庄超王記
中橋店
地址:中南路220號
最早開在蘆庄,意為「超越王興記」,現在嘩嘩開了十幾家店。我去的是中橋店,坐落在中橋菜場旁邊,周圍都是老居民區。外觀看特別不起眼,像個蒼蠅館子,走進 去,也的確不太講究...收銀的阿姨對我在店裡拍照頗有微詞,質問我為何不經過他們同意就拍照...阿姨,吃飯前先拍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喲...來往食 客都是附近居民,有七十多歲的熟客老爺爺,也有小朋友過來打包幾兩小籠帶走(或許她爹娘麻將正酣吧...)特別樸素的一個店,環境不可深究。小籠包皮子薄,但是尖尖處沒有蒸熟的樣子,略硬。肉餡微甜,且咸,重口味。餛飩皮子黃,鹼水重,湯裡面沒有蛋皮。湯料也有味精,不過沒有憶秦園那麼登峰造極,吃完以 後口乾程度還可以忍。
熙盛源
濱湖萬達廣場店
地址:梁溪路35號萬達廣場A區萬千巷88號
隨 著王興記在本地口碑式微,這幾年熙盛源隱隱有執牛耳之勢。原本是 健康 路上的一個小門面,的確開了很多年,但也就這兩年開成連鎖店了,現在在無錫有六個店, 在蘇州上海等地也有分店。我去的是萬達廣場店,店內中式裝飾,干凈整潔,服務員都是無錫阿姨。一路下來就這家店的小籠包褶子做得最好看,皮子薄,肉餡略 甜,沒有太咸,很少肥肉,但是看得見蔥。餛飩外形也是一路下來最齊整的,皮子軟硬適中,湯里沒有豆腐乾,味精也還是有滴。這么多小籠包店,就是沒有一家能 認真做一碗不是味精調出來的餛飩湯,一聲嘆息啊。
現在的小籠包應該數「熙盛源」的最合乎無錫人的回味了,近日在萬達廣場開張的同慶樓號稱「小籠包」的始祖,口味也不對無錫人的口味!
無錫「熙盛源」店有:1、 健康 路、學前街口, 2、清揚路家樂福對面,3、南禪寺西南角,4、建築路 等,你不妨就近品嘗一下。
無錫小籠當然是古香樓的最好吃了啊,要去五星家園那一家,。小籠皮薄肉多,透過晶瑩的外皮,都能看到滿滿的肉汁在皮里四處游盪,澆上一點香醋,輕輕咬開一個口子,咗一口湯汁,濃濃的鮮甜味直充你的味蕾,別提多好吃了,連大名鼎鼎的李雲迪當初都慕名而來。無錫雖然有很多家小籠店,更是有很多家老字型大小,但是最好吃的那一家還是要屬古香樓。
Ⅳ 泡泡餛飩皮無錫哪裡有賣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錦鴻路。根據查詢泡泡餛飩皮無錫哪裡有賣得知,在江蘇省無錫友察差市新吳區錦鴻路有一家泡泡餛飩店,售沒棗賣餛飩皮和泡泡混沌,價格為8元一碗,泡泡餛飩是餛飩的一種,被煮後餛飩形似泡好皮泡故得名泡泡餛燉。
Ⅳ 餛飩皮還能做什麼好吃的
餛飩皮還可以拿來做紅薯卷,裡麵包上香甜的紅薯,是一道非常可口的甜品,具體做法如下:
主料:餛飩皮適量、熟紅薯適量。
輔料:植物油適量、白糖適量。
步驟:
1、主料:餛飩皮、熟紅薯。輔料;植物油、少許白糖。
Ⅵ 江陰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江陰是美食之都,被稱為長江三鮮的河豚、刀魚、鰣魚更是聞名,有「吃了河豚百無味」之說。江陰地處長江下游,數十公里長的灘塗流域是河豚回遊長江交配產卵的絕佳處,而產卵前的河豚魚肉味道特別鮮美,來此品嘗河豚美味的食客無不譽之為「天下第一鮮」。
v江陰飲食屬「四大菜系八大幫」的蘇菜系蘇錫幫,口味偏甜。著名小吃有王興記的蟹粉小籠和餛飩、三鳳橋醬排骨、清水油麵筋等。無錫水產豐富。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緦魚為水中上品,白緦魚骨少、無泥土味、入口細膩滑爽;秋季湖蟹,體壯黃肥,包你饞得合不攏嘴。
