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醴陵市有什麼好吃的
仙都醬板鴨!醴陵炒粉!想起來都要流口水了!!!
2. 醴陵炒粉 絕味
株洲日報
如果你來我的家鄉——湖南醴陵市,一個精美絕倫的釉下五彩瓷盤盛著一團油亮鮮黃的炒粉,放在你的早餐桌前,這道風景,已然是我們醴陵的縮影。釉下美瓷,天下聞名,你的商務之旅或是散心尋覓之旅也許正是因它。而此刻那撲鼻的濃郁香味是那麼獨特,保准你的味蕾秒秒鍾愛上這道美食。
它的名字很普通,醴陵炒粉。
炒粉,美味而普通,深受每一個人的喜歡。它到底是怎麼個做法需要些什麼食材呢?我自己,愛吃也愛做,特別是有客人來,我必露一手。食材簡單,做也容易,真的,分分鍾學會。
買來的雜粉一般有一尺或或一尺半長,首先用剪刀剪成半尺長,再放入盆中,倒入九十度的沸水,泡上半分鍾即可瀝出,再淋一遍冷水,瀝干。這里的關鍵地方就是不要用沸到頂的水泡,否則會將雜粉泡得粘巴,而六七十度的水又泡不發,泡不出粉的柔韌性,泡後即過冷水,也是為了泡出勁道的粉還能各自獨立,便於接下來的翻炒。
綠豆芽,雞蛋,蔥,已經和其他普通調味品擺在灶台上,只等開炒。倒入比平常炒菜稍多的油,油紅熱,敲入兩個雞蛋,翻炒幾下,放入豆芽,二者和著炒半分鍾,再將雜粉放入鍋中,鹽,醬油,適量齊入,接下來就是炒,要不停地攪拌,才能使受第二次熱量催化韌性的雜粉與雞蛋豆芽完美錯蹤纏繞,又不粘鍋,且互相入味。湘菜,難得有不辣的,每一道醴陵的菜更是無辣不歡,炒粉,豈能例外?這樣帶著偶爾顛鍋的翻炒炒上三四分鍾,放入一勺紅紅的辣椒粉,炒勻,最後淋一點點麻油,再撒上一把鮮綠的蔥花,出鍋,裝盤。這步的關鍵是豆芽的份量,不能多,是雜粉的三分之一以下,豆芽水份足,放太多炒出的粉會如爛泥,爽不起來,香味大打折扣。
聞一下,香。嘗一口,嚼一口,粉的柔韌,豆芽的鮮脆,雞蛋的香酥,一並將你的舌尖俘獲。
孩子姑媽一家都是醴陵炒粉迷,每次從長沙回娘家,必先嘗這久違的一盤炒粉。特別是外娚李帥,他有段時間留住這里時可以一天三餐吃,直到吃得額頭長砣砣,被大家阻止才肯減少為早餐必吃。他的原話:喜歡呷,呷不厭。炒粉,好吃卻是火氣重,最好吃後來杯涼白開,驅驅火氣。
炒粉,做起來真的不費事哦。但,大多數人仍然是喜歡去外面吃。大酒店大餐廳是沒有的。街邊巷口的粉店,攤點,隨去隨炒隨吃。很便宜,8元一大瓷盤。這早餐,比吃稀飯饅頭,餃子油條,更抵飽。是不是,一盤炒粉相當於一頓油鹽蔬菜飯?豆芽是蔬菜,雜粉相當於米飯,雞蛋有營養。
除了這常見的味道的炒粉,也還有加香腸,加肉末,用包菜替代豆芽,加香菜當蔥花的,但均抵不過原味,好比電視連續劇的翻拍,續集,頻添許多繁華嫵媚卻終究不如最初的經典,讓人從早愛到晚。
不但早餐常食之,晚上,炒粉也是最常見銷量最旺的夜宵。三五好友,幾瓶啤酒,數碟小菜,來份炒粉,滿足了胃,調濃了情。電話問下家裡人:我在吃宵夜,想吃點什麼不?電話里的回答必定是:打包一份炒粉唄!
