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西北流市新圩鎮有好玩的地方嗎
六洋水庫,大石頭流梯灘等,燒烤的話就到大石頭村吧,但要注意防火!
⑵ 陽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好吃的特產
陽江 美食 眾多,種類豐富堪稱「 美食 之城」
你一定知道豬腸碌和咸圓子
但陽江各個鎮的特色 美食 是什麼
你真的知道嗎?
來,通仔帶你跋山涉水
吃遍陽江各鎮 美食
【泥焗雞】 沙扒鎮
雖說泥焗雞哪裡都有,但是陽西沙扒的泥焗雞的味道更為正宗一些。滾燙的泥塊把雞的香味和鮮味都鎖住了,混合蔥姜蒜的香味,入口又嫩又滑,堪稱一絕。
【鵝乸飯】 白沙鎮
講到白沙鎮的特色美味,首屈一指的當然是「白沙鵝乸飯」了。白沙鵝乸飯松軟爽口,肥而不膩,米飯香和鵝肉香充分融合,色香味俱全,許多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
【盤龍鱔】 雙捷鎮
雙捷 美食 盤龍鱔,鱔魚肉中滲入到豆豉和蒜蓉濃郁的香味,夾起一塊,還未放入口中,香味就已經撲鼻而來,因上桌菜品形似盤龍,故名「盤龍鱔」,色香味俱全。
【血鱔飯】 平岡鎮
平岡海水與河水鹹淡水交匯處盛產血鱔,肉質肥而嫩滑。由於渾身上下都充滿「血性」,所以看上去紅彤彤的,相當搶眼。血鱔飯是補血 美食 ,對於體質虛弱者來說,確屬大補。
【刀切仔】 埠場鎮
埠場的刀切仔是當地 美食 的代表作,先用米粉搓成塊狀,然後用刀切成條狀,然後放上各種各樣的料,最經典的是放蝦皮來煮,配上白切梅肉或者豬利、粉腸來吃,正點!
【馬鮫飯】 海陵鎮
海陵特色美味馬鮫飯知名度頗高。馬鮫魚鮮甜肉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其特別之處,可歸為五個字:香、酥、甜、爽、滑。津津有味地吃上一道馬鮫魚飯,那香甜爽滑酥的感覺,回味無窮。
【魚面】 閘坡鎮
魚面是閘坡名小吃之一,知名度相當高,它的獨特之處是軟、滑、甜、爽。閘坡魚面的做法挺講究的,新鮮魚肉切成寸把寬的魚條,放在大圓砧板上反復地剁,但是不能剁得太稀。外地遊客來閘坡 旅遊 ,魚面是不可不嘗的 美食 。
【蜜汁三寶】 春城鎮
蜜汁三寶中的「三寶」指的是番薯、芋頭、淮山,用糖和蜜汁作為主要配料烹飪,入口松軟甜蜜,三種原材料帶給你各不相同的味覺享受。蜜汁三寶是當地人宵夜必不可少的一味。
【凌霄豬手】 春灣鎮
春灣凌霄豬手是用當地的凌霄山泉水烹制而成的,脆滑爽口,入口不會有油膩的感覺。凌霄豬手足與跟著名的「白雲豬手」相媲美,蘸點當地特有的辣醬來吃,你有抵得緊?
【臘鴨】 崗美鎮
崗美臘鴨已有近百年 歷史 ,選優質麻鴨用傳統手工藝製作而成,具有色澤鮮艷、醇香可口的特點,秋冬時節的臘鴨是最好的。近年來,崗美臘鴨遠銷廣東珠三角地區,崗美的特色美味走出了家門。
【風姜雞】 合水鎮
風姜雞,陽春人習慣稱為月婆雞,以合水鎮最為出名。在當地,很多大大小小的飯店均以風姜雞為招牌菜。風姜雞由風姜、豬肚、雞等煲制而成,滋味鮮美,入口難忘,深受廣大食客喜愛。
【氹仔魚】 圭崗鎮
圭崗氹仔魚有異於其他魚塘養的魚,吃青草飼料長大,加上山坑水水質純凈,無污染,所以氹仔魚,質地鮮美,肉多不肥,烹飪之後魚香四溢,圭崗氹仔魚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美味佳餚。
【紫蘇鴨】 河塱鎮
河塱多養雞鴨,人們自然少不了用鴨肉入饌。鮮嫩的鴨肉炸得金黃香酥,淋上香氣濃郁的紫蘇製作的料汁,筷子根本停不下來。
【葉貼】 河口鎮
葉貼是陽江的著名小吃,但是要說最正宗的葉貼,當數河口葉貼。入口綿軟細滑,還稍帶點韌性,口感非常好。因為是用植物葉子貼著下鍋蒸熟的,所以吃起來還帶點植物的清香。
【缽仔瑪】 松柏鎮
缽仔瑪其實就是缽仔糕,別的地方的缽仔糕都是甜的,唯獨松柏鎮的缽仔瑪有鹹的吃法。研磨米漿蒸熟後,添加蒜油和醬油調味,吃的時候用根小簽介開方格狀就可以戳著吃了,便宜美味。
【砂糖番芋】 陂面鎮
陂面鎮的砂糖蕃芋口感比較獨特,品質上乘的蕃芋入口即化,再加上砂糖的點綴與催化作用,還帶有酥酥甜甜的感覺,十分惹味。
【春砂仁鯽魚湯】 潭水鎮
潭水鎮當地養魚業比較發達,並且陽春春砂仁聞名遐邇,於是兩者的結合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鯽魚健脾利濕,滋養臟腑,春砂仁消食開胃,行氣化濕。春砂仁鯽魚湯味極鮮美,芳香誘人,是當地的名菜之一。
【馬水桔】 馬水鎮
馬水桔因產於馬水鎮故得此名,是遠近聞名的傳統名產水果。其特點是形美、色艷、皮薄、少核、汁多,被譽為「廣東四大名桔之一」。一鎮一味,馬水鎮的專屬味道就是馬水桔,芳香甜蜜,沁人心脾。
【豆餅】 雙滘鎮
雙滘豆餅是當地非常出名的 美食 ,其表面色澤金黃,肉嫩可口,可製作成韭菜豆餅角、豬頭肉燜豆餅、豬大腸燜豆餅等菜式,一看就讓人食慾大動。
【狗仔豆乾】 永寧鎮
狗仔豆其實就是藜豆,春種秋收。狗仔豆乾可以用來煲湯、燜花腩等,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吃了狗仔豆乾,走路不累、喝酒不醉、晚上不睡」,意思就是狗仔豆乾具有溫腎補身的功效。
【炒三甲切粉】 三甲鎮
三甲鎮的切粉始於清康熙年間,已有300多年的製作 歷史 。選用優質稻米為原料,以米味香濃,嫩滑爽口著稱。三甲切粉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直接炒,簡單方便,營養美味。
【豆豉鯪魚蕒菜】 八甲鎮
八甲鎮盛產蕒菜,當地人主要的吃法是豆豉鯪魚炒蕒菜。蕒菜富含維生素A、B1、B2,是生食蔬菜中的上品,有「鳳尾」之稱,是八甲鎮比較出名的菜品。
【油潑腐竹】 石望鎮
石望腐竹聞名遐邇,已有100多年製作 歷史 ,其特點是味甜、白色起油銳、韌香且久煮不爛,營養豐富。當地人腐竹的吃法多種多樣,以簡單美味的油潑腐竹最為常見。
【雞飯】 東平鎮
提起東平 美食 ,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東平雞飯,在陽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香嫩的雞肉末和用雞油煮過的白米飯相得益彰,入口綿軟,雞肉的香味挑逗著你的味蕾,令人慾罷不能。
【牛雜粥】 合山鎮
合山的小黃牛早已聲名遠播,說起合山的 美食 ,大家都會想起牛雜粥。口吃下來,非常鮮甜,滿滿的都是牛肉原始香味,原汁原味,口感香脆,營養豐富。
【牛鞭湯】 北慣鎮
北慣特色牛鞭湯,形色美觀,湯味醇濃,營養豐富,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尤其適合男性食用,壯腰健腎,是不可多得的食療佳品。
【瀨鍋撐】 雅韶鎮
雅韶瀨鍋撐可謂當地一絕,瀨鍋撐和瑪仔的區別比較大,前者味道稍顯清淡,但是口感更為厚實。螺仔、大蝦、絲瓜、臘腸、瘦肉…,配料下得很足,滑嫩務必,入口即化。
【沙螞粥】 大溝鎮
沙螞粥是很多陽江人宵夜的最愛,大溝鎮的沙螞粥是比較正宗的。三五知己在大溝的海灘上捉沙螞,然後洗凈直接下鍋煮,再放點瘦肉、干蝦米等輔料,撒上蔥花,非常鮮甜,吃出大海的味道。
【牛筋湯】 塘坪鎮
牛筋湯一直以來被奉為疏經通絡,調和氣血的佳餚。塘坪的牛筋湯比較講究,一般先用高壓鍋將牛筋燉到差不多爛,然後再放入其他配料,既保證了牛筋的彈韌口感,又不至於嚼不動。
【益智子】 大八鎮
大八鎮最負盛名的美味首推益智子,史料文字記載有近200年 歷史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陽江人民當中更是家喻戶曉,婦幼皆知。
【牛腩煲】 紅豐鎮
紅豐牛腩煲選料十分考究,選用本地新鮮的黃牛牛腩,再用本地花生油、鹽、醬和大小回香腌制約半小時,口感清香,食而不膩,是紅豐當地的一道主打名菜。
【豬肚雞】 那龍鎮
那龍豬肚雞湯里濃中帶清,有濃郁的葯材味和胡椒香氣,香濃撲鼻,美味可口,雞肉不會因太過火候而變得干韌難嚼,是非常受當地人喜愛的特色 美食 。
【燜鵝】 新洲鎮
新洲燜鵝是典型的廣式燜鵝,用醬料腌過的鵝肉與姜、蒜、燒肉同炆,鍋內熱氣騰騰,肉香四溢,挾起一塊鵝肉,沾點腐乳等調料,入口濃香,絲毫不覺肥膩。
【蚝飯】 程村
要說最正宗的蚝飯,當數程村蚝飯。肥美的鮮蚝、香軟的米飯充分拌合,簡直是最佳拍檔。程村蚝飯的特點是濃香、爽脆,百吃不厭,並且還有很高的食療功效。外地遊客來到陽西,總得吃上幾碗正宗程村蚝飯,才算是不虛此行。
【海膽飯】 溪頭鎮
陽西很多地方都有海膽飯,但是以溪頭的海膽飯最為出名。海膽飯不僅美味,營養價值還很高,具有「強精壯陽,益心強骨」的功效,一直被視為海味中的上品。
【魚瑪】 上洋鎮
上洋魚瑪遠近聞名,煎魚瑪重要環節是配餡,蝦、蚝、魷魚是首選,油滾的時間也要把握得很好。不僅陽江本地人喜歡吃上洋魚瑪,外地遊客來到這里,如不吃上幾個上洋魚瑪,會引為憾事。
【番鴨湯】 儒洞鎮
儒洞的番鴨湯是比較出名的,以當地農家自養的番鴨為主料,搭配多種中葯材文火慢熬,番鴨和葯材的精華一一被逼出,融入到湯中,入口香甜濃郁,簡直是食過返尋味啊。
