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重慶璧山有哪些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重慶璧山有哪些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2-17 11:12:13

❶ 重慶市璧山縣有什麼好吃

重慶經典小吃三角粑才5元一個,配熱豆漿上班族都喜歡

❷ 重慶璧山哪裡的中餐有特色,而且好吃急!!!

來鳳部隊對面那家西北飯店的來鳳魚做得不錯,當然了需要坐車半小時……

以前龍湖鴨腸對面有家豆腐宴,我覺得蠻好吃的,最主要是不辣,不知道倒閉了沒有,畢竟重慶這邊的口味偏重,但我覺得也很有特色,特喜歡那個瓦罐豆腐,感覺很像蒸雞蛋……

其他的……都差不多,大同小異……

❸ 請問璧山有哪些好吃的餐館

重慶市璧山縣彩虹橋對面德庄火鍋樓下恆源祥店,每天放音樂,放得很大聲,影響周圍居民正常生活。

❹ 璧山哪兒有好吃的,好玩的

璧山史稱「巴渝名邑」,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歷史上曾出過「雙狀元」、「六翰林」。古時就有「璧山八景」,即「金劍晴雪」、「東林曉鍾」、「覺院夜雨」、「茅萊仙境」、「聖燈普照」、「虎峰馬跡」、「涼傘雲遮」、「石泉凝脂」。 ▲璧山山川秀麗,氣候宜人,古時就有「覺院庭雨,東林曉鍾,聖燈普照,茅萊仙境,涼傘運遮,金劍睛雪,虎峰馬蹄,石泉凝脂」八景。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逐步成為縣域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目前,縣內有國家、市級和縣級名勝區10處,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6處。主要有青龍湖風景名勝區,白雲湖度假區,金堂湖風景名勝區,龍梭山桃園景區,還有正在開發的縉雲後山旅遊區、璧溫泉——金劍山——天池景區,鳳湖仙山旅遊區等極具魅力的風景名勝區。其中,位於璧山縣北部的青龍湖風景區地處雲霧山中,氣候濕潤,野趣盎然,享有「川東小九寨」的美譽,景區盛產珍奇的「七蕊黃花」、上乘的「雲霧茶」和「竹山玉筍」,倍受遊客親睞,2001年青龍湖景區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內基礎設施完善,管理標准、規范,是市民們休閑納涼、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新石器時期的石斧及大量的東漢岩墓群。境內還有大量的古遺跡、古墓葬、古建築、石刻等,其中漢墓為全國罕見。該縣還有重慶唯一的百歲牌坊——來鳳鎮二道牌坊,最大的古寨——雲坪登雲寨,最大面積的天主教堂——露德堂。尤其是獨具地方特色的「來鳳魚」、「丁家兔」、「璧山鞋」倍受親睞,特別是來鳳魚聞名海內外,在美國唐人街也有「來鳳魚」的招牌,為中華美食文化增添了光彩。近來,璧山圍繞休閑度假、會展商務和生態觀光三大主題,將旅遊業發展推向了新台階。特別是隨著白雲湖休閑運動公園及其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會展中心的建設,隨著佔地1200多畝、日產水量7000噸(水溫52攝氏度)的璧溫泉生態旅遊開發區建設,璧山正逐步成為重慶近郊生態旅遊度假基地,並努力向中國優秀旅遊城區邁進

❺ 璧山有什麼好吃的呢

兄弟伙,璧山兔,來鳳魚,可以來嘗嘗喲,到了約我,免費請你吃喲。

❻ 重慶璧山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大路黃花、璧山葡萄、璧山兒菜、來鳳魚、血橙、黃糕等。

❼ 璧山有哪些特色小吃

1、來鳳魚

來鳳驛原是成渝古驛道上的一個驛站,與龍泉驛、雙鳳驛、白市驛齊名,是成渝古道上的「四大名驛」之一。

抗日戰爭時期,國府內遷重慶,作為陪都重慶的衛星鎮——來鳳一時冠蓋雲集,名廚薈萃。見璧河魚美,爭烹獻藝,又極大促進了「來鳳魚」烹調技藝的進步。許多達官貴人、社會名流雲集來鳳,喜嘗來鳳鮮魚,那時「來鳳魚」就很有名氣。

2、璧山兔

重慶市璧山區,除了有聞名天下的來鳳魚,還有一道美食璧山藤椒兔。璧山人愛吃兔,有著無兔不成席的習俗。

在璧山人的宴席上,「紅燒兔」、「白砍兔」、「尖椒兔「、「唐兔「、「豹兔」、「香酥兔腿」、「兔絲」、「兔丁」,這些是中餐的型式,而壁山藤椒兔是以火鍋,湯鍋的型式,其味道特點:清香,清麻,清辣。俗稱三清。這一道道美食會讓食客口舌生香,垂涎三尺。

