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桂林牛舌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桂林牛舌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2-21 07:08:19

❶ 牛最好吃的部位排名

牛最好吃的部位排名:

1、五花腱。後腿內側的兩小條即為五花腱,彈性豐富,極致新鮮,由於肉里包筋,脆爽十足!每300斤僅有1斤,可謂口口金貴。

2、吊龍。即牛裡脊,是附於裡脊外的一層肥瘦均勻的嫩肉。其特點是肥肉不膩,鮮甜彈牙,瘦卻不柴,肉汁飽滿,可謂登峰造極的無上美味。

3、匙柄。位於牛肋骨之下,無論肥瘦,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入口柔軟又超彈,極有拉伸感。

4、胸口朥。牛心臟旁的一塊脂肪,看起來白白一片片,屬稀有部位,大而肥的牛才有。新鮮的胸口朥呈白色,較有嚼勁,肥而不膩十分脆爽。

5、肥胼。在整頭牛身上僅佔百分之八的量,只有熟練的師傅才能將其分解剔出,特難得!牛腹部的夾層肉,肥瘦各一層,吃著肥香又飽滿。

6、雪花。所謂「雪花」,是脂肪沉積到肌肉纖維之間,形成明顯的紅、白相間,狀似大理石花紋的牛肉。肥瘦相間,口感柔潤,極為鮮嫩,肉中上品。

7、牛舌。每頭牛僅有一牛舌,肉量可顯珍貴。與牛肉的口感不盡相同,但長期咀嚼嫩草形成了牛舌別樣的柔嫩質感,軟中帶韌,韌中含滑。

8、匙皮肉。也稱匙仁,位於牛脖仁下方的部位,接近肋骨,因為連著脖子,筋肉結實,肉中間常穿插著細筋,脂肪含量高,非常鮮嫩。

9、腳趾肉。俗稱三花腱,這塊肉位於上臂,稱為前腿肌腱,位於肩胛骨里側,有粗筋通過,肉質酥脆,汁水鮮甜。

10、嫩肉是位於臀腿部位的肉,產量較大,甜度高,一般會切的比較厚,涮之前滴幾滴油拌勻一下,軟嫩滑溜!

❷ 牛肉部位好吃排行

牛肉好吃的部位排行為:牛裡脊肉、牛肩胛肉、牛小排、牛外脊肉、牛舌。

1、牛裡脊肉

牛裡脊肉又分為「西冷(Sirloin)」、「菲利(Fillet)」,是切割自牛背部的柔嫩瘦肉,去骨或未去骨皆可買到,適合燒烤。菲利是切自沙朗肉中段,可切成牛排或燒烤。

❸ 歐牛食品的火鍋牛舌好不好吃啊

好吃。歐牛食品的火鍋牛舌,好吃,價格不貴,比較新鮮,貨真價實,品質有保證。

❹ 桂林有哪些好吃

特產和小吃~~~

1.到桂林不能不吃的--桂林米粉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也非常有名。桂林人吃米粉就象是北方人吃麵食一樣,天天都吃,只重味道,不記店面的大小與裝飾,越是老店,生意越好。 桂林街頭,時時可見穿著入時的小姐和一身筆挺西裝的男士, 等不著座位,就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站著就食,全心品味米粉,絲毫不覺難堪。

據說前些年美國的快餐大姐大麥當勞放棄桂林市場的原因
就是認為桂林米粉這一中式快餐已經占據了桂林快餐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了,
而且價格便宜,每碗壹元伍角至貳元,
任憑唐那老兄橫掃中國大江南北重鎮,百般紅火,
但也實難與桂林米粉抗衡,故擇徑前往他方。
那也只是前幾年,現在桂林慢慢也步入了都市化,

特別是1998年城建之後,桂林市政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麥當勞,肯德基也當然會有了,

但是,便宜的桂林米粉還是我們桂林人的首選。

桂林米粉久負盛名,不僅在於清澈甘甜的灕江水製作的米粉
本身爽滑柔韌,而且在於鹵水、調料和配菜的講究。

其中,光是配菜就不下十幾種:
鹵菜(鹵好的肉類過油稍炸,使其甘香韌脆)有牛肉、牛、豬嚼吧肉(拱嘴部位)、牛舌、牛黏貼(胰臓部位)、牛肚、豬肚、馬肉、豬尾節(大腸部位)、 土製臘味(以臘腸居多,帶煙熏味)等等。配菜中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豬肉鍋燒,製作要經過幾道工序,將上好的連皮五花肉先加各種香料腌製片刻後煮熟,再將蜂蜜、漿油等調料特別處理肉皮,最後再放到油鍋中先是中火將皮朝下炸,再到大火四面炸,待外脆內香、皮色金黃時撈出,切成薄薄一片,,不說味道是肉皮香脆、瘦肉酥軟透著清清的原味淡香、肥肉一含即化可口不膩之外,光是色彩就已是讓人垂涎三尺:一道金色的肉皮、夾著多層油亮雪白的視肥瘦所需而厚薄不一的肥肉、多層保持原嫩色的絲絲可見的瘦豬肉,怎不讓人隱隱心動?
鹵水則是肉類鹵後的湯加上數十種中葯、香料熬制十二個小時所得的鹵水。
其中關鍵是在不同時候所需要的不同火候,抓准了才能得到最佳的鹵水。
調料則多視口味而定,有油炸水泡黃豆(現許多粉店以花生仁代之)、
蔥花、香菜、碎生辣椒、紅椒油、老蒜蓉、白醋 ,桂林酸(酸辣椒、酸蘿卜、酸筍、酸菜、酸豆角等,最常見的為酸豆角)、等等。