【搓禾線】 織篢鎮
搓禾線是用粘米春粉,拌糖或者拌鹽,泡水搓成一條條粉條,如稻穗狀,俗稱禾線。搓禾線的含義是預示一年的豐收。搓禾線口感非常綿軟,甜甜的,是小孩子的最愛。
【竹筍炒肉片】 新圩鎮
新圩鎮東水山盛產竹筍,東水竹筍聞名遐邇,當地人吃竹筍比較普遍的吃法就是竹筍炒肉片,簡單的烹飪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竹筍的清香,竹筍與肉片,一個大素,一個大葷,互為補充。
【河鮮煲】 塘口鎮
塘口鎮盛產河鮮,還上了陽西電視台《舌尖上的陽西》節目。當地人們比較常見的吃法是河鮮煲。各種活蹦亂跳的河鮮全部「一煲熟」,加上姜蒜等各種佐料,去腥提鮮,十足美味。
陽春市: 蟠龍砂仁、蜜餞砂仁、砂仁灑、孔雀石、八甲麥菜、春灣芋頭、赤小豆、馬水桔、紅荔枝、黃塘葛薯、三甲粉絲、石望煙葉、崗美臘鴨、衛國梅子、衛國栗子、蛇。
陽東縣:東平魚翅、魷魚、魚膠、咸魚、魚干、花蟹、蚶、海蜇、對蝦、青螺、大澳蝦醬、黃鬃鵝、東平藕、溫泉茶、尖山蟹、大八益智、喜之郎果凍布丁系列、菠蘿、雙肩玉荷包荔枝。
江城區:十八子菜刀、銀鷹剪刀、橋牌豆豉、蓮香炒米餅、漆器、釣月荔枝、喬士襯衫、風箏、不銹鋼餐具、密餞黃皮、蜜餞益智。
陽西縣:張氏小刀、程村蚝(牡蠣)、上洋西瓜、沙扒海產、東水茶、溪頭海膽、密餞黃皮、金鉤蝦米、新圩竹筍、溪頭五彩薯、 旅遊 帽袋、墨魚餅、咸魚、魚干、黃鬃鵝、鹽?雞。
海陵島:魚翅、魷魚、魚膠、咸魚、魚干、花蟹、蚶、海蜇、對蝦、青螺、海鮮。
豆豉,是陽江特產,是我國傳統發酵豆製品。古代稱豆豉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記載見於漢代劉熙《釋名·釋飲食》一書中,譽豆豉為「五味調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紀的《食經》一書中還有「作豉法」的記載。古人不但把豆豉用於調味,而且用於入葯,對它極為看重。《漢書》、《史記》、《齊民要術》、《本草綱目》等,都有此記載。 陽江豆豉,與陽江的漆器、小刀一道被譽為「陽江三寶」。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她帶著濃郁的香味,走進全國大小城市:上個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她飄洋過海遠銷港澳、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許多海內外客人,正是通過香醇味美的陽江豆豉,進而對陽江產生濃厚興趣。
春砂仁是廣東省陽春市地道特產南葯,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歷來被視為「醫林珍品」,在醫葯市場上享有盛譽,馳名中外。由於陽春是砂仁的地道產地,故有「陽春砂仁」之稱。2004年3月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廣東省陽春市「中國春砂仁之鄉」的光榮稱號。
鯊魚是海洋大型軟骨魚類,是一群鰓裂位於側面的權鰓魚類的通稱,古代稱之為鮫,它的性情十分兇殘,號稱"海中狼"。鯊魚魚翅,人們通常簡稱為魚翅,歷來被譽為"海味八珍"之一,主要由鯊魚的背鰭、尾鰭和胸鰭等結構組織加工製成,是十分名貴的海珍品,常與燕窩相提並論。據檢測結果發現,魚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有各類蛋白質83.5克,營養極其豐富,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食品。魚翅不僅味道鮮美,耐人咀嚼,增加食慾,而且具有滋補強身,提高免疫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等作用。有資料報道,鯊魚翅具有防癌抗癌活性,
氹仔魚製作,多以切塊,用鐵鑊或瓦罌熬制。氹仔魚,質地鮮美,肉多不肥,有異於其他魚塘養的鯇魚,這種優勢與以下因素有關:首先是魚生長時間長;其次是魚長期吃青草飼料;三是長期流動的山坑水水質純凈,沒污染;四是氹仔面積小,營養充足;五是種類單一,沒有異類的角逐,生息時間較足。
想玩遍陽江?恐怕無個當地朋友,你都好難完成到哦……注意我這里說到的不一定是熱門景點含未開發的:陽東(東平南鵬島、東平大澳、東平珍珠灣、新洲北桂村、新洲熱水(沸泉)、新洲紫蘿山、那龍東湖星島水庫、那龍陽江溫泉、那龍濤景高爾夫、北津獨石、),江城(鴛鴦湖、南國風箏場、金山植物公園、羅琴山、羅琴山漂流、海陵大堤、海陵東島海灘、海陵紅樹林濕地公園、海陵十里銀灘海灘、海陵南海一號博物館、閘坡大角灣海灘、閘坡北洛灣海灘、閘坡馬尾島海灘、閘坡風車公園、閘坡國家漁港碼頭、),陽西(程村河蠔場、陽西鹹水礦溫泉、大垌山大垌寺、河北大樹島、沙扒灣、沙扒月亮灣、東水山、),陽春(崆峒岩、春都溫泉、春灣石林、春灣龍宮岩、玉溪三洞、凌宵岩、天露山(與新興交界)、雞籠頂山、八甲鵝凰嶂山脈、八甲仙湖水庫、八甲白水瀑布、八甲五福瀑布、八甲馬蘭風景);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具體路線如何自己再一 一網路下。
1.江蘇學政文化 旅遊 區 AAAA
江蘇學政文化 旅遊 區位於江蘇省江陰市,佔地7萬多平方米,是國家AAAA級 旅遊 風景區。作為學政文化 旅遊 區的核心——江蘇學政衙署是昔日江蘇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 其規模宏大,設施完備,園……
2.濱江要塞 AAAA
江陰市濱江要塞 旅遊 區位於江陰市區東郊,北濱長江,因境處江陰黃山炮-事要塞之地,民國以來即以要塞為鄉、鎮名。濱江要塞 旅遊 區由黃山湖公園、鵝鼻嘴公園組成。 江陰市濱江要塞 旅遊 區江陰黃……
3.江陰中山公園
江陰中山公園原為江蘇學政衙暑遺址公園,總面積為7萬多平方米。園內許多建築物、構築物的造型均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特色。整個工程建有「荷花廳」、「永慕廬」、「學政區雕塑廣場」、「中山……
4.鵝鼻嘴公園 AAA
景點級別:3A景點介紹:山環芙蓉城,私怪鵝鼻狀。美麗的江陰要塞景區(鵝鼻嘴公園)位於江陰長江大橋西北部,距市區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鵝伸鼻江中而得名。景區佔地1280畝……
5.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位於徐霞客鎮南陽岐村,始建於明代,佔地116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現有房屋三進兩側廂。花廳布展介紹徐霞客的生平事略及其對岩溶地貌、水道地理的研究成果;正廳名「崇……
6.江陰君山寺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陰乾明廣福禪寺。據史料記載,該寺初為二院。一為唐乾貞(927-928)時建,名崇聖。宋太平興國(976—983)賜額乾明。二為北宋至和(1054-1055)時建,名……
7.贊園
贊園位於江陰市東的貫庄村,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約合22.2畝),分為巨贊法師紀念堂、巨贊故居和巨贊文化園三個部分,於2008年3月18日奠基開工建設,2008年11月份正式……
8.長涇老街
長涇老街的出現,初始於明代咸化年間(1465—1487),由長涇大族夏氏從習禮村定居於涇里,疏通東涇河、西涇河、並市河,逐成三涇為一水的涇水河,涇水南北兩岸逐漸形成街市。至明代萬曆……
9.江陰革命烈士陵園
江陰市革命烈士陵園地處風景秀美的黃山腳下,依傍山勢,座北朝南,下設革命烈士紀念館和渡江戰役紀念館。始建於1994年4月,建成開館於1997年4月,佔地36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
10.江陰綺山森林公園
綺山森林公園位於雲亭鎮花山村和佘城村,建設面積共6380畝,由江蘇陽光集團和雲亭鎮共同投資建設。它是連接綺山、花山的綠色廓道,設計時充分考慮生態功能和防護功能,同時體現應天河、白屈……
江陰 美食 小吃,舌尖上的江陰
江陰河豚
河豚魚屬於兇猛魚類,小魚小蝦和各種蚌殼都是它的食物,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使身體膨脹成帶刺的圓球,讓它的天敵難以下嘴。河豚…
顧山燒餅
顧山燒餅,顧名思義是江陰顧山鎮所產的燒餅,又因其始制於每年的春天,且其餡所用之薺菜,也是春天之物,故顧山燒餅亦名春餅。
江馬蹄酥
馬蹄酥為江陰傳統特色糕點。清朝末年仿製鎮江同名糕點,並經改進成面。該產品採用上等麵粉、赤豆為原料,加果仁為輔料
桂花糖粥
