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們吃的那些竹筍主要來自哪些產地
1.毛竹筍產地: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省,以及黃河流域。其中以長寧,江安,興文等縣最為集中。
2.早竹筍產地:主要產於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謂之早竹。其筍味鮮美,是浙滬一帶早春主要的時令菜鮮之一。
3.麻竹筍產地:主要產於福建,台灣,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是中國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筍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筍乾和罐頭上市。
4.綠竹筍產地:主產於華南地區,是主產地的經濟來源之一。
(1)安徽哪裡挖春筍最好吃擴展閱讀:
毛竹鞭抽生後3~6年為發筍盛期,冬季可挖冬筍,清明前後開始採收春筍,早竹的春筍品質比毛竹佳。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栽植兩年後開始收筍,每年4~11月為採收期,7~8月為盛收期。
竹筍的筍頭剛露出土面為採收適期,過遲採收,纖維多,具苦味。竹筍,又稱玉蘭片,在一年中,冬,春,夏三季均可吃到鮮筍。鮮筍含水量高,毛竹春筍含水量為90%,冬筍為85%,屬鮮嫩食品,不耐貯藏和長途運輸。
作為蔬菜,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味清香鮮美,而被視為菜中珍品。竹筍不能生吃,單獨烹調時有苦澀味,味道不好,但將竹筍與肉同炒則味道特別鮮美。竹筍可做湯,也可燒菜,能做出許多美味佳餚。如竹筍鯽魚湯,竹筍燒豬肉,竹筍煮白粥等。
⑵ 那個城市出產的冬筍最好
福建的好 筍外皮白點味道鮮美 江西湖南的筍外皮黑點味道都還可以
⑶ 哪裡的竹筍比較好吃如何挑選
大家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挑選物品外觀好看的,就像是在菜市場里買菜,會挑色澤都好看,形狀飽滿的蔬菜。要是長得歪瓜裂棗或者是不新鮮了,就會遭到嫌棄。但是有的蔬菜卻不好挑選,比如竹筍,竹筍的外面都有一層硬皮,看上去都差不多,不經常買竹筍的人是不會挑選竹筍的。在挑選竹筍時要看竹筍根部的痣,這個痣一定是要呈紅色,只有痣紅的筍還更加鮮嫩。
在挑選竹筍的時候,按照這幾步來看,就可以挑到質量上乘的竹筍。竹筍是一種很美味的食材,在竹筍大量上市的季節,可以購買一些竹筍回家做著吃,它有著清肺熱化痰的功效。多食用竹筍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身體消化。要是身體有積食的情況,吃了竹筍之後也可以緩解,能預防便秘。在中國安徽的冬筍是最好吃的,這里的冬筍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⑷ 中國哪裡的筍最好吃
廣德市是「中國十大竹鄉」之一,擁有70多萬畝綠意醉人的竹海。其南北山區是天目山山脈與黃山山脈余脈交界處,這里氣候溫和,土質肥沃,土層較厚,故所產竹筍殼薄肉厚,質嫩脆甜,而且個兒小,遍身金黃,外形十分美觀,為冬筍中之上品。
加豆之實,筍菹魚醢。廣德的冬筍享譽古今,據《廣德縣志》載,早在唐朝廣德冬筍就作為貢品被譽為「山珍」。因其筍體白嫩、肥碩、鮮潤,作為筍中上品一直聲名遠揚。
紫籜坼故錦,素肌掰新玉。廣德這獨特地理區域所分布的純黃泥土中孕育產出的冬筍,肉頭厚、金黃沁甜、耐貯藏、少蟲害、形體美觀,春筍也是個大厚實、甜潤不澀,堪稱佳餚美味。所以,毫不誇張地說,廣德的冬筍就是筍中「新玉」。
久仰盧湖竹海,慕名笄山冬筍。廣德冬筍中最有名的當屬有著「天下第一筍」之美譽的笄山冬筍, 其特點是,土腳深,含水量高,土表有機腐殖質營養豐富,呈偏酸性,PH值多在4.9左右,氮、磷、鉀比例適中,丹寧含量少,故真正的笄山冬筍是不澀嘴的。冬筍殼薄、無毛、肉嫩、味甜。每斤筍剝肉七兩多,一般筍只能剝六兩左右。「久仰盧湖竹海,慕名笄山冬筍」。這是天下第一筍的生動概況。
定知王謝家苗裔,風味生來便不凡。近年來,安徽省廣德市著重以抓綠色發展引領高質量發展,積極打造綠色食品特色名片,冬筍的銷售及深加工產業已經形成,廣德冬筍品牌效應已經打響,每年冬季,在市場上廣德冬筍可謂一斤難求!
