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劍川最好吃的地方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劍川最好吃的地方

發布時間: 2023-02-26 11:29:01

❶ 別只盯著大理麗江了!這5個避世小眾古鎮清凈又好吃,你去過幾個

冬日來臨,比起北方

江南水鄉的風景已足夠讓人沉醉

但當寒風襲來

唯有四季如春的地方

才是游小俠嚮往的 秋冬度假地

恰到好處的暖風掠過皮膚

懶洋洋的陽光灑在腳邊

喝茶、逛集市、看山、看海

有個地方的日子和天氣一樣

總是溫暖又治癒

一提到「冷了能去哪兒」

那必須是雲南

但這次游小俠給你們

挖到了 比麗江、大理更值得去的

5個雲南小眾古鎮

人少景美、恬靜安寧、還有超棒的 美食 !

辛苦一年,是時候來一趟犒勞自己的旅行了


01.諾鄧古村

「比諾鄧火腿更有名的,是鹽馬古道」

雲南大理市雲龍縣


大部分人知道諾鄧

是從《舌尖上的中國》的 諾鄧火腿 開始的

這個深藏在滇北高原深處的白族古村

1300年來未曾更名

它藏在離大理古城200公里的雲龍縣

至今 家家戶戶都養馬

從這些馬匹身上,依稀可見從前

作為鹽馬古道文化符號的馬幫的影子

諾鄧,意為「有 的地方」

明清時期開始,這里的人就長期以煮鹽為生

曾一度是滇西地區的 經濟重鎮

雨季一過,村子裡的人就開始煮鹽

這口深度約20米的 諾鄧鹽井

已經在村子裡存在了上千年

「雲龍一大怪,諾鄧火腿敷著泥巴賣」

鹽鹵下沉澱的泥漿是製作火腿的寶貝

據說這種稀泥有保鮮、增香和防蟲的作用

諾鄧火腿 是雲南除宣威火腿

鶴慶圓腿之外的 「三大名腿」 之一

腌制 歷史 始於唐、盛於宋

南詔時期就已經是 宮廷貢品

早在前清時代,就經「南方絲綢之路」

出口緬甸、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諾鄧的鹽不咸,火腿味道鮮香

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吃法

3年以上的火腿可以生吃

而諾鄧自產的井鹽是腌制火腿的制勝關鍵

火腿飯團、萵筍炒火腿、火腿燉雞

……

要吃火腿有關的菜,來諾鄧就對了!

諾鄧的三四百戶人家

主要分布在村中的山窪和西北陽坡上

特別是 北山坡上的民居,依山構建、層層疊疊

前後人家 樓院重接、台梯相連

往往是前家的後門即通向後家的大院

村中的街巷道路 因山就勢、縱橫交錯

清一色的石板鋪成的

盡管開了不少民宿,但都保留了古樸的外觀

所有的物品都靠騾子馱進村子

聽到騾子走過的叮當聲

有一種遠離塵世的靜謐感

古村保留了大量國內罕見的

完整的唐、宋、明清傳統建築群落

玉皇閣 是滇西地區現存

極少見的 三層閣樓式古建築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宮觀

大殿頂層現存的藻井繪畫 「二十八星宿圖」

可謂「諾鄧一絕」

在研究中國古代宇宙觀

及天文、藝術、建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價值

時間充裕的小夥伴一定要來諾鄧

感受一下這個千年白族古村的質朴原味


02.沙溪古鎮

「茶馬古道上僅存的集市」

雲南大理市劍川縣


沙溪古鎮坐落於大理與麗江之間

位居《孤獨星球》中國50個最美小鎮榜首

它濃縮了2400多年的馬幫歲月

其中的寺登街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

它曾是南詔國、大理國、唐帝國

和吐蕃之間的要沖

後來時移世易,繁華落幕

直到來自瑞士的古建修復團隊

將其精心修復,保留了古鎮原有的樣子

將它打造成了現代版的「桃花源」

古戲台 是寺登四方街上

最中心、最具特色的古建築

也是沙溪古鎮的標志性建築

每逢節日,白族兒女身著節日盛裝

彈著龍頭三弦,齊聚四方街

在戲台上載歌載舞

坐落在寺登四方街西北側的 歐陽大院

是當地大戶歐陽鏡 (當年馬幫的頭兒)