3、啤酒鴨

啤酒鴨是一道風味獨特的特色佳餚,是深受廣大食客喜愛的菜餚。據傳起源於清代。啤酒鴨的做法有很多種。其主料為鴨子、啤酒。將鴨肉與啤酒一同燉煮成菜,使滋補的鴨肉味道更加濃厚,鴨肉不僅入口鮮香,還帶有一股啤酒清香。

4、毛血旺

毛血旺以鴨血為製作主料,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麻辣味。起源於重慶,流行於重慶和西南地區,是一道著名的傳統菜式。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且毛肚雜碎為主料,遂得名。

5、辣子雞

辣子雞,是一道經典的川渝地區的特色傳統名餚。一般以整雞為主料,加上蔥、干辣椒、花椒、鹽、胡椒、味精等多種材料精製而成,雖然是同一道菜,各地製作也各有特色。

辣子雞因各地的不同製作方法也有不同的特色,深受各地人們的喜愛。此菜成菜色澤棕紅油亮,麻辣味濃。

❽ 重慶璧山有什麼好玩好吃的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建縣至今,幾度興廢,跨越了1200多年時間長河,稱得上歷史悠久;璧山,鍾靈毓秀,人文薈萃,古代出過「抗疏賢臣」、「史志良才」,近代又有紅岩英烈,抗美英雄,真可謂是人傑地靈;璧山,「環境皆山,兩江夾送」,山川形勝,地勢險要,扼渝州之咽喉,為重慶之屏障,有金劍山之雄,青龍湖之秀,涼亭關之險,璧溫泉之幽,被郭沫若先生盛贊為「黛山秀湖」;璧山,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有黃花之芬芳,巴緞之斑斕,來鳳魚之鮮美,璧山玉之剛潤,不愧稱「巴渝名區」。
勤勞聰慧的璧山兒女,懷著對家鄉的無比熱愛之情,投入到璧山經濟社會建設的大潮,繪就了一幅璧山繼往開來的壯美畫卷。正是:玉映重壁山映山,雙河連江源為源。常思狀元報國志,笑看璧玉譜新篇。
而今,承載璧山厚重深蘊的人文歷史,攜「巴渝名區」之耀,「西部鞋都」之輝,一個繁榮、開放、文明、效率、平安、和諧的新璧山必將成為重慶和中國西部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五千年前,璧山就已有先民勞動生息。春秋戰國時,縣境為巴國地。周慎覲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縣,今縣域為江州縣屬地。據清同治4年《璧山縣志》載:璧山「禹貢梁州之域,周為巴子國地,秦滅巴置巴郡為巴郡地,漢為巴郡地屬益州,三國屬蜀漢,晉為巴郡地屬梁州,宋齊俱為巴郡地屬益州,隋為巴江津二縣地屬渝州」。兩漢時期,璧山境內經濟發展已呈較高水平,來鳳就設有驛站,成為成都至重慶的交通要道。東漢時期,璧山境內就已流行雕刻精美的畫像石棺作為墓葬方式。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建縣。據唐《元和郡縣圖志》(公元806年)記載:「壁山縣,本江津、萬壽、巴三縣地,……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險峻,東南面稍平,土人號為重壁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縣,因山為名。」唐置縣時,隸屬渝州,其時縣域包括今縣境全部及今永川市、沙坪壩區含谷鎮、北碚區澄江鎮。
唐大歷十一年(776年),分壁山縣西南部分地置永川縣。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縣隸屬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為重慶府,壁山縣屬之,縣轄雙溪、多昆、含谷、王來、依來五鎮。元初,壁山縣屢遭兵災。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以壁山「地廣人稀」並入巴縣。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復置壁山縣,屬重慶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以「戶口尚少,停壁山縣銓,以永並治之」(即由永川縣代管)。清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壁山縣,改名「壁山」為「璧山」,隸屬川東道重慶府。
民國3年(1914年),璧山縣屬四川省東川道。民國17年撤銷道,直屬四川省。民國25年(1935年),四川省下設行政督察區,璧山縣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日璧山縣解放,屬川東區巴縣行政專員公署管轄。是年12月20日,巴縣行政專員公署改駐璧山,更名璧山行政專員公署。1951年4月,璧山專署遷至江津,改名江津專區,屬之。1960年江津專署遷往永川。1968年,江津專區更名江津地區,屬江津地區。1981年,江津地區更名為永川地區,屬永川地區。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區與重慶市合並,璧山縣屬重慶市轄。1997年重慶設立直轄市,璧山縣隸屬重慶市。
唐置璧山縣時,縣署在今璧城街道。清雍正七年復置璧山縣制時,因縣城殘破,衙署無存,短時寄治來鳳驛。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縣令奉文在今璧城重建。此後,民國時的縣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一直在今璧城街道。
璧山縣位於重慶市以西,東經106 。02'至東經106。20',北緯29。17'至29。53'。東西寬15.5公里,南北長66.5公里,縣域面積915平方公里。東鄰沙坪壩、九龍坡;南界江津;西連銅梁、永川;北接合川、北碚。璧山地處重慶西大門,是川東、川北、渝西各縣市到重慶的交通要道。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開通後,從縣城以南15公里的青杠街道上高速公路至重慶(陳家坪),里程為23公里。
