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牛頭最好吃的部位是哪裡
牛身上最好吃的部位應該是牛裡脊,不僅肉質細嫩,而且還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② 我國有哪些黃牛品種特點是什麼
我國黃牛品種多,資源量豐富,全國有黃牛品種28個。
(1)依體型大小可分為較大和較小兩類。較大體型黃牛品種的典型代表有秦川牛、晉南牛、魯西牛、南陽牛、延邊牛、復州牛、郟縣紅牛、渤海黑牛、冀南黃牛、蒙古牛等;較小體型黃牛品種的典型代表有巫陵牛、雷瓊牛、棗北牛、巴山牛、廣豐牛等。
(2)新培育品種的代表有三河牛、草原紅牛、新疆褐牛等。
(3)各品種都有獨特的特點,在牛肉生產的分級檔次中,較大體型黃牛品種和新培育的品種都能夠生產高檔(高價)牛肉,較小體型黃牛品種能夠生產優質牛肉,但生產高檔(高價)牛肉較難。
(4)我國黃牛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極強,能在高山陡坡、奇山異石、叢山密林中行走採食;也能在酷暑嚴寒中生存。
認識肉牛品種是選擇優質育肥牛的重要內容。
14-1.秦川牛的品種特點是什麼?
秦川牛的主產區在陝西關中平原,咸陽市、渭南市是秦川牛的育成地。
1.秦川牛的體形外貌
秦川牛的外貌特徵為體格高大,結構勻稱,肌肉豐滿,毛色紫紅,體質結實,骨骼粗壯,具有肉用牛的體形(彩圖1)。
(1)牛頭
面平口方,頭大額寬,清秀。
(2)牛角
鈍角,短粗,向後,常常是活動角。
(3)鼻鏡
鼻鏡寬大,粉紅色。
(4)被毛
紫紅色,皮厚薄適中而有彈性。
(5)軀體
胸部寬深,肋骨開張良好,背腰平直,長短適中,尻部稍斜,胸部深而寬。
(6)四肢
四肢粗壯,直立。
(7)臀部
臀部較發達,育肥後圓而寬大。
(8)牛蹄
蹄圓大,蹄殼紅色。
2.秦川牛的體尺、體重
秦川牛的體尺和體重見表1-4。
表1-22巫陵牛的體尺和體重
3.巫陵牛的產肉性能
未經育肥飼養、膘情中等的公牛4頭、母牛4頭、閹公牛4頭屠宰測定,屠宰率49.5%,凈肉率39.8%,骨肉比1:4.2。
14-11.雷瓊牛的品種特點是什麼?
雷瓊牛的主產區在廣東的徐聞縣和海南省的瓊山、澄邁縣和海口市。
1.雷瓊牛的體形外貌特徵
前寬後窄,小體形。
(1)牛頭
頭略短、略小、略方、額較寬。
(2)牛角
公牛角長,略彎曲或直立稍向外;母牛角短或無角。
(3)鼻鏡
黑色。
(4)被毛
大多數為黃色,大多數牛被毛有十三黑的特徵,即鼻鏡、眼瞼、耳尖、四蹄、尾掃、背線、陰戶、陰囊為黑色。
(5)軀體
前軀發達,後軀較小,軀干結實。
(6)臀部
尻部方正,尾根高、尾長,尾尖叢生黑毛。
(7)四肢
四肢結實,管圍略細。
(8)牛蹄
蹄小圓而堅實,黑色。
2.雷瓊牛的產肉性能
(1)淘汰牛產肉性能
屠宰率49.3%(44.5%~53.3%)。
(2)成年牛產肉性能
屠宰率49.6%,凈肉率37.3%。
14-12.棗北牛的品種特點是什麼?
棗北牛的主產區在湖北省襄陽市的襄陽縣、棗陽縣、光化縣、隨縣。
1.棗北牛的體形外貌特徵
前寬後窄,小體形。
(1)牛頭
公牛頭方寬,頸粗短,肩峰發達,母牛頭較窄長。
(2)牛角
迎風角,角色以淡黃色為多。
(3)鼻鏡
鼻鏡顏色多為肉色。
(4)被毛
以淺黃、紅、草白色為多,全身毛色以四肢、陰戶及胸腹底部較淡,背線及胸腹兩側的毛色最濃。
(5)軀體
前軀發達,背腰稍有凹形,腹部圓大。
(6)臀部
尻部稍斜,臀部發育一般。
(7)四肢
四肢粗細適中,直立有勁。
(8)牛蹄
蹄圓小、有光澤,蹄殼多為琥珀色和蠟黃色。
2.棗北牛的產肉性能
1.5~2歲未經育肥牛的屠宰率為47.4%,凈肉率為36.3%,骨肉比1:3.3。
14-13.巴山牛的品種特點是什麼?
