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元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地方
比較好的選擇有幾個:
1.雪峰那邊的農家樂,2路公共汽車可以到,打打牌,吃吃農家飯,便宜又打發時間,適合朋友聚會。
2.爬南山,適合情侶二人或者朋友一起,可以帶干糧,也可以在華寶山莊聚個餐。
3.老城星光燦爛,翠屏路上面的琴台,唱KTV,琴台貴點,星光燦爛50包一下午的小包,帶30塊錢飲料,多的話可以容6個人。
4.晚上,濱河路,夜啤酒,吃炒大蝦,冰粉,麻辣燙,燒烤,吃完還可以轉到利州廣場或者廣元鋁廠那邊的廣場去耍。
Ⅱ 寶輪鎮哪裡的燒烤好吃
四川米倉山自然保護區地處米倉山—大巴山山脈西段南坡,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境的東北部,嘉陵江支流東河的源頭地帶。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2°29′—32°41′,東經106°24′—106°39′。在行政區域上,包括鼓城鄉北部的鼓城、金竹、躍進、關口等4個村和檬子鄉的柏楊、店坪2個村。總面積23400公頃。
現在到9月前英翠上面七里峽封路4A旅遊開發那上面路都沒法走龍潭子在國華那邊旺賓搞開發好像上面可以直接主人了,不用晚上回國華鄉上住了不過今年夏天雨水多,加上去年地震和餘震,不建議近期到上面旅遊
Ⅲ 四川廣元有什麼好吃的嗎
廣元十大美食
有句在廣元流行的段子很有意思:「如果你不吃香菜、不吃薑蔥蒜、不吃海椒、不吃劍門關豆腐、不吃蒸涼面、不吃火鍋、不吃麻辣燙、不要油碟、不沾干碟子、不在南河邊喝夜啤酒、不擺龍門陣、不登鳳凰山、不到皇澤寺、不逛溫商……那,大哥妹紙,我想問你,你來廣元爪子喃?」
廣元獨具特色的美食可是相當巴適,取材廣泛、味重香濃,又將神秘的古蜀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孕育其中,可謂風格獨具,尤以劍門豆腐最有特色,不僅是美食佳餚,而且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大餐,還有特色小吃酸菜面、米涼面、核桃餅等,吃上一次,終身回味。
女皇蒸涼面:女皇蒸涼面又叫「夫妻米涼面」,這種蒸涼面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面,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兒、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廣元大街小巷有很多小店都在賣米涼面,各家的味道略有不同,你問我們誰家做的最好,我們會摳摳腦殼,說「好像都差不多樣」。
劍門豆腐宴:劍門關有優質的黃豆和獨特的水質,生產的豆腐別具特色,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上百種菜餚,著名的有菱角豆腐、懷胎豆腐、熊掌豆腐、菊花豆腐、麻辣豆腐等。劍門豆腐歷史悠久,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文化含量極高,據說其製作與發展和三國蜀漢密切相關,幾乎每道菜都有一個關於三國的傳奇故事。
河鮮:昭化古城位於三江匯合口,這里的河鮮頗有名氣,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較為流行的吃法是嘉陵江河鮮湯鍋。
酸菜面魚兒:以酸菜做臊子和鮮面做成的,因其在沸水中上下翻騰狀如魚兒一樣而得名。酸菜面魚兒的特點是開胃醒酒,面魚兒吃起來柔滑筋道,酸菜湯喝起來鮮香爽口。
核桃脆薄餅:廣元核桃因個大皮薄,籽粒飽滿,色澤深淺適度,香味濃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出名,核桃餅選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適量的芝麻磨成漿狀,在發酵面上塗上辣椒、食鹽做成圓餅,放入爐中烤熟即成。若擀成薄片烘烤,稱為「薄脆」。廣元核桃餅鬆脆酥香、色澤金黃、十分可口。
肉蛤蟆:聽這名字就有點獨特,這也是旺蒼縣的一道特色菜。用臘肉去皮切成薄片小塊,裹上麵糊,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炕,炕得金黃燦燦的,味道香脆可口。天熱的時候與酸菜豆花稀飯一起吃,那感覺才叫一絕。
曾家十大碗:十大碗是曾家民間紅白喜事的酒席,因其有十碗主菜而得名。它始於清代,一般多用豬、雞、鴨、魚和自產的蔬菜瓜果為原料,烹製成豐盛而樸素實惠的菜餚。上席的菜餚以蒸扣為主,習慣稱為「三蒸九扣」或「十大碗」。後來其中的許多菜被一些城市餐館吸收消化成為大眾川菜,如:清蒸雜燴、攢絲雜燴、扣肉、扣雞、甜燒白、咸燒白、夾沙肉、酥肉、清蒸肘子等。
酸菜豆腐:這是川北地區農村家家都做,人人愛吃的一種豆腐。做法很簡單,就是在用傳統的做豆腐方法時,用當地人特有的酸菜和酸水來點制豆腐。壓製成形後白嫩的豆腐裡面夾著酸菜葉,聞起來有點酸,可吃起來味道很不錯。在旺蒼大大小小的餐館、小吃店幾乎都有酸菜豆腐賣。當地人們說經常吃酸菜豆腐還可以抗癌。
