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那些地方的人吃煎餅
我國吃煎餅的人分布很廣,主要集中在山東臨沂、泰安、滕州、棗庄、濟寧、日照、曲阜等集中地區和東北三省以及河北省、北京、天津、內蒙、山西、江蘇的蘇北一帶,浙江、雲南、陝西的部分地區。
傳統的煎餅是小麥經水充分泡開後,碾磨成糊狀,攤烙在鏊子上成圓形而成,舊時多由粗糧製作,現多用細面和水調成麵糊製作。烙成餅後水分少較乾燥,形態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疊層,口感筋道,食後耐飢餓。
(1)邳州煎餅果子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煎餅的特色
將五穀雜糧磨成麵糊,倒入燒熱的鏊子,用煎餅筢子攤平烙制而成。煎餅種類較多。從原料上看,有小麥煎餅、米面煎餅、豆面煎餅、玉米面煎餅、高粱面煎餅、地瓜面煎餅等等;按口味不同,有咸煎餅、酸煎餅、甜煎餅、五香煎餅等等。
煎餅不易變質,易保存。卷以小菜而食,則風味別致。山東臨沂地區的煎餅以薄而香出名,種類多樣,廣為人知的煎餅卷大蔥便是當地的特色。
山東濟南的「糖酥煎餅」,餅薄如紙,香酥甘甜,曾為宮廷供品,現為居民普遍喜用的食品。山東泰安地區樓德鎮有「中國煎餅第一鎮」美名,樓德鎮的煎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❷ 邳州菜煎餅製作方法
菜煎餅(薺菜餡)的原料:煎餅五張、薺菜500克、劉井粉絲150克、蔥花20克、鹵水豆腐50克、鹽5克、味精3克、雞精3克、十三香2克、色拉油20克、香油5克、辣椒面25克。
製作過程:將新鮮的薺菜去根浸泡十分鍾後用清水洗凈,流水沖洗,薺菜泥沙較多,需要多沖洗幾次。然後將薺菜摘去黃葉,老葉子,放入籮筐里瀝干水分。將菜板擦凈,將薺菜整理好用刀頂刀切末,細細的切碎,切成碎末。把劉井的紅薯粉絲(當地特產,勁道耐煮,純紅薯粉製作)冷水泡好,泡製時間為一個半小時左右,再將粉絲切成小碎段。鹵水豆腐半塊先切成片再切成條最後改成小丁。取一個中號盆將薺菜碎、粉絲段、豆腐丁放入上述調料鹽5克、味精3克、雞精3克、十三香2克、色拉油20克、香油5克、辣椒面25克攪拌拌勻,先放調料最後放油,調好後即成菜煎餅的餡料。
將煎餅鋪開,中間部位成長條狀鋪上薺菜餡料,從兩頭捲起向中間對折,再將另外兩頭對折,對折處沾雞蛋液抹勻,翻轉扣過來稍稍按壓一下成長方形餅狀。將鏊子洗凈加熱,塗抹一層色拉油,將菜煎餅放上烙三分鍾左右,用鏟子輕輕按壓一下,火力不要太大,翻個再烙兩分鍾左右,兩面成金黃色,煎餅酥脆時,將菜煎餅取下放入盤子,菜煎餅就製作完成。
邳州的菜煎餅的餡料很豐滿,餡料足,一口下去,菜餡都會掉落下來,這符合當地的飲食習慣,餡料多,煎餅不至於太干,如果再喝一口菜稀飯,來一口菜煎餅,或者就著豆汁兒,整點鹽豆子,這種場景多見於邳州新沂地區,按照邳州人的說法,這日子就是那句話,不要問了!其實簡單就是一種生活的嚮往,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簡單並不代表不快樂,相反,正是因為簡單快樂的生活,繪制著老百姓的幸福安康。
