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攻略 » 河豚哪裡有毒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河豚哪裡有毒

發布時間: 2022-01-27 02:11:33

㈠ 河豚哪裡有毒

河魨的毒素主要分布於卵巢和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而精巢和肌肉是無毒的。如果魚死後較久,內臟毒素溶入體液中便能逐漸滲入肌肉內。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節的不同而有變異。每年2~5月為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6~7月產卵後,卵巢退化,毒性減弱。肝臟也以春季產卵期毒性最強。所以,每當春末夏初鮮食河魨魚時,應特別謹慎,必須選擇鮮活魚體,嚴格去除內臟,以免中毒。

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發現的最毒的非蛋白毒之一,其毒力相當於氰化鈉的1250倍,一粒河豚魚子的毒性足以讓幾十人喪命。這種毒素通常會使人神經麻痹、嘔吐,進而發生心跳和呼吸停止。

(1)河豚哪裡有毒擴展閱讀

河魨毒素有鎮靜、局麻、解痙等功效,能降血壓、抗心律失常、緩解痙攣。作為鎮痛葯可取代嗎啡、阿托品等;作為麻醉葯品,其麻醉強度為普魯卡因的3000多倍,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葯可卡因強16萬倍。它對皮膚癢、癢疹、疥疹、皮膚炎、氣喘、百日咳、胃痙攣、破傷風痙攣、遺尿、陽痿等疾病,也均有顯著療效。在國際市場上1克河魨(俗稱河豚魚)毒素價值17萬美元,是黃金價格的1萬倍。

㈡ 河豚哪裡有毒 河豚最毒的部分

河豚的肝、脾、腎、卵巢、睾丸、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臟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

㈢ 河豚那個部位有毒

河豚
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河豚生有很細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好像一塊鋒利的刀片。這使河豚能夠輕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殼。河豚大都是熱帶海魚,只有少數幾種生活在淡水中。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葯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周期也有關系。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痹、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雖然,品嘗河豚要冒著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眾多貪食的人拚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家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游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河豚只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劃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齶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河豚魚分布於世界各地,約有100多種。河豚魚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綠色,還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和腹鰭都很軟,但長著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

㈣ 河豚是哪裡有毒,是怎麼生吃的

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葯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鰓和皮膚.。該種毒素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經過一般的炒、煮、鹽腌和日曬等,均不能很快將其破壞,所以人畜中毒死亡率極高

河豚魚加工是十分嚴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鍾才能完成。河豚一般是養在池裡的,吃之前用網兜將河豚網出來,用小刀割去魚鰭,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著剖開魚肚取出魚腸、肝臟、卵巢和腎等含劇毒的內臟,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清水中將上面的毒汁漂洗干凈。洗凈後的魚塊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接著,將其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或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著碟子里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㈤ 河豚哪裡有毒哪裡可以吃死的可以吃嗎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於性腺、肝臟、脾臟、眼睛、皮膚、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和肉多為弱毒或無毒。在熟制河豚時,一定要嚴格細心地除去河豚的內臟、眼睛,剔去魚腮,剝去魚皮,去凈筋血,用清水反復洗凈。河豚魚肉質特別細嫩,味美,營養豐富。
每年春季是河豚魚的產卵季節,這時魚的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人食用河豚魚中毒的高發季節。我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的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拚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河豚肌肉可視為無毒,所以只要挖去河豚的內臟,再剝去皮,洗得干凈,是不會有毒的。但河豚死後較久,內臟的毒素溶在體液中,時間一久,可以滲入肌肉,不可不防。

㈥ 河豚有毒的部分是哪裡

河豚毒性有弱、強、劇之分。「其中肝臟、雌魚的生殖器官是劇毒,腎和眼是強毒,血液是弱毒。」

㈦ 河豚是什麼哪裡有毒為什麼有毒還吃

河豚是一種魚,其血液和內臟含有劇毒,微量既可至人死亡。但因其肉質鮮美,所以古代詩人曾多次賦詩贊美河豚味美,也有許多人冒死品嘗。
現我國河豚大都出口日本等國,用以加工生魚片……河豚魚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種神經毒,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腎、卵巢、睾丸、眼球、皮膚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臟最毒,腎、血液、眼睛和皮膚次之。毒素耐熱,100℃8小時都不被破壞,120℃1小時才能破壞,鹽腌、日曬亦均不能破壞毒素。

