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錦州有什麼好吃的
說說錦州的 美食 。
20年前在錦州念書,考大學離開家,這可是頭一回離開家,「翻身農奴把歌唱」,從今以後,我吃啥穿啥,都自己說了算。那心情,美。當時家裡給錢還算充裕,那點生活費都用在吃上了。當然也吃不起啥太貴的。就記得宿舍樓下有一個店面很小的麵店,手擀麵2塊錢一碗,宿舍8個人,常常一起下去買,一買8大碗面,沒誰剩了吃不下的。真是很懷念那個味道,放一點點肉絲,不知道魅力在哪,反正吃過的都知道,沒人說不好的。夏天一到了晚上,最愛光顧的是古塔夜市,裡面有幾家老店,金角炒田螺,當時真心覺得太好吃了,麻辣燙也比學校里好吃100倍。再有就是錦州對海鮮的吃法,極其獨特。當時有個同學是錦州本地人,經常給我們帶雞蛋醬,類似於北京炸醬面里的那個炸醬,別具匠心的是,雞蛋醬里有很多蝦爬子肉,誒我,那叫一個鮮美,終身難忘。
一晃20年過去了,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有些讓人難忘的,也多會提起當地的食品,比如廈門的奶茶、沙茶麵,四川的棒棒雞,新疆的大盤雞,要在當地找店吃。一旦流水線產業化,那地道的勁頭兒,就沒有了。
最近又去了一趟錦州。把過去愛吃過的那些蝦仁餡餅、蔥姜炒蟹、豆角烀餅、炒田螺等等人間極品全都重新品嘗了一遍。得承認跟有沒有錢沒關系,都快味蕾退化了,錦州小胡同小店裡的極品們仍然讓人慾罷不能。溝幫子熏雞、錦州燒烤等名聲在外的「榜單產品」不贅述了,恆定不錯。不被外人了解的是錦華一號腸、錦華大肉棗、蝦油小黃瓜、手工干豆腐等等吧,味道簡直美翻了!
綿州位於遼寧省的西南部,「遼西走廊」東部,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城市。錦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悠久 歷史 的古城,「老馬識途」的故事,著名的「遼沈戰役」都發生在這里。錦州這座古城,從 歷史 中一路走來,歲月的風雲變幻積淀了豐富典雅的內核,散發出迷人的光輝。慢慢翻閱錦州,就會慢慢的收獲一個個驚喜。
錦州有名的風味 美食 有:錦州燒烤,錦華燒雞,溝幫子熏雞,溝幫子水餡包子,錦州什錦菜,白家鍋烙,北鎮豬蹄,蝦油小菜等。
你問錦州有沒有一個人浪漫的地方?我覺得有幾個地算得上是,可以一個人浪漫的好去處。
1:菊花島(位於興城市菊花島鄉)
古稱覺華島,因島上盛產菊花,於1922年改稱菊花島。相傳在一千多年前,僧人覺華帶著兩個徒弟漂泊到此,見島上如仙境,便居住下來,並出資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九脊重檐歇山大殿:大龍宮寺,專修佛事。島上山石秀美,古樹參天,南有倀山島和閻山島,北有磨盤山。這里名勝古跡甚多,有遼代大龍宮寺,明代大悲閣,海雲寺,石佛寺,唐王洞,聖水盆,囤糧城,點將台等。還有九頂石,石林等自然景觀。