⑸ 哪裡的竹筍比較好吃為什麼呢
福建永安、建甌、安徽廣德、浙江杭州等地出產的竹筍比較好吃,因為這些地方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適合竹筍生長。
竹筍是山珍之一,也是一種營養價值高保健功效出色的養生食材,它能煲湯也能炒著吃,國內多個地區都有竹筍出產,但經過對比和了解以後人們發現,福建永安的竹筍比較好吃。永安是有名的竹筍之鄉,那裡有大片的竹林竹林,覆蓋面積高達70餘萬畝,而且人均擁有毛竹林的面積超過了4畝,位於全國之首,當地出產的筍干特別有名,每年都會舉辦竹筍節,永安竹筍肉厚節密,色澤金黃,口感脆嫩,吃起來滋味特別好。
三、杭州竹筍
杭州竹筍也比較好吃,當地出產的竹筍以雷筍最為有名,它的每年春天大量上市,具有脆嫩、鮮香的特別,用它製成筍干味道也特別好,杭州不但出產雷筍,那裡還出產冬筍和鞭筍以及野山筍,這些竹筍的味道與口感也比較好,是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竹筍品種,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嘗上面介紹的竹筍,相信大家都會被它們的誘人滋味所吸引。
⑹ 是時候去安徽吃一趟了!
中國人,是一群愛吃的人。
我們的大江南北,分化出八大菜系,每一個菜系各有各的精彩。
川菜的麻辣,蘇菜的鮮美……各大菜系精彩紛呈
而有這樣一個菜系,
它曾經一度是八大菜系之首,是所有菜系的龍頭。
它被捧上國宴的餐桌,也招待過各國使者,
它是八大菜系中最低調的實力派,
這個菜系就是,徽菜。
▲徽州圓子
▲徽式紅燒肉
▲徽州毛豆腐
01
此徽非彼徽
徽菜的「徽」,並不是安徽的徽。
安徽菜,皖南皖北大有不同,皖南傾向於南方菜,而皖北則與北方的口味無異。
而身為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
這個「徽」字, 是」徽州「的徽,而並不是「安徽」的徽。
徽菜,起源於徽州。
很多人並不知道徽州確切的地域范圍在哪裡,
可是當我們想起 徽州 ,
我們總是會想到白牆黛瓦的 徽派建築 ,
想起 西遞 、想起 宏村 一派詩情畫意的樣子,
想起 徽商 曾經輝煌一時,儒雅治世的那段 歷史 。
徽州,在許多人心中,
是不亞於江南的一個山水田園的夢。
徽州,
不僅山水古村好看,
更充滿著中國古典的人文情懷,
而 徽州菜也是頂頂頂好吃的 !
若干年前,
徽菜從安徽的一隅——徽州開始,
跟隨著走南闖北卻低調內斂的徽商一起,
飛出徽州走向了全國,
成為了 中國八大菜系 之一!
明代晚期至清代乾隆末年,
是徽商遍布天下最輝煌的時代。
徽商走到哪,哪裡就有徽菜的影子。
徽州人在全國各地開設徽菜館達上千家,
僅上海就有140多家,足見其涉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大。
而徽菜,明清時居八大菜系之首。
在徽廚遍天下的時代,
經營者不僅繼承徽菜的烹飪傳統,
把徽州人的食俗傳到異鄉他幫,
還吸取各幫烹飪技術之所長,樣樣烹飪入味。
因此,徽菜的口味變得 南北皆宜,兼收並蓄 。
現在的徽菜,
一如當年富甲天下卻低調內斂的徽商,
就像一個隱世風范的大家。
在不經意的街道角落,拐進一個尋常院落。
一口徽菜,一口妥帖,一口綿長,
讓人經久不忘!
是時候去安徽吃一趟了!
