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好吃的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1、生煎包:生煎包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上海人更喜歡叫做「生煎饅頭」。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一直是上海人的心頭好。
2、鮮肉月餅:江浙滬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剛出爐的月餅捧在手裡熱乎乎的,餅皮一層層的香酥可口,餡完全滲透其間,咸甜適中,可謂江南一絕。
3、本幫紅燒肉:充分體現了上海人做紅燒菜「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的特點,紅燒肉外表發黑發亮,肥而不膩,入口酥軟即化,有著非常鮮明的「濃油、赤醬、口感甜」的特點。
4、排骨年糕:上海的傳統小吃,豬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炸,燒煮而成,即有排骨的酥脆鮮嫩,又有年糕的軟糯,一定要淋上甜面醬和辣椒醬,這樣味道才正宗。
5、四喜烤麩 :一道上海名菜,也是上海人年夜飯中的一到冷盤。將烤麩、金針菜、木耳、花生米洗凈了過油炒,成菜後香香甜甜。
2.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一、生煎。
青團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3. 上海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有哪些
上海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有很多,列舉以下幾種:
01、上海生煎包
上海的生煎包我覺得還是虹口區乍浦路336號這邊的金彪生煎王比較好吃,這家店在這邊開了已經有很多年了,比較正宗,價格也不貴,大約一份15元左右,它的皮薄餡大,一口咬下去的話,裡面都是湯汁,生煎的底部也是又酥又脆的,裡麵包的肉也是特別大的,湯汁吸上一口特別得鮮美,再配上一碗咖喱牛肉粉絲湯就更絕了。這家店不大,並且外表看上去比較簡單,裡面只是擺了幾張桌子,但是每天的生意是非常得好。這家店人們去吃的不只是味道,更多的是懷念那美好的回憶。
列舉以上幾種,大家有時間去上海旅遊,一定要去嘗嘗這些小吃。
4. 你覺得中國十大著名包子有哪些哪個最好吃
1:天津「狗不理」包子,2:北京「慶豐」包子,3:西安「賈三」灌湯包子,4:上海「南翔小籠」包子,5:開封「第一樓 」灌湯包子,6:揚州「三丁」包子,7:成都「韓」包子,8:武漢」生煎包」,9:重慶:五餡」包子,10:廣州:叉燒」包子。
最美青海塔爾寺:阿卡包子
阿卡包子是指青海塔爾寺以及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廟的包子,裡面有羊肉、牛肉和大蔥,並且湯汁肥美。
青海塔爾寺以及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廟的包子稱為「阿卡包子」,阿卡是安多藏語中對藏傳佛教僧人的一種尊稱,是安多藏語的漢語音譯。阿卡包子是塔爾寺的一絕,也是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廟喇嘛們的最愛。包子看起來就像大餃子,皮薄餡大,裡面有羊肉、牛肉和大蔥,並且湯汁肥美。蘸點辣椒醬和醋,味道十分鮮美
中國十大著名包子,介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我做的包子」研發70多種包子,今天回答10種,此文不看你將錯過成為億萬富翁的大好時機。
1、大盤雞香包。以大盤雞做為基料與五花肉精心調制,採用半發面等而成,口感微麻辣鮮咸香,後香味濃厚。
2、排骨包子。以用30種香料鹵制而成的去骨排骨肉與肉粒做成餡,包在嫩酵面里,具有醇厚的排骨香味。
3、梅乾菜鮮肉包。採用上好的梅乾菜與肉粒炒制而成,香味四溢,梅菜味突出,用大發麵包制而成,聞出來的蒸汽都直流口水。
4、香菇綠白菜素包,主要加入特製的混合香油,溶合在香菇中更加突出香菇的鮮香味,採用嫩酵麵包制而成。
5、四喜鮮肉包,以四喜丸子的製法調製成餡料,用嫩酵麵包制而成,特點看似一團肉一咬而滿口流油。
6、韭菜雞蛋餡。加入精心配製的混合香油,是人人喜愛的精品。
7、韭菜鮮肉餡,肉韭菜味溶合合理,既有高湯的高雅味道,又有混合香油的濃香肉味。
8、大肉包。加以特製的高湯和特製的混合香油配嫩酵面而成,咸鮮湯汁油旺旺。
9、白菜素包。加入木耳粉條配以肉高湯與特製混合香油精準配製而成,用大發麵包制,突出有蔬菜肉香味,包子飽滿松軟。
10、蓮菜肉餡包。用摔打的形式配製肉餡,潔白如玉,湯汁滿滿,加入嫩酵面的韌勁,越吃越幸福。
包子著名(天津狗不理,北京慶豐包,南翔小籠包,山東水煎包,泰州蟹黃包,廣卅叉燒包,重慶紅油粉絲包,新疆烤包子,杭州灌湯包,西安古城水晶包。)我認為的口感、質量好的泰州蟹黃包,新疆烤包子,西安水晶包,重慶紅油粉絲包。至今餘味繞口。發展好壞,不在於包裝,真諦是貨真價實,口感一貫。這樣對於品牌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到全國各地遊玩時發現正宗傳統名產,特產。一個地方多的正宗廠家達十多家,二、三十家的都有。這讓遊客無所適從,對傳統特產的發展傳承留下隱患,讓遊客聞而遠之。這是對民族,非遺傳承的致傷害,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正確引領發展。讓我們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中能記住民族傳承下來的好的東西,千萬不能失傳,失憶。
你說好吃不算,顧客說好才是真的好!
