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潼關有什麼好吃的
鴨片湯又名燴裡脊片,它是把鮮裡脊肉先豎後橫切成小片,放人碗中用雞蛋清調和,炒鍋加熱後,盛入清油,不等冒煙,將調和好的肉加少許澱粉稠漿打芡放鍋內,炒勺不斷攪拌,旺火升溫,即「熱鍋涼油」。待肉片徐徐泛大,稍變色即可出鍋,去掉余油置放碗中,用白湯適量,放入鍋內煮沸,加鹽、薑末、蔥片,盛人品碗,加上香油少許即成鴨片湯,味道鮮美。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嚴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殖民掠奪。各國公使團以保護使館為名,由英、美、德、法、俄、 日、意、奧組成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的率領下,於八月十四日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而腐敗無能、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則挾光緒皇帝於十五日倉皇離京,逃奔西安。
路經潼關時,四大衙門的官員為討好太後和皇帝,調度百餘只木船,搭起浮橋,船頭船尾均以黃緞遮蓋,中間用板鋪平,又有紅氈蓋面,各路官員和民眾跪道接駕,好不氣派,以至慈禧一行已到東門而不知已過黃河。四大衙門為了取寵兩宮歡心,又作回鑾准備,延請名廚演習滿漢菜譜。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兩宮由西安回鑾又至潼關,雖備滿漢全席,山珍海味為慈禧一行接風洗塵,但兩宮所中吃者,惟潼關之傳統名菜——膾裡脊片。慈禧太後品嘗後大為贊賞,說此菜味似御膳中的「鴨片」。因之,潼關燴裡脊片從此得名「鴨片湯」,延至今日仍為潼關一大名菜。
潼關四大衙門的官員,藉此「過皇差」之機,魚肉鄉里,中飽私囊, 民眾背地裡謂之曰「過皇災」。
羊肉泡饃 潼關的羊肉泡饃有別於西安的牛羊肉煮饃,它是漢族視頻,以湯色青春,肉質鮮嫩為特色,多為人們早飯首選飯食。出名的有劉家.鹿家,他們都是祖輩繼承下來的操作方法,是潼關的傳統小吃。
羊肉泡饃 潼關的羊肉泡饃有別於西安的牛羊肉煮饃,它是漢族視頻,以湯色青春,肉質鮮嫩為特色,多為人們早飯首選飯食。出名的有劉家.鹿家,他們都是祖輩繼承下來的操作方法,是潼關的傳統小吃。
潼關肉夾饃 潼關肉夾饃與當今各地的肉夾饃有別,它是熱饃涼肉,其燒餅饃酥脆,肉味純香,不油不膩,咸香適口,是本地美食.並且馳名於外。
黃河鯉魚 不光是潼關黃河渡口名吃,而且在黃河流域都享譽其名,並被評為中國名食.
牛肉煮 原產地於蘭州.寧夏一代,後來被漢所效仿,潼關有名的牛肉煮就不用提了.幾乎是家喻戶曉,桃林路中段走搓一頓走~
燴餅 這個美食也不知是哪位先人發明的.可以說是老少咸宜.家家會弄...鮮香不失質朴.質朴透出韻味.吃了就頂飢
砂子饃、餑餑饃。
砂子饃、餑餑饃又稱石子餅、石頭饃。選用拇指頭大小的鵝卵石,放在生鐵鍋里用旺火燒焙,待鍋底燒紅、石子冒煙後,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餅平放在鍋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蓋在面餅上。約四、五分鍾左右,透體金黃、蔥香四溢的砂子饃即成。
砂子饃、餑餑饃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頗具古代「石燔」的遺韻。「石燔」是將穀物置於燒燙的石塊上焙熟。砂子饃以發酵面團包裹豬板油和配製的佐料用滾燙的鵝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與古代的「石燔」一脈相承。地方風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內涵,唐代李匡義所著的《資暇錄》一書中就有石子烙餅的記載。同州人「好相彥(好爭斗之意)」,為打官司事先備好牢糧,用燒燙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餅,故名「彥餅」,後因此餅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稱「石鏊餅」。在唐代,石鏊餅還曾作為貢品入宮。且與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的「天然餅」亦異曲同工:「用上白飛面加糖及脂油為酥,隨意搦成餅樣如碗大,不拘方圓,厚二分許,用潔凈的小鵝卵石襯而焙之,隨其自為凹凸,色半黃便起,松美異常,或用鹽可。」餑餑饃源於「香餑餑」一詞語,更顯其香脆可口。
