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里蘭卡在哪
錫蘭島(1975年恢復其古代名稱斯里蘭卡)與印度南端之間僅隔約20英里寬的淺水保克海峽,目力可及,海峽中有幾個孤立的小島。然而這兩個國家在政治上一直是相互獨立的。盡管錫蘭發展了自己的獨特文化,並且具有獨立的身份意識,但它無疑仍是較大的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公元前6世紀的某個時候,一位講梵語或雅利安語的君主維闍耶帶領大隊隨從,由印度西北部航海到達錫蘭並建立了一個王國。印度商人很可能更早就到了錫蘭並在那裡定居,但我們沒有這種早期接觸的記載。維闍耶的隨從們自稱僧伽羅人(「獅人」),後來成了錫蘭的主要民族。僧伽羅也是他們所講的一種與北印度諸語種有關的印-歐語的名稱。他們帶來的不光是讀寫能力、書寫體系和吠陀晚期北印度的宗教,而且還有該文化很多其他成分和技術,包括水稻灌溉和培植知識。他們可能很快就聯合並同化了從孟加拉來的第二批移居者。盡管起初幾個世紀里,僧伽羅人曾經與尚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技術遠遠落後的原住民維達人相互通婚,但前者不久後就排擠了後者,極少數倖存維達人現在仍生活在偏遠的叢林中。到公元1世紀以及其後幾個世紀中,僧伽羅人建立了人工灌溉的粗放型水稻農業體系,人口主要集中在島的北半部,首都在阿努拉德普勒,並興建了第二個中心城市波隆納魯沃。這個地區就是所謂的沒有灌溉就不可能有固定耕地農業的錫蘭乾燥區的一部分,它擁有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而幾乎不間斷的強日曬高溫生長期,在人工灌溉條件下,可保證作物高產。那裡,大量雨水集中在季風亞洲東北部冬季的短短三個月期間內,而其餘月份基本上乾旱。僧伽羅王國修建了大型蓄水池來截留冬雨和溪流的水,然後通過復雜的溝渠體系輸送到水稻田。在為數不多但常年不斷的流經該地區的河流上建起了水閘以截水灌溉。乾燥區的人口大大增加,約公元10世紀鼎盛時期的阿努拉德普勒的居民達到了10萬以上,而整個錫蘭的總人口可能達300萬或400萬。正是由於國家通過勞役掌握了如此多的人口,才得以建成和維護了大規模灌溉工程,並在阿努拉德普勒建起了眾多的大宮殿和寺廟。近代以前世界任何地方,都未曾見到過如此密集、技術如此高超的灌溉工程,而這一切靠的是國家保持著對群眾勞動力的支配。阿努拉德普勒的大窣堵波(佛塔);它是在20世紀修復的,它的附近還有許多與它類似的佛塔。(R?Murphry)錫蘭是印度以外第一個接觸到佛教的地區。宗教界有一個傳說,說佛陀的弟子阿難陀本人在佛陀生前親自傳達教義。但在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特派傳教士前往錫蘭和緬甸之前,佛教大概未曾傳到北印度以外,而且肯定未曾傳到錫蘭。阿育王的使者使僧伽羅人很快接受了佛教並保持信仰至今。他們創造了漂亮的印度傳統風格的佛教雕塑和建築,包括世界最大的土堆佛塔(或窣堵波)和佛陀及其弟子們的巨大雕像。阿努拉德普勒的大佛塔比古埃及除一座外的所有金字塔都要大,它周圍數英里范圍內還有許多差不多大的佛塔,以及一大群漂亮的紀念性石頭建築和大浴場。所有這些華麗的建築表明,錫蘭的農業經濟提供了大量穩定的剩餘產品來支付建築及藝術費用,而且還有多餘勞動力投入這些活動。由佛僧編撰並保存下來的古典僧伽羅編年史主要記述了歷代國王的這類虔敬行為,特別是他們修建佛塔或給寺廟資助,這些都間接反應了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總體上的有序狀況。考慮到南印度和錫蘭之間旅行的方便,它們的相互交往可能在公元前5世紀以前就開始了。到基督紀元開始前或更早,錫蘭北端已有南印度達羅毗荼操泰米爾語的人定居,他們帶來了他們自己的使用水井灌溉的農業,他們成了賈夫納半島及緊鄰錫蘭北部的地區的占統治地位的居民,但他們保持著與南印度的文化聯系和印度教。來自南印度的移民持續了幾個世紀,且與僧伽羅人有一定程度的通婚。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這兩大印度移民群體在錫蘭歷史的大部分時期一直共處,但他們的分歧到了1950年代終於演變成訴諸暴力的政治爭端。古錫蘭的藝術:乾燥區南部錫吉里耶要塞岩柱上公元5世紀畫中的美麗仙女正在向地面撒花,這幅畫比同一時期十分類似的大多數印度壁畫保存得較為完好。(Stella Snead/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以阿努拉德普勒為基地的僧伽羅王國時常對其北邊的泰米爾人地區實行壓制,但它又必須保護自己免受大得多的南印度泰米爾族諸王國的間歇性侵襲。當提出王權要求的敵對僧伽羅人與入侵者結成聯盟,尤其是在約公元6世紀之後,這類襲擊往往刺激或加劇了它們之間的內部不和。公元紀年的頭幾個世紀興起於南印度的朱羅帝國,在11世紀發起對錫蘭的特別猛烈的入侵,並在1017年掠奪了阿努拉德普勒。於是僧伽羅人遷都至波隆納魯沃,從那裡憑借地方武力,到1070年終於將朱羅人驅逐出境。接下來一個世紀里,波羅迦羅摩巴忽國王(1153~1186在位)統一錫蘭全境,以首都波隆納魯沃為基地進行統治,入侵了南印度和緬甸,修建了巨大的新灌溉工程和公共建築,使首都幾乎與阿努拉德普勒一樣令人難忘。但他死後即爆發內戰和來自南印度的新的毀滅性入侵,到13世紀前已經實際上放棄了乾燥區,那裡的高效灌溉工程再也得不到維護,從那以後,大大縮小的人口就在錫蘭中部丘陵和山巒屏蔽之下,聚居在中世紀首都康提周圍,後來又轉移到科倫坡港市周圍的低地。]