❸ 旅行途中你吃過最好吃的農家飯是什麼
看到題主的題目,迫不及待的想回答。
我是一個喜歡自駕車,帶著炊具自己做飯的——布衣卒。我忘不了秦嶺腹地的一餐味道清香的農家飯,還有一個為了的心願。
時間 : 2018年5月份,
地點: 從寶雞到通天河景區的旅途中,沿著省道212往秦嶺深處走,嘉陵江畔,在紅唐雙公路和212省道的岔口。胖嫂小吃店
我們夫妻兩個趕到那裡的時候已經中午快一點了,正好飯點,我們走進了路邊的胖嫂小吃店。
過了212的19道彎,翻過了秦嶺頂,走過的212最難走的50多公里的山路,順路看了大散關,兩江源景區,確實有點累了。這里離著通天河的原始森林不遠,進入秦嶺腹地,野獸很多,聽驢友說過的,幸運的話能吃到野味,飢腸轆轆的我倒真有些期待。
胖嫂的胖是名副其實的,因為我們同齡,幾句話下來頓感一見如故了。胖嫂是太白縣城的人,因為感情問題,離婚後帶著女兒來到這里開起了小吃店,主要經營家常炒菜農家飯,這一干就是五個年頭了。秦嶺腹地采購不方便,食材以自家菜地的為主,胖嫂信譽好,廚藝也好,過往的司機師傅成了常客。
當問及野味,還滿是笑的胖嫂頓時換了一臉的義正辭嚴,不敢添亂,我也忙改口說要胖嫂做出拿手菜讓我們嘗嘗。胖嫂聽說我們要去通天河,知道會再原路返回的,建議她幫我們安排兩頓的飯食,說是中午飯做點自家種的青菜。第二天晚飯等我們回來幫我們准備好嘉陵江魚,也好彌補野味之憾。
聽著吃飯的客人一直誇贊胖嫂炒菜好吃,我趁著胖嫂炒菜的空閑錄個了抖音上傳,真的像客人們說的這么好吃的話也留個念想。要錄一個胖嫂炒菜的視頻,被拒絕了,有些遺憾。
絕好的自然環境加上剛剛流離源頭的嘉陵江江水的滋潤,胖嫂菜園子的青菜長勢喜人,看著就能讓人食慾大振。兩個菜,胖嫂從自己菜園子里現摘的,青辣椒炒江水豆腐,青菜炒土豬肉。兩個饅頭,一碗米飯。
簡單的兩個家常菜,擺上桌也不怎麼起眼,倒也乾乾凈凈,清清爽爽。習慣了旅途生活的我們沒有多少講究,拿筷子夾菜一嚼,不一樣的滿口香啊,連我那還算矜持的老婆都忍不住驚叫嘆好。豆腐松軟清香透著甜味,辣椒清清脆脆。青菜翠綠,土豬肉肥瘦相間滿口流油又有嚼勁。平平常常的兩個農家菜讓我兩個大呼小叫,胖嫂笑吟吟說到,嘗嘗自己蒸的饅頭可吃著順口。從小到大吃慣了山東大饅頭的我從心裡是不屑一顧的,哪裡的饅頭也不如老家的香啊。啃了一口饅頭後我沒有爭論的理由了,胖嫂蒸的饅頭鬆鬆軟軟有嚼勁,真跟老家的不是一個味,透著淡淡的麥香……
胖嫂說話實在:「不是我的廚藝好,是我們這里的嘉陵江水好啊,出了秦嶺就做不出這個味了」。
是啊,金山銀山比不上綠水青山。等到我們把全國的環境都治理好了,走遍全國,相信哪都能吃到這些正經味道的飯菜的。
本來說好第二天晚飯過來吃胖嫂做的麻辣江水魚的,可是身不由己,沒有成行。
也不知道那天胖嫂幫我們准備好江水魚了沒,廣告牌子上的電話號碼也沒有打通,感覺對不住胖嫂娘倆了。
為了吃嘉陵江魚,為了跟胖嫂爽約,我今年再進一次秦嶺,再去找胖嫂,吃一頓滿口清、香,感覺特爽的胖嫂小吃。
近幾年,參加自駕游吃住過不少農家民宿,旅行途中在哪裡吃飯是家常便飯,就地取材,碰到啥吃啥,吃過農家飯真的不少,江西井岡山的南瓜湯紅米飯,安徽大別山的竹筍炒肉片,河南新鄉的大面饃,東北的翠花上酸菜,山東沂蒙山的煎餅卷鹽豆等,感覺最好的,最舒服還是在山東台兒庄吃過的「木柴燉燒老公雞」,這地與江蘇邳州、徐州賈汪交界,來去方便,印象特別深刻,比安徽肖縣的「蘑菇燉公雞」好吃多了。
