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蘇州哪裡的鹵煮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蘇州哪裡的鹵煮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3-01 13:18:15

Ⅰ 請問鹵煮火燒哪裡的好吃

據說鹵煮二字的意思就是與多種香料同煮,火燒二字則說明了其主料。鹵煮火燒是從宮廷的蘇造肉演變而來,為降低成本,把五花肉換成了下水,既頂事兒又價廉,因而深得俺們這類貧苦大眾的喜愛。具體製作過程是這樣的:把處理好的豬小腸和豬肺投入用多種香料、調料配製的鹵湯煮,快好時放入死面火燒、炸豆腐片,待到腸、肺爛熟,火燒煮透又不脫形的時候撈出,小腸切段,肺、火燒、炸豆腐切塊,澆鹵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據口味自行添加。齊活兒!
呵呵,看起來不復雜,做起來可費了事兒了,再加上這東東又不貴,所以大多數人都在外頭吃,沒聽說過幾個自己做的。俺判斷鹵煮店好壞有仨標准:
一,氣味
豬小腸畢竟處於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凈。記得俺有一次在家處理生豬肚,翻過來掉過去,一會兒粗鹽一會兒麵粉的蹂躪了老半天才搞定,小腸在豬肚下端,又曲里拐彎的,這難度就更大了,洗不幹凈的話,煮出來的異味兒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壓不下去的。
二,火候
小腸要煮至爛軟,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斷、吞不下;火燒要煮到吸足鹵湯,切開以後沒有白碴兒,但也不能表層與內層完全分離脫落,變成一鍋爛粥;炸豆腐要外硬里軟,充滿空洞。
三,分量
既然是勞苦大眾的享受,就一定要分量夠,而且最好吃也相對最貴的小腸所佔比例越高越好。師傅們經年累月地干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別看不象肯德基、麥當勞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兒該加多少腸、多少肺頭,手底下都跟有桿秤似的。
京城的所有鹵煮店裡,最負盛名的毫無疑問就是百年老店「小腸陳」,如今已經傳至第五代了。俺以前老在夜市小吃街、大商場食街吃鹵煮,自打吃過小腸陳後,就再也不讓那些粗製濫造的東東污染俺的胃了。包括小腸陳多家分店在內,俺吃過不少鹵煮店,根據個人感受,一一評述如下:
1,小腸陳西羅園分店。俺最推崇的地方,鹹淡、口感、口味最合適,價格適中,環境也不錯,有多種下水菜餚可供選擇,但飯點兒有時侯得拼桌。地址在永定門外革新西里,南二環陶然橋往南,過鐵路橋後路口向東約400米路北
2,小腸陳南橫街老店。吃鹵煮最香的地方,人多地小,肯定拼桌,印象最深的是師傅們敏銳的眼神兒和嫻熟的動作,用菜刀背從熱氣騰騰的大鍋中往外挑肥腸,一挑一準兒,不知道是不是眼睛有透視功能。地址在虎坊橋往南到頭,上南橫街向西約500米路南,紅底黃字?的招牌(紅底是肯定的,字是不是黃的有點拿不準),反正東邊挨著的就是一高層居民樓,那裡的高層較少,應該不難找,俺去N多次從沒趕上過人少的時候
3,小腸陳方庄分店。剛開業的時候俺去吃過一回,鹵煮還不錯,環境挺好。就是沒什麼人氣兒,在後廚做好了端上來,安安靜靜地吃,總覺著不給勁兒。地址在芳群園,離一長得跟炮彈似的爛尾樓不遠,方庄醫院和方庄街道辦事處旁小白樓
4,小腸陳前門外廊房二條分店。沒被列在小腸陳分店目錄內,俺估計不是小腸陳老掌櫃陳玉田的閨女陳秀芳開的,可能是老掌櫃的兒子、新掌櫃的兄弟。有段時間俺每周必去,特香,就是有點咸,直到一次剛從旁邊的「月盛齋馬家老鋪」喝完羊雜碎湯出來,突然覺得這里的氣味很濁,覺著在前期處理上可能有沒學到位的地方,就再也沒去過。地址在前門樓子往南約300米,廊房二條往西,緊挨著月盛齋,馬路北側
5,東四四條鹵煮店。好像叫益眾飯館,去過兩次,都碰上有周圍胡同的居民拿著自個兒的飯盆兒去打了回家吃,看來這名字起得不錯。國營飯館風格,東西還成,挺干凈的,量也足,火燒略微有些費牙,那裡的拌腐竹軟綿綿的,放心了,估計泡的時候沒擱甲醛。地址在東四路口往北約300米路東,東四四條與東四北大街交*口東南角
6,虎坊橋鹵煮店。名字記不清了,不是叫「玫琳飯館」就是叫「凱琳飯館」,菜底兒挺足,在小腸達到平均分量的前提下給的炸豆腐比別地兒多,一會兒就撈上來一塊,總也撈不完似的。J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兩次去那裡的辣椒油都黑乎乎的,炸糊了,可又特香,那兒的炒肝兒也非常好。地址在虎坊橋路口西100米兩廣路路南,緊挨著湖廣會館飯庄,其簡陋甚至有些破舊的門臉兒跟旁邊的飯庄形成鮮明對比,一口大鍋在正對著大街的櫥窗後面咕嘟著,餐巾紙就是用鐵絲穿在櫃台下的兩卷卷紙,倍兒有喜劇效果。外地的朋友可以考慮參觀完湖廣會館後捎帶手兒嘗嘗這北京風味兒,該店的鹵煮味道不錯
7,天壇東路鹵煮店。嚴重批評!也掛著小腸陳的牌子,不過是黑底兒,俺嚴重懷疑它是假冒的,洗的不幹凈,味兒不正。地址在天壇東門往南約400米路西,高台兒上面,注意別被它糟蹋了鹵煮的美好形象
此外比較有名的鹵煮店還有平安里路口往南路西第一個胡同口的鹵煮店,不知名字;小腸陳外館斜街分店,地壇西門往北數個紅綠燈後向西,據說比較腐敗;北京西客站南路的小腸陳六里橋分店;SOGO對面的天橋鹵煮,最近那裡拆得稀里嘩啦的,不知還在不在。這些地方口碑還不錯,但俺都沒去過,沒資格評論。
俺覺著,鹵煮火燒是一口兒重的吃食兒,所以得多加蒜汁兒和香菜,最好再配上一「小二」,倒不是說啤的鎮不住,主要是忒佔地兒。既然是下水貨,您就甭太拿自個兒的解剖知識當回事兒,要夾起塊肺頭就琢磨:這白了咕嘰的一小截管子究竟是氣管還是支氣管呢?然後試圖把幾塊東西拼到一起恢復豬的某器官,那這頓飯就甭吃了。「吱溜」走一口白酒,夾塊肥腸兒,半寸長的香菜桿兒在口中脆響,這會兒要有人問您:「吃魚翅么?」估計您得回一句:「魚翅是誰?」

