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山好玩的地方
佛山好玩的地方
1.佛山祖廟:創建於北宋。它已經被摧毀和重建,現在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寺廟建築群。整棟建築使用了很多裝飾技術,所以你可以到處體驗不同的風景。
2.長鹿旅遊休博園:早在2014來就被評選為國家5A級景區,這里被分為五大園區,遊玩的項目十分豐富,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也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聚集於此。
3.南風古灶:這個建立於1506年的建築算一距今差不多也有著的500年左右的歷史,其中最值得去看的建立於明朝時期的龍窯,到如今是保存完好,同時也全球最古老的並且還在使用的龍窯。
4.西樵山風景名勝區:在佛山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它位於城市的西南部,整個的風光十分的秀麗,其總共包含了天湖公園、白雲洞等十多個區域,所以建議去此地的朋友做纜車觀光會是比較舒適的選擇
2. 佛山 三水有什麼特產
佛山主要是盲公餅、石灣米酒、海天豉油
三水:炒米餅、健力寶。
順德:大良崩粆、咸牛乳、雙皮奶。
南海:西樵大餅、平洲福肉餅、九江煎堆、九江雙蒸酒。
以上都為容易找到的,而且順德的特產港澳及外國人都說好。
水果:現在不是夏天,嶺南佳果出於夏.此處楊桃、付桃、荔枝、龍眼、香蕉、椰子、黃皮、蕃石榴都很好,但現季只有楊桃香蕉蕃石榴有吧。特色水果來自其它地方的很多:榴槤、狔猴桃、牛油果、啤李、櫻桃------。現在都很貴榴槤約8~10元/斤
3. 黃皮的市場前景怎麼樣
黃皮,是在我國華南地區較為常見的一種果樹。當前主要有栽種的地區是在:海南、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福建等地區。所栽種的歷史也有上千年之久,是原產自國內的一種果樹,在東南亞幾個國家,也有少量栽種。
當前黃皮在味道上有甜、酸兩個品種,以果實形態有球形、雞心、卵球,在成熟時也有早與晚熟之分。
4. 佛山有什麼特產水果
佛山屬於亞熱帶氣候,熱帶亞熱帶水果繁多,水果品種有500多種,特產水果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此外,還有芒果、楊桃、石榴、龍眼、白欖、烏欖、黃皮、楊梅、菠蘿蜜、三華李、西瓜等。
5. 佛山有哪些特產
佛山特產大全
佛山盲公餅——始見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屬米制餅類,當時一盲人因際遇創出而得名盲公餅 ,現由一廠家獲得產品專利獨家生產。開發已具一定程度,是佛山旅遊產品貨架上必備的貨品。知名度高,但難當主角。
醞扎豬蹄(佛山扎蹄)——流傳一百多年,以老字型大小得心齋製作為佳品。在佛山菜系品種中,因接近北方口味算是另類,也因此外地人也較受落。建議象肇慶裹蒸那樣加以推廣,相信還有不少的發展空間。
佛山柱候雞(系列產品:柱候鴨、柱候鵝等)——名飲食店「三品樓」因擅製作此類品種而名動一時,可惜逃不過關門的厄運。
西樵大餅——其特點是松軟、香甜,入口松化。是佛山第一旅遊聖地西樵山的名牌產品。
平洲福肉餅——相信佛山很少人知道有這個特產。其實它出現的時間比盲公餅要早,一直是家庭和小作坊式製作,與中山的杏仁餅相似。
九江煎堆——與龍江煎堆一起一直是年宵食品的名角,在廣州和珠三角,名聲比盲公餅還要響。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盡管多方面已有所改良,但也逐漸遠離人們的注視。