撈米粉就是用漏勺裝上米粉放入熱開水中,不停用筷子攪開,裝入碗中,一碗熱騰騰的米粉,鋪上一層鹵萊、一片金色光亮鍋燒,加些酥脆的黃豆或花生米,撒點蔥花、香菜,淋上熟油、鹵水,最後聽到沉悶的「啪」一聲,老蒜蓉應聲入碗,端上來香氣四溢,鮮美可人。
桂林米粉的特色:鹵菜甘香和鹵水鮮甜。
桂林米粉沒有了鹵水,那就不能叫桂林米粉了。

2.獨具民族特色的---油茶

環繞桂林四周的各縣少數民族都盛行「打」油茶,
據說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譽為「爽神湯」。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
油茶的統—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
放人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
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 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 喝油茶必須配以各種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種油炸和炒香的食品。

苗、瑤、侗等少數民族地區佐食多半是炒黃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則就是糯米飯團或糯米粉糍粑。

恭城平樂一帶縣城佐食則較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數種以上, 請客人喝油茶往往擺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來就像請客吃飯。
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種禮節,主人雙手捧茶敬客,並說些謙恭的話,善歌者還以歌代言,客人必須喝完兩碗,才算給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雙之意。
兩碗之後不想再喝,便將碗筷一並交給主人,
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則表示還想繼續喝,
主人就高高興興地再斟滿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裡。
瑤族則在第一、二碗送來時不送筷子,
並將米花、炒豆之類的小吃加入碗里。
喝完碗里的茶還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餘不盡,
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須喝三碗以上,
只喝一兩碗,主人會不高興的.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 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3.地方小吃--田螺

桂林田螺是很地方特色的小吃,
每天在夜市擺賣及中高低檔次餐廳也均可吃到。 吃時,挑開螺的頂蓋,撮著嘴用力喝進去,吃完田螺再喝湯,其味道又辣又鮮,特別開胃。
田螺身短圓、尾部尖實、螺肉結實,個大, 多生活在水田、池塘。
螺絲肉性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以及維生索C、鈣質和其他礦物質,能清熱、明目、生津,如果感冒初發,吃碗田螺,定會使你精神大爽,恢復健康。
桂林煮田螺很有講究,買回來的螺螄, 一定要放些鹽在清水中養幾天,每天都要換水, 讓螺螄把肚裡的泥巴及排泄物吐掉, 再用刷子將附在外殼上的雜物清洗干凈,敲掉螺尾,便於吸吮。
加入油、鹽、姜、沙姜、三花酒、酸筍、 酸辣椒、紫蘇葉、八角、草果,用武火爆炒, 再放入豬骨頭湯用小火燜約2小時後再炒,非常進味, 於是清香鮮辣的田螺便做成了。 如果在吃前,再加入蒜泥、蔥花等調味品,吃起來就更有味道。
吃田螺,講究「喝」,要用手指捏緊螺蛔, 嘴巴湊近螺口用力吸吮,便會發出「噝噝」的聲音,很美妙。 當用力時,會同時將肉與湯吸出, 當螺螄肉吸不出來時就需用小竹簽來幫忙挑出。 螺螄湯是煮田螺的精華,用它做出的螺螄米粉, 鮮辣得會令人額上冒汗,臉上放光,過癮極了。 炎熱的夏季,約上一堆朋友,找個夜市小攤, 叫上幾份田螺,拿上桂林的漓泉啤酒, 大家辣到沒有汗流下來,真的是很過癮的事!~

3.桂林菜例舉

扒絲芋頭

採用桂林特產的荔蒲芋頭,削皮後用蛋青、澱粉裹入後油炸,待炸到色澤鮮黃時澆上糖汁,(糖汁用冰糖、醋、水調制而成)里香外脆、松酥爽口。菜的旁邊擺放一小碗清水,作用於切斷糖汁絲,也可起到降火作用。

柚子皮炒肉絲

採用陽朔柚子皮,把里外黃色部分去掉取中間薄薄一層白蘘,曬干後沸水撩過,清水扎干凈,加入調料與肉絲炒,可吃出柚子的清香,是道綠色食品菜餚。

香芋扣肉 :

