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宜州美食一條街地址在哪裡
河池市宜州區中國農業銀行懷遠分理西南側110米
B. 廣西河池有什麼好吃的推薦一下
屬於河池的特色小吃是這些.
宜州冷盤啊~牛肉干!
環江香豬,巴馬的玉米鍋巴,羅城野生毛葡萄酒,龍灘珍珠李,龍捧紅豆腐.六龍茶,丹泉酒.
河池特色食物很少,但是雜合百家,一般都吃出了自己的特色風味,雖然名字都沿用了其他地方的,可是吃過的人就知道味道不同的啦。
1.烤類食品
代表物當然是烤魚。但是在短時間內風靡河池。材料一般選用鯉魚或羅非魚。配料有黃豆,韭菜,蕨菜,魚腥草。夜市裡很紅火的一類。當然還有烤貝,烤排骨等。
2.鹵味食品
金城江人一般都會知道,鐵路的鴨腳味道極為特別。與其他類鹵味的味道不同,這個鴨腳咬起來感覺脆,而且味道已經滲入鴨骨頭里。其他類鹵味都和一般都沒有什麼區別。
3.涼拌食品
宜州的冷盤遠近馳名。尤其是在夏天,冰爽的味道,在配上酸辣味道,很有口感。品種有很多種,例如蘿卜,涼皮,海蜇,海帶,魚腥草,豆腐皮,木耳……
4.粉類食品
煮粉,小小的鍋爐里,加上各種配菜(蔥花,酸菜,蘿卜干,海帶,蕨菜,辣椒,豆芽,青菜)煮。主要的是味道,粉有種鮮味。
螺絲粉,柳州螺絲粉一般會用螺絲湯做主湯,加少量豆腐皮。可是河池的會選用辣椒湯做主湯,加入豆腐皮,豆腐B,黃花菜,再配上多種配料。然後味道的話,比較辣。
桂林米粉,不再是以清淡簡單為主,更多的是配料雜和。由於配料多了,所以粉味也改變了。吃粉和吃配料可以講是分半。相同的是同樣用燙粉而已。
5.粉蒸肉
用當地特質的味精粉,混合肉來煮,很美味的!
6.飯團
超好吃!它的店在新華書店下面。
希望以上建議有助於解決親的問題,謝謝。
C. 河池有哪些地道小吃
生炒牛雜
生炒牛雜系採用牛肉及牛身上的各個部位烹飪製作而成,味道鮮美爽口,是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河池 美食 ,十分值得一嘗。來過河池,吃過生炒牛雜的朋友都十分喜愛該菜,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生炒牛雜一直作為廣西的特色菜而廣受歡迎。
毛南燒豆腐
毛南燒豆腐是廣西河池地區少數民族毛南族的特色飲食,簡單質朴,但不失美味。
毛南燒豆腐以水豆腐、魚茸、蛋清、大白菜絲、粉絲、冬菇 等為原料,經過烹飪製作燒制而成,成菜後的毛南燒豆腐色澤金黃,豆瘸滑嫩,口感極佳。
巴馬烤香豬
廣西河池的巴馬縣長久以來一直有著「世界長壽之鄉」的美稱,巴馬烤香豬即是該地的一道美味特色菜餚。巴馬烤香豬以當地土生土長的香豬為主要食材,通過腌制、爐烤,加上配餐佐料製作烹飪而成,成菜後色澤美味,肉質鮮嫩,口感十分好,非常值得一嘗。
火麻雞湯
火麻雞湯系採用正宗的山雞為原料,味道鮮美的同時,還富含大量的營養元素,讓人們在享受 美食 的同時,增加自身營養。雞肉鮮嫩,具有極高的食療保健和滋補作用。
南丹糖糕粑
南丹糖糕粑是河池有名的小吃。系採用糯米製作而成,味道十分美味,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品嘗一下。
東蘭香煎豬肝肉
東蘭香煎豬肝肉以豬肝為主要原料,經過與其他配料煎炒烹飪而成,成菜後的東蘭香煎豬肝肉味道香辣,讓人吃後回味無窮。
(GSJ)
1.巴馬香豬
巴馬香豬性野早熟,外貌清秀,體型矮、小、短、圓;飼養粗放,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成年最大個體45KG左右。巴馬香豬舉世聞名,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豐富,勝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 巴馬香豬源產於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
2.龍捧·紅豆腐