呂洞賓曰:吃了瑤台寶,升天任海枯。
對美食的嚮往,這也許言過了。但吃過我們醴陵炒粉的外鄉人,確實會贊口不絕,而後回味無窮,會由衷地饞想它的特有韻味。
美瓷,睹過後喜歡可買下據為已有,慢慢欣賞。醴陵炒粉,卻不能。回家炒,你找不到主要食材,雜粉。不說遠,百把里的長沙都沒有。這雜粉是早稻米磨粹高溫擠壓拉絲而成,原香厚重,勁柔滑爽。多年前我上班的隔壁就是一做雜粉的作坊,每天出粉時冒著熱氣的香味飄過來,還有店老闆大姐的吆喝聲:來呀,吃粉啦!我和另外兩三鄰居好吃鬼就圍過去,奶白色的熱而柔的雜粉是如練的瀑布,千線不斷地悠出,裊裊娜娜,溫潤細膩。我們拈上幾根,嚼起來,像是男人們喝才釀出的溫熱的原酒,迷戀著那份原香。而雜粉在醴陵外的其他地方是沒人製作加工的。
於是,醴陵炒粉與釉下美瓷一樣,成為了我們的地方名片與招牌,瓷,有的珍貴得只適合送外國政要,比如英國女王伊麗沙白,法國總統希拉克,都是以醴陵釉下掛盤作為禮品饋贈。而炒粉,普通得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端於餐桌。
美味,絕味,只等你來。
365無戒極限挑戰日更營 第9天
3. 醴陵好吃的店子 好玩的經典 好看的美女。。。。
醴陵特色食品:仙都醬板鴨、絕味鴨脖、步行街辣老頭、醴陵炒粉。聯華超市上面的辣阿婆。
好玩的:夜宴唱歌、神采飛揚玩電玩、騰飛溜冰場
好看的美女:醴陵到處都是美女!!哈哈
4. 醴陵炒粉怎麼樣炒最好吃求做法。。。
我覺得還是夜市攤上的炒粉最好吃,推薦濱河路的艷陽天,他們用大火猛炒,其實豆芽什麼的家裡也一樣的放,但是為什麼人家就炒那麼好吃呢?每次都看著炒的,也沒有什麼特殊的食材。不說啦,又想吃了。
5. 在「一地一粉」的湖南,哪裡的米粉才最好吃
米粉的江湖裡面,永遠有弗蘭人的一席之地。
湖南人好像有無數種方法,把平淡的米粉,料理得有滋有味。吃過的第一碗湖南米粉是什麼味道,早就記不清了只記得我擦了擦額頭的汗,紅著臉,對著那碗米粉,默默說了一句:「餘生,請多指教」。
忍住口水,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湖南米粉到底有多誘人。
01 弗蘭人嗦粉簡史
湖南是無可爭議的魚米之鄉,物產豐饒,好吃的東西也就特別多。「湖南人怕不辣」,但辣不是湖南人唯一的追求,只不過辣味恰好契合了湖南人潑辣直爽的性格。
如果問一個湖南人,「你的家鄉有什麼非吃不可的美食?」米粉絕對會是答案之一。
我不只一次遇到過湖南朋友跟我說,「想回家嗦一碗粉」。好像他們對於家鄉的全部思念,都在一碗米粉裡面。在我為其他湖南美食打抱不平的時候,也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真是沒有一個詞,比「嗦」更適合形容吃米粉的動作。
米粉好就好在順滑。嘬住米粉的一頭,輕輕吸氣,筷子順手一遞,「嗦」的一聲,米粉自己就會鑽進嘴裡。這已經是米粉控的必備技能,也是湖南清晨最悅耳的背景音。米粉是南北文化碰撞的產物。不管是移居南方的北方人,還是南征的軍隊。米粉的創造者把南方常見的大米,做成北方面條的形狀,那一刻,鄉情就凝結在這一碗米粉里。
一碗米粉分扁圓。扁粉以長沙為代表,圓粉是常德的最有名。湯粉、炒粉、拌粉,不同做法又帶來不同滋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米粉的世界太大了,對於一碗米粉的出色與否,每個湖南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
02 湖南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湖南米粉的豐富程度,不是一兩篇文章能夠說清楚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味道和做法,也是米粉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只要涉及到吃,中國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不服。「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讓你吃得最開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1)長沙米粉丨質朴清澈的肉絲粉
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台上,任人自取。
對人來說,只要米粉味道對了,環境什麼的都無所謂。蒼蠅館子裡面,不論男女老少,都埋頭專注於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種世界與我無關的泰然。這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許只有在輕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輕蓋、重蓋(澆頭的多少)之間有所區別。
長沙米粉從內到外都透著一種灑脫。
敞口鍋,滾水下粉,翻騰幾下即成。一勺紅亮的肉湯,透著雞湯的鮮甜,也帶著骨湯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煉出個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絲,沒有肉絲還叫什麼肉絲粉呢?
