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家是山東的,在山東種植哪個品種的小麥最好
小麥想要獲得高收益率,最重要的品種進入9月份,許多農民正在為今年的小麥制備購買種子。今天,我將為您介紹一份新的超級高產小麥,而且每個人都超過800公斤。1,煙草999。 999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選定的新半冬小麥品種。完全增長期為227天,平均植物高88厘米,幼苗在冬季感冒。分櫱力很強,春天很慢,眼睛很晚,和寒冷的能力。應變緊湊,莖蠟層厚度,桿彈性是介質,並且抗變化是一般的。耳朵是正方形的,耳朵很長,小穗,耳數的耳數,33.8粒,尖峰的數量,以及成千上萬的粒子。在2014年,平均收益率為817.0公斤,山東省小麥產量的最高紀錄令人振奮。 2019年,平均收益率為818.6千克,2020年的平均收益率達到819.85公斤,連續幾年再次清新安徽省小麥產量的最高紀錄。適用於山東,安徽,江蘇,河南等省份生長。
② 小麥都有哪些高產的品種怎樣種植才能高產
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小麥都有哪些高產的品種?怎樣種植才能高產?這里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想問問大家,有哪些高產的小麥?該怎麼種小麥才會高產?
決定小麥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從種植角度講,可以按照農業八字方針去參考、運作。水、肥、土、種、密、保、管、工。這八項條件缺一不可,所以在選擇小麥品種時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溫差等來選擇。
高產小麥品種
百農矮抗58。矮抗58小麥種子連續五年來一直被評為「高產、抗倒伏、抗旱、抗病」小麥種子品種,深受廣大老百姓的歡迎。矮抗58小麥品種是2005年通過國審的小麥種子新品種,由河南省科技學院選育。矮抗58屬於半冬性小麥品種,抗凍性強,春季生長穩健,櫱多稈壯,葉色濃綠。株高70cm左右,高抗倒伏,飽滿度好。
百農207。百農207小麥種子品種是一個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整個生育期231天,畝穗數40萬左右,每穗粒數平均36左右,千粒重42克左右,百農207是2013年剛被審定的小麥種子品種,在這之前已經被廣泛的推廣,也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百農207小麥主要適宜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陝西關中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周麥27號。周麥27號為半冬性中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周麥18早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葉窄長,分櫱力一般,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較好。
決定小麥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從種植角度講,可以按照農業八字方針去參考、運作。水、肥、土、種、密、保、管、工。這八項條件缺一不可,所以在選擇小麥品種時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溫差等來選擇。
小麥高產一般說來晚熟的品種高產,早熟的品種略低150斤/畝左右。目前有幾個品種不錯,如828。但是,小麥的高產要相對地看,在不同地區,不同土質,不同氣候的條件下,都有高產的情況。各有優良的表現時機。所以,就目前許多小麥優良品種,那種高產要根據具體的當地情況,綜合考慮優良品種的選擇情況才對。今年的小麥相對於前年平均減產了200多斤,只有個別品種保持了高產。但也只有900多斤/畝。