龍捧(bóng)·紅豆腐在壯鄉,不論是豬、牛、羊等家畜以及雞、鴨、鵝等家畜的鮮血都被視為美味佳餚,備受人們青睞。宜州人自古以來對血不直呼其名,而稱「紅」,如牛紅、豬紅,雞紅、鴨紅。民間還有傳說:「『紅』可以『絞灰塵』。從事灰塵作業的人必需經常吃它,幫『絞』肚裡的灰塵。」這種祖傳的「食療法」,更增加了人們對動物血的興趣,促使了它的身價倍增。宜州人吃動物血的吃法多種多樣。最為常見的有「紅豆腐」。
3.豆腐瑤
豆腐瑤當你走進宜州,無論去到哪個鄉哪個村,尤其是到遠離圩市的峒場人家作客,熱情好客的山裡壯家人,都會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滿桌豐盛的菜餚中,還有一隻大品碗裝的「糊糊」,淡黃色的糊里,碧綠的菜葉上凝結著一朵朵、一串串「戀枝不舍的桂花」。這碗「糊糊」,壯家人叫它「豆腐瑤」。由於漢、壯語言的語序有別,城裡人稱為「瑤豆腐」,即是「瑤家人的豆腐」。
4.五彩香糯飯
五彩香糯飯每年的農歷三月末至四月初八,每天清晨,宜州市的城北、城南各個農貿集市上,都有人挑著一擔擔紅藍草、楓樹葉以及紮成一小把一小把的黃蔓花擺賣。買的人很多,大多都是家庭主婦圍著擔子認真地挑選,為宜州早市增加了又一幅壯鄉風情畫。年青人不知這些野花野草的用途,好奇的上去請教阿姨、奶奶,得到的回答只是「蒸糯米飯」四個字。如何蒸,他(她)們就不得而知了。
5.宜州粽
宜州粽粽子是我國的傳統 美食 ,尤其是五月端午,更是不可少的應節食品。宜州人不叫粽子而叫粽粑,製作過程叫「包粽粑」。包粽子並不復雜。選用黏性大的「大糯米」,用鹼砂水洗浸後濾干,然後用新鮮的竹葉把糯米及餡心包裹成各種不同外型的「包」,就是粽子。餡心最簡便的是裹了五香粉的一小塊豬腰方肉;稍微講究的還加入花生、綠豆、板粟、蓮子、白果、紅棗、臘鴨、雞絲。
6.瑤寨五香熏魚
瑤寨五香熏魚「五香熏魚」是弄場瑤家傳統的腌制魚,是一種專門用來招待貴客的奇特菜餚。客人光臨,朴實好客的主人從小缸中撿出一兩尾沾滿糟辣碴子,帶著濃郁的姜、蒜、酒、芬芳的金黃魚干。上桌後,主人從廚房裡拿來刀子和砧板,切掉魚的頭尾,然後按幾人共桌(連主人在內),每人一份切成數塊,送到各人的碗里讓客人品嘗。因為魚肉已經是熟的,不需再煮,可直接人口。
7.豆腐圓
豆腐圓鳳山縣巴馬盤陽河的發源地,其境內三門海壽源洞是盤陽河的源頭。在鳳山的壯家,每逢佳節或者婚宴,都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佳餚,那就是壯家豆腐圓。它形似桔子,象徵吉慶團圓。做法:原料是水豆腐,但做水豆腐的工序卻及為復雜,頗為講究。水豆腐必須是手工製作,用石膏點鹵,這樣做出的豆腐有一股清香且嫩滑,機制的水豆腐是做不好豆腐圓的。
8.南瓜花釀
南瓜花釀製作方法:1、取南瓜花一把,去掉裡面的花蕊,剝掉花柄帶毛的表皮,洗凈(注意:花朵應保持完好無損);2、制餡,花釀的餡料和做豆腐圓的餡料做一樣,即:肥瘦相間的豬肉、韭菜、花生米剁碎,加適量的鹽、雞精、豆腐乳一塊。但我媽做花釀餡料的方法是加一塊水豆腐泮餡,這樣做出的花釀才好吃。3、將餡料灌入花朵中,注意:餡料不要灌得太滿,以免煮的時候花朵破裂。餡料灌好後將花瓣收攏,用一根剝凈的花柄插入收攏花瓣的頂端,後或蒸或煮。
9.渣豆腐
渣豆腐每逢夏季,走進鳳山的漢家瑤寨,在餐桌上會看到一道菜羹,那是人們常吃的長壽綠色食品-瑤豆腐也叫渣豆腐。其做法是:1、將嫩黃豆(青豆)一兩碗打磨成豆漿(渣),然後煮半鍋水,待水開後將豆漿(渣)倒入鍋中並不停地攪拌,等到豆漿煮沸後滴入約兩匙羹的米醋2、取一嫩南瓜黃瓜各一個切成絲、南瓜苗剝好洗凈、番茄切成丁;3、將南瓜、黃瓜絲、瓜苗番茄丁倒入鍋中與豆渣一起煮,再加入火麻羹煮熟後盛入碗中。
10.豬龍碰
豬龍碰原料:豬小腸、豬血、大米飯、玉米粉、花生仁、鹽、油、五香粉等。製法:將小腸洗凈備用,花生仁炒熟搗碎,然後與豬血、大米飯、玉米粉炒熟、油鹽適量拌勻成爛泥狀(不要過烯爛),灌輸入腸內並壓緊壓實,紮好兩頭,放入鍋里文火煮熟即成。豬龍碰撈出水後即可食用,亦可再次入油鍋炸至表皮稍黃,出鍋切塊上桌當主食,這樣吃起來更加香脆可口。
#河池# 美食 #特色
第一,金城江鴨把。
口感豐富,本地特色。
第二,宜州烤魚。
配料豐富,肉一半,菜一半,還可以加米粉。
第三,宜州紅蘭米酒。
用植物紅蘭和米酒一起釀造,口味甘甜而獨特。
第四,東蘭豬,羊活血。
活血,就問你敢不敢?狼兵粗狂氣質的來源之一。
第五,都安羊癟。
據說還可以壯陽,要不要嘗試一下?