用五花肉切成約0.5公分厚,煮成八成爛後油炸。荔蒲芋頭也切同肉一樣厚度油炸成金黃色,與五花肉一塊塊相隔、相扣,放入調料:豆腐乳等,吃起來味香、不膩、爽口。

荔蒲芋頭

荔蒲縣城位於桂林市的西南方,芋頭是荔蒲有名的特產, 因其味香可口,口感酥滑而遠近聞名, 歷史上都作為廣西的首選貢品在歲末進貢皇家大典, 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間達到了極盛。 近年隨著電視劇《宰相劉鑼鍋》的播出, 荔蒲芋頭更是在全國家喻戶曉。 荔蒲芋頭與眾不同的是,芋肉有紫色的檳榔花紋, 肉質細膩,煮熟後甘香松軟,風味特殊,人們又叫它檳榔芋。

沙田柚

桂林市陽朔一帶,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種出的柚子無論形、色、香、味都和沙田產品差不多, 因此人們把陽朔產的柚子,也統稱為「沙田柚」了。
它的果實上端是個短頸,下端大而圓, 每個重一二後、二三後不等, 底部有個金錢狀痕跡,皮油黃。 柚肉甜潤多汁,香脆爽口,是秋冬的佳果。 因它有一層厚皮,便於長途攜帶, 能較長時間保存柚肉不變質,被人譽為「天然罐頭」。

菜名:酸炒干魚仔
干魚仔指的是烘乾後的河魚,生長在河中。干魚的製作過程:用燒果皮之煙熏後用炭火烘、用太陽曬干。做此道菜的酸多為桂林口味的酸筍,酸辣椒。把干魚、酸辣椒、酸筍爆炒後放入桂林三花酒、水蓋上鍋蓋紅燜至干魚發脹後再加入蒜苗等香料,酸辣爽口,非常開胃。 桂林酸品是比較特別的小吃, 可以用以做菜,也可以直接當成零食。

桂林菜還有很多很多,沒有圖例,給大家一點文字介紹吧

白果燉老鴨:傳統滋補菜,

採用桂林特產白果、老鴨切塊、火腿片及各種配料, 放入燉盅上籠火蒸而成。 其特點是鴨肉鮮香、白果滑嫩、湯清味濃, 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蛤蚧燉全雞:為榕湖飯店特級廚師秦永焰創新名菜。

1988年5月全國第二次烹飪大賽中榮獲金牌。 採用三黃仔雞,一對蛤蚧,配上桂元肉和作料,幾片火煺點綴其間 然後用沙紙貼蓋瓷缽口縫,上籠旺火燉2小時即成。 具有醇香濃郁、潤肺止咳、壯陽補腎功能。

羅漢汽鍋雞:傳統滋補名菜,

採用三黃或烏雞肉、羅漢果和中葯黃杞黨參、佐料, 以汽鍋蒸制而成。 具肉質香嫩,湯味鮮甜、補腎養精、降低血壓功能。

馬蹄炒雞球:傳統風味名菜,

採用正宗桂林馬蹄、上好雞肉、鮮香菇及各式佐料, 精心加工熟炒而成。 特點是色白形圓、質嫩消渣,具有補中益、滋陰補腎功能。

冬筍炒牛肉:傳統家常菜。

採用桂北特產冬筍、上好牛肉、木耳、香菇及佐料、 精工烹炒,裝盤即成。 特點為牛肉嫩滑,冬筍鮮脆,色鮮味美, 具有滋陰補血,健脾養胃功效。

桂林荷葉鴨:傳統滋補名菜。

採用光鴨、干荷葉、瘦肉丁、熟冬筍丁、臘肉丁、炸香荔芋丁、 香菇丁、嫩青豆、蝦米和佐料,將光鴨油炸至金黃, 將丁塊和佐料翻炒片刻,放入鴨肚中, 用荷葉包好上籠火蒸而成。 荷葉清香,鴨肉滑嫩、餡料味美, 具有養胃生津,固精補氣功能。

馬蹄蒸肉餅: 桂林傳統菜。

菜用削皮馬蹄、新鮮瘦肉和各式佐料,精心加工烹蒸而成。 特點是味道鮮美、質脆爽口、冬夏皆宜。 具有清熱解渴、開胃下食、溫中補氣功效

荷葉粉蒸肉:傳統家常名菜。

採用帶皮五花肉、綠豆粉、荷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 將肉煮熟、上醬油炸,粘上綠豆粉,用荷葉包好,放入碟中上籠旺火蒸熟即成。 特點是色綠黃、荷葉清香、松軟可口、肥而不膩, 具有清熱解毒、降膽固醇功能。 桂花炒肉鬆:傳統滋補名菜。 採用鮮花、瘦肉、雞蛋及各式佐料精工燴炒而成。 特點是肉鬆干香、蛋松色黃、桂花清香,屬下酒佳餚。 具有腹胃平肝、益腎散寒功能。

烤乳豬:桂林特色菜。

乳豬需用糯米或大米味養,使其肉細皮嫩為上。然後以獨特工藝、熟練的火工精心烤制,使其皮絲黃透亮, 然後切塊上盤,拌以蔥醬、白糖食之, 其味香甜鬆脆、肉質細嫩甘香, 具有滋心潤肺、養顏養容功效。 玉竹煮牛肉:傳統家常菜。 採用玉竹、牛肉、精鹽、湯水作原料。 將玉竹放入瓦罐中加湯煮出味, 再加牛肉及佐料煮至肉燴湯濃,即可裝碗上席。 具有養胃益氣、滋補健身功能。

