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鄭州碳鍋魚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鄭州碳鍋魚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1-16 04:35:02

⑴ 鄭州烤魚

如果想吃烤魚~而不是自助燒烤的哪種~建議去杜嶺街看看~公交車是只要能到百貨大樓的公交車都能到那裡全部碳鍋烤魚~
利為匯網路創業,輕松月賺萬元:
http://www.cxk123.com/liweihui
鄭州烤魚?

⑵ 鄭州哪家做的魚好吃

林記盆景魚很好吃的,也就是以前鄭州的熱盆景,早些年也是很火的,當時也有三四家分店在鄭州,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不過我知道那個店還在,東明路與緯五路交叉口向北五十米路西林記盆景魚。魚是自己挑的活魚,可以選擇鴛鴦鍋和辣鍋還有酸菜魚。真的是值得你去看下。

⑶ 鄭州哪裡教碳鍋魚的比較好

杜嶺街金壯壯

⑷ 有誰知道碳鍋魚的做法

碳鍋魚在鄭州已經流行好幾年了,但至今,尤其到了冬天,大街小巷仍然火爆一陣,追其因果,不難看出有它的魅力所在:經濟實惠,適合大眾口味,不是火鍋卻勝似火鍋,吃了魚可以涮時令青菜, 在冬天邊吃邊取暖,在炎熱的夏天,好好吃一頓,汗流浹背也痛快!
隨著食客的需求,相似的品種也不斷地創新,不但有碳鍋魚,現在還有碳鍋雞,碳鍋狗肉,碳鍋野兔等,製作方法與碳鍋魚類似。
原料:鯰魚一條。
配料:千張絲,大蒜,大姜,大蔥, 香菜,干椒花椒。
調料:油,豆瓣醬,高湯。

製法:1、將鯰魚殺洗干凈,切成大塊,待用。 2、鍋里添入油,投入花椒辣椒豆瓣醬姜蔥蒜小火煸炒出香味,再放入鯰魚塊,烹入料酒煸炒出香,加入高湯,下入千張絲,大火燒開,小火燉3分鍾倒入碳鍋里,上面放上香菜即成。
特點:湯汁紅亮、魚肉滑嫩、麻辣鮮香、孜然味濃,五香味正!

⑸ 鄭州碳鍋烤魚多錢一鍋

粥碳鍋烤魚是分大鍋和小鍋的大鍋一鍋是108塊錢小鍋一鍋是68塊錢,這兩種口味都是一樣的。

⑹ 鄭州杜嶺街哪家碳鍋魚最好吃

樓主我給你推薦一下吧

丁記碳鍋魚
口味:2 環境:0 服務:1 人均:¥30
地址: 金水區西里路杜嶺街口
電話: 0371-65213085 66101398

吃碳鍋魚應該來這里的,在鄭州應該是味道很不錯的,確實出名,因為吃了許多年。適合幾個好朋友在這里聚會喝酒,價錢實惠。量也不少。
不過口味可能有些朋友覺得偏咸一點,我吃著還可以。
有草魚和鯰魚兩種,都會送涮的蔬菜和千張,所以一鍋魚就足夠兩三個人吃了。
老字型大小,味道值得信賴

-------------------------------------------

金壯壯碳鍋魚

口味:1 環境:2 服務:3 人均:¥38
地址: 二七區杜嶺中街156號(近人民路)
電話: 0371-61517887

碳鍋魚 在丹尼斯附近的幾家都不錯,算是鄭州的特色,我又去愛吃泡菜的,那個香啊!!在北京兩年了,真是懷念阿!!那時鍋才28,現在多少錢就不知道了,還可以涮菜!!實惠,最近回去一定要去吃!!

