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沈陽哪裡野菜菜團子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沈陽哪裡野菜菜團子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31 23:39:10

『壹』 你吃過野菜中,哪個口感還比較好

黃花菜,又叫金針菜、忘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花瓣部分。由於新鮮花瓣中含有一種叫做秋水仙鹼的物質,被人體吸收後易出現輕微的中毒反應,所以我們平時吃的黃花菜都是曬乾的黃花菜。食用時需要用水浸泡,可以炒制、涼拌等,口味微酸,口感在大部分野菜中也是比較好的。而且還有相當好的保健價值。我們家門口就種了好幾棵黃花菜,每到夏天的時候,就可以摘一把,然後涼拌著吃。

『貳』 野菜豆面菜團子怎麼做,清火祛濕特養人呢

野菜豆面菜團子怎麼做,清火祛濕特養人呢?

目前能吃到這種野菜真心不容易,那絕對是綠色無公害的有機食物,好的產品一定不能浪費,把它生產加工一下,做一道膠東特色特色美食:豆面野菜團子,雜糧製作低脂肪身心健康,吃著特別香,那絕對是我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許多老人最喜歡的這一口。

放假了不可以回家,做一個野菜團子解解饞,簡易兩步,降火去濕氣特養人。懷念小時候,家家戶戶的精糧很少,一般都是做給能幹活兒的男人們吃的東西。為了能果腹家人的肚子,姥姥一直費盡心思了方法,蒸一些地瓜,烀一些玉米面餅子,或者做上一鍋野菜團子,拌上一些小鹹菜,並沒有雞鴨魚肉,在缺衣少食的時代,小朋友們也吃得香噴噴。

攜帶一次性的手套,團成野菜團子。走紅蒸16分鍾即可。小提示:小技巧來啦,若想豆面團子美味,必須把菜里邊水分擠整潔,食物擠得越干,蒸出菜團子口味就越好。由於豆粉濕了之後較為沾手,攜帶手套,那樣是為了讓實際操作。如果你家裡沒野菜,無需犯愁,用白菜、蘿卜纓子、胡蘿卜葉子或是萵苣葉子都能夠替代。

『叄』 菜團子怎麼做好吃 菜團子的家常做法

玉米面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元素,玉米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保健食物。它含有大量的亞油酸、纖維素、維生素E和多種礦物質,具有綜合性的保健作用。東北人愛吃的菜團子,營養豐富,口感宣軟,我們小的時候在家吃菜團子,一個手拿菜團子,一個手拿著大蔥,吃一口菜團子,吃一口蔥蘸大醬,呵呵 ,吃的是那個香是,很懷念小時候的事情。。。。
食材換一換食材
玉米麵粉
300g
豆面
50g
白糖
20g
小白菜
150g
蝦皮
100g
白面
200g
酵母
4g
溫水
適量
粉條
150g
蘇打
4g
蔥末
40g
薑末
30g
花生油
適量
精鹽
適量
五香粉
1/4小勺
雞精
1大勺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18
玉米面300克,白面200克,豆面50克,酵母4克,,白糖20克,溫水360克(水要適量的加,根據麵粉是吸水性,我用的是細的玉米粉,如果要是粗點的玉米面,那就的先把玉米面燙熟)。所有材料混合,然後揉成光滑的面團。
2
/18
揉好的面團蒙上保鮮膜,或者蓋上蓋子,放到溫暖處發酵2倍大小。
3
/18
發酵好的面團,取適量的蘇打(大約4克,對少許的水攪勻,撒放到發酵好的面團裡面,然後用手揣面,揣好的面團在醒至10分鍾左右)。
4
/18
小白菜摘去老根,清洗干凈。
5
/18
5.鍋中放入適量的涼水,水開後放入小白菜焯至變色,馬上撈出。
6
/18
過涼,攥去水分。
7
/18
放到案板上切成厘米長的細末。(不要切的太碎,太碎就沒有菜團子的味道了)。
8
/18
粉條提前浸泡1個小時,然後放到鍋裡面煮熟。
9
/18
撈出後放到案板上,剁成細末。(不要剁的太細)
10
/18
剁好的粉頭,放入盆中備用。
11
/18
蔥末,薑末都准備好。
12
/18
蝦米100克(這個隨意放)
13
/18
鍋中放入適量的花生油,油溫7成熱後放入蝦皮翻炒至變色。(炒過的蝦皮就沒有醒味了)
14
/18
所有餡料放入盆中,調入,花生油,五香粉,少許精鹽,雞精,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15
/18
取適量小面團,放入手掌中,按平。
16
/18
放入適量的白菜餡,然後左手和右手合攏,合攏後,右手的手掌不停的轉動菜團子,轉動期間左手的大拇指要不停的把餡往菜團子裡面按,一個菜團子就包好了(一個人做,沒放拍照)。
17
/18
做好的菜團子放入蒸連內,(蒸連底部要抹油),開水下鍋,大火燒開15分鍾即可。
18
/18
蒸好的菜團子。
注意事項
蔬菜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菜,如果是野菜,那就更好吃了。
做菜團子的蔬菜,在焯至完成後,不要含水分太多。
菜團子也可以做死面的,也可以做發面的,我做的是發面的,口感宣乎。
愛吃肉的,可以放肉餡。