第六,宜州大刀割肉煮粉。
煮粉就是講究一個鮮字!當場割豬肉當場煮。
豬肝粉腸一起,還有魚腥草不可缺少,特別爽。
第七,巴馬香豬。
肉質香,特有珍貴品種。
第八,宜州什錦菜。
下飯佳品。
第九,宜州涼拌菜,涼拌粉。
價格親民,品種多樣。
第十,宜州牛肉條。
富有嚼勁,回味十足。
第十一,都安高嶺酸。
酸酸甜甜,爆贊 !
第十二,巴馬長壽食品,比如粗糧,火麻湯,油魚,油茶。
延年益壽。
第十三,宜州香粽。
有肉,板栗,綠豆,花生,爆贊!
暫時想到這么多了,歡迎補充。
你好,個人認為,說到河池的地道小吃,就不能不說一下河池的燒烤了!
河池的燒烤最近可以說是名聲大振,風靡廣西,各種金城江風味燒烤、宜州果醬燒烤,在南寧開了許多家,很多從來沒有吃過河池燒烤的南寧人都驚了:世界上竟然有刷果醬的燒烤!味道竟然是酸甜的,而且竟然還意外的合適!
是的,很多外省的燒烤都是只加孜然醬油蚝油辣椒粉的,個人覺得這種燒烤雖然鹹味是夠了,但是沒有什麼別的味道,可以說是很單調的一種燒烤。然而河池燒烤的味道非常豐富,一串牛肉上灑滿了果醬芝麻燒烤醬辣椒粉,果醬是酸酸甜甜的,配上大塊大塊的肉,好吃不膩!
而你如果吃過正宗的河池烤魚,你會發現廣西竟然有料如此足、如此大條的烤魚,魚腥草、酸蘿卜、韭菜、豆芽、蒜姜、泡菜、豆角把整條烤魚淹沒,調的醬汁非常濃郁,整條魚不管是魚腩、魚背、魚皮、魚肚、魚頭、魚尾都非常進味,感覺一大盆兩個人完全吃不完。
D. 宜州好吃的「龍崩」學名什麼,書面語怎麼講
血腸,很多都這么說的。
E. 宜州哪一家的腸粉最好吃
宜州腸粉最好吃的店鋪是牙寶記腸粉店,詳細地址河池市宜州區北牙瑤族鄉文化路43號。
F. 河池宜州美食街怎麼走
河池宜州美食街走的路線:以自身為例,2022年12月27日位於河池宜州站,
1、從河池宜州站向西南方向出發,行駛170米,右轉;
2、然後行駛50米,左轉進入中山大道;
3、最後沿中山大道行駛650米,右轉進入河池宜州美食街。
G. 宜州有什麼旅遊景點呢
一、程陽八寨
在柳州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柳侯祠主要是為了紀念唐朝柳宗元而建,外觀很有特色,裡面集中展示了和柳宗元的一生相關歷史文物及資料,是個歷史氛圍很濃厚的點。
H. 廣西39個縣市最特色美食大搜羅,看看你吃過幾個
西林縣----白軌麻鴨
中國沙糖桔之鄉--西林,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旅遊資源豐富,有萬峰湖景區,八萬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勞岑氏建築群、古商埠達下、古鎮火柴等,還有古句町國古跡銅棺、銅鼓古跡銅棺、銅鼓等人文景觀。
樂業縣 ----野生刺梨
樂業,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位於廣西西北部,居住著壯、漢、瑤、苗、布依、彝、仫佬、仡佬、京、水、侗等11個民族,其中壯族佔50%,漢族佔48%,其他少數民族佔2%。
凌雲縣---白毫茶
凌雲縣百歲以上壽星有365人,高過世界長壽區認定標准占人口的比例,是中國首個「全國異地長壽養老養生基地」,先後獲得了「中國名茶之鄉」、「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國重點產茶縣」、「國家西部地區教育『兩基』攻堅先進縣」、「廣西衛生縣城」等國家、省部級榮譽稱號。
蒼梧縣---六堡茶
蒼梧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是著名黑茶六堡茶的原產地。榮膺「全國科技興林示範縣」、"八大產脂縣之一"、「全國詩詞之鄉」和「全國初級電氣化縣」等稱號;縣內有石橋龍岩名勝風景區和爽島民俗風情旅遊區等旅遊景點。
巴馬縣---巴馬香豬
巴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顯得很珍貴。據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巴百歲以上壽星占人口的比例之高都世界五個長壽區之首。巴馬是「中國香豬之鄉」。2005年,巴馬香豬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田林縣---八渡筍
田林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所轄的一個縣,是廣西土地面積第一大縣。位於廣西西北部,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區。聚居著壯、漢、瑤、苗、彝、布依等11個民族,總人口28萬。 2015年,田林縣城總面積達4.96平方千米。
都安縣---都安山羊
都安瑤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是全國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縣城奇峰異洞,岩溶景觀,全國遐邇聞名。都安是中國都安山羊之鄉、中國竹藤草芒編織工藝品之鄉和中國野生山葡萄紅酒基地。
羅城縣---野生毛葡萄酒
羅城縣,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傳說因四周群峰環繞,羅列如城而得名;又傳因縣城建於先之羅義村,遂定名羅城。羅城被稱為廣西「有色金屬之鄉」、「廣西煤炭之鄉」,中國野生毛葡萄之鄉。
三江縣---荷花鯉
三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屬於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著名景點有:石門沖自然生態景區、程陽八寨景區、丹洲景區等。
環江縣---香鴨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廣西西北部,廣西第三林業大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全國綠化模範縣,境內有九萬山久仁和木論喀斯特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西第二大文雅天坑群,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環江還是「全國蘭花之鄉」。
上林縣---黑豆豬腳煲
上林縣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 是大南寧經濟圈的重要一員,被人們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的「後花園」。中國老年學會2012年12月28日正式向廣西上林縣授予「中國長壽之鄉·廣西上林」牌匾和證書。