如今,米粉碼子的豐富程度,可以說是對選擇恐懼症患者最大的惡意,倒不如就來一碗簡單直白的肉絲粉。匆忙的清晨,只有這一碗快手的米粉才能趕走瞌睡。
(2)常德米粉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里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3)湘西米粉丨燉碼為王
一提起湘西,總覺得那地方悠遠神秘。湘西多民族雜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豐富。光是米粉的澆頭,就比長沙、常德要多出不少。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湘西人號稱「辣椒當鹽,酸菜當飯」。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絲、豬腳、紅燒牛肉、肥腸,這些澆頭一股腦兒地都放在大鍋里慢燉,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時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會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蘿卜來吃,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一種「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親切與厚道。
(4)株洲米粉丨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壓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盤醴陵炒粉,重點就在一個「快」字。與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乾粉。炒粉的時候,幼細的米粉必須要提前泡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打頭陣的是一顆雞蛋。旺火冷油,雞蛋在鍋里抖動著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雞蛋炒散後放入豆芽菜,緊接著鍋內又是一陣喧鬧。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鹽、醬油調味,顛勺爆炒,起鍋前撒上一把蔥花,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備。
(5)郴州魚粉丨一碗讓人辣到昏迷的魚粉
在郴州魚粉屆坐第一把交椅的,該是棲鳳渡魚粉無疑。據說,三國時的鳳雛龐統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來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魚粉。
本來因為劉備輕視自己而悶悶不樂的龐統,吃完魚粉,一掃頹氣。又是一個名人吃後贊不絕口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棲鳳渡魚粉倒是真能掃除一切不愉快。
拿到一碗魚粉,紅彤彤的湯已經讓人看得直冒汗。現殺的鰱魚燉湯,加上用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來上兩勺茶油,就是魚粉的湯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這兒已經望而卻步,而郴州人卻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魚粉強行打開周身的毛孔,讓人倒吸涼氣的同時,卻大呼過癮。這種爽快感,能抵擋住所有的不順心。
(6)衡陽魚粉丨魚之鮮,粉之彈
如果說郴州人痴迷用魚湯來襯托火紅的辣油,那麼衡陽人就是執著於湯頭的鮮美了。
衡陽魚粉的湯,要用敲開的豬筒子骨熬一整夜,有這骨湯做底,湯頭才不會單薄。魚塊在燉湯前一定要經過油煎,既是為了定型,也是為了讓湯能夠更白。
衡陽人吃魚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時,也增添了一抹亮色。吃魚粉講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後喝湯。等到吃完魚肉,濃縮了豬骨和魚肉的精華的湯汁,帶著滿滿的膠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7)永州鹵粉丨鹵香四溢
比起湯粉和炒粉,永州人最愛的還是拌著吃的鹵粉。
鹵粉,顧名思義,要有鹵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沒有其他味道的。所以,鹵粉味道的好壞,全在鹵水上。燉著豬骨或牛肉的湯鍋里,翻騰著各式香料和中草葯紮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兩個小時,才算是合格的鹵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滿鹵水,配著原湯鹵出來的牛肉或雞蛋,滿嘴馥郁的香味,也難怪永州人對此欲罷不能。
(8)邵陽米粉丨湖南人的「烏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冬面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遊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6. 株洲特色美食有哪些
1、攸縣米粉:其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干炒不易斷,配以各種菜碼或湯料進行湯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
7. 湖南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說起湖南的米粉,簡直要口水直流,好不誇張好嗎,咱們湖南的米粉味道可是杠杠的呢!湖南米粉品種挺多,分布各地區不同,其口味也也一絲絲不一般。咱們邵陽的米粉就不用說吧,是一度十分出名的。雖然筆者身為一個邵陽人,可是喜愛常德米粉有餘。
第一次吃到常德米粉還沒覺得有多美味,但反復嘗遍後便覺得天下之美味大概就是這樣的了。常德米粉 歷史 悠久,聞名三湘。如果您到了常德可千萬要嘗一嘗。常德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經過特殊工藝製成潔白、混圓、細長且有彈性的粉條,只要用開水燙熱,加上作料後即可食用,吃起來潤滑可口、風味獨具。
作為全省聞名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長期以來,常德人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食用米粉;外地來的客人,也以能品嘗常德米粉為一大樂事,而筆者我最愛的就是常德麻辣牛肉粉。
常德米粉口味諸多,加嗎與不加碼皆可,其中油碼的渾潤又增添了各種香味,與米粉一起食用,香氣四溢,回味悠長。
在小小的筆者看來,常德米粉是很美味的。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說到好吃的米粉,只有到了湖南才能夠吃的更爽,因為在湖南米粉可是相當的火,當地人愛吃米粉,做出來的米粉自然也是非常的好吃,而且湖南地區的米粉數量也是令人吃驚,像不光是在今天的湖南地區,就連我國的北方地區也是有非常多的湖南米粉面館。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要數我們長沙的米粉了,長沙人早上就走吃米粉的習慣,一般早上做的米粉也都比較清淡,北方人早上吃饅頭,武漢人早上吃熱乾麵,而長沙人早上都是吃米粉,真的是不同的地方各種飲食文化都是不近相同的,不知道你們早上都吃什麼?