『肆』 馬齒莧野菜團子,馬齒莧野菜團子怎樣做才好吃

用料: 玉米面:300克鹽:2克水:200-230克食用油:16克酵母:2克炸醬:40克蔥姜蒜碎:適量小麥中粉:100克新鮮的野菜馬齒莧
收起
步驟:
1
摘去老根黃葉
2
洗凈控干水分
3
用開水燙煮、涼水沖凈,擠出多餘水分
4
切成碎粒、蔥姜蒜也切成碎粒,放入餡的部分的所有,拌成餡兒待用
5
將做皮的所有原料混合成面團、室溫28度放置15分鍾
6
手取一塊面團、拍成餅狀、上面放上餡料、慢慢地合攏成圓狀的團子
7
竹製蒸籠放好油紙、放入做好的團子、冷水開火、上氣20-30分鍾即為好吃的菜團子
8
剩餡又用100克純玉米面,像穿衣一樣攥在餡團的外面
9
因餡內有些汁水吸附乾麵,就做成具有薄薄外皮的酥餅、用電餅鐺煎熟,就是電餅鐺版的酥餅了

『伍』 春天到了,你們當地都有什麼可以吃的野菜

讓真正的農民帶你見識真正的野菜,原生配圖。

我是一個農民,對野菜情有獨衷,深感到野菜野外生長,順時繁茂,符合自然之道,具有獨特而真實的味道。對比無奈的人生,野菜頑強而倔強的精神好似一股清新劑,讓人舒肥。

實際上,我們都喜歡野菜的味道。畢竟,物以然為貴,對吧?

現在野菜也越來越少了,有些野菜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和過度的挖取,已經慢慢稀少。但好歹咱生活在山區農村,沒有一點野菜過日子怎麼成呢。

如果你來我家做客,也好象也只有野菜拿得出手了,因為它最便宜,呵呵。

我所知道的野菜,大致有如下,順便講哈本地的吃法:

1、野蔥(也叫jiaotou)。

野蔥拿來炒蛋,是上好的選擇。如果配上我們這里特產的腌肉,又另是一種風味。與糟辣椒炒,也挺好,口感都很不錯。野生的已經很少了,可遇而不可求。

2、水芹菜。

長在小溪邊或是長年有水的稻田或溝渠邊。拈根去葉,拿來下火鍋很好,嗆炒也不錯。如果配上紅燒稻花魚,那更是響當當的美味。水芹菜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讓人印象深刻。

