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蘆柑和四川蘆柑哪個好吃
福建蘆柑好吃,蘆柑產地主要是福建省永春縣,永春縣是我國蘆柑基地,所以也是蘆柑最好吃的地方。蘆柑是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果實形狀碩大而端正,果皮較薄,果肉汁水充足,口感脆嫩,維生素含量豐富。
2. 我國南方哪個地級市出產的橘子最好吃啊
最近很多地區的市場上都能看見各種桔子的身影了,再過一段時間,沙糖桔也會大量上市了,關於桔子大家最喜歡吃哪個品種呢?你們知道我國桔子產地主要有哪些地方嗎?
桔子產地一般在哪裡?
我國很多地方都產桔子,其中以浙江台州、福建四明、江西南豐、湖北宜昌、江蘇蘇州、湖南石門所產的桔子相對比較有名。
全國生產柑橘包括台灣省在內有1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主產柑橘的有浙江台州、福建、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10個省(市、區),其次是上海、貴州、雲南、江蘇等省(市),陝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肅等省也有種植。全國種植柑橘的縣(市、區)有985個。
哪個地方的桔子最好吃?
桔子產地相對比較出名的幾個地方,所產的桔子都口碑不錯,下面介紹十種網友票選出來比較好吃的桔子品種。
1.沙糖桔
又名:十月桔。現主要產地在兩廣。其中廣西荔浦縣現為國家種植砂糖橘面積最大的縣。
2.沃柑
晚熟雜交品種。
3.皇帝柑
別稱:貢柑。據說是武則天及其喜愛的水果。
4.茂谷柑
外國人培育出的雜交品種。
5.馬水桔
產於廣東陽春市馬水鎮,被稱為廣東四大名桔之一。
6.蜜桔
其中南豐蜜桔有「貢桔」的美譽,曾被斯大林譽為「桔中之王」
3. 什麼蘆柑好吃
福建漳州、永春,浙江衢縣產的蘆柑好吃
4. 橘子哪裡產的好吃
據我所知,我們老家四川大竹生產的橘子特別好吃。而且品種特別多。有薄皮的小橘子、厚皮的無核橘子,還有廣柑等等,各有各的口味。
5. 哪裡的桔子最好吃
1、江西南豐橘子
這種橘子的名氣,是從三國就開始的,比較有名的典故就是陸績懷橘,陸績自幼聰明過人,知禮節,懂孝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6歲那年,於九江拜見袁術,袁術贈的橘子,陸績捨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於懷中。
臨行告辭、躬身施禮時橘子落地。袁術問道:「陸郎作賓客怎麼還藏著橘子?」陸績跪而回答:「留三隻橘子欲回去送給母親品嘗。」袁術聽罷驚奇不已。從此以後,陸績懷橘便傳為佳話。元代郭居敬將其編入《二十四孝》。
因為當時這種橘子是炙手可熱的「貢品」,而且它還富含氨基酸和硒元素等營養物質。這種橘子皮薄汁多,所以大受歡迎,但是有很多的水果攤,就借用它的名氣,但是買的橘子往往不怎麼好吃。最好分辨一下,果皮油亮,擠壓一下就有橘子的清香,汁多無渣。
2、浙江台州橘子
黃岩是世界柑橘始祖地之一,也是中國優質柑橘生產基地,栽橘歷史悠久。公元3世紀,史書里就有黃岩蜜橘的記載,三國時黃岩已有金橘栽培,唐朝時黃岩蜜橘被選為貢品。
台州橘子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為寬皮橘類,果皮橙黃色,腎形,中心柱空,果肉柔軟化渣,甜酸適口。本地早果實扁圓形,果皮薄較光滑,汁多、有香氣。早桔果實扁圓形,槾桔果實扁圓形或圓錐形,果皮略粗糙,鬆脆,有香氣,耐貯藏;乳桔果實扁圓形,汁胞橙黃色,風味濃甜、有香氣。