龍江煎堆——與九江這二個地域相連的地方,卻產出二種不同的同名產品,並且叮當碼頭,各有「尋芳客」,內里相信還有不少故事待人們發掘。二種煎堆並稱二大流派,際遇也幾乎一樣。
大良磞砂——同樣有相當知名度,與盲公餅、西樵大餅一起可稱三大佛山「手信」特產。
南海麻奢狗肉——用干迫烹制,加以特殊的醬料調配,突出豬肉的香味。在局部范圍知名度甚高,有廣州及港澳食客專門驅車前往品嘗,開有專門小店10來間,生意火紅。
高明橫江狗肉——以特殊方法炆制,突出原汁原味。位於高明與新興交界之地,也有不少外地食客前往品嘗,及至肇慶、高要、新興以此名招攬生意,在產地有7、8間家庭式店鋪,但各店口味差異較大。
海天豉油——不用多說,是佛山特產中開發得最好、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已集團化經營並開發出多個系列產品,在全國不少地方已享有名聲。
鹽步秋茄——近年常登上穗禪飲食店的大雅之堂,其實早已盛名,在粵菜材料介紹上有專門說明。在產地當地人稱之為金手指,有青皮、粗不及中指、長6至8寸、鉤尾、柔軟、頭尾彎接不折等特徵。據傳,僅二畝地所產為之皆品。
平洲金絲柚——因產量低,一種相信已被人遺忘的特產,果僅拳頭大小,皮薄、無渣、無核、汁多、肉爽、酸甜適中。
平洲石硤龍眼——有一年一外地果販到平洲石硤村賣正宗石硤龍眼,被當地人帶到老果樹下,說得此人無地自容,現在不少打正宗石硤龍眼的,但真正嫡傳子孫不足2000斤。
高明合水西瓜——多年前每當盛夏,廣州、佛山的空地上幾乎都堆滿打著合水招牌的西瓜,甚至因小販的么喝牌寫上「合水西瓜,紅過張國榮」而登上《羊城晚報》頭版。但現在因地土未能休養生息而嚴重酸化,這一特產已幾乎「滅絕」。
官窯石碣西瓜——在佛山相信甚少人知,但老廣州人卻家喻戶曉。以前,在廣州騎著大書架紅棉牌單車,兩邊掛個大籮賣西瓜的,十之八九就是石碣西瓜,它是西瓜精品的代名詞。石碣村就在南國桃園一帶,種西瓜已有幾百年歷史,是合水西瓜的太公輩。
九江雙蒸酒——香港的廣告唱到街知巷聞,是灑類中的萬寶路。
佛山秋色——明代永樂年間(1403年~1425年)就已經出現,是佛山最響亮的名片之一。
石灣公仔——同樣是佛山的名片,近來因為爭議而名聲大震,是目前收藏家們熱門的種類之一,前景看好。但也存在隱憂,一是產品要急需提高工藝品位、二是產品創作千篇一律,題材創意欠缺、三是龍蛇混雜,良莠不齊、四是門派相爭。
官窯馬蹄——以果大、多汁、清甜、無渣而聞名,與桂林馬蹄並稱雙雄,年出口量位居榜首。
石灣米酒——與九江孖蒸同出一源,分別只在水源不同,但近年有式微的跡象。
鳳城小炒(美食系列)——如果一定要作個比喻,它是佛山的「市萃」當之無愧。
南海刺綉(粵綉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關於粵綉的記載唐朝已有了。據蘇鄂《杜陽雜編》載:永貞元年(805年),南海貢奇女子盧眉娘,其"工巧無比",能在長僅1尺的絹上綉《法華經》7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點劃分明,細於毛發,唐順宗大嘆其工。據聞舊時南海人嫁女,是以剌綉的優劣來確定禮金多少的,相信現在給一千萬禮金也沒幾人綉得出好的剌綉來。
順德蠶絲——早在宋代,此地便開始種桑養蠶,千百年來,從未間斷,是蠶絲中的極品。現在無數的桑樹已被無數的高樓壓在地下,順德蠶絲可能只全留在記憶里了。
南海沙溪馬蹄粉——與廣州泮塘所產有過之而無不及,傳說有一年廣州泮塘馬蹄失收,無法完成商家的訂單,無奈之下收購沙溪所產代之,怎知商人反應奇好。但終究廣州的名氣大,還是把沙溪馬蹄粉壓在下面,現在沙溪馬蹄粉OEM廣州泮塘馬蹄粉,撐起了90%的江山。