隆林縣---黑米棕
隆林各族自治縣是廣西僅有的2個各族自治縣之一和百色市12個縣(區)中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1997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革命老區;是電站庫區,「九五」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和平班水電站就在隆林境內建設。
馬山縣---黑山羊
馬山縣位於廣西中部,地處紅水河中段南岸,大明山北麓。駱越長壽之鄉。全縣現轄7個鎮4個鄉,145個村,6個社區,總人口51萬人,有壯、漢、瑤等9個民族,總面積236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區。
忻城縣---乳鴿酒
忻城縣原屬柳州地區管轄的縣份,2002年12月28日起屬新成立的來賓市管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物產豐富。是一座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除壯族外,還居住著漢、瑤、仫佬、苗、回、滿等15個民族, 其中壯族人口佔92.8﹪。
天等縣--指天辣
天等縣地處桂西南,屬廣西崇左市。1952年由鎮向縣、龍茗縣合並為鎮都縣,1957年改天等縣,即壯語Hin daengj的音譯,意為聳立的石頭。
富川縣---富川臍橙
富川瑤族自治縣種植的水果、糧食,養殖的畜禽、淡水魚遠銷歐、美、亞。其中最著名的是富川水牛、蜜棗、臍橙、銀魚、桂花魚被列為廣西基地縣,臍橙獲中國同類產品金獎。富川瑤族自治縣擁有「富川八景」、「古明城」、「靈溪廟」等旅遊景點,被譽為「小桂林」。
隆安縣---粉蒸肉
隆安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代管縣,是大西南鐵路、公路、水路的重要交通樞紐。面積2277平方公里,人口40.53萬,有壯、漢、苗、瑤等13個民族。
天峨縣---六畫山雞
天峨縣是廣西林業重點縣,素有「森林王國」、「綠色寶庫」之稱。龍灘水電站座落在距縣城15公里處,被譽為「西南水電之都」。天峨縣是著名的 「中國山雞之鄉」、「中國油桐之鄉」和「中國金花茶之鄉」、「廣西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廣西內陸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
融安縣---金桔
融安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旅遊景區有紅茶溝國家森林公園、大洲風景區等。農副名產有金桔、沙田柚、羅漢果、香菌、頭菜等,金桔是全國著名特產。有目前廣西保存最完好的騎樓街,素有「小柳州」之美稱。
宜州市
宜州,位於廣西中部偏北,隸屬河池市,是著名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是一座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更是一座擁有21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宜州是「全國文化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遊名城,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明星城市和中國最具有民俗特色旅遊目的地。
靖西市---大果山楂
靖西市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代管的縣級市,是全國典型的壯族人口聚居地。境內以溶蝕高原地貌為主,山明、水秀,以奇峰異洞、四季如春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又有山水「小桂林」之譽,是旅遊、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勝地。
鹿寨縣--- 椪柑
鹿寨縣位於廣西中部,柳州市東南部,有壯、漢、苗、瑤、回等18個民族。鹿寨的導江上龍橙為古代貢品,鹿寨碰柑於1994年和1997年兩度獲得國家農業博覽會金獎,享譽國內。
靈川縣---狗肉
靈川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的轄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桂林市東北部,東、南、西三面環抱世界風景名城桂林市,為歷代「楚粵往來之要沖」;境內氣候適宜,特產豐富,是廣西重要的商品糧、柑桔、毛竹生產基地,素以「地靈人傑山川秀,物華天寶五穀豐」而著稱於世。
田東縣---芒果
田東縣位於廣西西部,地處右江河谷腹部,地處右江盆地腹部,右江河從西至東貫穿其中,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境域版圖頗似一隻巨大的芒果。
扶綏縣
扶綏縣,隸屬於崇左市,有「五鄉之城」。「上龍之鄉」、「白頭葉猴之鄉」、「甘蔗之鄉」、「劍麻之鄉」、「瓜菜之鄉」的美譽,擁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先後榮獲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等榮譽稱號。
興安縣---桂林米粉
興安,位於廣西東北部的湘桂走廊,屬桂林市轄縣,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的所在地,自古以來即是楚越文化交匯之區。
荔浦縣
荔浦縣,隸屬於桂林市,荔浦縣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邑。是享譽中國的南方食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木衣架出口生產基地,榮獲「中國衣架之都」稱號。荔浦是「文場」戲劇的發源地之一,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曲藝之鄉」稱號。
全州縣---紅油米粉
全州縣是桂林市轄縣,歷史文化悠久,以「地靈人傑川秀,物華天寶五穀豐」而著稱於世,是桂林市行政區規劃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是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又是桂北湘南的物資集散中心,是「中國金槐之鄉」。