3、湖南石門橘子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品佳質優的石門柑橘。石門自古產橘,唐朝弘文館校書郎、
著名詩人李群玉(湖南澧縣籍)在《石門韋明府為致東陽潭石鯽鱠》詩作中,有"雋味品流知第一,更勞霜橘助茅鮮"句,對石門柑橘給予了"品味第一"的崇高評價。
柑橘,是石門的"名片"。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石門柑橘以豐碩的成果回饋共和國花甲華誕:四條"百里柑橘走廊"蔚為壯觀, 十大"萬畝橘園"氣勢恢宏,二百二十個專業村星羅棋布,每年五億元以上產值富民強縣,"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
4、湖北宜昌橘子
宜昌地處長江上、中游結合部,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於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適宜種植蜜桔 。湖北省宜昌市是柑桔發源地之一 。
宜昌蜜桔果實扁圓、較大,單果均重150克左右,果皮薄,光滑,果色橙黃。果肉細嫩,無核,品質好,酸甜可口。
2000多年前,楚國詩人屈原(前340至前278年)就寫下了《桔頌》。說到《楚辭》、《桔頌》。在戰國末年,三峽河谷地區的"後皇嘉樹,桔徠復兮"受到屈原的禮贊。
5、廣西西林橘子
砂糖桔果實扁圓形,頂部有瘤狀突起,蒂臍端凹陷,色澤橙黃至橙紅,果壁薄,易剝離。砂糖桔尤以西林砂糖桔出產地為其鮮美而極甜,無渣,口感細膩,實為佳品。
西林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達77.2%,是珠江水系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個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非常適合種植砂糖桔。
西林砂糖桔與其他產區的果品相比,其顯著特點就是味甜。原因是該縣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白天,砂糖桔以光合作用為主,消耗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轉化成多糖、纖維素等植物的實體。
夜晚,光線極少,光合作用極弱,以呼吸作用為主,消耗能量和氧氣,釋放出水和二氧化碳。當晝夜溫差大時,白天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能量,到了夜晚由於氣溫低砂糖桔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能量少,這樣積累的糖分多,砂糖桔自然要甜得多。
6. 湖北哪裡產蘆柑
湖北蘆柑主產地有十堰武當、宜昌、通山。
蘆柑產地主要是福建省永春縣,永春縣是我國蘆柑基地,所以也是蘆柑最好吃的地方。其它主產地還有浙江、湖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江西、重慶和台灣等。
據明朝末年,凌登名撰《榕城隨筆》載有「閩南產柑橘,其種不一,而顆皆碩大。蘆柑為量,紅橘次之。蘆柑色稍黃,紅橘則正赤,皆佳種也。三衢所產似也當稍讓」。說明蘆柑栽培已達1100多年以上歷史,以福建永春、漳州、南平建甌,浙江衢縣、台灣省等地栽培規模量大而集中。
7. 湖北蘆柑好吃嗎
沃柑好吃還是蘆柑好吃,要知道哪個好吃先來了解了解這兩種水果的一些特點了,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了解何來的比較呢?
