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蜂蜜功效 » 黃柏加枸杞可以治療五心煩熱嗎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黃柏加枸杞可以治療五心煩熱嗎

發布時間: 2023-01-31 05:20:32

Ⅰ 睡覺出汗是怎麼回事

一、在睡眠中出汗,在醫學上被稱為「盜汗」。而有盜汗症狀的人,在睡著時或睡著後的出汗會有異常,但是醒過來後就不會出汗了。

二、「盜汗」分為兩種:

生理性盜汗:這種類型的睡覺出汗是多發生在小孩子身上的,因為小孩子皮膚非常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的同時卻有著尚未健全的植物神經調節功能。

病理性盜汗:入睡之後,如果出汗時間以上半夜為主,則一般都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會增加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加大了汗腺的分泌,這樣的睡覺出汗現象在佝僂病患者中更多見。

三、「盜汗」又有三種程度:

輕型盜汗,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


/iknow-pic.cdn.bcebos.com/48540923dd54564e6f6b498abdde9c82d1584f73"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8540923dd54564e6f6b498abdde9c82d1584f7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hadetreequilting.com/pic_48540923dd54564e6f6b498abdde9c82d1584f73"/>

(1)黃柏加枸杞可以治療五心煩熱嗎擴展閱讀:

  1. 盜汗恢復:

保持乾燥有睡覺流汗現象的人,應該注意勤換衣被,並且經常洗澡,准備好軟布擦身,或者用一些小兒爽身粉,保持皮膚乾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如果身上有汗。不要直接吹風,避免感冒。

降低溫度如果家裡條件允許的話,應該適當的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特別是針對陰虛血熱的睡覺出汗患者來說,居住環境應該偏涼才可以。

注意飲食在飲食方面,應該按照自身睡覺出汗的原因對症下葯,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飲食宜忌規律,制定對自己最好的食療調養身體。像陰虛血熱、火旺的人,應該要切忌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不要喝酒,可以多吃一些可以清熱的蔬菜,讓汗腺可以有穩定的基礎去恢復。

體育鍛煉無論什麼時候,適當的體育鍛煉都可以讓身體變得健康,所以,加強體育鍛煉,養成正確而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勞逸結合,讓睡覺出汗的身體可以有條件去治療。

睡前平靜生理性盜汗多是睡覺前過多運動,所以在睡覺前注意別太興奮保持安靜,而且睡前別吃太多東西。對於病理性出汗,應該對症下葯,補充身體所缺乏的營養,如果是結核病等引起的,應該馬上去醫院看醫生。

Ⅱ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睡得比較晚(一般都要在12點以後)引起肝火太盛,有...

上火是中醫的理論,西醫一直沒有明確支持

中醫專家談上火

上火有著更深層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廣義的症狀,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乾等症狀,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黃痰等症狀,肝火會有一些煩躁、失眠、女性會有乳房脹痛等。

人體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那麼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當然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比如體溫應該在37度左右,如果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會出現很多紅、腫、熱、痛、煩等具體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正常意義上說來火在一定的范圍內是必須的,超過正常范圍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為虛火和實火,正常人體陰陽是平衡的,對於實火來說陰是正常的但是陽過亢,這樣就顯為實火。另一種情況陽是正常的陰偏少,顯得陽過亢,這樣就顯示為虛火。

上火還有什麼含義?

上火中的「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表現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個動詞也就是產生火了。一般人認為上火的具體表現一般在頭面部居多,實際上中醫認為人體是聯系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那麼人體的邪火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自身引發的還是外界因素導致的?

中醫認為邪火大部分還是由內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種誘因。總的說來還是身體的陰陽失調引起的。

外感火熱最典型的表現是什麼?

最常見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溫度過高、缺水、悶熱的環境下呆的時間過長,然後體溫也會升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外感火熱症。一般來說內生的火熱情況比外感火熱多。比如現在人壓力變大、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內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認為上火是小毛病,吃點葯或者自我調節一下就可以了。實際上上火有的情況下比較輕,是可以自己調節的。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還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解決上火的方法

常用滋陰中葯

天冬、麥冬、玄參等
常用的清熱瀉火葯
大黃、黃連、黃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腫葯
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

另外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對於治療上火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飲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上火和心理狀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人們最好的滅火劑。

這些用於降火的葯物所有人都能吃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火分為虛火和實火,還要看病人是肝火旺還是肺火旺或者別的類型,所以葯物不要隨便吃,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屬於熱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食品中的蔥、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燙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夏天喝牛奶容易上火,是這樣嗎?

中醫認為牛奶是牛血所化的,因此是有營養的,但是牛奶喝多了確實也是會上火的,尤其是夏天。牛奶的營養成分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質、礦物質.

什麼辦法可以使胃火過盛的症狀有所緩解?

患者一般除了嘴裡有味以外還有大便乾燥、口苦、打嗝等問題。現在西醫研究認為這種病人很多都是屬於幽門螺桿菌感染,中醫認為一般都是胃火過盛,但是有時候也表現為肝火過盛。調理主要還是飲食調理,要多飲水,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三黃片等葯,如果出現肝火可以用丹參逍遙等。

上火了喝涼茶是否有用?

茶一般都是喝綠茶和紅茶。綠茶是涼的,有清火的作用。紅茶是溫的,不主張有上火體質的人飲用。另外除了茶以外還有很多簡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綠豆湯就很好。具體喝哪一種茶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決定,如果是虛寒體質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紅茶就會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別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綠茶
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總的原則是,平時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煙,少飲酒,甚至戒煙酒;少食過於油膩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幹燥,小便不混濁。

如有輕微上火現象,平時可以吃些梨、藕、柿餅霜類的食品。

腸胃系統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增加腸蠕動。如果大便乾燥時,可以每日飲蜂蜜5o~1oo克。身體比較健壯的人,可以吃檳榔片,以助消化。

身體感到不舒服時,有些人經常會用「上火」這詞來形容:眼睛紅腫、口角糜爛,說是上火;尿黃、牙齒痛,也說是上火。上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近一兩個月以來,天氣特別炎熱,是不是就更容易「上火」?