4.風味小吃

粉利:

是用上好大米細磨成漿, 搓搜成小圓柱狀, 蒸至八成熟, 取出晾乾即成。 桂林粉利上市說要在冬季春節前後, 吃時切成條狀, 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 特點是色鮮味美、香滑爽口。

豆蓉糯米飯:

將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飯團, 以甜豆蓉為主餡, 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夾人些蔥花、油, 米飯柔韌, 餡心鮮香, 饒有風味。 現又有以香腸、煮牛肉等做餡的咸糯米飯, 亦別有風味。 為桂林人早餐常見小吃。

桂林松糕:

用糯米摻粳米適量磨成粉, 稍摻些黃糖水拌勻, 再將半干半濕的米粉層層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時熟透即成。 其味松軟爽口, 香甜宜人, 若再配以荔浦芋頭丁, 其味更佳。 桂林習俗, 松糕一般用於喜慶場合, 如生日賀壽、得子、新屋上樑等, 常贈以松糕, 以示慶賀。 為桂林的著名風味小吃, 今市場上亦不時有售。

湯圓:

桂林湯圓比一般的湯圓個稍小,是用上好糯米磨漿,壓干成粉,再和成團做皮,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 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 滑爽、營養豐富,是小吃中的名品。

❺ 牛身上好吃的部位排序

牛身上好吃的部位排序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五花腱
即後腿內側的兩小條,這個部位的肉彈性豐富,非常新鮮,其肉里還有筋,吃起來脆嫩爽口。
2、吊龍
吊龍也就是牛裡脊,是附著於裡脊外的一層肥瘦均勻的嫩肉。它的特點是肥而不膩,鮮甜彈牙,瘦而不柴,肉汁飽滿,適合做成各種菜餚。
3、匙柄
匙柄位於牛肋骨之下,無論肥瘦,中間都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入口柔軟,而且還有拉伸感。


8、匙皮肉
匙皮肉也稱匙仁,位於牛脖下方的部位,接近於肋骨,因為連著脖子,筋肉比較結實,肉中間常常會穿插著細筋,且脂肪含量高,鮮嫩甜美。
9、腳趾肉
腳趾肉俗稱三花腱,這塊肉位於上臂,也稱為前腿肌腱,位於肩胛骨里側,其中有粗筋通過,肉質比較酥脆。
10、嫩肉
嫩肉是位於臀腿部位的肉,產量較大,且甜度高,通常會切的比較厚,在涮之前可以滴幾滴油拌勻一下,這樣會更軟嫩爽滑。
以上就是小編的分享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❻ 桂林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桂林好吃的有:最出名的屬於桂林米粉,還有桂林的椿記燒鵝,桂林啤酒魚,灕江魚,桂林松糕,尼姑素麵,清蒸灕江魚,桂林啤酒魚,爆炒灕江蝦,荷葉粉蒸肉,陽朔田螺釀,白果燉老鴨。
桂林好玩的景點推薦

灕江

灕江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貓兒山(興安縣內),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酷似一條青羅帶,蜿蜒於萬點奇蜂之間,人稱「百里灕江、百里畫廊」。目前開放的灕江游覽有三段:市區水上游覽、灕江精華游、陽朔灕江水上游。

桂林—陽朔遊船

票價

磨盤山碼頭—陽朔龍頭山碼頭 普通船210 元/ 人(含船上中式盒飯1 份),開船時間 8:30,9:00,9:30,10:30 。

桂林竹江碼頭—陽朔碧蓮峰碼頭 豪華船270/人(含船上6-8人圍桌午餐),開船時間9:00,9:30。

灕江精華漂流

票價

楊堤—九馬畫山110 元

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位於灕江東岸,距市中心 15 公里,是桂林市面積最大的綜合性公園。這里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四絕於一體。主要景觀有七星岩、花橋、普陀山、駝峰、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們的必游之地。

七星岩

它是公園內最著名的景點,位於公園普陀山腹。七星岩是地下河形成的岩洞,古時稱棲霞洞。岩洞入口在天璣峰的西南半山腰,出口在東麓,內分三層。下層是現代地下河,常年有水,泛舟邀游可游覽漩礬台、黑岩、鹿洞、光岩等景;中層猶如一條地下天然畫廊,遊程長達800 米。洞內鍾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麗。上層高於中層8 -12米,殘留的痕跡尚可辨認。

門票

成人票55元

七星岩門票60元

交通

① 公交車10、11、14、18、25、30、31、98、52、58等路車可達景區花橋大門。

② 公交車14、25、28、30、31、98、52路可達景區駝峰大門。

象山公園

象山公園以象鼻山為主體,位於市內桃花江注入灕江處,濱江路的南端,因其山形酷似一頭巨象臨江汲水而得名。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鼻岩、象眼岩、普賢塔、雲峰寺以及舍利塔。象山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引人入勝,被人們視為桂林山水的代表。