Ⅶ 吃過最好吃的雲吞(餛飩)是在哪吃的
廣東省經常可以看到的街頭小店都很好吃的。
雲吞是廣東小吃的一種,與中國北方地區的「小餛飩」及其四川人叫的「老麻抄手」相相近,但是用材、外觀設計略有不同。往往叫雲吞, 是由於廣東話中小餛飩的音標發音類似雲吞。 歷經長時間的發展趨勢,雲吞也擁有自身與眾不同的設計風格,表皮及其裡面的包餡都跟小餛飩不一樣。尺寸一般以「一口吞」為規范,依照老廣記的規范,一碗規范碗雲吞總數為6顆到8顆。 雲吞與蛋面一起熬成的艇仔粥是正宗的廣東小吃之一。雲吞面的製作方法是以雲吞皮包囊著切碎的包餡。廣東省雲吞面的雲吞皮以生雞蛋及小麥麵粉做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方形。包餡則以肥、豬瘦肉、鮮鮮蝦,添加大地魚碎及雞蛋黃、調料混到。廣東省雲吞的包法一般注重迅速,不一定要逐漸齊整折算起來。尺寸則以能一口吞掉一顆為規范。雲吞面大部分是以沸水灼熟,添加面和湯變成艇仔粥。亦有隻吃凈雲吞面。在中國香港,亦有部分餐飲店把雲吞面放到滾油內炸至金黃色香酥奉客,是為「炸雲吞」,此作法亦在國外流行。
你好,我是靜靜的餐桌,很高興與你相遇。 餛飩是咱們中國的傳統 美食 ,源於北方。西漢楊雄的 《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古人認為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之為「渾混」,根據中國造字原則,後來才改為餛飩。起初用於祭祀,直到宋代,每逢冬至節,市鎮店肆停業,各家包餛飩祭祖,祭畢全家長幼分食。 作為傳統 美食 ,吃過最好吃的雲吞(餛飩)是在哪裡吃的?答案肯定是在媽媽家吃的。媽媽做餛飩最喜歡把時令蔬菜摻豬肉餡中做成大餡餛飩,韭菜豬肉、小白菜豬肉,薺菜豬肉.....每樣都有著各自的風味。對於我而言,更偏愛薺菜豬肉餡的餛飩,薺菜獨特的清香搭配渾厚的肉香,造就了這碗鮮美的薺菜豬肉餛飩。下面我就把媽媽的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
肉餡部分 :
餛飩皮部分:
湯底部分:
製作步驟:肉餡的調制:
餛飩皮的製作:
包制餛飩:
左右托著餛飩皮,將肉餡放在餛飩皮的一角,放有餛飩皮的向對角方向捲起肉餡,到餛飩皮中心的位置,這時候大概是一個類長方形加三角形,類長方形兩邊向中間折疊,粘在一起就好了。
煮餛飩:
鍋中加水,水開後放入餛飩,煮至餛飩飄起就熟了。
湯底的製作:
靜靜有話說:
叫做「雲吞」真的好美,既把餛飩像雲一樣白和柔軟入口的顏色和口感說了出來,又寫出了吃餛飩時吞字的靈動感!我們寧波這邊叫餛飩,是非常普及的早餐之選啦
寧波:
1.十六格餛飩
聽說是師傅上下五個包16個的餛飩,只要賣完了就收工的一家餛飩店。吃過南塘老街的那一家,口味非常的不錯,因為他們家的湯底是用大骨熬成的,餛飩皮是用麵粉和鴨蛋做成的。服務是非常的傳統,不是那種很周到的現代服務。如果店裡面坐不下的話,也可以選擇外賣什麼的。但總地來說,還是很傳統很經典的餛飩店。
2.吉祥餛飩
會有人說吉祥餛飩不好吃嗎?全家福,薺菜豬肉,玉米鮮肉,芹菜豬肉,玉米蝦仁,口味太多了吧,而且外送是餛飩和湯分開的超級貼心,湯很濃郁,是那種讓人想一口氣喝光的那種,湯裡面還有榨菜,吃起來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只能用回味無窮來形容吉祥餛飩了,就是價格稍稍稍稍貴了一點點,但是真的超級好吃!