火燒饃饃:將玉米粉用熱水揉搓成團擀餅,然後將豆豉或加油鹽的豆腐或酸菜包在中間擀成圓餅,在鍋中將餅兩面及邊緣烘乾,放入火爐中燒熟,吃起來酥脆甘香,風味獨特,當地老百姓就喜歡這個味道。
老臘肉:豬肉是自養自食,宰殺豬後把豬油捲成枕頭狀用繩纏緊,豬肉砍成大塊鹽腌,都掛在火塘屋或灶屋裡。鹹肉熏成臘黃色,存放2-3年仍然色香味美。吃時將臘肉煮熟,切成5-8毫米厚巴掌大的片,用豆豉炒後金黃透亮,口感香而不膩、香味濃郁。
Ⅳ 廣元有什麼好吃的
廣元的好吃的:
女皇蒸涼面是四川的漢族特色小吃,有酸、甜、麻、辣、香5味。川味十足。涼面辣得人臉紅嘴發麻,但吃得有滋有味。現在,女皇蒸涼面仍然在武則天的故鄉——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面。
劍門豆花稀飯,豆花稀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此文由好玩幫首發,人人喜吃。但是製作工序繁多,平時也少做,有客或過年才做一次。製作工序是:將黃豆泡漲(一般要8小時)後,用石磨磨漿置鍋內煮沸過濾,用酸菜水點清使豆漿分解成乳狀塊,舀出水,把豆腐輕壓成塊,用力劃成方塊,摻水下米和豆子等煮半熟後再放入掛面頭殼。飯熟時,干稀分明。至今農家仍然以此飯為待客美食。
廣元蒸涼面是四川廣元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吃起來酸、甜、麻、辣、香兼具,開胃,爽口,味道濃久。超出廣元市再無產地。其外型外型和陝西涼皮近似,但其原材料為大米而不是麵粉。廣元涼面口感滑膩爽口,清涼宜人。
麻婆豆腐又稱陳麻婆豆腐,是四川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型大小」老牌名店。
椒鹽酥鍋魁,麵食,特點:色澤金黃,皮香酥脆,味美可口。烹製程序:烙、烤。同一方法,去鹽和花椒不用,另用紅糖制餡,則成另一種風味的「酥糖鍋魁」。
廣元核桃酥餅,又稱核桃餅,麵食,特點:色淡黃,松軟香甜,餅圓形佳。烹製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傳統小吃之一。
Ⅳ 旺蒼四合院火鍋訂座電話
放三四個月火鍋訂座電話,這個你可以打鑰匙咨詢一下它,這里邊兒火鍋是非常好吃的。火鍋餐飲方便快捷的大眾化特色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尤其北方地區寒冷乾燥的天氣讓火鍋市場潛力很大,而且火鍋種類的經營方式也不斷創新,有以「麻、辣、燙」著稱的重慶火鍋是南派火鍋,以涮羊肉為主要代表的北派火鍋和新派火鍋。
三國五熟釜,鴛鴦鍋始祖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辣椒」在未進入中國時,怎麼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為「暖鍋」。
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
在整個火鍋歷史的演變上,描寫火鍋最為傳神的是南宋時代,在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里所說的涮兔肉片。在當時,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野兔飛奔於山岩中,因剛下雪岩石很滑,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蘸著調味料吃。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涌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這就是我們所吃的火鍋。
器皿變化少,白鐵鍋普遍
到現今,火鍋器皿上的變化並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鍋寶採用耐高溫透明玻璃,煮的時候可見食物的翻騰,吃的時候較不會有漏網之魚外,銅鍋、鐵鍋、砂鍋等鍋具,只是在製作上更為精緻,多已使用幾千年以上,而現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廣泛的鍋具為「不銹鋼鍋」,也就是俗稱的「白鐵鍋」。
燃料變化快,如一日千里
雖然火鍋器皿的變化不大,但是在燃料使用的進步卻是一日千里,從柴火到木炭,從電爐、酒精到瓦斯、電磁爐,以木炭的使用歷史最久,也最有風味,但也是最污染空氣的一種方式。電磁爐雖然最干凈也最方便,但風味較差,瓦斯最好控制火候的大小,方便、好用,不過卻也較危險。 相對於燃料上的多變化,在調味沾料的演變卻趨於保守、保密。涮羊肉的蘸料千年不變,汕頭沙頭醬以獨門配方為傲,其他豆腐乳、豆瓣醬也都是以老牌子為號召。另外,一些基本搭配的蘸料還有醬油、蔥、蒜、蛋、麻油、辣椒等等,樣式不少,如何同中求異,都賴各家的獨門調配。
三大火鍋類,原始自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