3、虎杖

酸得咧嘴的玩意。過水氽一下,可以拿來涼拌吃。拿來整制酸湯也是可以考慮的。

4、刺嫩芽(刺老苞)。

這個真正意義不是菜,應該叫嫩樹葉,呵呵,我喜歡帶刺的感覺。開水煮透,冷水略為浸泡,以去苦味,配上新鮮朝天椒剁碎加生抽為蘸水,挺帶勁。也可以加肉燉煮,好吃。

5、稻槎菜。

多長在稻田中,開小花,帶苦味,但配上我們這里的牛癟,更不錯。可以拿來吃辣火鍋,辣中有苦,別具一番風味。吃得苦中苦,方為大吃貨。

6、薺菜。

我喜歡拿這個野菜之王來吃火鍋,下鍋即起,爽。薺菜的口感挺不錯,隨便怎麼整,感覺都好吃。沒有過於特殊的香味,是其短處,也是其長處。

7、魚腥草(折耳根)。

這個就是貴州人很喜歡的菜了。臘肉炒折耳根,想想不要不要的。酸得夠勁的糟辣椒或腌魚糟拌起,更是極致了。但這個菜,有多少人喜歡,就有多少人不喜歡。

8、車前草。

車前草燉湯還是可以的,但是作法比較單一。裡面含有筋絲,略為影響口感,多作為中葯,附帶作為野菜。

9、蒲公英。

吃火鍋,爽歪歪。葯食兩用的突出代表。但我們這里很少。

10、馬齒莧。

可以吃,但口感不佳。

11、馬蘭頭。

馬蘭頭好象炒小香乾比較不錯,但我不喜歡馬蘭頭的味道。

12、香椿。

最好用開水氽一下,避免中毒,香椿炒雞蛋,棒棒噠。

13、蕨菜。

清燉,才能最好地保持口感。臘肉燉蕨菜也挺好。但聽專家說會致癌,但我還要吃。

14、 清明菜。

很少吃,口感綿軟,不是我喜歡的菜。

15、革命菜(安南菜)。

侗家燒魚的必備菜之一,平常弄來吃火鍋。

16、花椒芽。

吃火鍋是個上選,但口味較重,香味很足。但是感覺好象有些得不償失,摘多了,到時候連花椒都不結了,可如何是好。

17、山筍。

開水氽過,再進行炒掉,以除竹味。山筍炒臘肉,想想都流口水。糯米燉山筍,更是地方特色,糯香筍香,相得益彰。

18、紫雲英。

原本是農民用來做農家肥的,種在田裡,自然腐爛就可肥田。嫩芽可以吃,火鍋煮湯都別有風味。炒制也是可以的,但不要太熟。適量食用,過量可能引發脹氣。

19、青苔。

生長在流水干凈稻田中,比較屬於地方性 美食 ,怕被罵野蠻人,不足為外人道也。吃法也很簡單,洗凈,下油爆好辣椒蒜末姜段,入鍋炒熟即可。要按制火候,過則敗味帶酸。現在的水田普遍肥力不足,味道也沒有以前的味道了。

20、山芹菜,有些地方叫鴨腳板。

拈其筋去其葉,水洗之後切段,與辣椒段段爆炒,別具清香味道。味道與水芹菜類似,但感覺更濃烈,別具一番風格。

還有好幾種野菜,不知道名字,侗話也翻譯不出來,待後續整理再發布。

現在對於野菜,有一句話說得挺好:以前豬吃的,現在人吃;以前人吃,現在豬吃。什麼世道呀?以上這些野菜,不好意思,本人都先嘗了。

它們代表春天的味道,你喜歡嗎?