根據小麥品種介紹,各地都有各地的高優品種,在小麥品種選擇上來看,首先選擇桿粗個中等約70一80公分之間的,穗長方形,揚花較快,根據今年覌察有二個品種表現比較好,首先下雨沒倒,這是根據同一塊地而言,相對地說,此品名叫中原18和世紀518,你也可選擇其它好品種,總之要高產,必須掌握各個環節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老農說的好,麥在種,秋在管,光靠好的品種奪高產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說:再好的經叫歪嘴和尚一念就瞎了。
小麥高產要因地制宜,黃淮冬麥區,陝西關中灌區山東等中高肥力地塊可以種矮抗98、矮抗58。高中水肥地塊種周麥22。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陝西關中適合中徐麥33。每個地方的土質條件不同,所以選種的時候也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在做計劃。
經過近兩年的種植得出的結果是在豫北地區產量最高的是豐德存麥系列,最高產量接近1600斤。
③ 小麥哪個品種好
小麥品種好的有:鄭麥005、濟麥22、淮麥32、豫農416。
1、鄭麥005
鄭麥055屬於弱春性中熟小麥品種,2004年經過審定。是河南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推出的產品。鄭麥005表現性狀好,穩定性高,適應性廣。適合在河南省的黃淮小麥區,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等地種植。
4、豫農416
豫農416是由河南農業大學選育出來的半冬性小麥新品種,生長期在225天左右。其幼苗半匍匐,葉片短小色深,株身較高,麥穗呈紡錘形,顆粒飽滿,產量很高,每畝可產602公斤小麥。該品種適合在淮北地區種植,播種時間再10月份的7號-20號之間,成熟後要及時收獲,防止麥穗發芽,影響產量。
小麥主產區
西南麥區、長江中下游麥區、黃淮海麥區和西北麥區等。黃淮海麥區的河南、山東、河北、蘇北、皖北、陝西等地;長江中下游麥區包括四川、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江蘇的沿江地區。西南麥簽鞏榜區的雲、貴、川、渝四省。
④ 黃淮冬麥區有哪些小麥品種
本區包括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晉南地區,陝西省關中地區,甘肅省天水地區,以及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以北地區。本區雖然幅員遼闊,但生態差異相對較小。本區是中國小麥的主要產區,常年種植小麥1200.0萬~1333.3萬hm2,約佔全國小麥總面積的40%~44%;小麥總產約佔全國總產量的45%~51%左右。本區有4個省級科研單位,3個高等農業院校,以及10餘個地(市)級單位從事小麥育種,還涌現出一批農民育種家,因此,本區育成的新品種多,品種的豐產潛力提高快,品種更換較快,近50年來共實現了7次品種更換。
20世紀50年代以前全部種植地方品種。本區小麥地方品種類型豐富,分為普通類、圓穎多花類和擬密穗類3大類,北方冬麥區總計的18個型中,本區就具有16個(錢曼懋,1980)。其中圓穎多花類為中國所特有,分布在豫西。這一類有5型:①長曲芒長方穗的如平原50、出山豹;②短曲芒棍棒穗的如張飛胡;③全無芒紡錘穗的如亮光頭、爪子牙;④塔形穗的如鎮平苦麥;⑤分枝穗的如小佛手。擬密穗類為地方品種中豐產性較好的,其中的螞蚱麥(陝西)、蚰子麥(山東)、扁穗麥(膠東)等成了中國北方小麥育種的基礎親本。50年代中期進行了地方良種評選,各省評出了一批優良地方品種,並從地方品種中系選出一批改良品種。地方品種主要有河南北部的輝縣紅,南部的固始三月黃、內鄉白火麥,山東的扁穗麥,陝西的螞蚱麥等。系選的主要有徐州438、石特14、文登扁穗、黃縣大粒半芒、齊大195、開封124、涇陽302等。這些品種推廣後成為本區的第一次良種普及。
50年代中後期,雜交育成的小麥品種迅速推廣。碧螞1號由於抗條銹病、豐產且適應性好,到1959年在本區年種植面積便達533.3萬hm2,在全國達600.0萬hm2,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同時推廣的還有碧螞4號、西農6028、石家莊407等。南大2419抗吸漿蟲,在本區南部推廣。早洋麥在本區北部推廣。地方品種及其系選品種則退居到瘠薄山區種植。這是本區第二次品種更換。