中醫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上火的程度較「熱氣」還重。一般所說的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

中醫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常見的上火症狀有心火和肝火兩種。

心火與肝火的症狀

中醫葯保健有限公司的郭美伶醫師說,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有心煩、口乾、盜汗、睡眠不安等,喝;實火旺則表現為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

我們常稱一些情緒容易激動的人為「肝火大」。其實,一般俗稱「肝火大」的體質還有下列症狀: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如何清肝火

郭美伶中醫師說,睡眠不夠或是睡眠品質不好,也會造成肝火上升。要預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鬆,一些簡單的葯材或食物也有助於清火或「降」火。

郭美伶中醫師說,預防肝火上升或是要清肝火,中醫常用夏枯草、桑葉、菊花或金銀花、綿茵陳調治,效果不錯。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

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最後加入菊花煮3分鍾,即可代茶飲。可用冰糖或蜂蜜調味。

(註:以上為1至2人的分量,可根據人數增加。)

2、金銀花15克、綿茵陳15克

將金銀花、綿茵陳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即可代茶飲。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調味。

此外,預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鍾,加入菊花後再煮3分鍾,就可作茶飲,適用於頭暈腦脹、眼赤目乾,經常用腦者。

另外,中醫也認為,養肝可多吃豬肝或雞肝,尤其是那些看東西經常模模糊糊,用神太多者。

如何清心火

要預防心火上升或是要清心火,有些食物也可做食療,具有清心潤燥的作用,方法如下:

鴨梨2至3個、豆腐1塊、雞蛋2個、鹽適量

·鴨梨去皮、去心,並切成小塊或片。

·豆腐切成小塊;雞蛋打散成蛋液。

·將鴨梨、豆腐加入適量的水煮滾10分鍾後,加入蛋液待滾就可。

此外,心火旺者可常喝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飲,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陰的作用。

經常氣郁上火煩躁不安者,可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症見口乾、舌爛、唇裂、目赤、耳鳴,甚則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現為時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飽,時而噯腐吞酸,呃氣上逆,脘腹脹滿,飲食少進。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腎、膀胱、大小腸部位),表現為大便干,小便少且黃赤,混濁有味,陰部時癢,婦女白帶多,甚至帶黃。

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總的原則是,平時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煙,少飲酒,甚至戒煙酒;少食過於油膩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幹燥,小便不混濁。

如有輕微上火現象,平時可以吃些梨、藕、柿餅霜類的食品。

腸胃系統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增加腸蠕動。如果大便乾燥時,可以每日飲蜂蜜5O~1OO克。身體比較健壯的人,可以吃檳榔片,以助消化

Ⅲ 五心煩熱怎麼治

在臨床常見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訴兩手心、兩腳心以及心窩處發燙發熱,熱得讓人煩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裡才覺得舒服,但測體溫卻正常。你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嗎?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在臨床常見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訴兩手心、兩腳心以及心窩處發燙發熱,熱得讓人煩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裡才覺得舒服,但測體溫卻正常。中醫學將這種情況稱為「五心煩熱」,多見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婦女以及久病體虛的老人。由於引起五心煩熱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現五心煩熱,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屬於哪種五心煩熱,然後按照中醫辨證施治,這樣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陰虛型

五心煩熱且午後熱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覺時手腳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熱,顴紅盜汗,口燥咽乾,舌紅少苔等。陰虛型五心煩熱是最常見的一種型別,一般多見於肺、肝、腎三臟陰虛者。其中肺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除了以上症狀外,還伴有鼻鳴音、乾咳氣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絲;肝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澀等;腎陰虛引起的五心煩熱伴有耳鳴、腰膝酸軟等。治宜滋補肝腎,給以滋陰湯:知母20克,黃柏12克,生地黃30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萸肉20克,山葯15克,雲苓15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元參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龜板10克,鱉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葯可選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煩熱,胸悶,口臭,牙齦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黃,大便干,舌紅苔黃等。多因飲食不節,致胃陽被郁,不得泄越,發為五心煩熱。治宜清泄肝膽、脾胃,給予解郁泄熱湯:柴胡15克,鬱金12克,龍膽草12克,黃芩15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5克,元參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黃連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連翹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葯可選瀉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虛型

午後自覺五心煩熱,稍微勞作就會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一般與肝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統攝全身血液。肝為藏血之臟,調節全身血液供應量。肝脾受損,生血、統血、藏血失職,遂至血虛,血虛不能制陽,導致五心煩熱。治宜健脾益氣、養肝補血,給予生血湯:黨參30克,白術15克,雲苓15克,當歸15克,熟地黃30克,杭芍20克,丹參20克,黃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龜板20克,鱉甲15克,鹿角膠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葯可選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中醫五心煩熱 是指哪「五心」
在中醫學理論中,「五心」是指雙手心、雙足心以及胸口。五心煩熱的典型表現包括心煩意亂、難以入睡,且自我感覺手足心發熱不適。這些人大多習慣睡覺的時候把手腳放在被子外面,甚至要貼在牆上涼一涼才舒服。雖然他們總嚷著手腳心冒熱氣,但摸著溫度並不高,這正是煩熱的特點,這種燥熱心煩往往讓人難以入睡。

五心煩熱屬於中醫熱症的范疇,中醫古籍《太平聖惠方·治骨蒸煩熱諸方》闡述其原因為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所致,表現為陰虛火旺或血虛有熱以及火熱內郁。