有人說:人是鐵飯是鋼,越吃野菜越 健康 ,春天到了,正是吃野菜的季節,還不趕緊拿上菜籃子,去山上摘野菜。

清明菜

清明菜是春日裡面常見的一種野菜,三月的陽光里,重慶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清明菜的影子,清明菜在初春的時候就已經冒出苗頭了,葉子飽滿,表面上有一些白色小棉毛,所以在江蘇等地人們都叫它「棉絮頭」、「寒食菜」。而在江西地區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楊柳」。



對於清明菜的做法多種多樣,江浙一帶,清明節前後這段時間,人們把清明菜的菜尖摘下來,先把清明菜煮熟,然後再揉入米粉中,做成糕點,香香的,糯糯的,香甜可口。

而在四川,重慶地區,通常會在清明節的時候採摘清明菜的菜尖,用來做清明團子。清明團子做法有點像湯圓,通常用臘肉和芽菜為餡,像是鹹的湯圓,又想是做包子,他結合了湯圓和包子的做法,是很多農村人懷戀的味道。



需要的材料有:糯米粉,肥瘦相間的臘肉切丁,芽菜,清明菜,姜,蒜,糖,雞精,蔥花。

清明菜需要先煮熟,煮爛,要很爛的那種,可以用手把它揉成菜泥一樣最好,煮好後的清明菜均勻和在糯米粉中,看情況加水,像揉湯圓一樣把清明菜揉到湯圓粉裡面,揉成一坨。



和好了湯圓粉需要炒餡兒,把肥一些的臘肉爆出一點油,然後放入姜,蒜,瘦臘肉,芽菜,一起炒,加入一些糖,雞精,炒入味,最後放入蔥花,餡兒就炒好了。



餡兒也炒好了,湯圓面也做好了,接著就是把餡兒包到湯圓面裡面去,就像包湯圓一樣兒,全部包好了,就上鍋蒸,像蒸包子那樣兒蒸,所以我說這個清明團子即像湯圓,又像包子,蒸熟了,就可以吃了,香香的,非常不錯。

於農村長大的孩子而言,野菜並不陌生,不過我們那一代很少吃野菜了,縱使吃也是偶爾調節胃裡的油膩。母親年輕時吃夠了野菜,後來家裡就再也不做野菜吃了。不過對於春天那些野菜,倒是都非常熟悉。說一下我老家魯西北這邊常見的可以食用的野菜吧。

1、薺菜

這是農村田野最常見的,發芽較早的野菜之一。薺菜是十字花科野菜,開白色的小花,農村田野路邊特別常見,除草劑的緣故,麥子地里少了。

薺菜的嫩葉是非常受歡迎的,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微量營養元素,做餡、開水焯了涼拌或是炒食均可。

