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石磨豆花美食之鄉在哪
中國石磨豆花美食之鄉--墊江。墊江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距重慶主城九區120公里。
Ⅱ 我國各城市不可錯過的食物有哪些
成都
舒適自在的生活氛圍已經讓你不想離開,更何況還有美名遠揚的美食。對於吃貨來說,恐怕只是聽到這兩字,就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
推薦小吃:
缽缽雞
缽缽雞又叫冷鍋串串,是涼的。料里有很多芝麻非常香。各種葷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抓,各種食材非常入味,吃起來超爽。
冒菜
如果你以為冒菜就是火鍋,那你就錯了。冒菜的湯汁非常講究,用中葯材料和多種調料熬制而成,吃著不上火,上火只覺香到不行。
重慶
這座山城用眾多火辣辣的江湖美食,喂飽了無數挑剔人的胃。
重慶是美食之都,多少人來重慶就是為了那熱辣的味道!
推薦小吃:
重慶小面
綠油油的青菜,紅彤彤的油辣子,麻辣勁爽,面條勁道有力,吃的全身毛孔舒張渾身通泰,一刻也停不下來。
重慶火鍋
重慶的一年四季,都是火辣辣的,火鍋的當然也是隨處可見。「辣」是重慶火鍋的特色,無論是裝修豪華的大店還是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都有正宗的重慶火鍋可以吃。重麻重辣的牛油鍋底,一下子就喚醒了你體內的饞蟲。
西安
千年歲月里在這十三朝古都都有多少故事被埋葬,或許只有西安的美食知道。
推薦小吃:
涼皮
涼皮很多地方都有,但是要正宗好
吃的還是西安的涼皮。在西安,涼皮也有很多品種,擀麵皮,米皮,秘制、麻醬釀皮等等。
肉夾饃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軟糯的肉與酥脆勁道的坨坨饃,兩者完美融合,一口吃下去,外酥里嫩,滿嘴余香。
武漢
武漢是出了名的小吃之城,被稱為「漢味小吃第一巷」的戶部巷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里邊小吃雲集,讓武漢的美食小吃聞名天下。
推薦小吃:
熱乾麵
武漢人講究「過早」,即每天在外面吃早餐,物美價廉的「熱乾麵」當之無愧成為第一選擇。 到武漢,熱乾麵是絕對不能錯過的。面條勁道,拌料濃郁醇香,一口下去,超級滿足。
潮汕
潮汕人對吃的講究,一碗白粥也體現的淋漓盡致。看似平淡無奇的白粥,潮汕人也能將它變成最經典的潮汕美食。
推薦小吃:
潮汕豆花
潮式豆腐花,用濃豆漿燒沸後,兌入地瓜粉而做成,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豆花,這里的豆花口感綿密,像糯米一樣,可以加紅糖、白糖,以及花生末,非常有特色。
Ⅲ 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腦是什麼
豆腐腦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常與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亦有地區如四川等喜愛酸辣口味。豆腐腦多在晨間出售,豆腐腦澆鹵,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各地風味迥異不同,豆腐腦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養分食品。主要分為甜、咸兩種吃法。一般來說,甜食主要分布於中國南方(江南是鹹的)、香港及台灣,鹹食則為中國北方。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10大豆腐腦,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武漢什錦豆腐腦冷香豆腐腦是用各種豆子磨製後做成的一種食品,是山西曲沃一帶民間漢族傳統風味小吃。海味濃郁,香酸適口,營養豐富,別具風味。它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粗纖維,常食有助於消化、增食慾、軟化血管、降低血壓之功效。
Ⅳ 四川有哪些不太有名,特別好吃的東西
酸辣豆花。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樂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小吃,在從前多以攤擔的形式經營。製作豆花需要選用上等黃豆,用井水浸泡充分後,細磨為漿,過濾豆渣後,燒沸,倒入木桶待用;取上釉的青砂缸放入用水調好的紅苕澱粉和石膏水,沖入燒沸的豆漿,靜置讓其凝成豆花。酸辣豆花用醬油、醋、辣椒面、味精調成味汁,放入事先熬好的豆花,撒上芽菜末、油酥黃豆、大頭菜末和蔥花即成。
賴湯圓。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歷史,老闆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們家製作的湯圓,煮的時候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的時候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
鍋盔。四川鍋盔的品種繁多,有甜咸、白味、五香等。從用料上看,有芝麻、椒鹽、蔥油、紅糖、鮮肉等等;從製作方法看,有包酥、空心、混糖等,單是成都地區常見的品種就有30多個。鍋盔可以作為早點,可以用來打尖的,也可以配食風味菜點,除了傳統的白面鍋盔和椒鹽鍋盔,還有雞片鍋盔、肺片鍋盔、素鍋盔,等等。
蛋烘糕。相傳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的「姑姑宴」中得到啟發,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吃起來鮮嫩爽口,口感特別好。現在的蛋烘糕有芝麻、核桃、五仁等不同的餡心,也有加進肉餡和菜餡的新版蛋烘糕。