每年春季是河豚魚的產卵季節,這時魚的毒性最強,所以,春天是河豚魚中毒的高發季節。我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河豚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捕獲的有毒魚類,如河豚魚應揀出裝箱,專門固定存放」,所以,河豚魚還是不吃為好。僅有少數人是拚死吃河豚,但多數人是因不認識河豚魚而不小心吃了引起中毒。

㈧ 河豚什麼地方有毒

有毒部位

河魨毒素所在部分和季節上的變化河魨毒素所在部位為魚體內臟。其包括:肝臟、生殖腺、肝臟、腸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養殖環境及季節上變化而有差別,按長江河魨和人工養殖河魨的實例證明,各器官毒性比較如下:卵巢→脾臟→肝臟→血筋→眼睛→鰓耙→皮→精巢→肌肉。養殖河魨(2齡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較與野生河魨一致,但含毒素量較低。

河魨的毒素主要分布於卵巢和肝臟,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而精巢和肌肉是無毒的。如果魚死後較久,內臟毒素溶入體液中便能逐漸滲入肌肉內。其毒素的毒量多少,常因季節的不同而有變異。每年2~5月為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6~7月產卵後,卵巢退化,毒性減弱。肝臟也以春季產卵期毒性最強。所以,每當春末夏初鮮食河魨魚時,應特別謹慎,必須選擇鮮活魚體,嚴格去除內臟,以免中毒。

生殖腺

就是卵巢及精巢。卵巢含劇毒,為河魨含毒量最大的強毒部分之一。精巢是微毒或無毒;卵巢與精巢為長圓形,位於腹腔後部,肛門附近。二者在生殖時期,易於辨別,睾丸為乳白色,卵巢為淺黃色;橫斷切面,精巢呈白乳糜狀,而卵巢則呈顆粒狀;但秋後因生殖期已過,卵巢與精巢皆呈萎縮,二者間較難辨別。

肝臟

為一較大縱長的器官,位於腹腔的右側,上接膨大的胃部,下部尖端達肛門附近,呈灰褐色,內側具有一綠色的膽囊。肝臟為河魨劇毒部分,食河魨時宜特別注意在食前務必剖除干凈,人工養殖的可以通過油煎後食用。

皮膚和血液

皮膚含毒量因河魨種類而異,河魨皮膚含毒量甚微或無毒。血液特別是兩塊所謂脊血塊即脾臟含有劇毒。

腸胃

胃部甚大,能吸入水或空氣,使其膨大,胃之下為腸,腸在腹腔內作二回折即達肛門,胃和腸也有毒,但毒性比卵巢及肝臟小得多。

肌肉

肌肉可視為無毒,所以只要挖去河魨的內臟,再剝去皮,洗得干凈,是不會有毒的。但河魨死後較久,內臟的毒素溶在體液中,時間一久,可以滲入肌肉,不可不防。特別是製作魚片(魚生),用2%~5%鹼液浸洗,更加安全。

河魨的卵巢和肝臟為河魨內臟中第二大劇毒臟器,其含毒量的多少,常隨季節上的變化而有差異,每年2~5月為卵巢發育期,毒性較強,到6~7月後,產卵期已過,卵巢萎縮,毒性亦減弱。肝臟和卵巢相同,普遍亦為春季毒性較強。此外,不同種類,其含毒量也不一致,而且即使同一種,有時含毒也不一致,一般雌的比雄的毒性強。

(8)河豚哪裡有毒擴展閱讀:

河魨(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註: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被廣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種淡水哺乳動物。)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