2、白蒿

白蒿也是很常見的,它的嫩葉外面覆了一層白色的茸毛,挺特別的。白蒿幼嫩時是非常美味兒的,一般裹上麵糊油炸或是蒸熟了搗上蒜泥涼拌都可以。

那年去濟南平陰的雙泉鎮看油菜花,那裡很多農婦挖了白蒿買,幾塊錢一包還挺受歡迎的。

3、蒲公英

蒲公英在老家也叫「婆婆丁」,春天它的花開得較早,黃色的在野地里一片片的,很好看。蒲公英的嫩葉微苦,不過作為野菜也是非常美味兒的。

蒲公英營養價值高,堪稱天然抗生素,可以曬干泡茶喝,也可以作為野菜食用。

4、麥蒿

對於生長於魯西北的農村人而言,麥蒿是最為熟悉的野草之一,小時候的春天,經常隨大人在麥子地里拔麥蒿,這東西一旦泛濫起來,長得比麥子還高,開花遠觀如油菜花一樣。

麥蒿的嫩葉也是可以吃的,我曾經在濟南大潤發超市裡見過作為野菜銷售的,不過在我老家,基本很少吃,不稀罕啊。

5、苣蕒菜

苣蕒菜是菊科苦苣菜屬野菜,魯西北農村也是很常見的。它的葉片稍細長,野生的苣蕒菜直接洗凈之後蘸醬都非常美味兒,還可以開水燙了之後炸著吃。

苣蕒菜味苦性寒,清熱解毒,非常好的一種保健野菜。

6、馬蘭頭

馬蘭頭是菊科野菜馬蘭的嫩苗,幼小時通常不被注意,等它植株長高之後,會開白色或是紫色的花,非常好看。

馬蘭頭也是可以食用的一種野菜,涼拌、炒食或是做湯都可以。

以上是我老家常見的幾種野菜,都是可以食用的。但是提醒各位朋友,挖野菜時還是要注意下,有污染的土壤中的野菜盡量不要吃。


再者人類進化中對於食物的選擇也是經過了多年的實踐經驗的,那些野菜之所以沒馴化為栽培蔬菜,肯定是有弊端的,因此不要不顧身體一味追逐野味兒。

野菜,是春天的饋贈。很多時候,都懷念小時候挖野菜的場景。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每年三四月份是野菜生長旺盛的季節,抓一把綠油油的野菜,經過簡單烹制就能變成滿口綠意與清香。應時吃些野菜對 健康 也有好處。

1榆錢

最常見的就是它了。樹皮深灰色,粗糙,不規則縱裂。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緣多重鋸齒。花兩性,早春先葉開花或花葉同放,紫褐色,聚傘花序簇生。翅果近圓形,頂端有凹缺。花期3 4月;果熟期4 5月。

吃法: 當春風吹來第一縷綠色,金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人們會趁鮮嫩採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餚。生吃、煮粥、籠蒸、做餡。

2椒蒿

多年前,第一次到博爾塔拉草原出差,當地朋友特意點了一道菜,然後神秘兮兮地說,「請你嘗嘗我們當地的特產———椒蒿。保管你吃一次,會想念一輩子的。」

垂涎欲滴中等來的「椒蒿」,原來是一盤涼拌青菜。好在這盤涼拌椒蒿,有一股特殊氣味撲面而來。我謹慎地夾了一口,准備像接受老家芥末的洗禮一樣,接受椒篙的刺激。萬萬沒想到,吃進嘴裡的椒蒿,卻在並不特別的辛辣中,散射著一種奇異的清香,頓時令我胃口大開。活了半生,還真第一次嘗到這么好吃的野菜。於是,再也顧不得謙讓禮儀,放下矜持,吃了個酣暢淋漓。不一會兒,那盤涼拌椒蒿的碟子就底兒朝天了,只剩下一點湯汁,仍在散發著奇誘人的芳香。

吃法: 涼拌、炒羊肉、炒雞蛋、包餃子,做魚,也可在做湯飯時調味,腌成鹹菜或曬幹了冬季泡開吃,有一道椒蒿燉魚的菜也很受歡迎。如果到新疆巴里坤、吉木薩爾、博樂等地 旅遊 ,別忘了嘗嘗這些地方的野生椒蒿。

3蒲公英

又叫婆婆丁,整株植物匍匐於地上,無挺立莖,花從植株中心冒出。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 健康 營養成分。營養豐富,葯食兼用, 歷史 非常悠久。

吃法: 涼拌、炒食、包餃子或做湯都可以,比如蒲公英拌胡蘿卜絲、蒲公英炒肉絲、蒲公英豬肉餃子;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清熱解毒的茶飲。

4苦菜

又名苦苣菜,莖呈黃白色;葯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苦菜嫩葉可採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制熟,苦味可除。

吃法: 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凈,過水輕焯控干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後裝盤即可。

5枸杞

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初春枸杞長出嫩苗,略帶苦味,但很爽口。《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吃法: 枸杞芽嫩莖葉食用,涼拌、熱炒、煲湯均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6刺兒菜

又名小薊、刺薊菜、刺兒茶、槍刀菜。根,又稱刺蘿卜。古方入葯多用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秋季采根,除去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凈鮮用。葉甘,性涼。能涼血止血,解毒消癰,清熱除煩。

吃法: 刺兒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湯均可。例如醬拌刺菜、刺兒菜粥。

7柳芽

《帝京歲時紀勝·三月·時品》文中記「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中醫認為其味苦、性涼、可清熱、透疹、利尿、解毒。

吃法: 柳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曬干後,可以炒著吃,也可以泡茶。現在涼拌柳葉已是飯店餐桌上的一道名菜。

