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哪裡的豆腐最有名
安徽壽縣 豆腐最有名 壽縣是豆腐的發源地 還有豆腐宴,是壽縣的一大特色
㈡ 豆腐腦,哪的最好
樂山市的牛華鎮的豆腐腦非常好吃而且在四川都很有名。牛華豆腐腦現在有很多風味的,最經典的還是牛肉豆腐腦。以前是1塊錢一碗,現在漲價了2塊5才吃的到牛肉豆腐腦,吃豆腐腦一定不要忘了吃個牛肉卡餅,或者加一盤粉蒸牛肉,那才經典啊!至於牛華鎮的串串香也好吃但是並沒有形成規模而且也不出名,本人覺得也不是樂山串串香最好吃的地方。以前最好吃的串串香在樂山老公園里,現在老公園拆了串串香搬到了步行街那邊,價格也漲了,不過個人覺得沒有以前的經典了。樂山市中區最好吃的豆腐腦也是牛華人開的,以前也在老公園旁邊,現在搬到了新廣場附近。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已使用石制水磨。農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後放入裝有漏斗的水磨內,磨出糊糊攤在鍋里做煎餅吃。煎餅加上自製的豆漿,是淮河兩岸農家的日常食物。農民種豆、煮豆、磨豆、吃豆,積累了各種
經驗。後來,人們從豆漿久放變質凝結這一現象得到啟發,終於用原始的自淀法創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始創豆腐術。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進了農民制豆腐的方法,採用石膏或鹽鹵作凝結劑,潔白細嫩的豆腐製作出來了。
豆腐,古時已在南北食物市場上出現。據當時的《清異錄》記載,人們呼豆腐為「小宰羊」,認為豆腐的白嫩與營養價值可與羊肉相提並論。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開設出來。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覽的人都要嘗嘗綿滑細膩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裡多豆腐作坊,夜間全城磨輪轆轆,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黃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腦、廣西桂林腐竹、浙江紹興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製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圓豆腐、水豆腐、凍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別,都是豆腐鮮貨製品(包括豆腐乾、豆腐皮、豆腐腦等);豆腐的發酵製品,有臭豆腐、乳腐、長毛豆腐等,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副食品。
㈢ 大山深處的美食--走進湖北竹溪
湖北竹溪縣,位於鄂、渝、陝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羋月傳》中,羋月隨羋姝遠嫁秦國,就曾經過竹溪。羋月是楚國人,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又稱荊、荊楚,都城則是在湖北荊州一帶,而秦國咸陽則是陝西的西安。位於秦楚交鋒核心地帶的竹溪,便是「朝秦暮楚」之地。
位於大山深處的竹溪,境內山巒疊峰,河谷幽深,景色十分秀麗。青山、綠樹、碧水、紅花、白鷺,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山村田園圖。