容 縣---沙田柚
容縣古稱容州,玉林市轄縣,是楊貴妃的故鄉、沙田柚的原產地,沙田柚居「廣西三寶」之首,古代列為朝廷貢品,容縣也是廣西最大的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萬人。
浦北縣---香蕉
浦北縣隸屬於欽州市,是中國種蕉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縣,被譽為「中國香蕉之鄉」。公路兩旁的山嶺林木茂盛,鬱郁蔥蔥,繼2005年榮獲廣西綠化先進縣後,2006年,又摘取「廣西綠化模範縣」的桂冠。
賓陽縣---酸粉
賓陽縣由南寧市所轄,賓陽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以「百年商埠」聞名於桂中南。
藤 縣
藤縣是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百強縣、全國綠化百佳縣、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商品糧食基地縣、全國十大松脂生產基地縣、全國八角之鄉、玉桂之鄉。
靈山縣
靈山縣隸屬於欽州市,縣城與南寧市、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貴港市六市形成了1個半小時經濟圈,是著名的中國荔枝之鄉、中國奶水牛之鄉、中國養蛇之鄉、中國名茶之鄉。
陸川縣---陸川豬
陸川縣隸屬於玉林市,縣境內因有九洲江、米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陽河和清湖河六條河流而得名。是中國鐵鍋之都、全國最大的小型挖掘機生產出口基地、全國八大良種豬之一陸川豬原產地。
博白縣---京都片皮鴨
博白縣,古稱白州,隸屬於玉林市。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縣,與廣東湛江市以及廣西北海、欽州相鄰,是沿海與內地的交匯點,具有西部的東部、西部的沿海區位優勢,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岑溪縣----三黃雞
岑溪市,位於兩廣交界處,是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和兩廣交流的結合點之一。享有中國花崗岩之都、中國古典三黃雞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玉桂之鄉等的美譽,榮獲中國綠色名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等稱號。
橫 縣---魚生
橫縣著名的的「中國茉莉之鄉」,是典型的農業大縣,是國家商品糧和蔗糖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雙孢蘑菇生產基地、甜玉米生產基地,廣西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之一。
北流市---荔枝
北流市,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中國陶瓷名城」,是廣西第二大僑鄉。
桂平市---綠豆糕
桂平市,別名潯州,是農業重鎮,是廣西第一人口大縣,廣西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內河船舶生產基地、休閑服裝生產基地、黃沙鯊養殖基地和腐竹出口基地,是首個以「佛教文化」為主導的旅遊城市。
I. 家鄉的小吃作文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1
說起家鄉的涼粉,那可謂美食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說到這兒,你一定知道我的家鄉。沒錯,我的家鄉就是涼份粉的「故里」——駐馬店。在家鄉中有好多著名的美食。有黃燜魚、確山風味芋頭糕、烙菜饃、粉漿面條、賈灌湯包、豆渣玉米面餅子,可這些都令人垂涎三尺,也足以讓許多人挪不開腳步了。可是在這些美食中,只有涼粉卻以獨特的形式吸引了我。早晨,我來到一條街。
突然,一陣陣香味就撲鼻而來,我立刻口水「直下三千尺」了。我喊到「來一份涼粉」。我等侍著,只見旁邊的顧客頭也不抬地吸溜吸溜著吃的。我也看著就眼饞。不一會,服務員將剛做好的涼粉端到桌上,白色的涼粉、綠色的黃瓜、紅色的辣椒油、土黃色的豆乾,這簡直是「色香味俱全」。我夾起一片涼粉放在嘴裡,涼盈盈的、美滋滋的,還沒有品出味哧溜一下滑進了嗓子眼裡。我嘗了一口湯,我不由得驚嘆好喝,一股清涼已經傳遍全身。我又挑起一根涼粉放在嘴裡,這一次入口之後,原本看是勁道的粉一下融成了清涼的汁液,滑下食道:「真美味。」不知不覺中,滿滿一小碗涼粉已經見底了,有在一小口吮吸中消失不見了。
可是那個味道還是在我心裡,這個味讓我久久難以忘卻。可能到以後我就可能離開家鄉了,就可能再也嘗不到這個味道了。但是這個味卻讓我深深的難以忘懷。這就是我的家鄉小吃涼粉。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2
我的家鄉是武漢,有好多好多好吃的東西,比如說熱乾麵,豆皮,湯包,鴨脖子……
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小吃,從外地來過武漢的人,他們再次想起武漢,多半是因為想起了武漢的熱乾麵。熱乾麵對武漢人或者在武漢呆過一段時間的朋友以及像我一樣離開了武漢的人來說,不僅是一碗熱乾麵,而是一種思念。
熱乾麵的來歷其實很簡單:大概是30年代,一個為賣涼粉和湯面為生的的武漢人怕沒賣完的面發餿變質,便把面條煮熟了撈起來攤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壺,將麻油灑在其上。第二天,他將這些大致已熟的面條在開水裡燙幾下,放在碗里,加上蔥花等佐料後,結果味道居然十分鮮美。就這樣,他無意中就製作了聞名全國熱乾麵。
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屬於醬汁食品,早起源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近年來風靡全國。醬汁類食品通過多種香料 ,然後經過風干、烤制等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綿等特點,是一道佐酒佳餚。小的時候我怕辣,可又愛吃,所以總是放一碗白開水,涮涮再吃,媽媽總說我浪費了鴨脖子的好滋味。現在我長大了,終於也可以直接拿著鴨脖啃了,吃完看著眼前一堆小細骨頭很有成就感呢!