在清末民國初建蓋,有100多年 歷史 了

是沙溪古鎮里保存非常好的私人宅邸

附帶一座馬店、兩個花園,佔地1300平

歐陽大院是典型白族建築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圓形瓦頂可以防火

白族古建築上稱為 「琉璃瓦」

只有極富人家才用得起

沙溪古鎮四古橋之一的 玉津橋

始建於明末清初

它靜靜地橫亘於沙溪的護城河黑惠江上

巍然挺立、造型古樸

玉津橋日落也異常唯美,非常值得等待

漫步沙溪古鎮

這里 巷陌清凈、古色古香

沒有過多的商業氣息

有的只是恰如其分的舒適感

街頭巷尾藏著許多有趣的小店

手沖咖啡、創意料理、當地特色菜

這里是浮躁都市者的世外桃源

是旅居避世者心中的烏托邦


03.和順古鎮

「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

雲南保山市騰沖市和順鎮


和順古鎮,這座在滇緬邊境

守望了600多年的古城,是西南最大的僑鄉

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曾經的馬幫重鎮、面向南亞的第一鎮

和順人世代出國闖盪

以馬為連接 中印緬 的主要交通工具

誕生了翡翠大王、棉紗大王、穀米大王等雄商巨賈

被稱為「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

古鎮依山勢而建,四面 火山環繞

山清水秀、垂柳拂案、如詩如畫

有濕地、龍潭、瀑布、峽谷等各類奇觀

這里至今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

遠離凡俗安靜而祥和

被《中國國家地理》等聯合推薦為

「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

除了江南水鄉般的徽式風情

還有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其中的 寸式宗祠

是典型的南亞風格建築

連建築原料都是從國外用馬幫馱回

寸氏宗祠的南亞風格大門

艾思奇紀念館的歐式窗戶

「彎樓子」民居的英國鐵藝

與「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雲南古民居

恰到好處地融為了一體

記得趕趕早集

逛累了走進隨處可見的 和順茶館

品品用龍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茗茶

就這樣慢下來晃晃悠悠住上幾天

圓個城市人的田園夢


04.白沙古鎮

「世界級的古納西王國」

雲南麗江市白沙鎮


白沙古鎮北鄰玉龍雪山,是納西族的古都

保留著原生態的納西村落

被稱為 「世界級的古納西王國」

白沙古鎮離麗江古城只有10公里

曾經是麗江政治、經濟、商貿和文化的中心

卻比麗江古城多了一些

鮮為人知的古樸氣息

白沙壁畫 是鎮上最著名的景點

繪制從明初到清初,延續了300多年

融會了藏傳佛教繪畫中流暢絢麗的風格

是壁畫藝術中的珍品

白沙的 紡織和手工刺綉 也曾非常發達

歷史 上納西刺綉主要用於

地方部落酋長和達官貴人的日用品

畫作和藏式唐卡等

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小巷深處別有洞天

來白沙,街邊小店閑坐喝茶、慢慢閑逛

參觀納西小院,體驗古鎮的原汁原味


05.黑井古鎮

「南詔王族御用鹽場」

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


龍川江畔、五馬橋旁

有一座古鎮比諾鄧更會「做鹽」

它自古以來產貢鹽,因鹽而興、因鹽而盛

它就是位於楚雄「恐龍之鄉」祿豐縣的黑井古鎮

這里是目前 亞洲恐龍遺骸 最多的出土地

地處「萬山相與峙,一水送煙溪」的龍川江邊