2:興城古城,又名寧遠衛城,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城牆布局呈正方形,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門,門外有半圓形瓮城,城的四角設角台,東南角台上建有魁星樓,城內東西南北十字相交,鍾鼓樓端居正。興城文廟位於古城東南隅,與古城同齡,分三進庭院。
3:首山風景區,因三峰矗立,狀苦人首而得名,「三首之冠」為古邑興城八景之一,還有軍事設施遺址,朝陽宮(內含無梁殿),柵庵,石林百獸區,日出氣缸等景點。
4:興城海濱,海濱浴場綿延14千米,由興海灣,港口灣,邴家灣,老龍灣四個海濱浴場組成。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場,海濱浴場內無明石暗礁,水質潔靜,坡緩沙細,風光十分優美。
以上這幾個地方,至少有一個地方,適合你一個人浪漫吧!呵呵
錦州燒烤現在天下聞名、溝幫子熏雞、北鎮的豬蹄吃了四代人、榮鵬烀餅火了二十年、錦州的干豆腐送北京首長的禮物……黑山的葡萄、義縣的流水席、凌海的河蟹、筆架山牌的蝦油蝦醬海鴨蛋、渤海灣的魯子魚一米長……
錦州 美食 一條街當屬古塔區的人民街,古塔區位於錦州市的中心地帶。毗鄰小凌河。醫巫閭山脈腳下。人民街上匯聚了各種各樣的飯店、食坊、小吃店,從路邊大排擋到高檔星級酒店,從名聞天下的錦州燒烤到全國常見的家常小菜,風味獨特,色香味俱全,是不得不去的錦州 美食 街。
當然,每座城市都有許多地方隱藏在街頭巷尾的特色 美食 ,值得我們去慢慢尋找,細細品味,錦州也不例外。
錦州市西安街蔬菜批發市場西邊的「江河涮鍋」
八一公園北門的「小偉排骨串」
洛陽路的「極品素餡餃子」
婦嬰醫院對面的「正宗春餅」。
還有地地道道的我們錦州的榮鵬烀餅,在著名的錦州古塔(錦州廣濟寺塔)下。兩次作為錦州特色 美食 的代表登上了央視的大熒幕。擁有著300多年 歷史 的錦州烀餅從一到家常菜已經走上了各種餐廳的菜單。
還有就是錦州中央大街的夜市了!
錦卅燒烤
錦州最出名的小吃莫過於錦州燒烤了,錦州燒烤手法獨特,融合了各地海鮮燒烤、肉類燒烤、蔬菜燒烤的特色,凝練提精,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 美食 。錦州燒烤有生烤和熟烤之別,小調料多達十幾種,不少烤食還進行中草葯配製。因為講究"蘸、刷、撒、烤、翻、壓",所以質感性強、口感純正、色澤入目、外形美觀,錦州燒烤亦讓人食而不膩、食而不厭。
溝幫子燒雞
溝幫子熏雞始創於清光緒十五年,創始人尹玉成因行善機緣偶遇光緒御廚,得皇家宮廷熏雞秘方,建熏雞坊,名"溝幫子熏雞",憑十六道精細工序、三十種甄選配料,四代老湯,薪火傳承,創"溝幫子熏雞"百年老號,深受當地百姓及過往客商青睞,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雞"之首,蜚聲四方。
豆角烀餅
豆角烀餅的主菜是豆角、排骨和土豆,用鐵鍋燉到一定火候,排骨都離肉了,調料的味道也完全浸入到菜里了。餅屬於大家常說的春餅,很薄,一般地方是放在菜的上面,有的飯店是分開上,餅放在盤子里,比如榮鵬烀餅!