說起砂子饃、餑餑饃,潼關人最愛吃郭家的。他家做饃有決竅,所做的饃色香味形最佳、儲存時間長,每天都將鵝卵石在清水裡淘洗一遍後再去烙餅,這樣烙出的餅沒有一丁點焦黑。潼關郭家石子餅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作為傳統餚饌的風味小吃,如同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積淀渲進一樣,經歷了不斷變化發展的漫長的歷史過程。砂子饃造型獨特,可圓、可方,烙出的花紋像翻過來的石榴皮,頗有一種天然的圖案美。其口味也特別,砂子饃用優質小麥面、小茴香、胡椒、香油、食鹽和豬板油做成,吃起來外酥內軟,油而不膩,蔥香味濃。配加雞蛋、食油的郭家餑餑饃更是當地 「坐月子」媳婦和老人的最佳食品。
潼關醬菜--為陝西省省潼關縣傳統土特產,源於唐代進獻皇帝的貢品。其色澤鮮潤、紅中透黃、鹹度適中略帶甜味、質脆爽口、口味醇厚。品種有八寶醬菜連皮醬筍等。曾於1916年獲巴拿馬世界名特食品博覽會銀質獎,享譽海內外
B. 潼關肉夾饃為什麼那麼好吃
因為潼關肉夾饃的製作方法非常講究,並且潼關饃的口感更加酥脆好吃,你吃過 潼 少 爺 肉 夾 饃 就知道了
C. 西安哪個地方的肉夾饃,是最正宗的
選擇當地的老字型大小,老字型大小一般都有歷史,技術也是一代代傳承,相對來說味道肯定正宗。
D. 哪個地方的肉夾饃最好吃
肉夾饃哦,不是陝西兄弟姐妹的口糧么!當然必須是陝西的最最好吃啊!去過西安,隨便路邊買都超級好吃
E. 老潼關肉夾饃怎麼樣
老潼關肉夾饃最具特色。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 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
據介紹,老潼關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起源於初唐。傳說當年李世民騎馬打天下,路過潼關時,品嘗過潼關肉夾饃後贊不絕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千百年來,老潼關肉夾饃讓人百吃不厭。
F. 老潼關肉夾饃為什麼那麼脆 秘訣是啥
老潼關肉夾饃為什麼那麼脆 秘訣是啥 加豬油了 油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 朋友在西安冠香興餐飲 學的 很好吃
G. 肉夾饃哪裡的比較特色
肉夾饃比較特色的地方有:陝西肉夾饃、靈寶肉夾饃、老潼關肉夾饃。
1、陝西臘汁肉夾饃:
陝西有個白吉鎮,這個地方的餅很好吃,很有特色,所以把這種饃叫白吉饃。白吉饃據稱源自咸陽。是用上好麵粉揉制後做成餅形,置鐵鐺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著鐵鐺板的炭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焦黃即可。我一直以為烹制食物,外焦里嫩是難得的境界。
(7)潼關哪裡的烤饃好吃擴展閱讀:
做好吃的肉夾饃要掌握下面的3招:
1、 做肉夾饃的饃要用半發面,最好不要用發面,發面做好的饃在烙制的過程中餅坯遇熱容易鼓起,從而影響饃的形狀。
2、 用鹼水揣面,烙出的面餅勁道,味道比較香。
3、 烙餅時鍋內不能放油,必須是熱鍋放餅坯,小火慢烙,這樣才能皮脆內軟。
H. 潼關有什麼好吃的地方
想要去旅遊,潼關是個好地方。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潼關有什麼好吃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潼關醬筍
「潼關醬筍」是渭南市名揚四海的傳統名優特產,由潼關縣醬菜食品廠生產。它以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外形美觀,紅褐透亮,色澤鮮潤,酥脆鮮嫩,咸中有甜,筍香濃郁,醬香撲鼻,食之開胃,風味獨特,耐於長貯,最宜佐餐而聞名遐邇,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譽。
潼關醬筍營養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氨基酸、粗纖維、糖分、氮化物、鐵、磷、鈣等多種營養成分。並有促進食慾、壯健身體之功能。
潼關黃河鯰魚湯