排名不論第一,說說我吃過的十種包子,個人口味。
1.北京慶豐包子
慶豐包子是北京地方小吃,因包子香而好吃出名。
2.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淮楊小吃,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主要材料有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麵粉等。口感鮮香可口。
3.武漢四季美湯包
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麵皮主要是半發面,餡製作豬肉三分肥七分瘦,加入豬皮凍,香菇,現在四季美湯武漢開了好幾家,記不到以前中山大道老字型大小四季美湯包的味道了。
4.天津狗不理包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至今有100多年 歷史 的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是發酵麵皮,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餡料豬肉,雞湯調制而成,現在在食客口碑中不太好,變成了人不理了。
5.上海生煎包
生煎包又稱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上海的一種地方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 歷史 。其特點為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在鍋中煎制而熟。
6.上海南翔小蘢包
南翔是上海郊區一個小鎮,因小鎮包子好吃而出名,南翔包子完全是死面,肉餡即加水又加皮凍,所以皮薄餡多湯多。
7.廣東叉燒包
廣東叉燒包是廣東名點,茶樓必備早點之一,北方人吃不習慣,主要有叉燒肉作餡,微甜,鮮香。
8.廣東奶皇包
先來做奶黃餡,准備奶黃餡所有材料。(雞蛋2個、黃油40克、吉士粉10克、細砂糖75克、奶粉25克、澄粉10克)。黃油溫室軟化後打至順滑。加入細砂糖。用打蛋器打至發白。雞蛋打散,分次加入黃油里打發。每次打至雞蛋液和黃油完全混合後,再加入下一次雞蛋液。將粉類混合過篩,倒入蛋黃糊里。(吉士粉10克、奶粉25克、澄粉10克)再將粉類和蛋黃糊攪拌均勻。上鍋大火蒸20分鍾,蒸至10分鍾攪拌一下,讓它受熱均勻。出鍋後打散放涼。將奶黃餡過篩,然後放冰箱冷藏1小時。揉光滑的面團,室溫發酵至兩倍大。將發酵好的面團分成小劑子,擀成圓面片。包上奶黃餡。收口向下滾圓。面發酵好後,加入食用鹼,包入奶皇,即成。
9.水煎包
水煎包,特色傳統風味小吃,屬豫菜菜系。豫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 歷史 ,起源於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在華北和中原地區頗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
10.北京醬肉包
北京醬肉包子是以豬肉、傳統發酵面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是一道美味的小食。味道咸甜,做法簡單,老幼皆宜。肥廋相間,
所有回答這些問題的,全是在網路搜到的。包子說到底就是一種麵食,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地域范圍的 美食 。合自己口味的就好吃,你叫新疆人去吃廣卅的燒賣。廣卅人去吃新疆的烤包子肯定大多數人吃不來。
我想說一句,慶豐包子絕對良心!!!好吃難吃看個人口味!本人感覺很好吃!這不是重點,重點看價格!去北京南站下面商業區你們可以試試,所有餐飲吃飽為准,慶豐包子絕對是最便宜的!本人屬於正常飯量,去慶豐包子超不過20元!!