是西南絲綢之路上著名的 「千年鹽都」

也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

素有「明清 社會 活化石」之稱

古鎮的數百米老街

是販鹽馬幫來往歇腳打尖的必經之地

「朝暮煙雲浮半空,一門一窗一鋪台」

黑井街道上,隨處可見房屋下的鋪台

當地人在自己臨街街面砌出平台,出售物品

往來鹽幫要買東西便出手,錢貨兩清

據《康熙黑鹽井志》記載

「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中一牛倍肥澤,後失牛

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後牛入井化為石」

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

遂稱此地為「 黑牛鹽井 」,後稱「黑井」

古鎮還有 古鹽棚、古鹵水池

老曬鹽台、古法制鹽、鹽馬古道

是中國唯一的「千年古鹽文化博物館」

武家大院 是黑井 最著名的一處明清建築

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

至今保存完好,它是當年黑井鎮上

有錢有勢的大鹽商武氏家族的宅第

大院依山而建,布局獨特

呈「王」字型,縱一橫三、規模宏大

99間房子108扇門,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

是雲南罕見的古民居建築群之一

大龍祠 建於黑井鹽業最興旺的明代

後被雍正皇帝親賜「靈源普澤」牌匾

匾上雕有9個龍頭

是雍正對當時黑井的鹵水惠澤普天下的評價

祠前平台是俯瞰黑井古鎮的最佳視角

過去一碗 稀豆粉 ,加一勺辣子

就是運鹽馬幫的早飯

入口濃郁的黃豆香還帶著柴火味兒

如今有了 豆黃米線、油煎洋芋

鹽焗雞、燒豆皮、灰豆腐、炸糯米腸

談不上極致的美味,卻也妥帖地安撫人們的胃

從昆明坐上每天一趟發往黑井的直達火車

來這個 千年鹽都

感受繁華落盡後的 歷史 韻味

5個小眾古鎮,你去過幾個又最愛哪個?

久違的慢生活

從住進雲南的古鎮開始

趁人少,去雲南度個「避冬」假吧!

編輯@丁丁

*本文圖片已獲本人授權使用,版權歸作者所有盜圖必究

❷ 大理有哪些特色店呢

大理有哪些特色店呢?

大理古城洋人街。幾乎都是酒吧,有比較正宗的西餐。消費較高,但是環境不錯。洋人街上段還賣當地特色的首飾以及民族特色服裝,價錢便宜,需要耐心挑選。接近金花飯店大門,也有幾家民族服裝和銀器店。
要吃大理特色的小吃的話,人民路那條街上有許多當地特色的小吃。大理的名小吃涼雞米線在那條街上有,下段一家叫做「再回首」的 *** 飯店的最好。
復興路會上有買餌塊和乳扇的小販。也有許多民族特色的飾品店,與洋人街上的攤位小販比起來稍貴。
這些街道都是步行街,相距不遠,但是幾乎囊括了大理比較精華的小吃。

特色店有哪些

1 洋味食屋。天津大學內
2地點:高法對過(鞍山西道)
店名:好像叫什麼豆漿坊(永強)
特色:都是小吃一類的 3南門外大街,粥旺府(好象建國道上也有一家)
4地點:南市食品街對面
店名:小肥羊
5地點:勤儉橋
店名:小虎
特色:燒烤
6地點:八里台師范附小對過
店名:城鑫燒烤店
特色:韓國式燒烤
7地點:氣象台路與電台道交口
店名:鐵真紅燜羊肉
特色:屬於涮鍋,紅燜羊肉做鍋底(冬天紅燜羊肉,夏天刨冰店)
8地點:好象和平路後面的胡同,{百貨大樓後身不遠}
店名:津門肘子館
9地點:和平區皇家花園
店名:大鬍子羊肉串
特色:物美價廉
11地點:西湖道
店名:京東美食府( *** )
特色:京東牛肉
12地點:水上公園北路
名字:水煮魚香辣蟹
13名稱:上帝廚房
地點:柳州路實驗小學旁
特色:鮮墨魚丸『蝦丸,還有鮮老湯
14地點:環湖中路(消閑島附近)
店名:乾清花餃子
特色:餃子
15地點:尖山路黑牛城道交口
店名:花正餐廳
特色:自助 烤 涮

大理有哪些特色小吃?