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竹溪歷史上移民雜居,五里不同風,移民會集之地,飲食文化融合最充分,竹溪人善於吸納各地飲食之長,在此基礎上兼容並取。愛吃、會吃、好吃正是當地的優良傳統。竹溪菜以酸辣為主,也喜食花椒之麻,兼川湘菜系之長,形成獨特的本地菜系。
竹溪蒸盆
提起竹溪,最先想起的當然是竹溪蒸盆。竹溪蒸盆數百年來經久不衰,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竹溪人家家戶戶都做蒸盆。竹溪蒸盆以其色鮮味美、肉嫩湯香、葷素皆具、營養豐富為人所熟知。
正宗的竹溪蒸盆非常講究,必須「分批裝料,兩蒸一悶」。將所要烹蒸的食物放進陶土細膩、不上釉的窖盆里,食物因人口味而定。香柏枝熏制的臘豬蹄、一年半以上的土母雞、農家土雞蛋、野生香菇、山葯、天麻以及木耳、竹筍、土豆、蓮藕等,其主料輔料及配料多達20餘種。
製作時先將豬蹄、雞肉等切成大塊,與其他主料一起放入盆中,入爐清蒸。待主料蒸至八成熟時,再放入佐料,然後用煎雞蛋皮包瘦肉餃子(當地人稱之為雞蛋盒子),鋪散於蒸盆上層,再點綴菠菜、黃花、粉條等,以文火蒸30分鍾。最後,加青菜葉、蒜苗,燜5分鍾後,大功告成。
最終出鍋的竹溪蒸盆湯清味醇、顏色鮮艷、香味撲鼻。外圍的雞蛋盒子,猶如一個個金黃的花瓣;下層的山葯、土豆等,吸收了湯汁的鮮味,比肉還好吃;而最下面金黃的土雞肉、紅艷的臘豬蹄,更是讓人垂涎三尺。。。
土灶苞谷酒
無酒不成席。過去,進入臘月之後,竹溪家家戶戶都要開始「吊酒」——竹溪鄉下把釀酒叫「吊酒」。竹溪山地,多產苞谷。勤勞聰慧的竹溪人民便就地取材,將之釀成苞谷酒。先修一個大灶,備一大鍋,鍋上放木桶(無底);將苞谷在鍋中煮上六七個小時,出鍋冷卻一晝夜,拌上酒麴,入池密封發酵;歷七天七夜,苞谷發酵好,就可入鍋上桶,蒸餾出酒,接酒入壇了。
如今自家「吊酒」的少了,但遠近村子裡總有幾個「吊酒」作坊。那酒最見竹溪苞谷酒的香濃和醇厚,喝上幾口,雖有瞬間的火入喉腸之感,微醺卻無大礙。如今,這農家自釀的土灶苞谷酒被人們稱之為「深山土茅台」,可見人們對它的認可了。
豬血粑粑
豬血粑粑是竹溪的一道特色鄉村料理,製作在當地可謂非常講究。採用剛宰殺的活豬的未凝塊的新鮮血,與五花肉剁成肉末、豆腐剁成丁狀,與蔥花、薑末、精鹽、五香調料等一起放入盆中,搓捏和攪拌均勻,做成小球或小塊,置於竹篩里晾乾水氣,然後掛在灶頭煙熏。
制好的豬血粑粑外黑內紅,鮮香四溢,口感嫩滑,勁道十足,可謂是色、香、味俱佳,無論是把它切片,擺成席上的冷盤,還是作為主料炒熱菜,都有鮮香柔嫩的味道,是竹溪一道極富特色的美食。
竹溪豆腐乳
豆腐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全國各地均有生產。但竹溪豆腐乳不論是顏色,還是味道,都很特別。竹溪豆腐乳質地細滑松軟,表面橙黃透明,味道微辣、鮮美奇香,營養豐富,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是竹溪餐桌常備 食品。
竹溪是一個山區縣,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7.5%以上,沒有任何工業污染。這使它的水質優良,空氣新鮮,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這都為為豆腐乳的季節性生產提供了方便。選擇上好的黃豆浸泡、磨漿、煮漿、點漿、過濾,最後壓干成形,放置陰涼處停留幾天發酵再搬到室外太陽下曬。曬好的豆腐用紅辣椒末拌勻後放進壇中,加上各種佐料,蓬蓬鬆鬆地裝入壇中,再兌進低度白酒,密封。一個月後就可食用,但時間放得越長(密封性要好,不然就會變質),味道越美。
制好的豆腐乳是竹溪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既可佐粥下飯拌飯,也是烹飪特定菜餚不可替代的佐料:如做扣肉、豬蹄、紅燒肉等,用此作配料,香味四溢;假以涼拌皮蛋、椿芽、小筍、涼粉等,更是風味別具,回味無窮;用土雞蛋炒飯,用豆腐乳做菜,吃起來美滋滋、飄飄乎、悠悠然。
竹溪豆渣