8薺菜

又名菱角菜、麥地菜、枕頭草、護生草等。薺菜葉嫩根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是野菜中的上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吃法: 炒食、做湯均可。人們還常用薺菜做包子、春卷、餃子、混沌、湯圓的餡料,薺菜又是一種「地道葯材」。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功效。

9苜蓿

原名紫苜蓿,根粗壯,深入土層,根頸發達。莖直立、叢生以至平卧,四棱形,無毛或微被柔毛,枝葉茂盛。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生於田邊、路旁、曠野、草原、河岸及溝谷等地。

吃法: 苜蓿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可炒、可涼拌,還可以做成餡餅、餃子之類。味道非常之美。

10野小蒜

又名薤白、小根蒜,呈不規則卵圓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它的莖葉長得很像蒜,也有蔥、蒜的味道。

吃法: 有野小蒜拌豆腐,野小蒜白木耳粥、野小蒜炒雞蛋等。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另外,薤白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對於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有良好的營養價值。

11香椿

香椿芽是香椿樹的嫩芽,也叫作它山椿、香椿頭。可做成各種菜餚。香椿芽以穀雨前為佳,應吃早、吃鮮、吃嫩;穀雨後,其纖維老化,口感乏味,營養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香椿芽它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之豐富遠高於其它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餚。

吃法: 剛摘下的、嫩嫩的香椿芽,用水那麼輕輕一焯,只需放些鹽和香油,頓時,香味就溢了出來;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兒,在吱吱冒油、焌過蔥花的熱鍋里,翻上幾個跟斗兒,煎成金黃、淡綠相間的坨子,煞是好看,又相當的美味。

現在的我們都很熱衷這樣天賜的美味

可是,野菜雖然淳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野菜的三大禁忌

不要採摘路旁邊、水溝、郊外化工廠周邊的野菜,不熟悉的野菜不要亂采,亂吃。

野菜上面附著許多雜菌及雜質,洗凈後在淡鹽水中浸泡,建議不低於1小時。

有些野菜含微毒,食用前先用熱水焯一下,也會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口感也會變好。

春天馬上就到了,農村田地里有很多野菜,小時候經常吃,你還記得嗎?

貧苦年代的時候,農村人都吃糠咽菜。這里的糠,就是麥麩子或者米糠一類的粗糧,菜當然也是野菜。然而如今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吃起了野菜,可能你會感到很好奇,大家生活不是變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吃野菜呢?其實這是因為野菜含有某些蔬菜沒有的營養成分也沒有催熟劑等一系列的化學葯劑,完全就是自身勇敢的生長,那麼春天來了,有哪些可以吃的野菜呢?



1.薺薺菜

薺薺菜有很多名字,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一般而言什麼土地都能成活,但是如果是肥沃疏鬆的土壤栽培那就更好了。春天來到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在自家的麥地里或者麥地邊摘薺薺菜,薺薺菜吃到嘴裡沒有一點苦味,可以用來包餃子,包包子都是十分美味的。



2.蒲公英

說到蒲公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基本哪兒都可以見到它們。蒲公英不僅好吃而且還可以去火,吃的時候一定要洗干凈哦。每年春天農村就有商販子來收曬乾的蒲公英,把這些蒲公英收去之後做中葯材,可以去火,大家如果去中葯鋪的話,一般都可以看到蒲公英的。



3.香椿

能不能說我最愛吃香椿包包子,味道真的絕了!香椿炒臘肉,香椿炒雞蛋,香椿曬干涼調著吃,真的是各種各樣的吃法都有。農村人一般都會在香椿成熟的季節把香椿曬干,然後放起來這樣一個冬天都可以吃到香椿了,不過有些人不喜歡聞香椿的味道,自然也就不喜歡吃了,那麼你喜歡吃香椿嗎?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又是一年春天,大家快去鄉間小道走一走吧,順便帶點美味的鄉間野菜!