除了長沙的米粉以外,還有衡陽的米粉、湘西米粉、常德米粉、邵陽米粉、湘潭米粉、懷化米粉、株洲米粉、永州鹵粉、郴州魚粉等都是非常的好吃,而這才是湖南眾多 美食 中的一種而已,還有長沙的臭豆腐、湖南臘肉、醬板鴨等都是當地的特色 美食 。
在湖南,邵陽市老城區的米粉好吃,可以與桂林米粉,蘭州牛肉粉相近。
這應根據個人口味喜好而定,至於湖南的米粉只做的味道好,可以說都好吃,尤以常德米粉而出名。吃過嗎?怎麼樣?
雁門風正:歡迎留言評論
願為問題而解答,謝謝
下碗湘西米粉吧,湘西八縣市好吃的米粉都在這里咯~
米粉,是湖南人永遠的鄉愁,每個湖南人心裡都有最好吃的一碗米粉~
作為湘西人,心裡最好吃的當然是自己家鄉的米粉~
1、瀘溪米粉
瀘溪齋粉,不是葷也一樣美味
瀘溪臊子粉
2、吉首米粉
3、花垣粗粉
4、鳳凰米粉
鳳凰炒細粉
鳳凰黃牛肉粉
鳳凰綠豆粉
5、永順米粉
6、保靖粗粉
7、古丈米粉
8、龍山米粉
你心裡最好吃的米粉,是哪一碗呢?
其實這個是個相對的問題。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口味。只能這么說,可能哪個地方的口味比較偏袒大眾點,他的受眾肯定好評多點。
我是一名邵陽人,我吃過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魚粉,當然也少不了我們的邵陽米粉。
就長沙米粉來說,我個人是吃不太慣,感覺相對來說口味偏淡(因為邵陽的口味重油重辣),傳說的炒碼也不是太和口味。
魚粉,不記得在什麼時候已經火遍大街小巷。口味是相當不錯,而且也比較契合大眾的口味。湯鮮,肉嫩,粉滑。
常德粉,這是湖南知名度最高的米粉。也挺好吃,津市牛肉米粉最出名。
邵陽米粉,邵陽人一生的摯愛,經過歲月磨煉,變過很多代。很多很早離開邵陽的人已經吃不出現在的邵陽粉了。但是現在的我特別喜歡,粉條粗有嚼勁。炒碼相對長沙米粉更能融入口味。湯底牛骨湯,重油。每每喜歡那種大汗淋漓吃著又辣又燙的邵陽粉的感覺。以前高中每天最享受的早餐。
湖南米粉很好吃!主要常德米粉,邵陽米粉,懷化米粉為佳!如果再分細,則有一些小地方米更有味道和特點!如武岡米粉,米粉細滑,湯汁鮮爽。如湘西南的綏寧通道靖州三縣與廣西貴州交界,米粉多以干拌為主,米粉偏重貴州米粉的純實緊滑,拌料又以廣西桂林的香辣味美!又如湘黔邊界的新晃則以牛肉味高酸香,讓人食之餘味了了!還有衡陽米粉則講究筒子骨熬湯,湯汁濃厚,骨頭細嚼綿長!湘西地區的米粉既有常德口味,又有貴州酸爽,特別配有酸羅卜酸豆角,別有一番風味!