北鎮豬蹄
清朝道光初年。北鎮城內有個楊老漢帶著兩個兒子做加工肉製品的生意。開始他們經驗極少,對豬蹄的製作只限於用花椒大料作調料,一般的烀制,銷路不暢。後來用老湯、香油、醬油、鹽、八角、花椒、生薑做調料,經過烀制後再用白糖熏制,這樣加工的豬蹄,不僅色澤好,而且味道適口,楊家的熏豬蹄很快就名揚全城,後來用松香拔毛、噴燈燒毛等新技術,在原調料基礎上,又增加了肉桂、陳皮、丁香、茴香等中葯做調料。使豬蹄具備了香氣濃郁的特點,使北鎮烹豬蹄更勝一籌。
白家鍋烙
鍋烙是錦州地方風味,始創於1945年,因在操作技術上以白榮書為主,取名白家鍋烙。白家鍋烙的特點是底色金黃,形如虎蹄,口感鮮醇,咀嚼脆生,鮮香水靈,香而不膩。
錦州小菜
清康熙初年,錦州城南渤海灣一帶,有個叫硝鹽鍋的村子,住著一戶姓李的人家,靠打魚捕蝦為生,歷年在"小滿"前後,在二界溝附近捕撈魚蝦。因為這一帶是個漫灘,是海水與河水的匯合處,這兒產的烏蝦(俗稱大麻線)皮薄肉厚、肥鮮、味濃、無腥味。他打回來的魚蝦都擔到錦州來賣。有時剩點蝦就倒在缸里,怕壞了加點鹽,久而久之,缸里的蝦越積越多,並經過日曬自然發酵,變成粘稠狀的蝦醬。每到飯時就舀一點下飯,並送給左鄰右舍一些品嘗,凡吃到的人都紛紛贊揚味道鮮美。以後經他細心管理,增加日曬和攪拌,味道就更加鮮美了,遂取名為鹵蝦醬。以後他又發現浮在上邊有一層油,吃起來比蝦醬味道更鮮美。為了多一些蝦油,他改用勺取上面的油,變為用裝筷子的籠子插在蝦醬中,過一會,籠子里貯滿了清鮮的蝦油。油多了就用油腌菜,一開始腌些黃瓜條、芹菜,以後改為用整個小黃瓜,腌後花不落,刺不掉,吃起來更清脆鮮嫩。逐漸又增加細嫩的豇豆和辣椒浸泡於油內,數日後嘗之,其味與蝦油同,其色不變,於是"蝦油小菜"便由此而生。後來便開始由自家食用拿到集市上賣,頗受人們歡迎,銷路日增。自家產的小黃瓜不夠用,就到附近村屯去收購,買賣越做越大。李家的"蝦油小菜"在東海口一帶逐漸傳開。同治中期,李氏後人開拓祖業,在錦州城內開了一個專門製做蝦油小菜的作坊。為了維護既得聲望,對四種小菜的原料都要精心選購,小黃瓜,長寸許,必頂花帶刺;芹菜,以秋後產品為宜,色綠,空心;油椒,以"磨盤椒"為宜,肉厚,型扁,放在掌內,力握不變形;豇豆,以清脆、細長為宜。腌制方法因物而異,既保持鮮度,也要留有原物味道。從此,"蝦油小菜"又冠以"錦州"二字。由於錦州小菜色鮮味美,逐漸被人們所認可,成為冬令佐食之佳品,一時間錦州小菜名聲大振。 這就是錦州小菜的由來。
錦州作為遼西重鎮,新中國成立後曾有過輝煌。錦州由於 歷史 悠久,曾有過許多好吃的東西,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錦州小菜,過去,凡是來錦州的人,都會帶幾簍錦州小菜回去。其次是凌川白酒。當時,錦州老百姓都把凌川白酒叫"大凌川",這是可以與茅台酒貔美的醬香型白酒, 歷史 悠久,酒色微黃,香氣逼人,在東北以及全國享有盛譽,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能買到一瓶"大凌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再次就是溝幫子熏雞。溝幫子熏雞當時與河南道口燒雞、安徽符籬集燒雞、山東德州扒雞齊名,享譽全國。如今,除了溝幫子熏雞尚在苦苦堅持外,其它兩樣已經面目全非。凌川酒廠遷址後,酒被改名為道光廿五,酒的風格完全改變了,連是不是蒸溜酒老百姓都弄不明白了,前些年,盡管利用出土的老酒宣傳了好一陣子,但仍然沒有當年"大凌川"叫得響,沒"大凌川"認可度高,更沒有凌川酒好喝。錦州小菜由於風格變化,包裝改變,也已經失去原有的魅力,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如今,錦州人迷戀上了燒烤,並把它作為一張名片、一種特色宣傳錦州,還煞有介事地成立了什麼"燒烤協會",讓業界笑掉大牙,我做為錦州人感到臉紅。燒烤作為一種小吃,不說它是不是起源於錦州(其實根本就不是),單就它的烤制的衛生條件以及燒烤食品給人帶來的危害,就不應該受到推崇。有的人可以喜歡吃,但它不應該和錦州傳統產品相題並論。
壹周君第一次聽說錦州這個城市,還是毛爺爺那句"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的名言 後來發現,錦州原來還是一座 歷史 悠久、風光秀美的文化名城;再後來,去到錦州,吃過了干醬肉、豆角烀餅,溝幫子熏雞、水餡包子這些當地美味,才發現錦州更是名副其實的「吃貨之城」!