五心煩熱的病人以虛證為多,屬虛實夾雜型,陰虛火旺是最常見的病因,多見於更年期女性。隨著絕經的出現,還會伴發腰酸不適、轟熱汗出,或者夜間出汗、口乾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在中醫看來,這些都是腎陰虛有熱的表現,治療上就要多滋養腎陰,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中成葯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之類。日常要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過度勞累;少吃蔥、姜、蒜、羊肉等熱性食物,宜吃枸杞、黑豆、黑木耳、紅豆等補陰之品。

血虛有熱多見於產後婦女或者血液病的某個階段,主要表現為乏力頭暈、面色蒼白、氣短不適、五心煩熱、舌質淡、脈細弱。中醫認為,「肝藏血」「脾統血」,血虛則無以推動全身的血液執行,久之使氣機執行不暢,氣郁生熱。治療當以養肝健脾、補益氣血為主,可選當歸補血丸、十全大補丸,配合適量清熱的葯物。平時用黃芪、白扁豆、大棗、山葯等煮粥,常食可補氣;傳統葯膳當歸生薑羊肉湯是補血的良方,可適量食用。

火熱內郁引起的五心煩熱屬於實證的一種表現,這個時候,病人就不只是虛了,而是疲乏無力。由於陽氣郁結於脾胃,故四肢困熱不適,自覺體表燥熱不安,或頭部脹滿不適、大便乾燥、小便色黃、舌紅苔黃、脈弦數等,此時用葯應以升舉陽氣為主,臨床上多用升陽散火湯或火郁湯。