我們這里是平原地帶,在田間地頭有很多野菜,特別是在每年的清明前後,苦菜、蒲公英、曲曲菜是最好吃的野菜,並且還有醫葯作用。

苦菜是春天出土最早一種野菜,雖然它有點苦,但非常讓人喜歡,生吃特別好。

蒲公英是春天最讓人喜歡的一種野菜,不但好吃還有葯用價值,趁鮮泡水喝和曬干泡水喝都對人身體有好處。

曲曲菜是在清明前後出土,這一種野菜在春天鮮嫩,帶有一點苦味,涼拌和生吃也非常好吃。

春天我們這里的野菜很多,現在就給大家分享這些吧!

川芎----獨特香氣的栽培野菜


野菜,如無人驚憂,總是在山野里自生自滅,不過,有一種四川特有的植物川芎,卻是被四川人自古栽培。川芎是傘形科蒿本屬的的葯用植物,也有人寫做川穹,雖說它是栽培種,但人們還是習慣於把它當做一種早春的野菜來品嘗。早春三月,天氣轉暖,川芎苗開始猛地向上竄生,這時,人們就把川芎新生長的嫩嫩的葉尖摘下來做菜吃。



許多傘形科的植物都有著獨特的香氣,比如我們常見的芹菜和芫荽。而川芎同樣帶著獨有的香氣,甚至還有一點點葯味。這種感覺,有點像嫩芹菜葉混合著小茴香的味道。川芎嫩葉用開水氽透,加蔥蒜,一點生抽,醋和糖,就這么簡簡單單的一拌,淋上點麻油,會讓你會牢牢地記住它的味道。

春風十里不如吃你

春天又來了。成都平原和周邊山野之間,許多熟悉或不熟悉的野菜又紛紛冒出了頭,點綴著春色大地,和煦的春風拂過,總是能勾起我對山野美味的嚮往。

鹿耳韭----像小鹿耳朵般的招喚



春天,鹿耳韭兩枚油綠綠的像小鹿耳朵般的卵圓肥厚的葉片從厚厚的苔蘚層里冒了出來,在西南山地的高山之野的春色中,它有滿滿的一目柔光,透過林下的陽光,那滿山坡的肥美的小鹿耳朵就像是在招喚著我,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鹿耳韭是蔥屬的植物,是我們餐桌上的蔥、蒜、韭菜在山野中的近親。鹿耳韭在中國植物志中名叫卵葉韭,這種野韭菜和我們常見的長條葉韭菜長得完全不同,它們總是成片生長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下和陰濕的山坡。蔥屬植物作為一種很普遍的調味品或蔬菜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緊密,很早以前就被人類熟悉和食用。只是鹿兒韭和我們常見到的栽培的蔥、蒜、韭菜不同,它的兩片卵狀的小鹿耳朵寬大肥美嫩綠,採摘下它,手上會有一股濃濃的韭菜香氣,而它的味道遠比韭菜更加的鮮美醇厚。



春天,正是鹿兒韭最鮮嫩的時節,對於鹿兒韭這樣的美味,不需要任何多餘的烹飪方式,洗凈下鍋加蛋清炒,總是讓舌尖上唇齒留香,這種山野春天的味道會讓你懷念很久。

春天終於來了,大家都想吃點野菜嘗嘗鮮,除了一些常見的香椿,蒲公英等大家常見的野菜,還有很多種野菜我們可能不太認識,就算長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們能吃,今天我們就圖解一些常見的,能吃的,味道好的野菜。

一、薺菜

這個菜長這個樣子,很好辨識的,功效是:清熱利水,降三高(下面介紹的功效都是僅供參考的,畢竟這個沒有經過權威認證的),做法:涼拌、炒、湯、餡料。

二、馬齒菜

馬齒菜基本上我們都認識,這也是我認識的第一種野菜,功效是:降血糖,清熱解毒,糖尿病人吃好處多。做法:涼拌、炒、餡料

三、苦苣菜

這個菜我覺得已經不能算野菜了,現在菜市場有人大量賣,應該是開始種植了,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呼吸道炎症,甚至還能抑制白血病。做法:涼拌、做湯