高明香荔——果型小核更小,60%的荔枝核需要放大鏡幫助找尋,還有更妙的是不會上火,神奇吧。
佛山莨紗綢——因製成衣服穿在身上活動時「紗紗」作響,故又稱「響雲紗」後來逐漸取諧音而美其名為「香雲紗」。莨綢是平紋組織的坯綢,烏黑透亮,又稱之為「薯莨綢」或「黑膠綢」。沈廷芳《乾隆廣州府志》記載:佛山絲綢之精,金陵蘇杭皆不及也。香雲紗是佛山絲綢的傳統珍品,是佛山人的驕傲。但現今已擺上歷史博物館了,建議重新生產,再作商業包裝,省運會時作頒獎服會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佛山鑄造——「三支香」倒後,三大支柱也轟然塌下,要欣賞其過去的輝煌,幾乎全國各地的歷史博物館例無少缺。
南海藤席——南海藤織品已有100多年歷史,除銷港、澳外,還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和東南亞、歐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相關製品人民大會堂的廣東廳直到上次裝修才轍下,而現在海南廳、香港廳還在用其作裝飾。以前福建廳也用作裝飾,不少領導人都曾用作接見外國貴賓,曾獲外國通訊社稱為「最中國」的。可惜現在多數人都夢詩(思)想雲,這一特產已日漸式微。
順德燉雙皮牛奶——順德雙皮奶白而滑,給人一種端莊而溫柔的感覺;香氣濃郁, 奶味濃,入口香滑,口感細膩,順德雙皮奶始創於清朝末期,是當時順德的一位農民無意中調制出來的,味道甜味,深受廣大的群眾歡迎,流傳至今,成為佛山(順德)的特產之一,還被評為 「中華名小食」稱號。
(雙皮奶為什麼比其它燉奶好,先賣個關子)
佛山應記雲吞面——傳統的製法已經棄用了,現在只餘下一個外殼,如果不把舊時的「婀娜」喚醒人們的食慾,恐怕沉淪下去已有定期。
南海里水冬瓜——粵菜材料介紹的產品,作為特定地產的只有21個,南海里水冬瓜是其中之一,最能體現其優於其它同類品種的,就是用作冬瓜盅時久燉而不塌。沸煮而湯不濁,低價值的產品高登大雅之堂,當顯其「修為」不淺。其實真正的里水冬瓜,僅產於現至高空調的所在地甘焦一帶,據聞該地蒲姓村民是元朝皇族後人,被朱元璋驅趕潛逃至此,走前錯把優良的冬瓜種子誤當神葯攜上,才得以於此落地生根。
佛山剪紙——稱為佛山特產的精品最為恰當,它把佛山的高雅文化遠遠帶出佛山的「界碑」,已有500多年歷史。傳神、剔透、嚴謹、工整為主要特色。
佛山中成葯——曾經盛極一時,品牌眾多,為中外所認同。可惜現在除飄出海外的,總產值不及國內一間二線的葯廠。
佛山扎獅——南獅的扎作,惟廣州狀元坊與佛山所出,但不知現在後繼人才如何?
西樵山四方竹——奇吧?西樵山的八絕之一。如果把它栽種上盆,帶入家庭,當會有所作為,不然早晚會被高樓壓在底下。
西樵山無篤田螺——第二奇,也是八絕之一。
西樵山煎?#92;鰂魚——第三奇,又一個八絕。這當中還有佛手瓜、杜娟、雲霧茶等。
石灣陶作——石灣陶作享有「石灣瓦、甲天下」,到現在還是獨霸全國,發揚光大。有近30萬人從事同一個傳統行業,不知還有那些例子呢?其它日漸式微的特產,好好研究石灣陶作的發展,相信會有很大俾益。
高明合水粉葛——以粉質多,味甘甜、無渣而享譽市場,短短的廿來年時間,能夠「造」出一個特產,沒有過人的物產特質,用其它理由作解釋都顯得單薄無力。
金箔、銀箔、銅箔、錫箔——金屬制箔業是佛山特有的手工藝。始於元末明初,已有500多年歷史,最初的產品主要是製作金花的厚片銅箔。至清代,隨著生產的發展,技術的改進,已能製作更薄的銅紙,且金箔、銀箔、銅箔、錫箔也同時興起,各行業均有會館。公元1906至1915年間最盛,廠號有200餘家,工人3000餘人。金箔製作的刺綉線遠銷歐美。後來,由於洋裝璜紙大量輸入,市場逐步縮小。