徐州人喜歡把在野外散養的公雞,稱為「打野公雞」,而邳州北部靠近魯南地區的人,習慣把這類雞叫作「散步公雞」,老公是東北人的虹妹說,東北人叫「溜彎公雞」,說明不是圈養的。
在一農家小院內,支起了大鐵鍋,用木柴燒火,把兩只四五斤重的老公雞一起燉了,老闆是廚師出身。這次他親自做菜,燒制老公雞除了用鹽,一點蘿卜外,其他輔料一律不用,滿院彌散著濃濃的香味,炊煙通過煙筒向上飄起,我們雖然未把公雞吃到嘴,可去的友人都說:「散步公雞」肯定好吃,這么多也吃不了,別的菜不要點了,突出重點嘛。
忙乎了一番,快13點了,大夥進屋吃飯,桌上有一大盆野兔、據說是飯店從私人手中購買的,兩大盆老公雞,還自製微山湖咸鴨蛋,另上一大盆當地有名的水豆腐,沾上自製紅、綠辣椒醬,加上花生米幾個小菜,足也。菜品雖不多,數量卻很大,最受歡迎是老公雞及野兔,中午不能喝酒,還要趕路,10多個人放開肚皮吃菜,也沒有吃完。大夥你一言我一語說道,地道的魯南農家土菜真有味道,貨真價實,比在大飯店吃飯舒服多了。
中午吃的很多,晚飯時,我回到了家,彷彿吃「散步公雞」美味感覺還沒有消退,晚飯的最愛只能是喝些稀飯加上鹹菜了。
臨沂的煎餅果子
魚火鍋
這個題目非常期待回答,這次剛剛結束了一次旅途,農家飯以前給我的感覺是貴,味道不一定會習慣, 不過這次在神農架坪遷古鎮哪裡吃到了一家非常棒的農家菜。菜份量足,而且老闆人真的非常熱情,本來買的優惠券是不能用的,但是她卻直接讓我用了,說沒事,她還給醫務人員減免了200元一頓飯呢,菜色口味非常好,而且口味並不是很閑,算是比較 健康 了。後面一張吃的太入味了,忘記拍照了,吃了一半才想起來。
這個問題一下勾起了我的回憶,旅行途中,農家飯,這是多麼美好和愜意啊!
記得那年我跟三個好友自駕游去廣東開平,為的就是去看那裡非常有名的「碉樓」,就是拍攝電影《讓子彈飛》的取景地,當然這部電影很有名,大家都知道的,您好的主要明星有,周潤發,葛優,姜文等,電影中有很多鏡頭都有開平碉樓,所以我們幾人特意去看,碉樓的神奇,田間風光咱不做重點介紹,逛到中午我們都餓了,附近又沒有飯店!後來沒辦法硬著頭皮去問一個農戶的阿姨她家賣飯不?沒想到阿姨說她家賣!這下我們有吃的了!
我記得我們點了兩個廣東小炒,是啥我不記得了,但是主食我終生難忘,那就是一大盆黃鱔炒飯,這黃鱔炒飯是真香啊,我親眼目睹阿姨從水缸里把鮮活的黃鱔抓出來,用小鐵釘把頭釘在木板上,用小刀宰殺黃鱔,去皮片肉,那真是新鮮啊!
吃飯的過程中我問阿姨,讓子彈飛是在這拍的嗎?她說「是啊」,我又問,你見過周潤發,葛優他們嗎?阿姨笑著說「當然見過,他們天天中午在我家吃飯,也坐在你們坐的這張大圓桌上」,阿姨還說,我坐的位置就是發哥每天坐的位置,說他們每天坐那都是固定的!我這個開心啊,坐在發哥坐過的椅子上!
現在想起來還有些激動,因為那香香的黃鱔炒飯,因為發哥跟我共同坐過的椅子!
沒有最好吃的,只有更好吃的,這要在特定的時期,特殊的 情感 ,特殊的環境下所體會到的美味滿足感,就像朱元璋在宮里喝的金針白玉湯和在落難時在路上喝的感覺一樣,所以才有了家鄉的味道,和媽媽的味道,漂泊在外的遊子啊!歸來吧!