可見,同樣都有「五心煩熱」的症狀表現,但其內在病因病機還有不同,所以,要通過中醫辨證施治,才能葯到病除。 猜你喜歡

Ⅳ 男生吃烏雞好嗎,有什麼功效,烏雞跟什什煮最好

烏雞有補血的功能,一般女性吃比較好,可以起到補血通氣的作用。男生吃也無所謂,並不會影響身體。 烏骨雞 (《綱目》) 【異名】烏雞(《普濟方》),葯雞(《動物學大辭典)),武山雞、羊毛雞、絨毛雞、松毛雞、黑腳雞、叢冠雞、穿褲雞(《中葯志》),竹絲雞(《陸川本草》)。 【來源】為雉科動物烏骨雞的肉或除去內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烏骨雞,為家雞之一種。 休軀短矮而扎頭小,頸短,具肉冠,耳葉綠色,略呈紫藍。 遍體毛羽色白,除兩翅毛羽外,全呈絨絲狀;頭上有一撮細毛突起,下頜上連兩填面生有較多的細短毛。 皮、肉、骨、嘴均烏色。 翹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狀,致飛翔力特別強。 毛腳,5爪。 跖毛多而密。 本種除白毛者外,尚有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及肉白骨烏者等。 多為人工飼養。 原產江西泰和縣。 現其它地區亦有飼養。 【性味】甘,平。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本草匯》:味甘咸,平。 ③《醫林纂要》:甘,溫。 【歸經】入肝、腎經。 ①《本草經疏》:走肝、腎血分。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陰、足厥陰、少陰經。 【功用主治-烏骨雞的功效】養陰退熱。 治虛勞骨蒸羸瘦,消渴,脾虛滑泄,下痢口噤,崩中,帶下。 ①《滇南本草》:補中止渴。 ②《綱目》: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女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 ③《本草通玄》:補陰退熱。 ④《本草再新》:平肝祛風,除煩熱,益腎養陰。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燒存性研末,或入丸、散。 【選方】①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干頰赤,心怯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人參、黃芪、柴胡、前胡、黃連、黃柏、當歸、白茯苓、熟地黃、生地黃、白芍葯、五味子、知母、貝母、川芎、白術各五錢。 上為粗末,用雄雞烏骨者,重二斤以上一隻,須新生肥壯者,去毛、血洗凈,入前葯在肚,以線縫定,用好臘酒入鍋中,放雞在內,酒約過雞背上一寸為度,腸臟放在雞外,同煮極爛,拆開,同葯曬干,研為細末,用原汁打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湯或沸湯送下。 (《杏苑生春》烏雞丸) ②治噤口痢因澀葯太過傷胃,聞食口閉,四肢逆冷:烏骨雞一隻,去毛、腸,用茴香、良姜、紅豆、陳皮、白姜、花椒、鹽,同煮熟爛。 以雞令患者嗅之,使聞香氣,如欲食,令飲食汁內,使胃氣開。 亦可治久痢。 (《普濟方》烏雞煎) ③治脾虛滑泄:烏骨母雞一隻,治凈。 用豆蔻一兩,草果2枚,燒存性,摻入雞腹內,扎定煮熟。 空腹食之。 (《綱目》) ④治婦人虛勞血氣,赤白帶下:當歸、黃芪各六兩,生、熟地黃、香附子各四兩,茯苓三兩,人參、官桂、地骨皮各二兩。 上葯用(雄)烏骨白雞一隻,籠住,將黃芪末和炒麵丸雞頭大喂雞服,生眵,弔死,腸肚洗凈,捋毛椎碎骨,入前葯雞腹內,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骨焙枯,研,共為細末,用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袖珍方》烏雞煎丸) ⑤治亦白帶下及遺精白濁,下元虛憊者: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胡椒一錢,為末。 烏骨雞一隻,如常治凈,裝入雞腹煮熟。 空心食之。 (《綱目》) ⑥治久疽中朽骨:烏骨雞脛骨,以信砒實之,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地上出火毒,用骨研細,飯丸如粟米大。 以紙皮拈送入竅內,外以拔毒膏葯封之。 烏雞,是葯、食兩用佳品。它性平、味甘、無毒,滋補肝腎,益氣補血,滋陰清熱,調經活血,止崩治帶,治心腹痛。同時,烏雞也是一種優良的烹飪原料,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以烹制出色、香、味各異風味別具的多種菜餚。 一、烏雞白鳳湯 主料:烏雞(宰殺干凈) 輔料:枸杞 調料:蔥、姜、雞精、鹽、醋 做法: 將烏雞放入壓力鍋內鍋里,加入蔥、姜、鹽、枸杞、雞精、醋適量清水,壓力鍋調到雞檔,保壓時間15分鍾,出鍋後撒入少許香菜即可食用。 特點:鮮香味美,營養豐富。烏雞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 二、烏雞天麻湯 主料:烏雞(宰殺干凈) 輔料:天麻 調料:姜、鹽 特點:烏雞天麻湯極具營養價值,是民間滋補「秘方」。天麻,可治療頭暈目眩、中風偏癱,又滋補,又治病,兩全其美。 三、五彩烏雞絲 原料:烏雞脯肉200克,青椒、胡蘿卜、白蘿卜各一根,雞蛋一隻。 做法: 1、雞肉切絲(順紋切),青椒和紅、白蘿卜分別切絲。 2、雞絲加入精鹽、雞蛋、料酒、濕澱粉上漿,入油鍋中滑散斷生。 3、炒鍋上火,淋少許油,加入姜絲稍煸,青椒絲、蘿卜絲炒制加鹽、味精、放少量水,勾芡,上明油,倒入雞絲翻勺即成。 四、補品三套禽 原料;烏雞、乳鴿、鵪鶉各一隻,枸杞少許,香茹六片。 做法: 1、烏雞、乳鴿、鵪鶉分別宰殺洗凈,加薑片、料酒巴、整姜腌漬片刻後,將鵪鶉從乳鴿開口取臟處塞入乳鴿體內,再把乳鴿從烏雞開口處塞入烏雞體內。 2、取燉盆一隻,將烏雞置入,注放清水,下薑片、蔥結、枸杞、香茹、精鹽、味精、白糖、淋少許油,上籠旺火蒸兩個小時取出,揀出薑片、蔥結,調正味道即成。 五、五味烏雞補血湯 原料:烏雞一隻,當歸、熟地、白勺、知母、地骨皮各15克,蔥、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 1 烏雞洗凈,五味葯材洗凈切片,並用單層紗布裹好備用。 2 將將葯物塞入雞腹、扎緊,置於鍋內,加水1500好毫升,上籠旺火蒸2小時。取出葯物,加調味品,復蒸10分鍾。 六、烏雞煨鱉裙 主料:干鱉裙200克,烏骨雞1000克。 配料:水發木耳50克,火腿絲5克。 調料:料酒、味精、精鹽、胡椒粉、蔥段、薑片、水澱粉、白糖、醬油、雞油、生油、高湯各適量。 做法:①鱉裙發好後,洗凈,撈出。鍋燒熱,放入生油,投入姜、蔥煸香後,烹入料酒,放入清水。燒開,將鱉裙下入鍋中,煨透,取出,瀝干水分,切絲,用水浸泡。烏雞宰殺,去毛、內臟,洗凈,然後放入燒盅內,加入蔥、姜、料酒、鹽、味精、高湯,上籠,蒸1.5小時,取出,冷後,將雞撈出,雞肉切絲,原湯濾凈。②木耳絲連同鱉裙絲、雞絲一起下鍋,加下原湯、味精、鹽、胡椒粉、白糖、醬油。待湯燒成金黃色時,用水澱粉勾芡,加入雞油,起鍋,盛入碗內,撒上火腿絲即成。 功效:滋補強壯。適用於臟腑陽虛,虛火妄動或肝腎不足,婦女經水不調、經閉、血瘀等病症者食用。 烏雞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賴氨酸、蛋氨酸和組氨酸,有相當高的滋補葯用價值,特別是富含極高滋補葯用價值的黑色素,有滋陰、補腎、養血、添精、益肝、退熱、補虛作用。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自老享有「葯雞」之稱。 對產後虧虛、乳汁不足及氣血虧虛引起的月經不調、子宮虛寒、行經腹痛、崩漏帶下、身體瘦弱等症,均有很好的療效。烏雞對老年人所有的虛損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補虛作用。 烏雞雖是補益佳品,但多食能生痰助火,生熱動風,故體肥及邪氣亢盛,邪毒未清和患嚴重皮膚疾病者宜少食或忌食,患嚴重外感疾患時也不宜食用,同時還應忌辛辣油膩及煙酒等。 烏雞湯的做法: 1、偏方/配方: 烏雞一隻,最好活雞,拋堂開肚(沒有活雞,買宰殺好的也湊合),內置 黃芪20克,當歸15克,沙參20克,麥冬10克,生薑五厚片,大紅棗9枚, 鹽少許,黃酒適量,清水煮開,換掉。再煮,大火燒開,文火清燉2小時, 再放入蔥花少許,攪勻出鍋,此湯最適合婦女服用,尤其產後,失血症尤佳, 禁忌:大小茴香。 若沒有那麼多配料/中葯材,也沒關系,估莫著放些西洋參、大紅棗、生薑等湊手的東西也行,關鍵在煲湯的方法/要決。每天早晚喝一小碗,持續半年,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健體。 2、一般煲湯的方法/要決: 煲湯最重要的是原汁原味,不要隨意添加調味品。以肉湯為例,在煲湯之前,最好先將肉用開水清煮一遍,去掉肉腥味,最下鍋文火慢燉,在湯燉好之後,再放入鹽,姜,蔥段之類的物品,並加入青菜潤色,最後出鍋時再添加香菜之類,以保味道清新。 紅棗腩排燉烏雞: 材料:排骨200克、烏雞半隻(約250克)、紅棗12粒、姜2片 調味料:紹興酒少許、鹽適量 作法:1 將排骨、烏雞切開後分別氽燙備用。 2 將紅棗泡水20分鍾備用。 3 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加入水及紹興酒,放進蒸鍋中燉2小時,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功能:補血、健皮、調養生機、益氣活血,養顏潤膚

