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端五節有哪些好吃的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端五節有哪些好吃的

發布時間: 2023-01-20 04:57:55

❶ 端午節有什麼好吃的或者特別的粽子推薦

端午節有好多可口的美食呢,下面就讓我這個頂級吃貨來給你介紹一番吧。

再過幾天就到端午節了!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粽子一直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然而,端午節除了粽子,還有其他美食嗎?當然有啦~~~

1、綠豆糕

在我國的浙江一帶,端午節當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綠豆糕。綠豆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腫、明目退翳、美膚養顏之功效,綠豆糕是很好的消暑小食。

馬上就到端午節了,大家不妨多吃這些種端午美食,即順應時令,又美味有營養,還可以寓意順利安康,增添節日氣氛。

❷ 端午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端午節傳統食品有哪些

導讀:端午節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新歷時間一般是六月份,所以這個時候吃的食物都是屬於夏季的食物。那麼,端午節吃什麼傳統食物?端午節有什麼美食呢?想知道端午節傳統食品有哪些,就別錯過我的介紹哦。

端午節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端午節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端午節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端午節吃大蒜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端午節吃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節的必備食品。端午節本身是為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這里不能說一些不吉利的話,所以吃麻糖(麻花)來粘嘴,也是為了祝願我們的生活甜蜜美好。

端午節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端午節吃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省藍田縣的一項傳統習俗,是和掛艾草、包粽子同等重要的講究。端午節當天除了吃粽子,還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黃桂、玫瑰、核桃仁、豬油做成的餡,下油鍋炸。表皮鬆泡,餡心甜美,外形美觀。

端午節吃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殺菌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端午節吃桃、茄子及菜豆

四川俗傳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猜疑保健、長壽。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同樣吃茄子及長豆、桃李等。但這些食物所象徵的意義則或者南人有別。吃子就算是取其長之意,吃李子則代表子孫繁殖,有人而且認為猜疑抗禦中暑。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態就像蛇)。吃茄子則可抗禦蚊子咬(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一ㄠ」,取其諧音)。

端午節吃綠豆糕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端午節當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綠豆糕。它具有形狀規范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的特色。製作綠豆糕的原料有綠豆粉、豌豆粉、黃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熱食物,保肝益腎的消夏小吃。

❸ 端午節吃什麼傳統食品(端午節老傳統別忘記)

端午節老傳統別忘記,吃這3種美食做2件事,寓意:身體安康平安吉祥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叫法很多,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稱是「五月初五」,唐代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別稱,一直延續至今。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也多種多樣,地區的不同,各種習俗也會略有不同。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南北方以秦嶺為分界,習俗上多有不同,我們北方在端午節是一定要吃這3種傳統美食,做這2件事的,寓意著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一起看看都是哪一些吧!與你們的家鄉習俗有沒有不同?

一: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多數地區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除了紀念屈原,也有合家團圓的意思。粽子也有求子的寓意,因為「粽子」諧音「中子」、「眾子」,寓意人丁興旺。又因為粽子「粽」和「中」是諧音,取的是「功名得中」的意思,也寓意著「光宗耀祖」。所以端午節吃粽子一定是少不了的,再忙也別忘記。

二:綠豆糕

在端午節吃粽子,全國各地幾乎沒有例外,不過,端午節的傳統美味,除了粽子,還有綠豆糕。綠豆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綠豆做成的綠豆糕也是口感松軟,非常適合在這個時候吃,再加之「糕」和「高」同音,有積極向上飛黃騰達的寓意,與端午節的粽子連一起又有「高中」的寓意,對於准備趕考的學子來說又是一個的美好祝願。端午節吃完粽子一定要記得吃一塊香甜的綠豆糕哦,孩子在考試中也能高中。

三:艾蒿煮蛋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吃綠豆糕,艾蒿煮蛋也是我們當地必吃的美食,艾蒿是葯食兩用的植物,在這個季節煮蛋吃很有好處。傳統的艾草煮雞蛋,在端午節是一定要吃,據說孩子們吃了在夏天不會被蚊蟲叮咬,祛除五毒。既然好處多多,我們在端午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吃。這三種傳統的美食,再忙也別忘記給家人准備,生活中的儀式感以及美食文化的傳承都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也祝福我們家家戶戶都平安幸福!

端午必須做的2件事:

一:掛艾蒿

在端午節有「端午避五毒」「端午插艾」等說法,所以插艾草就成為了端午節特有的一個習俗,每到端午節,可以說家家戶戶門口都會掛上艾蒿,以防止蚊蟲進家,這個傳統的做法再忙也別忘記。

二:五彩繩

說起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至今不衰。我們當地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在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製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 縷」,「五色絲」、「長命線」等。是端午節一定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情,我們小時候老媽也會給我們手腕腳腕都繫上,寓意著長命百歲美好的願望。

峰兒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