以黃河風光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地———潼關黃河風景區以擁有黃河母親唯一的:萬里黃河第一彎;黃藍相間的黃、渭、洛三河交匯;蘆盪密布的萬畝內河島嶼黃河雞心島而吸引著眾多國內外遊客。特別是創始於潼關且為潼關黃河風景區獨有的潼關黃河鯰魚湯,更使遊人趨之若鶩,流連忘返。國內外名人紛紛提字賦詩,贊不絕口。特別是中央電視台攝制的鯰魚湯專題片播放之後,更使潼關黃河鯰魚湯名聲大振,享譽國內外。其實黃河鯰魚湯是在一種偶然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自古以來,潼關、黃河沿岸的人大部分以打魚為生,傳說在70年代,幾位漁民在捕魚之後,上灘休息做飯。當時漁民生活還頗為艱辛,大家只挑上幾條不值錢的鯰魚,在就地挖好的土灶上,架起了鍋,填足了柴,做起清燉鯰魚。一切就緒,幾位漁民在地上玩開了「狼吃娃」的游戲,大家把燉在鍋內的鯰魚忘得一干二凈。等到想起鍋中燉的魚時,只見鍋面上浮著一層乳白色的汁蓋,而蓋下的魚塊卻全都熬成了小渣渣。不料一嘗,幾人竟不約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吃了半輩子魚,還從沒喝過這樣美的魚湯!」潼關黃河鯰魚湯即這樣「創作出來了」。
賁禿娃「鹵燒雞」
染上了吸xx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貧困,家貧如洗。後有友人蘇跛子(醫生)為他傳授鹵蒸燒雞製作方法。該人立志好學,並熱心從事這一行業,於1924年(民國十三年)開始與其妻精心製作經營這一小吃,在潼關享有50年之聲譽。
該產品最大特點是:肉酥、味鮮、色美、虹好,調料得當,干凈衛生,在同行中一直名列前茅,博得當地顧客和各界人士以及外來客商的喝彩稱贊,每日供不應求,成為潼關小吃的熱門貨,曾遠銷國內各地,如河南、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每月都有十多次外來客商前來定貨。當時由於條件有限,曾用土辦法包裝。
餑餑饃
砂子饃、餑餑饃又稱石子餅、石頭饃。選用拇指頭大小的鵝卵石,放在生鐵鍋里用旺火燒焙,待鍋底燒紅、石子冒煙後,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餅平放在鍋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蓋在面餅上。約四、五分鍾左右,透體金黃、蔥香四溢的砂子饃即成。
砂子饃、餑餑饃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頗具古代「石燔」的遺韻。「石燔」是將穀物置於燒燙的石塊上焙熟。砂子饃以發酵面團包裹豬板油和配製的佐料用滾燙的鵝卵石焐焙而成,其做法與古代的「石燔」一脈相承。地方風味小吃最能反映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內涵,唐代李匡義所著的《資暇錄》一書中就有石子烙餅的記載。同州人「好相彥(好爭斗之意)」,為打官司事先備好牢糧,用燒燙的石子烙烤熟薄面餅,故名「彥餅」,後因此餅是用石子代替鏊烙成的,又稱「石鏊餅」。在唐代,石鏊餅還曾作為貢品入宮。且與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的「天然餅」亦異曲同工:「用上白飛面加糖及脂油為酥,隨意搦成餅樣如碗大,不拘方圓,厚二分許,用潔凈的小鵝卵石襯而焙之,隨其自為凹凸,色半黃便起,松美異常,或用鹽可。」餑餑饃源於「香餑餑」一詞語,更顯其香脆可口。
說起砂子饃、餑餑饃,潼關人最愛吃郭家的。他家做饃有決竅,所做的饃色香味形最佳、儲存時間長,每天都將鵝卵石在清水裡淘洗一遍後再去烙餅,這樣烙出的餅沒有一丁點焦黑。潼關郭家石子餅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作為傳統餚饌的風味小吃,如同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積淀渲進一樣,經歷了不斷變化發展的漫長的歷史過程。砂子饃造型獨特,可圓、可方,烙出的花紋像翻過來的石榴皮,頗有一種天然的圖案美。其口味也特別,砂子饃用優質小麥面、小茴香、胡椒、香油、食鹽和豬板油做成,吃起來外酥內軟,油而不膩,蔥香味濃。配加雞蛋、食油的郭家餑餑饃更是當地 「坐月子」媳婦和老人的最佳食品。
I. 怎麼做香噴噴的烤肉夾饃,比店裡面賣的還好吃
怎麼做香噴噴的烤肉夾饃,比店裡面賣的還好吃?