Ⅳ 黃柏、白芍、金銀花、厚朴、牛蒡子、苦杏仁、甘草治療什麼病

厚朴:1、燥濕 消積 ----濕阻中焦證以脘腹脹滿為主
2、行氣 平喘-----咳嗽 氣喘
金銀花:1、清熱解毒
2、疏散風熱
甘草:1、補氣益中
2、祛痰止咳
3、緩急止痛
4、調和葯性
5、清熱解毒
白芍:1、養血調經
2、平肝止痛
3、斂陰止汗
苦杏仁:1、止咳平喘
2、潤腸通便
黃柏:1、清熱燥濕
2、瀉火解毒
3、退虛熱
牛蒡子:1、疏散風熱,利咽,宣肺透疹
2、解毒消腫

Ⅵ 家裡有類風濕患者,而現在家裡濕潮,如何除潮並保養

防潮6大招

1.間歇通風法。把朝南或東南方向�即上風方向的門窗關閉,只開啟下風方向的門窗,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天氣轉晴時,可打開所有的門窗,以加速水分蒸發。不過中午外面的空氣濕度處在最高值,不宜開窗,應在下午或傍晚,氣候相對乾燥時開窗調節。2.石灰吸潮法。石灰是良好而簡單的吸附劑,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氣中大約0.3公斤水分,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裝生石灰後放置於室內各處,使室內空氣保持乾燥。3.室內升溫法。在返潮室內燒上一盆木炭火或放上火爐,來提高室內的溫度,使水汽無法凝結,從而減輕室內濕度。此舉須注意通風,不然後果嚴重。4.空調抽濕法。此舉動雖然可行,但為了節約能源還是少用為好。5.電器防潮法。彩電可常處待機狀態,還可用電吹風經常通過機背後小孔上下左右將機內灰塵和潮氣吹出;洗衣機最好不要放在浴室等水汽密度大的地方,還應將洗衣機位置墊高;空調盡管具有抽濕功能,但潮濕天里同樣也應不定期地開啟一會使其保持良好狀態;電腦尤其要做好防潮,最好做法就是常開機,每天最好開一個小時以保持乾燥,不頻繁使用的電腦,也應打開機箱在內壁貼上幾包食品袋裡的乾燥劑。6.可用一些防潮物件防潮。如吸濕盒,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吸濕用品,一般由氯化鈣顆粒作為主要內容物,大部分還添加了香精成分,可集除濕、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於一體,多用於衣櫃、鞋櫃;吸濕包,原理與吸濕盒相似,多用於密封空間,內容物以吸水樹脂為主,吸收了水分後就變成果凍狀,不易散成碎末,可廣泛用於衣物、電器等的吸濕,效果較佳。

■家居小常識
防潮三板斧
間歇通風:下午是最佳時機,陰雨天把朝南或東南方向的門窗關閉,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中午,外面的空氣濕度處在最高值,不宜開窗,應在下午或傍晚,氣候相對乾燥的時候,開窗調節室內空氣。
石灰吸潮:陰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裝生石灰後放置於室內各處,使室內空氣保持乾燥。
空調抽濕:比前兩個方法都要簡單,但現在正處在電荒季節,建議多使用其他環保防潮方法,以節約能源。
■防潮小玩藝
吸濕盒
衣櫃除濕必備。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吸濕用品,一般由氯化鈣顆粒作為主要內容物,大部分還添加了香精成分,所以集除濕、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於一體。吸濕盒多用於衣櫃、鞋櫃的吸濕。使用時只需放入櫃子裡面即可。
吸濕包
密閉空間效果最佳。吸濕包的原理與吸濕盒相似,但內容物以吸水樹脂為主,吸收了水分後就變成果凍狀,不易散成碎末。使用范圍也更廣泛,除衣物外,皮具、郵票、相機、鋼琴、電腦、影音等都可以找它幫忙除濕。如果放置在密閉的空間里,吸濕效果更佳。
防潮新產品
日本森林綜合研究所曾開發出一種有效除濕的環保裝置:除濕地板薄膜。這種以螃蟹殼為原料製作成厚度僅為30微米(1微米等於1百萬分之一米)的薄膜,其特點是只會使水蒸氣透過。根據這種特性,在薄膜的另一面用真空泵減壓即可有效除去地板中含有的水分。如果使用兩平方米的這種薄膜,可以使厚度為5厘米、面積為50平方米的地板的濕度保持在60%至65%以下。通常如果木材的濕度能夠維持在60%至65%以下,那麼木材就無需進行防腐處理。
該薄膜的成分能夠被微生物自然分解,因此即便被誤埋入土壤中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此外,與傳統的利用空調降低溫度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的方法相比,使用這種薄膜能夠大幅度節省能量。這種除濕裝置有利於提高建材的耐久性,日本建材廠家及房地產開發商計劃5年內使其市場化。
最好最簡單的方法是去商場買一台除濕機。南方冬天的潮濕實在是太可怕了!冷到骨頭里!
參考資料:南方都市報
==============

防潮除濕拯救大行動

防潮重災區之急救法

在天氣潮濕的日子裡,如果一般的家居除濕方式還是不能取得令你滿意的效果,不妨有針對性地根據家居各個受災嚴重的角落進行特別護理。由於本身的特點差異,不同的重災區有個性化的防潮方式。

重災區:木地板

受災情況:木地板濕滑,踩在木地板上發現有明顯的腳印。木地板與地腳線的介面處發現黑色的霉斑。

防治辦法:地面濕氣是造成木地板受潮發霉甚至腐爛的一個重要原因。而木地板的鋪設是打好防潮基礎的重要環節。當木地板鋪設完畢,最好先使用一段時間,然後請專業人士上門打蠟。這樣可以盡量揮發掉在施工中殘留的潮氣,延長木地板的使用壽命。此外,日本研製了一種專用於木地板的防潮薄膜,可鋪貼於木地板的表面,隔絕木地板與空氣的接觸面,更好地保養木地板。