1.永平黃燜雞:永平黃燜雞號稱「滇西一隻雞」,選材十分講究,必須是當地的優質土雞,保證雞肉鮮嫩柔韌的口感,再配以優質花椒、草果、大蒜、干辣椒、生薑等十幾種配料烹飪而成,色澤金黃,外表酥脆、雞肉滑嫩鮮美,備受食客親睞。

2.大理砂鍋魚:白族人吃魚講究一個「鮮」,在大理守著洱海吃魚,可謂得天獨厚。雪山融雪匯成了洱海之水,如此水質又滋養了分外鮮嫩的洱海魚。聞名的大理「砂鍋魚」,就是用洱海出產的新鮮鯉魚搭配著嫩雞片、火腿、冬菇十多種配料,在祥雲出產的砂鍋中小火慢慢烹制而成。

3.大理生皮:大理生皮最早起源於洱源縣,經過發展成為大理民族的一道傳統菜餚,當地土話將這種吃法叫「海格兒」。生皮選材與製作都特別講究,上好的生皮選取豬後腿肉和裡脊、腰脊作為主料,用稻草或麥秸燒火烤豬的外皮,至豬皮表層發黃,然後才用水洗凈,伴上佐料生吃。

4.喜洲粑粑:喜洲粑粑是流行於大理城鄉的一種風味小吃,又名破酥,是一種色、香、味都十分俱全的麥面烤餅,以喜洲本地的白族傳統粑粑最為有名。

5.燒餌塊:在大理旅遊,清早走在大街上,隨時可以看到一個個小攤,攤主在面前擺一個火盆,上面放置一張鐵絲網,網上擺著幾個白色的圓餅,下面燃燒著紅紅的栗炭火,這就是大理燒餌塊。

大連特色店有哪些?

護心肉鍋不太清楚
特色店可不少 給你推薦幾家本人喜歡的吧 網路烤肉 就是在紙上烤肉 我們家人都很喜歡吃的 他家的冷麵也很不錯 還有金漢斯 天天爆滿 久日隆豆撈還有朱開山筋頭巴腦 都很不錯

鼓浪嶼島上有哪些有特色店呢?求分享

1.海蠣煎 思明區龍頭路美食街(就在街心花園邊上,推薦海蠣煎10元,八爪魚10元,涼拌海蜇頭10元,再買2碗魚丸湯。
2.中街鹵味 思明區龍頭路雞爪 雞翅和翅尖
3.茶語時光:有兩家店,龍頭路分店在麥當勞對面,總店在鼓浪嶼內厝沃路358號(上島向右沿海岸線向右行,過了龍山洞向右100米上坡)有送免費地圖,各有風格。傳說中的招牌古追咖哩蟹,咖哩海鮮組合必吃, 118元/份。古追招牌奶茶,香濃順滑聽說古追奶茶可以和澳門的奶茶相媲美,被法國知名魔術師譽為中國最好的奶茶。薑母鴨,封肉,味道很正的廈門特產,可以帶上一大盒牛皮紙包裝的禮盒回家送人。推薦:古追牌咖喱蟹 ,古追奶茶,古追花草茶,古追薑母鴨,封肉。
4. 地道的廈門海鮮推薦:小彼德漁村(鼓浪嶼店):內厝沃路356號,著名的小彼德漁村(上島後經海底世界過龍山洞向右100米上坡)0592-2092537。(各類海鮮,招牌菜廈門特色香辣炒蟹,清蒸深海魚,跳跳魚豆腐湯、椒鹽蝦菇,特色廈門小吃。
5. 黃勝記肉脯和肉鬆,龍頭路95號, 100元8包。老闆很爽氣,大塊大塊的肉脯拿給路人品嘗,人家不好意思要,他還硬塞給人家。買多了還送旅行袋方便拎走——如此周到的小店,難怪每天人都多到爆。大家要記清楚是音樂廳附近那家,老闆不給試吃的就不是真的。
推薦:豬肉鋪、肉鬆
6. 葉氏麻糍:新華書店三叉路口。
7.不知名的小資的咖啡廳隨處都能遇到。

柳市有哪些特色店?