02
唯有徽味最動人
如果說,提起川菜,人人都會想起麻和辣,
提起蘇菜,人人都會覺得鮮美,
那麼,似乎,徽菜的口味通常很難用具體的辭藻去形容描繪。
但是,吃過徽菜的人通常都會念念不忘,
愛徽菜的人更是愛到了骨子裡。
花花人世,唯有徽味最動人。
# 山野本味,就地取材 #
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
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
所以徽菜第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
注重食材本味,就地取材,以鮮制勝 。
1、問政山筍
人間四月,無筍不歡。
春筍在江南地區並不稀奇,總得聽江南人家說吃過了春筍才算過了春天,
那麼黃山腳下的徽州人則是哪天沒吃筍,就像不是在過春天了。
據說,春筍最旺時節,徽州人一天就能吃掉20噸筍。
一場春雨天過後,荒坡野嶺的翠竹叢中,
就會長出參差不齊的竹筍。
徽州之筍最有名的是城外 問政山筍 ,
曾被寫進袁枚的《隨園食譜》中。
因為土壤是沙質土的緣故,
這里的筍總比其他山頭的更脆嫩,剝了殼直接可以入口的那種。
用問政山上挖的茁壯脆嫩的鮮筍,再配上徽州特產的黑豬做的臘肉,
用木炭火,要小火煨上五六個小時,
等到臘肉的香氣與筍的鮮美完美的融合,
這道有名的徽菜 問政山筍 就完成了!
小心地打開砂鍋的蓋子,
香氣撲鼻而來,喝一口湯能鮮掉你的眉毛!
外表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問政山筍湯,
有著五六個小時持續不斷的炭火的暖意,
和問政山筍的鮮甜,以及徽州臘肉的香,
美味都融在了湯里,
徽菜總是這樣內斂而絲毫不見張揚。
問政山筍也代表了徽州人的鄉愁。
古時,徽州人離開家鄉,出外做生意或考取功名,
家人總是會准備好問政山的筍和臘肉一起,
給離家的遊子。
遊子會在離家的烏篷船上,
升起小火爐,將筍和臘肉一起燉煮,
待到家鄉漸行漸遠,
喝上一碗燉好的問政山筍湯,原本一解鄉愁的湯,
卻不料更添離愁。
2、徽州火腿
世人只知金華火腿,雲南的宣威火腿,
卻不知徽州火腿更有 歷史 淵源,品質更是一等一得好!
也有考證,「金華火腿出徽州」的說法。
春天去徽州,
你會看到水墨畫一樣的徽州人家,
只只火腿掛在斑駁的牆上或擺在門口晾曬。
在紀錄片《風味人間》中,
就出現了徽州這道傳承已久的美味。
徽州火腿,用的是徽州山野里土生土長的黑毛豬,
經過長時間的腌制、晾曬成就的美味。
它是徽州的味道。
徽州火腿色澤香艷,香而不膩,
到了徽州,一定要點一道徽州火腿嘗一嘗!
3、蕨(jué)菜
徽州山中多野菜,
所以徽菜中經常會出現外地人沒有聽過、見過的野菜,
它們同臘肉或豆乾兒涼拌或炒在一起,
畫龍點睛,味道極鮮美。
▲馬蘭頭拌香乾
當春風吹醒了徽州的山野,
蕨菜 的嫩芽從地里鑽出來,
或青或紫,鮮翠欲滴,煞是可愛。
在徽州人的菜譜里,用蕨菜烹調出的名菜有木須蕨菜、海米蕨菜、肉炒蕨菜、脆皮蕨菜等。
如果喜歡蕨菜的原汁原味,可作鮮食。
新鮮蕨菜簡單過水後涼拌著吃,清爽、滑潤,
唇齒間是令人滿足的鄉野清香,
這是春天的味道,四季更替,大地的養分,雨露的恩澤,都藏在這徽州野菜里了。
腌制的蕨菜則是另一種風味,
選擇粗細整齊,色澤鮮艷,柔軟鮮嫩的蕨菜,
配以適量的鹽,製成酸菜備食。
為了讓鮮味保持的更久,
徽州人會將蕨菜進行腌制或是曬干,
秋冬也能品嘗到蕨菜,實在是一種幸福!