桂花糖粥是無錫傳統名點。它的製作方法是:將糯米淘洗干凈,投入紅棗、豌豆加入冷水,用旺火燒煮,待糯米粒開花後,加入甜桂花
刀魚面
刀魚面是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的特色小吃。江陰刀魚面潔白細膩,久煮不爛,既耐咬嚼,又鮮美無比,如再配上火腿絲、蛋皮絲、撒些蒜…
過橋鱔
過橋鱔是以江陰水產品――黃鱔為原料烹制出來的鱔魚菜。其為歷代的江陰名菜之一,至今有二三百年的 歷史 。
水發團圓
江陰人用的團圓,歷來有兩種:一種是用干糯米粉燙熟或炒熟後滾上乾粉捏制出來的,另一種是濕米粉篩出來的。用濕米粉篩出來的團圓…
燴鱔
燴鱔,是江陰歷代名菜中的又一道以黃鱔為原料烹制也來的菜餚。其烹製成菜後,酥香松軟,咸甜相隔,口味特別適應江陰人的愛好
刀魚餛飩
「刀魚餛飩」製作煩在出刺。有的用棒頭「敲」刺,有的用刀斬碎再「濾」刺,多數是煮成半熟,再「捏」刺;無論何種法子,反正魚刺…
提爐餅
拖爐餅,原名提爐餅,因其是用提爐煎烘而熟的,故得此名。後因用提爐煎烘的工藝比較麻煩,產量亦少,故改為用平底鍋翻煎。
江陰黑杜酒
江陰黑杜酒為南方糯米制酒中之別品,相傳也為杜康所創。該酒視之如膠墨,嗅之香味濃郁,入口甜而不膩,飲後補血健脾。
陽江特產
陽江特產有豆鼓、漆器、小刀(號稱「陽江三件寶」)、孔雀石、春砂仁酒、蛇膽液、益智(陽東大八)、(三甲)切粉、不銹鋼器皿、真皮運動鞋、服裝、(春華)絲襪、(粵寶)礦泉水等等。
遊客除了在購物商場買到土特產外,還可購買到各式 旅遊 紀念品,如各種海貝裝飾工藝品,富有漁民風情的椰葉編織帽等等。
陽江三寶:陽江三寶是以 歷史 悠久、馳名中外的陽江漆器、小刀、豆豉組合而成的名優特產。
陽江小刀:陽江小刀 歷史 悠久、中外馳名、品種繁多、美觀鋒利、遠銷海內外。
陽江炒米餅:陽江炒米餅是精選大米粉、綠豆粉、白砂糖、花生粉、椰容等精製而成,入口松化、香脆,是陽江著名特產。
陽江豆豉:陽江豆豉是以陽江土產黑豆配以鮮姜,經過傳統工藝加工製成,榮獲省和輕工部優質產品獎,亨有「一枝獨秀」之稱,馳名中外。豉肉鬆化、味道鮮甜、鮮香可口、富於營養,乃是蒸魚、肉、排骨和炒菜之調味佳品。
海鮮:海陵島的海鮮品種繁多,各類干鮮製品琳琅滿目;以大海為主題的 旅遊 工藝品有海螺號、海石花、貝殼盤景、螺貝項鏈、珍珠首飾、漁女帽等,精緻有趣;傳統的海陵食如品粉酥和煎堆,值得帶回去與親友品嘗。除了新鮮的海產品,干制海味也是一種好的選擇,不但可帶回家,也可饋贈親友,十分方便。
另外給你講個購物去處吧
海濱大道
這里有各類購物商場,集中陽江土特產,陽江小刀、豆豉、漆器、各種干鮮、腌制、蠟制的海產品和各類工藝製品,讓您在海陵島之行滿載而歸。
閘坡漁市
閘坡是海陵島重鎮,晨霧尚未散盡,碼頭邊歸船靠岸,人頭涌動,一筐筐閃著銀光的海鮮在交易聲中抬上碼頭,運往各處。百舸千舟停泊一港,汽笛爭鳴,洋溢著一派繁忙氣氛。許多遊客來到閘坡總駐足於大排檔前的水族缸,被五彩斑讕的海魚,形狀各異的海貝,珍貴稀有的蝦蟹所吸引,觀賞後可即點即食,品嘗美味佳餚,「海味一條街」集中於閘坡鎮人民路,這裏海產品琳琅滿目。可選購自己喜愛的海乾、海貨。還有海螺、貝殼、珊瑚及其以之為原材料加工的工藝品,加上久負盛名的陽江特產:豆豉、刀具、漆器、不銹鋼器皿、益智(一種植物食品)、仁稔等。使芽梭如織的遊人不虛此行
來陽江遊玩,一般都是來海陵島,也有人說的閘坡,其實就是同一個地方。島內主要有幾個海灘:大角灣、十里銀灘、馬尾島、北洛灣等。最適合的季節是夏季,不過7-8月是高峰期,建議錯峰出行。哈哈
閘坡吃海鮮
說起陽江的特產,首先要提及傳說中的「陽江三寶」——漆器、豆豉、刀具。提升此三友的名氣,當年的國營工廠功不可沒。
當年陽江盛產桐油,桐油是很好的防腐材料,於是造就了耐用美觀的漆器。隨著新材料的井噴問世,陽江漆器也無奈倒在沙灘上,大有明日黃花之感。對於老陽江人來說,買件漆器,更多意義在於追憶一下當年的「芳華」。
陽江豆豉一直是當地調味品的領頭大哥,是陽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習慣所培養的「寵兒」,特別是姜味豆豉,既能發思古之幽情,又有時代的芬芳。沒有豆豉,陽江菜就缺點兒味道。
陽江刀具是特產界的「新科狀元」,質量杠杠的,無需多言。據說「張小泉」刀具近年衰落得厲害,拱手讓出一大片市場,陽江刀就更出名了。居家旅行(倚天屠龍)帶上一把陽江刀,准沒錯。
有機會來陽江,在下推薦一款陽江特產食品:「一夜情」咸魚……選用一種名為「刀里」的海魚,只腌制了一個晚上,新鮮出爐。用「一夜情」干煎,或蒸腩肉,配上白粥,味道好極了,其他地方沒有滴。
陽江還有其他特產么?當然有啦:風箏、炒米餅、豬場碌……,不勝枚舉,等各位來陽江親自評說吧。
陽江最出名的應該是刀具,陽江刀剪生產 歷史 悠久,工藝獨特、品質上乘,產品暢銷國內外,享譽全球。陽江制對 歷史 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2 0世紀40年代,陽江生產的"季芙小刀",以其"鋒利、美觀、耐用"在全國小刀評比中獲獎,並進世界博覽會參展。從此陽江小刀聞名海內外。
陽江是中國的小刀中心、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被譽為「中國刀剪之都」。
⑶ 新圩鎮的風景名勝
黃氏文化科技活動中心暨大宗祠是一個家族文化的標志,項目建成後作為黃氏文化科技活動中心,是學習文化和科學技術知識的地方,特別是緬懷革命先烈,發揚革命傳統,傳承文化、教育子孫後代的好場所,同時也是祭祀祖先的殿堂。黃氏文化科技活動中心暨大宗祠籌委會主任黃家坤在奠基慶典上介紹籌建情況,項目籌建一年多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和廣西文化發展研究會、北部灣文化研究會的指導支持下,籌建工作進展十分順利,整個項目計劃投資800萬元,資金全部來源於民間的捐資。
千年古荔地處靈山縣新圩鎮鄧家村,品種為靈山香荔,該樹樹干最大周長6.15米,樹高13.3米,樹冠15米,古荔長勢茂盛,年年掛果,果實卵圓形,略扁,果皮深紅色,核小,肉厚香甜爽脆有香氣,品質上等,1963年,我國著名生物學家蒲蟄龍教授帶領考察組前來考察,認定樹齡超過1460年(公元503年種植、距今樹齡1502年以上),是目前我國僅存的樹齡最長的靈山香荔母樹,《靈山縣志》、《廣東荔枝志》均有記載,1999年5月,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靈山縣農業局組織實施的《千年古荔保護》項目,在新圩鎮政府、鄧家村委會和縣水果局的大力支持下,近日全部完成建設任務並通過了驗收,1500年樹齡的古荔換發了新顏。《千年古荔保護》項目建設了132平方米的古荔保護區,一是進行場地清理,樹木修整防護,樹木測量及保護規劃等,二是在樹冠下建設三面光排水溝,三是建設防護隔離柵欄,四是設立保護標志牌,五是區域道路填土,母樹根系培土,旋放肥料等。通過項目建設,既能有效地防止人為和家禽家畜的踐踏損害,又為古荔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條件,使千年古荔更顯勃勃生機,為靈山香荔品種繁育及優良荔枝品種的研究提供保證,更為靈山中國荔枝之鄉增添一道亮麗的風境線。
靈山古荔上千歲
這棵荔枝有500年樹齡,如果有人指著公路邊一棵荔枝樹對你說,你不必大驚小怪,在有中國荔枝之鄉之稱的靈山,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樹齡的古荔枝樹到處都有。據靈山縣志記載,荔枝種植始於唐朝,宋朝已有較大發展,1961年,廣東省果樹研究所到靈山進行荔枝品種資源復查(當時靈山屬廣東管轄),鑒定新圩公社鄧家坡大隊(現新圩鎮鄧家村)有一棵香荔大樹,樹齡在1400年以上,如今,這棵千年古荔依然枝繁葉茂,幾乎每年正常開花結果,被列為靈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山不少地方自古就有一種習俗,無論哪家添男丁,都在住宅附近種幾棵荔枝樹,等荔枝掛果時,正是孩子長大後讀書時,就有求學的資本,於是,就形成了現在古荔枝樹隨處可見的荔鄉風韻,古時候,靈山誰家荔枝樹多,則象徵其家富裕,曾有家有荔枝千棵,其人與萬戶侯等之說,意為有1000棵荔枝相當於一個管理萬戶居民的官了,因此,靈山無荔不成村。在離縣城7公里遠的鄧家村樹齡在四五百年以上的古香荔隨處可見,記者采訪了村干到村民十餘人,竟無人知道村裡到底有多少棵古荔,在一戶人家門口,80歲的黃業基老人指著一棵樹冠如蓋、果滿枝頭的古香荔告訴記者,他小時候這棵荔枝就這模樣了,它隔年掛果,多時有一千多斤,70年代這棵樹的荔枝曾送到北京去,據縣委宣傳部的同志說,在新院村,也有很多古荔枝樹,有兩棵荔枝樹名氣相當響,分別叫赫魯曉夫和尼克松,據說當年赫魯曉夫和尼克松曾經吃過這兩棵樹產的荔枝。在大蘆村生長著十多棵樹齡在100年到400年的古荔,枝葉婆娑,碩果累累,有的古荔樹干已經空了,但鮮紅的荔枝依然掛滿枝頭,村裡人說,這些古荔結出來的果肉特別脆特別甜。