當然啦,還有一樣必須要提到的——錦州燒烤!
能讓一座城市以燒烤聞名於世的,也只有錦州了,當地甚至成立了燒烤協會。但你要問錦州燒烤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壹周君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全國各地都有打著「錦州燒烤」牌子的小店。
而到了當地,基本上是走上100米就有一個燒烤店,店裡的食材也是「只有想不到,沒有不能烤」。不過吃來吃去,壹周君還是覺得錦羊肉小串最不錯,鮮嫩多汁,正宗羊肉味!
另外就是大名鼎鼎的錦州什錦小菜啦,其實最早它叫「蝦油小菜」,發明者用蝦醬里的蝦油,泡上黃瓜、芹菜之類的腌制,入口脆鮮嫩,大家都是贊不絕口。
後來經過幾百年的演變,什錦小菜已經有小黃瓜、江豆、芹菜、油椒、小茄子等十幾個品種啦,成了全中國家喻戶曉的下飯小菜。
錦州還有一樣特色——豆角烀餅。簡單來說就是用面做一張餅,蓋到豆角上一起入鍋燉、豆角還可以配土豆、排骨之類,因為烀餅吸收了燉菜的氣味,所以變得濃郁鮮香。
吃的時候,要豆角和餅一起食用,再蘸些湯汁入口,超級滿足!
錦州最新的 美食 好去處,大潤發良品佳 美食 廣場。古塔大潤發一樓北門口有良品佳 美食 廣場, 體育 場大潤發西門也有良品佳 美食 廣場, 美食 薈萃,環境優雅,各地 美食 小吃應有盡有。
提到錦州,肯定第一想起的就是烤串,燒烤已經成為錦州名片,幾步就有一家燒烤,個人建議有以下幾家:1.小偉排骨串,地址在八一公園北門,不起眼的位置,特色就是排骨串,麻辣鮮香,他家鹽焗雞珍很好吃。2.上海路與廣東街路口東南角,一個沒有牌子的胡同里,有一家燒烤,羊肉串很好,個人覺得錦州最好。3、大雷排骨串,遼寧工業大學東門小吃街,推薦排骨串和雞脖。其他也有很多,沒法一一列舉,如果有特別要求的,可以提問我
現在說不好了?過去傳統的 美食 都變味了?人人都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所以都在降低生產加工成本,追求獲取利潤最大化。過去,錦卅 美食 有:溝幫子燒雞,北鎮豬蹄,錦卅小菜,人和美月餅,白家鍋鉻,現在又增加錦卅燒烤為特色小吃。
⑵ 問問大家,貴州有哪些特色美食
貴州的美食,我知道的也是我吃過的有、烙鍋、羊肉粉、絲娃娃、豆花、最具有特色的莫過於烤洋芋,和烤臭豆腐。牛羊肉火鍋,在貴州這樣的火鍋店還是很多的,主要是特色的比較多。味道好,價格親民,當然了都是地地道道的黑山以羊,和黃牛,小吃有腸旺面,花溪牛肉粉,這些都是貴陽特色,火鍋個人感覺干鍋牛肉乾鍋雞都挺好吃的,貴陽的烤魚其實也還是不錯的,還有就是炒蟹。貴州也是美食之鄉。
最令我痴迷的就是貴州花溪牛肉粉了,配上炸的油辣椒 酸菜,貴陽花溪牛肉粉、貴定花江狗肉、絲娃娃、凱里酸湯魚、荔波波波糖、遵義羊肉粉、金沙羊肉粉、貴陽腸旺面、戀愛豆腐果、青岩豆腐、別提有多美味了。腸旺面,絲娃娃,酸湯魚 戀愛豆腐果等等等等一大堆美食,也是去貴州不得不嘗的美味。腸旺面,絲娃娃,酸湯魚 戀愛豆腐果等等等等一大堆美食,也是去貴州不得不嘗的美味。
⑶ 旅遊各地隱藏美食大涼山篇,吉克雋逸的家鄉都有哪些好吃的