60年代中期,先後推廣了一批抗條銹病生理小種的小麥新品種。濟南2號適應性廣,耐寒性較強,在本區北部水、旱地都有種植,年種植面積曾達200萬hm2。北京8號和石家莊54同時在本區北部推廣,年種植面積各自都在100萬hm2以上。本區南部主要推廣內鄉5號。它大穗大粒,豐產性和適應性都好,年種植面積曾達133.3萬hm2。南部同時推廣的還有內鄉36。在此期間,從義大利引進的偏春性品種阿夫、阿勃開始在本區推廣。由於豐產性和抗銹性好,它們與內鄉5號、濟南2號、北京8號等相配合成了本區第三次品種更換的主體品種群。同時,這次品種更換以實行品種搭配和品種組合為特點,實現了較為合理的品種布局。例如,河北省中南部和山西省南部以石家莊號、北京8號為主;山東省以濟南號、北京8號為主;江蘇省淮北以徐州號、濟南號為主;安徽省淮北以濟南號、內鄉5號、阿夫為主;河南省以阿夫、北京8號、濟南2號、內鄉號、鄭州號為主;陝西省關中地區及甘肅省天水地區以阿勃、陝農號為主(庄巧生,2003)。這時已顯示出本區育種力量較強,小麥育種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前期開始,隨著條銹菌生理小種條中13、條中17和條中18的出現,本區又陸續推廣了一批抗條銹的新品種。其中最突出的當屬泰山1號,它綜合性狀好,分櫱成穗多,迅速普及本區,1979年種植面積達373.3萬hm2,成為在推廣面積上僅次於碧螞1號和南大2419的我國第三大小麥品種。豐產3號和矮豐3號也是這一時期重點推廣的品種。它們稈粗、穗大,豐產性好,最大年種植面積分別達186.0萬hm2和33.3萬hm2。博愛7023是阿夫系選育成的品種,鄭引1號是義大利的品系st1472/506。二者均因穗大多花,耐肥抗倒,抗條銹病而在本區很快推廣,最大種植面積二者均達133.3萬hm2。濟南9號抗條銹病和乾熱風,在山東取代了濟南2號;徐州14耐旱、耐瘠,適應性廣,在本區東南部發展較快,二者分別曾達最高66.6萬hm2。泰山4號株型緊湊,抗倒、抗銹。蚰包豐產性好,曾創下8262kg/hm2的高產紀錄。上述這些品種是本區第四次品種更換的主體品種。這次品種更換的特點是更換過程交錯進行,但總趨勢是品種的株高降低幅度較大,豐產性和穩產性又前進了一步。
80年代初期,泰山1號、豐產3號、矮豐3號、博愛7023、鄭引1號等仍在生產上種植。與此同時,推廣了以百農3217、濟南13、山農輻63為主的新品種。80年代後半期又推廣了陝7859、徐州21、冀麥26等新品種。百農3217是80年代全國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1984年曾達200.0萬hm2。濟南13是80年代第二大品種,產量高而穩,1985年面積達139.2萬hm2。山農輻63千粒重高且穩,1983年面積達115.4萬hm2。陝7859在豫中和蘇皖北部1990年達117.8萬hm2。徐州21主要在豫中和蘇皖北,1988年達80.0萬hm2。冀麥26早熟,耐乾熱風,是80年代冀中南部主體品種,1990年面積達80.0萬hm2。這一時期面積較大的品種還有魯麥1號,它耐肥水,兼抗三種銹病和白粉病,1988年在魯中南和蘇、皖北部種植66.6萬hm2。豫麥2號和豫麥7號,曾分別於1985年達73.3萬hm2和1987年達80.6萬hm2。小偃6號是80年代陝西關中地區的主體品種,曾發展到河南等省,年種植面積一度達66.6萬hm2,因穩產、質佳,至90年代生產上仍在使用,成為我國在生產上使用時間長的小麥品種之一。晉麥21在晉南,西安8號在本麥區西部和魯麥7號在本麥區東部,於80年代後期年種植面積分別達到71.0萬hm2,64.0萬hm2和59.3萬hm2。此外,宛7107是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河南南陽地區的主體品種,1987年面積達56.4萬hm2。上述這些品種的推廣實現了本區第5次品種更換。這一時期新品種的特點是有相當一部分品種有1B/1R易位系為親本育成。另外,推廣的品種數量多,各地都利用了一批更適應於本地的品種。80年代後期,條銹菌生理小種再次發生變化,條中29號漸成為優勢小種。在1990年條銹病和白粉病大流行後,含有1B/1R易位系血統的品種大都失去了抗銹性而被淘汰。90年代初期,除西安8號、陝7859、冀麥26、魯麥1號、豫麥2號、百農3217、宛7107、徐州21等繼續使用外,推廣了以冀麥30、豫麥13、豫麥18、魯麥14、魯麥15、魯215953、晉麥33為主體的一批新品種。