南海炮竹——曾幾何時,春節的炮仗聲幾乎是過年的符號,南海炮竹亦以「南炮莞花」而威名遠播,二大炮竹廠把全國的第一把交椅抱得緊緊的,但隨著各地禁炮的政策,這個行業也萎縮得厲害,來了個長痛不如短痛,從此南海炮竹只餘人們的記憶中。
順德魚皮角——此魚皮並非魚外表的那一層皮,而是用魚肉經加工製成比紙還薄的皮,包上餡料就是魚皮角了。只要稍加想像,就知道製作工藝有多難。順德這一特產在廣州的知名度遠遠在佛山之上,這一特產也充分反映順德人食不厭精的豹斑。
三水冬菇老抽——很難以找出一樣三水的,品質不錯,單就特指產品來說,就算海天也恐有不及,只可惜一直在海天的光環底下。
石灣魚腐——在南番順一帶,魚腐是很平常的菜式,製作也大致一個模樣,唯獨石灣的製法與眾不同,加之比其它魚腐滑而綿,如配搭其它原料作菜,常常登上高級筵席餐台。
高明瀨粉——就粉質而言,意粉、桂林米粉也要甘拜下風,與中山瀨粉的爽紉相比,高明瀨粉側重軟滑,可以講二者優點各不相讓。只可惜後者不注重包裝,一直只是藏於民間。
和順欖——在高檔的零食店,化皮欖一直充當「生」、「旦」的角色,要知道這化皮欖就是由和順欖而來。曾祖母在世時常有提及,相信百年以上歷史吧。
和順蝦——僅在金山寺前後二公里的河段才有,因蝦腳及蝦殼邊緣呈黃色,被形容為金邊蝦,在當地甚至傳說多多,披上一層傳奇的色彩。但此蝦確實肉質特爽、特鮮,蝦殼特薄。廣州清平市場打此招牌的,價格比其它高20%以上。
6. 黃皮果的種類有很多,哪一種黃皮果最甜
說到里奇,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而是里奇的對手水果,為什麼這么說?有句話叫「飽食餓果黃皮」,就是它們之間的對立關系。關鍵是里奇大多數人都比較了解。那麼,有多少人知道李里奇的對手黃皮科呢?特別是黃皮和品種哪個好?
不管是黃皮和種植者,還是喜歡吃黃皮果的消費者,最想知道的是哪個黃皮品種更好。只介紹黃皮科的一個品種,沒有人能進行比較和選擇,所以對目前市場上常見的7種優質黃皮科品種進行詳細說明,使它們在選擇品種時都能有底。
貴妃黃皮
貴妃黃皮主要產地廣東湛江目前種植量最大的也在湛江地區。貴妃黃皮的品種可分為三種,其中中、中、貴妃黃皮品種優勢最明顯。
特點:成熟期主要集中在牆地區6月中旬,果實成熟後呈金黃色,外觀呈長橢圓形,表皮有小絨毛,果核一般為3-4粒,口感有甜味,正合適。
7. 黃皮醬是永興的好吃還是雙合的好吃
黃皮醬我感覺還是永興的比較好吃,無論從口感還是顏色都非常好非常適合我的口味。要比雙核的好一些。
8. 最讓你欲罷不能的廣東美食是什麼
一、早茶(廣州菜系)
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有「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說法。早茶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
1、包子糕點類:包類主要有叉燒包、奶黃包、流沙包、蓮蓉包、韭菜包及肉包等;糕點類主要有馬蹄糕、蘿卜糕、紅棗糕、芋頭糕、黃金糕等。
文章圖片1
叉燒包
2、酥類餃類:酥類主要有榴槤酥、鹹水角、叉燒酥、春卷、腐皮卷、香芋酥、蛋黃酥等;餃類有蝦餃、燒賣、肉餃、香菇餃等
文章圖片2
蛋黃酥
文章圖片3
蝦餃
3、葷蒸類:豉汁蒸排骨、蒸鳳爪、豬肚、牛腩、涼瓜卷、腸粉等
文章圖片4
蒸鳳爪
文章圖片5
腸粉
4、粥類:如魚生粥、雞生粥、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等
文章圖片6
皮蛋瘦肉粥
二、潮汕菜系(起源於汕頭、潮州、揭陽等地區)