奶湯面。奶湯面因面湯如奶而得名,店家在頭天晚上將豬骨、雞骨放進鍋里,用微火熬煮,一直熬到清晨,湯由清色變成白色。此時掀起鍋蓋,縷縷的香氣就撲面而來,用這種湯煮麵,加上雞絲、酸菜肉絲等臊子,吃起來非常可口。
豬兒粑。豬兒粑來自瀘州,選料考究,製作精細,豬兒粑分為咸餡和甜餡兩種,咸餡以鮮豬肉、冬筍、香蔥、味精等原料,甜餡以白糖、桂花糖、芝麻等原料,剛蒸熟的豬兒粑,潔白有光澤,像白凈的小豬,故而得名。
Ⅳ 哪個地方的豆腐腦最最好吃
額 這怎麼說啊 各地的吃法不同 口味不同 放的調料也不同~ 乾縣.貴陽.香港的豆腐腦。
北京的豆腐腦名氣不小。
南京三鮮豆腐腦美味十足。
四川豆花(豆腐腦)叫響全國。
以上共有六種豆腐腦,性質一樣品位不同,皆因鹵汁不同點豆腐的方法不同而已。各人因口味不同而愛此薄彼。
若我說還是南京三鮮豆腐腦好吃,北京的豆腐腦也惠及大多民眾。
Ⅵ 哪個地區的黃豆做豆腐腦最好
東北大豆是最適合做豆腐的啦,但黑龍江的出油最好,最好的應該是遼寧的. 另外豆腐發黃跟水質也有很大關系,測試水的PH值,如果呈弱酸性,那就說明是水質的問題啦。豆腐不僅含有黃豆的營養,還以其特殊的形狀,讓我們更喜歡它。從固態到液態的食材轉變為固態,讓您感受到食材的美妙。豆腐腦入口即化,柔滑鮮嫩,老少皆宜。還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吃豆腐腦。那時候全是鄉下,每一集都會叫媽媽帶我去吃。將腐腦鏟入碗中,不需要很多三四片足,再加上大骨熬制的鹵汁,豆腐腦就會浮在上面,一片一片,非常好看,很好看,很好吃。飲用它會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總結:小時候每次過年都很想吃一碗豆腐腦過癮,那時只有1.5元一碗,真便宜!鄉下市集里賣豆腐腦的人非常喜歡,把豆漿放入數個大小相同的碗里,擺在鍋里蒸,客人過來拿一碗調汁和配料即可。營養價值:豆腐腦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含有人體所需的鐵、鈣、磷、鎂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陝西是一種普通的早餐。
Ⅶ 全國哪的豆腐最好吃經過評選,這8個地方比較出名,有你家鄉嗎
相傳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的媽媽喜歡吃黃豆,有次因為生病的原因沒法吃整顆黃豆。劉安便命人把黃豆磨成粉,加水熬成豆乳,再加入鹽鹵調味,沒想到竟然成了塊狀,也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豆腐花。據說,這就是豆腐的起源說法之一。李時珍也曾在《本草綱目》中有所提到,「 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
根據生產豆腐時用的凝固劑不同,還可以將豆腐大致分成鹵水豆腐、石膏豆腐、 內酯豆腐 、酸湯豆腐這四大類。其中前三種豆腐比較常見,酸湯豆腐因為產量小、難儲存等原因,在市場上已經鮮少能看到。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早已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我國產豆腐的地方非常多,這其中有8個地方,較為出名。當地產的豆腐,也是各有各的本事。
那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有關豆腐產地的話題,一起來看看,這8個地方都在哪裡?產了哪些名豆腐?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淮南,地處安徽中北部,淮河之濱,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城市。提起淮南 美食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淮南的牛肉湯。經過長時間熬制的牛肉湯,配上粉絲和干絲,清香可口,吃起來叫一個美味。其實,除了淮南牛肉湯,當地還有道名菜,淮南豆腐宴,選用的主料豆腐,就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自淮南地區的八公山豆腐。
相傳西漢時期,豆腐發明人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八公山一帶,嘗試用八公山的泉水、黃豆和鹽鹵製作「靈丹妙葯」,結果丹葯沒製成,倒是做出了豆腐。後人將其稱作「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細膩嫩滑,做出的菜餚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非常誘人。
宜賓,隸屬四川省,地處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結合處,素有「中國酒都」之稱。大名鼎鼎的白酒品牌五糧液,正是產自四川省的宜賓市。除了是知名的白酒產地外,宜賓當地產的沙河豆腐也非常出名,還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沙河豆腐產自宜賓的高縣,當地人很早就喜歡做豆腐,吃豆腐。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沙河豆腐在進行一番改良後,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喜愛。製作沙河豆腐選用的是當地產的優質黃豆,以及上龍山的山泉水,吃起來帶有濃郁的豆香味,回味無窮。