我來說!
雖然邵陽米粉,常德米粉等都還挺好吃的,但是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株洲本地人,心目中最好吃的粉當然是株洲的粉!
下面隆重為大家介紹幾家株洲好吃的粉!
這兩張圖里的粉都來自於株洲本地的「嫂子米粉店」,店內環境一直是比較樸素的,但是店開了有些年頭了,因為粉好吃所以有不少老顧客,有些沒吃過的會專門慕名前來吃。它家特別出名的就是第二張的這碗肥腸米粉了,肥腸處理得很好,完全不腥,碼子也蓋得很足,有那種讓人連粉帶湯都吃完的魔力!
這張是株洲八中附近的海記米粉,它家店子開了十多年,炒碼種類很豐富,粉很有嚼勁,吃起來噴香的一碗,超級滿足!而且如果能配個餅什麼一起吃簡直完美!以前八中附近有個土豆餅攤子,可惜那個老闆沒做了,那時候土豆餅+海記米粉真的是很完美的搭配~
國輝桂林米粉,同樣是株洲老字型大小的米粉,看起來湯很清但是非常入味!甚至可以說是重口味!特別喜歡在它家點一碗粉另加一個雞蛋,粉一定要點癟粉,這樣粉會更加鮮,每次吃完粉喝完湯都覺得特別滿足。
醴陵炒粉,回味無窮。
湖南的米粉唯獨最好吃的還是我們大新化的粉面!不管你是炒還是燙都是第一
8. 湖南米粉大盤點,除了邵陽米粉,你還吃過哪些
大湖南米粉文化深厚,其底蘊讓人驚嘆,比如:長沙米粉,常德牛肉粉,衡陽魚粉,懷化鴨子粉,永州鹵粉,邵陽米粉等…不計其數,難以數清,你最鍾情於哪種米粉?
於邵陽本地人而言,隨時吃上一碗邵陽米粉似乎已經成一種生活方式,早餐吃,午飯吃,晚上還可以吃,很多人對此樂此不疲。 圓粉粗大,肉足湯紅,澆上特製的紅辣椒油,當你吃上一碗邵陽米粉後,嘴唇通紅,口中留香,那種感覺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爽!
粉夠粗,湯夠紅,是邵陽米粉給人的第一印象。迫不及待地吃上幾口,米粉入口粗獷但不失細滑,有韌性,吃在嘴裡特別有嚼頭!雖然湯很紅,但吃起來不覺油膩。加上大塊好吃的牛肉和甜而不膩的糖粑粑,感覺有些出乎意料。
隨著大批的邵陽人客走他鄉,很多地方也有了邵陽米粉店。長沙有「寶慶粉鋪」,深圳有「寶慶粉府」,北京有連鎖的「吉祥鳥湘菜館」,邵陽米粉正在一步步為人所知。
湖南米粉的豐富程度,不是一兩篇文章能夠說清楚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味道和做法,也是米粉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只要涉及到吃,中國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不服。「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讓你吃得最開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長沙米粉
丨質朴清澈的肉絲粉
▲ 肉絲粉自然少不了最後的一勺肉絲蓋碼
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台上,任人自取。
蒼蠅館子裡面,不論男女老少,都埋頭專注於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種世界與我無關的泰然。這時,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許只有在輕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輕蓋、重蓋(澆頭的多少)之間有所區別。
常德米粉 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常德米粉可以說是湖南米粉屆的汪峰老師了。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里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湘西米粉 丨燉碼為王
一提起湘西,總覺得那地方悠遠神秘。湘西多民族雜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豐富。光是米粉的澆頭,就比長沙、常德要多出不少。
▲ 湘西米粉店內的各色蓋碼
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湘西人號稱「辣椒當鹽,酸菜當飯」。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絲、豬腳、紅燒牛肉、肥腸,這些澆頭一股腦兒地都放在大鍋里慢燉,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時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會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蘿卜來吃,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一種「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親切與厚道。