3.街頭巷尾菜市場的各種餛飩店
散落在街頭巷尾和菜市場門口的各種餛飩店,以及學校附近的各種餛飩店。都是四五點鍾就已經起來給學生和上班族帶來一天的活力。一般這樣子的早餐店和早餐攤的餛飩會便宜很多,大約就是四到六元一晚。孩子們和老人們和上班族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搭配,比如說,搭配一碗炒麵或者包子,小籠包之類的。吃了一碗熱騰騰的加了紫菜,蝦皮,蛋皮和蔥花的餛飩,新的一天就這么活力滿滿地開始了!
你愛吃餛飩嗎?可以給我留言哦[呲牙]
最好吃的雲吞還是在廣州,一般的雲吞面都挺好吃的。三家廣州比較有名的店。都很好吃,說說你們喜歡吃哪裡的雲吞,餛飩,抄手
吃過最好吃的雲吞是在香港,香港的雲吞面雖然價格有點小貴,可味道是我最喜歡的。特別是雲吞裡面的蝦,味道真的是好吃。
餛飩我喜歡吃千里香的,在廣州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好吃還不貴,輕松解決好一餐;平時我也喜歡自己做給寶寶吃,不過我做的在四川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抄手[笑]
本地人開的好吃,有大地魚乾的鮮香,食完返尋味
泰興宣堡鎮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在地圖上幾乎是尋覓不到的。小鎮卻很有意境。有名的不是景色,卻是一碗小餛飩。餛飩的麵食身份是深入人心。餛飩它源自北方。傳至南方後發揚光大。不僅有了繁多的製作工藝,也有了雲吞,抄手,扁食的名號。江蘇一帶的餛飩製作精細。個頭小巧,下料多樣。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柴火餛飩江陰刀魚餛飩宣堡小餛飩的。小鎮的餛飩與古城的餛飩並駕齊驅,著實瘋狂無限。
宣堡小混沌
每天騎車感覺宣堡吃小餛飩的人不計其數究其原因,主要是現代人腸胃被大葷大肉精米細面填充,時間長了就不免煩膩想去找些特色小吃換換口味兒。網路一搜索就能找到被吃貨褒譽有加的宣堡小餛飩。趕去一邊品嘗,嘿!味道果真不錯,一來二去就吃出感情。舊時平民把吃先報小餛飩當做打牙祭,如今小餛飩卻是遠近人們節假日品嘗的名吃。不得不說事故供用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在食材上漲的今天,與吃貨們而言,宣堡小餛飩確實省錢又省事兒,但她的工藝卻不能省略。那薄而透明的麵皮火柴一點就燃,不知用擀麵杖幹了多少次。那細膩的嫩紅色肉餡,不知用菜刀剁了多少遍。即便拿用作底料的秘制湯汁,也不知在煤炭上熬了多少個時辰。麵皮兒,肉餡准備完畢,便不算數。餛飩和下餛飩更有技術含量。熟練的店家手持一張麵皮兒,拿竹刮子刮點肉餡兒放在手中輕輕一捏一個外觀頗似麻雀頭的小個餛飩就誕生了,而且過程不過在數秒之間。包上二三十個餛飩後,店家倒入熱水鍋中。兩三分鍾後,白里透紅的餛飩從水中漂浮起來,那麼的像向水中盛開的嬌嫩荷花又酷似完成任務後的年輕女跳傘員。盛放碗里的小餛飩再摻雜這油炸,蟹黃等配料的湯汁映襯下,好看且好吃。
猛吸著誘人的香味兒,用小瓷勺撈起一隻,面揉餡嫩的小餛飩,品嘗,真是鮮美到幾點?悶著頭吃完混沌還不過癮,把半碗湯汁也喝得一滴不剩。等抬起頭,再看看周邊的食客的瓷碗完全只看到白花花的瓷碗底了。