潮汕菜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為發源地的中國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粵菜主幹。其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且烹調方式多樣,著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國最高端菜系之稱。潮州菜烹飪的最大特點是借重海鮮、主要烹調法有:燜、燉、煎、炸、蒸、炒、焗、爆、焯、烹、泡、扣、鹵、熏、淋、燒等數十種。
1、粿類:炒粿、蒸粿、粿條湯、韭菜粿、芋頭粿、地瓜粿、蘿卜粿、糯米豬腸粿
文章圖片7
炒粿
2、肉丸:潮汕最負盛名的當屬肉丸了,尤其是手打撒尿牛丸,好吃筋道彈牙,美味其他肉味無法超越。不過除了牛丸肉還有其他各種丸類:魚丸、豬肉丸、蝦丸等
文章圖片8
手打撒尿牛丸
3、海鮮:潮汕靠近大海,新鮮海鮮易得也新鮮,最有特色的是蚝烙了
文章圖片9
蚝烙
4、潮汕鹵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傳統名餚,獨特的鹵香和彈嫩糯香的口感。其中見得最多的就是爛大街的隆江豬腳飯了。不過潮汕鹵味不僅鹵豬腳,還有鵝掌、鵝翼、鵝肉、鵝肝、五花腩、炸豆腐、鹵蛋等簡直是鹵味的集大成之作!
文章圖片10
鹵豬腳
三、客家菜(起源於惠州、河源、梅州等地區)
與潮州菜比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 粵菜系 中獨樹一幟 。
1、早點類:腌面、及第湯
文章圖片11
腌面
2、菜類:大名鼎鼎的梅菜扣肉、 最愛的客家釀豆腐、 鹽焗雞(惠州特色)
文章圖片12
客家釀豆腐
四、本土化的粵港結合美食
同宗同源的香港原來由許多從廣東移民過去的廣東人,也就衍生出了不同味道的這一類美食!
9. 南海區的特產
西樵大餅
西樵大餅最早出品是官山圩的天園餅家,曾暢銷省港各地。其特點是松軟、香甜,入口松化。這是用西樵山清泉才能製成此餅,其它地方仿製,不及此味,所以被稱為西樵大餅。
西樵山的大餅,已有300年歷史,外型圓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兩左右的小餅。它顏色白中微黃,不起焦,入口松軟,清香甜滑,食後不覺乾燥,可與雞蛋糕比美。製作過程是,選上等白麵粉,白糖、豬油、雞蛋,配以山上甘泉水,以發酵,作成餅性,在爐中烘製而成。又因餅子形如滿月寓花好月圓的好意頭,因此西樵人嫁娶喜慶、探親和過年過節,都以此作禮品送人。
大頂苦瓜
譚邊大頂苦瓜是廣東省特色蔬菜地方品種,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譚邊村已有60多年的種植歷史。該品種在珠三角地區遠近聞名,因其肉厚瓤少、瓜型美觀。
鹽步秋茄
鹽步秋茄呈瘦長狀,不似我們平時見到的茄瓜一樣肥大,茄身碧綠通透,像一根纖細修長的手指,瓜尾還向上翹,故又有「觀音手指」之稱。鹽步秋茄歷史悠久、遠負盛名。據傳,僅在鹽步河西永平村一塊兩畝大小,叫做「黃皮園」的農地所產為之佳品。最佳的秋茄食用時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中旬和十月,在潮汕一帶,則流傳著「留命食秋茄」的名言。
九江魚宴
九江的十大魚宴最初以四大家魚(大頭魚、鯿魚、鯪魚、鯇魚)為原材料,隨著漁業的發展,桂花魚、加州鱸、福壽魚、蔬鱸、仙骨魚等高值魚都可以做原料,現魚宴菜式已經花樣百出,演繹出70多種。
九江煎堆
與龍江煎堆一起一直是年宵食品的名角,在廣州和珠三角,名聲比盲公餅還要響。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盡管多方面已有所改良,但也逐漸遠離人們的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