旅行途中我吃過終身難忘的飯菜。十五年前,我們單位組織去南京 旅遊 ,晚上住在軍區招待所。也許是遊了一天累了餓了,軍區食堂的大蒜泥炒空心菜特別好吃,至今余香未了。回來後,我經常模仿那裡的做法,卻怎麼也找不到那次吃過的味道。也許和乾坤下江南一樣吧。因為又累又餓,吃了農家阿婆的白菜豆腐湯,居然說是美味佳餚,回來後,竟然因為御用廚師做不出一樣的味道被乾隆處死。可見,旅途中的農家飯還真是好吃,難忘。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城明清古街延壽烏飯
糯米糕
❹ 煎餅果子好吃嗎
煎餅果子挺好吃的,配菜豐富,面餅有嚼勁,很多人早飯會選擇煎餅果子。
❺ 煎餅是哪裡的特產
蘇省北部、山東全省除膠東以外普遍食用煎餅,特別是在新沂、贛榆、邳州、臨沂、泰安、萊蕪、日照、徐州、宿遷、棗庄、濟寧、淄博沂源縣一帶有以煎餅為主食的傳統,而膠東以玉米餅子、餑餑為主食。90年代後,臨沂等地的移民把煎餅帶到了膠東。天津的「煎餅果子」多以綠豆面製作而成,口感香滑酥脆、不粘牙,在天津的外國友人對天津煎餅評價甚高。北京地區近幾年流行的《一品酥脆煎餅》是由雜糧製作,主要以脆為主,各種口味,具有一定特色。
❻ 煎餅果子到底是哪的特產
煎餅果子是天津的特產,果子就是天津河北一帶油條的方言。在我的認知里,傳統的煎餅果子是不放薄脆的,就是油條,而且早先天津的煎餅果子都是一個煎餅攤兒守著一個炸油條的攤兒,攤煎餅的不自己准備油條,都是攤一個煎餅從旁邊的油條攤兒拿現出鍋的油條放里邊,而且大部分去攤煎餅的人都自己准備油條。我們老家的煎餅攤還會配有一種吃的就是大餅雞蛋,家常餅切成三角狀卷上小蔥攤出來的雞蛋再抹上醬也特別好吃。
作為一個北京人,我知道的煎餅果子發源地是在天津。
但是,京津兩地壓根兒就不分家。
所以,在北京,天津的吃食也是都有的。
包括現在,您在北京也能找到天津麻花,天津炸糕,皮糖。。。
當然,也包括很多家的天津狗不理風味的包子。
這個煎餅果子,去天津的時候,在天津的胡同里也吃過的,那才是正宗的。
人家是裹的油條,現炸出來的油條,切成兩半兒,裹得面也有講究,成分咱不太懂,反正比現而今在北京街面兒上賣的面要好吃。
而且,我記得人家刷的醬里有醬豆腐。
味道很好,面絕對不會粘牙,油條也勁道。
當然,也有薄篦兒,可人家的薄篦兒肯定是自己炸的,絕對是酥脆的。
反正對天津的煎餅印象深刻。
現而今北京街頭的就不敢恭維了,說實話,沒有正宗的。
大多都是瞎弄,也不知道是哪裡的技術,說天津的不像,說北京的還不夠丟人的呢。
居然,就這樣的還分成了兩派呢,一派叫做白面的,一派叫做山東大煎餅,雜面的。
我真不知道,山東的煎餅怎麼就成了這樣。
這難道是一種變異,科學實驗嗎?
其實,就是一個原因,這玩意不掙錢了,北京人以前會做的,都不做了。
以前會做的都是和天津人學的,現在街頭的都是跟安徽人學的,您說能一樣嗎?
目前,有一個還算吃得過去的,就是北京友誼醫院門口那位白毛老哥。
攤位不確定,有時候路北,有時候路南。
為什麼嘛,瞧您問的,不是要看陰涼在哪嘛!
煎餅果子是天津的特產。
煎餅果子(煎餅果子)一般指煎餅餜子
煎餅餜子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天津人、河北人把其作為早點。由綠豆面薄餅,生菜,雞蛋,還有餜子(油條)或者薄脆的「餜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
(6)邳州煎餅果子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煎餅果子的 歷史
煎餅果子在天津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 歷史 了。據說最初是由一位山東人首創。開始的時候,可不是現在的這種形式和味道。只不過是一張山東大煎餅卷上一棵油條和大蔥而已。後來,隨著不斷的改進和提高,又經過了上百年的演變,最終形成了風靡天津大街小巷、深受人們歡迎的小吃品種。
煎餅果子作為早餐比較方便、熱乎,近年來開始在北方各城市流行,北京是從80年代才開始從天津引進。
煎餅和餜子都不是天津特產,但煎餅餜子是。
應該算是天津的,應該是從山東煎餅改良來的
天津,沒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