璧山縣地質構造屬川東南弧形構造帶,華鎣山復式背斜中的溫塘峽背(東山)與瀝青峽背斜(西山)之間。據清同治四年《璧山縣志》載:璧山「形如柳葉,四壁皆山,外高中平」。境東有縉雲山,西有巴岳山,東山、西山為天然屏障,海拔分別在500-810米和500-885米之間,兩山夾一槽,中部系丘陵地帶,海拔在270-400米之間。東西山面積約161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7.6%,丘陵面積753平方公里,佔82.4%。縣域地表水屬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條。其中,璧南河系長江一級支流,全長73.1公里,在江津油溪注入長江;璧北河全長37公里,在北碚澄江注入嘉陵江;梅江河流經璧山西部各鄉鎮,全長53公里。境內植物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自然植被以常綠針葉林為主,竹林次之。常綠針葉林以馬尾松為主、杉柏為輔。森林面積329799畝,縣城公共綠地面積164416平方米。
璧山縣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熱、秋遲、冬暖、無霜期長以及風速小、濕度大、日照少、雲霧綿雨多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8.3℃,極端最高氣溫39.7℃,極端最低氣溫2.3℃;年平均降雨量1231.2mm;年平均日照時數911.5小時;年平均風速1.6米/秒;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無霜期337天。
璧山史稱「巴渝名邑」,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歷史上曾出過「雙狀元」、「六翰林」。古時就有「璧山八景」,即「金劍晴雪」、「東林曉鍾」、「覺院夜雨」、「茅萊仙境」、「聖燈普照」、「虎峰馬跡」、「涼傘雲遮」、「石泉凝脂」。
璧山全縣共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縣境之內,還有36座古寨、95處古墓。位於璧城街道中央的文廟「大成殿」古樸、壯觀,有194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頂琉璃建築屹立在鳳凰山腳下,與文廟廣場、小東門狀元橋連成一線;歷年發掘的17具漢畫像石棺,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遷入重慶三峽博物館館藏;梅江朝元寺的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歲坊也是璧山名聲頗著的珍貴文化遺存。
除古廟、古牌坊、古石棺外,璧山還有古教堂(正興金堂湖天主教露德堂)、古寨(雲坪鄉的雲坪古寨,青龍湖的古老寨、鐵圍寨,白雲湖的雲台寨,鳳湖仙山的大茅寨、五雲寨,縉雲後山的雲峰寨)、古關(金劍山、涼亭關、白雲湖渝西老關)、古民居(來鳳翰林院)、古墓葬(漢代崖墓群)、古碑刻(金劍山、茅萊山的古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貓化石、恐龍化石)、古戲曲民俗(龍燈、獅燈)等眾多文化遺存。
宋《元豐九域志》記載:「璧山,州西一百里,三鄉、雙溪、多昆、含谷、王來、依來五鎮。」
清同治《璧山縣志》記載:「明成化十九年復置璧山縣後,全縣分為十里百甲,龍溪、普安、燕平、磨灘、壁山、水東、楓香、橫山、登雲、沙山為縣十里。」
清初,全縣改編為二里十三甲。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巴縣縉雲山(包括北溫泉)以西之西祥里(後更名為依來里)劃歸璧山,全縣便有磨灘里(福祿里,簡稱福里,在縣中部)七甲,登雲里(簡稱登里,在縣南部)六甲,西祥里(依來里,簡稱依里,在縣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清光緒初年,全縣轄三里37場5段。
民國初年,縣仍沿襲清末的行政區劃,實行里、甲制。
民國4年(1915年),增設臨江場,全縣行政區劃改為38場5段。
民國24年(1935年),試行新縣制,全縣行政區劃為3個區,40個聯保和1個試驗鄉。
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縣人民政府決定,全縣行政區劃為6個行政區,第一至第六區區政府分別駐城中鎮、大興鄉、來鳳鄉、丁家鄉、大路鄉、八塘鄉。
經過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數次變更後,到1980年3月,全縣行政區劃為7個行政區(大路、八塘、城郊〈後改名甘棠〉、大興、正興、來鳳、丁家等七區),1個區級鎮(璧城鎮),1個鄉級鎮(來鳳鎮),38個公社。
1985年將人民公社改為鄉。1994年「撤區並鄉建鎮」調整為20鎮6個鄉。
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後,為現行的兩個街道、10鎮、1鄉。即璧城、青杠2個街道和丁家、三合、廣普、正興、大興、河邊、福祿、七塘、八塘、大路等10個鎮及健龍鄉。全縣計34個居民委員會,151個村民委員會。城鎮建成區面積21.6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璧城街道,城區面積8平方公里。

❾ 璧山有什麼好吃的

人就是濺,加了其他東東說吃了不健康,不加的話又說人家的不好吃,自己做好了,健康

❿ 重慶璧山有什麼好吃的

來鳳魚,璧山兔最出名,大刀燒白,蟠龍黃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