1、 火盆燒烤
我吃過的燒烤千千萬,但是大涼山的生猛燒烤還是讓我難忘。它就是在圓形的大火爐上直接直愣起一個大鐵網,然後把腌漬好的肉直接放上去,大家圍坐在大火爐旁邊進行烤制。烤的時候由於火爐的熱力太猛,所以總是會感覺很熱,這種一邊流汗一邊大塊吃肉的感覺真的讓人難忘。
2、 銅鍋羊肉
大涼山的黑山羊是當地的特色 美食 ,可以說出了大涼山幾乎品嘗不到。當地的黑山羊皮很厚,所以膻味很大,而大涼山又盛產銅鍋,所以衍生出了銅鍋羊肉這種頂級 美食 。吃黑山羊火鍋的時候,把片好的羊肉放進銅鍋中,由於熱量傳導快,黑山羊肉很快就熟了,再配上當地的特色蘸水,實在妙不可言。帶皮的黑山羊肉十分勁道,帶著濃厚的膻味,與其他地區的羊肉風格迥異,可說是頂級 美食 。
3、 銅鍋洋芋飯
銅鍋洋芋飯其實嚴格意義上不能算大涼山的特色,在雲南各地也能見到。然而我第一次吃銅鍋洋芋飯就是在大涼山的西昌市,一下子就被它濃郁的香味吸引住了。米飯油而不膩,粘卻顆顆獨立。銅鍋洋芋飯,顧名思義,是用銅鍋燜的飯。鍋里加上炒好的洋芋,四季豆,火腿等一起燜熟。它的做法簡單,既有蔬菜又有肉,沒有菜的時候,直接就這樣吃,營養又美味。洋芋軟糯的口感和火腿的咸香相互融合,再配上復古的銅鍋,實在是饒有風味。
4、 軟籽石榴
大涼山會理縣一直是石榴的主產區之一,這里的特產就是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和青皮硬籽石榴。一般種植在海拔1600m以上的坡地上。突尼西亞軟籽石榴的特點就是籽粒很軟,可以咽下;糖度很高,甘甜怡人;籽粒顏色很深,像紅燦燦的珍珠一樣迷人。而青皮硬籽石榴則是大涼山會理縣原先種植的老品種,硬籽石榴籽粒較硬,酸味明顯,但是比軟籽石榴更為清新。用比喻的形式來說的話,青皮硬籽石榴就是含苞待放的少女,而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則是濃妝艷抹的貴婦。每年8月底到10月初,就是石榴成熟的季節,彼時會理縣漫山遍野都是紅彤彤的石榴,甚是喜人。
5、 石榴花炒臘肉
由於石榴是會理縣的特產,所以由此衍生出的石榴系列產品很多,比如石榴酒、石榴花炒肉等。臘肉則是彝族年之際家家戶戶都會腌制的彝族年 美食 ,是彝族拜年時的必備主禮之一。將肉用煙熏上七八天時間,再繼續掛一兩個月左右時間,即可食用。
石榴花炒臘肉的口感還是很獨特的,石榴花脆脆的,吃起來石榴花的清香和臘肉的咸香混合在一起,很是可口。石榴花有清熱、解毒、健胃、潤肺、澀腸、止血等功效,所以這道菜也可說是風格獨具的民間偏方葯膳。
6、 坨坨肉
坨坨肉是彝族傳統 美食 ,彝語稱「烏色色腳」, 意思是豬肉塊塊。因其每一塊肉的重量均在二三兩上下,成「坨」狀,故名坨坨肉。做法是將豬肉或羊、牛肉砍好,用熱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包括鹽;肉熟後撈起,再撒蒜水,鹽及花椒等即可食用。其味非常鮮美,因煮時不能爛燉,而是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則肉生,「火候」稍過則肉硬,且要趁熱即食,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易做此道菜。要有心品嘗最佳的坨坨肉,一要碰上彝族人喜慶節日如火把節(農歷6月24日)或辦事;二要到賓館餐廳訂做。我的運氣不太好,吃到的坨坨肉都涼了,而且還很硬,實在嚼不動,所以對這道民族特色 美食 印象還是不太好。