㈨ 古代人是怎麼知道河豚哪裡有毒哪裡沒有毒的呢

種類不同,有的是血液;內臟;有的是肉有毒.人們需要的是勇氣,和不斷的嘗試。
河豚是「魚中之王」,是天卜第一美味,但它又有毒.暗藏著看不見的風險。這是一對矛盾,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關鍵還是要看河豚烹飪的技藝如何。長期以來,人心在河豚烹飪的技法上,做過許多積極的探索,應當說,這種探索是成功的,已經摸索山了一條較科學的河豚烹飪技法。今天,我們能夠這么放心大膽食河豚這天下第一美味。
中國歷來有烹食河豚的習慣。在古代,很多人都敢吃吖毒的河豚,但物產豐饒並形成區域特色的恐怕只有江南地區。從武昌順長江東下,越向東則食風越濃。江南食用河豚的風習起始於宋代。《赤城志》卷?六說此魚:冬月為上味。腹有舢,白如酥,名西施乳。」《倦遊雜錄》記載:「每至暮春,柳花墜,此魚大肥,江淮人以為時珍,更相贈遺(wei)。〃其燒法為:「臠(1uan)其肉,雜茼蒿荻芽,瀹而為羹。」「或不認熟,亦能害人,歲有被毒而死者。」這說明當時的河豚燒法還不成熟,尚處於摸索階段。故蘇東坡有「拚死吃河豚」之說。
元明時期,江南地區把河豚奉為食界至尊。《重修琴川志》卷九記載:「河豚出揚子江中,……初出,高價爭市,經饋鄰里親舊。」烹河豚,在明朝已成為宮廷名菜。據明人宋詡所撰《宋氏養生部》記載:「河豚宜日暴(pu),宜醬燒、清燒。同鯉魚。烹河豚,二月用河豚剖治,去眼,去子,去尾鬣、血等,務滌甚潔,切為軒(大塊)。先入少水,投魚烹過熟。次以甘蔗、蘆根制其毒。荔枝殼制其刺軟。續水,同烹過熟。胡椒、川椒、蔥白、醬、醋調和。」為防河豚中毒,當時還發明了「飲蘆菜湯以解其熱」的方法。明人徐謂《河豚》詩雲:「萬事隨評品,諸鱗屬並兼。惟應西子乳,臣妾百無鹽。」在眾人捧抬之下,江南河豚魚的美食名氣扶搖直上,大有凌架水族眾鮮之勢。
到清朝時,江南地區喜食河豚的風氣更是居高不下。李漁在《閑情偶寄·飲饌部》中說:「河豚為江南最尚之物,予亦食而甘之。」清《三風十衍記》記載了河豚烹制的全過程:「隔年取上黃豆數斗,揀純以及醬黑者之,……乃煮爛,用淮麥面拌作醬黃,六月中入潔白鹽,合醬稀少,作罩,曬之烈日中。醬熟入瓮,覆之瓮盆。,用灰封固,名豚醬。……其治河豚也,先令人至澄江,舟載江水數缸,凡漂洗及作汁等水,皆用江水為之。……割去眼,抉出腹中子,刳其脊血,洗凈。用銀簪腳細剔肪上血絲盡凈,封其肉,取皮全具。置沸湯煮熟,取出,納之木板上,用鑷細箝其芒刺,無遺留。然後切皮作方塊,同肉及肪和骨,豬油炒之,隨用去年所合醬,入鍋烹之。啟鑊(huo)時,必張蓋其上,蔽煙塵也。用紙丁蘸汁燃之則熟,否則未熟。每烹必多,每食必盡,則卒無害。」可以看出,古代江南居民食用河豚魚,大多數不會中毒.關鍵就在於這種烹飪方法的科學與恰當。

㈩ 河豚哪裡有毒要怎麼處理

河豚又名氣泡魚,是種一遇到危險或生氣時腹部便會鼓成氣泡的觀賞魚,其肉可以食用,且營養價值高,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但河豚有毒,處理時要注意,那河豚哪裡有毒?怎麼處理才沒毒?

三、河豚怎麼處理才沒毒?

河豚毒素很難破壞,一般要120度加熱1小時才能破壞,所以在進行河豚加工時,要將有毒部分去除,具體處理步驟如下:

步驟一、沿河豚下頜牙齒中縫開刀至肛門處,取出內臟、氣囊和魚鰓。

步驟二、把河豚脊椎與頭連接處的淤血洗干凈,而後從頭沿脊椎開刀至尾端,取出腦及外膜和脊椎內的淤血。

步驟三、把河豚眼睛刺破,擠出裡面的液體。

步驟四、將河豚兩邊皮肉下的氣囊扯掉,將河豚尾巴中間的血槽用剪刀從根部剪開放血。

步驟五、將河豚皮剝掉,然後用清水將整條河豚的血和污物洗干凈,開水燙一下,最後清水浸泡河豚1-4小時,期間換水3-5次,一直到水中沒有異色為止。

河豚卵巢、肝臟、肌肉、血液中都有毒,且在春季時毒素含量最高,所以處理時要注意,不要在春季進行,且若不慎中毒時,應立即催吐、洗胃,及時就醫。具體處理方法可參照上面的步驟進行,若不會處理,可拿到售賣點叫人專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