株洲米粉 丨一盤鑊氣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壓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盤醴陵炒粉,重點就在一個「快」字。與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乾粉。炒粉的時候,幼細的米粉必須要提前泡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打頭陣的是一顆雞蛋。旺火冷油,雞蛋在鍋里抖動著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雞蛋炒散後放入豆芽菜,緊接著鍋內又是一陣喧鬧。
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鹽、醬油調味,顛勺爆炒,起鍋前撒上一把蔥花,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備。
郴州魚粉 丨一碗讓人辣到昏迷的魚粉
在郴州魚粉屆坐第一把交椅的,該是棲鳳渡魚粉無疑。據說,三國時的鳳雛龐統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來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魚粉。
本來因為劉備輕視自己而悶悶不樂的龐統,吃完魚粉,一掃頹氣。又是一個名人吃後贊不絕口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棲鳳渡魚粉倒是真能掃除一切不愉快。
▲ 棲鳳渡魚粉的特點就是紅亮的湯汁
拿到一碗魚粉,紅彤彤的湯已經讓人看得直冒汗。現殺的鰱魚燉湯,加上用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來上兩勺茶油,就是魚粉的湯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這兒已經望而卻步,而郴州人卻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魚粉強行打開周身的毛孔,讓人倒吸涼氣的同時,卻大呼過癮。這種爽快感,能抵擋住所有的不順心。
衡陽魚粉 丨魚之鮮,粉之彈
如果說郴州人痴迷用魚湯來襯托火紅的辣油,那麼衡陽人就是執著於湯頭的鮮美了。
衡陽魚粉的湯,要用敲開的豬筒子骨熬一整夜,有這骨湯做底,湯頭才不會單薄。魚塊在燉湯前一定要經過油煎,既是為了定型,也是為了讓湯能夠更白。
衡陽人吃魚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過,他們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時,也增添了一抹亮色。
吃魚粉講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後喝湯。等到吃完魚肉,濃縮了豬骨和魚肉的精華的湯汁,帶著滿滿的膠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永州鹵粉 丨鹵香四溢
比起湯粉和炒粉,永州人最愛的還是拌著吃的鹵粉。
鹵粉,顧名思義,要有鹵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沒有其他味道的。所以,鹵粉味道的好壞,全在鹵水上。
燉著豬骨或牛肉的湯鍋里,翻騰著各式香料和中草葯紮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兩個小時,才算是合格的鹵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滿鹵水,配著原湯鹵出來的牛肉或雞蛋,滿嘴馥郁的香味,也難怪永州人對此欲罷不能。
邵陽米粉 丨湖南人的「烏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冬面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遊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個人很喜歡吃 衡陽米粉
是不是看著美滋滋的湯味十足 !
永州道縣米粉也是一絕,現切牛肉、豬肉、豬肝、豬腸、魚肉,先炒再下高湯烹煮,再把淋在米粉上,口味盛在一個鮮。高湯加入了當地霉豆子,風味獨特,配上涼拌海帶絲+酸蘿卜辣椒,味道非常鮮美!
湖南的米粉就兩種:長沙米粉(扁粉),其它米粉(圓粉)!長沙米粉濃淡皆宜,比如肉絲米粉,米粉的鮮嫩加上肉絲的鮮香,那味道讓人回味無窮,當然也可有滿足口味重的人的要求,辣的碼子一樣的有,但你必定體驗不到長沙米粉的鮮嫩了。其它米粉主要是圓形米粉,基本上都是長沙以外的米粉了,吃起來如同嚼橡皮筋,圓粉不入味,更沒有米粉特有的鮮香感,但飽肚耐餓,需要重口味的碼子來掩蓋圓粉的無味。湖南結石病多的原因之一就是長沙以外的人口味太重。友情提醒: 健康 飲食要淡主濃輔!!!