蘆柑一般種植在閩南地區的,蘆柑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也是全國十大產品之一,但是說真的小編孤陋寡聞了,這個水果還真沒吃過。只能是找相關的資料來介紹了、蘆柑果實碩大,色澤鮮艷,皮鬆易剝,肉質脆嫩,汁多化渣。性味歸經:性涼,味甘酸;入脾、胃、膀胱經。有生津止渴、和胃利尿功效; 由於柑的果汁能清胃熱,故凡膈煩熱、口中乾渴或酒毒煩熱、食少氣逆、小便不利者,可為滋養食療果品。
很多的柑橘水果都是營養豐富的,差別不是很大,但是口感上由於地區不一樣,即使是相同類型的水果都帶有地區口味的,更何況是不同的水果品種呢?蘆柑的外形與橘子非常相似,但從口感上來說,蘆柑的口感更加甘甜,吃起來會口感更好。
沃柑是最近幾年紅透全國的一個柑橘水果了,沃柑最先是以色列培育出來的雜交晚熟產品,最早中國種植的是在四川一帶,2012年開始在武鳴地區種植,由於武鳴沃柑口感和外形達到最佳,沃柑才開始風靡起來的,很多省份相繼跟上種植沃柑,沃柑一下子發展壯大起來,而在這幾年的砂糖橘價格暴跌之後跟風減緩了,沃柑大有趕超第一柑橘之勢的。未來如何不得而知。
沃柑口感具有所謂的黃金酸比度的,這個味道是人體味覺最為喜歡的,而且沃柑果皮厚,果肉結實,這樣的水果是最為耐放,所以長途運輸是優勢,很多水果在運輸中損耗很多,這樣對於沃柑在全國走俏功不可沒的,比起沃柑來,蘆柑就沒有這個優勢了。所以蘆柑對於很多人都是很陌生的,這也是果商們不喜歡長途運輸果柑的原因了。
8. 桔子的產地在哪裡,哪裡的桔子最好吃
目前中國橘子界被蜜橘、青橘、酸甜橘三分天下,蜜橘以黃岩和湧泉的蜜橘最為好吃,皮薄多汁、甜蜜可口。青橘一般是橘子未成熟前,一部分特別喜歡吃酸的人的最愛,目前沒有特定品種。酸甜橘只在城固有種植,又稱「第三種橘子」,以升仙村所產升仙橘口味最好,酸甜爽利、飽滿多汁。
9. 蘆柑是哪裡的特產急求啊~最好今天晚上有答案!
蘆柑果實碩大,色澤鮮艷,皮鬆易剝,肉質脆嫩,汁多化渣; 味道芳香甘美,食後有香甜濃蜜之感,風味獨特,飲譽中外。蘆柑果實可食部可達68%-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5%,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1-13克,酸0.5-1.0 克,維生素C25-35毫克,品質特別優良。 蘆柑果實100克可食部分中含熱量171.66焦耳、水分88.6克、蛋白質0.7克、脂肪0.3克、糖9.6克、纖維0.4克、灰分0.4克、鈣25毫克、磷19毫克、鐵0.2毫克、維生素A140TU、維生素B10.1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維生素C40毫克、尼克酸0.6毫克。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增進人體健康,是人體組織不可缺少的物質;果膠 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此外常食柑果還可分解脂肪,排泄體內積累的有害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
蘆柑果實主要用於鮮食,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頭、果汁、果醬、果酒、果凍等;果皮和果渣可提取果膠、酒精和檸檬酸;加工後的殘渣物,通過發酵、干制可作飼料;橘絡富營養又可葯有;其果實的綜合利用價值高。
由於蘆柑果實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歡迎,長期以來售價均位居寬皮柑橘類前茅;同時,由於世界各國蘆柑栽培的效果均不及中國,因此,蘆柑是中國柑橘在國際市場上最具有競爭力的品種。目前蘆柑暢銷東南亞、港澳等10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蘆柑也深受歡迎,市場潛力大。種植蘆柑經濟效益較好,近年來其生產發展迅速。
蘆柑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據福建龍海縣史記載,「唐大中年間(公元件世紀),九湖七首岩第九代主持中理禪師,常有八泉澆灌1株橘樹,結出果大、皮粗色橙、汁甜、味香,果蒂微,有6-8條放射紋,形如卦」。其性狀描述,正是現在蘆柑栽培種的硬蘆品系。又據明朝末年,凌登名撰《榕城隨筆》載有「閩南產柑橘,其種不一,而顆皆碩大。蘆柑為量,紅橘次之。蘆柑色稍黃,紅橘則正赤,皆佳種也。三衢所產似也當稍讓」。說明蘆柑栽培已達1100多年以上歷史,目前以福建漳州、永春,浙江衢縣、台灣省四地栽培規模量大而集中。
台灣的蘆柑本人味嘗過 其它三地以永春蘆柑最佳 飽滿、甘甜 挑金黃色(剛好熟透的) 胖而不空腫的吃 ,綠的成熟的也有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