冀麥30集抗寒、早熟、抗病、高產於一體,發展很快,1991年面積達120.0萬hm2。魯麥14群體調節力強,抗病性好,1992年達125.3萬hm2。魯麥15適套種,1993年達89.3萬hm2。魯215953後期根系活力好,佔北方第一個噸糧縣山東省桓台縣小麥面積的90%。豫麥13高產、穩產、熟相好,1992年面積達106.7萬hm2,是河南省第六次品種更換的主體品種之一。豫麥18產量三要素較協調,面積自1994年開始便在100萬hm2以上,至1998年達219.2萬hm2,是黃淮麥區第六次以至第七次品種更換的主體品種之一。晉麥33是旱地使用的良種,1992—1994年面積都在26.6萬hm2以上。除以上品種外,90年代前期陝7859、百農3217、濟南13等面積仍有53.3萬hm2;魯麥1號、魯麥7號、魯麥12、魯215953、豫麥2號、豫麥10號、豫麥13、豫麥17、宛7107、博愛74-22,徐州21、冀麥31等都曾達33.3萬hm2以上。這是第六次品種更換。
90年代中期以來,本區又育成一大批更加豐產、抗病、抗逆的品種,如河南省的豫麥21、豫麥41、豫麥49、豫麥54;山東省的魯麥21、魯麥22、魯麥23、萊州953、濟南16、濟南17(優質麥);河北省的冀麥36、冀麥38、石4185、衡水4041;陝西關中的陝229;晉南的晉麥45、晉麥47;蘇北、皖北的皖麥19、徐州24、徐州25及引進的豫麥18、陝229。由於這些品種為主體的擴大推廣,在90年代後期基本形成了本區小麥的第七次品種更換。
⑤ 雲南省什麼地方小麥多,什麼時候收割
雲南省幾乎全境都種植小麥,以文山的馬關縣、硯山縣和丘北縣為多,一般在5到6月份收割。
雲南省的氣候、光照和地理環境適合小麥的生長,小麥是長日照作物(每天需要8至12小時光照),如果日照條件不足,就不能通過光照階段,不能抽穗結實。
雲南省小麥的收割時間與氣溫和種植的小麥類型有關,冬型品種適期的日平均溫度為16~18℃,半冬型為14~16℃,春性為12~14℃。溫空的高低受地理緯度和海拔的影響,即緯度和海拔愈高,氣溫愈低,播種期可早些。
(5)南部縣哪個地方麥種產量高又好吃擴展閱讀:
雲南雖然主要種植水稻,但種植小麥的歷史也很悠久,麥和稻的生長季節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後種麥,夏季收麥以後插秧,同一塊田一年可以兩熟。麥的推廣並不妨礙稻的栽培面積。
根據王禎《農書》的記載,南方對於種麥,已有相當技術水平,單位面積產量也比較高,並不比北方差。
小麥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中國最早發現小麥遺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
南方原先很少種麥,漢以後才逐漸向南推廣。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遷移到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廣東等省。北方人習慣於吃麥,麥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麥價大漲,刺激了麥的生產。因此,麥的栽培迅速在南方擴大開來。
雲南的米製品更好吃,似乎只有吃米食的多,其實藏區的青稞也是類似於小麥類的的食物。迪慶州怒江州這些地區種青稞也很多。
⑥ 什麼地方產的小麥吃起來口感麥香味更濃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不合常理。如果僅僅從價格比較的話,河南北部、山東、河北地區小麥價格整體較高。
但實際上,因為用途不同,對小麥的質量要求也不同,所以沒辦法進行直接比較。
比如果,我們大部分北方人愛吃面條、饅頭,吃起來時喜歡用有嚼頭、有勁道的麵粉,這個時候,肯定優質的強筋小麥是首選,而這些強筋小麥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地區。
再比如,我們要製作餅干、糕點,希望能有一些比較疏鬆的口感,這個時候,可能對於優質弱筋小麥就是最好的選擇,而這部分小麥的主要生長區域集中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及江蘇安徽等地區。
另外,隨著現代食品工藝的發展,我們還陸續推出了各種專用麵粉,這些專用麵粉均有不同的小麥品質需求,不存在那個好,那個差的問題,重點在於適用與否。
