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飲食文化而聞名的鎮原,聚匯著哪些傳統美食
鎮遠縣美食有鍋巴粉、道菜、鎮遠紅酸湯、黃油粑、豆腐腦等。
1、鍋巴粉:由大米、配有綠豆、花生、生菜等配料作成,成薄紙狀,綠色,切成長條狀後煮食。
2、道菜:已有5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最初由貴州鎮遠縣青龍洞中的道士所創,故稱「道菜」,此菜儲藏愈久,品質愈佳,味道愈美。
3、鎮遠紅酸湯: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的特色美食,採用傳統的苗家方法釀制,加入本地優質紅辣椒、香料、食鹽等,結合現代工藝精製而成的純天然綠色食品。
4、黃油粑:是當地有名的甜品糯食,黃潤晶瑩,有糯香、甜香、竹香。
5、豆腐腦:嚴格按照選黃豆、泡黃豆、磨豆漿、煮豆腐、點豆腐五道工藝,其中選黃豆、泡黃豆都十分講究,成品豆腐清香、雪白、嫩滑、可口。
❷ 舌尖上的鄉愁· 米豆腐
如果您到了我的故鄉重慶酉陽,一定要記住去吃一碗米豆腐!
記得那是1987年,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的電影巜芙蓉鎮》曾經風靡全國。那時,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地欣賞著電影里胡玉音和秦書田等社會底層小人物在政治運動中所經歷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可是,女主人公胡玉音賣米豆腐的彼情彼景卻是入我腦入我心。因為電影里的湘西芙蓉鎮和我的故鄉酉陽相距不遠,共居酉水河畔,有著相似的風土人情和飲食習俗,酉陽也有米豆腐!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每到苞谷(文化人稱之為玉米)進入花粒期完成結實灌漿的時節,缺少糧食的鄉親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掰回一些粗大結實的苞谷棒,剝去其嫩黃的苞谷殼,摳下一顆顆飽滿圓潤的嫩苞谷籽,再把嫩苞谷籽磨成細膩的漿。待苞谷漿倒入鍋中熬煮至七八成熟時,加入適量生石灰水攪拌均勻,再煮三五分鍾後盛入容器里待其慢慢自然冷卻。苞谷豆腐的初加工就算大功告成了!在故鄉,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苞谷豆腐,因為其製作程序不算復雜。後來,鄉親們家裡有了富餘的糧食,在磨漿的時候,就往嫩苞谷籽里加入浸泡過的碎米或陳年大米。再後來,米的份量越來越多,甚至遠遠超過了嫩苞谷籽的份量,淡黃色的苞谷豆腐就升級為凝脂似的米豆腐了。所以,我猜測,米豆腐應該是從苞谷豆腐「進化」而來的吧?
米豆腐可以熱食,只需將其切成小方塊,放入開水裡燙幾十秒鍾以減少其中的淡淡的石灰水味,撈出後淋上湯汁或肉臊子即可,就像《芙蓉鎮》里女主角胡玉音賣的米豆腐那樣。雖然鄉親們經常把米豆腐當作全家人的主食,但是他們會盡量選擇農閉的時候才吃,因為吃米豆腐不耐飢餓,不能充分保障其完成繁重的農活所需要的能量。
更多的時候,人們喜愛吃涼拌的米豆腐。先把米豆腐切成小片放入涼水中,食用時再撈出盛入碗中,再將不同風味的佐料湯汁淋到米豆腐上。不必多說,涼拌米豆腐的味道必定取決於那碗調味佐料的品質。家鄉人似乎對酸、麻、辣等味道總是如此情有獨鍾!所以他們的米豆腐調味佐料里肯定少不了小米辣或油辣子、鹽或者生抽醬油、香醋或者酸泡菜等最基本的佐料。他們還會加上切好的小米辣海椒、大頭菜、酥黃豆或酥花生、蔥花、花椒油、蒜蓉醬等材料,全憑自己的飲食偏好和家境條件而定。麻辣鮮香的涼拌米豆腐吃起來滑嫩細膩,酸辣涼爽,開胃解暑。
如果讓人天長地久地吃同一種食物,哪怕是吃山珍海味,大家都會吃膩而心生厭惡。鄉親們便變換著花樣來吃米豆腐,於是就有了「涼蝦」。不要誤會,此「蝦」非彼蝦!在製作米豆腐的最後環節,人們把煮熟的糊狀米豆腐漿從鍋里舀出來,趁熱倒入粗孔的篩子或者大漏勺里。穿過篩子或者漏勺的圓孔後,豆腐漿糊變成流線型顆粒掉入涼水裡冷透成形,酷似清澈河底游動的蝦子或小蝌蚪。雖然只是形狀上產生一點變化,「涼蝦」卻格外受人喜愛!如果你執著於麻辣鮮香的味道,就往涼蝦加一勺酸辣開胃的油辣子佐料;如果你偏愛甜食,就加一勺紅糖水或者蜂蜜吧!