重災區:木質傢具

受災情況:木傢具表面形成點點水滴,擦拭過後仍不能緩解木傢具表面凝水的狀況。

防治辦法:如今,不少木質傢具在出廠前經過了嚴格的乾燥處理程序,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經常進行防潮護理。對付木傢具上的水珠,可以在干布上蘸取專用的木傢具清潔劑,這類清潔劑可在木傢具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汽滲透入木傢具的內部。另外,木傢具防潮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用一些吸水性好的紙張或者塑料紙貼在木傢具的表面。

重災區:地毯

受災情況:地毯容易變臟,仔細觀察可見表面泛起黑色的小毛球。

防治辦法:許多家庭在茶幾底部、床尾等地方鋪設地毯,這些地毯鋪設在地板上最容易受到地氣的影響,將濕潤的水汽吸附進去。當潮濕的天氣來臨,可以在鋪設地毯的區域先鋪設一塊柔軟、吸水性較好的薄紙皮,然後將地毯覆蓋在上面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擔心地毯嚴重受潮,最好的方式還是將地毯收入防潮箱,待天氣轉好時再使用。

重災區:家電

受災情況:電視、電腦開啟後發現畫面模糊,幾分鍾後才恢復正常。

防治辦法:電視機、電腦、音響等家電設備在潮濕的天氣里將產生「反應遲鈍」的狀況。有效防止家電受潮的方式是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讓電器通通電,以機身產生的熱量達到除潮目的。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可以使用電吹風的低檔暖風來對電器進行外部除濕。

重災區:布藝傢具

受災情況:坐在布藝沙發上,感到水汽重重。

防治辦法:布藝傢具的受潮情況不容易從表面判斷,水蒸氣極有可能已通過布料的縫隙進入布藝傢具的內部空間。去除布藝傢具的潮濕狀況只能用外部烘乾的方法,可開啟暖風機對著布藝沙發吹半個小時左右,或者用電吹風輕吹沙發的表面,可緩解布藝傢具的受潮狀況。

防潮除濕之妙法篇

防潮除濕的方法有不少,可以有效改善家居的整體濕潤環境。這些防潮除濕方式做起來毫不費勁,適合忙碌的人們對付潮濕的「回南天」。

妙法一:預防為主

難得這幾天陽光燦爛,還不趁此機會將家中「濕」氣沉沉的被子、枕頭統統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防潮除濕的最佳方式便是預防為主。一般來說,家中被子、枕頭以及布藝沙發套等家居配件在連續使用一個月左右就應當放置於太陽底下晾曬幾個鍾頭。因為陽光是最環保也是最有效的殺菌劑,不但可令被子蓬鬆柔軟,而且曬過之後的被子聞起來充滿了陽光的溫暖香味,准能給你帶來一夜好夢呢。

妙法二:早晚關窗

當潮濕的「回南天」來襲,大家千萬要記得緊閉家中的窗戶,特別是關閉朝南和東南的窗戶,不給窗外虎視眈眈的濕氣任何潛入的機會。防潮的最重要時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這兩段時間的空氣濕度較午間更高,若不及時關上門窗,水汽將嚴重滲透至家居的每個角落。另外,如果覺得門窗緊閉令室內空氣無法流通,建議大家在中午時短時間開窗通風。

妙法三:儀器法

防潮除濕還可以藉助科技手段,動員家中一切有除濕作用的電器來降低室內的空氣濕度。如今,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調都有除濕的功能。不過,用空調來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的方式見效較慢,一般需要兩三個鍾頭,而且會使室內的人感到寒冷。若不滿意空調的除濕效果,不妨到商場購買專用的除濕機,見效較快但耗電也相對較大。此外,冬天人們用於取暖的暖風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室內濕潤的狀況,只是暖風機的有效輻射范圍小,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除濕效果。

妙法四:掛乾燥劑

如今,超市裡有不少專用於防潮除濕的乾燥劑。最常見的是吸濕盒和除濕包兩種類型。不少吸濕盒具有各種香味,檸檬、薰衣草、甜橙等味道,可令家居滿室飄香,適合放在客廳、房間、洗手間和廚房等日常生活的大空間里。當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將吸濕盒裡的物質取出,購買散裝乾燥劑裝入盒中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以吸水樹脂和木炭為製作原料的除濕包則比較適合放置於空間較小的位置,比如衣櫃、鞋櫃等密閉的空間可以掛一袋除濕包以驅逐濕氣。另外,動手自製乾燥劑也是一件頗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裝適量石灰,紮成一小袋放置於室內的各個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減緩室內潮濕的狀況。
參考資料:大洋網

==========
天氣越來越熱了,夏季已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夏季是多雨的季節,空氣潮濕溫暖,正適合各種黴菌的生長和繁殖,而黴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於是,防潮防霉成了我們一項不得不做的功課,提前預防才能擺脫它們的糾纏。

指導專家

解放軍302醫院門診部副主任醫師 王二平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 宋廣生

防潮篇

防潮不光是南方人的事,北方人的家裡也應該防潮。夏季多雨,返潮的居室不光對室內的傢具有影響,而且還會大大危害居住者的健康狀況,會誘發感冒、風濕和哮喘等病。因此,如何「除濕」成了不少人的煩惱。

居室防潮三妙法

間歇通風法:陰雨天把朝南或東南方向(即上風方向)的門窗關閉,只開啟下風方向的門窗,可減少水汽進入室內。待天氣轉晴時,可打開所有的門窗,以加速水分蒸發。

石灰吸潮法:石灰是吸附劑,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氣中大約0.3公斤水分。陰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裝生石灰後放置於室內各處,使室內空氣保持乾燥。