中國名吃世界之首,一種食物排名前後不重要,中國太大一種食物要都適合南方北方人的口味很難,重要的是物美價廉,能適合大多數人口味,普通百姓都消費的起才是最好的 美食 ,就象我們濰坊的水煎包外焦里嫩一元一個所有人都吃的起,誠心邀請朋友來濰坊吃水煎包我請客。
慶豐包子不好吃的原因就是包子蒸熟了以後一直在蒸箱里加熱著。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行了。我記得以前慶豐在西單路口的老店都是客人排大隊等包子出鍋,包子一出鍋立刻就被賣走了,然後再排隊。永遠是人等包子。 真心建議慶豐改變現在的經營模式。向 南翔小籠、開封灌湯包學習,現蒸現賣。
上海近幾年來小吃品牌店飛越發展,德志生煎己是無人不知,吃貨們早早的來等待開業,生煎是上海的傳統小吃,最早是在弄堂或路邊灘現煎現賣,記憶中的 美食
5. 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生煎
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於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在飛龍生煎、小楊生煎、豐裕生煎等都能嘗到。
湯包
一說到上海的小籠,南翔小籠包自然是最有名氣的,作為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點,素負盛名。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市內也有兩家製作小籠包著名的店家,一家是豫園商城內的南翔饅頭店,另一家是西藏路延安路口的古猗園點心店,三家店面均有竹簍包裝的外帶。但近幾年,城隍廟的南翔小籠已經成為只有遊客關顧的地方,像上海的鼎泰豐、萬壽齋、佳家湯包也不錯,而王家沙的蟹粉小籠號稱是上海最好吃的。
蟹殼黃
蟹殼黃是用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吳苑餅家的蟹殼黃非常地道,值得品嘗。
紅燒肉
上海的紅燒肉口感比較甜,上海人做紅燒菜的特點: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相對於杭州的紅燒肉(東坡肉)和無錫的紅燒肉而言,有非常鮮明的濃油醬赤的特點。
正宗的本幫紅燒肉做法:1、豬五花肉切塊,鹽水焯;2、砂鍋蔥結、姜塊、八角、桂皮鋪底,放入豬肉,加紹酒、醬油,加水水至肉齊平,中火燒開;3、改文火煨至湯近收干,入白糖,溶化後即可。
草頭圈子
草頭是江浙常見的野菜,圈子,是豬的.直腸,『圈子 』出油,草頭吸油。當紅燒的圈子遇上生煸的草頭,不僅倚紅偎翠,煞是養眼,而且因草頭「吃油」的天性恰好吸足了圈子的油膩,吃起來草有肉感,肉有草香,肥而不膩。很多當地上海菜館里都有這道菜。
鮮肉月餅
鮮肉月餅皮很酥脆,裡面的肉鮮美十足,一口咬下去還能嘗到鮮美的湯汁,味道整體很清淡,所以吃起來遠沒有雲腿月餅那麼油膩。以老大房和光明邨大酒家的鮮肉月餅最為有名。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白斬雞
白斬雞又稱三黃油雞,是上海地區傳統名菜,多作為宴席冷盤,供佐酒之用。因雞在烹煮時不加調味,故稱白斬雞。上海白斬雞始於清朝末年,先在酒店出現,用本地飼養的浦東三黃雞製成,將做好的雞懸掛在熟食櫥窗里,根據顧客需要,隨點隨斬。
後來,上海各飯店也普遍供應,不僅用料更加考究,而且還用熬熟的蝦子醬油,隨白斬雞一起上桌,供顧客蘸食,其味更為鮮美。如今上海小紹興酒家經營的「白斬雞」最為著名。40年代,小紹興原是雞粥攤,解放後長期中斷。1978年恢復為小紹興雞粥店,由於該店堅持選用三黃雞烹制白斬雞,質量好,滋味鮮美,頗受廣大顧客歡迎,並聞名全國。雖說做法相同的白斬雞雖說滿大街都能吃到,但是說到起源最早味道最正宗的還是要來這里。這里和南翔的饅頭店一樣,成為外來旅遊者的上海美食地標之一。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上海著名特色菜,原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製法,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制而成, 味道辣鮮而略甜,非常下飯。
響油鱔糊
上海本幫菜,濃油赤醬的典型代表,是指烹調後的鱔糊端上餐桌,熱油尚在盤中「辟叭」作響。其特點在於鱔肉鮮美、香味濃郁,口感滑溜溜的著實很有彈性。所以六、七月間的黃鱔,倍受遊客青睞。沈大成等當地菜館都可以享用到這道美食。
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上海的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每一個去上海旅遊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咯。
6.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國慶節去上海旅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上海是一個繁華的「十里洋場」,在這里現代與古老,中式與西式的完美結合,讓這個被稱為魔都的城市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在這里,老洋房紅瓦粉牆承載著上海的傳奇歷史;石庫門弄堂展示著上海傳統的生活方式。除此,上海還有不少美食呢。例如,濃油赤醬是上海菜的最傳統特徵,意思是汁濃味厚、油重、糖重。非常具有特色哦。那麼國慶旅遊去上海吃什麼?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上海有什麼好吃的美食的知識,歡迎閱讀。
1、上海小籠包
說起上海人的精緻和講究,一個小籠包足矣說明!皮薄肉美湯鮮,每個人都必須「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最後一掃光」,一點都不敢亂來。論優雅論體面,小籠包認了上海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如今的小籠包越來越五花八門,鵝肝餡的、榴槤餡的、彩色皮的……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因為你在上海!