看點介紹

象鼻山

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灕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被譽為桂林市的城徽。「象山水月」為桂林山水一絕。

水月洞

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水月洞在象鼻象腿之間,如同一輪臨水皓月,構成「象山水月」奇景。

票價:75元

景區開放時間:7 :00—21:30(12月至3 月)

6 :30—21:30(4 月至11月)

交通 可乘坐免費公益車(57路、58路),公交車(2 路、23路), 景區穿梭巴士或自駕車直達景區。

冠岩

世界溶洞之冠,位於風景秀麗的灕江中段,其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及風土人情獨具特色,是百里灕江精華段唯一開發的旅遊風景區,被譽為「灕江明珠」和「灕江零距離景區」。冠岩水洞長年封閉,景觀保護良好,洞內千姿百態的石鍾乳、石筍、石柱、石幔,大量的雲盆、邊石壩、鵝管、穴珠、掉岩、天鍋等別具風采。

票價:冠岩80元

單程電動觀光滑道 30元

開放時間 8:00- 18:00

交通

① 在汽車總站乘「桂林- 冠岩」專線車到冠岩車費8 元。發車時間:桂林最早發車7 :30,冠岩返回最遲18:30。每20分鍾一趟。

② 可游覽灕江途中停靠冠岩碼頭後游覽。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位於龍勝縣東南部和平鄉境內,距桂林市區77公里,距龍勝縣城17 公里,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龍脊梯田地處海拔 1916 米的深山,共分為金坑•大寨紅瑤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龍脊古壯寨梯田觀景區。

票價 198 元

遇龍河

遇龍河是灕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人稱「小灕江」。遇龍河景區包括沿河兩岸的帶狀景緻。其中以陽朔遇龍橋到青厄渡這一段風景最佳。主要景點有:犀牛塘、水厄風光、五指山、朝陽寨、仙桂橋、遇龍橋、歸義古城遺址、漢墓群、東暈岩、八仙過海等近20處。

票價:金龍橋—舊縣180 元

交通

① 可在陽朔汽車站乘坐開往金寶(白沙)方向(15分鍾一趟)的汽車,票價4 元/人,白沙遇龍村(金龍橋站下車)。

② 從西街租車,騎至遇龍河,沿 312 國道騎行約9 公里到達白沙鎮,1 個半小時左右到達漂流碼頭。或者騎車沿江而下,遇龍河到大榕樹約15公里。

③ 在陽朔乘到桂林的班車在白沙鎮下車,票價2 元,在白沙鎮坐三輪車。2 元就可以到遇龍橋。

陽朔西街

西街寬僅8 米,長1000 多米,大理石路面,呈彎曲的 S 形,經歷幾百年的踐踏,依然暗青油亮,路兩旁是清代遺留下來的老式磚房,飛檐、青瓦、白牆、紅窗的特色透露出南方小城鎮獨有的風韻和嶺南建築的質朴典雅。

濃濃的鄉村氛圍中流淌著純正的小資情調,樸素的民風里包容著令人驚訝的國際元素,陽朔人愛吃的糍粑與米粉、正宗的義大利咖啡與西餐、古老的中國畫、最前衛的休閑風尚、國語、英文、法語、義大利語乃至西班牙語……種種看似不可能的,全部糅合在長度不足1000 米的嶺南小街里。

交通

① 在桂林南站前廣場,乘坐發往陽朔的班車,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左右,票價20 元左右。如果想在楊堤路口、白沙等地下車,非乘它不可。

② 在桂林汽車總站(與火車站同在中山路,相隔一站路),乘坐直達車,票價20元左右。此班車中途不停車。

③ 從磨盤山碼頭到陽朔縣城碼頭。全程4 個半小時左右,每天9:30和10:00各發一班船。船票在桂林各大酒店都有分銷點,一般需要提前購買船票。

月亮山

月亮山是陽朔境內的奇景,它在高田鄉鳳樓村邊,因為山頂有一個貫穿的大洞,好像一輪皓月,所以人們叫月亮山。從不同的角度變換觀看,此洞形狀也不斷變化。開著車賞月山,石拱的形狀會從彎彎的上弦月,逐漸變成半月、圓月,繼而又變成下弦月,十分奇妙。

票價 15元/ 人,登山5 元。

開放時間 7 :00-18:30(月亮山觀月道需20分鍾左右,若登頂需1 小時)

交通

① 陽朔到月亮山的過路公車 1 元/ 人,3 輪摩托一部10元左右。

② 陽朔縣城不大,建議租輛自行車賞山玩水。租自行車,10元/ 天,從陽朔縣城出發往矮山村方向(石馬路),約一小時;也可走321 國道,8 公里左右,但些路車多、人多。