室內升溫法:在返潮的室內燒上一盆木炭火放上火爐(須注意通風),來提高室內的溫度,可使水汽無法凝結,從而減輕室內濕度。

家居用品防潮竅門

實木傢具

實木傢具要用專用清潔劑。保養要點是保持光澤,平日將專門的傢具清潔劑均勻地塗在傢具表面,然後輕輕擦拭即可。

布藝沙發

可用吹風機吹乾。價格較高的布藝沙發,則要用專門的吸塵器將其表面的灰塵全部吸凈。在潮濕的天氣里,用風筒輕吹沙發,可除去沙發內的濕氣。

鐵藝傢具

發現斑點及時補漆。鐵藝傢具要經常用濕布和柔和的清潔劑擦洗,注意防水防潮,如發現表面褪色出現斑點,應及時修補上漆,以免影響其製品的整體美觀。

家電

空氣中濕度過大時,電器的表面和內部零件很容易附著水汽。開機時,因水汽作怪,有時會發出啪啪嘶嘶的放電聲;甚至熒屏的圖像、音響聲音均模糊不清。夏季家電應該經常使用,這樣可以起到防潮效果。

廚衛

只要在材料、工藝上把握好,然後再把邊邊角角的地方處理好,廚衛出現滲漏的可能性就小了,防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TIPS

★在廚房衛生間牆面做防水層,防水層的施工高度應該不低於30厘米。如果牆面本身是輕質牆體,一定要對整個牆面進行防水處理。

★防潮材料不等於防水材料。防潮作用是在板材基材中滲入防潮劑產生的,而防潮劑對於板材本身的防水性能並沒有任何影響。因此,防潮只是對空氣中的潮氣有作用。

★可購買一些實用的防潮小物件,如吸濕盒、吸濕包,這兩種除濕劑的價格一般每盒/包在10元左右。

祛霉篇

夏天天氣時而悶熱難耐,時而大雨頻頻,致使居室牆壁或衣物上常常長毛或形成霉點、霉斑。這些「毛」和霉點主要是黴菌。居住環境中的黴菌數量與溫、濕度關系密切,潮濕的夏天和長期使用空調而不注意通風的居室,都是黴菌喜歡光顧的地方。

黴菌危害大

黴菌感染

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於黴菌的生長繁殖,特別是原來在人體皮膚上處於「休業」狀態的黴菌會「死灰復燃」,在腳趾等部位蔓延,引起皮膚癬病。腳癬如不及時治療,還會向身體其它部位傳染,變成體癬、股癬、手癬、花斑癬。研究表明,黴菌還會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引起黴菌性肺炎等病。

呼吸道過敏症

過敏性疾病敏感者吸入黴菌即可引起呼吸道過敏症狀,輕者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症狀,重者會使人呼吸困難,喘息不止。黴菌及其代謝產物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還會引發過敏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花粉病、皮炎等,或使原有的過敏性疾病復發。

關節疼痛

由於氣溫多變加上空氣中濕度大,易使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加重或惡化。還會使腰背勞損、扭傷、骨折處和手術切口等部位及鄰近關節引起疼痛。

食物中毒

悶熱潮濕的環境下,食物容易受污染而發霉變質,人吃了這種霉變的食物,可直接或間接地引起中毒,出現上吐下瀉等症狀。研究表明,如食用被黃麴黴素污染的食物,可致肝癌、胃癌等病。

心腦血管病

多雨季節的氣壓、氣溫、空氣濕度等氣象要素變化較大,容易導致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血管收縮,血流受阻,血壓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大,心臟負荷加重,從而誘發心肌梗死、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病。

祛霉四絕招

研究表明,黴菌怕光、怕氧、怕冷、怕燥。針對黴菌的這些特點,可以採取相關防霉措施。

暴曬。黴菌怕陽光,特別害怕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紫外線能殺滅或抑制真菌生長。因此,把易霉的東西放在陽光下曬,黴菌就無法生存。

通風。黴菌喜歡溫暖、濕潤、陰暗的環境。據實驗,氣溫在25℃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70%時,黴菌最易生長繁殖。因此,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以使室內黴菌數量減少。

乾燥。研究發現,住在陰暗潮濕居室里的人,其過敏性哮喘的發病率較高。保持周圍環境乾燥,可使易霉變物體表面的水分揮發,室內的濕度也會降低,使黴菌缺乏生長繁殖所必需的水分。

降溫。據研究,黴菌在5℃以下就不能繁殖。因此,把食物放在冰箱、冰櫃內冷藏,可達到防霉的效果。

特別提醒

★經呼吸道吸入和攝食被黴菌污染的食物,是人們接觸黴菌及其代謝產物的主要途徑,因此霉變食物要及時處理,絕不能食用。

★有的黴菌有毒,如鐮刀菌,存在於霉變的糧食中。有的真菌可產生毒素,如黃麴黴菌。無論誤食了哪種真菌污染的食物,都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食物中毒。(

============

風濕性關節炎

西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方法?
西醫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有下列幾種方法:
(1)用水楊酸制劑和非類固醇制劑以緩解疼痛,消除炎症,控制風濕活動(使用方法見第60問、61問)。
(2)在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使用青黴素以控制鏈球菌感染(使用方法見第59問)。
(3)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包括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清除慢性病灶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時應用抗生素等(預防方法見第65問)。