臘汁肉夾饃是古文「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漢族人特色食物之一。以陝西區域的「老潼關肉夾饃」(生豬肉)和寧夏區域的「牛肉臘汁肉夾饃」為主導。老潼關肉夾饃是陝西省著名西府(寶雞市)特色小吃和西安市著特色小吃。純正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準持饃,從兩邊咬起。水準持饃,能使臘汁肉夾饃汁水充足滲入饃中,不至於排出。
第一步
烤肉夾饃主要材料:中筋粉400克酵母粉3克鹽(入小麥麵粉)1克清水(入小麥麵粉)185克生豬肉(應該用五花肉)600克料
單獨:酒(煮肉用)15克蔥姜蒜(煮肉用)適量麻椒(煮肉用)10粒八角(煮肉用)1個生抽(腌制)15克鹽(腌制)2克花椒面(腌制)1克蔥姜蒜(腌制)適量五香粉(腌制)1克烤肉料(腌制)1克食用油(烤)適量五香粉(烤)適量烤肉料(烤)適量辣椒1個清水(煮肉)適量加工工藝:
J. 西安哪家肉夾饃最好吃
一說到陝西的特色 美食 ,肉夾饃一定是排在前面的。「肉夾饃」這個名字來源於古漢語「肉夾於饃」,陝西人性情急,之後就將其中的「於」字省掉,直接叫做「肉夾饃」。肉夾饃也分很多種,其中最出名的是漢民的臘汁肉夾饃和回民的臘牛肉夾饃。這里給說幾家味道都不錯的肉夾饃,漢民和回民的都有,都可以去嘗一嘗。
臘汁肉夾饃——屬於漢民的肉夾饃 東關吉祥肉夾饃——他家的饃肉很大塊,饃也很酥,大塊的肉加在饃里,真是饃酥肉香爛。他家還有麵皮之類的其他小吃,但肉夾饃是他家最好吃的。
地址:吉祥村31號(近吉祥路什字向西100米)分店很多可自行查找。 樊記臘汁肉——樊計在西安肉夾饃中也算排的上號的,現在已經有100多年 歷史 了,現屬於大華飯店。對於一些老西安人來說,樊計是非常不錯的。
地址:竹笆市中段。 秦豫肉夾饃——他家的餅相對於其他家的來說比較厚,饃就沒有那麼酥脆了。大塊的帶皮肉加在饃里,只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
地址:東木頭市中段 王魁臘汁肉夾饃——單看王魁家肉上的膘,就知道這豬長得時間長,這樣出來的肉菜更香。他家的餅也是用的吊爐炭火打的餅,現在西安這樣做餅的人已經很少了。人多去吃的時候,肉和餅分著買更劃算一些。
地址:東關長樂坊八仙庵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整個店不是很大,裝修也很簡單。他家的饃很酥脆,個頭也大,剛拿到很是燙手。肉也是軟而不爛、香而不膩的,優質肉夾饃里全是瘦肉,份量還很足。
地址: 西安市雁塔區朱雀大街子午路什字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是回民的肉夾饃,他們一般都是當作早餐來吃的,然後還會配上回民的肉丸糊辣湯。 楊天玉臘牛肉夾饃——他家的餅表面酥脆,使用發面現製得,酥脆的饃再加上香爛的臘牛肉,這就是回民的吃法,熱饃加涼肉,這種事真正可以吃到肉的咸香味的。
地址:灑金橋北口(古都大酒店東邊向南二百米) 劉峰臘牛肉夾饃——他家算得上是臘牛肉夾饃里的老字型大小了,臘牛肉很不錯,饃是坨坨饃,美得很!
地址:振興路北口
老潼關肉夾饃
西安
有名肉夾饃排行榜1. 成記臘汁肉店 地址:
灞橋區灞橋區紡織城紡建路289號 推薦理由: 當地人特別推薦這家,一般住附近的都來這里吃早點。肉夾饃拿到手餅是熱乎乎的,一口下去那個叫個香酥脆口,裡面肥肉Q滑,瘦肉鮮嫩,肉香在嘴中擴散開來,讓人慾罷不能。 2. 王華峰肉夾饃(鳳城六路店) 地址:
未央區鳳城六路 推薦理由: 海榮陽光城下面吃飯的好地方,價格也不貴。推薦肉夾饃,薄饃一圈一圈被烘烤得很脆口,內餡的味道調得不錯,肉也很好吃。 3. 秦豫肉夾饃 地址:
碑林區東木頭市19號 推薦理由: 這家被稱贊為
「最好」的肉夾饃。饃確實很大,酥脆可口,肉給得很多,味道香,配上經典的粉絲湯,真是聊咋嘞。小店只做上午的生意,中午以後就關門,所以一定要早點去。 4.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建設東路店) 地址:
碑林區建設東路(
建築 科技 大學南門東) 推薦理由: 這家的肉夾饃同樣很出名。饃都是現烤出來的,肉是用刀的側面擠碎的,特爛,量不少,臘汁滲到饃裡面特別有味,吃起來很過癮。 5. 東關吉祥(吉祥總店) 地址:
雁塔區吉祥村31號(近吉祥路什字向西100米) 推薦理由: 生意很好,到了飯點人總是滿當當的。肉夾饃外皮酥脆,肉肉肥瘦搭配,香而不膩,湯汁兒也多,配上一碗涼皮或丸子湯,那叫一個美味。 6. 樊家臘汁肉夾饃(竹笆市店) 地址:
碑林區竹笆市街53號(近阿房宮電影院) 推薦理由: 不愧是老字型大小的肉夾饃,果然名不虛傳。外皮脆,肉肥瘦適中,燉得酥爛,入口即化,汁水也充足,而且個大料多,一個下去基本就飽了。雖然價格和同類店比起來不便宜,卻依然擋不住排隊的人潮。 7. 樊記肉夾饃 地址:
碑林區勞動南路西工大西門(近天橋下) 推薦理由: 優質肉夾饃肉比較多,切得很細,還澆上了肉汁,吃得直流油,特別香;再點上一杯黃桂稠酒,相當解膩。 8. 袁記肉夾饃(糜家橋小區店) 地址:
高新區高新路糜家橋小區對面 推薦理由: 知名度比較小,但是肉夾饃味道很好的小店。分普通和優質的,饃乾乾脆脆,肉比較細嫩,口感很贊。
1、王魁臘汁肉夾饃
地址:西安碑林區東關長樂坊八仙庵 人均?13
推薦理由:味道還是曾經的味道,饃是現打的,酥脆可口,臘汁肉肥而不膩,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創造出了一個經典,經久不衰,每次吃肉夾饃的時候都會要一碗哨子面,面還不錯,應該說是臊子還不錯,二者相輔相成,構成特色的陝西 美食 套餐。
2、東關李記臘汁肉夾饃
地址:西安新城區互助路(近職培大廈) 人均?15
推薦理由:是一家肉夾饃行業裡面的"實力廠牌",不光賣肉夾饃和附帶的麵食、湯羹,各式川菜也品種不少,或者稱其為一家有賣肉夾饃的川菜館,也不失毫釐。 這家的肉夾饃還是比較有特色的,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一點兒也不油,從觀感上看就好像乾巴巴的肉直接夾在饃里,與回民的臘牛肉夾饃類似,但實際吃起來,也不會感到干硬的不適,味道挺好。
3、成記臘汁肉店
地址:西安灞橋區灞橋區紡織城紡建路289號 人均?7
推薦理由:當地人特別推薦這家,一般住附近的都來這里吃早點。肉夾饃拿到手餅是熱乎乎的,一口下去那個叫個香酥脆口,裡面肥肉Q滑,瘦肉鮮嫩,肉香在嘴中擴散開來,讓人慾罷不能。
4、王華峰肉夾饃
地址:西安未央區鳳城七路與文景路十字東南 人均?13
推薦理由:海榮陽光城下面吃飯的好地方,老闆很nice,價格也不貴。推薦肉夾饃,薄饃一圈一圈被烘烤得很脆口,內餡的味道調得不錯,肉也很好吃。
5、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地址:西安碑林區建設東路路北 人均?14
推薦理由:這家的肉夾饃同樣很出名。饃饃都是現烤出來的,特脆;肉肉是用刀的側面擠碎的,特爛,量不少,臘汁滲到饃裡面特別有味,吃起來很過癮。推薦大家路過的時候去試試。
6、東關吉祥(吉祥總店)
地址:西安雁塔區吉祥村31號 近吉祥路什字 人均?14
推薦理由:生意很好,到了飯點人總是滿當當的。肉夾饃外皮酥脆,肉肉肥瘦搭配,香而不膩,湯汁兒也多,配上一碗涼皮或丸子湯,那叫一個美味。
7、趙記臘汁肉店
地址:西安蓮湖區豐登南路57號(近豐慶路) 人均?14
推薦理由:坐在外面,聽著服務員聲嘶力竭的喊著號,很熟悉的感覺。肉夾饃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涼皮實在是我大愛。風卷殘雲般就吃完。好吃不貴。
8、袁記肉夾饃
地址:西安高新區高新路糜家橋小區對面 人均?12
推薦理由:知名度比較小,但是肉夾饃味道很好的小店。分普通和優質的,饃乾乾脆脆,肉比較細嫩,口感很贊,有時候會覺得肥肉有點多。
9、張記臘汁肉夾饃
地址:西安雁塔區西影路(燈具城對面)
推薦理由:菜夾饃和肉夾饃都挺好。饃是現做的,就是需要排隊。豆漿極好,五穀雜糧的,比較稠。
10、秦豫肉夾饃
地址:西安碑林區東木頭市19號 人均?12
推薦理由:這家總是霸佔最人氣小吃的前幾位,被稱贊為西安「最好」的肉夾饃。饃確實很大,酥脆可口,肉給得很多,味道香,配上經典的粉絲湯,真是聊咋嘞。小店很牛,只做上午的生意,中午以後就關門,所以一定要早點去。
11:李老三臘牛肉夾饃
名氣響當當的臘牛肉夾饃,肥瘦相間的牛肉很軟很爛,滿滿地夾在饃里,鮮香爽滑,又有韌勁。湯也美味,不管粉絲的還是牛雜的,只是有些咸,屬於重口味最愛。臘牛肉夾饃夾饃11元/個,其他粉絲湯、丸子湯10-15元不等。
地址:邊家村什字口向南100米路西
12.籠籠肉夾饃店
絕對經典的一個小店,每天接近傍晚才開門,主營籠籠肉夾饃和擀麵皮等小吃。他家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繁榮,也經歷了邊家村十字改造後帶來的蕭條。但無論如何,他堅持了下來,讓經歷過歲月變遷的邊家村人能找到一絲回憶。
地址:邊家村十字天橋東北角。
13.鐵家夾饃
這家的前身就是原來東新街上的白香臘牛肉夾饃店,雖然店名變了,但是聽老闆說東西是一點都沒變,他家的夾饃很獨特,先是一層臘牛肉完後緊接著再來一層辣子醬,這種吃法在西安還是不常見的。
地址:新城區東新街(近尚儉路)
14.烤鴨肉夾饃鴨湯店
一家開了很多年的老店了,主營的是鴨肉夾饃和鴨湯米線。鴨肉夾饃是大醬、蔥絲、鴨肉組合一起,鴨肉不錯,不過饃不是現烤的,有些遜色;鴨湯米線則湯味很鮮,能嘗到鴨子的原味。
地址:新城區東一路(近鐵頭涼皮)
15.老潼關肉夾饃