宣堡餛飩的美味原料也有關系,特別是肉餡。其次是泰興土豬的前夾肉。該土豬以豆餅為食肥美鮮嫩。清代鹽商童躍建認為其易爛而有味道。並記錄到 美食 名著調羹集中,與吃貨們分享。
雲吞或者叫餛飩,在全國各地都有,今天和大家聊聊連雲港的老字型大小「味芳樓」,原址在海昌路, 歷史 悠久,建築古雅,在我小時候記憶里,一直保留著舊飯店一樓一底的格局,門前是藍底朱字的顏體匾額,據說出自書法家顧鐵濃之手。它家眾多小吃中,尤以董家雞汁餛飩著名,餛燉是清一色的小餛燉,餛飩雞湯鮮美、佐料豐富、皮薄餡嫩,老少咸宜,特別其中添加了蝦米,就顯得更鮮美了。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味芳樓門庭若市,生意興隆,父母也是偶爾會自行車載著我去嘗嘗,90年代因拆遷漸漸沒了動靜,2019年在海昌南路重新開業煥發青春,碗還是藍邊大海碗,餛飩還是那碗餛飩,只是父母已老,我已長大。
像我們在農村有好多賣混沌的小店,衛生很差,肉也吃的不放心,所以我會買點肉自己在家裡做,味道鮮美,干凈衛生,吃著放心,以下是我自己做混沌教程,希望大家多多指導[祈禱][祈禱][祈禱]
食材:豬肉餡、紫菜、蝦皮、香菜、小蔥、薑末、料酒、生抽、老抽、鹽、雞精、味精、十三香、香油、泡好的蔥姜水。
1 肉餡中加入泡好的蔥姜水,一次少加,順時針攪拌,再加蔥姜水,繼續攪拌。
2 肉餡攪拌上勁,放入薑末、鹽、雞精、味精、十三香、料酒、生抽、一點點老抽、香油繼續順時針攪拌。
3 起鍋燒油,倒入小蔥,編出香味倒入肉餡里,攪拌均勻。
4 開始包混沌,包好的混沌下鍋煮,碗中放入香菜、少許鹽、雞精、味精、紫菜、蝦皮、香油、把煮好的混沌放入碗中澆上湯即可。
Ⅷ 江陰有什麼特產
江陰特產有江陰黑杜酒、顧山燒餅、江馬蹄酥、刀魚面、提爐餅、刀鱭、刀魚餛飩。
江陰黑杜酒
江陰黑杜酒是南方糯米制酒中的名品,嗅之雀指昌香味濃郁,入口甜而不膩,飲後補血健脾頃扒,品列江南名酒之一。黑杜酒又稱江陰黑酒,選用上等精白糯米,採用生曲和「拌淋加攤」的傳統工藝,成酒後加添秈米炒汁,酒色澤濃黑透亮,爽口提神。
顧山燒餅
顧山燒餅是江陰顧山鎮所產的燒餅,每年春天的時候吃,餡料用的是薺菜,所以顧山燒餅也叫春餅。顧山燒餅取料好,皮都是起酥的,餡料有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白糖、桂花等製成的,口感豐富。
江馬蹄酥
馬蹄酥是江陰傳統特色糕點,也是當地的特產小吃,歷史悠久。清朝末年,仿製鎮江同名糕點,改進成面,用上等麵粉、赤豆作為原材料,加果仁為輔料,糯米發酵後製成。四周厚、中間薄、逗岩形似馬蹄,口感酥、松、軟,色、香、味俱佳。
提爐餅
拖爐餅原來叫做提爐餅,是一種用提爐煎烘而成的點心,後因用提爐煎烘的工藝比較麻煩,改用平底鍋翻煎,所以改名為拖爐餅。拖爐餅是江陰地區的一道名點,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拖爐餅瑟庄妮金黃,香氣撲鼻,咸甜相融,清香鮮美。
Ⅸ 你覺得哪的餛飩最好吃
中國到底哪裡的餛飩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