2、蔥油拌面
上海人是極愛吃面的,不同於西北麵食種類繁多的豪情滿溢,上海面講究的是那一筷面、一勺湯的細細品味,濃湯之上是噴香的澆頭,配合著上海廚師們的巧心思,就可以搭配出無數的選擇,以滿足人們從早餐吃到宵夜的味蕾享受。
3、上海生煎包
傳統生煎包,多來自街邊小店,大鐵鍋煎制。底部很脆、金黃色、出鍋前撒滿芝麻和香蔥,聞起來香香的,個頭小小的,不會有湯汁。變革中的生煎包,皮薄底不焦、小心湯汁燙嘴、肉餡有彈性。我最推薦的生煎包來自飯店,很像水煎包,通常小鍋烹制,口感松軟、餡料講究,鹵汁鮮香。
4、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咸甜適口,皮 酥香脆。有人寫詩贊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5、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用半發酵麵包餡,排放平底鍋內,用油煎、噴水若干次即熟。「皮薄不破又不焦,二分酵頭靠烘烤,鮮餡湯汁滿口來,底厚焦枯是敗品。」不僅介紹了生煎饅頭的`優點,也提醒食客,凡是「底厚焦枯」的可以不買,其至「罷 吃」。底酥、皮薄、肉香。
6、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7、三絲冷麵
冷麵在上海夏日裡已經盛行多年,大大小小的飲食店一到夏日最火爆的就是各色冷麵,三絲澆頭的是最傳統的,歷史悠久,現又多了好些品種,鱔絲的、菌菇的、牛肉絲的等等,味道都各具特色。大致做法是面條先蒸後煮,再炒個澆頭,調些花生、芝麻醬,面條加澆頭加調料,一通亂拌就成了,賣相不必管它,只吃得一身涼爽就算過足癮了。
7. 上海哪裡的小吃點的蟹黃包最好吃,最正宗呢
用料
主料
-
8.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值得初次去上海的人去嘗一下
1、小楊生煎
小楊生煎從吳江路的第一家生煎店起家,到如今大街小巷的連鎖店,吃上一客小楊生煎不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雖然小楊生煎沒有大壺春生煎褶子那麼多,但小楊生煎勝在第一口的湯汁,點上一兩鮮肉生煎再配上一份粉絲湯,可以填飽肚子的同時還有一點餘量可以嘗試一點其他的特色小吃。
2、沈大成
沈大成出名的不僅僅只有糕團,還有那一口雙面黃,始終保持了那個經典的上海味道。雙面黃的黃講的就是面條兩面的色澤,配上自己喜歡的澆頭,也算是一款非常有特色高大上的麵食了。
3、小紹興三黃雞
雲南路,乍浦路是最早的上海美食街之一,其中雲集了上海最早的一批餐廳,還記得那會到雲南路上去吃小紹興的場景,一早上運到活雞先要按照分量逐個挑選,然後才能上餐桌,2個樓層每到飯點晚到了必然要排隊,但依然阻擋不了來自八方食客的熱情。雖然小紹興的菜式比較簡單,三黃雞、雞爪、雞粥都是必點的。記得小紹興的醬料非常有特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