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包子餡有哪些種類
包子餡種類有香菇餡、韭菜餡、豆腐韭黃餡、圓白菜粉絲餡、三珍素餡、香菇大頭菜餡等。
包子,本稱饅頭,別稱籠餅,傳為諸葛亮所發明,是一種飽腹感很強的主食,是中國傳統食品,並且還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包子是由面和餡包起來的,由葷餡或者是由素餡做成的,做好的包子皮薄餡多,松軟好吃。還可以做各種花樣。憨態可掬的,動物的,植物的,花朵的,各種各樣的花樣,供人們品嘗。
「包子」一詞最早出現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稱為饅頭。傳為諸葛亮征孟獲時所發明,形狀為人頭形,爾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逐漸改為禽肉餡。但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彼時稱為「蒸餅」。三國時,饅頭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稱,謂之「蠻頭」,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宋代出現「包子」之名後,「饅頭」之稱一直並行不衰。直到清代,「包子」和「饅頭」的稱謂才漸漸分化。
㈡ 做包子什麼餡比較好吃 這幾種餡特別好吃
1、素什錦包子餡:菜心摘干凈,洗凈後入沸水中燙熟過涼水,攥干水分後小丁備用。香菇洗凈後切小丁,用少量食用油炒熟備用。胡蘿卜用擦板,擦成絲,用少量食用油炒香備用。豆乾或素雞切小丁過熱水燙熟後控水備用。木耳泡發後切小丁備用。將所有的材料入盆中,放入蔥花碎,將食用油,大概兩勺放花椒粒燒熱放涼後倒入盆中伴勻,加入蚝油,鹽,糖,五香粉,芝麻油拌勻即可,條件允許最好可以放冰箱冷藏半小時入味!素什錦咸口感是偏甜咸口,老少皆宜。
2、胡蘿卜粉絲素包子:粉絲、木耳分開提前泡上。胡蘿卜切小丁。小芹菜切丁撒鹽殺出水。雞蛋打散炒熟,入鍋就攪拌攪散成小塊,炒雞蛋。胡蘿卜入油鍋炒下。泡好的粉條、木耳切碎和炒好的雞蛋放入炒好的胡蘿卜中,加入蔥花,薑末,一點蚝油,適量鹽、五香粉攪拌均勻,面發後開包。
3、青椒腐竹包子:泡好的腐竹切小小的丁,青椒切碎。鍋內倒入食用油,燒熱後大火放入青椒先翻炒出味道後倒入腐竹炒勻,再加入生抽兩勺、麻油少許、雞精一小匙、鹽一小匙、白糖一小匙翻炒均勻出鍋裝盤備用。面發後開包。
4、蒸鍋內加足水後在爐子上燒至溫熱後關火,放上蒸架和蒸籠墊,碼上包好的包子,包子之間要留些距離。蓋上鍋蓋醒發10分鍾,開大火蒸上氣轉中火蒸15分鍾燜5分鍾再開蓋即可。
㈢ 十種最好吃的肉包子餡
1、白菜豬肉餡
這是最經典的一種包子,超市裡賣大多數的包子都是這個餡,雖然我們吃了很多年了,但是從來沒有吃膩過,每次吃都能夠讓我們吃的非常開心。
㈣ 十種最適合做肉餡包子
具體內容如下:
1、西葫蘆雞蛋餡兒,按照東北人的話說,那就是:特別的鮮亮兒,雖說是素餡,但是香味兒一點也不差,而且是很清新的那種,早上沒啥大食慾的,來這個包子還是很不錯的,而且素餡的包子還便宜!
2、牛肉鮮包子,抱團流汁的牛肉餡兒大包子,即便是沒胃口的是很,吃這個肉餡包子也是香的不行,價格不貴,餡還挺足,最主要的是包子皮被餡料的湯汁浸染,包子皮也很香!
3、香菇肉餡的大包子,香菇真的是一個丁一個丁的,配上肉,整個餡料鬆散卻也緊實,吃起來口感更好,味道濃香,最主要的是很百搭,香菇豬肉、香菇牛肉和香菇雞肉,一點不顯油膩。
4、豆角肉餡的大包子,包包子的豆角還是那種豇豆,脆脆爽爽的,然後被肉包裹在一起,咬一口香濃脆爽,有豆角燉肉那個味兒了,真開胃,真下飯啊!