據該縣水果局的同志說,全縣樹齡在1000年以上的古荔就有幾十棵,三四百年以上的荔枝有上萬棵,主要是香荔樹。靈山荔枝歷史悠久,種植歷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新圩鎮鄧家村至今尚有2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荔,依然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其中一棵千年古荔被認為是靈山香荔的老祖宗。荔枝種類繁多,品種齊全,高、中、低檔產品,早、中、遲熟搭配,靈山荔枝珍品中有香荔、糯米糍和桂味等,2001年,全縣荔枝面積59.55萬畝,產量2.8萬噸。靈山荔枝目前主栽的早熟品種有三月紅、白臘、白糖罌等,中熟品種有妃子笑、黑葉、大造、進奉、水荔等,遲熟品種有香荔、桂味、糯米糍、禾荔等。1、三月紅三月紅為早熟品種,每年5月上旬成熟,果實較大,單果重26-42克,果皮鮮紅,肉厚,肉白臘色,肉質稍粗韌、汁多,味甜帶酸,含可溶性因形物18.2-20.3%,品質中等,適宜鮮食,是早爭上市的荔枝品種。2、妃子笑妃子笑為中熟品種,6月上中旬成熟,果實大,單果重23.5-31.1克,果皮薄,淡紅色,果肉厚,白臘質,細嫩爽脆,清甜帶微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7.1-20.5%,品質優良,最宜鮮食。3、黑葉黑葉為中熟品種,6月中旬成熟。果實中等至大,單果重19-28克,果皮薄且暗紅色,果肉乳白色,味甜帶微香,含可溶生固形物16.5-20%,品質中上,適宜鮮食、曬干及加工罐頭。4、香荔香荔屬於遲熟品種,7月上旬成熟,果實中等大,單果重21克,果核小,果卵園形,略扁,果皮厚韌,深紅色略帶紫,果肉白臘色,清甜爽脆,有香氣,含可溶性固形物20%,品質上乘,鮮食、制干、制罐頭均可。5、桂味桂味屬於遲熟品種,6月下旬成熟。果實中等大,單果。15-20克,近似園球形,果皮鮮紅,薄且脆,果肉乳白色,細嫩爽脆,汁多、清甜,核小,有桂花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8-21%,品質極優,宜鮮食、加工。6、糯米糍糯米糍屬於遲熟品種,7月上旬成熟。果實中等至大,單果重20.1-27.6克,果扁心形,果皮鮮紅,較韌,核小,肉厚,軟滑多汁,濃甜微帶香氣,含可溶性固形物18-21%,品質風味極優,鮮食,制干均可。在中國荔枝之鄉靈山縣,人們隨意品上的一個荔枝,都可能出自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荔枝樹。在新圩鎮鄧家村,這個無荔不成村的荔枝之鄉,一個樹冠如蓋、果滿枝頭的參天古荔分外奪目,當地幹部介紹說,這棵香荔大樹至少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壽命最長的荔枝樹,已被列為靈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靈山荔枝種植始於唐朝,據說,古時候,荔枝樹多少是衡量人們富裕與否的重要標志,曾有家有荔枝千棵,其人與萬戶侯等的說法,過去當地人家新添男丁,往往會在房前屋後種幾棵荔枝樹。荔枝是我國最古老、壽命最長的樹種之一,目前靈山縣光千年以上荔枝樹就有幾十棵,三四百年以上的荔枝樹競有上萬棵。
在靈山縣,大多數人知道有個文筆山,因為文筆山離縣城僅8公里,與縣城的六峰山遙相呼應,在縣城舉目南望就可以看到,還因為文筆山是靈山縣一個具有歷史文化古跡的山嶺,其山頂的文筆峰在民間有著許多古老的傳說。文筆峰自建成至今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本地一批又一批文人騷客,現在,她還是縣城及周邊鄉村的人們登高和春遊踏青的好去處。山脊上第一級(個)山頭,往上,整個山樑一直延伸並直通到山頂(乃至文筆峰以東),從此往下,整個山頭形如一個趴地待撲之猛虎,左右兩邊兩支呈合抱形狀的小山樑,如虎之前肢,山前隔著公路是一片開闊的田垌,垌中一脈流水自東南向西北曲折環流,如書中所說的玉帶纏腰。第七、第八級山頭向南延伸的山樑構成了兩個極其形象的正在展翅飛翔的天鵝,有翅有身有頭有嘴,當地人介紹說這是一塊公鵝踩水地,好風水呢,(註:公鵝踩水即公母鵝交配),一看,確實很象,兩鵝的翅膀互相搭著,左擁右抱,栩栩如生,極具風情,上到了第九級山頭,一塊巨大的石頭長在這山肩上,據說這就是龍脈所帶的印,芳草萋萋,整個山坡都被茂盛的茅草所覆蓋,茅草盛開著潔白的花絮,在陽光照耀下是一片銀白,那花絮在微風中搖曳,風姿卓約,從這第九級山頭往正南面俯瞰,三條山樑近乎懸崖般急吊而下,到了中部卻又變得平緩延伸,這三條山樑和第十級山頭,已經是文筆山主脈的脊線,文筆山主峰及其峰頂如烽火台般的文筆峰(塔)已經出現在我們的東方,回頭再次俯視剛才走過的山樑,宛如一條下山的巨莽,左右蠕擺,極其生動形象而富有力量,遙看西南面,只見對面遠處的仙女嶺真如一個仰卧的少女,頭部五官清楚,身體曲線分明,凹凸有致,長發向東南飄灑,腹部和下肢向西北伸展,非常生動。來到海拔501.5米的文筆山頂,終於與文筆峰有了零距離的接觸,文筆峰是一座向上漸收的梯級形八面體峰塔,現有19層,每層高33厘米,共6米多,每級寬18厘米;八角形的塔底每層邊寬4.5米,周長36米左右;頂級邊2米,圍長16米,對角寬5米,斜邊高6.8米,登上塔頂,只見峰塔的外殼以沙、泥、石灰混合夯築而成,厚約40厘米,塔內有厚度為33厘米的也是以沙、泥、石灰混合夯築而成的十字形間隔牆與四面峰壁銜接,其餘的空間用黃泥填滿為實體,中間十字型間牆分別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東西兩向的內間牆伸到塔外形成了峰塔的一對護耳,護耳也為沙、泥、石灰混合並依峰夯築而成,呈梯形,峰耳厚73厘米,底座向外伸出2.1米,高達該峰塔的第十級,即高3.3米。關於文筆峰的來歷,村裡的老人們說,因為靈山是一塊風水寶地,人傑地靈,位於縣城東面的馬鞍山是一匹上京馬,靈山的人才會騎著這匹寶馬入仕京城為官;但朝廷的國師為了阻止靈山人才入仕京城,當高官占權位,所以就在上京馬背後的縣城南面新圩鎮梁冠山頂釘了一根大柱,以拴住上京馬,破壞靈山的風水,使靈山從此再也沒有人入仕朝廷做高官,梁冠山此後就被稱文筆山。民間的這種傳說,有點神乎,而且現在還在廣泛流傳,認為文筆峰是破壞了靈山的風水,但是,實際歷史上修建文筆峰的目的和背景、起因剛好與此傳說相反,不是為了破壞風水,而是為了彌補風水的不足。據清代和民國的《靈山縣志》記述,舊時建文筆峰很有一番別意和重要的社會背景,清朝時期,靈山的社會風氣很不好,盜賊、賭博、打架、娼妓等四亞盛行,根源在於當時人民的素質低劣,愚昧落後,因此在縣府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採取措施,加大了治學的力度,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知縣遲維城創建西靈書院,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國家建立學校,原有以興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屋也。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重建文廟時,知縣李培仁還作重建文廟碑記,古今建邑凡以教養斯民也養則謀諸野教則謀諸學故邑必有學學必有廟,以示縣府重教興學,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為興行教化,轉變社會風氣,知縣李正愷始延請名師,義學遂振興焉,同年縣府還恤教職,「查舊例,教職兩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養廉,著從乾隆元年春季為始,照各員品級給予全俸,永著為例,在乾隆年間,縣府劃撥了不少學田,租銀詳俸批准撥入義學,由是肄業生意,按名給發膏火,人爭來學,較前更振興焉,除此,縣府及各界人士還大興修建文閣、文明坊樓、學官等,以此營造一個興學育才的濃厚氣氛,在這股興學育才的熱潮中,乾隆庚申歲(即公元1770年,清朝乾隆35年)邑人勞基、張所述等倡建文筆峰於梁冠山與文廟正向,看來當時他們興建文筆峰,就大有振興文風,凈化社會風氣,使靈山快出文人、大出人才之意,在文筆峰落成時,進士王家憲並有詩雲,屹立文焰照宮牆,還是靈冠舊筆床,食肉不須投定遠,生花應已夢江郎,雲連五色知常護,弩發千鈞豈比強,從此海天多脫穎,夜闌作作露星芒,由此背景可以看出,當初建文筆峰的意圖和作用是很明顯的。據傳,建塔時,是由勞基、張所述倡議並監建,塔高原有25層,後因風雨沖刷,造成多次崩塌,現在只存19層,而且現在以中間十字間牆相隔的占塔的四分之一的東北面部分已經崩塌至塔底了,其它幾面也是遍體裂縫,茅草附生,究其崩塌原因,可能這主要是由於當年峰塔逐層夯築而建,而牆體內和每層間牆又沒有裝上筋骨(如竹片、鋼筋等)連著,使得原有的上面六層與下面的十九層脫離分開並倒下,同時由於塔心是以黃泥夯填,而塔頂沒有批搪灰漿,使得雨水從頂部中間灌入,加上峰體周圍又缺乏排水孔,因此當下大雨時,雨水從頂部黃泥中灌入,導致了峰體膨脹、破裂,而裂縫中茅草、灌木的附生又進一步形成並加速了峰塔的植物風化,最後就造成了塔峰的崩塌。