⋯⋯
經過烹制,一碗米豆腐可以是餐桌上的主食,也可以成為休閑時的小吃。一碗米豆腐既能飽含麻辣咸酸,也可以蘊蓄甜潤清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常想,到底是家鄉人的粗獷豪放卻淳樸熱忱賦予了米豆腐美食特色?還是米豆腐的麻辣咸酸或甜潤清爽彰顯了家鄉人的天生秉性?
2019年5月中旬
❸ 豆腐和蜂蜜一起吃有什麼後果
豆腐和蜂蜜可以一起吃,無不良後果。
主料:大豆腐500g
輔料:油適量、雞蛋適量、澱粉適量、白糖適量、蜂蜜適量
1、大豆腐一塊備好。
❹ 做豆腐需要哪些材料
豆腐的原料是黃豆,綠豆,白豆,豌豆等。先把豆去殼洗凈,洗凈後放入水中,浸泡適當時間,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漿。接著用特製的布袋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收好袋口,用力擠壓,將豆漿榨出布袋。一般榨漿可以榨兩次,在榨完第一次後將袋口打開,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後再榨一次。 原料:豆腐150克,油豆腐100克,草菇(罐頭裝)20隻,蔥2根,水100克,湯料(粉狀)15克,醬油15克, 金銀豆腐
砂糖4克,蔥油4克,澱粉少許調成漿狀。 製法:豆腐與油豆腐均切為2厘米見方的小塊,鍋中加水,待沸後加入湯料、豆腐、草菇、醬油、砂糖等,共煮 10分鍾左右,加澱粉漿勾芡盛入碗中,周圍倒入蔥油,表面撒上蔥段。
核桃豆腐丸
原料:豆腐250克,雞蛋2個,麵粉50克,色拉油500克,高湯500克,鹽、澱粉、胡椒粉、味精、核桃仁各適量。 製法:將豆腐用勺子擠碎,打入雞蛋,加鹽、澱粉、豆粉、胡椒粉、味精拌勻,作20個丸子,每個丸子中間夾一個核桃仁,色拉油上旺火燒至五六成熱下丸子炸熟即成。
琵琶豆腐
原料:南豆腐150克,瘦豬肉末100克,雞蛋2個,澱粉、鹽水、料酒、胡椒粉、味精、蔥、姜各適量, 琵琶豆腐
火腿絲、水發冬菇絲少許,紅葡萄酒100克,高湯500克。 製法:將豆腐在沸水中焯後搗成泥,與肉末、蛋汁、澱粉、鹽水、料酒、胡椒粉、味精攪打至粘稠,放入蔥、姜、水攪勻,再放入少許香油拌勻,用10個羹匙,每個抹少許油分別盛入豆腐糊,上放火腿絲、冬菇絲,上鍋蒸透,取出後去羹匙,將制好的豆腐丸擺在盤中。高湯燒沸,放入紅葡萄酒,再沸時澆在琵琶豆腐上即成。
雪菜豆腐湯
原料:豆腐200克,雪裡蕻100克,精鹽、蔥花、味精適量,色拉油50克。 製法:豆腐下沸水中稍焯後切為1厘米見方的小丁,雪裡蕻洗凈切丁。鍋上旺火燒熱,放入蔥花煸炒,炒至出香味後放適量水,待水沸後放入雪裡蕻、豆腐丁,改小火燉一刻鍾,加精鹽、味精即可食之。 豆腐寶寶 豆腐寶寶誕生於日本,如今已在網路上出盡了風頭,可愛迷糊的模樣更惹人喜愛。 豆腐寶寶主要分為四種:白色——照燒豆腐,奶黃色——柚子豆腐,綠色——綠色豆腐,粉紅色——梅子豆腐。 豆腐寶寶現在已發展成更多的生活用品——紙巾盒、手機座、靠墊…… 圖片見網路圖片——豆腐寶寶。
編輯本段成分葯理
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葯理: 1.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 2.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 3.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 4.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葯膳佳餚。也是兒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的食療佳品。 5.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的作用。 6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等功能。
編輯本段合理搭配食用