③ 步行,走高田村的鄉間小路,沿途可觀景。從遇龍河漂流到工農橋,步行約一公里到月亮山。

❼ 牛舌有味蕾的地方好吃還是不好吃

牛舌有味蕾的地方也好吃。牛舌主要分為舌根、舌下肉和舌尖,其中有味蕾的部分主要是舌尖,這部分的肉是好吃的。牛舌又叫口條,由於屬於牛身上活動較多部位,脂肪含量小,一般是作為燒烤和鹵貨,尤其是燒烤牛舌,撒上調料,那個鮮嫩的味道和滿足的口感讓人難忘。所以牛舌有味蕾的地方好吃。

❽ 桂林特色小食

1.到桂林不能不吃的--桂林米粉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也非常有名.桂林人吃米粉就象是北方人吃麵食一樣,天天都吃,且只重味道,不記店面的大小與裝飾,越是老店,生意越好。
桂林街頭,時時可見穿著入時的小姐和一身筆挺西裝的男士,等不著座位,就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站著就食,
全心品味米粉,絲毫不覺難堪。
據說前些年美國的快餐大姐大麥當勞放棄桂林市場的原因
就是認為桂林米粉這一中式快餐已經占據了桂林快餐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了,而且價格便宜,每碗壹元伍角至貳元,
任憑唐那老兄橫掃中國大江南北重鎮,百般紅火,
但也實難與桂林米粉抗衡,故擇徑前往他方。

那也只是前幾年,現在桂林慢慢也步入了都市化,
特別是1998年城建之後,桂林市政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麥當勞,肯德基也當然會有了,但是,便宜的桂林米粉還是我們桂林人的首選。

桂林米粉久負盛名,不僅在於清澈甘甜的灕江水製作的米粉本身爽滑柔韌,而且在於鹵水、調料和配菜的講究。

其中,光是配菜就不下十幾種:

鹵菜(鹵好的肉類過油稍炸,使其甘香韌脆) 有牛肉、牛、豬嚼吧肉(拱嘴部位)、 牛舌、牛黏貼(胰臓部位)、牛肚、豬肚、馬肉、豬尾節(大腸部位)、土製臘味(以臘腸居多,帶煙熏味)等等。
配菜中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豬肉鍋燒,製作要經過幾道工序,
將上好的連皮五花肉先加各種香料腌製片刻後煮熟,再將蜂蜜、漿油等調料特別處理肉皮,最後再放到油鍋中先是中火將皮朝下炸,再到大火四面炸,
待外脆內香、皮色金黃時撈出,切成薄薄一片,
且不說味道是肉皮香脆、瘦肉酥軟透著清清的原味淡香、
肥肉一含即化可口不膩之外,
光是色彩就已是讓人垂涎三尺:一道金色的肉皮、
夾著多層油亮雪白的視肥瘦所需而厚薄不一的肥肉、
多層保持原嫩色的絲絲可見的瘦豬肉,怎不讓人隱隱心動?

鹵水則是肉類鹵後的湯加上數十種中葯、香料熬制十二個小時所得的鹵水。
其中關鍵是在不同時候所需要的不同火候,抓准了才能得到最佳的鹵水。

調料則多視口味而定,有油炸水泡黃豆(現許多粉店以花生仁代之)、蔥花、香菜、碎生辣椒、紅椒油、老蒜蓉、白醋桂林酸(酸辣椒、酸蘿卜、酸筍、酸菜、酸豆角等,最常見的為酸豆角)、等等。

撈米粉就是用漏勺裝上米粉放入熱開水中,不停用筷子攪開,裝入碗中,一碗熱騰騰的米粉,鋪上一層鹵萊、一片金色光亮鍋燒,加些酥脆的黃豆或花生米,撒點蔥花、香菜,淋上熟油、鹵水,最後聽到沉悶的「啪」一聲,老蒜蓉應聲入碗,端上來香氣四溢,鮮美可人。

桂林米粉的特色:鹵菜甘香和鹵水鮮甜。
桂林米粉沒有了鹵水,那就不能叫桂林米粉了。

2.獨具民族特色的---油茶

環繞桂林四周的各縣少數民族都盛行「打」油茶,據說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譽為「爽神湯」。油茶不說煮而稱「打」,是各地的統一稱法,而各地的油茶卻各有其不同的風味。

油茶的統—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人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

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
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

喝油茶必須配以各種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種油炸和炒香的食品。

苗、瑤、侗等少數民族地區佐食多半是炒黃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則就是糯米飯團或糯米粉糍粑。

恭城平樂一帶縣城佐食則較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數種以上,請客人喝油茶往往擺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來就像請客吃飯。

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種禮節,主人雙手捧茶敬客,並說些謙恭的話,善歌者還以歌代言,客人必須喝完兩碗,才算給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雙之意。兩碗之後不想再喝,便將碗筷一並交給主人,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則表示還想繼續喝,主人就高高興興地再斟滿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裡。

瑤族則在第一、二碗送來時不送筷子,並將米花、炒豆之類的小吃加入碗里。喝完碗里的茶還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餘不盡,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須喝三碗以上,只喝一兩碗,主人會不高興的。