# 善用火候,火功獨到 #
徽菜總是善用火候,火功獨到。
徽菜會根據不同食材的不同特徵,而選擇不同的火候燒制,
一道菜的老或嫩、硬貨軟、結或松與火息息相關。
至今,徽菜很多也會用大量的木材做燃料,
有炭火的溫燉,有柴火的急燒,有樹塊的緩燒等等,甚是講究。
對於 美食 來講,
炭火的溫度和煤氣灶的溫度是不同的。
上面說到的 問政山筍 ,
就是要用炭火煨至四五個小時,方顯地道徽味。
而 清燉馬蹄鱉 以本土特有的馬蹄鱉為主料,
燉制完成後湯色清醇無雜質,
肉質軟爛,裙邊潤滑,絕無腥氣,
靠的就是恰到好處的火候控制。
# 多蒸燉煮,少煎炸 #
徽菜菜色里,爆炒煎炸的少,多為蒸、燉、煮。
因此一些徽菜館,
總是小火爐上煨砂鍋,
依次排開,端的是一幅人間煙火的溫暖妥帖。
比如, 火腿燉甲魚
以徽州火腿並甲魚,小火慢燉,
燉出來湯色清涼,鮮美又滋補。
比如, 清蒸石雞 。
石雞是安徽黃山山澗石縫里的特產,像青蛙。
清蒸石雞,加入軟脆的木耳,
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石雞肉質的鮮美軟嫩。
比如, 荷葉粉蒸肉 。
去家門口采幾片荷葉,
五花肉並香米加佐料上蒸鍋蒸的軟爛,
蒸汽騰騰中,
香米和荷葉的清香中和了五花肉的膩。
不似川菜的火辣,
徽菜少爆炒煎炸,而以蒸燉為主,
徽菜總是有種小火慢燉、細水長流的滋味。
因此,無論什麼時候,
吃徽菜,總是溫暖妥帖,但又不會覺得寡淡無味。
因為,徽菜的鮮美,徽菜的滋味是入了骨的。
# 講究食補,葯食同源 #
徽菜十分注重天然,以食 養生 ,
講究食補,講究葯食同源。
徽州山中多葯材,新安醫學也在這里發源。
葛根 ,生長在徽州的山裡。
葛根深埋地下數尺長,性涼,可去火、明目。
徽州人挖了葛根,
洗凈榨汁做成葛粉,
然後和豬肉、臘肉、豆乾兒等一起團成丸子,
做成 葛粉圓子 。
艾草 ,大家都知道,
搗成汁水,拌進糯米粉里,包進香甜的紅豆沙,
做成綠瑩瑩的可愛 青團 。
03
「輕度腐敗,嚴重好色」
有 美食 家調侃道:徽菜的特點就是「輕度腐敗、嚴(鹽)重好色」。
臭鱖(guì)魚
說到徽菜輕度腐敗的代表菜,就是臭鱖魚了。
過年的時候,徽州人家家家戶戶腌鱖魚,
取富貴,年年有餘之意。
臭鱖魚,雖是腌魚,
但吃過臭鱖魚的人,
都能吃出一個「鮮」字來。
所以臭鱖魚這道菜也叫腌鮮魚。
為什麼腌魚會鮮呢?
不脫水腌制,才能保鮮。
但不脫水,易腐。
鱖魚是長江里的魚,
古時徽商為了吃鱖魚讓挑夫從長江邊挑到徽州來,
腳程快也要五六日時間,
為了保鮮,挑夫需每日往桶中灑鹽水,
盡管如此,
鱖魚到達徽州還是會有些輕微腐爛,
人們試著拿有些腐爛的鱖魚燒菜,
無意間成就了一道美味。
紅燒臭鱖魚,沒有普通咸魚的齁咸,
不僅不臭,還很鮮美,又帶著特別的風味。
毛豆腐
徽州績溪的毛豆腐,更是一奇。
毛豆腐,顧名思義,長毛的豆腐。
這樣在人工發酵過程中,長出可食用菌絲的發毛的豆腐,
卻是徽菜中最有魅力的美味之一。
盡管視覺上有些沖擊,
但當熱油將白色的菌絲煎黃裹住白色的豆腐,
再蘸著辣椒醬,
保管你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這句話的後半句「嚴(鹽)重好色」,並不十分妥帖,
徽州菜的口味十分適中,
如果比起偏甜的上海菜和清淡的蘇菜,徽菜確是「嚴(鹽)重」。
其中用鹽鑄就的美味,不能不提刀板香。
刀板香 ,即腌豬肉,
是徽菜的代表作之一。
白牆黛瓦的徽州人家後院里,總是晾曬著腌豬肉,
經過時間和日曬的雙重加工,讓肉漸漸泛黃、出油。
徽州的刀板香用的本地自然生長的黑毛豬,
上等的五花肉一層肥一層瘦,
可達到五六層的紅白紋理,
這樣的五花肉用來做腌豬肉最好不過,
腌好後放在刀板上切成薄片,
用刀板直接乘著切片的豬肉上籠蒸的晶瑩剔透,
木板吸收了腌豬肉的油脂,
一道刀板香是每個人都難以抵擋的美味。
而徽菜的嚴重「好色」,
是因為徽菜 重視用油,重視著色 ,
徽菜用油多為菜籽油,最好的是自家榨的,醬油,黃豆發酵做的,
徽式紅燒肉 的上色總是格外漂亮,用火得當,入口即化,香而不膩!