很不起眼的一家小店,貌似還連通著一家小旅館,但是屬於很有特色的一家店。他家的肉夾饃饃極脆,肉稍差些,肥的多了有些膩,五塊一個,性價比還是挺高的。
地址:鍾樓小區內
16.李老四臘牛肉夾饃
早上就會有不少人來這里吃個臘牛肉夾饃,喝個胡辣湯。他家的臘牛肉夾饃是這附近居民津津樂道的 美食 ,只不過略咸,重口味的童鞋都應該會大愛吧。
地址:建東街(近太乙路)
17.柯記肉夾饃
招牌上寫的百年老店,這個倒是無從考證,不過生意確實做的很紅火。肉夾饃餅打的很酥脆,肉也很醇香,此外他家還賣米線、粉湯羊血等小吃。
地址:蓮湖區鐵塔寺路路北
18.樊記臘汁肉夾饃
西安本土的老牌肉夾饃店了,地方很好找,進了竹笆市,門口隊最長的那個就是。這家肉夾饃肉嫩饃厚,堅持現打的白吉饃,能做到基本的「鐵圈虎背菊花心」。此外,這家粉絲湯也不錯,味道很純,
地址:碑林區竹笆市街53號(近阿房宮電影院)
19.楊天玉臘牛肉夾饃
他家的餅是發面現制,表面酥脆,夾上香爛的臘牛肉,這就是我以前說的回民夾饃吃法,熱饃夾涼肉,真正能吃到肉的咸香味,再喝上一碗肉丸胡辣湯,這一天都精神抖擻。他家中午以後就沒有了,蓮湖路古都大酒店東邊向南二百米。
地址:蓮湖區灑金橋132號
20.劉峰臘牛肉夾饃
劉峰臘牛肉夾饃,也算是老字型大小了,很多寫攻略的時候都少不了他家,夾饃不錯,其它東西太一般,他家一直都是領導漲價潮流的。
地址:碑林區振興路北口(南門外西側)
我之前在陝西西安華夏小吃學的。建議你可以去哪裡看看,他們的口味還挺不錯,很正宗。尤其是老潼關酥脆。有層次。比我之前學的白吉餅的口味要好的多。
細數大西安最好吃的16種夾饃!來西安你不嘗嘗肯定會難過!
說到夾饃
很多伙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肉夾饃
美食 古都西安
其實還有好多各式各樣的夾饃
下面我介紹的這16種
都是西安好評如潮的夾饃
一起來數數你總共吃過幾家吧!
NO.1 臘牛肉夾饃
推薦理由:最愛的臘牛肉夾饃店沒有之一,粉絲湯湯底濃郁,畢竟是老店,臘牛肉夾饃的肉有肥有瘦特別香,餅也恰到好處,雜肝湯也很新鮮,這家店,每天賣不到晚餐就賣完了,不新鮮也是不可能滴,太好吃咧!
人均:12元
門店:清真李老三臘牛肉夾饃
地址:太白北路邊家村十字南(物探大廈對面)
NO.2臘汁肉夾饃
推薦理由:鐵圈虎背菊花,是衡量白吉饃的最高標准。好吃的臘汁肉夾饃一定要饃酥肉爛,吃到最後都是滿手地流油,搞的人慾罷不能。像這樣的夾饃在西安隨便找個地方都能吃到,但是不見得都正宗,子午路我覺得最好吃哈哈。
人均:8元
門店: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地址:小寨西路與朱雀大街交叉口東南角
NO.3蛋菜夾饃
推薦理由:蛋菜夾饃,在灑金橋大名鼎鼎,現烙出來的飥飥饃,抹上一層辣醬,然後鋪一層鹹菜,再夾上兩三個咸鴨蛋黃。最後再灑上幾粒酥脆的花生米,哎呀呀真是香死個人了。
人均:7元
門店:金家蛋菜夾饃
地址:廟後街橋梓口與灑金橋交叉口東北角
NO.4土豆片夾饃
推薦理由:夾饃裡面有豆腐皮、土豆片、花干還有生菜,當然如果需要還可以加別的 要的微辣的,老闆對辣的掌控剛剛好,也很貼心的切成了兩半方便我吃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土豆片有點硬,個人喜歡吃面一點的。
人均:5元
門店:門師傅香辣土豆片夾饃
地址:東廳門88號(近雞排皇子)
NO.5潼關肉夾饃
推薦理由:不是所有的夾饃都像潼關肉夾饃一樣,饃外焦里嫩,酥脆很香,肉汁輕輕地滲透到饃里,脆脆的饃皮咬一口皮皮渣渣的能掉不少,焦香的口感和肉融合在一塊,再吃都不會覺得油膩。人均:7元門店:岐風烙麵皮(鍾樓店)地址:西大街竹笆市36號(阿房宮電影院南100米路西)
NO.6驢肉夾饃
推薦理由:驢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營養極為豐富。口感和牛肉很像,但更為細膩。驢肉往往切得很細,而且肉感十足,很有嚼勁。驢肉夾饃是長方形的,有青椒提味兒,更為香嫩可口。
人均:5元
門店:老犟驢火鍋
地址:東關南街南口10號1樓(近咸寧路)
NO.7籠籠肉夾饃
推薦理由:小小的店面,但也干凈整潔,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趙記籠籠肉又香又糯,咸辣適中,但肉略微偏肥。軟軟的荷葉餅,搭配暖暖的籠籠肉,吃起來油香又油香的,太滿足咧。
人均:9元
門店:趙記籠籠肉夾饃
地址:友誼西路邊家村(近公交站牌)
NO.8花干夾饃
推薦理由:高爐燒餅是現烤的,還是小時候的味道。燒餅里夾了十幾種配菜,海帶絲,人造海蜇,玫瑰鹹菜,油炸花生米,鍋巴,青椒等等,著實豐富。加了花干之後,口感簡直不能太贊!