臭豆渣(也叫霉豆渣),其名下賤粗俗,外表也並不好看,然而它確是竹溪人餐桌上食之不厭、津津樂道的傳統美食。「臭豆渣」的製作也有講究: 將豆渣炒干水汽捏成團,面上醮上食鹽、花掓面、干辣子面等辛香料。在簸籮里墊上松針或稻草,將豆渣團放在上面「臭」半個月以上,直至長出白毛,再拿到太陽下晾曬干水汽。此時的臭豆渣經歷了陽光與風霜的洗禮,已經變得外陋內秀,成為一道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令人垂涎不已的美食了。在地里隨意拔兩顆白菜薹,將臭豆渣切片與之同煮,吃來清淡鮮香,也難怪竹溪人對之贊不絕口了。
竹溪黑豬
竹溪黑豬屬秦巴山區老品種,採用土法養殖,具有瘦肉鮮嫩、肥肉不膩、豬皮香脆、口感糯香的特點,「清水下鍋,越煮越香」。
竹溪懶豆腐
竹溪懶豆腐是大米與豆腐腦的有機結合。泡好的黃豆磨成漿做成豆腐,再利用打豆腐的漿水下米,文火煮成粥,然後再將新打的豆腐掰成塊放入粥里然後用溫火煮熟即可。此樣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道鮮美,為當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在煮懶豆腐時火候非常講究,大火出豆腐,慢火熬米汁,終成懶豆腐。食用時以紅辣椒汁加香油、食鹽、香菜作調料,其味微甜、咸、鮮,視口味加辣,食之入喉柔滑鮮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是竹溪飲食中極富特色的一種食物。豆腐一般是用黃豆或魔芋做的,這種神仙豆腐卻是以樹葉為原材做成的。當地有一種「神仙樹」(學名「長柄臭柴」),採摘其樹葉,洗凈,搗成糊狀,加適量水,然後放入植物鹼「點鹵」,再將汁液攪拌均勻,置於通風陰涼處,冷卻凝固半小時即成。
神仙豆腐其色如翡翠,入口細嫩,潤滑可口,清香宜人。當地人說,神仙豆腐夏天食用最佳,因其入口涼生生、苦隱隱的,可以消暑降溫,清涼去火,還有降壓、抗菌等作用。
有意思的是,傳說中的神仙豆腐,還得到了蘇東坡的贊譽。竹溪民間流傳神仙豆腐是一位叫「蘇團練」的人取的名。他還贊美神仙豆腐道:「清香潤滑,身心通泰,真神仙也。」傳說這位「蘇團練」,就是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的蘇東坡。這樣的傳說,讓神仙豆腐增添了濃郁的文化韻味。
竹溪碗糕
碗糕是竹溪縣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風味小吃,據說以蔣家堰鎮梅書英碗糕最著名。竹溪碗糕形美味香、潔白松軟、香甜糯口,不僅富有營養,還有保骨健腸、生津止渴之功效。
竹溪碗糕做工精細,選用竹溪當地出產的優質白米和黃豆製成。吃法非常講究,有熱吃和冷吃兩種。吃碗糕要用到專門的工具--篾片(薄竹片)。熱吃時用篾片將碗糕切成若干小塊,吃時根據自己的口味蘸蜂蜜或辣椒醬一同吃,味道更佳。如要帶走冷吃,商家便用篾片在碗邊輕輕一旋,一個完整的碗形米糕便呈現在你面前,可打包帶走。
煙熏臘肉
腌制臘肉,對秦巴古鹽道上的竹溪來說,應該是源自遠古的悠久傳統,進而成為竹溪鄉村文明和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每到年關,全國各地都要腌制臘肉,但竹溪的臘肉仍可稱得上是一道特色菜。竹溪臘味不同於粵味的甜膩,也不同於川味的麻辣,口味屬咸香型,在獨特的腌制手法和獨有的辛香料的共同逼迫下,自然就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風味。
竹溪的臘豬肉,多是採用本地農家自己喂養的土豬肉。把肉晾乾水氣,用五香作料和鹽一起,塗抹在肉上,放在盆中密閉兩三天,然後掛在灶頭上用松柏樹枝煨火慢熏半個月以上,再懸掛至陰涼通風處。這樣製成的臘肉,有一種松柏的清香味,食之香醇自然,肥而不膩,痩而不柴,不論蒸、炒、燜、煎,怎麼發揮都會成為攝人味蕾的尤物。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世界の美食,你知道嗎?
相關閱讀:
世界頂級牛肉大全
全世界的的蝦都全了
燕窩知識大全,火速收藏!
養顏食材寶典:神秘的花膠!