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

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出於禮貌,你還是要把每一家人端上來的油茶喝完。

3.地方小吃--田螺

桂林田螺是很地方特色的小吃, 每天在夜市擺賣及中高低檔次餐廳也均可吃到。吃時,挑開螺的頂蓋,撮著嘴用力喝進去,吃完田螺再喝湯,其味道又辣又鮮,特別開胃。

田螺身短圓、尾部尖實、螺肉結實,個大,

多生活在水田、池塘。

螺絲肉性寒味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以及維生索C、鈣質和其他礦物質,

能清熱、明目、生津,

如果感冒初發,吃碗田螺,定會使你精神大爽,恢復健康。

桂林煮田螺很有講究,買回來的螺螄,

一定要放些鹽在清水中養幾天,每天都要換水,

讓螺螄把肚裡的泥巴及排泄物吐掉,

再用刷子將附在外殼上的雜物清洗干凈,敲掉螺尾,便於吸吮。

加入油、鹽、姜、沙姜、三花酒、酸筍、

酸辣椒、紫蘇葉、八角、草果,用武火爆炒,

再放入豬骨頭湯用小火燜約2小時後再炒,非常進味,

於是清香鮮辣的田螺便做成了。

如果在吃前,再加入蒜泥、蔥花等調味品,吃起來就更有味道。

吃田螺,講究「喝」,要用手指捏緊螺蛔,

嘴巴湊近螺口用力吸吮,便會發出「噝噝」的聲音,很美妙。

當用力時,會同時將肉與湯吸出,

當螺螄肉吸不出來時就需用小竹簽來幫忙挑出。

螺螄湯是煮田螺的精華,用它做出的螺螄米粉,

鮮辣得會令人額上冒汗,臉上放光,過癮極了。

炎熱的夏季,約上一堆朋友,找個夜市小攤,

叫上幾份田螺,拿上桂林的漓泉啤酒,

把大家辣到沒有汗流下來,真的是很過癮的事!~

3.桂林菜例舉

菜名:扒絲芋頭
採用桂林特產的荔蒲芋頭,削皮後用蛋青、澱粉裹入後油炸,待炸到色澤鮮黃時澆上糖汁,(糖汁用冰糖、醋、水調制而成)里香外脆、松酥爽口。菜的旁邊擺放一小碗清水,作用於切斷糖汁絲,也可起到降火作用。

菜名:柚子皮炒肉絲
採用陽朔柚子皮,把里外黃色部分去掉取中間薄薄一層白蘘,曬干後沸水撩過,清水扎干凈,加入調料與肉絲炒,可吃出柚子的清香,是道綠色食品菜餚。

菜名:香芋扣肉
用五花肉切成約0.5公分厚,煮成八成爛後油炸。荔蒲芋頭也切同肉一樣厚度油炸成金黃色,與五花肉一塊塊相隔、相扣,放入調料:豆腐乳等,吃起來味香、不膩、爽口。

荔蒲芋頭

荔蒲縣城位於桂林市的西南方,芋頭是荔蒲有名的特產,

因其味香可口,口感酥滑而遠近聞名,

歷史上都作為廣西的首選貢品在歲末進貢皇家大典,

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間達到了極盛。

近年隨著電視劇《宰相劉鑼鍋》的播出,

荔蒲芋頭更是在全國家喻戶曉。

荔蒲芋頭與眾不同的是,芋肉有紫色的檳榔花紋,

肉質細膩,煮熟後甘香松軟,風味特殊,人們又叫它檳榔芋。

沙田柚

桂林市陽朔一帶,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種出的柚子無論形、色、香、味都和沙田產品差不多,

因此人們把陽朔產的柚子,也統稱為「沙田柚」了。

它的果實上端是個短頸,下端大而圓,

每個重一二後、二三後不等,

底部有個金錢狀痕跡,皮油黃。

柚肉甜潤多汁,香脆爽口,是秋冬的佳果。

因它有一層厚皮,便於長途攜帶,

能較長時間保存柚肉不變質,被人譽為「天然罐頭」。

菜名:酸炒干魚仔
干魚仔指的是烘乾後的河魚,生長在河中。干魚的製作過程:用燒果皮之煙熏後用炭火烘、用太陽曬干。做此道菜的酸多為桂林口味的酸筍,酸辣椒。把干魚、酸辣椒、酸筍爆炒後放入桂林三花酒、水蓋上鍋蓋紅燜至干魚發脹後再加入蒜苗等香料,酸辣爽口,非常開胃。