這座誕生於封建社會,跨越了四個世紀,經歷了幾個朝代的靈山第一古董,雖然與北國長城相比她是那麼年輕,但對於今天改革開放的一代人們她是那麼的古老,她秉承了荔鄉的旖旎,散發著百姓的質朴,閃爍著古代文人的睿智,今天她仍以其獨特的魅力、厚重的歷史積淀幻化成燦爛的人文景觀,深深地吸引著靈山大地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站在梁冠山頂,只見蜿蜒的山脈東西貫縱,一路踴躍奔騰,起伏生動,氣勢非凡,精神軒昂,十分雄偉,而且奇突的頂峰會讓你感到這里可收天光,眺望遠方,靈山縣城和筆架般的六峰山與這里遙相呼應著就在北面前方,源自靈山最高峰羅陽山的鳴呵江一帶白水從東面奔來,四季不溢不涸,如鏡照天的光亮,日精月華盡收河中,給人大有一種鳴江玉帶面前過,伸手可搭六峰山的感覺,俯瞰北面山下,眼前陡峭山坡下是一個深谷,左右兩支山脈如巨龍如猛虎,相互照應,環抱有情,真是應了左青龍右白虎之說,其中間夾脈也跟著相擁相抱,如花之瓣形成環環相抱,脈脈相護,確實藏風聚氣!而且這里相擁相護的山樑不象剛才來路上山時看到的趴地虎和展翅雙鵝那樣無樹無木一片蒼涼,這里則是松林茂盛,綠郁蔥蘢,明朗清秀,充滿著靈逸,並顯得秀氣洋洋,吉氣融融,呈現出溫潤、柔和、秀氣的美,而花瓣的山脈中一個山頭尖尖地挺立其中,如花中之蕊 —— 如此地形宛如一朵聳天芙蓉,其充滿著生機,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這里確實是一個呈祥獻瑞的好地方啊,難怪傳說當年國師曾為這塊風水寶地而三上三下寶轎呢。
⑷ 梧州什麼地方最好玩
梧州是歷史名城:山城、三江匯合處、也有小香港之稱,龍母祖廟、四恩寺、白鶴觀、西竹園、白雲山、鴛鴦江畔、系龍洲島、文筆塔、文昌塔、全國最早建設的孫中山紀念堂、民國副總統李濟深故居、騎樓城夜景、潘塘公園夜市小食街、梧州茶樓酒店(早茶、夜茶)爽島大型天然瀑布群、東南亞最大的蛇園、世界最大珍稀保護動物黑葉猴人工繁殖基地,有風光、勝跡和文物點250多處
⑸ 廣西百色有什麼好吃的
廣西平果縣
沒六魚。據當地村民說,因為這種魚重量多在六斤以下,並且喜歡在常流水的岩洞里生活,故而得名「沒六魚」。沒六魚產自縣城東南部沒六魚洞,屬岩溶洞。洞口朝東,呈30度角傾斜而下,長約60米,垂直深度約5米。洞內有一清泉自東向北冒出,朝西南方潺潺流去,注入右江。以肉嫩、味香、肥美而聞名的沒六魚就是從這個洞里出來的。「潺潺清泉揚波去,尾尾沒六洞中來」,作家曹靖華在《春城飛花》一書中曾這樣描述過沒六魚,足見沒六魚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⑹ 廣西哪裡的荔枝好吃
靈山縣位於廣西南部沿海環北部灣經濟區的腹地,東鄰浦北,南接合浦,西連欽北,西北及北部與邕寧、橫縣交界,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內以丘陵、平原為主,土地肥沃,河流縱橫,山川秀麗。全縣沿有坡度在25度以下的荒山約87萬畝,大部分是花崗岩赤紅壤和沙頁岩赤子之心紅壤,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的佔92%,PH值在4.2 5.2之間,有機質含量0.42 1.58%,含氮0.03 0.05%,含磷0.016 0.023%,含鉀0.34 0.057%,是荔枝生長理想的土壤。一年中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足,十分適宜各種亞熱帶水果的生長。由於得天獨厚的水土和氣候條件,靈山是最適宜荔枝生長的黃金地帶,出產的荔枝風味品質特別優良。1996年靈山縣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荔枝之鄉」。2012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靈山荔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靈山香荔」荔枝分別榮獲第二、第三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被授予 「中國金牌荔枝」稱號。
靈山香荔主產於靈山縣,為該縣特產,果實扁圓形,單果重20.4克。紫紅色皮,肉臘白色,肉較厚,核小,可食率76%,汁多,肉質爽脆,甚甜,有濃香氣,品質上等,6月下旬成熟。現在活樹齡最大是靈山縣新圩鎮鄧家村委 塘坡村袁姓人栽種的。該樹高15米,胸圍512厘米,平均 冠幅13 米,傳說樹齡1500多年。1961年,廣東省果樹所進行荔枝品種資源普查,證實靈山縣新圩鄉鄧家村有一株香荔大樹,樹齡在1200年以上。1963年6 月,著名 植物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蒲墊龍專程到靈山縣鄧家塘坡村考察這株古荔,也認定這株老樹超過1460年。
廣西的桂平跟靈山吧。
桂平是廣西的荔枝之鄉,麻垌荔枝以其肉厚核小,氣味芬芳,清甜脆口而聞名於區內外,遠銷香港。全市最高年產鮮荔枝達4000多萬斤,1994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的稱號。市水果辦培育的優質立秋荔是廣西最遲熟的荔枝品種,已被列為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開發項目。
靈山荔枝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種植 歷史 悠久,品質優良。據靈山縣志記載,荔枝種植始於唐朝,宋朝已有較大發展。截至2008年,全縣荔枝種植面積60.5萬畝,正常年份產量達5萬噸,品種有三月紅、妃子笑、黑葉等35種,其中以三月紅、妃子笑、黑葉、靈山香荔的面積和產量最大。2012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靈山荔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兩個地方都是荔枝之鄉,荔枝的品質跟口味那肯定是想當的不錯,還有個玉林,畢竟玉林的荔枝狗肉節名氣那麼響。
你好,作為一個廣西人,印象中最好吃的荔枝應該是靈山的荔枝吧。很小的時候,廣西欽州靈山縣的荔枝就已經非常出名了,靈山靠近南寧橫縣,每到夏天荔枝開始上市的季節,路邊小攤販都會用拆開的紙箱協商「靈山荔枝」,在街邊叫賣。「靈山」在廣西,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荔枝品牌,一個符號。
不過,其實「中國荔枝之鄉」這個稱號,在廣西不止有一個地方有。在廣西的桂平縣和北流縣,都擁有「中國荔枝之鄉」的稱號。而且,桂平早在1994年就被國家列為「中國荔枝之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個被獲得「中國荔枝之鄉」稱號的地方。而廣西玉林北流縣荔枝的產量在廣西排名靠前,但是名氣卻遠不如靈山和桂平。
總的來說,廣西產的荔枝都不錯,但是因為品種、土壤、氣候的原因,口感和味道也有一些差異,有的人喜歡無核的,有的人喜歡荔枝肉軟的,也不能斷定哪裡的荔枝是最好吃的,只能說,廣西靈山、桂平、北流的荔枝是比較好吃的。
因為品種不同,廣西的荔枝價格也不太一樣。其中最貴的品種是桂味,今年桂味剛剛上市的時候,價格大概在40元一斤左右,批發價也在20-25元一斤左右了。
當然是最早獲中國荔枝之鄉的靈山縣,靈山縣你荔枝種植 歷史 久,從嫁接到種植,到管理到釆收到加工,都有成熟技術,種出的荔枝果味道最正宗。靈山桂味最佳,2017年地頭價高達40元一市斤。南寧街頭擺的荔枝都掛牌說是靈山荔枝。如果不好吃,又怎會這么貴?
我在廣西桂平長大,我覺得桂平麻垌的荔枝好吃。
麻垌具有微酸性、酸性土壤條件,特別適合荔枝生長。麻垌鄉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的主要成分多為沙頁岩風化物,微酸性至酸性,適合荔枝生長,歷來都是麻垌荔枝主產地。
品種以禾荔為主,果皮鮮紅,肉厚核小,氣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麻垌荔枝果皮鮮紅、肉厚核小、氣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不論是鮮果、罐頭、乾果均屬珍貴滋補品,老少皆宜,對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特效。
但是荔枝不宜多吃。
歡迎關注#吃遍南寧#,帶你發現南寧地道的 美食 !