阿瓦山寨 地址:柳市柳翁西路852號 特色菜有山寨巨無霸(魚頭王) ~阿瓦滿堂紅(剁椒魚頭)
星期八火鍋 地址:樂清市建設東路供銷大廈 特色火鍋 百勝蜂比薩王子地址:柳市柳青路惠豐路交叉口 特色比薩餅 西山莊農家樂6 地址:樂成鎮西山水庫邊 農家菜(可以自帶菜給加工費)

大理有哪些有特色的旅店啊?

大理去過很多次,也住過很多酒店、客棧,最喜歡的還是大理晏園這家的精品客棧,周圍的環境自然、安靜,房間很舒適,值得入住。

雲南大理有哪些特色風景

一、 大理州風景大致分為蒼山十九峰一線和洱海沿岸一線發布,合稱蒼山洱海風景區。
1.蒼山風景區:從大理州西邊的漾濞縣的脈地鎮蒼山後花園、石門關起,連上大理市下關鎮將軍洞,大理古城片區國家級大理蒼山地質公園:感通寺、清碧溪、蒼山大峽谷一線,天龍八部影視城、七龍女池、洗馬潭一線,三月街、中和寺、中和溪一線,各風景區以蒼山玉帶雲連接,天龍洞、花甸壩、洱源縣清源洞一線。
2. 洱海一線:大理市下關鎮洱海公園(當地叫團山公園,是大理動物園、植物園、娛樂場所為一體)、洱海森林公園、天寶街的天寶公園(南詔和唐朝發生戰爭的歷史)、海東鎮的天鏡閣、挖色鎮普陀島、雙廊鎮風情島和金梭島、上關鎮的羅時江濕地公園。大理古城、周城的蝴蝶泉公園。
二大理州縣份風景:
1.祥雲縣:佛教聖地——舍利塔林立的水目山,休閑娛樂一體的青海湖,卡斯特地貌的清華洞,最早叫雲南的地方——AAAA級雲南驛風景區。祥雲縣城的祥雲古城。還有到祥雲一定要看雲,那裡的雲變幻莫測。
2.漾濞縣:萬夫莫擋的石門關、杜鵑花海洋的蒼山後花園。
3.巍山縣:國家級歷史古城——巍山古城,觀音山和觀音寺、蓮花寺, *** 建築群,道教名山——巍寶山,還有鳥類遷徙的分水嶺——鳥道雄關。
4.永平縣:以木蓮花聞名的雲台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5.雲龍縣:千年白族村——諾鄧古鎮(又名太極村,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屬於蜀國地,建築大致形成於唐朝,美食有諾鄧火腿,已經上《舌尖》了。)、天池自然風景區。
6.南澗縣:南澗土林,土林還沒有完全開發,屬於很原生態,去玩的要趕緊,開發後可能就不好玩了。
7.賓川縣:佛教名山的釋迦摩尼大弟子迦葉的道場——雞足山,茶馬古道上的周城古鎮。
8.洱源縣:鄧川鎮德源山鄧賧詔遺址、白潔聖妃廟,右所鎮的西湖、萬畝荷田的東湖,洱源縣的茈碧湖和城隍廟及附近的大理名人王淞墓,鳳羽鎮的帝釋山、元代的火葬墓群、鎮蝗塔、清源洞,牛街的火焰山溫泉和海西海。
9.劍川縣:劍湖、沙溪古鎮、「天南瑰寶」的石寶山風景區。

西安的特色店有哪些

賈三灌湯包,在 *** 街里
王老大葫蘆頭 在東門外柿園路上
李老四肉夾饃 在互助路職培大廈旁邊 門面很小,但是人很多
橋梓口的臘牛羊肉
太多了。。。。。
服裝,大街小巷。。。。。

❸ 來雲南,這六個小眾古鎮不要錯過,人少景美,美食也多

看不完的雲南美景,數不完的民族風情

說起雲南古鎮,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大理古城、麗江古城、雙廊古鎮,大理的風花雪月、麗江的玉龍雪山、雙廊的洱海,無一不令人神之嚮往,可久而久之,去的人多了,難免人潮擁擠、商業化。如果你想在 旅遊 旺季度有一段不動聲色的時光,不妨來這幾個少有人知的古鎮待待,這里才是正真的人少景美, 美食 也多。

