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秦始皇兵馬俑在那個城市
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秦始皇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秦陵兵馬俑、秦兵馬俑等,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西陽村。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
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墓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完成。
據目前的考證,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955.5米處,普遍認為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墓有機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兵馬俑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發掘
1974年3月29日陝西大旱,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挖井打水時意外發現兵馬俑碎片,當時村民稱這些陶塑為瓦爺。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非常好看,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
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受空氣氧化影響,數分鍾內即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眾印象中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隊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人員,各項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二、兵俑彩繪
實際上兵馬俑原漆有紫黑紅綠等十種顏色,但常出土與空氣接觸不到五分鍾即氧化剝落。2009年採用中德合作的彩繪保護技術成功將出土兵俑顏色留存下來。
在2015年日本NHK特集節目里,經處理的殘留顏色兵俑,已可暴露於空氣中展示。當中尤其以「漢紫」(Han Purple)最受矚目,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現前,人們是用顏色調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漢紫」卻是人工合成的硅酸銅鋇顏料(BaCuSi2O6)。
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建設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於1979年10月1日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
②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什麼地方發現的
秦始皇兵馬俑是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被發現的。1974—1977年在秦始皇陵東1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一號坑在南,東西長216米,寬62米,面積13260平方米。一號坑的發現,緣於1974年3月,兵馬俑面世,當時下和村農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剛好開在一號坑的東南角。
1974年7月中旬,由陝西省博物館、文管會、臨潼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進駐秦俑坑工地。隨著工作范圍的不斷擴大,1976年—1978年,考古隊又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方面的人員。一號坑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0多個修復組展開對兵馬俑的大規模修復。
(2)兵馬俑在哪裡擴展閱讀
從整體上看,兵馬俑是秦朝的軍事陣容,其中最大的一號兵馬俑坑,東西長達230米,南北寬62米,前面三排鎧甲武士之後,是九個隊列的武士或是武士與戰車相間的軍陣。
整個軍陣所構成的正面、側面立面輪廓線,「就似後浪推前浪的曲線運動。由無數靜止的人物組成動的曲線,構成靜中有變的立面圖」。正如李白詩中所描繪的氣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正如雕塑家傅天仇所言,作為大型雕塑群像,其構圖不同於常見的雕塑群……兵馬俑同觀者的關系與中國古代建築同觀者的關系相似,欣賞者須穿堂入室,置身其間,成為俑群中的一員,像涉足外國教堂建築中,仰視高出形成深邃的天穹,為高大神秘的氣氛所籠罩。
像步入宏偉的北京故宮,不能不感到建築的縱深與體積的強大壓力。秦俑群和中國古建築群布局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你置身兵馬俑之間,就始終被比人略高的俑群所包圍,你在雕塑的千軍萬馬中周旋,你的視點在塑像中游動。這種特殊布局,如交響樂般渾厚協調,氣象萬千。
③ 兵馬俑在西安哪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
④ 兵馬俑在哪裡
兵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⑤ 秦兵馬俑所在地在哪
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千米的下河村。
1、秦兵馬俑,為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為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為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3、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為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5)兵馬俑在哪裡擴展閱讀:
1、兵馬俑坑為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2、兵馬俑從身份上區分,主要有士兵與軍吏兩大類,軍吏又有低級、中級、高級之別。一般士兵不戴冠,而軍吏戴冠,普通軍吏的冠與將軍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鎧甲也有區別。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騎兵、車兵三類。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的武士裝備各異。
⑥ 兵馬俑在西安哪裡
兵馬俑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6)兵馬俑在哪裡擴展閱讀: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⑦ 秦始皇兵馬俑在哪裡
一、西安兵馬俑在什麼地方
1、西安兵馬俑位置
對於西安兵馬俑景點不熟悉的人們,會不了解西安兵馬俑在什麼地方。西安兵馬俑,其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臨藍路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臨潼城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面積約218萬平方米。
西安兵馬俑是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基礎的遺址類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西安兵馬俑又稱兵馬俑、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素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這里出土的一千多個土兵陶俑形象各不相同,神態生動,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那麼著名的西安兵馬俑景點,應該怎麼去呢?
3、下列部分人員實行優惠參觀門票,優惠券為35元/人:
(1)現役軍人(含武警)憑本人軍官證、士兵證;
(2)殘疾人憑本人殘疾證;
(3)年滿65歲以上(含65歲)的老年人,憑本人居民身份證;
(4)16歲以下免費參觀;
(5)年滿70歲以上(含70歲)的老年人,憑本人居民身份證,免費參觀;
(6)成人院校等均不享受優惠;
(7)部隊職工不享受優惠;
(8)無鋼印證件視為無效證件;
(9)享受優惠人員在檢票口持有效證件驗證後放行。
友情提示:兵馬俑博物館售票時間,每年3月16日-11月14日:早上8:30-下午5:30;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早上8:30-下午5:00。
三、西安兵馬俑旅遊線路
西安兵馬俑博物館佔地面積218萬平方米,因此旅遊的時候,需要注意規劃好旅遊線路。那麼西安兵馬俑旅遊線路是怎樣的呢?