巴山牛的主產區在四川、湖北、陝西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區。
1.巴山牛的體形外貌特徵
紅毛黑蹄、一高(肩峰高)、二大(睾丸大)、三寬(頭、胸、尻寬)、四窄(蹄縫緊)、五粗(頸、四肢)、六光(兩眼、
③ 什麼品種的肉牛比較好
-問題解答
-如何選擇好的牛品種
首先要考慮到是否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環境。
其次要考慮到飼草的來源。
其三要看品種的乳、肉生產性能,在市場銷費中的評價。
-品種介紹
我國的五大良種牛是:秦川牛、南陽牛、魯西牛、晉南牛、延邊牛。
國外引進的肉乳兼用品種有:西門塔爾牛。
國外引進的肉用品種有夏洛來、海福特、利本贊、皮埃蒙特牛等。
國外引進的乳用品種有:荷斯坦牛。
-國外肉牛品種特點:
按其來源,體型和生產性能,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中小型早熟肉牛品種。其特點是:生長快,體內脂肪多,皮下脂肪厚,體型較小。一般成年公肉牛體重550~700公斤,母牛400~550公斤。如英國的海福特肉牛,短角,安格斯,無角紅,德溫等。
二是大型歐洲肉牛品種,其特點是:肉羊體型大,肌肉發達,脂肪少,肉牛生長快,但較晚熟,成年公肉牛體重可超過1000公斤,母肉牛可超過700公斤。如夏洛萊,利木贊,皮埃蒙特,西門塔爾,德國黃牛等肉牛品種。
三是瘤胃及含有瘤牛血液的肉牛品種,主要適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抗旱王,肉牛王,婆羅福特等。
-部分肉牛數據:
1、西門塔爾:西門塔爾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肌肉豐滿,四肢結實,難產率低,成年公牛的平均體重為800~1200千克、母牛為650~800千克,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
2、利木贊牛:利木贊牛成年公牛平均體重1100千克、母牛600千克,產肉性能高,集約飼養條件下10月齡體重即達408千克,周歲體重可達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為0.86~1.0千克。
3、夏洛萊牛:夏洛萊牛肌肉發達,骨骼結實,四肢強壯,生長速度快,瘦肉產量高,在良好的飼養條件下6月齡公犢可達250千克、母犢210千克,日增重可達1400克,屠宰率一般為65~70%。
4、魯西黃牛:魯西黃牛體軀高大,前軀發育好,肌肉發達,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適應性強,產肉率較高,肉質鮮嫩,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凈肉率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
-本題延伸:
-肉牛養殖成本及利潤分析(以西門塔爾牛為例):
1、牛犢成本:良種西門塔爾牛犢400斤左右需要6500~6700元/頭,加上運輸、檢疫等各項費用到家價差不多合到6800~7000元/頭。
2、飼養成本:一般情況下良種西門塔爾牛多在1300~1400斤出欄,除夏季高溫月份外其他時間平均每月可增重100斤左右,夏季3個月平均每月僅可增重60~80斤,算下來至少需要飼喂10個月才可達1300斤。全程需要精飼料2800斤左右,粗飼料6000斤左右,按照精飼料1.3元/斤、青貯秸稈0.1元/斤計算,共需要飼養成本4240元。
3、其他成本:疫苗葯品費用100元/頭(含口蹄疫、牛肺疫血清)、水電150元/頭、折舊50元/頭、人工500元/頭,共需800元/頭。
4、利潤分析:成本總計12040元/頭,現在育肥牛出欄價格在12元/斤上下,一頭1300斤重的育肥牛可售15600元,除去各項養殖成本養一頭牛能賺3560元。
-肉牛的經營策略:
1、品種選擇:養牛養得好不如品種選得好,有些品種喂的再好就是不見肉牛體重增加快,這個原因表明肉牛品種對於肉牛生長速度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養牛戶在選擇肉牛品種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2、飼料搭配:玉米秸稈、小麥秸稈、大豆秸稈、花生秧、地瓜秧、稻草、雜草、牧草都屬於粗料,玉米面、小麥麩、豆餅、酒糟、菜子餅、豆渣都屬於精料,要按照肉牛體重、品種進行合理搭配。
3、防疫管理:養牛場防疫管理不單單利於生長,還減少了疾病的發生,間接的提升了利潤。管理不當是直接導致虧損、失敗的直接原因,不可小視,亡羊補牢是斷不可取的,希望養牛者要注意這一點。
4、銷售價格:銷售時候的價格高與低在於地區、品種、膘情、行情等,如果每頭牛每斤少賣0.2元,1000斤以上的肉牛少賣200元,100頭就少賣2萬元,這個看似很渺小,但是數量多了價值非常大。
④ 牛肉那個部位最好吃吃
牛肉好吃的部位有牛頸肉、牛上腦、牛肩肉、牛排骨、牛眼肉、牛腩、牛腱、牛外脊、牛裡脊、牛霖、牛尾等。
1、牛頸肉
牛頸肉,又稱「脖頭」、「脖子」,位於牛頭後部。牛頸肉由於運動的多,所以肉粗且硬,顏色血紅,帶些筋,其硬度僅次於牛的小腿肉,為牛身上肉質第二硬的,爽滑而有嚼勁。適合做碎肉或是拿來燉、煮湯,做牛肉丸也不錯。
2、牛上腦
牛上腦是位於肩頸部靠後,脊骨兩側的牛肉。上腦部位因為很少運動,肉質細嫩多汁,有大理石花紋沉積。上腦脂肪交雜均勻,有明顯花紋。適合煎制,清炒,涮牛肉火鍋。食用人群比較廣泛,老少皆宜。
3、牛肩肉
牛肩肉,位於牛的前肩胛部,前腿的上部,由岡上、岡下肌、前臂筋膜張肌,臂三頭肌外側頭肌構成,牛肩肉的間隙脂肪含量較多,肉質鮮嫩。適合燉、煮、鹵。
4、牛排骨
牛排骨是從牛腩上取下來的,肉質基本上比較細,沒有那麼多油花,適合燉煮、熬湯、紅燒。肉質較嫩多汁。不適宜老年人食用。
5、牛眼肉
也指牛背上兩側前面的部位肉。屬高檔部位肉,經精細分割後,外觀呈四方圓弧狀,每塊平均重量為3-5kg,肉質紅白鑲嵌,呈大理石花斑紋狀。選牛脊背第七根至第十根肋骨之間的肉,此肉形如眼狀,故稱為眼肉,眼肉肉質細嫩,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的口感比較香甜多汁,不幹澀。牛眼肉外形酷似眼睛,屬於高檔肉,其肉質很嫩,適合涮、烤、煎等烹調手法,尤其適合製作牛排。
6、牛腩
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肉質稍韌,口感肥厚而醇香,適合紅燒、燉湯或咖喱。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7、牛腱
牛腱是牛腿部位肉,經精細修割干凈,剔除筋油,不帶肥脂。 其外觀呈長圓柱形狀,肉質紅色,感觀新鮮細膩,純瘦肉型,硬度適中,紋路規則,最適合鹵味。
8、牛外脊
牛外脊是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呈大理石斑紋狀。適合炒、炸、涮、烤。青中年人士食用較佳。我們常吃的西冷/沙朗牛排就是用到這塊肉。比起菲力,沙朗牛排的操作起來容錯率要稍微大一些,因為有脂肪所以煎、烤起來味道更香,口感也很好。
9、牛裡脊
牛裡脊是牛肉中肉質最細嫩的部位,大部分都是脂肪含量低的精肉。適合煎、炒、炸、牛排。常用來做菲力牛排及鐵板燒。菲力牛排對操作要求比較高,多一分就柴,所以一般菲力牛排都在3-5成熟,以保持肉的鮮嫩多汁。
10、牛霖
牛臀(牛霖)肉取自後腿近臀部的肉。臀肉(也有稱米龍、黃瓜條、和尚頭)外形呈圓滑狀,肌肉纖維較粗大,脂肪含量少,口感略澀,屬於瘦肉。較適合垂直肉質纖維切絲或切片後爆炒。適合人群比較廣泛。
11、牛尾
牛尾巴奶白色的脂肪和深紅色的肉,肉和骨頭的比例相同。由於常常運動,所以基本是瘦肉,富含膠質、風味十足,加在砂鍋菜或湯餚中長時燉煮即可盡釋美味。牛尾性味甘、平;具有有補氣、養血、強筋骨的功效。適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