㈣ 湖北六大美食,你吃過幾樣全吃過的絕對是正宗湖北老鄉
湖北有很多 美食 ,下面這6種 美食 ,沒吃過,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地道的湖北人。
1、神農架砣砣肉
神農架的飲食習俗,透露出濃重的原始古樸的傳統風俗。他們把祖輩在這片高寒山區艱苦創業的 歷史 有機地融入到了日常的飲食之中,使一代代的人不忘先祖的恩德。
直到現在,山民們殺豬時,總要先割下一塊肉,抹上鹽,在火塘里燒熟後,給孩子們撕著吃,並告訴孩子們,我們的祖輩就是這樣生活的。
2、懶豆腐
懶豆腐,食物名稱。在鄂西南土家族山區,農家人做豆腐過程中,將黃豆和水用石磨打磨成漿,後不用包袱布過濾豆渣。
直接將其放入鍋中,加入各種青菜葉和油鹽佐料等,用火熬制,熟後即食。因不用過濾和鹵水點制,十分方便,故得名「懶豆腐」。
3、官渡五香豆腐乾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官渡五香豆腐乾,是關渡鎮胡宗全家的祖傳手工藝風味食品。它具有獨特風味,甘甜爽口,香味醇厚,無論零食佐酒,或入菜烹調,都是上品佳味。
自光緒元年始,竹山官渡豆腐乾一直被官渡人列為珍貴佳餚。官渡人待客,如果席間少了五香豆腐乾,視為對客不敬。席間寧可無葷,也不可沒有五香豆腐乾。
4、皮蛋剁辣椒蒸土豆
皮蛋剁辣椒蒸土豆是十堰當地特色熱門菜之一,菜品製成上桌顏色鮮亮,皮蛋口感滑嫩,土豆粉糯,酸辣味濃。
5、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也是非常有名的,面條比較勁道,口感不錯,再加上秘制的芝麻醬和各類小菜,拌一拌,飄香十里,吃起來回味無窮,不過可能有些人吃不慣芝麻醬的就不要輕易嘗試了。
武漢熱乾麵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享譽世界。在第二屆中國飯店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面條文化節上,評選出了「中國十大面條」,武漢熱乾麵排在首位,聲名鵲起。
6、老通城豆皮
豆皮是湖北省武漢市著名漢族小吃,多做為早餐,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廳或老字型大小飯店也有提供。
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於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製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此外,在武漢周邊縣市,如:恩施、鄂州市等,也很受歡迎。
怎麼樣?親愛的讀者朋友,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口水直流呢?快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你的家人朋友,讓他們也饞一下吧!
㈤ 哪個牌子的豆腐乳好吃
豆腐乳品牌千千萬,奈何我只愛這一種。說到豆腐乳,就想到小時候,路邊小販賣的手工豆腐乳,那個味道至今難忘。如果你以為豆腐乳只有紅色和深藍色,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豆腐乳不但品牌巨多,味道更是千差萬別。接下來,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9、新中腐乳
新中糟方腐乳是江蘇當地特產,因為加入了酒精而糟香撲鼻。
紅方腐乳因加入紅曲而呈紅色,味厚醇香;糟方腐乳加入酒糟而糟香撲鼻;青方腐乳不加輔料,用豆腐本身滲出的水加鹽腌制而成.豆腐乳的品種還會因豆腐的含水量、酒的種類和用量等因素而不同。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所以喜歡的腐乳也是千差萬別。關注「放不下的筷子」,一起解鎖生活美食新的玩法。
㈥ 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乾是什麼
豆腐乾,漢族傳統豆製品之一,是豆腐的再加工製品。咸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是中國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豆腐乾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豆腐乾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乾薑等調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為"素火腿"。下面就來看看我國最好吃的10大豆腐乾,有沒有你家鄉特產,你認為哪裡的最好吃。
1、陝西壽陽豆腐乾豆腐乾是睢縣龍王店(集)張家祖傳,又稱"張家豆腐乾",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菜,屬於豫菜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食品採用大豆為食材,歷經十幾道工序輔以丁香、八角等作料,口味極佳且耐於儲藏。
㈦ 湖北十堰六堰的街邊臭豆腐很好吃,有誰知道是怎麼做的嗎
身為十堰人家住六堰的,先驚訝一個。。。。
我咋就沒發現我們這塊有好吃的臭豆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