1)芹菜;忌與酸醋同食,否則易損傷牙齒;不可與黃瓜同吃。 2)菠菜;不宜與豆腐同吃。 3)茭白;不宜與豆腐同吃,同吃易形成結石。 4)蜂蜜;蜂蜜與豆腐同食易腹瀉。 5)蘿卜;嚴禁與橘子同吃,否則易患甲狀腺腫。 6)南瓜;不可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吃;不可與羊肉同吃,同吃易發生黃疸和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 7)韭菜;不可與菠菜同吃,兩者同吃有滑腸作用,易引起腹瀉;不可與蜂蜜同吃,同吃會引起心痛;不可與牛肉同吃,同吃會令人發燥上火。 8)竹筍;不宜與豆腐同吃,同吃易生結右;不可與糖、羊肝同吃。 9)甘薯;不能與柿子同吃,兩者相聚後會形成胃柿石,引起胃脹、胃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也不宜與香蕉同吃。 10)芥菜;不可與鯽魚同吃,否則易引起水腫。 11)黃瓜;不可與西紅柿同吃;不可與芹菜同吃。 12)茄子;忌與黑魚、蟹同吃,同吃會損傷腸胃,老茄子不宜多吃,否則會引起中毒。 食物相宜: 1)宜與花生同吃,由黃豆和花生製成,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潤肺的作用,適用於體虛瘦弱、大病初癒之人。 2)宜與紅棗枸杞同吃,將45克黃豆浸泡6—12小時,15克去核紅棗洗凈、10克枸杞洗凈,一並加入豆漿機,再加清水打成漿後煮熟即可。有補虛益氣、安神補腎、改善心肌營養之效,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飲用。
編輯本段豆腐雖好 不宜吃過多
豆製品的食物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之為養生保健的營養食品,無論是豆漿還是豆腐,這些食品頗受歡迎,特別是如今大城市的人更注重日常保健的人們,更是喜歡早上喝豆漿。豆腐的營養價值高這不能給予否認,豆腐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豆腐吃太多易引發5種疾病 中醫理論認為,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療赤眼、消渴,解硫磺、燒酒毒等。但是豆腐多吃反而不利身體健康。 問題1:促使腎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況下,人吃進體內的植物蛋白質經過代謝變化,最後大部分成為含氮廢物,由腎臟排出體外。人到老年,腎臟排泄廢物的能力下降,此時若不注意飲食,大量食用豆腐,攝入過多的植物性蛋白質,勢必會使體內生成的含氮廢物增多,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衰退,不利於身體健康。 問題2:引起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白質,一次食用過多不僅阻礙人體對鐵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症狀。 問題3: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豆製品中含有極為豐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會損傷動脈管壁內皮細胞,易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積於動脈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形成。 問題4:導致碘缺乏 製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種叫皂角苷的物質,它不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還能促進人體內碘的排泄。長期過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導致碘缺乏病。 問題5:促使痛風發作 豆腐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導致痛風發作,特別是痛風病患者要少食。 可見,豆腐雖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過量。老年人和腎病、缺鐵性貧血、痛風病、動脈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醫認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瀉、腹脹、脾虛者以及常出現遺精的腎虧者也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