我是湖南人,自然也愛吃米粉,每到飯點只要有粉吃我一般不會吃別的,在省外,湖南各地米粉、桂林米粉、江西米粉等也各有特色,我都喜歡,但最最讓我思念的,還是那碗津市牛肉粉。
和湖南方言一樣,湖南米粉也有很多各地特色口味,但真正能在省外發揚光大的恐怕還是津市牛肉粉了。
津市牛肉粉可謂是北味南做,既有西北牛肉碼子的粗獷,又有川蜀誘人的麻香…… 即可單獨享用,又能眾人圍坐一桌燉粉喝酒、宴請賓客,以津市「劉聾子」和「黃記」為代表的燉粉,更是宴請尊貴客人的首選。因此從口味特點和吃法上說,津市牛肉粉更符合我國廣大區域吃眾的飲食習慣,而湖南其它地方的米粉還是有一定的區域局限性 ,盡管當地人都很愛吃。
津市牛肉米粉是我國國家地理產品,是 歷史 和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的結晶。
津市牛肉米粉,起源於清雍正年間的回漢融合。當時朝廷推行改土歸流政策,使得部分西北百姓尤其是回民南遷湘北,加之西北隨軍屯住,他們根據吃麵食的飲食習慣發明了用米做粉,各種香料配方也很好的繼承了西北風味特色;同時,津市歷來也是川蜀商賈聚居之地,麻辣牛肉粉的風味也由此應運而生,至今也是麻香十足、口口相傳。
吃了那麼多種米粉,最具市場潛力的只怕是津市牛肉米粉。
邵陽米粉,可以說在全國的地位絕對還有上升的空間,關鍵邵陽米粉難在全國遍地開花,主要有一個原因,制約了邵陽米粉的發展,就是這個米粉,無法異地生產,只能在邵陽才能做出來,我以前聽朋友說,在外面,就是無法生產邵陽米粉,所以無法連鎖經營,我每次到邵陽,首先吃米粉,飯都不想吃,而且我家樓下就是正宗的邵陽米粉,家鄉的味道,還是忘不了,說實話,廣東所謂的湯粉真的無法與邵陽米粉來比,差太遠了。
這就多了,湖南人麵粉食物早餐吃的很多,湖南粉吃法大多差不多,比如最出名的新化上東街牛肉粉,上火舌尖上的中國。我吃過的可多了紅薯粉,三鮮粉,魚粉啊,牛肉粉,牛雜粉,雞蛋粉,排骨粉........回憶不起來了 不過最好吃的還是衡陽魚粉。
9. 醴陵特產,醴陵有哪些特產
醴陵特產,醴陵有哪些特產
1. 醴陵蒸草魚
2. 剁辣椒蒸魚頭
3. 辣椒炒魚弄子
4. 銀絲鯽魚湯
5. 醴陵冬筍炒焙肉
6. 醴陵小炒肉
7. 腌菜蒸扣肉
8. 時鮮木槿花汆湯肉
9. 五香削骨肉
10. 蒸褲肘子
11. 米粉蒸肉
12. 鵝頸丸子
13. 雪花丸子
14. 豬肝汆湯
15. 苦瓜炒毛腸
16. 原汁狗肉
17. 原汁羊肉
18. 黑豆子汶驢狗肉
19. 雲耳炒腺雞
20. 辣子雞
21. 苦瓜炒仔鴨
22. 仙都醬板鴨
23. 火焙洋鴨肉
24. 八寶果飯
25. 冰糖蓮子羹
26. 金剛圈
27. 小炒鱔片
28. 小炒田雞
29. 爆炒田螺
30. 餑餑蒸泥鰍
31. 糖水荷包蛋
32. 石灰蒸蛋羹
33. 青辣椒煎雞蛋
34. 辣椒炒鹽鴨蛋黃
35. 皮蛋煮莧菜
36. (煎辣椒)咸魚辣椒
37. 白辣椒炒白豆酐
38. 辣椒蒸香乾
39. 素炒三絲
40. 醴陵黃菜
41. 聖干玉蘭片
醴陵特產有哪些?
哈哈,這個就多了去了咯麻辣,醬鴨等等,一下也想不起來,呵呵
湖南醴陵有什麼特產?
陶瓷 【釉下五彩 中國紅瓷】 煙花 加起來佔GDP的九成
醴陵的特色農產品是什麼
醴陵炒粉,陶瓷,前一段時間的天宮瓶就是出自醴陵!
寄給外地人什麼醴陵特產好?
仙都醬板鴨,還有麻辣豆腐皮啊
醴陵有什麼特色小吃 啊!
這些天醴陵頻登網路首頁啊...