我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稱作「離枝」,至今種植有2000年的 歷史 。我國荔枝主要分布在南部、西部和東南部,廣東栽培最多,福建和廣西次之。目前,全國荔枝面積約60萬公頃,佔全世界的85%,年產量130萬噸左右。廣西作為我國荔枝的主產區之一,荔枝種植面積300萬畝左右,年總產量約60萬噸,面積、產量均全國排名第二。
廣西荔枝主產地有靈山、欽南、欽北、浦北、合浦、防城、東興、北流、玉州、興業、福綿、博白、陸川、桂平、平南、港南、容縣、橫縣、邕寧、隆安、蒼梧、藤縣共22個縣(市、區),其他縣區有零星種植。其中荔枝面積最大、名聲最響的當數靈山縣,荔枝種植面積50多萬畝,總產量超過10萬噸, 產量占廣西荔枝總產約五分之一。
1996年被命名為「中國荔枝之鄉」的靈山縣荔枝種植始於漢朝,目前有幾百年樹齡的古荔枝樹隨處可見。最古老的荔枝樹位於新圩鎮鄧家村委會塘坡村,被稱為「千年香荔」。據廣東省果樹研究所1961年鑒定,樹齡在一千年以上,1963年我國著名生物學家蒲蟄龍教授帶領考察組到靈山考察時認定其樹齡超過1460年,是我國現存的樹齡最長的「靈山香荔」母樹。該株古荔長勢茂盛,生機勃勃,近年來仍掛果累累。
廣西荔枝春秋兩季都可定植,5-7月為鮮果收獲上市期。除了鮮果即采即吃外,荔枝還可以烘乾成為荔枝幹,也可加工為罐頭、飲料、果酒等。靈山縣茗香園公司、龍三錢公司和北海果香園公司加工有荔枝罐頭、荔枝酒和荔枝汁飲料等。
據普查,僅廣西靈山縣目前栽培的荔枝品種就有30多個。荔枝由於品種的差異,價格相差比較大,最受歡迎的品種是桂味和妃子笑。桂味荔枝風味最佳,以果皮鮮紅,肉質細嫩爽脆、清甜、汁多,有桂花香味而得名。
靈山是水果大縣,水果種植面積及產量居全國第5位、廣西第一位,尤其是荔枝種植 歷史 悠久,面積廣,產量高,品種多,品質優,被授予「中國荔枝之鄉」,有「靈山香荔」、「桂味」、「三月紅」、「黑葉荔」、「糯米糍」、「妃子笑」等早、中、遲熟品種達35個之多,其中「靈山香荔」、「桂味」、「糯米糍」等荔枝品種以果大、皮薄、肉厚、核小、質優而著稱於世。
靈山荔枝鮮果在國內、國際上曾多次獲獎,2012年1月,「靈山荔枝」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靈山縣荔枝種植面積110.2萬畝,許多遊客慕名而來購買和採摘荔枝。
最近靈山的荔枝節也要到了, 紅紅甜甜的荔枝, 看得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哪種荔枝最好吃?
北方的朋友多以「甜不甜」來評判荔枝的好壞,實則不然。荔枝的品種不同,味道也各有千秋。市場上常出現品種主要有四類:糯米糍、桂味、槐枝、妃子笑。
糯米糍
糯米糍是兩種上佳品種的荔枝之一。形狀略呈心形,略扁,歪柄。果肩有時較明顯的一邊高一邊低,有時柄兩側有明顯的棱狀突起。龜裂片相對於淮枝,更粗糙,但又不如桂味扎手。個頭較大。
糯米糍甜度最高(甚至有不少人覺得過甜),口感軟滑多汁,最顯著的特點是普遍核瘦小,可食率是所有品種中最高。
桂味
6月中下旬,桂味上市,桂味是另一備受歡迎的品種。它的釘刺細密而尖銳,呈山峰狀。同時因為釘刺較高,無形中增加了果殼的厚度,按上去會有一種比較硬的感覺。此外,桂味的個頭不算太大,中等。桂味的肉質較爽脆,有特別的桂花清香,味道清甜,保水較好,不易因為剝殼而果汁橫流。果核相對較小。
槐枝
槐枝是晚熟品種。當槐枝大量上市(7月上旬),就意味著荔枝的整體果期已進入尾聲。
槐枝比較圓、飽滿,近於球形,個頭中等偏大,龜裂片平滑,裂紋淺,皮色很多時候呈純粹、鮮艷、討喜的紅色。相比起糯米糍又扁又歪滿身疙瘩顏色斑駁的形象,或是桂味的扎人,淮枝的賣相比較光滑可愛鮮艷,能「誘惑」到不少人。
槐枝的口感、甜度均不如桂味糯米糍,吃完後嘴裡還會有點澀,果核比較大,偶爾能遇到果核小的。
妃子笑
妃子笑的暢銷,告訴了我們農產品有個好名字多麼重要。妃子笑果皮紅中帶綠,外層果肉甜,內層果肉酸,微干澀,脆口,適合喜歡酸酸甜甜的吃貨們。
其他品種還有掛綠、白蠟、黑葉、白糖罌,等等。
欽州新棠荔枝最多最好吃
嘿,中國哪裡的荔枝最好吃? 這個不好回答,真不好回答 。
聽說……
2018年6月,在廣東從化舉舉行的中國國際荔枝產業大會暨廣東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評出十大金獎產品,廣西欽州荔枝一舉奪得3金1銀5銅,金獎產品數全國第一。
不好意思呀,廣東是主場,冠軍是廣西欽州 。
還是說廣西的荔枝好了。
廣西荔枝種植300萬畝,產量70萬畝,產量居廣東之後。 從現在開始,廣西荔枝蓄勢待發了,廣西哪裡的荔枝好吃?
第一,妃子笑。 品質中上,算不上頂級,但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句讓妃子笑名滿天下。品然品質不是上佳,但也確實不錯。妃子笑是廣東的老品種,果肉厚,肉質稍脆清甜,微香,果汁多,品質中上。妃子笑食用品質最佳是其果實八成熟時,它的果皮綠帶紅色時為最佳食用期,記住這一點很重要,很多人以為紅色果皮才是成熟的妃子笑,那你就錯了。 妃子笑產量主要集中在廣西玉林市和欽州市。
第二,香荔。 原產自廣西靈山,據說那裡還有千樹的荔枝樹,為什麼說靈山是「中國荔枝之鄉」是有出處的。廣西、廣東各地的香荔都引自靈山縣,果熟期在7月中旬,有早熟、遲熟兩品系,成熟期約相差10~15天左右。香荔是品質上乘的品種,廣西靈山香荔多次收獲金獎,簡直是金獎「收割機」,喜歡荔枝的千萬不要錯過。但香荔不止在靈山有種植, 廣西橫縣、合浦縣、欽州市欽北和欽南區、玉林市玉州區、北流、容縣、北流、百色市右江區、平果縣、南寧市郊區等都有種植。
第三,雞嘴荔。 原產於廣西合浦縣公館鎮香山村,因果實核小如雞嘴而得名,果實較大,且大小比較均勻,果皮暗紅、皮薄而韌,果肉蠟白色,肉厚爽脆,風味清甜、微香,品質上乘,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是90年代廣西大力推廣的優良品種之一。真正原產地香山雞嘴荔價比黃金,價格相當貴。 主產區合浦縣。
第四,桂味 。別名冰糖荔,是廣東優良品種之一,果皮淡紅色,果皮脆且薄,肉質爽脆細嫩,清甜,有桂花香味,品質上乘。果熟6月下旬,較耐貯藏,一般在山地栽種,大小年非常明顯,上年豐產,下一年減產。廣西靈山桂味荔枝是早在1991年獲得中國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產品,大有廣東荔枝廣西香甜感覺。 在廣西南寧、梧州、欽州和玉林均有分布。
第五,糯米糍。 廣東優良品種之一,廣西從廣東引入種植。因果肉軟滑似糯米糍而得名,果實短圓球形略扁,中等大,果肉厚,肉質軟滑細嫩,風味濃甜,微香,品質上佳,果熟7月上旬,缺點是不耐貯藏,「大小年」現象比較嚴重,豐產不穩定。 主要產地是玉林市玉州區、橫縣、靈山、浦北、合浦、北流、博白等縣區種植。
除此之外,廣西優質荔枝還有江口荔,主要產區在藤縣、蒼梧縣;秀石荔,遲熟優質品種,種植面積不多;丁香,中熟種,品質上等,主要產區陸川、桂平、橫縣、北流、玉林市玉州區、容縣、靈山、貴港市港南區、港北區等縣區;紅荔,廣西優良品種,味甜而不膩,產區欽州;桂糯,甜帶微酸,質量上等,主產區欽州。
廣西荔枝品種眾多,質量上乘,更多交流請關注【三農通訊員】。
廣西盛產荔枝,每到豐收的季節,大街小巷的水果攤上都有售賣,有時候供大於求,價格挺便宜的,一般十元三斤,超級劃算的。廣西很多地方種植荔枝,種植范圍廣,荔枝品種挺多的,妃子笑、靈山香荔枝、三月花、桂味、黑葉、雞嘴荔等等,每個品種的成熟時間長短有些不同,上市季節不一樣,口味也不一樣。廣西欽州靈山的荔枝和與玉林的荔枝挺出名的,個人覺得靈山的荔枝超好吃的,殼薄果肉大汁多,吃一顆再想來一顆。吃荔枝一定要趁著新鮮採摘的時候吃,水分才甜,荔枝存放時間不長,放久了容易壞。
上次荔枝成熟的時候,朋友家人從欽州給她寄了一箱靈山荔枝,物流還挺快的,到桂林拆開的時候還很新鮮,一小枝掛著多顆荔枝,荔枝挺大顆的,外殼表面顏色挺鮮艷的,剝開荔枝殼,裡面的果肉很新鮮,味道還不錯。荔枝罐頭和冰荔枝的味道也不錯的,如果買的荔枝一下子吃不完可以放進冰箱冷凍,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味道冰冰的好吃。靈山的荔枝幹桂圓干也挺好吃的,去當地購買價格不貴,幾十塊錢一大包,農民伯伯們精心挑選曬制的桂圓干挺干凈的,沒有添加雜質。玉林荔枝也挺出名的,味道挺不錯,有些地方流行夏至吃荔枝狗肉習俗
作為一個廣西靈山人,海南,廣東,福建,四個省的荔枝都吃過,靈山的晚熟品種荔枝(糯米糍,桂味,香荔,雞嘴荔)確實比幾個地方占點優勢,可能是樹齡和水土有關吧
最後說一句,本人覺得最好吃的荔枝是黑葉荔和香荔,現在的人叫什麼白糖香(其實就是黑葉荔),我去買荔枝的時候就問是不是黑葉荔,如果說不是我就走,是的話我就買,再教大家一個吃荔枝的經驗,如果吃荔枝吃到感覺舌頭辣了,說明已經上火了,這時就要喝鹽水了,鹽水可以降荔枝的燥火,當然,也有一些王者,一邊吃荔枝一邊吃狗肉,再加啤酒,反正兩樣都是上火的東西,負負得正,以毒攻毒,什麼事都沒有。
⑺ 武鳴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問題一:武鳴有什麼好吃的食品 【特色飲食】糕點類:鑼圩七心糍粑;馬頭糯米卷;仙湖糯米餅;鳳林糯節糕;雙橋芭蕉糕;里建黃金糕;粉食類:五色糯米飯;爽記魚生及第粥;綠豆大肉棕;鴨血涼糯粽;紅薯粽;毛薯粽;府城榨粉;陸斡豬肝粉腸;甘圩干撈粉;豬腳粉;靈馬旱藕粉;田雞粥、花魚粥、鴿子粥、黃鱔粥、鴨腳稷紅米粥;生菜包;豆蓉糯米飯;瓦煲飯 ;肉耿:靈馬鯰魚;高峰界牌檸檬鴨;府城白斬狗肉;兩江八寶魚生片;鑼圩爆炒羊肉;蘭刀生魚;天馬帶魚;玉泉白斬雞;上江土雞;鑼圩梅菜扣肉;靈源叉燒;里建炸鼠;南乳狗扣;手撕牛肉;小吃類:扯扯糖;七寸豬龍供;雙橋酸S;新科芒果饃;麻辣牛雜;小東街紫蘇炒田螺;米粉餃;木薯饃;油炸糯米圓;油炸韭菜糯米饃;椒鹽鴨下巴;……
問題二:武鳴縣哪裡有好吃的? 呵呵```我覺得哪個靈馬鯰魚也好好吃啊```
還有風情街的酸,新華書店旁邊的板栗..暢.