因為鴨脖子太好吃了,連不愛吃辣的廣州人也接受了它,現在久久鴨脖店在廣州的連鎖店讓我不用回到武漢就可以嘗到鴨脖的好滋味,真是爽啊!
當然武漢的小吃不僅僅是品嘗它的滋味,還有吃它的氣氛,武漢人愛熱鬧,那種大傢伙聚在一起的歡樂氣氛,讓人不由自主就會味口大開。
如果你有空去武漢品嘗美味小吃的話,戶部巷、吉慶街可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地方。寫到這里我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去了!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杭州,那裡的小吃和那裡的山水一樣小巧而秀氣,含有著一份獨特的細膩與清淡。
也許是同姓的原因,在眾多杭州的小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吳山的酥油餅。
還記得兒時的我回杭州,爺爺奶媽的老屋緊臨吳山。每當陪著奶奶在小院里乘涼,總會聽到那帶著濃厚地方口音的吆喝;「酥油餅——又酥又脆的油餅——」接著,我就會嚷嚷著要吃酥油餅。奶奶慈祥地說:「乖娃兒,奶奶給你做,做出來的比賣的還香呢。」
記得當時奶奶擼起袖子,在白色的麻袋中舀出幾勺麵粉,兌上水,便開始揉面。這其實是製作過程中最費力的一步。只見奶奶一手按照著大盆邊緣,一手用力的揉著,抬起、按下、再抬起、再按下……同一個簡單的動作,奶奶重復了不知多少次。即使是冬天,奶奶的鬢角也會緩緩地滾下汗珠。每當這時,我便拿著毛巾,踮著腳尖,輕輕地拭去雙白鬢角的汗滴。奶奶便扭過頭來,慈祥地說:「娃兒也是奶奶的好幫手喲!」我就是那個獲得贊許而歡躍的孩童,蹦著跳著,常常弄了自己一身的麵粉……
隨著金色的餅在油鍋中泛著油泡,輕快的翻轉時,陣陣誘人的噴香鑽入鼻孔。奶奶把第一個餅遞給了我,我歡呼著,顧不上燙就咬了一口:脆而不碎,油而不膩,又香又甜,入口即化。那味道啊,激活了我口中所有的味蕾。我滿足地吃著,奶奶在油鍋前忙碌著還不忘扭頭大聲說:「小心點兒啊,別燙著!」
長大後,我吃過不同的酥油餅,但異地的再好吃,哪有家鄉的味道?餅只是薄薄的一張,但它滿載的,卻是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那好聽的兒化音總是親切輕軟;那秀麗的山水總是旖旎醉人;那可口的小吃總是香甜無比,縈繞在舌尖,久久不肯散去。
歲月的齒輪靜靜地轉動,帶走了時光,卻帶不走我對家鄉的那份深深的依戀,帶不走想起家鄉時,心中溢滿的美好與感動。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4
在我的家鄉贛榆,每到過年的時候,「炒米」是每家每戶必備的一種食品。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餃子之前我們都要先喝一碗又香又甜的「炒米茶」。
每年臘月二十四一過,各家就開始忙著製作「炒米」了。製作「炒米」要精選上等的糯米,先放到水裡浸泡三個小時左右,讓糯米吸足水分,等每一粒糯米都變得光潔圓潤、潔白如玉的時候,把浸泡好的糯米倒人篩子里晾乾,就可以開始炒制了。炒糯米的時候一定要把握火候,切忌用大火,一定要用文火慢慢加熱,大約十幾分鍾以後,就聽見一陣陣「噼里啪啦」的響聲,潔白的糯米開始變得微黃,鍋里飄來一股淡淡的米香。又過了一會兒,「噼里啪啦」的響聲越來越密集,糯米的顏色由微黃變成深黃,香味也越來越濃。等到糯米爆破的聲音越來越弱,直到消失,整鍋的糯米都變成了金黃色,濃濃的香味彌漫開來,「炒米」就算是製作好了。這時,一旁早已迫不及待的孩子就會撲過來,抓起一把「炒米」就往嘴裡塞,即使被燙得齜牙咧嘴也不肯鬆口,常常被大人一頓呵斥……
「炒米」最常見的吃法是製作「炒米茶」。「炒米茶」是用「炒米」加水熬制而成的,臨喝之前加上幾匙白糖,味道香甜可口,沁人心脾。套用一句古人的話說:「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炒米茶」不但潤肺解渴,增強食慾,更象徵著人們來年的生活甜甜美美!