---------------------------------------

夠2,3個人吃的··是說這店實惠··不是說要讓你們分開做~~·
我真暈·····

也就這2家還算可以的吧·

⑺ 我在鄭州市城東路和城北路開了一個小飯店,主要經營午餐小炒大盤雞,碳鍋魚和夜市,想請問一下朋友們我

啤酒賣金星和雪花(奧克)的都行,價位3元-5元-8元的都應該有。
白酒賣瀘州,杜康都行,15-35之間都可以。

⑻ 碳鍋魚起源與什麼地方目前哪裡的碳鍋魚味道最好

神州大地隨處火鍋飄香。火鍋的起源,迄今有兩種說法。一種起源於東漢,即為東漢的出土文物「鐎 斗」。另一說法認為起源於南北朝。 唐朝時,火鍋系用陶瓷燒成,又叫「暖鍋」。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雲:「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鍋。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詩中的「紅泥」,即指陶瓷。火鍋也有簡易的。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到吉林一帶微服私訪,一農戶請他吃飯,只放一個碳火盆,盆上放一個同勺,勺內有肉、蘑菇與白菜。康熙吃得很香,便問菜名,主人隨口答道:「炭火鍋」。 涮肉、雞、鴨、魚等食品,需用火鍋。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吃涮肉者,是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林洪在福建武夷山和臨安府均吃過涮兔肉,他命名為「撥霞供」。據《考吃》記載,火鍋有「生火鍋」與「野意火鍋」。《清稗類鈔》:「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於下,盤置雞魚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火鍋。」 今日北方之涮羊肉,原名為「野意火鍋」,是隨清兵入關而傳入中原的。據舊《奉天通志》記載,「野意火鍋」的食法是:火鍋「以錫為之,分上下層,高不及尺,中以紅銅為火筒著炭,湯沸時,煮一切肉脯、雞、魚,其味無不鮮美」。據說清朝乾隆皇帝最喜食「野意火鍋」。乾隆六下江南時,所到之處,人們都為他准備火鍋。 以上完全是抄的,哈哈,這是一種說法,以下是第二種說法,當然還是抄 火鍋發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為船工和纖夫所用。從宜賓及至三峽內的巫山,千里川江隨船活躍著眾多的船工和纖夫。他們常在江邊拾幾塊石頭,支一瓦罐,舀幾瓢江水,擼上把乾柴升火,在罐里加入便宜的蔬菜,甚至野菜,又添些海椒、花椒等,船夫吃後其滋味美不可言。之後,這種既可果腹,又可驅寒、祛濕,方便自如的煮食習俗便在川江邊沿襲。碼頭上的小販見此涮燙方式有利可圖,便將此物搬上岸來,將菜品和爐具加以改造,置於挑擔兩頭,且走且吆喝,江邊橋頭的一般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享用起來。直到民國二十三年,才有人把它店堂化、高尚化了,辦起較正規的火鍋,繼而在紮下根並傳開來。 以下是第三種說法,還和第二種的當面爭了起來。 你這起源太晚了。 火鍋是中國傳統的飲食方式,源於民間、歷史悠久。大凡以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者,皆可稱為火鍋。據有文字的歷史記載,火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韓詩外傳》記載說,古人祭祀或慶典,均要「擊鍾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圍,將肉類等食物置入鼎中煮食。經秦、漢、唐演變,到宋朝火鍋的記載更為清晰。林洪便在其《山家清供》中對吃火鍋有極其詳細的描述,稱吃火鍋為「拔霞供」。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旺起來 我們樓下那位朋友的發源蒙古的意見大概是第四種。有沒有其他說法我懶得再找了。反正我確實記得看見過發源於宋這一說。
說起火鍋的起源呢,就比較復雜,目前尚無定論。反正就是大約在三千多年前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就發明了一種容器"鼎",在當時是用生鐵鑄成,那就可以說是相當大的鍋子了,它有三足或四足的。在當時,要進行"祭祀"或"慶典"時,就要"擊鍾列鼎",將牛、羊肉(反正是能吃的食物以肉類為主)通通都放入鼎中,然後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再分食,這就算是最早的火鍋了(即火鍋的蔭芽)。不過我們仔細一想,當時就只有所謂的鹽,也沒有調味料,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會好吃嗎?加上鼎太大,不易移動,只能固定陳列在一個地方,不方便隨時享用。於是我們聰明的老祖宗,在西周時代,就發明了一種用陶瓷做「斗」,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溫食,這就跟我們現在的砂鍋有點相似了。後來因為這種"斗"傳熱太慢,在北齊的時候,老祖宗又發明了"銅鼎"(它是大口寬腹,既薄又輕,易於煮熟),這就方便多了。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就像沒有使用"花椒"、"辣椒"之前,又怎麼會調和出麻辣味呢?在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王熟釜",就是鍋中分五格,調和五種不同的味道,也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類似現在「多味鍋」),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器所制的各種形狀的鍋就成了最普遍的器皿。演變至唐朝時火鍋又被稱為"暖鍋"。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就是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所說的涮兔肉片。說的是:詩人林洪和幾個好友前往武夷山拜訪止止大師,止止大師位於武夷山九典峰中的第九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野兔飛奔於山岩中。因剛下雪岩石很滑,野兔滾下山岩,撞在石尖上,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大師會不會烤兔肉,止止大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在桌子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湯、醬、椒、桂做成調味料,鍋中加一瓢水,燒開後夾著兔肉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料吃。利用這種吃法,林洪吃了覺得這樣的吃法真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此給這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其實是取自當時的詩句"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

而火鍋真正興旺起來時,要算清朝時期了。當時除民間食用火鍋外,從規模、設備、場面來看,以皇室的宮廷火鍋最為氣派。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中記載的就有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辦了530桌火鍋宴,可以說是中國的火鍋之最了!1796年,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1550桌),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嘆!

隨著社會的變革,時代的前進,我們現今使用的鍋具大多使用黃銅、紫銅和不銹鋼等,造型上也各有千秋,調味上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⑼ 鄭州輕院碳鍋魚搬哪裡了

金水區東風路與信息路交叉口向西50米路北。

⑽ 聽說八一路碳鍋魚可好吃

樓主的消息太OUT了吧,人家拆遷搬走了你才知道呀 西大街小小對面那家福記碳鍋魚應該跟北關那個是一家的吧 你可以去嘗嘗 八一路 許昌電視台對面的重慶酸菜魚吃住也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