人均:5元
門店:高爐燒餅
地址:玄風橋南巷(七天酒店)
NO.9羊城夾饃
推薦理由:一個饃里,有紅燒肉、有香腸,當然你也可以在裡面夾點冷盤什麼的...而且這個用的是荷葉餅哦。這家生意火到爆,菜隨便選,紅燒肉絕對是入口即化,我經常光顧嘿嘿。
人均:5元
門店:羊城夾饃
地址:師大路(近西安外國語大學雁塔校區)
NO.10粉蒸肉夾饃
推薦理由:楊家粉蒸肉味道沒有那麼重,牛肉都是很大塊兒,吃起來一點兒也不柴,軟香的荷葉餅包裹著厚厚的粉蒸肉,再來幾口蒜,簡直嘹咋咧!
人均:10元
門店:楊家粉蒸肉夾饃
地址:安東街與建東街交口韓國李勛美發沙龍對面
NO.11擀麵皮夾饃
推薦理由:第一次吃擀麵皮夾饃是在學校的食堂,當時驚嘆還有這么神奇的夾饃,後來西安的大街小巷也涌進了很多家,定期就要買一個解解饞。三姊妹家的夾饃,可以選五香的味道,不僅有土豆還有豆皮和生菜,五香的漿是芝麻醬還有點孜然粉,嘖嘖嘖真好吃。
人均:5元
門店:三姊妹擀麵皮夾饃
地址:海港城負一層場地H07號
NO.12鍋盔夾辣子
推薦理由:5片鍋盔,很厚實,味道也很棒!紅辣椒醬和綠辣椒配著鍋盔吃著很美味,辣子醬不是很辣,適合口味不太重又無辣不歡的寶寶們。咬一口香軟酥脆,讓我不禁想起了媽媽的味道呢。
人均:15元
門店:長安大排檔
地址:小寨賽格國際購物中心6樓
NO.13臊子肉夾饃
推薦理由:相比臘汁肉夾饃,臊子肉夾饃少了一點油膩,多了一點咸酸。他家的臊子肉很爛很軟,濃郁的醋香味讓人不自覺口水直流。一瓶冰峰,一個臊子肉夾饃,再點幾盤冷盤,小日子過著也是很幸福的!
人均:8元
門店:永明岐山面
地址:友誼西路128號(近勞動南路)
NO.14八寶辣子夾饃
推薦理由:粉爸爸家的八寶辣子夾饃不同於辣子鍋盔,裡面刷了自製的醬料,吃起來酸酸的,很是開胃。大家在享用 美食 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倒醬辣子,量多量少隨意掌控。
人均:8元
門店:粉爸爸
地址:灃東新城啟航時代廣場商鋪(後衛寨地鐵A出口)
NO.15酥皮口袋餅
推薦理由:古今長安老茶坊的酥皮口袋餅是我的最愛。脆脆的餅皮包裹著豐富的醬筍,口感很豐富。清淡的筍吃膩了,可以換個口味,嘗一下酥皮口袋餅里的筍,刷了醬之後,雖說香甜香甜的,但一點兒也不膩呦。
人均:18元
門店:古今長安老茶坊
地址:小寨賽格國際購物中心7樓
NO.16月牙餅夾饃
推薦理由:月牙燒餅都是現烤的,燒餅本身就已經很脆很好吃了,夾上菜就妙不可言,有孜然肉啊,鹵蛋啊,蔬菜啊什麼的,還有花干兒和雞蛋是現鹵的,搭配一碗熱熱的麻食,美幾很!!