用糖稀加「炒米」調製成的「炒米糕」,也別有風味。「炒米糕」吃起來又香又甜又脆,滿口留香,讓人回味無窮,特別適合孩子們的胃口。
一年更新時,又聞「炒米」香。那濃濃的香味,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5
福建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小吃,其中福州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都」,每一樣都擁有自己的忠實粉絲。
其中最著名的「擔仔面」,簡單的面條加上鮮甜的湯頭和肉燥,一個最平民的佳餚,傳遞出無可取代的人間美味,讓大家意猶未盡,贊不絕口,儼然變成府城的小吃之王了。
還有外國人最討厭的「臭豆腐」,又臭又脆的口感,配上泡菜真是可口又美味,真搞不懂真的那麼難聞嗎?還好老外不愛,我就可以一人獨享了。
我個人最鍾愛的小吃,就是舉世無雙的「本土咸酥雞」,這個無敵的小吃,從油鍋里起鍋後,灑上胡椒,不用復雜的醬汁,一口咬下,就是許多人嘖嘖稱奇的美食了,我就喜歡這種不羅嗦的原味,直接征服的我的味蕾,讓我心甘情願的臣服。
另外最獨特小吃就是「棺材板」了,內餡有甜有咸,配上濃湯加土司,不僅巧思無限,更是美味無比。
福州的小吃百百款,每一樣都是製作者的心血結晶,吃在嘴裡,那滿滿的幸福感,傳承著只有小吃才有的執著,我就是愛家鄉,就是愛小吃啦!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6
說到家鄉的小吃,最讓我垂涎三尺的還是那圓圓的、扁扁的麥鼓頭。
記得那時候,媽媽和奶奶揉粉剁餡,做大麥鼓頭,我就在旁邊幫忙,做小麥鼓頭。那一個個硬幣大的小麥鼓頭,一口一個,也能品出菜癟的香味。
漸漸的,那硬幣大的麥鼓頭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變越大了。每逢媽媽做麥鼓頭,我也摻和著一塊兒做。奶奶將韌白細膩的小麥粉和少許的糯米粉揉成一團,媽媽則忙著炒餡,那剁得細細的菜癟碎、臘肉丁和炊皮,在鍋里翻來覆去,雖然顏色並不好看,聞著卻十分噴香誘人。
先將一塊麥粉搓成球形,再做成一口小碗狀,就可以往裡面夾餡了,用羹勺盛一些菜癟來裝滿「小碗」,然後封住口子,再揉一揉,用木滾棰將它卷得圓圓的、薄薄的,就可以放在平底鍋上烤了。要是稍有不慎卷破了粉團,還可以用筷子蘸一些預備好的粉漿塗在上面。
當鍋燒熱了以後,媽媽就會把火候調小,免得熬糊了麥鼓頭。當軟軟的麥鼓頭變得微黃發硬,臉上冒出一個個黑色的「雀斑」時,再稍烤一會兒就可以出鍋了。若是它像只大青蛙似的鼓起圓溜溜的肚皮,就說明你做麥鼓頭做到家了。
鍋里飄來一陣陣香味,媽媽揭開鍋蓋,只見我做的麥鼓頭像只大皮球似的躺在鍋中,眼看就要炸開了,媽媽忙關了火,取出了麥鼓頭。再瞧瞧另一隻鍋里的麥鼓頭——天哪,一股難聞的焦味竄了出來。放在蒸簾上一看,麥鼓頭已經焦得不成樣了。奶奶笑話道:「怎麼跟包公的臉一樣黑呀!」我插口道:「這是媽媽做的,嘻嘻,還是我的手藝好!」
麥鼓頭做好了,媽媽又泡了些菜湯,我抓了幾個麥鼓頭送去給鄰居們嘗嘗,甭提有多開心了。
寧溪的麥鼓頭,不僅家鄉人對它情有獨鍾,許多外地人也都喜歡帶幾個回去嘗嘗鮮,總讓他們贊不絕口、回味無窮。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7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多種多樣的食品,不同地方的食品有不同的風味。「粽子」就是我家鄉的一種風味小吃。
在我的家鄉宜州市,不管什麼季節,不管大街小巷,你都可以找到賣粽子的攤鋪。粽子一般都是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里彷彿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粽子的味道美極了,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甜而不膩。粽子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
粽子也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一直到今天,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每當逢年過節,奶奶都要親自包粽子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祝福。過年回到老家,我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全家人齊聚一堂,歡聲笑語,那種甜蜜的滋味總會由心底湧出。窗外的大樹也彷彿被這一幅溫馨畫卷所感染,搖動著它那笨拙粗壯的樹枝,緩緩起舞。葉子們輕吻著玻璃,懷著一顆喜悅又急切的心,急切什麼呢?推開玻璃窗,它打著旋兒地飄落在案板上。哦!原來它們也想要一品粽子的香味!只是還未觸及,就被那濃濃的粽香與和睦的氣氛所陶醉了。
我愛家鄉的美味食品——粽子,更愛這濃濃的情意!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在溫嶺,說到溫嶺的風味小吃,有圓圓的青團,長圓筒的食餅筒和年糕,還有黏黏的秈粉糊……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路邊的風味小吃舉不勝舉。不過,我這個「大胃王」卻對青團情有獨鍾。