忽忽```好多好多,好想吃哦...
問題三:武鳴有什麼小吃最好吃? 糕點類:鑼圩七心糍粑;馬頭糯米卷;仙湖糯米餅;鳳林糯節糕;雙橋芭蕉糕;里建黃金糕; 粉食類:五色糯米飯;爽記魚生及第粥;綠豆大肉棕;鴨血涼糯粽;紅薯粽;毛薯粽;府城榨粉;陸斡豬肝粉腸;甘圩干撈粉;豬腳粉;靈馬旱藕粉;田雞粥、花魚粥、鴿子粥、黃鱔粥、鴨腳稷紅米粥;生菜包;豆蓉糯米飯;瓦煲飯 ; 肉類:靈馬鯰魚;高峰界牌檸檬鴨;府城白斬狗肉;兩江八寶魚生片;鑼圩爆炒羊肉;蘭刀生魚;天馬帶魚;玉泉白斬雞;上江土雞;鑼圩梅菜扣肉;靈源叉燒;里建炸鼠;南乳狗扣;手撕牛肉; 小吃類:扯扯糖;七寸豬龍供;雙橋酸S;新科芒果饃;麻辣牛雜;小東街紫蘇炒田螺;米粉餃;木薯饃;油炸糯米圓;油炸韭菜糯米饃;椒鹽鴨下,巴酒鬼玉米;椒鹽泥鰍,麻辣牛百葉,油爆青椒,……
問題四:南寧都有什麼好玩,好吃,好逛街的地兒 南寧十景:(真的很不好意思哦,裡面有幾個公園,因為南寧的公園真的很漂亮,很好玩,如果有女朋友,絕對是第一選擇!)
1.南湖公園,南寧十景之一
2.人民公園,南寧十景之一的望仙懷古就在裡面
3.邕江兩岸,南寧十景之一的邕江泛春就在這里
4.市中心的步行街,萬達廣場,朝陽花園,中山美食街(晚上比較好玩)
5.民族博物館
6.花花大世界,在南寧安吉站坐車,有專車到達
7,大王灘水電站,在朝陽花園有專車到達
8.揚美古鎮,南寧十景之一的揚美古風所在地,在華強路198號坐車
9.金花茶公園 位於金花茶路
10.靈水 嚴格來說是位於武鳴了
南寧小吃攻略
利用了兩天出差的機會,品嘗了南寧的小吃。其中包括:烤韭菜、烤茄子、烤生蚝、烤臭豆腐、烤春卷、鮮榨汁、老友粉、牛肉粉、龍腸粉、炒酸筍、蟹、拔絲芋頭、筍蒸排骨、瓦煲飯、紅豆沙、花生糊、海帶綠豆湯、綠豆糕、缽仔糕。
到了市中心安頓好,立刻和同事迫不及待的出門找吃的了。來之前列印了部分功略,知道這里最有名的就是各色米粉。那就先從米粉下手吧!滿大街都是米粉店,這里用米粉作為早點,所以粉店非常的多,每條街上都有。
龍腸粉:米粉按照兩來賣,包括:各種鹵肉的和砂鍋的等,可以隨意添加鹵肉、鹵蛋和蔬菜,先來2兩米粉,加一份菜,一杯果汁,結賬5元。旁邊的桌子上擺著各種調料,光辣椒就三種:辣椒油和兩種泡椒,最好吃的是一種很小的白色泡椒,味道香辣,但是不能多吃,因為很辣容易肚子不舒服。蒜末和小蔥末,還有鹽和紫蘇(作用就像北方的香菜,有薄荷的味道,北方人不適應),米粉的味道非常好,很香,從此我就開始天天早上米粉了,不知道離開這里後什麼時候能再吃到。目前無限懷念中……
中山路:南寧人都知道,從晚上7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4、5點鍾,不像咱們北京,一過11點,除了酒吧所有店鋪一律關門,大馬路上沒什麼人氣了。在南寧11點鍾最大的超市普爾斯馬特還沒關門呢,中山路上也正熱鬧(照片拍的時候下雨,所以人要少些)。第一次來,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什麼都新鮮。賣燒烤、粉面的、小餛燉、甜品、涼茶應有盡有。從街頭吃到街尾,兩個人不過70元。幸福啊,真想天天就這么吃下去。同事戲稱,這是泡妞的好地方,怎麼吃也不會破產的。
老友粉:本地特色,要到當地人去的老店品嘗,我們去的是復記,盡管賣像一般,乍一看像熗鍋湯面,整個製作過程非常簡單,看不出什麼精華的地方,就像煮方便麵。粉是扁的,味道絕對沒的說,最後我們兩個連湯都沒剩下。可惜因為太餓,而沒來得及拍照。
燒烤:最經典的就是烤生蚝,後面的伙計,用錘子把生蚝敲開,留下一片帶肉的殼,然後拿到燒烤攤上,燒烤人用鉗子把它們都放在炭火網上,隨著溫度的升高,生蚝慢慢滲出水來,用刷子把密制的醬刷在上面。拿到桌上後,先用筷子慢慢的把它的肉弄下來,讓兩面都沾滿醬,聞了聞,有點醬的蒜味,感覺很鮮,吹吹放到嘴裡,因為很小,一口下去。海鮮的鮮味和密制烤醬完美結合,嫩啊,鮮啊,老闆再來兩個。烤韭菜和茄子也是不錯的,茄子又軟又滑,最後總結為老闆的醬非常不錯,但是配方決不外傳,攤位上擺著被電視台報道過的廣告宣傳牌。
海鮮、炒菜:因為離北海不遠,這里的海鮮也非常多。可以隨便挑幾樣炒菜,我們要了一斤花蟹,姜炒的,味道很好,25元。一大半都是我一個人吃的,非常爽。還有做好的巨大的螃蟹,每個都快一斤了,三個一盤才15元,可惜肚子有限,沒嘗到。這是我到現在為止還遺憾呢。
酸筍:酸筍用來配菜炒田螺、放在粉里都非常好吃。我們單點的炒酸筍也是很有特色,和青辣椒一起搭配,......>>
問題五:南寧有什麼好吃的 南寧沒有特別著名的名菜,以老友粉和粉餃及各種酸品、粥品小吃最為出名。
南寧菜餚屬粵菜系,講究鮮、嫩、爽、滑。南寧小吃選擇眾多。到新疆要吃烤羊肉,來南寧要逛酸野攤」,誇的是南寧的酸品;「久聞荷葉飯,吃後口留香」,贊的就是荷香園的荷葉米飯;「游邕不吃謨觴粥,神仙返去也頓足」,說的是美味的粥品。此外,鍋燒牛雜粉、爽記魚生及第粥、綠豆大肉粽、李子凡的糯米水圓、成香園茶食並稱為邕城飲食的「五虎將」。還有「林有記」、「粉角丸」也是南寧的招牌菜和名點。
南寧美食小吃推薦
老友粉
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麵食。據說,幾位老哥們成天泡在一起喝茶,卻發現某位仁兄卧床不起好幾日沒來,茶館老闆獻計,烹制了一碗米粉送到病榻前,仁兄被那酸香味 *** 得食慾大起,吃完之後大汗淋漓,病症全無。事後手書「老友常來」牌匾贈與茶館老闆,於是世間就有了老友粉。
老友粉是南寧小吃的金字招牌,口味鮮辣、湯料香濃,夏天吃著是開胃,冬天吃著能驅寒。老友粉的一般原料就是米粉,肉,酸筍,辣椒,豆豉,吃起來又酸又辣,也叫酸辣粉。在南寧吃老友粉一定會推薦兩家,復記老友粉和舒記老友粉。
到哪兒吃老友粉?