7、 彝族酸湯
彝家有句俗話:「八月野菜四月糧,酸菜圓根不可少。」在彝家人的生活中,酸菜是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的佐餐菜。彝族居家,每家一個或幾個酸菜壇子,每個壇子里都盛滿各種酸菜。他們的酸菜分濕酸菜和干酸菜兩種。青菜、圓根、蘿卜葉等等均可腌製成酸菜。彝族酸湯就是以彝族自釀酸菜為基礎,配上豬血、土豆等一起燉煮的 美食 ,酸味濃厚,開胃健脾,口感獨特。
8、 彝族豬血腸
彝族殺過年豬的當天下午,家家戶戶將宰殺好的豬肉整塊擺放在祭台上後,就會相約去河壩裡面將豬大腸、小腸等清洗干凈,以備第二天灌血腸用。地道的彝族血腸用料其實非常簡單,用第一天殺豬時接下來的豬血和剁碎了的洋芋進行攪拌,然後將食材翻炒至半熟,出鍋後放入食鹽、生薑、木姜子、花椒、蒜等佐料,再灌進豬腸。灌好的血腸兩端用細繩拴緊,掛在房檐下把豬血瀝干,再燒堆柴火熏制十天左右時間。如此製作而成的血腸口感細膩清香,原汁原味。
血腸搭配的食材和味道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調配,比如糯米血腸、洋芋血腸、豬肉血腸等。
9、 連渣菜
連渣菜是一道很有彝族特色的風味湯菜。它是以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再將它磨成漿以後,放入菜葉、酸水製作而成。它可以不放任何作料,吃起來原汁原味、清爽舒服,也可以放入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澆在連渣菜上吃。它有色香味俱全的特點,清熱解渴的功效。
10、「橫狄」凍肉
凍肉,彝語稱「橫狄」,是彝族過年時給長輩拜年的最佳禮物。
「橫狄」是彝族年較為講究的一道 美食 。原料多採用豬蹄和肘子製做。
製作凍肉前需將豬蹄肘子等外皮烤至金黃色,再將清理干凈的肉放入鍋內煮爛後撈起,剔去骨頭並將肉剁碎,放上木姜、生薑、花椒等佐料,放回鍋里煮上一陣,以便使佐料滲入肉中,最後放入木缽內,放上一夜即成。凍肉柔軟可口,風味獨特,是給家中老者、長輩拜年時的必備禮物,也是彝族十分喜愛的一道菜餚。
大涼山的 美食 還有很多,我這里舉例的是我在大涼山收購軟籽石榴的時候吃過的 美食 ,其他沒有提到的 美食 歡迎大家溝通交流哈
最後給大家看一下我收購的石榴成品咯。
⑷ 黑山羊肉怎樣做好吃
黑山羊肉和白蘿卜煲湯好吃,下面介紹做法:
准備材料:黑山羊肉500克、白蘿卜1根、紅棗4~5粒、薑片2~3片、料酒適量、鹽適量、雞粉適量、蔥適量、枸杞子1小把
製作步驟:
1、准備好材料,黑山羊肉、白蘿卜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