而我們上面提到的河南北部、山東、河北地區小麥價格整體較高,則主要是源於北方人飲食習慣,市場消費量大,因此價格要高一些,並不是說一定比南方小麥好。
⑦ 河南駐馬店南部適合種植什麼高產的小麥
1、濟麥22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高產、多抗、優質中筋小麥新品種,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別通過山東省和國家黃淮北片審定,審定編號分別為魯農審2006050和國審麥2006018,已獲得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新品種權號:CNA20060015.X。適宜淮北地區和黃淮冬麥區北片種植。
2、西農979
小麥優良品種。西農979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研究室於1997年用優質、高產、早熟品種西農2611作母本,(918×95選1)的F1代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2005年8月分別通過國家和陝西省品種審定。
(7)南部縣哪個地方麥種產量高又好吃擴展閱讀
駐馬店之名初見於明代;作為古鎮,始建於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隸屬於當時的確山縣下隗保;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年),崇簡王朱見澤就封汝寧,在此建庄並設驛站。由於這里自古交通便利,八方輻輳,官宦過往,商賈雲集,驛差穿梭,其駐馬投宿的客棧馬店甚多,駐馬店的稱謂由此而來。
1974年10月,當時的駐馬店鎮力車廠發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磚上刻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寧府確山縣駐馬店」字樣,證明駐馬店這一名稱至遲是在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約定俗成或確定的。
⑧ 在中國,小麥的高產量地區在哪裡
說起小麥,可能北方的讀者更加熟悉一些,因為北方的很多美食都是小麥粉製作的,而南方人更喜歡用大米粉來製作美食,所以這就導致了北方的小麥產量遠比南方更多,而在我國的北方城市中,河南省的小麥產量又是最多的。除此之外,在四川、湖北、新疆、山東等省份,也是有大量小麥的收成的。
最後,在我國的四川省、新疆、黑龍江省也有很高的小麥產量,新疆雖然是一個非常乾旱的地方,但是小麥生長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新疆地廣人稀,很適合大面積種植小麥。而黑龍江雖然以大米聞名,但是黑龍江的小麥也是不差的,四川省看起來似乎不像是小麥高產的地方,但是從數據上來看,四川省的小麥產量在全國的確是能夠擠進前十名的。
⑨ 江西種什麼品種冬小麥產量高
煙農1212。江西,省會南昌,通過政府查詢得知「煙農1212」小麥品種2016年創全國冬小麥高產紀錄畝產828.5公斤。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於華東地區。
⑩ 小麥種子哪個品種好
適合山東小麥種子品種如下:
1、煙農1212:煙農1212是半冬性中晚熟小麥品種,抗扶倒性較強,而且熟相較好,植株高度在76厘米左右,株型半緊湊,長勢健壯,葉色深綠,分櫱成穗率高,綜合抗性好,畝產量比較高,而且適種范圍廣。
2、龍大818:龍大818幼苗呈半直立形態,葉片比較寬,苗期生長強勢成穗率較高且數量中等,屬於半冬性熟品種,比洛旱7號早熟2天,生育期為236天左右,抗倒伏性好,高抗銹病,中感白粉病,株型呈半緊湊型,每株平均高70cm左右。
3、矮桿4564:矮桿4564在春季可以穩健生長,抗倒伏性好,每株平均高70cm左右,株型為半緊湊型,冬季時葉子為淡綠色,抗凍性強,幼苗呈匍匐狀,生育期為237天左右。
4、山農27號;山農27號是很多山東農民比較喜歡的小麥品種之一,畝產量可達600公斤左右,熟相比較好,成穗多,分櫱能力強,葉子較小,植株比較高,種植山農27號時一定要注意選擇適宜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