人均:6元
門店:小饞蟲麻食店
地址:翠華路85中旁邊(近陝西博物館)
題主配圖,第一張是臘牛肉夾饃,第二張是老潼關夾饃。其實,西安最正統的肉夾饃,是白吉饃夾臘汁肉。這里推薦兩家白吉饃夾臘汁肉店。
西安肉夾饃千萬家,但可不是家家都正宗,好吃的就那幾家而已,真的屈指可數。
這里推薦兩家店:
東木頭市秦豫肉夾饃
現在西安肉夾饃,普遍賣7元,但是他家賣8元。特點是饃酥肉香,肉量多,實惠。因為在鍾樓回民街附近,因此來 旅遊 的人吃的比較多,每天賣到中午一點就關門了,要來吃的話,需要安排下時間。
他家饃的缺點是,饃皮太硬,饃略厚。
八仙庵王魁肉夾饃
這家店無論是饃和肉的味道,還是工序,都堪稱西安肉夾饃界的行業標准,除下肉略少外,其他一點都不亞於東木頭市的秦豫。
7元一個,地方略偏僻,在西京醫院附近,來西安 旅遊 ,有時間的話不要錯過。
總結:
論名氣、實惠,推薦秦豫(畢竟這家店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
論傳統正宗,還是推薦王魁。
說到西安的特色 美食 ,相信肉夾饃一定是大家腦海中首先跳出來的小吃之一。將臘汁肉、白吉饃合為一體,饃香脆肉酥軟,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
樊記臘汁肉夾饃
西安本土的老牌肉夾饃店了,地方很好找,進了竹笆市,門口隊最長的那個就是。這家肉夾饃肉嫩饃厚,堅持現打的白吉饃,能做到基本的「鐵圈虎背菊花心」。
子午路張記肉夾饃
老字型大小,饃脆肉香,正宗的西安肉夾饃就來這兒吃,近幾年名氣大了,到飯點兒人非常多,價格也漲了不少 。
李老三臘牛肉夾饃
名氣響當當的臘牛肉夾饃,肥瘦相間的牛肉很軟很爛,滿滿地夾在饃里,鮮香爽滑,又有韌勁, 剛烤出來白吉饃 酥脆的外皮加上裡面多汁的牛肉 香的很 吃一口滿嘴流油 肉味比較咸香。
在給個饃,能把全世界夾進去的西安,肉夾饃分很多種。這里只說說白吉饃夾臘汁肉一種。
吃肉夾饃很講究。最重要的要點一定要記住:寧願人等饃,不吃饃等人。虎背鐵圈菊花心的白吉饃,一定要吃剛出爐的,回爐的不吃。那個餅的好壞,比肉還要緊。
西安的肉夾饃 歷史 比較長了,陳忠實先生在他的名著《白鹿原》中就有描述。但是能形成字型大小並掀起熱潮的,應該是80年代初期,在竹笆市路西、阿房宮電影院對面的樊記肉夾饃。店不大,記得好像沒有桌子,商品只有兩種:肉夾饃和粉絲湯。那時候夾好饃了不是像現在那樣裝到紙袋子裡面,而是拿張紙一包就給遞出來了。人們排著長隊買到饃和粉絲湯,蹲著就吃了喝了,當時是盛況空前,我記得有一次排了一個小時左右的隊才吃到。我個人覺得,這家店是西安肉夾饃事業的開創者。後來這家店搬到了馬路的東邊,阿旁宮電影院的隔壁。也隨著電影院的衰落一起逐漸的弱了下去。
隨著個體飲食行業的逐漸發展,一些較小的優質肉夾饃攤位逐漸進店、擴張、強大。八仙庵的王魁肉夾饃,東關王記,碑林博物館對面的秦豫肉夾饃都在90年代形成了品牌。秦豫因為城市建設,搬到了現在的東木頭市固定下來。雖然固定的老顧主很多,不愁生意,但他們家只賣到中午,有一次去還聽他們老闆說因為天氣熱,明天停業給伙計們放暑假,真是厲害。
王魁和王記都開了分店,有一段時間在小寨市場緊挨著開了幾年,印象中總店也搬遷了幾次。王記甚至因為在吉祥村開旺了,乾脆就改名成了東關吉祥王記。記得當時是一個個子不高的老師傅帶著兩個女徒弟。現在覺得他們家走了一點下坡路,跟以前比,我自己覺得好像餅子偏油酥了一點。據說秦豫近一兩年也開始開分店了。總的來說,秦豫和王魁兩家,是西安肉夾饃的總瓢把子。當然,除了這幾家,還有一些原本不錯的肉夾饃店,已經徹底消失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南郊的子午路張記,從一個街邊攤逐步發展起來,來自漢中的老闆好學肯做,從最初的不像樣(本人親試)到後來不錯、很好,成了我家孩子的最愛。不知道是不是有成見,我還是認為他達不到秦豫和王魁的水平,當然也是准一流了。
近十來年,西安以外的肉夾饃模式也逐漸進來,並形成規模氣勢。比如潼關肉夾饃和咸陽七廠的袁記肉夾饃。加上西安原有的回民的臘汁牛肉夾饃和臘牛肉夾饃,西安的肉夾饃更加豐富多彩,令人百吃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