我總回憶起外婆做的青團,在我的記憶里,外婆做的青團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點心。每當清明節時我就會央求外婆給我做青團。外婆做青團時,我也會拿一小塊面團學外婆的樣子做起來。外婆的手快速地揉著面團,把面團揉成圓球,再用大拇指插入「小圓球」中,快速地邊旋轉邊捏,一下子把面團變得像一個小碗。接著,外婆把炒好的餡均勻地放在面團里,再把面團揉圓。
我照著外婆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揉也揉不圓。外婆看了卻笑著說;「做得真好。」我心想:一定很好吃。我把青團放在盤子里,希望快點蒸好。我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外婆做,外婆的手很靈巧,一下子做了好幾個。
外婆把青團上鍋蒸,我眼巴巴地看著蒸鍋。青團出鍋,我馬上拿起一個吃,哇,香極了。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9
我愛我家鄉的特色小吃,雖然這些特色小吃沒有城市的食物美麗和美味,但它們卻獨有一番風味。
我這個人呀,嘴很饞,每到春天的時候,我就會纏著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到了之後,我保準是第一個下車,但我不是去外婆家,而是用我的「慧眼」地毯式的搜索著我們家鄉的特色小吃。
「唉,我找到了,找到了。」爸爸也來了。我找到一個刺條,便立即摘了下來,咦,上面有個七星瓢蟲,我立刻抓住了它。這個七星瓢蟲「背」著紅紅的「殼」,上面還鑲嵌著許多黑點,兩顆黑黑的眼球鼓得大大的,好像在瞪著我說:「你個壞蛋,快放了我!」忽然,他猛的向上一竄,飛走了,我心想:算了,專心吃我的刺條吧。這個刺條肯定很好吃,皮是青青的,刺是通紅通紅的,顏色很分明。我輕輕地摸了一下它的刺,「呀!」我大叫了一聲,痛死我了,我心想「待會非得好好收拾你不可!」我自言自語道。
我惡狠狠的拔了它的刺,再用力的剝了它的「皮」,露出了它那青綠色的「肉」,它好像忍著疼痛說:「你輕點呀!疼死我了。」我心想:「叫你刺我,我看你還敢不敢了!」我用力的咬了一口,「嗯,真好吃!也不枉費了我辛苦的找你。」
家鄉還有墨綠墨綠的地麥粒,有通紅通紅的烏泡子,有埋得很深很深的雞把薯,還有酸甜可口的馬莧菜……
有一次,我和媽媽冒著火辣辣的太陽去外婆家,一眼就看見菜園里的馬莧菜,田埂上的馬莧菜,過道兩旁的馬莧菜……隨到一處都能聽見,我不禁贊嘆道:「多麼頑強的生命力啊!」於是我和媽媽摘起了馬莧菜。一會兒,我和媽媽早已是收獲多多,但地上的馬莧菜好像是取之不盡似的,依然遍地都是,這狹小的通道已被大量的馬莧菜給覆蓋住了,忽然,我發現一株非常大的馬莧菜,我小心地躲開通道上的馬莧菜,彎下身子,慢慢地伸出手,小心翼翼的用我的指甲掐斷了它的莖,再用手將它捧出,「哇!好大呀!」我和媽媽齊聲叫道,這株馬莧菜的直徑超出了我的想像,可以炒兩碗了。媽媽告訴我:「這馬莧菜是止腹瀉的良葯,特別是曬乾的,泡泡即喝,腹瀉即止。」我好高興,心想:我要找很多很多,送給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
我愛家鄉的特色小吃,她健康,她綠色,她環保,她讓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她給我帶來了無限快樂。
J. 廣西宜州有那一些小吃
我們宜州的小吃很多同時也非常好吃,讓人回味無窮,來到這里一定要嘗嘗,才不會枉此行啊!下面為你一一列出:
牛肉條
馬打滾 (有些地方叫驢打滾)
炒田螺(好久沒得吃了 懷念..)烤魚
我們的粽子都是鹹味的,不像北方有些地方吃甜味的,我們河池的粽子在廣西是出了名的, 裡面有板栗、綠豆、肉、花生之類的,可好吃了....
這是涼棕,淋上自己熬的糖油,夏天吃很爽
艾饃
清明的時候就會有,艾草煮熟剁碎和上糯米粉,裡麵包上芝麻花生炒香磨碎加上白糖的陷,然後上鍋蒸,在下面墊一張芭蕉葉,這樣會更香
卷粉,裡麵包有豆角松,蘿卜干,搗碎的花生,木耳和肉鬆。。。淋上辣椒醬,哇。。。。。
五色飯是三月三必吃的糯米飯,好看也好吃,完全純天然綠色食品。其中黃色的是用黃花,紅的是用的黃姜,黑的用的楓葉,紫紅的是用的紅蘭,幾種植物的顏色來上色的,香噴噴 ~·
吊燒肉(叉燒)
這個是用爐火烤的,不是油炸的,因為佐料里有糖,所以有點甜,很香,很好吃,流口水了吧~~~扣肉
環江烤香豬,環江香豬是長不大的。。。
螺絲粉 有黃花菜,木耳,腐竹,酸豆角,酸筍,花生,比柳州的料還多... 我們的最愛!
豆腐圓
捻子 (桃金娘)
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
小時候喜歡吃,甜甜的,還會染色,吃得手指頭都是紫紫的,還有就是吃多會拉不出噢,大人用它泡酒,這種酒很香的。
【名稱】桑椹
【別名】桑實、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椹子
落葉喬木,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椹沒有成熟之前是青色的,又苦又澀,顏色越深,就越甜,由紅變紫,最後變黑,本品為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而成,形狀像毛毛蟲。成熟的桑椹富含果汁,香甜可口,千萬不要只顧著吃,讓汁水弄到衣服上了,那可是超級難洗的,回去等著讓老媽批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