我曉得個醴陵小吃~晚上冰河路陳婆婆的夜市~(名氣比較大)
老綠江橋下面的老紶夜市~(炒粉非常好吃,價效比較高)
馳名的糖果糕點廠個雞蛋糕吃過不(醴陵特產之一,步步高超市那邊的小麵包點有賣)
吃臭豆腐有幾大地方,晚上新街口、鑫泰廣場、老街新華書店附近(推薦鑫泰,不是街對面銀行門口那家)
恰冰花地方比較少,一般是在冰河路......名字暫忘
還有水豆腐..5角錢一碗
冰河路沿街叫賣的銀耳蓮羹......恩差不多這些吧~記起來了在告訴你
醴陵特產作文500字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醴陵。它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地方。
早上,鳥兒在為樹爺爺們唱著悅耳的歌兒,樹爺爺好像在說:「真好聽。」再看看旁邊的人們,匆匆忙忙上班去,街道上,環衛工人在清掃著街道,街道掃的乾乾凈凈,再加上灑水車一灑水,街道就像鏡子一樣光亮如潔。登上仙山公園,來到山頂的亭子里,這時一股新鮮空氣迎面撲來,往下看:「啊!」淥江河像一條長龍,圍繞著醴陵城;它又像一部大攝相機,把天上的雲,太陽給攝下來。有的雲像綿羊,有的雲像大象,有的雲像狗,有的雲像獅子,千奇百怪,變化多端。淥江河現在清澈見底,你看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有的在嬉戲,有的魚在說著悄悄話,還有的魚在吃著美食呢它們不知道老爺爺們要把它們引上鉤呢。
中午,街道上的人人來人往,有的小灘說賣報,汽車的鳴笛聲,人們的說話聲,組成了一道城市小曲。
晚上,火車站的休閑廣場上有許許多多的老人精神抖擻的在打太極拳。看!這些老婆婆,老公公全神貫注地練太極拳,吸引了許多人們在觀看呀!他們的表演迎來陣陣熱烈的歡呼聲。我心裡也在為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叫好。廣場上的霓虹燈亮了,把醴陵映蓋住,有紅的,綠的,黃的,紫的,五顏六色,金碧輝煌,比天堂還壯觀,美麗,美得無法形容。火車站的休閑廣場的噴泉更美。只見噴泉沖上雲霄到了九霄雲外,像一條長龍。旁邊的噴泉噴上去,像一根根速長的竹子。有的像五顏六色的彩花,把整個城市裝扮得格外美麗。
我生在醴陵,長在醴陵,我愛我的家鄉醴陵。
醴陵的特產寫一段話
童年像一幅五彩繽紛的畫,描繪著那些七彩的日子;童年又像一本讓人回味無窮的書,一頁頁翻開有趣的往事。
記得幼年的一天,我和姐姐去泥巴地里玩泥巴,我們在路上追逐打鬧,一路到那兒。姐姐拿出工具,我的好奇心便油然而生,就拿起鏟子鏟泥巴,我掘起泥巴,往上一拋,泥巴飛瀉下來,猶如一條鏈子,還灑了我和姐姐一身,我們抖抖身子,泥巴全落地了。姐姐說:「我們來挖洞,看誰挖得大?」「好啊!好啊!」我一邊拍手一邊叫。我用力地挖,一會兒用手挖,一會兒又用鏟子挖,有時還把挖起來的泥巴隨意一扔,扔到了姐姐身上,我們就互相打鬧一番,然後接著挖。
不知不覺中,我的泥巴洞比姐姐深多了,我興奮地歡呼雀躍,可不止怎麼的,我一滑,栽了個跟斗,沾了一身的泥,剛才那股高興勁兒,就煙消雲散了。起來後,姐姐還嘲笑我像個大花貓,讓我無地自容,然後就號啕大哭起來……
後來,姐姐帶我到小湖邊,把泥巴洗掉,然後又回到了泥巴地里玩泥巴,這次我們要用泥巴來造東西,看誰造得美觀。我抓起一把土,放在地上,用手拍幾下,弄得更牢固些,然後又是一手抓泥巴,一手拿鏟子,鏟另一邊的泥巴……時間一點點過去了,我終於完成了一樣作品——長城,我得意洋洋地看著它,又望了姐姐,姐姐豎起拇指嘖嘖稱贊,我感到自己好了不起!
童年是純真的,是爛漫的,只要你開啟記憶的視窗,裡面的一切讓你回味無窮!
醴陵有些什麼特色菜?
去醴陵不吃梅婆姥土雞,等於白去了~~~~~~~~~~~~~呵呵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醴陵陶瓷聞名海內外,堪稱醴陵一絕,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歷經世紀滄桑,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 *** 、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興起的炻瓷,更是風靡全球,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一個拳頭。全市已擁有陶瓷生產企業40礌余家,形成了以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特種工業陶瓷為主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逐步發展成為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
醴陵有什麼特產
醴陵是瓷城,所以陶瓷肯定是特產。還有各種煙花。
吃的嘛,仙都的醬板鴨不錯,請認准望仙橋牌。謹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