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在成都吃過最好吃的小吃是什麼
成都的小吃還是真的很豐富的,而且也是集各地之所長吧,在成都都可以找到各種小吃。要說最好吃的,暫時沒有。倒是可以給大家推薦一些成都的小吃。
蛋烘糕、三大炮、三合泥、龍抄手、鍾水餃、甜水麵、擔擔面、糖油果子、紅星兔丁、老媽兔頭、肥腸粉、蒸蒸糕、夫妻肺片、各類燒烤、涼面、冰粉、涼糕、缽仔糕……這些都值得一試。
然後成都其他吃的,各式菜餚都有,如果來成都 旅遊 的話,也是一趟妥妥的吃貨之旅~
歡迎大家來成都 旅遊 哦~~
成都吃過最好吃的小吃
1、五香鹵排骨
五香鹵排骨既是一道四川的地方名菜,也是成都名小吃。排骨,指豬、牛、羊等動物剔肉後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上面還附有少量肉類,可以食用
2、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米食,特點:色澤黃亮,外酥內糯,香甜可口。烹製法:炸。糖油果子,又叫「天鵝蛋」。因形似而得名,是成都著名小吃,青石橋三絕之一。
3、蓉城葉兒粑
綠綠的外皮都是用新鮮的菠菜汁做的,裡面的餡都是用敘府芽菜肉餡做成的,還沒熟,外面的皮甜甜的糯糯的,口感非常棒。
4、兔頭
這是只有在四川才是供不應求的 美食 ,每隻兔子身上就有一個,而吃到其他食物的人更不會吃到這種美味,很多人吃到這種食物之後,都感到很難吃,還很是重口味,吃貨們對它的口感也是很喜歡吃
5、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實為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注重選料,製作精細,調味考究。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深受群眾喜愛。
提到成都,不僅讓我們想到有美女、美景、美酒、國寶。還有那種類多的連老成都人都數不過來成都小吃!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腌鹵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從蒸煮烘烤到油酥油炸,琳琅滿目,各味俱全,種類不下200種。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能看到小吃店。
如果要給成都的小吃做個排名,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NO.1火鍋
到成都,火鍋是必不可少的體驗。成都火鍋注重麻辣鮮香,多數用豬油或牛油作底料,輔以大量的麻椒和花椒,口感麻辣。食材多用四川人喜歡的黃喉、毛肚、鵝腸、鱔絲等。 喜吃火鍋的四川人都有一種用「干碟」的吃法(「碟」即調料)。四川人往往是用一個香油碟再加一個干碟,根據自己的口味,有些食物蘸香油碟(比如羊肉、 藕片、魚等),有些食物蘸干碟(比如毛肚、腰片、鴨腸、黃喉等)。所謂「干碟」,其實是一小碟乾的辣椒粉,加上鹽,味精等,極其簡單。
NO.2夫妻肺片
成都地區人人皆知的一款風味名菜。相傳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制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
NO.3龍抄手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與鍾水餃不一樣,並非老闆姓龍,而是當初三個伙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
NO.4賴湯圓
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 歷史 。老闆賴源鑫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製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成為成都最負盛名的小吃。現在的賴湯圓,保持了老字型大小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NO.5豆花
白白的豆花上面撒上蔥花、花生末、大頭菜粒或者蘿卜干,還有炒得嘎嘣脆的黃豆,再根據口味加醬油、醋、辣椒油。豆花嫩滑綿軟,嫩得入口即滑,卻又綿得用筷子挑一團起來,不碎不裂。古早時期,沿街叫賣的豆花沒有那麼多花頭,現在就不一樣了,各種風味各種澆頭任君挑選,香辣、麻辣、酸辣,還有牛肉豆花、鱔魚豆花。
NO.6串串香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串串香鋪子。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大把的竹簽就構成了成都特別的一景。海帶、土豆、肉片、花菜、萵筍、毛肚、香腸、魷魚、冬瓜、黃臘丁、貢菜、海白菜、魔芋、黃花、藕、空心菜、排骨等各種食材往竹簽上一串,客人隨意選取喜歡的串串,一邊涮一邊吃,和火鍋的吃法差不多,因而也有人稱之為「小火鍋」。吃完之後叫老闆「數簽簽」結賬走人,好不瀟灑!
NO.7鍾水餃
鍾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製的紅油,微甜帶咸,兼有辛辣,風味獨特。鍾水餃具有皮薄(10個水餃才50克)、料精(上等麵粉、剔筋去皮的精選豬肉)、餡嫩(全靠加工時掌握好溫度、水分,肉餡細嫩化渣)、味鮮(全靠輔料和紅油、原湯)的特色。 鍾水餃是全肉的,餡里沒有菜,味道是辣中帶甜,很好吃。
NO.8擔擔面
擔擔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的之一,用麵粉擀製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NO.9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冒」字在這里是動詞。准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里煮熟,然後盛到碗里,順便再舀一勺湯汁,再撒上點香菜、蔥花和四川特有的豆豉,就成了成都最有名最特色的小吃「冒菜」。簡單點說「冒菜就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就是一群人的冒菜。」
NO.10缽缽雞
缽缽雞是成都非常流行的特色小吃,缽缽雞是成都非常流行的特色小吃,一聽名字就覺得很新奇,「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簽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除了以上10種最受歡迎的特色小吃外,還為大家介紹以下來成都不可不嘗的 美食 哦!