復記老友粉
復記的總店在中山路,有北湖路分店,秀靈路分店,東葛路分店,思賢路分店,琅東店等,在南寧的大部分地方應該都很容易找到復記,想吃的話可以問路人附近有沒有復記,大多數人應該都很樂意回答。
推薦中山路的總店,雖然人總是很多,但是味道是最正的。老友肉粉,老友雜粉,老友面,老友伊面很多煮粉可以選擇,還有老友炒粉,老友炒麵的可以選,價格一般不會超過10塊。在總店特別推薦老友炒伊面,非常好吃。
舒記老友粉
舒記的總店離復記的總店也不算太遠,從中山路出來走向七星路很快就到了,在第一人民醫院斜對面。舒記的分店開得沒有復記那麼多,桃源路有,友愛路的南鐵里也有。
七星路的總店人也是很多,周末的時候去吃基本上都要等等才有位置,但是還是很多人願意等。舒記老友粉的湯沒有復記的那麼油,粉比復記的要寬一些。豬肉的話是肉末,牛肉的味道也不錯。一般比較推薦吃煮粉,干撈粉覺得比較一般,也沒有復記的老友炒伊面。煮粉類一般都不貴,不到10塊錢。
亞光老友粉
除了這兩家,南寧還是有很多老友粉店的。在共和路有一家亞光老友粉,也是傳統的老字型大小。從朝陽廣場沿著共和路走,很快就找到了,從民族大道那邊走就會比較遠一些。晚上飯點的時間去的話排隊的人也比較多。
上面說的三家都是正宗的南寧老友粉,都是專營老友粉的,如果覺得這些環境不是很好,可以到南寧飯店的小嘟來食街去吃,那裡的老友粉口碑也還不錯。而另外的在步行街的澳門食街里有一個老友干撈粉,可以去吃吃看,不到 10塊錢很大的一碗,味道還不錯,適合夏天吃。
八仙粉
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其配有山珍海味,時鮮八味以上,味道相異相輔。口感鮮滑清爽。八仙粉以鮮滑清爽為特點。可以到中山路的「仙池八仙粉店」品嘗到美味、正宗、量足、可口的八仙粉!
干撈粉
把米漿蒸熟後切成條形,拌以調制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醬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點是香、酸、脆、甜、咸適度,食而不膩。
捲筒粉
用磨成的民漿放進托盤攤成一張薄餅,撒一些肉末、蔥花在上面,蒸熟後捲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醬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點是軟滑爽口。
生榨米粉
米團由生米漿和熟米漿兩部分組成。貴在經過發酵。吃的就是其中淡淡的、特別的酸味。那是米粉的原味。
手工榨粉
就是用戳好空洞的布袋置入米團,擠壓後,條狀生粉滑落至滾燙的水鍋里,三兩分鍾即成。
八寶飯
將糯米泡濕,拌以食用油、綠豆、百合、蓮子......>>
問題六:南寧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邕城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乾隆皇帝鍋燒牛雜粉,爽記魚生及第粥、曾某綠豆大肉棕、李子凡的糯米水圓、成香園茶居並稱邕城「五虎將」。「到新疆吃烤羊肉串,來南寧不忘逛酸野灘」誇的是南寧的酸野;「久聞荷葉飯,吃後口留香,今日特來品,果然不虛傳」,贊的是荷香園的荷葉米飯」;「游邕不吃謨觴粥,神仙返去也頓足」說的是美味的粥品。夏令佳品當屬鮮蓮冬瓜盅,冬令進補首選「阿里」狗肉。豆蓉糯飯供你「食過早」,吮田螺要去夜市攤。「林有記」、「粉角丸」...這些不僅僅是馳名的招牌,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老友面:
這是有著百年歷史的麵食.據說,一老翁每天都光顧周記茶館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沒有去茶館,周記老闆便以精製面條,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熱面條一碗,送予這位老友吃。老翁吃後出了一身汗,病狀減輕,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老友麵食之開胃驅寒,深受食客歡迎而經久不衰。
八仙粉:
相傳是清宮食譜之一,因其配有山珍、海味、時鮮八味以上,味道相異相輔,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故而得名。八仙粉以鮮滑清爽為特點。
干撈粉:
把米漿蒸熟後切成條形,拌以調制好的叉燒、肉末、蔥花、炸花生、醬料、香油等即可食用。特點是香、酸、脆、甜、咸適度,食而不膩。
捲筒粉:
用磨成的民漿放進托盤攤成一張薄餅,撒一些肉末、蔥花在上面,蒸熟後捲成卷即可上碟,佐以醬料、香油等拌以食用。特點是軟滑爽口。
八寶飯:
將糯米泡濕,拌以食用油、綠豆、百合、蓮子、白果、蜜棗、山黃皮、冬瓜糖等近十種清補原料,蒸熟即成。以其香溢軟滑,甜而不膩著稱。
粥品:
南寧人早餐愛吃粥,粥也有十幾個品種之多,有瘦肉粥、豬紅粥、魚片粥、紅豆粥、皮蛋粥、田雞粥等。特點是香熱鮮美。
酸品:
南寧方言叫「酸野」。南寧有句俗話稱「行人難過酸野攤」,即將「酸野」描述得維妙維俏。製作是採用當地物產木瓜、蘿撫、黃瓜、蓮藕、椰菜、菠蘿等時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來酸、甜、香、辣味味俱到,脆爽可口,生津開胃。
檸檬鴨:
是武鳴縣一帶的特色菜餚。其做法是將宰後洗凈的鴨切成塊,入鍋炒至六分熟再放入切成絲的酸辣椒、酸芥頭、酸姜、酸檸檬、酸梅、生薑及蒜泥,共同煨至八分熟,再放入鹽豉,炒熟後淋上香油即可出鍋。其味酸辣適宜,鮮香可口,極其開胃。
問題七:廣西有什麼好吃的粉 10分 普通的肉粉、湯粉,有南寧的特色粉老友粉,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賓陽的酸粉,武鳴的榨粉,此外還有豬腳粉,叉燒粉,干撈粉,還有炒粉。
問題八:廣西南寧(包括下屬縣、鎮)有哪些比較有名的景點及特色的節日和小吃等等、、?? 南寧現轄興寧區、江南區、青秀區、西鄉塘區、邕寧區、良慶區6個城區和武鳴縣、橫縣、賓陽縣、上林縣、馬山縣、隆安縣6個縣。 南寧市行政區劃 市轄區、縣(區劃代碼) 鄉、 鎮、 街道 興寧區(450102) 民生街道、朝陽街道、三塘鎮、四塘鎮、五塘鎮、昆侖鎮 青秀區(450103) 新竹街道、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長塘鎮、伶俐鎮、劉圩鎮、南陽鎮、津頭鄉 江南區(450105) 江南街道、福建園街道、那洪鎮、沙井鎮、江西鎮、吳圩鎮、蘇圩鎮、延安鎮 西鄉塘區(450107) 西鄉塘街道、衡陽街道、北湖街道、安吉街道、新陽街道、華強街道、上堯街道、安寧街道、心圩鎮、石埠鎮、金陵鎮、雙定鎮、那龍鎮、壇洛鎮、富庶鄉 良慶區(450108) 良慶鎮、那馬鎮、大塘鎮、南曉鎮、那陳鎮 邕寧區(450109) 蒲廟鎮、新江鎮、那樓鎮、百濟鄉、鎮龍鄉、中和鄉 武鳴縣(450122) 城廂鎮、城東鎮、兩江鎮、馬頭鎮、陸斡鎮、羅波鎮、太平鎮、雙橋鎮、甘圩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靈馬鎮、上江鄉、玉泉鄉 隆安縣(450123) 城廂鎮、那桐鎮、喬建鎮、南圩鎮、雁江鎮、丁當鎮、楊灣鄉、屏山鄉、布泉鄉、都結鄉、古潭鄉、敏陽鄉 馬山縣(450124) 白山鎮、百龍灘鎮、古零鎮、金釵鎮、周鹿鎮、林圩鎮、永州鎮、古寨鄉、加方鄉、里當鄉、喬利鄉、片聯鄉、雙聯鄉、州圩鄉 上林縣(450125) 大豐鎮、明亮鎮、巷賢鎮、白圩鎮、三里鎮、西燕鎮、喬賢鎮、澄泰鄉、覃排鄉、塘紅鄉、木山鄉、中可鄉、鎮圩鄉 賓陽縣(450126) 蘆圩鎮、黎塘鎮、新橋鎮、新圩鎮、大橋鎮、鄒圩鎮、甘棠鎮、古辣鎮、露圩鎮、洋橋鎮、王靈鎮、武陵鎮、中華鎮、思隴鎮、和吉鎮、太守鄉、河田鄉、高田鄉 橫縣(450127) 橫州鎮、巒城鎮、六景鎮、良圻鎮、石塘鎮、靈竹鎮、陶圩鎮、校椅鎮、雲表鎮、百合鎮、那陽鎮、南鄉鎮、新福鎮、蓮塘鎮、平馬鎮、馬嶺鎮、馬山鄉、板路鄉、飛龍鄉、平朗鄉、鎮龍鄉南寧主要旅遊景點 青秀山 揚美古鎮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雲頂觀光 南寧動物園 五象嶺 南寧人民公園 南湖公園 廣西葯用植物園 獅山公園 廣西民族文物苑 大明山(武鳴) 昆侖關(賓陽) 蘆圩古鎮(賓陽)弄崗自然保護區(寧明) 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橫縣) 西津湖風景區(橫縣) 大龍湖(上林) 龍虎山(隆安) 鳳凰湖(隆安) 有些地方也不怎麼好玩,但是圖個新鮮是可以去看看的。 吃的就晚上到南寧的中山路去,一條街、夜市很熱鬧~還有賓陽的酸粉、白切狗。一個是中山路,但大多數是燒烤,沒什麼南寧特色了(粉餃、老友粉除外) 還有一個地方,離中山路不遠,在萬達旁邊的一條小路,叫共和路,那裡的店都是老店,連房子都還保留著騎樓樣式。其中有個叫杏花村的,可以吃到一些南寧特色小吃,有八寶飯(這個很有特色),還有一些糍粑、糖糕之類的糕點。
問題九:廣西南寧武鳴三月三哪裡好玩?有去過的朋友嗎? 10分 武鳴三月三旅遊節,前方各種熱鬧,各種好吃噠~】 今天(4月8日)上午,2016年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駱越祭祖大典在武鳴縣羅波鎮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