桂林酸品是比較特別的小吃,

可以用以做菜,也可以直接當成零食。

在桂林市區很多繁盛的街道商市都有以酸品為主打的商鋪,

最有名氣的商鋪是金不換酸品連鎖,

和八桂大廈一樓的文明路酸店和小香港酸店,

有機會去桂林,千萬不能錯過。

說不定,草草就在你身邊大吃著呢。

桂林菜還有很多很多,沒有圖例,給大家一點文字介紹吧

白果燉老鴨:傳統滋補菜,

採用桂林特產白果、老鴨切塊、火腿片及各種配料,

放入燉盅上籠火蒸而成。

其特點是鴨肉鮮香、白果滑嫩、湯清味濃,

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蛤蚧燉全雞:為榕湖飯店特級廚師秦永焰創新名菜。

1988年5月全國第二次烹飪大賽中榮獲金牌。

採用三黃仔雞,一對蛤蚧,配上桂元肉和作料,幾片火煺點綴其間

然後用沙紙貼蓋瓷缽口縫,上籠旺火燉2小時即成。

具有醇香濃郁、潤肺止咳、壯陽補腎功能。

羅漢汽鍋雞:傳統滋補名菜,

採用三黃或烏雞肉、羅漢果和中葯黃杞黨參、佐料,

以汽鍋蒸制而成。

具肉質香嫩,湯味鮮甜、補腎養精、降低血壓功能。

馬蹄炒雞球:傳統風味名菜,

採用正宗桂林馬蹄、上好雞肉、鮮香菇及各式佐料,

精心加工熟炒而成。

特點是色白形圓、質嫩消渣,具有補中益、滋陰補腎功能。

冬筍炒牛肉:傳統家常菜。

採用桂北特產冬筍、上好牛肉、木耳、香菇及佐料、

精工烹炒,裝盤即成。

特點為牛肉嫩滑,冬筍鮮脆,色鮮味美,

具有滋陰補血,健脾養胃功效。

桂林荷葉鴨:傳統滋補名菜。

採用光鴨、干荷葉、瘦肉丁、熟冬筍丁、臘肉丁、炸香荔芋丁、

香菇丁、嫩青豆、蝦米和佐料,將光鴨油炸至金黃,

將丁塊和佐料翻炒片刻,放入鴨肚中,

用荷葉包好上籠火蒸而成。

荷葉清香,鴨肉滑嫩、餡料味美,

具有養胃生津,固精補氣功能。

馬蹄蒸肉餅: 桂林傳統菜。

菜用削皮馬蹄、新鮮瘦肉和各式佐料,精心加工烹蒸而成。

特點是味道鮮美、質脆爽口、冬夏皆宜。

具有清熱解渴、開胃下食、溫中補氣功效

荷葉粉蒸肉:傳統家常名菜。

採用帶皮五花肉、綠豆粉、荷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

將肉煮熟、上醬油炸,粘上綠豆粉,

用荷葉包好,放入碟中上籠旺火蒸熟即成。

特點是色綠黃、荷葉清香、松軟可口、肥而不膩,

具有清熱解毒、降膽固醇功能。

桂花炒肉鬆:傳統滋補名菜。

採用鮮花、瘦肉、雞蛋及各式佐料精工燴炒而成。

特點是肉鬆干香、蛋松色黃、桂花清香,屬下酒佳餚。

具有腹胃平肝、益腎散寒功能。

烤乳豬:桂林特色菜。

乳豬需用糯米或大米味養,使其肉細皮嫩為上。

然後以獨特工藝、熟練的火工精心烤制,使其皮絲黃透亮,

然後切塊上盤,拌以蔥醬、白糖食之,

其味香甜鬆脆、肉質細嫩甘香,

具有滋心潤肺、養顏養容功效。

玉竹煮牛肉:傳統家常菜。

採用玉竹、牛肉、精鹽、湯水作原料。

將玉竹放入瓦罐中加湯煮出味,

再加牛肉及佐料煮至肉燴湯濃,即可裝碗上席。

具有養胃益氣、滋補健身功能。

4.風味小吃

粉利:

是用上好大米細磨成漿, 搓搜成小圓柱狀,

蒸至八成熟, 取出晾乾即成。

桂林粉利上市說要在冬季春節前後,

吃時切成條狀, 配上臘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燴炒裝盤即可食用。

特點是色鮮味美、香滑爽口。

豆蓉糯米飯:

將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飯團, 以甜豆蓉為主餡,

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夾人些蔥花、油,

米飯柔韌, 餡心鮮香, 饒有風味。

現又有以香腸、煮牛肉等做餡的咸糯米飯, 亦別有風味。

為桂林人早餐常見小吃。

桂林松糕:

用糯米摻粳米適量磨成粉, 稍摻些黃糖水拌勻,

再將半干半濕的米粉層層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時熟透即成。

其味松軟爽口, 香甜宜人, 若再配以荔浦芋頭丁, 其味更佳。

桂林習俗, 松糕一般用於喜慶場合,

如生日賀壽、得子、新屋上樑等, 常贈以松糕, 以示慶賀。

為桂林的著名風味小吃, 今市場上亦不時有售。

湯圓:

桂林湯圓比一般的湯圓個稍小,是用上好糯米磨漿,

壓干成粉,再和成團做皮,

以桂林特產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餡製成。

煮湯圓可用黃糖或冰糖,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雞蛋。

滑爽、營養豐富,是小吃中的名品。

圖片這里發不了
把網址給你吧`~~~

http://www.xici.net/b226918/d19266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