娜允古鎮

娜允古鎮距今已有七百多年 歷史 ,「娜允」即傣語「na veng」,允是傣語京城的意思,即「內京」之意,同時,它也是中國的最後一個傣族古鎮。在這里有傣漢兩個民族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築群,有空去土司衙門看看牆上艷麗的壁畫,是傣族 歷史 的記載。娜允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恬靜閑適的美感,歲月靜好的舒適,在這里你會吃到正宗的傣族菜,感受到濃濃的東南亞風情。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這個名字,根據藏語發音,則有兩層含義,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另一為「月光之城」。香格里拉的獨克宗古城不像麗江古城那樣有一種水鄉般的婉約,也不像大理古城那樣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氣息,反倒顯得有一些清冷和堅硬。沿街漫步,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兩旁古樸的木屋,陽光從頭頂灑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在龜山公園里,有著世界上最大轉經筒,可以在人多的時候一起去轉轉,但轉動的圈數一定要是三的倍數,而且是順時針轉動,寓意著祈福。

白沙古鎮

距麗江古城僅10公里,但比麗江古城少了不少喧鬧,它北臨玉龍雪山,西依芝山,是納西族的古都、世界級「古納西王國」,是木氏家族的發源地,在這里,你會體會到最原始的納西民風和習俗。圍牆上訴說著幾百年文化 歷史 的東巴壁畫,遠處傳來東巴古樂,東巴文字躍然紙上,街道上年逾古稀的老奶奶,香味撲鼻的雞豆涼粉,眺望遠處雲霧繚繞的玉龍雪山,目之所及都是愜意,這一切都是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氣。

和順古鎮

古名「陽溫墩」,位於銀杏之鄉騰沖,幾百年來,各種文化在這里融合碰撞,形成了這里獨有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和順有 歷史 悠久的中式建築,有南亞風格的宗祠,有徽派建築文化的木雕,更有西式哥特風的圓拱窗,形成了國內少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和順的當地特色 美食 也很不錯,價格也不貴,木瓜雞、糖粑粑、煮餌絲等,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吃一餐和順三滴水,幾乎囊括了騰沖的的所有風味特色。

諾鄧古鎮

諾鄧古鎮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以北的深山裡,是一個有著上千年 歷史 的白族村寨,四面環山,美景盡收眼底。這里是為數不多的還保留原生態生活的古鎮,擁有百年樹齡的古榕樹、古黃連木,民居依山而建,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著少數民族的質朴感。有了美景,別忘了 美食 ,這里的諾鄧火腿可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溫潤的氣候,造就了名揚古今的諾鄧火腿。

建水古城

這里曾因為地處偏遠,交通的限制而鮮少人知,在這座邊陲小城中,它深藏的 歷史 文化、人文景觀、民族風情以及眾多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築、古文物等,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去發現它們的故事。來這里,你只會感到驚喜,小眾、安靜,沒有太多的遊客,大部分都是當地人,讓你感到親切,去看一看古橋夕陽。坐一坐最慢的火車,吃一吃建水燒豆腐,飯後散散步,走在青石板路上,靜靜的感受獨處時光。

❹ 雲南大理劍川一馬鍋頭,回到故鄉村莊守護茶馬古道,做馬幫羅鍋飯

「六月放羊雨水多,自背羅鍋上山坡。好吃不過羅鍋飯,柴又濕來煙又多。」這首山歌里唱的羅鍋飯,就是茶馬古道上的趕馬人,日常吃的「馬幫飯」。「馬鍋頭」趙宗銘帶著我們重走了雲南劍川羊岑段的茶馬古道之後,還盛情邀請我們品嘗馬幫的日常飲食羅鍋飯。


趙宗銘說,西南地區環境復雜、山路崎嶇、氣候多變,馬幫的趕馬人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中,行走險道,歷經雄關,風餐露宿,出沒於人煙稀少的莽莽群山之中,通常一兩個月才能還鄉。而在這漫長的旅途之中,羅鍋飯就是他們日常的飲食。