1.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漢族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時配以「老鷹茶」,別有風味。三大炮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又化渣的特點,且價廉價。
2.兔頭
成都人啃兔頭可比上海人吃大閘蟹,不會吃的人覺得又費事又不頂餓,會吃的人吃的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3.蹄花湯
成都人把蹄花湯當作宵夜,精彩的夜生活是以蹄花湯作結的。煨蹄花湯是極其考究的。選料首選豬「前手」,先給「手」美容,直到看起來白白凈凈、性感非凡後,再入第一道水穿撣。
4.川北涼粉
在四川,最有名的涼粉莫過於川北涼粉。川北涼粉發源於南充市,問世於清朝末年,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
5.麻婆豆腐
陳氏所烹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燙、形整,極富川味特色,陳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爾,求食者趨之若鶩,文人騷客常會於此。有好事者觀其陳氏臉生麻痕,便戲之為"陳麻婆豆腐",此言不脛而走遂為美談。飯鋪因此冠為"陳麻婆豆腐店"。
成都風味獨特、品類繁多的小吃,與其餚饌一樣膾炙人口。從各色小面到抄手、餃子,從腌鹵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
龍抄手、酸辣粉、兔頭、三大炮、糖油果子。太多了!
成都那地方是小吃的天堂,最好吃的小吃是什麼?有點難為人了,這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人們口味差別太大了。
不管別人了,我只說我自己喜歡的,就弄個前三名吧。第一個是麻辣兔頭;第二名是鍾水餃;第三名是龍抄手!
火鍋也是四川的一種小吃
個人觀點,:麻辣兔頭,最正宗的麻辣兔頭是成都的「雙流老媽兔頭」,是由一位在雙流縣城開麻辣燙店的母親所發明,因為她兒子從小就愛吃兔頭,於是母親就把兔頭放在麻辣燙的鍋中煮熟給兒子吃,進店吃麻辣燙的顧客們看到她兒子吃的津津有味,於是也嘗上了,就這樣被大家傳開了。麻辣兔頭肉質細嫩、味道純正、回味香醇
2. 中國哪個市的最喜歡吃鮮萵筍
昨天的太陽很好。位於喬司鎮的朝陽蔬菜基地,番茄已經結出了果,蒜苗正准備抽苔,零星的油菜花散落田間,空氣里全是春天的味道。
一陣暖暖的風吹過,杭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長柴偉國停下腳步,問:有沒有聞到香味?
深吸一口氣——這不是萵筍特有的清香嗎?
就在兩米開外的路邊,一壟壟密密的紫色的葉子正在隨風起伏。柴所長說,這正是杭州人最喜歡吃的「香萵筍」,這段時間正大量出現在杭州人的餐桌上。
今日推薦閱讀
·住房人均面積低於34.68平方米 買第二套房可申請公積金貸款
·彩虹快速路時代高架互通立交今天開通
·一場冷空氣正趕來杭州 周一最高溫度降至13℃
·女子當街被男友砍傷 女子卻不願他受傷害
·雙胞胎姐妹清晨攜手跳下6樓
杭州本地香萵筍長啥樣?
紫色的尖葉,綠色的肉
「這是本地新上市的香萵筍,好吃著呢!」這兩天,你要是去買萵筍,賣菜的大媽肯定把「本地」、「香」字咬得特別重,然後隨手拿起一根,麻利地剝葉、刨皮,咔嚓一聲,一掰兩斷,塞進你的塑料袋。
如果你有些狐疑地拿出來檢視一下,大媽就會笑話你了:正是吃本地萵筍的時候,絕對不會有空心!
可不是,這里外肉質是一樣的脆嫩飽滿,就像是能滴得出水來。
萵筍品種繁多,大體分莖用和葉用兩大類。葉子有圓有尖,表皮有白色、綠色,身材有粗有細。而杭州人最喜歡吃的本地香萵筍,我昨天認真觀察了一下,除了葉子是尖尖的、紫色的,它的身子也是綠中透著紫紅色,且比外地萵筍要細長一些。剝開紫紅色的皮,裡面的肉是脆生生的綠。
新上市的香萵筍的價格,也比普通萵筍要貴一些。昨天下午,我在菜場買了一根本地香萵筍,3.5元/斤,兩根花了8元錢。而價立方的價格顯示,普通萵筍價格為3.2元/斤。
杭州人有多愛香萵筍?
去年賣出幾十個品種的萵筍種子,香萵筍佔了一大半
貴,自然有貴的道理。
柴所長說,從口感來說,本地香萵筍要比其他品種的萵筍鮮、嫩,而香萵筍又屬這個季節最好吃。天氣太冷,根系活力減弱,吸水、肥能力下降,容易導致空心;而天氣再熱一些,萵筍開始抽苔,會消耗掉一部分營養,一樣會影響萵筍的營養和口感。
其實,萵筍也稱萵苣,因為長得像筍,一節一節的帶著旋紋,江南一帶的人更喜歡稱之為萵筍。萵筍早在唐朝時候就有。杜甫當年窮困潦倒困居夔州時,買不起市上很時尚的高價萵筍,就滿懷希望在地頭灑下種子,卻只有野莧滿地,心心念的美味綠菜並不見長出來,於是寫下《種萵苣》一詩以宣洩悲憤。時至今日,萵筍的種植技術已是相當成熟。柴所長說,萵筍是一種可以高密度種植的作物,因此經濟效益相當不錯。據他講,一畝地可以種植8000株。
按一根4元錢的價格,一畝8000株,這個經濟效益的賬誰都算得出來。
諸多本地萵筍,就屬香萵筍最受寵。據蔬菜研究所負責種子推廣的工作人員說,去年賣出的幾十個品種的萵筍種子,香萵筍佔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