劍閣,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地處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結合部。在劍閣縣城南部,有個非常出名的景點——劍門關,是世界上罕見的城牆式礫岩斷崖丹霞景觀,自古就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法。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劍門關豆腐,正是產自這里,距今已有上千年的 歷史 。相傳唐玄宗入蜀時途經劍門一帶,因為較為疲勞,寢食難安,隨從便給他端來一碗劍門豆腐。唐玄宗吃後胃口大開,還將當地產的黃豆封為「皇豆」。劍門關豆腐軟硬適中,韌性較好,吃起也是滋潤爽口。
資中,隸屬四川省內江市,位於四川盆地的中部,是孔子老師萇弘的故里。產自資中羅泉鎮的羅泉豆腐,既是當地知名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羅泉氣候溫和,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非常適合大豆的生長。加上水質較好,做出來的豆腐,品質自然不會差。
在製作過程中,羅泉豆腐選用的是來自溶洞深層的優質泉水來浸泡大豆,再經過手工石磨研磨製成。羅泉豆腐外觀呈乳白色或淡黃色,帶有濃濃的豆香味,吃起來也是細膩嫩滑,鹹淡適口,具有白、嫩、細、綿4大特點。
洛南,隸屬陝西省商洛市,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產自洛南地區的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洛南豆腐,是用當地無污染的洛河兩岸山泉水,和本土優質大豆加工製成,具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還曾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膳貢品。
關於豆腐的發明人,民間流傳的說法還不少,前面有提到是淮南王劉安,其實在洛南一帶,還有豆腐是戰國時期孫臏發明這一說法。相傳孫臏的母親年紀大了,牙齒咬不動食物,孫臏便想用大豆給母親做吃的,但是煮出來的豆漿始終無法成團。孫臏的師弟龐涓暗中使壞,將一盆酸菜湯悄悄倒進了豆漿里,沒想到竟然凝結成了塊狀,也就是現在的豆腐花。
榆林,地處陝西省的最北部,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也是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五省區的交界地。產自榆林的榆林豆腐,是以當地產的優質黑豆和榆林桃花水為原料,經過傳統的酸漿點漿工藝製作而成。
榆林豆腐的獨到之處,在於用的不是鹵水或石膏製作豆腐,而用的是做豆腐後瀝出的 富含乳酸菌的汁水做凝固劑。做出來的榆林豆腐色澤潔白,質地軟嫩,韌勁較足,口感清香爽口,還帶有甘甜味。2010年,榆林豆腐被正式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甘泉,隸屬陝西省延安市,屬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素有「美水之鄉」之稱。甘泉地處洛河岸邊,土壤肥厚,日照時間長,非常適宜大豆的生長。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甘泉豆腐,選用當地產的雙青豆和「美水泉」的山泉水加工製成。
雙青豆是一種從外皮到豆粒都呈綠色的一種大豆,產量較少,比較少見。美水泉的泉水清澈透亮,甘甜味美。優質的大豆,加上天然的泉水,結合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豆腐製作技藝,自然也就醞釀出了甘泉豆腐的獨特品質,吃起來是嫩滑可口, 讓人唇齒留香。
石屏,隸屬雲南省紅河州,是非常出名的魚米之鄉。 美食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專門介紹過石屏當地產的石屏豆腐。石屏製作豆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歷史 。逢年過節,當地人還有贈送豆腐的習俗。在石屏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見到豆腐攤。民間還有「雲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著賣」的說法。
和其它很多地方用鹵水或石膏製作豆腐不同,石屏豆腐採用的是天然地下水作為凝固劑,俗稱「酸水」。做出來的豆腐,細膩滑潤,豆香味十足,油炸後色澤會變成金黃色,非常有嚼勁,再搭配上醬汁,真叫人垂涎三尺。
【懶喵心得】
上面提到的8個地方,安徽淮南、四川宜賓、四川劍閣、四川資中、陝西洛南、陝西榆林、陝西甘泉、雲南石屏,都是我國非常出名的豆腐產地。產自這些地方的八公山豆腐、沙河豆腐、劍閣豆腐、羅泉豆腐、洛南豆腐、榆林豆腐、甘泉豆腐、石屏豆腐,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可以說是經過評選,比較出名的8種豆腐。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要我說,一方水土也能養一方豆腐。決定豆腐好吃與否,有三大關鍵因素,選用的大豆、水源,以及豆腐的生產工藝。上面這8種豆腐,在這3個方面優勢滿滿,可以說是各有各的本事。
Ⅷ 中國有那幾個省份的人喜歡吃豆花
豆花白白嫩嫩的,吸收了油碟之後,變得更加香氣逼人。入口即化,之後又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主打的豆花,這里的燒菜也是很下飯的。一碗粉蒸肉,端上來的時候熱氣騰騰,綿軟的紅薯入口清甜,肥瘦相間的粉蒸肉也是讓人垂涎欲滴。
黃豆肥腸很下飯,軟軟的黃豆香味四溢,肥腸很糯,吃起來彈牙,看上去小小的一碗,但是足以讓你吃到心滿意足。
地址:渝中區解放碑較場口日月光旁30度街吧96號(陸稿薦旁邊)
2
大同巷無名豆花飯
這家豆花館開在一個破巷子里,連名字都沒有,幾個爛棚棚就是房頂,環境不怎麼樣,但是客人卻很多。它家的豆花又嫩又軟,老闆打佐料的功底也是厲害到不行。
豆花館都少不了下飯菜,這里的炒菜都是很常見的菜色,但確實吃起來給人很踏實的感覺。像肉沫豇豆,咸香得當,舀一勺配一口飯,安逸!