四、蒲公英

可愛的蒲公英,開花了大家都認識,春天不開花是這個樣子的,功效:清熱解毒,增加免疫。做法:涼拌

五、馬蘭頭

已經進入野菜盲區了,注意看圖別弄錯了,功效:緩解咽喉炎、扁桃體等。做法:炒、涼拌

六、車前草

路邊經常見,不知道叫車前草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功效:利尿、清熱、明目。做法:涼拌、蒸、炒、餡料


七、菊花腦

這東西跟野菊花是近親,菊花的功效大家都知道,這個菜餐桌上其實也有不少人吃,功效:鎮靜殺菌、清熱解毒、降血壓,做法:湯、涼拌

八、地皮菜

也叫地木耳,這個野菜太珍貴了,看見了可別放過,別看長相很難看,好像一堆煮熟粉皮掉地上的樣子,實際上他的營養價值可高了,功效:降脂明目,夜盲,燙火傷,久痢,脫肛,補充營養。做法:炒、湯

九、刺兒菜

也叫小薊,葉子跟蒲公英的葉子有點類似,不過有尖刺,可以分辨,房前屋後挺多的,這個菜除了廣東廣西、西藏不長以外,全國都有,功效:涼血止血,祛瘀消腫,這個可以直接搗爛治療外傷,做法:湯

春季最愛吃的野菜是曲麻菜,苜蓿芽地上長的,樹上長的榆錢,香椿芽。

按本地方言來說:薺菜,蒲公英,灰瓢菜,竹面草,七七菜,雙芽菜,莒蒿,水芹菜這些可以做各種名樣的美味,特好吃。

『陸』 野菜菜團子怎麼做好吃,野菜菜團子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野菜
500克
豆面
300克
輔料

適量
步驟
1.新鮮野菜
2.用開水燙好,備用
3.准備好豆面加適量鹽
4.用涼水把豆面和好
5.把菜和面混和
6.團成菜團,即可下鍋蒸25分鍾即可出鍋
小貼士
直接在豆面里加適量鹽,不要過多,過多就不好吃了,和面的時候水也不要太多,松軟即可。

『柒』 菜團子怎麼做好吃,野菜菜團子的家常做法

主料
玉米麵粉
300g
白面
200g
豆面
50g
酵母
4g
白糖
20g
溫水
適量
白菜
150g
粉條
150g
蝦皮
100g
輔料
蘇打
4g
蔥末
40g
薑末
30g
花油
適量
五香粉
1/4勺
精鹽
適量
雞精
1勺
步驟
1.玉米面300克白面200克豆面50克酵母4克白糖20克溫水360克(水要適量加根據麵粉吸水性我用細玉米粉要粗點玉米面先玉米面燙熟)所材料混合揉光滑面團
2.揉面團蒙保鮮膜或者蓋蓋放溫暖處發酵2倍
3.發酵面團取適量蘇打(約4克少許水攪勻撒放發酵面團面用手揣面揣面團醒至10鍾左右)
4.白菜摘根清洗干凈
5.鍋放入適量涼水水放入白菜焯至變色馬撈
6.涼攥水
7.放案板切厘米細末(要切太碎太碎沒菜團味道)
8.粉條提前浸泡1放鍋面煮熟
9.撈放案板剁細末(要剁太細)
10.剁粉放入盆備用
11.蔥末薑末都准備
12.蝦米100克(隨意放)
13.鍋放入適量花油油溫7熱放入蝦皮翻炒至變色(炒蝦皮沒醒味)
14.所餡料放入盆調入花油五香粉少許精鹽雞精順著向攪拌均勻
15.取適量面團放入手掌按平
16.放入適量白菜餡左手右手合攏合攏右手手掌停轉菜團轉期間左手拇指要停餡往菜團面按菜團包(做沒放拍照)
17.做菜團放入蒸連內(蒸連底部要抹油)水鍋火燒15鍾即
18.蒸菜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