『貳』 斯里蘭卡屬於哪
是非洲邊上的一個島
『叄』 斯里蘭卡在哪裡
斯里蘭卡是南亞次大陸以南印度洋上的島國,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相望。接近赤道,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受印度洋季風影響,西南部沿海地區濕度大。年平均降水量1757毫米(2017年)。風景秀麗,素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
2500年前,來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錫蘭島建立僧伽羅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弘揚佛教,受到當地國王歡迎,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徙並定居錫蘭島。
從5世紀至16世紀,島內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之間征戰不斷。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統治。18世紀末成為英國殖民地。1948年2月獲得獨立,定國名錫蘭。1972年5月22日改稱斯里蘭卡共和國。1978年8月16日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3)斯里蘭卡在哪裡擴展閱讀
斯里蘭卡的風俗習慣:
1、參觀寺廟要脫鞋;穿著要得體,不要袒胸露背,不可穿無袖上衣和短裙、短褲,宜穿白色為主色的帶袖衣服,裙、褲長度過膝。不要撫摸和尚的腦袋。
2、在寺廟照相一般須得到許可。與佛像合影時,被拍者必須面對佛像,不可背對佛像,也不能緊貼佛像並排站立,或平起平坐。嚴禁爬騎在佛像上玩耍、拍照。
3、在斯里蘭卡公眾場合裸體是非法的,除非得到特許的私密小島,其他地方不許裸泳,裸曬,裸奔。
4、斯里蘭卡人信奉佛教「不殺生」的教義,有保護環境的傳統。當地人注重環境保護和動物保護,不少動物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並有相關野生動物保護法。
『肆』 斯里蘭卡首都在哪
斯里蘭卡的首都是科倫坡。
科倫坡位於斯里蘭卡島西南岸,瀕臨印度洋,北面以凱勒尼河為界。是進入斯里蘭卡的門戶,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
『伍』 斯里蘭卡有哪些城市
主要城市有:
5. 西吉利亞,是斯里蘭卡一座古老宮殿的遺址,是斯里蘭卡國寶級古跡。它建立於公元5世紀,為僧迦羅族國王所建。
『陸』 斯里蘭卡在哪
斯里蘭卡位於亞洲南部,65610平方公里,是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的島國。風景秀麗,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珍珠」、「寶石之國」和「獅子國」,被馬可波羅認為是最美麗的島嶼,。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接近赤道,終年如夏,年平均氣溫28℃。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283。
斯里蘭卡全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舊稱錫蘭,是個熱帶島國,形如印度半島的一滴眼淚,鑲嵌在廣闊的印度洋海面上。因為它有美麗絕倫的海濱,神秘莫測的古城,豐富的自然遺產,以及獨特迷人的文化。
『柒』 斯里蘭卡是哪裡
斯里蘭卡,全稱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1],舊稱錫蘭,是個熱帶島國,位於印度洋海上,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1]
『捌』 斯里蘭卡是什麼地方
斯里蘭卡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南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西北與印度半島隔保克海峽相望。
『玖』 斯里蘭卡在那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泰米爾語: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簡稱斯里蘭卡(இலங்கை),舊稱錫蘭(1972年之前),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中國古代曾經稱其為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