5、茴香肉餡的包子,茴香的味道一般人還真是接受不了,即便是放了肉,也被茴香味兒給蓋過去了,但是愛吃的人真的是停不下來,就喜歡那個味道!也是很多店鋪的招牌包子。
6、排骨包子,皮薄餡大的大包子,裡面真的是排骨肉,因為骨頭還在裡面,吃包子還得啃骨頭的奇特體驗,很多店裡的招牌包子餡,排骨的肉非常的軟嫩。
7、豬肉大蔥,用蔥調味之後,豬肉只能是更鮮更香,而且一點都不覺得油膩,即便是油汪汪的也很香,一大早吃也是很有胃口的。
8、嫩豆腐餡兒的大包子,豆腐包成包子,整個包子就軟的不像話,裡面的豆腐實在太嫩了。
9、白菜木耳餡的大包子,木耳和白菜都是特色,尤其是木耳,小碗耳更脆,裡面放不放肉都好吃。
10、粉條肉餡的大包子,還有粉條胡蘿卜、白菜粉條,粉絲也可以做。
㈤ 包包子用什麼餡最好吃
包包子好吃的餡有以下幾種:西葫蘆素、菠菜粉條雞蛋餡、豬肉木耳豆腐餡。
1、西葫蘆素餡
一隻西葫蘆洗凈之後切成丁,放入蔥和姜,胡椒粉,五香粉,耗油。
2、菠菜粉條雞蛋餡
這個是營養比較豐富而又好吃的一種餡料,主要用料就是菠菜,粉條,雞蛋。
3、豬肉木耳豆腐餡
豬後腿肉絞碎(肥瘦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我選擇的是偏瘦一點的,吃起來不油膩);
豆腐上鍋蒸10分鍾,然後切碎和肉餡放在一起;
黑木耳提前泡發好,每一朵都要仔細的沖洗干凈底部泥沙然後切碎;
放入油,食用鹽,蔥花薑汁,五香粉,料酒,生抽,老抽,拌勻就好了。
包子的由來
包子,本稱饅頭,別稱籠餅,相傳是為諸葛亮發明,清代後方由饅頭分出 ,是一種飽腹感很強的主食,是中國傳統食品,並且還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包子」一詞最早出現自宋代,此前主要被稱為」饅頭「。 傳為諸葛亮征孟獲時所發明,形狀為人頭形,爾後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逐漸改為禽肉餡。但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彼時稱為「蒸餅」。
三國時,饅頭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稱,謂之「蠻頭」,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㈥ 什麼餡的包子好吃又有營養
豬肉大蔥包子餡
准備好豬肉,用前腿肉最好,肥瘦比例合適,差不多是三肥七瘦,而且肉質也很嫩,沒有前腿肉的話可以用五花肉或者梅花肉,這幾種肉都不錯,不建議用純瘦肉,也不建議用後腿肉,別弄錯了。
豬肉去皮,把表面沖洗一遍,如果有筋膜的話要去掉,再切小塊反復剁成細膩的肉末,有料理機可以直接打成肉餡,但注意不要打成泥了。
碗里放入生薑絲、蔥絲、干紅花椒,倒入熱水泡一段時間,涼下來後抓揉幾遍,讓水變得更濃郁一些,去掉蔥姜乾花椒就可以用了,想節約時間可以放進鍋里煮五分鍾,放涼後使用。
鍋里加油,放入生薑片、蔥段、八角,小火加熱,炸到食材焦黃後撈出,放涼使用。
肉餡里加食鹽、生抽、老抽、蚝油攪拌均勻,再加蔥姜花椒水,繼續朝著一個方向攪拌,分次加進入,一斤肉餡加二兩水。
水分充分吸收後,倒入一勺料油攪拌,再將大蔥洗凈剁成蔥末,放進肉餡表面,加一勺料油輕輕地給大蔥拌點油,最後再和肉餡混合均勻,這樣豬肉大蔥包子餡調好了。
㈦ 十種最好吃的包子餡配方
【1】包子鮮肉餡
食用材料:
豬絞肉600公克,鹽6公克,香油18公克,味精6公克,
醬油18公克,沙拉油30公克,蔥120公克
【2】白菜醬肉包子
用料:肉,大醬,香油一勺,味精,蔥,姜,大白菜,香菜。
【3】芹菜葉胡蘿卜包
用料:麵粉300克、牛奶180毫升、鹽5克、糖10克、乾酵母4克、豬肉餡250克、
芹菜葉150克、胡蘿卜1根、蔥、姜少許、生抽2湯匙、蚝油1湯匙、香油1湯匙。
【4】包子奶黃餡
用料:雞蛋5個、澄粉125公克、卡士達粉25公克、牛奶250公克、
融化奶油125公克、細砂糖400公克。
【5】豬肉大白菜餡
用料:麵粉:500克、 酵母:3克、 豬肉餡:500克、 白菜:半棵、 大蔥:半棵、
姜:3片、鹽:3勺 雞精:2勺、 十三香:2勺、 水:100毫升、 食用油:50毫升。
【6】上湯小籠包
用料:麵粉、豬肉包子餡。
調料:香油、鹽、味精、皮凍、蔥花。
【7】韭菜雞蛋粉條餡
用料:麵粉300克、韭菜一小把、雞蛋三個、粉條一小把、
包子餃子餡,鹽、蒜抹、姜抹、蔥抹、香油。
【8】豆腐包子
主料:小麥麵粉600克,北豆腐450克,
輔料:蝦米60克,黃瓜75克,蒜苔60克,
調料:大蔥30克、姜10克、鹽8克、味精4克、黃醬35克、
胡椒粉2克、鹼1克、香油15克、花生油35克、酵母15克。
【9】豆角包子
用料:豆角、豬肉、老抽、黃酒、蜂蜜、花椒、油、蔥。
【10】雪菜包子
用料:中筋麵粉3杯又2大匙、雪裡紅半斤、香菇3兩、冬粉1把、乾酵母粉1小匙。
調味料:細砂糖2大匙又2小匙、醬油2大匙、白鬍椒粉1/4小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