04
徽州小吃
中式點心有5000多種,古徽州就佔了四成。其中,有一枚皮薄多脆、鮮而不膩的糕餅,形圓、色金黃、蹦脆如同蟹殼,人稱「蟹殼黃」。
蟹殼黃, 又叫蟹殼燒餅,小小一枚形似螃蟹殼,在徽州總是隨處可見。你可以在徽州古村裡走走逛逛,買幾個蟹殼黃,就著茶香慢慢飲。
徽州撻餜 ,是徽商出門做生意的盤纏果,金黃酥脆的燒餅,趁熱入口,一口香酥,那叫一個香!
黃山烏糍 ,用糯米和大葉烏梅樹,放在草編的小籃子里,上面點綴一顆紅棗。糯米口感筋道,甜絲絲,香甜的黃山烏糍。
清明粿 ,清明粿艾草的清香,總是讓人惦記。徽州的清明粿會包上梅乾菜的肉餡,有著肉餡的咸香,又有著艾草的清香。
字豆糖 ,是許多徽州人童年的記憶。將字入糖,把文化吃進肚子里,是屬於徽州人的浪漫。小小的糖上印著「新年吉祥」,「平安喜樂」,滿口的香甜。
徽州的小吃都是秀氣內斂的,
充滿了江南的溫柔敦厚。
當你在徽州古村落雨的小巷裡走走逛逛,
你會遇到路邊傘下熱氣騰騰的小攤,
徽州適合慢慢走,慢慢吃,慢慢逛。
05
徽菜,內斂的實力派
徽菜,上得了國宴,也下得了尋常百姓家。
徽菜的精細講究通常在內里不在表面,
它有火腿煨甲魚等滋補的大菜,
但徽州菜更多的是離不開一種 家常的味道 ,
無論是小餛飩還是毛豆腐,
它如此溫潤妥帖,
可以撫慰任何遠離家鄉的遊子的胃,
徽菜,是千年的傳承。
徽菜講究「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和」,
它注重食物本身的味道,不太使用調味料,
對於沒有什麼味道的食材,徽菜則會使用其他食材與之調和。
它不會像川菜等把辣味提出來,而是以巧妙的心思搭配好各種天然食材,
通過耐心掌握好火候的燉煮,慢慢地把一種東西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美味)。
一個地方的食物往往體現著一個地方人的性格。
火辣的川菜體現了四川人的爽快、火爆,
而像徽菜重火功,少爆炒煎炸更重蒸燉煮的特點,
其實都體現了 徽菜的內斂 。
這份內斂,如同生活在徽州山水裡內斂的徽州人。
如同當年走遍天下的徽商一樣。
徽菜和徽商一樣,受 傳統儒家思想影響 ,
內斂不張揚,溫和中正,可能是徽菜最大的特點,
它講究 養生 ,講究休閑養性,
山裡挖的筍,回家弄炭火煨好幾個時辰,方得一味鮮美。
它很適合隱在山水裡的徽州人,
他們用食物追求著生活的情調。
一句話形容徽菜就是,「內斂的實力派」。
中國的八大菜系中,徽菜並不十分出挑,
但它的味道卻是細水長流,讓人留戀的絕妙。
徽菜,它就像一個溫潤的謙謙君子,
溫和而堅定著守著自己的領地。
少了徽菜,中國菜必定會失去很多光輝。
愛徽菜的人必定愛徽州,
吃多了徽菜總不免感慨那菜里的家常味兒,
是如此地溫暖妥帖,讓人留戀,
所以,當醉人的秋色將徽州白牆黛瓦的古村籠罩,
是時候去安徽吃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