參觀西安兵馬俑,其路線主要是根據方位來規劃的。一般是先一號坑,然後三號坑、二號坑,然後陳列廳。正好一個環形,不走彎路。
1、一號坑
一號坑面積最大,有很多的兵馬俑,還有發現兵馬俑的井。參觀一號坑,主要看規模和雕塑藝術。坑裡約有6000多個俑人,沒有一個長相重樣的。
2、二號坑
二號坑是兵馬俑精銳部隊,將軍大部分都在這個部隊里,還有很多小兵種。二號坑因為兵種多,排兵布陣就更復雜講究。
3、三號坑
三號坑比較小,兵馬俑不多,還有一些殘破的。三號坑的看點主要是戰場的指揮部了,統帥就在這里干一些行政工作,比如開開會、做做祭祀禱告之類的。
⑧ 秦始皇兵馬俑的正確位置在那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嬴政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亟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修陵園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運至臨撞,工程十分艱難。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築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都城的皇城和宮城。內城略呈方形,周長3890米,除北面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外城為長方 形,周長6294米,四面各開一門。陵家位置在陵園南部。 秦始皇兵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l 500米處。昔日,這里是一片墳地,當地農民在掘墓時曾發現有像人一樣的東西。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 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桶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掘,才揭開了埋葬於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 秦始皇兵馬桶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捅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列在牆間空檔的過洞中。 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捅500餘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鉤、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俑坑東端有210個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服式、發型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著銷甲外,其餘均穿短褐,腿紮裹腿,線履系帶,免盔束發,挽弓挎箭,手執弩機,似待命出發的前鋒部隊。其後,是6000個鎧甲俑組成的主體部隊,個個手執3米左右長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車間隔在11條東西向的過洞里,排成38路縱隊。南北兩側和兩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為衛隊,以防側尾受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盪大軍的藝術再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遺址陳列廳。秦兵馬俑博物館官長袁仲一解釋說:「一來,為的是更好地保護文物,二來,因為把整個軍陣全部清出地面,起碼需要5~7年的功夫。這樣做的好處是遊客既可以參觀到二號坑局部的風采,有可以親眼看到二號坑的挖掘工作。」 據初步推算,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兩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坑內布局分為4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採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後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於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後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 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從2個坑的布局和陣法看,二號坑陣式復雜,兵種齊全,是對陣的中堅力量。這種編組方法在兵書上叫作「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偶落鉤連,折曲相對。」《孫臏兵法》說:「在騎與戰者,分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反則廣其弩」,三者有機結合,才能百戰不殆。二號坑是這位古代軍事家的理論圖解。 從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記年號看,兵馬俑從葬坑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後修建的。秦始皇憑借他「揮劍決浮雲」、「大略駕群才」的能力,滅六國,統天下。兵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強馬壯、叱吒風雲的氣勢。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為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在這種形式下,三號坑中途終斷,四號坑未及放兵馬俑,就匆匆填死了。發掘中發現有火焚痕跡,可能與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有關系。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兵馬俑一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文化遺產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實際上它是一座豪華的地下宮殿。 世界第八個奇跡 外國元首、學者參觀秦俑博物館後認為,秦俑坑的發現,不僅在我國,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可以說是世界第八個奇跡,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公認它是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中國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古代泥塑藝術的寶庫 秦始皇兵馬俑是以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塑造的,藝術手法細膩、明快,手勢、臉部表情神態各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顯示出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 距西安36公里, 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 ,頂部略平, 高55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 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 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 御手一名,車士兩名。 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 二號兵馬俑坑於1994年3月1日開始正式發掘。全坑劃分20X20米的24個探方。每個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個大小相等的小方。二號俑坑上部覆蓋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遺跡已揭示出來。圖中所示是二號俑坑發掘現場的局部情況。 秦始皇兵馬俑三號坑 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狀。出土戰車一乘,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內陶俑以夾道式排列,它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 秦始皇帝陵銅車馬 秦陵銅車馬出土於秦始皇陵西側20M處,1980年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恢復原狀。 秦始皇帝陵園考古發掘 秦始皇帝陵位於西安市臨憧區東的驪山北麓。通過考古勘探,在陵園內外已發現各種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員的墓葬500餘座。陪葬坑中比較重要的有:兵馬俑坑、銅車馬坑、馬廄坑、珍禽異獸坑、石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吏俑坑、青銅水禽坑,以及各種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園內外還發現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大量的宮殿建築遺址。整個陵園猶如一座豐富的地下文物寶庫。它是中國歷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園。
⑨ 秦始皇兵馬俑在哪裡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腳下。
臨潼區位於關中平原之東,南接藍田縣,北接閻良區,西北接連咸陽市三原縣,西接高陵區,東接渭南市臨渭區,西南與灞橋區為界。介於東經109°05′49″—109°27′50″,北緯34°16′49″—34°44′11″之間,總面積915平方千米 。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北京時間」的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就位於臨潼區。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秦陵陵園東側1500米處。截止2019年9月,已發現三座,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1974年,在臨潼縣東南發現了堆積始皇陵埋藏的兵馬俑,發掘出的兵馬俑坑共有3個,其中有七八千件兵馬俑。1979年向國內外公開開放。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
(9)兵馬俑在哪裡擴展閱讀:
震驚中外的考古發現
1974年,中國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發掘出土,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本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既是中國人民的藝術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遺產。
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歷史遺產眾多,有仰韻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烽火戲諸侯發生地驪山,鴻門宴發生地新豐鎮鴻門堡,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楊貴妃休憩之地華清池,西安事變發生地兵諫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