Ⅱ 北新橋鹵煮老店(總店)怎麼樣

整體的味道還是不錯的。

這家老字型大小鹵煮店,不僅是外地食客要來一嘗地道北京風味的首選之地,也是老北京人最愛扎堆的地方,而且24小時都是人滿為患。最為誇張的是,越晚人氣越旺,人越多。人均價格大概35元左右,也是不折不扣的重口味老北京宵夜。

木須肉的味道也不錯。炸咯吱挺油的,下次不會點了。麻醬燒餅也好吃,外面有點焦的,很香。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粉絲,感覺吃爆肚沒有粉絲搭配,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總之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Ⅲ 北京人為什麼那麼愛吃「鹵煮」

北京作為帝都,美食方面也絲毫不遜於其他地方。提到北京的美食,除了北京烤鴨這些很上排面的,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就是聽起來和看起來都不那麼高大上的“鹵煮”。鹵煮不僅是老一輩的人喜歡,年輕人也非常喜歡,在北京就惦記著“鹵煮”。北京人那麼喜歡吃鹵煮,一個原因是情懷加持,另一個則是鹵煮的價格和味道很親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形成了獨特的美食,成為了當地人的“心頭好”,也讓外地來客感到欣喜。北京鹵煮、蘭州拉麵、桂林米粉、四川火鍋、海南文昌雞。華夏美食總是能夠讓我們的味蕾時刻都不會受委屈。即使深處他鄉,可是一想起家鄉的美食,就搞得心癢癢的。家鄉的美食是我們與家鄉之間的一根紐帶。它不僅滿足了我們的胃口,還牽住了我們的情懷。

Ⅳ 鹵汁豆腐乾哪個牌子最正宗

鹵汁豆腐乾津津牌是比較正宗的,味道非常棒!

Ⅳ 蘇造肉和鹵煮的區別

首先,蘇造肉和鹵煮來自兩個不同的地方。蘇造肉源自蘇州(有人說揚州,不過這無傷大雅),鹵煮其實是北京本地,或者說順天府治下地道的鹵肉。以前在北京經營鹵煮小買賣的多是京東三河人或京師周邊的人。蘇造肉來自張東官,興盛於乾隆朝(《蘇造底檔》建立於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到二十二年十一月之間,乾隆四十三年七月,乾隆皇帝東巡盛京,《盛京節次照常膳底檔》中有蘇州廚役張東官的記錄,可見蘇灶存於乾隆朝),到了嘉慶爺就不容易從宮內底檔找到蘇造的影子了。

其次,蘇造肉和鹵煮的製作配料不同。根據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愛新覺羅浩夫人所著《食在宮廷》,御茶膳房的蘇造肉所用輔料為陳皮、鮮姜、冰糖、甘草、蘿卜、香菇等(詳細見前文),而鹵煮火燒則多為蔥、姜、醬油、醬豆腐、大料、桂皮、花椒、茴香、豆豉等,從輔料上可以看出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做法。如果看我過我以前記錄的《蘇州紅燒肉》做法可以看出,蘇州人對燉肉的處理方法簡單、求肉本味、咸中帶甜,而鹵煮的做法則口味更重,北方的醬味重、咸鮮香的口味。而最關鍵的一點(與蘇州美食高人吳地老高求證),蘇州人燉肉從不用豆豉,而楊老黑第三代傳人楊老爺子也證實,鹵煮就是北京周邊本地的小吃,而且京東人愛吃豆豉,所以鹵煮必然有豆豉。饞人老孟在自己的著作中也談到,蘇造肉和鹵煮的區別就是豆豉(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

蘇造肉本就是有錢人才吃的起的,誠如《燕都小食品雜錄》所記載:蘇造肥鮮飽老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音鑾,意思為切成小塊的肉)膏油已滿衫。蘇式燉五花肉,以荷葉餅或小餅夾而食之,肥肥瘦瘦酥酥懦懦,閉著眼睛似乎聞到了肉香味(蘇州紅燒肉鄙人吃過做過,大愛!)。鹵煮用廉價食材烹制平民美味,以順天本地之法鹵之煮之,腸香肺嫩,死面火燒久泡不爛卻吸飽鹵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