風濕性關節炎一定要用激素治療嗎?
有位17歲的女孩,上呼吸道感染後出現發熱,多汗,乏力,雙膝及踝關節紅腫熱痛,膝關節周圍及小腿脛前有數個皮下小結,血常規白細胞計數11.8×10.9/L、血沉34mm/h,抗「O」陽性。當地醫院診斷為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給予肌肉注射青黴素,口服阿司匹林和強的松治療。2天後患者及家屬因對治療心中無數而轉來就診。根據患者病情,即停用強的松,同時給予清熱解毒、疏風化濕中葯治療。1周後關節紅腫熱痛明顯消退,繼服阿司匹林及中葯治療一個半月,病獲痊癒。
這一病例告訴我們,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激素雖然對減輕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炎症反應、退熱、使血沉恢復正常等有較好療效,但副作用較多,臨床使用時應注意掌握指征。即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只有在應用其他抗風濕葯物治療效果差時,才考慮激素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就更不是激素治療的對象了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常用中成葯,各有什麼作用?
中成葯有經濟、省時、服用方便的特點,對需長期服用中葯治療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尤為適宜。對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配合西葯治療也有較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1)疏風定痛丸:功能溫經散寒,散風除濕,通絡止痛,兼能強壯筋骨。適用於關節肌肉酸痛,遇寒加重,屈伸不利,肢體重著,四肢麻木,腰膝酸軟者。每次1丸,每日2次。
與疏風定痛丸功用相類似,能治療風寒濕痹而偏重於風寒的還有風濕骨痛片、九味羌活丸、散風活絡丸、小活絡丸、祛風舒筋丸、換骨丹以及�薟丸等。臨床均可選用。
(2)寒濕痹沖劑:功能溫陽散寒,通絡止痛。適用於肢體冷痛沉重,或腫脹,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舌淡,苔白膩或白滑,脈弦緊或沉遲者。每次10~20g,每日2~3次。
具有上述症狀的患者還可選用大活絡丹、舒筋丸、活絡丹等。
(3)寒熱痹沖劑:功能溫經除濕,散風清熱,涼血通絡。適用於肌肉關節腫痛,觸之發熱,但喜暖畏寒,或肌肉關節腫痛,觸之不熱,但自覺有熱者。每次10~20g,每日2~3次。
(4)濕熱痹沖劑:功能疏風清熱,利濕通絡。適用於肌肉關節酸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近,得冷則舒,伴有發熱,口渴,煩悶不安,舌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者。每次10~20g ,每日2~3次。
此外還可選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當歸拈痛丸等。
(5)瘀血痹沖劑:功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適用於肌肉關節疼痛劇烈,為刺痛,或久痛不已,或痛處不移,拒按,局部腫脹可有硬結,或瘀斑,或面色晦暗,肌膚甲錯乾燥,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細澀者。每次10~20g,每日2~3次。
具有類似功用的還有百寶丹、跌打丸、骨刺丸、舒筋活血丸等。
(6)�痹沖劑:功能補肝腎,強筋骨,散風除濕,通經活絡,蠲痹止痛。適用於痹證久病不愈,肌肉關節輕度腫脹、重著、麻木,腰膝酸軟,畏寒喜暖,手足不溫,舌淡,苔薄白,脈滑細者。每次1~2袋,每日2~3次。
(7)祛風止痛片:功能祛風止痛,散寒除濕,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適用於關節疼痛重著或麻木,遇陰寒天氣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者。每次6片,每日2次。
健步虎潛丸,金剛丸等除具有祛風散寒功用之外,又能補肝腎,亦適用於痹證日久兼見肝腎不足的患者。
(8)獨活寄生丸、功能祛風除濕散寒,補氣血,益肝腎。適用於腰膝酸軟而痛,關節酸楚,屈伸不利,喜暖惡寒,肢末欠溫或麻木不仁,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者。每次1丸,每日2次,溫開水加黃酒少許,空腹沖服。
薯蕷丸,人參再造丸,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補肝丸等均具有祛風濕,補氣血的功用,可隨證選用。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中成葯,臨床應用也應注意辨證用葯,掌握適應症。如關節紅腫者,疏風定痛丸、寒濕痹沖劑、祛風止痛片等溫熱之劑應忌用。此外治療痹證常用制附子、烏頭、馬錢子等溫經通陽之品,也常配伍地龍、全蠍、蜈蚣、穿山甲、白花蛇、蜂房等通絡止痛的蟲類葯物。這些葯物大多辛溫燥烈,作用較猛,也有一定的毒性,故應按照說明服用,孕婦應慎用或忌用,小兒用量酌減或遵醫囑。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Ⅶ 有什麼偏方可以下火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Ⅷ 升血小板的葯物有哪些光吃中葯可以嗎

眾所周知如果血小板過低,那麼即有可能發生各種血液疾病,因此臨床上治療血液疾病都強調要提高升血小板。提高血小板的方法有很多,一般認為可通過中葯,比如驢膠、生地、丹皮等中葯均具有一定功效。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上說哪些葯物有助於升血小板呢?




【功效】(1)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2)方滋陰降火止血。(3)方健脾益氣攝血。



【主治】 (1)方血熱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方陰虛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3)方氣虛型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提升血小板的中葯方劑

Ⅸ 甘草人參黃精仙茅補骨脂何首烏茯苓枸杞子菖蒲這些和在一起能泡葯酒嗎泡成的葯酒能吃嗎

你這個主要是補腎,最好不放甘草,補骨脂惡甘草,會分散補腎的葯力
仙茅小毒少放 不宜長期服用(也可以換淫羊藿,或者巴戟天,炙淫羊藿羊油味道太難受了,生的淫羊藿泡酒還行),而且補骨脂已經熱性比較大了,仙茅驅寒作用更強,看你主要針對哪方面了
菖蒲加遠志 益智仁對智力記憶力比較好
何首烏小毒,改用制首烏
可以去葯店咨詢一下

Ⅹ 清熱和降火,生地和黃柏哪個最好

火有虛火、實火之分,又因不同部位而分有肝火、胃火、心火、氣分熱和血分熱等不同,生地和黃柏雖然都有清熱的作用,但生地歸心、肝、腎經,入營血分,善於清熱涼血、止血。本品甘寒多汁,質潤不膩,滋腎壯水,使陰生則熱自退,取「滋即為清」之說。黃柏:性味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本品苦寒降泄,清熱燥濕,且以瀉腎火,清下焦濕熱為專長,其治陰虧火旺之證,是取其以瀉為補之意,使火去不復傷陰,並非具有滋陰作用。