趙宗銘說,馬幫一般有兩種組織形式;一種是專業馬幫,另一種是臨時的「拼伙幫」。大的馬幫內部組織嚴密,一般在馬幫里有「大鍋頭」,「二鍋頭」,「 三鍋頭」和趕馬人一起組成,他們在馬幫內各司其職。其中「大鍋頭」是馬幫的首領,「二鍋頭」是馬幫的二號人物,協助大鍋頭辦事,「三鍋頭」負責管理馬幫的經濟收支賬目和生活。而臨時的「拼伙幫」,就要一人身兼多職,且出發前要碰頭約定,旅途中各帶一件餐飲用具,「搭夥」同行。

介紹了馬幫的基本組織以後,只見趙宗銘拿起一個被燒得黑黢黢的鍋,先把洗好的米倒進鍋里,米鋪平以後,又把切成小塊的洋芋鋪滿羅鍋,最後在洋芋上放滿火腿肉。等這一切都做好以後,趙宗銘把羅鍋放在一台藏式火爐上。

他說:「以前生活在雲南壩區和大山裡的少數民族,都愛煮羅鍋飯,一般是把羅鍋支在火塘上的鐵三角架上,還有的是支在三塊石頭或土基磚上,這些地方的火塘一年四季不滅,也因產長時間的煙火熏烤,屋子裡都黢黑一片,火塘上的羅鍋自然也不能倖免。不過馬幫的趕馬人都是在野外做飯,煮羅鍋飯的柴火都是順手撿的。馬幫吃飯也有規矩。一般馬幫朝哪個方向走,生火做飯的鍋樁就要正對哪個方向,燒柴也必須順一個方向,切忌燒對頭柴。」

羅鍋在火塘上差不多煮了半個小時,趙宗銘打開鍋,看了一眼,說還沒有好,要換個方式繼續燒。這次是燒四周了,原來馬幫飯是吊在火上煮的,他是想盡最大可能復原真正的馬幫飯的原始口味。最後一個環節又把整個飯鍋倒過來,這是要羅鍋四周都要火燒烤到,這樣煮出來的米飯才熟的均勻。

差不過又過了十來分鍾,趙宗銘再次檢查羅鍋,這才確認飯終於做好了,打開鍋蓋的那一瞬,米香夾雜著臘肉的相位,香氣撲鼻,直刺味蕾。「以前馬幫在旅途中開飯時,馬鍋頭坐在飯羅鍋正對面,面對要走的方向。大鍋頭第一個添飯,添飯時要平平地舀最上面一層,切忌在飯羅鍋中挖一個深坑,盛完飯的勺子要仰面平放,切忌翻轉過來。」趙宗銘說道。

「趕馬人中途飲食進餐叫「開亮」。吃飯時的第一碗不許泡湯,坐下來不許腳伸直。吃飯吃得快的人,也就是第一個吃完的人,只洗自己的筷子,最後吃完的人要洗碗洗鑼鍋,鑼鍋不能翻撲,一翻撲就不吉利,誰翻撲了餐具,就要罰他請客吃飯,或買香火來消災。」

「因為以前馬幫走的路太險惡了,常常可能遇到不測之事,所以趕馬人都有點迷信。不僅逢廟必拜,祈求神靈保佑,而且馬幫里還有很多禁忌。比如「開亮」時,飯勺不能放在鍋里,如果有人不小心把飯勺放在鍋里,就會被認為過河時馬可能會掉入水中。吃飯的飯勺也不能敲鍋邊,否則可能會有吵架斗毆之類的事情發生。「打尖」時,馬幫里的馬鞍也要順著放,預示著在一路都能順順利利……」

我們一邊品嘗著馬幫飯,一邊聽馬鍋頭講馬幫的 歷史 和文化,在馬鍋頭的講述中,我們想像著千百年前,無數的馬幫,唱著小調,響著駝鈴,闖過了橫斷山的險惡,走過了滇西北的荒蠻,在茶馬古道上默默穿行,橫穿世界屋脊……

【我是夏夢,不跟風,不做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