魚香肉絲也是根根入味,微辣的口感之餘還有淡淡的回甜,炒肉的湯汁淋在飯里,讓人食慾大開。
還有各位肉食控都愛的燒白,大塊的肥肉都糯到不行。即使不愛吃肥肉,光靠埋在肉底下的鹹菜,都能幹掉滿滿一大碗白飯。
地址:渝中區解放碑大同路大同巷11號(江二娃串串香對面巷口)
3
九九豆花館
這家店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店鋪開在一個不起眼的轉角,很簡陋但有兩層樓,空間還是比較大,盡管如此,人多的時候,老闆還是得把桌椅直接擺在道路上。
這里的菜也是走的小碗路線。冷盤都是事先准備好的,整整齊齊一層一層的擺在桌上,想吃什麼自己拿。推薦核桃肉噢。
豆花很旺實,端上來的時候,整整的一塊,用筷子輕輕分下一塊,湊近還能聞到淡淡的豆香,配上油碟,吃一口就能懂什麼是真的口齒留香了。
現在這樣驟冷的天氣,喝一碗熱乎乎的海帶湯是很有必要的,每一口都是鮮味,海帶軟硬適中,像吃姐這樣愛海帶的人,每次來都要點一碗。
地址:渝中區道門口9號附5號
豆花面
1
吳記豆花面
重慶的小面名聲在外,但是敢於創新的人大有人在,吳老闆開的這家面館,就靠一碗豆花面俘獲了眾多食客的心。
老闆會教第一次來吃面的客人怎麼拌面。可別小看了這個手法,直接影響了面的口感。
這里的豆花和豆花飯里的豆花還是有一些細小的差別,更嫩更彈。一口豆花,一口面,超豐富。
牛肉和豆花的搭配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想嘗試的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地址:南岸區南坪萬壽路中百倉儲附近(胖娃大排檔對面)
2
祖記豆花面
這家豆花面也是收到了不少好評。豆花很嫩,感覺在燈光下面閃閃反光,個人覺得肉醬的比肥腸的味道更好。
除了豆花面以外還有豆花抄手,味道也很巴適。而且想吃得清淡一點的朋友,還可以要求老闆去紅油。
它家的豌豆雜醬沒有奇怪的味道,反而是一陣濃濃的肉香。豌豆耙軟,還有硬的豌豆,小蔥調味,口感很飽滿。
還有其他的小吃,像蒸蛋、醪糟黑芝麻湯圓等等,種類很豐富,如果想解決一頓便飯,這里可是不錯的選擇。
地址:九龍坡區楊家坪步行街百康年美食街A01號
3
豆花面鹵肉面
這里的豆花沒有那種水水的感覺,整個一大塊超級嫩白,就像少女的肌膚一樣。
豆
Ⅸ 川南豆花是富順的好吃還是瀘州的好吃
富順豆花,漢武帝時,漢高祖劉邦的孫兒劉安承襲父親封為淮南王。他喜歡招賢納士,門下食客常有數千人。為了解決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他們利用淮河流域產鹽有鹵水做凝固劑的條件發明了豆腐。三國時期,豆腐製作技術傳到益州(含今四川和重慶)後,在江陽縣(今瀘州市)的金川驛地區(今富順縣)很受歡迎。因為這里也是一個重要的鹽產區,有一口「出鹽最多」的富世鹽井。
劉錫祿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長期鑽研,又形成了風味獨特的豆花蘸水—糍粑海椒蘸水,只要將滾燙的豆花往蘸水中一滾,放入口中,那感覺即令人銷魂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